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快十月底。”裴承毅回答得非常直接。“官兵需要休整,支援部队需要维护。要想在十月底发起下一轮进攻。很多准备工作都得加速。别的不说,航空兵的维护工作就得提高一倍以上,必须让制造厂商参与。”
“这件事我会安排,其他的问题你总结一下,尽快给我详细报
。
裴承毅笑了笑,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交到了项铤辉手上。
“你早就准备好了?”
“我可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
项铤辉呵呵一笑,翻开了文件。
裴承毅迟疑了一下,说道:“元首那边我不好说,还是你好说一管怎么样,尽量把战役开始时间推迟到十月底。”
项铤辉微微皱了下眉头,朝裴承毅看了过去。
“加快战争进程,不应该以前线将士付出更大的伤亡为代价,应该量力而行。”
“如果在十月底发起进攻,有没有把握在年底结束大规模军事行
“年底不大可能,但是在明年初肯定能够结束大规模军事行动。”
项铤辉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我会跟元首解释,为你多争取点时间。”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看来。元首已经知道你回来了项铤辉一边说着,一边朝书桌走去。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反正回来就没什么好事。
第一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棘手问题
芯魁山给项铤辉打电话的时候,王元庆刚刚送走了顾卫心。
虽然组建印度临时政府是件麻烦事,但是仅仅如此的话,王元庆就该笑了。在王元庆看来,成立临时政府是印度战后工作中最简单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件事,其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麻烦。
早在藏南冲突后,王元庆就开始关注印度的政治局势。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王元庆一开始就认定苏沃斯是印度未来的政治领袖,但是根据数十年后解禁的绝密档案,军情局一直在关注苏沃斯,特别是在苏沃斯入狱之后,军情局就把他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后来在一份四泄露的情报中提到,苏沃斯能够在入狱后不到一年获得赦免,与军情局在印度的活动有很大笑系,而且苏庆斯流亡伊斯兰堡、成立 “民主印度复兴社。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因为军情局直接向元背负责,所以没人否认王元庆与这些事情的关系。
事实上,王元庆确实在关注苏沃斯。
几个印度民主自由社团能够合并为“印度民主复兴党”苏沃斯能够当选党魁,也与军情局有密切关系。没有军情局暗中帮助,别说流亡伊斯兰堡,成立“民主印度复兴社”苏沃斯能不能活着离开监狱都是个问题。
当然,苏沃斯的行政管理能力如何,王元庆也非常清楚。
因为印度临时政府刚刚“挂牌。”还不具备独立行政的基础,大部分工作仍然由占领军负责,而占领区的管理工作又直接由顾卫民领导的特别小组负责,所以王元庆暂时不用为印度临时政府的行政能力担忧,随着工作一步步展开,各斤,机构逐步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迟早会肩负起管理印度的重任。至于顾卫民的能力,王元庆更不用担心。虽然顾卫民现在是委员长,但是在此之前,顾卫民是国务院总理,拥有丰富的组织规划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绝对不比任何政府总理差。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只有两件。
是巩固印度临时政府的合法性,让其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承认。二是稳定印度国内局势,特别是占领区内的局势。
王元庆与顾卫民谈的就是第二个问题。
随着新德里的炮火声渐渐散去,“七国联军”共和国、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缅甸、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已经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国土,以及九窃的人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印度三分之二的国土相当于力0万平方千米,而刀祝的人口相当于口6亿。占领这么广阔的区域,控制这么多的人口,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是天大的灾难。
稳定印度国内局势,靠的不是占领军的武力,也不是临时政府的号各力。
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问题,那就是让告领区内的印度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看似只有一个问题,实际上却是无数多的问题。
首先就得解决粮食问题,也就是印度人的吃饭问题。
虽然七国联军占领了世界上最肥沃的恒河半原,军事行动中也格外重视保护该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占领军甚至出人出力帮助当地人收割粮食作物,但是印度的农业生产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根据各占领区反馈回来的信息,占领区今年的粮食产量肯定会下降大约糊。因为印度本来就是粮食进口大国”鳃的大米、骗的小麦、猕的玉米、倔的大豆、跳的菜籽”瑰的土豆都需要进口,所以在仅仅供养打手 奶亿人的情况下,受恒河平原农业减产糊的影响,需要为占领区提供的粮食由囚万吨激增到旧劝万吨。如果考虑到在明年年初占领整个印度。其他地区的农业产量也减少糊,则需要在历年秋季之前为印度提供大约激凹万吨粮食。
激凹万吨粮食是个什么概念?凹年,共和国粮食总产量只有吸凹万吨,扣除国民消费之后,剩余暇口万吨;同年,美国粮食总产量暖四万吨,出口引万吨。也就是说,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产粮国的富裕粮食全部拿出来都满补不上印度的粮食缺口。更重要的是,共和国不是粮食出口大国,锁力万吨的富裕量半数进了战略储备粮仓,半数援助给了非洲落后国家。真正的粮食出口大国是美国,如果共和国为了满足印度的粮食需求,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食,美国肯定会趁机涨价。到时候,倒霉的就不是印度,而是所有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了。当然,笑得最开心的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这些粮食出口大国。
真要让进口粮食的国家倒霉,共和国肯定会引起众怒。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斤,后果。要知道,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共和国跟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挑战西方世界的霸权地个,在国际政治与外交舞台上,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准盟友。”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粮食进口国,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扑川打手 国家都需要大量讲口粮要国际粮价卜涨。发办下习与准贫穷国家肯定会大受其害,甚至有可能导致政局动荡。
共和国能够承担这样的后果吗?
皿答很明确,绝对不能。
事实上,国际粮价已经开始上涨了。
战争爆发后,西方财团就开始炒作粮食价格”个多月,国际粮价涨幅超过强。虽然事实上印度战争斗没有对国际粮食交易产生多大影响,因为印度政府并没在战争期间大量进口粮食,但是谁都知道,战争结束后,印度肯定会大量进口粮食。稍微有点眼光的炒家都会在这个时候囤积粮食。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非常棘手,而且还与高科技有关。
按照顾卫民的建议,解决印度粮食问题必须三管齐下。一是延长战争管制时间,严格按照配给制分配粮食,以填饱肚皮为主要目的;如此一来,印度人均粮食需求量可以由战前的每年坠千克降低到每年曲千克,从而使全年粮食需求量减少大约打手 心力万吨。二走动用共和国的战略储备粮,为印度提供大约旦凹万吨粮食;共和国的战略粮食储备量按照全国半年正常消耗的标准确定,即口万吨左右,为了平抑国内物价,用掉了大约刃万吨的情况下,最多也就只能拿出旦功万吨支援印度。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在印度推广高产转基因农作物与“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争取使印度的春收增产鳃。大约增产弥凶万吨。
只要这三项工作做到个,印度的粮食缺口将减少到口万吨。如果印度明年的秋收能够增产打手 筋,也就是大约增产王凹万吨,印度的粮食危机就将得到解决。
顾卫民重点提到了“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因为前面两个办法基本上没有弹性,要想解决印度的粮食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印度的粮食产量。转基因农作物早就在印度得到推广,效果非常有限。要使印度力弥年的春收与秋收各增产打手 侃,就只能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上做文章。
“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是最有希望彻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高端技术。
用西方新闻媒体的评价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将彻底改变农业的面貌,使农业摆脱对土地与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甚至从根本上“消灭”农业,让农业获得与工业相当的生产效率,使农业的产能提高百倍以上。
简单的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工厂中生产农作物的技术。
因为这项技术太有诱惑力了,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问题是,绝对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足够的实力。要想让农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与自然光源完全一样,能够让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人造光源、“无土壤栽培技术”早在力世纪就开始研究,只是没办法全面推广、“有机化肥工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质量的关键技术、“高产作物基因改造技术”同样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些技术中,没有哪一项不是高级技术,没有哪一项的研究投入低于百亿元。除了经费,相关的基础技术也是制约各个国家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有能力在“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
相时而言,共和国对“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最为紧迫。
作为人口第二、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发达国家,共和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一真偏低,凹年仅有奶千克,而同年美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为打手 千克。要想继续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就得想方设法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准确的说是用更多的粮食发展畜牧业,改善民众的膳食结构,提高各种高营养食物在民众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以共和国的实际国情,扩大耕地面积肯定行不通,一是没有足够的农业劳动力,二是扩大耕地面积与环境保护完全矛盾;推广更高产的转基因农作物也不大可行,一是民众对转基因食物的认可度不够高。二是转基因农作物确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可以说,“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成为了解决共和国粮食问题,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唯一出路。
从囚年立项,到凹年,共和国已经在该技术上投入了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
事实上,共和国在最重要的“人工合成光源技术。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该技术的基础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众所周知,太阳光就是核聚变的产物,只走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经过了大气层,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大大减少。要想得到与太阳光完全一样的人工合成光,只能依靠可控核聚变,并且通过其他手段消除光源里的有害部分,增强能够促进农作物生产的有用部分
早在田年,该技术就取得了突破,并且具备了实用价值。
没有立即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主要还是其他几项相关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比如“无土壤栽培技术”就暂时只能用在几种农作物上,敝以上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还需要打手 四只,才能解决所有农作物的无土壤栽培技术,使农业生产不再依赖土地。
万幸的是,那几种农作物中就包括了至关重要的水稻、小麦与玉、米。
当然,顾卫民建议首先在印度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多少带有试验性质,希望通过在印度进行的生产试验,确定该技术是否具备大范围推广的潜力,由此确定是否应该在共和国推广,以及是否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毫露疑问,王元庆没有任何理由否决顾卫民的提议。
更重要的是,在印度推户“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与解决另外一个重要性丝毫不在粮食之下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那就是就业问题。
作为世界上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使印度社会保持稳定。
说简单点,口亿人不可能坐吃山空,印度人要想得到一个属于他们的印度,就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更重要的是,不可能让心乙劳动力无所事事。如果太多的人没有事情可做,光是治安问题就能压垮印度临时政府。
解决心乙人的就业问题,比解决粮食问题还要困难。
与粮食问题相比,就业不但是现实问题,还是长远问题。
相对而言,就业的长远压力肯定超过了现实压力。
战争结束后,印度百废待兴,战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别的不说,光是恢复国家基础设施,就能让心乙印度劳动者忙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了。
问题是,几年、十几年后,州乙劳动者干什么?
这就是王元庆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就是印度产业结构的问题。
毫无疑问,印度不可能走科技立国的路线,至少短期内没有这样的可能。如果印度也走上了科技立国的路线,暂且不说科技从何而来,心乙劳动者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全世界都消化不了,产品卖不出去,还能立国吗?别说打手 乙劳动者,共和国的3亿劳动者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就能满足的亿人的庞大市场了。如果让印度也走科技立国路线,共和国的劳动者何去何从?
印度能够走的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事实上,这也正是王元庆发起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因为共和国已经淘汰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打手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需要太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多到让拥有心乙人口的周边地区都供应不上。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在所谓的“资源”中,肯定包括能源。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要不要在印度推广最先进的荐源?
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印度的能源企业必须掌握在共和国手中。
说白了,共和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其中就包含了最先进的能源技术。按照共和国全国工商会与能源行业协会的们查报告,在国外修建一座可控聚变反应堆,就能在国内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让数万共和国公民过上富足生活。
印度对能源的需求有多大?
即便按照最保守估计,在刚乙印度劳动力从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时候,印度至少需要匈0座千万兆瓦级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就算共和国企业只占旦的份额,也能为共和国创造打手 亿的共和国公民不用为生活发愁。
仅此一项,就解决了大约晚的共和国公民的工作与生活问题。
在印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与推广“工业化农业生产技术”密切相关,还能带来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好处,那就是拆除印度的所有裂变核电站,从根本上铲除印度的核技术,让印度成为“无核”国家。
从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来看,就算不能带来打手 沏万个就业岗个,也必须在印度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
既然能够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为什么要吝惜一点技术呢?
从本质上讲,只要输出的产品,而不输出技术,并不存在技术泄密的问题。因为共和国早就在其他国家与地区推广可控聚变核电站,并没有因此泄露技术。再说了,如果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关键技术那么容易掌握,共和国也不会从中获益。等到全世界都掌握了可控聚变核技术之后,可控聚变核技术就不再是决定国家话语权的尖端技术,共和国也会在更高的技术领域取得主导权。
当然,解决印度就业问题不是修几座电站那么简单。
果真如此简单的话,王元庆也不用为此头痛了。
第一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争分夺秒
按照顾卫民制订的计戈”印度的就业问题将分三个阶腮押朱
首先是战后恢复期,主要由共和国为印度临时政府提供贷款与融资担保,由共和国的银行、私人主要是私人贷款公司与私人投资公司、金融证券、基金等主要经营金融业务的公司为印度临时政府提供战后重建所需的资金,印度临时政府则用资源、部分基础设施经营权、产业经营权、企业用地等偿还贷款。如果涉及到国家项目,比如军事基地,则由共和国中央政府代为偿还。
该阶段主要就是为印度临时政府提供战后重建必须的资金。
毫无疑问。这不是一笔小钱。
按照某西方市场分析公司做出的评估,修复损坏的交通基础设施,即公路小铁路、桥梁、隧道、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港口等,所需资金就高达数万亿元。这是一比巨大的投入,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样按照该公司做出的评估。如果修复交通基础设施所需的设备与物资有三分之一需要进口,就能为该行业创造大约2万亿元的产值。
这还仅仅只是战后重建的一小部分。
按照共和国工商联合会做出的评估。印度战后重建至少需要打手 万亿元,相当于共和国出药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刀骗,涉及交通、电力、通信、水业、医疗、教育、水利、农业灌溉、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城市管网等数十个行业的上千个产业,将在旧年内为共和国提供数千万个就业岗位。创造数十万亿的产值。如果算上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足够让共和国的半数企业持续发展力年,为够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斤国家的毁灭,意味着另外一个国家的繁荣。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打不破的规律。
当然。这种大家心知肚白的事情是不会写在纸面上的,也不会拿到台面上。用顾卫民的话来说。印度战后重建的最大赢家是印度的劳动者与民族企业家。持续占年的重建工作至少能够为引乙印度劳动者提供工作机会。而且是足以养活一家人的工作机会。按照每个印度家庭42个成员计算这是印度政府在刀刃年的统计数据,4亿劳动者相当于打手 7亿印度人。也就是说,锋乙个劳动岗位就基本上能够满足印度人的工作需求。因为战后重建的主要物资,即钢铁、水泥、沥青等基础工业产品需要在印度生产,所以印度的民族企业家能够从中获得足够的利润。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不得不承认,顾卫民的话说得很漂亮。
卓实上,不仅仅是漂亮,还没办法反驳。
印度战后重建当然是印度人的事,美国人不会去印度修公路、欧洲人也不会去印度挖铁矿、共和国民众也不会去印度开诊所。印度的未来只能靠印度人的双手。重建所需的主要物资别说共和国、美国、欧盟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无法提供吧西、俄罗斯、南非、阿根廷、埃及、巴基斯坦这些欠发达国家更无法完全满足印度的需求。要知道,战争爆发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与水泥生产国,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化工工业。虽然大部分工业设施在战争中遭到破坏。但是印度并不缺乏相关产业的熟练工人。也就是说。只要修复生产设施。或者获得新的生产设备,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很快就能恢复生产,要不了几年,印度将再次成为世界之最。
当然。顾其民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虽然印度的资源很丰富,特别是铁矿石当煤炭,但是印度要想自行生产重建所需的基础业产品。首先就得进口工业设备。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印度的民族企业家要想成为真正的企业家首先就得贷款融资。按照正常商业规律。企业贷款融资必须在战后重建开始之前落实。也就是说。越快越好。毫无疑问。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能够为印度民族企业家提供货款融资的只有共和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本家。由此可见,就算印度的民族企业家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积累了原始资本。真正控制印度经济的却是共和国的金融机狗与金融资本家。
在递交给王元庆的报告中,顾卫民非常明确的强利了两点。
是印度战后重建作必须在战争结束后立即启动。因此要给共和国的金融企业与金融资本家足够的支持。让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前就为印度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最好由政府牵头与印度签署相关协议;为了鼓励国内的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本家前往印度投资,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与投资担保;只要金融机构与金融资本家参与了印真战后重建,政府在今后为印度临时政府提供贷款与融资担保的时候,才不会遇到麻烦。至少在立法方面能
二是优先为印度建立金融体系,重点扶持几个或者几家亲华印度民族企业家。使其成为印度首批金融家,从而将印度拉入共和国的金融体系。巩固共和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与发言权。
可以说。第二个建议非常重要。
美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影响力,除了与共和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力量之外,与美国在金融领域的地个与发言权,准确的说是美元在金融领域的的位有非常重大的关系。只要美元一天不倒,美国就一天不倒。即便世界金融体系已经进入“战国时代”。除了美元、人民币与欧元三大主流货币之外,卢布、雷亚尔巴西货币、澳元、瑞士法郎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如果说经济竞争也是战场,打击美元就是共和国在这个战场上的主要战术。
即便没有印度加入,以人民币为主耍结算货币的经济体已经超过了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经济体,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当然,这是按照人口计算的。如果以经济总量计算。美元仍然占据头把交椅。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将印度纳入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的经济体。人民币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结算货币。
这能带来多大的好处?
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在的美国就知道了。数十年来,美国能够称霸全球,主要靠的不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而是充当世界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美元。通过操控美元汇率与美元市价,美国可以不动一枪一弹打垮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冷战期间。为了打击苏联,美国就通过控制美元汇率,在苏联出售商品的时候,全力打压该商品的价格,在苏联进口商品的时候,全力提升该商品的价格,导致苏联在国际贸易中长期亏本经营。刃玉年底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说到底就是美国庞大的战争开支与国内超前消费导致资不抵债,不得不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吹大美国的资本泡味。导致次贷危机爆发。最终通过大量发行美元,让全世界为美国的经济买单。设想一下,如果美元不是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不是其他国家持有的主要外汇。美国敢于大量发行货币。吹大资本泡沫吗。能够通过美元贬值,让其他国家为美国的麻烦买单吗?
简单说。谁家的货卓成为了主要结算货币。谁就掌握了金融铸币权。
这个权力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掌握了这个权力,等于获得了控制贸易的手段。从而通过贸易控制他国经济,用他国经济为自己服务。别的不说,在纪佑国上台之前,共和国的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相当于用价值2万亿美元的商品,换来了一大堆“白条。”如果美国政府不打算偿还这笔欠款,就可以想尽各种办法“耍赖比如让美元贬值、迫使人民币升值等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金融资本家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家,不是其玩弄金融的手段有多么高明,而是利用了美元的霸主地个。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最厉害的金融资本家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而在日不落帝国之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资本家不是英国人。而是荷兰人。
看清了美元的本质,就不难理解“全球化。背后的惊天阴谋了。
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全球化”实质上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了确保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霸权地位,针对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落后国家设立的惊天阴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全球化”过程中。以金融为压其他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把世界分成三六九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根本不给弱小国家发展壮大的机会,更不会给共和国与俄罗斯这些能够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的大国复兴崛起的机会。事实上。在共和国依靠打手 “电力革命。打破西方国家在尖端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之前。没有任何一斤,与美国对立的欠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而在“全球化”之前。却有数个国家与地区进入发达国家地区的队伍。“全球化”是不是西方世界的阴谋,显而易见。
冉然。真正的发达国家,在金融上肯定有发言权。
随着人民币逐渐获得主要结算货币的地位。共和国的金融资本家也登上了国际舞台。
当然,这些话题都扯远了。
战后重建开始之后,随着印度的国家基础设施逐渐恢复,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第二轮就业高潮就将到来。前提条件是。印度的民族企业家通过战后重建完成了原始积累,具备了更高阶段发展基础。
按照顾卫民的计戈打手 ”从该阶段开始,印度将逐步恢复战前耸济水
。
与战前一样,印度的经济主要面向出口,即出口导向性经济。与战前不一样的是。印度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不再是西方世界,而是以共和国的主的东方阵营。因为在印度民族企业家的鼎虹识累阶段,其和国的金融资本家广泛介入,所以在印度主发展道路的时候,政府要利用金融资本家,引导印度经济朝有利于共和国的方向发展。按照顾卫民的建议,不但要在国务院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还应该尽量利用全体代表大会。在代表大会中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虽然顾卫民没有明说,但是其意图很明显。
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为金融资本家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要让立法能够对金融资本家提供支持,就得让金融资本家在立法机构内有发言权。
从根本上讲,扩大印度的就业范围,肯定不仅仅为了提高印度人的生活水平。
不可否认,扩大就业范围,印度人的生活质量肯定能够得套提高,毕竟打手 个人参与劳动,收入不会高到哪里去,如果有2个人参与劳动,收入就能增加不少。而在印度战后经济恢复的初级阶段,肯定以基本工业为主,产业附加值不会高到哪里去,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要想提高印度工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就业范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当然,这么做的实质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共和国的问题。
对共和国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