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5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晨6点刃分相当于共和国时间。点刃分,莫斯科的天空还未放亮。契力亚科夫就在处理完紧急事务之后,跟美国总统杜奇威通了热线
。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民用卫星系统也全面瘫痪,但是美俄首脑热线总共有五条通信渠道,即两条军事卫星通信线路、两条民用卫星通信线路与一条垮大西洋海底电缆通信线路,其中海底电缆通信线路的保密度最高。也最不容易遭到破坏,自然是最主要的通信线路,所以通信卫星瘫痪后,契力亚科夫仍然可以联系上杜奇威,而且不用依靠美国的通信卫星。
两位总统只谈了两件事情,即美国要不要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想而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商谈并没得出结论。 前面提到过,虽然美俄秘密同盟条约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对俄罗斯有利,因为美国遭到入侵的可能性肯定要比俄罗斯小得多,特别是在以共和国为共同假想敌的时候,俄罗斯肯定首当其冲,但是从后来披露的相关资料来看,秘密同盟条约并未对“遭到入侵”的含义做明确。
如此一来。什么情况下才卑“遭到入侵”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拿曰耸口月羽日的局面来讲:契力亚科夫认为俄罗斯已经遭到入侵。因为俄罗斯本土遭到轰炸,多处战略设施被毁,还掌握了共和国“入侵”俄罗斯的证据。即落在俄罗斯境内没有爆炸的巡航导弹、以及坠毁在俄罗斯境内的作战飞机;杜奇威却认为俄罗斯只是遭到军事打击。没有遭到入侵,因为共和国军队几灿。又指陆军未进入俄罗斯。也没有占领俄罗斯的城镇、耍塞、交通枢纽中心等标志性地点,更没有与俄军正面交战,也就没有入侵俄罗斯。
杜奇威的答复,让契力亚科夫怒不可遏。
问题是,杜奇威也别无选择。
虽然美俄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而且该条约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即获得了国会主要职能委员会与主要议员支持,但是“秘密同盟条约。与“正式同盟条约”的最大区别就是兑现时的条件,即要兑现条约。必须再次获得国会认可。这种制度。最初是为了保密,毕竟把秘密同盟条约拿到国会去讨论,肯定会变得毫无秘密可言。也正是如此。大多数秘密同盟条约在关键问题上都是模棱两可,比如在具体词义上做手脚。这么做,也是为了留下退路,避免受制于人。总而言之,杜奇威要想给契力亚科夫一个肯定答复,首先就要争取获得国会的支持,或者说只有得到国会支持之后,杜奇威才能给出答复。
在热线电话中,杜奇威也明确表示,将尽快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在他与契力亚科夫通热线电话的时候,国会参众两院院长。党派领袖、主要职能委员会主席、以及一些很有资历与威望的议员已经接到白宫秘书的电话,正在陆续赶过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袭击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
从概圆形书房到会议室,短短几十步路,杜奇威走了好几分钟。
作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在当上将军之后进军政坛,并且主进白宫的总统,杜奇威的军事才能超过了任何一位美军将领。虽然情报非常有限、局势仍然不太明朗,但是共和国军队在天亮之后美国这边还是飞日深夜展开的一系列打击行动,已经大大超出了杜奇威的预料。甚至与他的设想完全不搭边。
可以说,天亮前的战斗。既让杜奇威感到震惊,又让他松了口气。
让他震惊的,是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那些极为先进、而且远远超过美国的武器系统,特别是针对俄军空射巡航导弹的“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以及针对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打击系统,即雷霆万钧、又异常精准、更让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望尘莫及。万幸的是,共和国的战略防御与战略打击行动基本上在杜奇威的预测之中,特别是在天亮前,针对俄罗斯核武器库与核原料库的轰炸行动,即便手段有点惊世骇俗,但是打击时机与打击结果都与杜奇威预料的相差不大。因为俄罗斯基本上丧失了核反击能力,就算还有一些战术核武器,也很难突破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所以共和国没理由对俄罗斯进行核打击,也就不会使战争升级。
玉亮后的战斗,就让杜奇威看不懂了。
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战略打击。而且首先打击防空系统并没有错,即便让杜奇威来策划 指挥,他也会这么安排。原因很简单,在《伦敦条约》前两个阶段的削减工作结束后,各国的战略力量都大幅度削弱,战糊厦诈机机群的模缩水接 “战略航空兵很难承担起仓部“吼击务。必须尽快投入战术航空兵,而要让战术航空兵执行战略打击任务,首先就得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特别是拦截范围在助千米以上的战区防空系统。 虽然战术战斗机也配备了一些射程超过四千米的远程弹药;有的战术巡航导弹的射程甚至超过!奶千米,但是这些弹药要么威力有限、要么价格带贵。而且储备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在战争初期,如果用战略航空兵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超远的打击距离。集中力量撕开敌人的防空网,为战术航空兵打开进出通道。
问题就是,共和国战略打击的方向不是西伯利亚、而是远东地区。
年初的时候,随着大战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杜奇威就组织参联会的高级将领,对大战初期的局势做了一次粗略分析,重点讨论了大陆战场。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美国的计算机技术不比共和国差,甚至还要先进一些,完全可以用计算机对战争局势与战局发展做模拟分析。 客观的讲,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非常准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再先进的计算机都模拟不了军人的实战经验。
这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中俄开展,共和国陆军就将猛攻西伯利亚。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长达旧四多千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因为只有一条铁路干线,加上伊姆格特沼泽的影响,该地区的防御非常脆弱,只要共和国军队能够攻占其中任何一处交通枢纽中心,就能切断从欧洲地区通往远东地区的交通线。因为俄罗斯远东柜区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所以导欧洲地区中断联系之后,很快就会落入共和国手中。按照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的说法,只要共和国愿意,完全可以在占领秋明或者新西伯利亚之后,出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预备役与民兵部队去攻占远东地区。
虽然杜奇威没有这么“悲观但是他也认为,裴承毅会把重点,放在中亚战场上。
说得客观一点,只有迅速打垮俄罗斯,共和国才有能力前出太平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如果考虑到美国与俄罗斯的秘密同盟关系。更应该赶在美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集中优势兵力打垮俄罗斯,消除背后威胁,再转向东进与南下。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只要共和国军队能够先发制人、迅速控制中亚地区。再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出兵西伯利亚、切断俄罗斯欧亚板块的大动脉,大陆战争很有可能在 年之内结束。最多也就名个月。果真如此,美国很有可能来不及拯救俄罗斯。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始终认为。实际情况肯定比他预测的还要糟糕。
在他看来,不管怎么样,裴承毅肯定会把美国参战计算进去,按照对共和国最为不利的情况制订战争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中俄开战之后美国就参战的话,以美国的社会体制,能够在半年之内完成基本战争动员,在 年到;年半之内完成全面动员。因为在完成基本战争动员之后,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就将爆发出来,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盟国提供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成为西约集团的头号军火供应国,而俄罗斯将成为最大受益国。从而获得坚持战斗下去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裴承毅看来。必须争取在半年之内击败俄罗斯。绝对不能让美国的战争潜力来改变大陆战争的结果。
果真如此的话,共和国军队更得集中兵力攻打西伯利亚。
问题是,共和国的战略打击把重点放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在共和国海军打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之前,杜奇威还认为这只是共和国军队在声东击西。
这也很好理解,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如此重要,俄罗斯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也就不会轻视。早在。坠年初。俄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强度,并且将叶卡捷琳娜堡与克麦罗沃提升为战略级别的军事要塞,以两地为支撑,扩大秋明与新西伯利亚的防御纵深。在这条防线中央,鄂木斯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也是俄军屯兵最多的战略要地。
根据美国当局掌握的情报,在曰年7月左右,鄂木斯克的俄军兵力就增加到旧万左右,另外还储备了足够武装刃万军队的武器装备。虽然储备的武器多数都是枪械等单兵武器。但是俄罗斯此举足以表明其战略意图。
按照杜弃威的判断,只要共和国军队从中亚北上,俄军首先就得死守鄂木斯克。不管守得住与守不住。俄军都不会从鄂木斯克主动撤退,死守的主要目的是迟滞共和国军队的进攻步伐,为调整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站在共和国军队的立场上,如果必须攻占鄂木斯克,就得在进攻之军做出错误判断,即认为重点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蟹尔地区只要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里的俄军开始运动,哪怕是战区范围内的军事调动,共和国军队也能重创俄军有生力量,为后期进攻打下基础。最佳结果自然是让西伯利亚地区的俄军向远东地区运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在战争初期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首先重点轰炸远东地区的战略设施,制造出兵扫荡远东地区的假象,优势俄军调整部署。
虽然在包括一些美军将领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没有任何军队能够在短期内运输数千千米,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发起战略进攻,即便依托本土交通线也做不到。杜奇威并不反对这种观点,也认为共和国军队不大可能迅速转移主攻方向。但是有一点、必须确认,共和国军队并不需要迅速转移主攻方向,只要能够以奇袭的方式拿下鄂木斯克,并且站稳脚跟,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大门,并且让俄军不得不集中兵力攻打鄂木斯克,而共和国陆军则能趁此机会扫荡中亚地区,然后有条不紊的进军西伯利亚。以共和国陆军的实力,全面开打的难度不可是重点攻坚的把握绝对不
与契力亚科夫通电话的时候。杜奇威就提到了这一点,希望俄军高度重视鄂木斯克。
因为契力亚科夫也是军人出身。即便退役前没有当上将军,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杜奇威没有把话说穿,免得俄罗斯总统下不了台。
现在的问题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确实是佯动吗?
重新衡量局势的时候,杜奇威首先想到的不是共和国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行动,再是战争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将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以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威胁根本算不了什么。美国才是共和国的头号敌人,如果裴承毅连这一点都认识不到的话,他也没有资格住进共和国元首府。以裴承毅的军事才能。只要认清这一点,就应该清楚哪里才是重点。换句话说,共和国军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打垮外强中干的俄军,而是击败强大的美军。
从战略方向上看,太平洋将是共和国与美国的主战场。
说得直接一点,要想击败美国,共和国就得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为此有必要在其他方向上有所舍弃。
果真如此的话,共和国开战后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作为就不可小看了。
虽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早已没有当年威风,甚至连二流舰队都算不上,但是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别的不说。如果美国能够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军航空站部署反潜巡逻机,就能使共和国潜艇在北太平洋上的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从而让美国海军舰队在北太平洋上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从战略角度看。东北亚的俄罗斯加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美国对共和国形成了钳形包围的架势,在难以迅速南下的情况下,共和国要想瓦解美国的钳形战略包围态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北上,迅速占领东北亚地区,迫使美国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用兵。
也就是说,芹和国很有可能在进军西伯利亚之前扫荡远东地区。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军队的首要目的不是收复失地,也不是打垮远东地区的俄军,而是控制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如此一来。最理想的选择不是沿公路与铁路线进攻,而是直接从海上进攻,也就走进行两栖登陆。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海军陆战队成功登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控制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所有海军基地与主要港口,将战线向东北方向推进了数千千米,美国除了只能在关岛与澳大利亚方向上用兵之外。还得加强阿拉斯加方向上的防御部署,阻止共和国军队登陆北美大陆。可以说,只要走到这一步,不管共和国会不会借道俄罗斯东北地区登陆北美大陆。都等于牵制住了数十万美加军队,达到了分散美国军事力量的战略目的。
果真如此的话,这绝对是非同凡响加出人意料的战争计划。
出其不意,一直就是裴承毅用兵的特点。
可以说,在此之前,杜奇威考虑过这方面的情况,只是一直认为,裴承毅不大可能在全面战争中冒险。要知道,世界大战不是局部战争。主要战场上的任何失败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战败。如果说输掉几场局部战争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那么输掉一场世界大战就再也别想翻身了。
正是想到这一点,杜奇威的心情才格外沉重。
不管他是否相信共和国军队将重点放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他都得承认。此时的局面比之前预料得复杂得多,也严峻得多!,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忙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章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五十三章 当务之急
白宫会议室内。在众多议员的主张下,仅仅过了弓分钟知山题就由“是否及时兑现条约义务”转变为“立即参战对美国是否有利”
议员的想法不必多说,就连参众两院的民新党领袖、以及民新党党魁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总统参选人不得为政党党魁,所以杜奇威早已不是民新党党魁都对战争抱有一丝幻想,认为美国可以效仿前两次世界大战,在其他列强争斗的时候有条不紊的预热,等到其他列强斗得遍体鳞伤之后再参战,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问题是,现在的情况与前两次世界大战一样吗?
不可否认,美国确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而且正是这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也就是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并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强国,也就不是战争的聚焦国。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些基本战略使其长期游离于国际秩序之外,并未卷入列强纷争。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虽然 咽年在纽约爆发的大萧条彻底改变了全世界。但是凭借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美国成功置身旋涡之外,没有卷入欧亚大陆列强间的纷争,为自己创造了最为理想的战前环境,也为选择最合适的参战时机打下了基础。
毫无疑问,此时的美国并不具备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面对冥顽不灵的国会议员,杜奇威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共和国主动发起进攻,美国该怎么办?
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问题。
虽然几位国会议员的态度仍然坚决,坚持以美国利益为准,即不管是否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都的由美国利益决定,而不是由盟国利益决定、更不是由未有公开承认的盟国的利益决定,但是在“美国利益”的含义上,众多议员都肯定了一点,即重要盟国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保护盟国不受侵略,也是在保护美国利益。由此可见,议员已经换种方式承认了兑现盟约的重要性。问题是,涉及到具体问题。即美国什么时候兑现盟约时。几位议员都表示需要足够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杜奇威没有坚持己见。只是在承认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讨论与审议相关议题之后,要求给予联邦政府足够多的支持,让联邦政府提前展开战争准备工作。对于杜奇威这个小小的要求,几位议员都没反对,表示将积极活动,尽快通过联邦政府提交的相关法案。 谈到这,也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送做几位有头有面的国会大人物之后,杜奇威给正在飞回华盛顿的洛布林夫人打了电话,让这位网刚去拉美地区转了一圈的副总统负责国会的事情,务必尽快让国务院已经拟定好的几份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
与援助俄罗斯比起来,尽快完成战前动员更加重要。
不管那些国会议员有多么乐观与自信,杜奇威都知道,战争就在大门外,美国不可能像 凶多年前那样。等到战争全面爆发2年多之后,才在做好了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姗姗步入战场,收拾残局。可以说,只要时机成熟,不管美国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按照盟约参战,共和国的军队都会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将战火烧到美国的领土上。杜奇威始终相信,与其让对手发起进攻。还不如主动迎战。
备战靠的不是议员,而是将军。
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通电话的时候,国防部与参联会的主要将领已经到达白宫,正在位于另外一端的茶餐厅内讨论着当前的战局。
叫上等在会议室外面的史塔克。杜奇威先去了椭圆形书房。
“最新的战场信息已经在处理。初步结论是,中国军队很有可能发起两栖登陆。”史塔克知道杜奇威想要什么,没有耽搁半点时间,关上门后,说道,“到底在哪里登陆,“卡特琳娜。还在分析。我个人的判断是,登陆地点由中国当局的战略决策决定,也由中国的战略方向决定。如果中国当局把太平洋当成主战场,就不会把登陆地点选在日本海西岸,也不会攻打萨哈林岛。”
“你是吧 …”坐下的时候,杜奇威故意停顿了一下。
“很有可能是勘察加半岛,登陆地点要么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附近、要么就在卡拉金湾。”史塔克也坐了下来,与杜奇威单独在一起。他比平时自在得多。“虽然后者的战略价值更加重大,能够一举切断半岛的对外交通线,但是勘察加半岛的公路交通并不发达,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与外界交往主要通过航空与海运,俄罗斯东北地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所以中国军队登陆卡拉金湾的意义并不大。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控制这座半岛上、乃至整个,玳,嘶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后,不管是东外太平洋山巡贺译师北上,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俄军能够坚持多久?”杜奇威问了一个其较关键的冉题。
“这得看中国军队投入多少兵力。” 杜奇威笑着摇了摇头,示意史塔克继续说下去。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只有几万人,即便把周围几个城镇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万人,连中等城市都算不上。不考虑其他因素,一个旅的兵力就足够了。关键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远离中国本土,即便中国军队从日本的军事基地出发,也要绕过千岛群岛,航行近两千千米。虽然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不值一提、俄军部署在远东地区的航空兵也很难对中国军队构成威胁,加上中国军队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战术空运能力,攻打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意义在于利用。而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军队要想利用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首先就得加强其地区性海军基地的能力,也就得在占领之后送去工程设备与物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非中国军队不打算在别的方向上有所作为,不然只能动用海运力量。
也就是说,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后,中国军队必须设法掌握制海权,确保运输船队顺利到达。至少在短期内,必须掌握北太平洋的制海权。”
“着样子,中国海军要进行大范围战略调动了。”
“这也正是最让我觉得疑惑的地方。”史塔克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在我见到你之前,中国海军仍然没有意外之举,西太平洋舰队还在硫黄岛附近海域活动,南海舰队正在泰国湾集结,印度洋舰队则在瓜达尔附近活动。也就是说,中国海军没有向太平洋、更没有向北太平洋增派兵力的打算。”
“中国军队会不会只去占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史塔克掏出香烟,认为这种低级问题不应该从杜奇威的嘴里冒出来。
“我只是随便猜测一下,你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
“我们会为了一座渔港调整整个战争计划吗?”史塔克一边说着,一边点上香烟,说道,“不可否认,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确实有很多惊人之举,可是谁也不能违背战争的内在规律。对中国军队来说,迅速击败俄罗斯是当务之急,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把兵力放在中亚与西伯利亚方向上,而不是在远东地区做文章。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诱敌深入的佯攻,可是真要做得过火了,那就是假戏真做,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再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国在为太平洋战争做准备,消除侧翼威胁,以便将有限的兵力集中部署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上,与我们争夺制海权。更重要的是,攻占了俄罗斯东北地区、哪怕只是占领了勘察加半岛,中国军队也可以用部署岸基航空兵的方式,迫使我们在北太平洋上保留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从而削弱我们的海上优势。总而言之,在此目的下,中国军队就得尽快完成这轮战略进攻,也就得尽快投入主力舰队。很明显。现在的情况与这两种分析都不一样,我们也就不能由此轻易断定中国的战略目的。”
杜奇威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史塔克的意思。
见到杜奇威的严峻表情,史塔克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也许,这只是中国当局的防范性措施。”
“防范性措施?”杜奇威朝国防部长看了过去。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中国当局用了四十多年来改善周边环境,并且在前二十年里打了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与多次小型区域冲突。到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环绕本土的外围防线,而这其中唯一欠缺的就是北方防线。说得直接一点。对中国来说,我们的威胁远在万里之外,即便失去主动权,也能依靠外围防线坚持一段时间。俄罗斯的威胁却近在咫尺,必须尽快铲除。可以说,在战略上,中国当局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把重点放在北方战场上。因为无法确定能以多快的速度打赢大陆战争,或者说能不能打赢大陆战争,所以中国当局必须在此之前加强其他方向上的防御,进军勘察加半岛,可以看成是中国军队以进攻代替防御,即积极主动防御。如果不出所料中国军队还会南下控制印度尼西亚,甚至会出兵攻占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乌,以进攻的方式来拓展西南方向上的战略防御纵深。完成这几步之后,或者说在这几个方向上的进攻取得效果之后,中国军队才会挥师北上。因为俄罗斯的战争动员已经开始,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个难以击败的劲敌,加上我们为俄罗斯提供的战略援助,所以中国当局不会在次要方行动。”
“问题是,我们不能等到一个月之后才做出是否参战的决定。”
史塔克笑了笑,没有
“不管怎么说,中国不是一百多年前的日本。”杜奇威长出口气。说道,“你的分析有些道理,只是我们谁也不能忽视中国的战争潜力。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当局有信心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有限的力量就能击败俄罗斯,会把俄罗斯当成威胁吗?”
“可是 …”
“当然,前面十多个小时的战斗说不了什么,可是俄罗斯到现在还没有发起有效的战略反击,不是已经说明问题了吗?”杜奇威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仔细看过五角大楼送来的情报,其中明确提到 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远在我们之上。虽然打垮俄罗斯很重要,但是中国当局一直把我们当成头号敌人,没有理由不留下几招。也就是说,在对付俄罗斯的时候中国没有尽全力。中国到底有多大的战争潜力,也许只有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我们才会知道。到目前为止,战局依然扑朔迷离,中国军队并为选择主攻方向,或者说没有暴露出主攻方向。难道不是有所企图吗?设想一下,如果中国有实力同时在两个方向、甚至三个方向上作战,而且均有把握取胜,你会怎么做?当然,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释放烟雾,让对手不知道我的主攻方向在哪,从而让对手做出错误判断,再利用对手的错误,发起迅速而且致命的攻击。”
史塔克叹了口气,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最要紧的就是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这件事情,我已经交给洛布林夫人,由她全权负责。”杜奇威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其次就是让国会那帮混蛋早点授权,所以你得抓紧一点,在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把问题尽量说得明确一点;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参战,不但俄罗斯会一败涂地,我们也将输掉这场绝对不能输的战争。”
“让我去对付国会议员?”
“不是让你去对付,而是要你充分发挥国防部长的作用。不管怎么说。国会没有掌握国家资源,也没有单独的国防与情报机构。虽然这么做有违法嫌疑,但是在特殊时期。我们只能使用特殊手段,如果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我们的法律也将变成历史。”杜奇威犹豫了一下,说道,“如果需要有人承担责任,我会站出来。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即便用最严酷的挑战来形容当前的局势也不为过。不管怎么说,只有尽快完成动员与尽快投入战争才有可能扭转局势,并且赢得最终的胜利。”
“我会尽快安排,而且我觉得。暂时还是不要让白宫牵扯进来。
杜奇威微微皱了下眉头,听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