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问题。”王元庆没多罗嗦,说道,“只要欧盟与俄罗斯不反对,我们可以正式商讨印度的政治体制问题。当然。我也相信,总统阁下会敢促贵国的外交人员,毕竟人道主义援助的紧迫性远超过政治体制。”
    “毫无疑问,我也相信将取得重大成果。”
    会谈到此结束,虽然两人还对几个与两国有关的贸易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是在大背景的情况下,都没有表达出足够的诚意。
    当天晚上。王元庆与布兰迫诺单独会晤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在共和国与美国都做出了让步的情况下。四方首脑会晤再次燃起了希望之火。

第一章第一百八十五章 战火再起
    次俄浦与,经讨打手 天的准备”。月刀日,四方首脑今贻…北川大,同时商讨人道主义援助问题与印度政治体制问题。从这个时候开始,四方首脑会晤才进入主题。按照会前公布的日程安排,因为4位首脑有政务在身,所以四方首脑会晤最多持续到旧月为日。也就是说,要么在此之前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要么等到下一次会晤解决问题。
    打手 0月刀日,裴承毅结束了基层部队的走访工作,返回沃济拉巴德。
    见到到机场来接他的袁晨皓,裴承毅就知道有麻烦事了。
    “国防部发来的”。袁晨皓将一份文件递到了裴承毅手上,“美国企业在印资产分布情况,主要是分布在印度南部地区的厂房,占领区内的厂房已经在控制之中。按照国防部的要求,我调整了轰炸计戈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迅速翻看了一下。“什么时候发来的?”
    “三天前吧。”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说道,“很突然,国防部要我们严格保密,听说相关消息还没有公布。”
    “对作战行动有没有影响?。
    “影响肯定有,只是不太明显,主要是轰炸时避开这些厂房。用国防部的话来说,这些厂房都是我国企业拿钱买下来的,炸烂了,得由我们承担损失。”
    “如果被印军蓄意破坏呢?”
    “那就与我们无关了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怎么刁能确定是我们炸毁的,还是印军蓄意破坏的?”
    “我怎么知道?”袁旱皓看了裴承毅一眼,说道,“听说这事是复,首安排下来的,我们只管轰炸,其他的事情由军情局负责
    “这样就好,反正对我们没有多少影响
    “基层的情况怎么样?”
    “问题严重啊。
    裴承毅叹了口气,说道,“怎么说呢,官兵的思想情绪很复杂,大部分官兵考虑的并不是打仗的问题。知道我到基层后,官兵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袁晨皓掏出了香烟。
    接住递来的香烟,裴承毅没有急着点上,说道:“不管是士兵、还是基层军官,都在问部队改编的事情
    “改编?”
    “也就是传说中的第三次军事改革。”
    袁晨皓立即皱起了眉头。
    “不得不承认,各军军长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到位。”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虽然基层官兵的精神仍然很疲惫,有些部队还有比较明显的厌战情绪,但是说到军事改革,几乎所有部队都想尽快上战场。”
    “军事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
    裴承毅看了眼袁晨皓,说道:“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次战争后,元首会大幅度缩减军队规模,主要裁减对象就是陆军。”
    “裁减陆军?。袁晨皓立即露出了惊讶神色,说道,“太离谱了吧,陆军只有七十万兵力,再减,还能剩下几个?再说了,上千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十多亿人口才七十万陆军,根本不算多
    “陆军规模又不是由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决定的
    袁晨皓愣了一下。没有反驳。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国家战略安全没有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都不是决定陆军规模的主要因素。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共和国相差不大,其陆军总兵力在伊朗战争后裁减到了的万左右;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比共和国大得多,其陆军总兵力也只有约万;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更不用说了,陆军规模比共和国小得多。人口也是如此,印度人口口亿,战争爆发前的陆军规模却是共和国的4倍;巴基斯坦人口乙多,陆军规模与共和国旗鼓相当;人口只有共和国鳃的伊朗,陆军规模却不比共和国小。简单的说。决定陆军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家战略安全,二是国家的基本战略。前者是一般国家的参考因素。后者则是大国的参考因素。换句话说,如果以保卫本土为首要目的,陆军规模就应该与外部威胁相当;如果以对川用兵为主要目的,陆军规模就应该与可能爆发的战争级别相当。
    谁都知道,印度战争很有可能是共和国打的最后一场周边地区局部战争,而共和国并不存在严重的战略威胁,在不需要继续大规模对外用兵的情况下,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
    “哎!”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看样子,很多人要做好退役准备了
    “什么意思?”
    “你都认为应该裁减,传闻多半不是传闻,而是事实。”
    “我又不是元首,我说了算什么?”裴承毅笑了起来,说道,“再说了,站在个人立场上,我也不希望裁军。”
    “那只是个人立场了。
    裴承毅苦笑了一下,说道:“得了,说这些也没用,前线指挥部的情况怎么样?”
    “作战计划已经制订好了,就等你拍板
    “那就好,我们赶紧处理这件事吧
    回到前线指挥部,裴承毅立即开始工作。逐一审核袁晨皓制订的作战计戈。
    不得不承认,袁晨皓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足够让裴承毅放心。
    明确了作战目的,作战计戈打手 主要就是细节工作,即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目的,为各作战部队安排作战任务,部署相应的协调工作等等。
    旧月28日,裴承毅正式签署作战计划。
    只是,在最后一个问题上,裴承毅与袁晨皓产生了分歧。
    按照裴承毅最初的想法,作战行动将在旧月引日开始,最多提前到旧月刃日,主要是各项后勤准备工作最快也就只能在门月30日到个。事实上,在裴承毅返回沃济拉巴德的时候,后勤准备工作已经到个了。能够提前3天完成后勤准备工作,与王元庆的亲自干预有密切关系。别的不说,在发拨作战物资的问题上。国防部就没敢耽搁半点时间;空军与陆航作战飞机的维护工作也在制造商参与的情况下,提前数日完成。因为外交部参与,所以孟加拉国与尼泊尔增派了工程人员,前沿机场与陆航基地的建设工作提前完成。总体来说,后勤准备工作比裴承毅预计的快了许多。
    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几斤次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海得巴拉政权一直在战略防御上存在分歧,以费尔南德斯为首的强硬派坚决主张死守海得巴拉,绝不后退一步,而以外长图托为首的温和派则主张退守班加罗尔,利用海得巴拉消耗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印军的士气与斗志可想而知。
    实际上。就算没有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裴承毅也知道印军没有多少抵抗意志。
    自从费尔南德斯上任,印军的士气就开始动摇,裴承毅到凹军的时候,傅卫民正在与负责接管战俘的宪兵交涉。希望能够增派一批运输力量,将战俘送走。当时。凹军手里的战俘超过了2万名。因为战俘太多,凹军要守卫维沙卡帕特南,还得为进攻做准备,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傅卫民不得不区别对待,放走了籍贯在维沙卡帕特南的战俘。虽然傅卫民想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战俘的亲属前来认领,并且在领走战俘的时候签下保证书,承诺不再参军服役,但是傅卫民没有及时上报此事,受到了项铤辉的严厉批评。实地了解情况后,裴承毅亲自给项铤辉打了电话,然后要求傅卫民派遣巡逻队到附近的村庄收缴武器,避免释放战俘带来麻烦。也就是说,裴承毅也赞成释放战俘。有裴承毅出面,傅卫民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他也对裴承毅非常感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印军的情况,即绝大部分印军官兵不想为海得巴拉政权卖命。
    因为刘晓宾去新德里的时候留下了几个特工负责协调前线指挥部与印度临时政府之间的沟通工作,所以裴承毅没有放过审讯战俘的机会。为了获得最准确的情报,裴承毅在凹军多呆了两天,让袁晨皓送了几名特工与印度临时政府的官员过来,一起审讯战俘。审讯的结果让裴承毅坚定了提前发起进攻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海得巴拉政权不但让印军官兵极度失望,甚至无法保证军队的正常供给。很多主动投降的印军官兵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饱饱的吃上一顿。
    表面上,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可是裴承毅看到的却是潜在的危险。毫无疑问,印军官兵主动投降的根本原因不是不想打仗,而是没法打仗。换句话说,如果海得巴拉政权解决了粮食问题,不但不会有这么多的印军官兵投降,还会有许多印军官兵拼死作战。
    问题就在这里,海得巴拉政权有能力解决粮食问题吗?
    从长远来看,肯定解决不了,但是从短期来看,却有这样的可能。
    打手 月,将是印度的第三个收获月,特别是南部地区,因为靠近热带,气温与降水量都非常适合种植高产水稻。虽然按照正常情况,印度水稻的成熟期是4个月,但是在靠近赤道的南部地区,水稻的成熟期只有3个半月。按照印度的农业种植规律,南部地区的水稻收获时间分别是每年的3月上旬、7月中旬与月上旬控制南部地区的主要产量区,让海得巴拉政权获得征粮的机会,而海得巴拉政权肯定会把征收的粮食优先提供给军队。在此情况下,早一天发起进攻,就能减轻一分压力。
    正是如此,裴承毅决定把进攻时间提前到打手 0月凶日凌晨2点30分。
    袁晨皓却认为这么做不太妥当。
    为此,袁晨皓提出了三点反对意见。一是各部队没有做好进攻准备,提前大约的个小时发起进攻,只能使各部队仓促参战,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二是起进攻的作战部队没能进入进攻阵地,如果发起进攻,必然导致进攻距离延长,在后期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三是前线指挥部承诺在旧月刃日才发起进攻,虽然只提拼了一天,但是存在出尔反尔的嫌疑,会对军心造成影响。
    对于这三个问题,裴承毅觉得根本不是问题。
    部队有没有攻准备,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按照共和国陆军的作巩竹州,只要在战场上活动,哪怕没有执行作战任务,呆在军营里面,作战部队也要保持战斗状态;再说了,在毫无装备的情况下,战略反应军能在忍卜时之内进入战斗状态、重装甲军也能在姊卜时内进入战斗状态,离进攻还有打手 天多。各部队肯定能够做好战斗准备了因为离进攻还有足够的时间,所以第一批发起进攻的作战部队肯定能够准时进入进攻阵地,甚至能够获得数个卜时的调整时间。至于对军心造成的影响,因为官兵求战心切,都想参战立功,免得在大裁军中提前退役,所以更加不用担心什么。
    说不过裴承毅,袁晨皓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实际上,这也反应出了袁晨皓欠缺经验的问题了作为初上战场的军官,袁晨皓的很多表现都比较极端,要么过于胆大。要么过于谨慎,没有裴承毅那种沉稳。胆大的时候。袁晨皓就会犯下冒进的错误,比如在之前建议把主力放在阿拉伯海方向上匀谨慎的时候。就会犯下患得患失的错误,总是担心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毕竟袁晨皓是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指挥工作。当年的半岛战场上,裴承毅也犯过同样的错误,而当时替他把关的是项铤辉,现在只是需要他为袁晨皓把关。
    袁晨皓的表现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将军不是一天炼成的。
    拿破伦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只有优秀的士兵才能当上将军。除了某些背景足够雄厚、后台足够坚固、关系足够强硬的将领,没有哪个将领不是从基层爬起来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将军在基层工作时都有出色表现,不然也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万里挑一的将军。
    确定了进攻时间,裴承毅与袁晨皓再次审定了作战计划。
    旧月飞日丰午,作战计戈下达到各作战部队。
    因为攻打海得巴拉的行动已无任何秘密可言,所以当天下午,裴承毅就联系了空军司令章忠宪,要求空军从力点刃分开始轰炸海得巴拉附近的印军阵地,并且持续到进攻开始前。
    随着第一枚炸弹在海得巴拉附近炸响,沉寂了近一个月的印度战场再次热闹起来。
    打手 个月足以让很多人忘记伤痛,也足以让更多的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虽然轰炸来得并不突然,但是对印军仍然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心理打击。
    裴承毅并不知道,在这打手 个月之内,费尔南德斯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退守海得巴拉之后,费尔南德斯接管印军。虽然没人否认他的军事才能,但是费尔南德斯怎么说都是海军将领,不是陆军将领。成为海得巴拉政权战时总理后,费尔南德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编印军。
    这么做,多少带有的私心,毕竟从北面逃过来的部队都是古吉拉德培养起来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个,费尔南德斯必须让印军官兵明白,谁才是他们的指挥官。为了消除隐患,费尔南德斯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那就是把印军各主力部队打散编入各预备部队。虽然这么做,可以提高预备部队的战斗力,甚至还能让部分印军官兵获得晋升,但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印军战斗力普遍下降,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称得上主力部队。看不到的结果是,恐惧情绪在印军中迅速蔓延。
    依靠欺骗、谎言、鼓动等等手段,海得巴拉政府拉起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按照军情局的估计,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海得巴拉政权手里的兵力超过了酌万。问题是,在这助万印度军人中,至少有四万是刚刚征召的新兵,大约暖万官兵没有上过战场,并不知道战争有多么恐怖。
    如果印军保持原来的编制,肠万对战争不够了解的印军很有可能在狂热的引导下,成为海得巴拉的牺牲品。给共和国军队制造巨大的麻烦。被费尔南德斯这么一搞,没上过战场的印军官兵听到了那些关于战争的传闻后,不但开始害怕,还完全丧失了斗志。
    事实上,对那些只想混一口饭吃的印军官兵来说,谁又想成为任人屠宰的对象呢?
    由此可见,印军的士气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仅仅持续数个小时的轰炸就彻底炸垮了印军的士气,在担任主攻任务的凹军离开进攻阵地的时候,海得巴拉的大门已经彻底敞开了。
    相对而言,身处前线的傅卫民比裴承毅更加了解印军的状态。
    旧月友日2点刃分,进攻开始后,傅卫民就给担任突击任务的第凹打手 、第3口与第粥装甲旅下达了一条非常特别的命令,即以最快的速度发起突击,别管突破口、侧翼防线与后方安全等问题,只管往前冲,只要战车的电池里还有电,就不能停下来。
    突击变成了赛跑,这场战斗也没有多大悬念了。

第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调兵遣将
    …一坟打海得名拉的行动出平预料的顺        旧月出日,天网蒙蒙亮,引军的突击部队已经挺进了大约功千米,第喇装甲旅率先抵达戈达瓦里河南岸的拉贾蒙德里。因为沿途投降的印军太多。负责收容战俘的第劾装甲旅、第粥机械化步兵旅与第端机械化步兵旅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傅卫民不得不把突击部队缩减到个旅,让第强装甲旅与第粥装甲旅负责收容战俘。在只有打手 个装甲旅突前的情况下。刃军的突击速度丝毫不减,由此可见,沿途印军几乎没做抵抗。
    整夜,裴承毅都在为凹军的突击速度担忧。
    不是不够快,而是太快了。
    强军从维沙卡帕特南西南的阿纳加伯莱出发,首先沿海岸线向西南方向推进,到达戈达瓦里河;角洲、也就是拉贾蒙德里之后再分兵两路。一路转向西北,直扑海得巴拉;另外一路继续南下,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州的区。攻占维杰亚瓦达、贡土尔、埃卢鲁、皮默沃勒姆、古迪瓦达小默吉利伯德纳妈等大中城市,随后向南挺进。攻占翁戈尔,为今后南下攻打班加罗尔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凹军的任务并不轻。
    虽然纠军有6个战斗旅,战斗部队的数量几乎是其他重装甲军的2倍。进攻实力在共和国陆军众多野战军中首屈一指,但是同时执行这么多任务,难度肯定不小。按照裴承毅的估计。凹军至少要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心个装甲旅,才能为担任主攻的弥军与歹军提供足够的装甲支援,如此一来。留在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只有4个旅,哪怕打手 个旅负责攻打一座中型城市。也只能同时在发灿场进攻。也就是说,扫荡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的作战行动很有可能无法准时完成。本书来目抱书吧酬,会员收集发椎
    问题就在这里。克里希纳河三角洲地区是大部队南下的必经通道。
    换句话说,裴承毅不得不在战役才刚开始的时候考虑是否投入预备队。泡韧巴“比卜曲酬厂告少,匠新陕,小沉噩多
    相对而言。投入预备队还是次要问题,不急在一时。留在后面的都是战略反应军,很快就能追上纠军。最让裴承毅担心的还是凹军冲得太快,把原本应该冲在前面、替纠军吸引印军注意力的弥军与歹军甩在了后面。也就是说。印军组织抵抗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弥军与歹军构成的威胁。而是凹军构成的威胁。从而把重兵放在南面,挡住纠军从拉贾蒙德里北上的通道。虽然这能减轻瓦军与歹军的压力,让2支战略反应军顺利到达海得巴拉,但是药军与刃军的攻坚能力并不怎么样,没有强军提供的装甲力量,很有可能在海得巴拉撞墙。
    让裴承毅有点看不懂的是,战斗打响后。印军并没太大的举动。
    越是没有举动,裴承毅越是不安。
    吃早饭的时候,裴承毅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从印军的表现来看,不但战斗力极为低下,抵抚意志也几乎为零,根本无法对凹军构成威胁。更不可能挡住凹军。就算还有部分印军部队有不错的战斗力,也都在海得巴拉附近,不会被放在外围防线上。印军没有调整防御部队,大概想在海的巴拉做最后的抵抗。
    没等他吃完早饭。参谋就送来消息。强军与刃军均提前完成进军任务。
    凹军的推进速度再快,也是重装甲部队。能在夜间大约4个小时内突击四千米已经是极限了。弥军与刀军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反应军,本来就以突击能力见长,在相似的情况下,突击速度肯定不会比凹军慢。
    与3口军不同的是,弥军与刃军均在交通条件不太理想的内陆活动。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张军从阿科拉占领苏拉特之后,努军首先占领那格浦尔。再南下占领了阿科拉出发,沿公路线向南面的海得巴拉推进。虽然印军已经炸毁了沿途的所有桥梁,但是裴承毅为药军提供了2支工程部队,专门负责修路搭桥,弥军也额外配备了一些机械桥梁设备,遇到真度在打手 坠米以下的河流与峡谷可以自行通过。天亮后不久,巫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巴拉卡德岭北面的伯尔珀尔,向南推进了大约四千米。距离海得巴拉还有功千米。考虑到山区进军所遇到的麻烦与困难。药军的突击能力不但不比凹军差。还远远超过了凹军。
    歹军的情况与弥军类似,从赖布尔出发后,因为印军把防线收缩了上百千米,所以前2个小时就前进了大约如千米,天亮时到达钱德拉布尔。激战大约打手 时后,守卫钱德拉布尔的肢四多名印军缴械投降。到此,歹军距离海得巴拉仅有劲千米。由此可见。刃军的突击能力也丝毫不在纠军之下。
    弥军与刃军迅速南下,终于让裴承毅松了口气。
    三路大军向海得巴拉挺进,就算印军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只不过。还有一点让裴承毅放心不下,那就是印军仍然没有太大的动静。
    只要印军稍微有点想法,就应该尽快决定防御战术。对印军来捌,亢非呈个选拼尽全力拦住两路大中乓力真勿呈路大军,用同样的办法对付第二路大军,最终歼灭三路大军。二是继续收缩防线。集中所有兵力死守海得巴拉。三是尽快从西南方向上突围,主动撤离海得巴拉。虽然这三种选择都不够理想,第一种选择不够现实,第二种选择没有获胜的希望,第三种选择又存在政治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印军不应该毫无作为。任何一种选择都比什么都不做好得多。
    站在集承毅的角度上,他也不希望印军什么都不做。
    原因很简单,只有印军开始运动,才能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更重要的是,按照裴承毅制订的作战计哉。攻占海得巴拉只是战役目的,而更大的目的是利用攻打海得巴拉找出印军防线上的漏洞,为阿拉伯海方向上的突击部队找到突破口。印军迟迟不动。西线的突击部队就只能干等着。西线部队不能尽早南下,攻打班加罗尔的行动就要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无法顺利打下班加罗尔。
    对此情况,裴承毅也有点束手无策。
    印军不肯动,就得想方设法的让印军动起来。
    回到战术指挥中心。裴承毅开始考虑新的战术。
    虽然军情局已经证实,美国撤走了所有在印军事人员,并且按照承诺不再向印度提供包括情报、指挥在内的军事援助,投降的古吉拉德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五角大楼只能与他联系,无法跟费尔南德斯联系,但是裴承毅仍然愿意把对手想得更强大一点,比如指挥印军作战的不是费尔南德斯,而是杜奇威。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坚守阵地也就不难理解了。
    费尔南德斯看不出裴承毅的企图没什么好说的。可是杜奇威肯定能够猜出裴承毅的企图。知道裴承毅已经在西线准备了一支突击部队,随时准备将重点转向西线,用一次足以写入教科书的大纵深突击彻底打垮
    及
    别的不说。刀军进驻苏拉特就能证明裴承毅的企图。
    印度战争中。表现最抢眼的肯定不是4支重装甲军,而是刀军。不管是取得的战果与战绩,还是在战场上的表现,刀军都是当之无愧的王牌军。博怕尔战役中,刀军用打手 个加强旅的兵力拖住了百倍以上的印军。还干掉了2个印军装甲师,如果换成别的部队。恐怕很难创造出这样的战争奇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博帕尔战役能够取胜,与印军过于重视刀军也有很大笑系。
    毫无疑问。刀军到了哪。哪里就是主攻方向。
    即便指挥印军作战的是费尔南德斯,只要他认识到无论如何也守不住海得巴拉。就会做好逃往班加罗尔的准备。如此一来,印军肯定不会为了守住海得巴拉而随意调动班加罗尔方向上的驻军。为了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印军肯定会死守海得巴拉,尽量在海得巴拉消耗中国军队的兵力。缩小防御圈,只能使攻打海得巴拉的战斗更加激烈,无法拖延中国军队的进军速度。也就是说,只有按兵不动,采取坚壁清野的固守防御战术。才能在海得巴拉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果真如此的话,印军以不变应万变也就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裴承毅不得不重新考虑进攻安排。
    当初安排刀军进驻苏拉特,裴承毅并没想过要把西线当成主攻方向,而是为了减轻其他部队的作战压力。毕竟以刀军的突击能力,相当于2个战略反应军。在西线战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用打手 个军顶替2个军肯定更加划算。当然,裴承毅也有诱敌的企图,通过刀军引开印军的注意力。为攻打海得巴拉提供帮助。
    现在看来。后者的效果更明显,而且超过了裴承毅的预期。
    印军过分重视刀军,肯定会导致西线进攻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问题是。要不要刀军南下,以及在什么时候南下?
    准确的说。是按照原订计发”等到围攻海得巴拉的战斗开始之后再让刀军南下。还是让刀军提前南下,或者等到主力部队向班加罗尔挺进之后再让刀军南下。
    这个问题让裴承毅很伤脑筋。
    重新评估战局之后,裴承毅首先排除了第三种可能。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顺利打下海得巴拉,攻打班加罗尔的战斗就不会太困难,刀军很可能无法在主力部队攻占班加罗尔之前到达,不得不回头收拾阿拉伯海沿岸地区,延长战役持续时间。
    关键就是现在就让刀军南下,还是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
    中午前,裴承毅给凌云霄下达了命令。刀军立即南下。
    提前发起进攻对刀军没有什么影响,凌云霄求战心切。刀军的官兵与他一样。到达苏拉特之后。刀军就进入战斗状态,随时都能在接到命令之后的2个小时内出发。当然,与当初“骚扰”新德里不同。此次刀军携带了一周的给养物资,并且带上了后勤旅。因为在突击行动中,只有在阿拉伯海活动的舰队能为刀军提供支援。舰队不是两栖突击舰队。没有气垫船也没有大型登陆艇,只能用邵万与齿为地面部队世,乍战物部分补给,作坏得依赖后勤旅
    做出这一决定之后,裴承毅才把目光转向了东面。
    提前让刀军南下,不是说进攻难度能够减少多少而是按照原计刮行动会遇到多大的麻烦。简单的说。裴承毅用逆向思考的方式做出了最后决定。如果按照原计戈打手 行动,等到包围海得巴拉之后再让刀军南下,别的不说。印军肯定会死守班加罗尔,知道刀军对班加罗尔有很大的威胁。从而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产防死守。虽然刀军的突击能力很强大,独立作战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野战军。但是在大约2四万印军的围追堵截下,刀军要想顺利到达班加罗尔肯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提前南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印军是否打算放弃海得巴拉。肯定会在海得巴拉死拼。趁着印军无暇他顾的机会。刀军能够轻而易举的突破阿拉伯海沿岸的区的印军防线。只要到了门格洛尔,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挡住刀军向班加罗尔前进的步伐了。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刀军的作战行动后,裴承毅还得调整东线上的进攻行动。
    考虑东线进攻行动之前,裴承毅首先得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