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侄子侄女都有;坚集团的股份,而且份额都不少。有几个晚辈还非常清高,比如蔺彦博小妹蔺彦雨的儿子就是一名野生动物保护者,在力口年瞒着家人去了非洲。不但在坦桑尼亚安家落户,还娶了当地姑娘。
    李成文的情况与蔺彦博比较类似,也在力刃年前把家族企业交给晚辈。与离彦博一道全身心的参加公益事业。与蔺彦博不同的是,李成文没有放弃他在意大利的律师事务所,仍然不遗余力的维护旅欧华人的利益。叶永畿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他最年轻,现在退休还早了点。只是他也非常重视公益事业。只要蔺彦博与李成文发出邀请,他就会积极参加,有的时候甚至比蔺彦博与李成文还要积极,因为做公益事业,不但有广告效果,还可以改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于主要从事水利、新能源、环保的“叶宏集团”来说,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多做公益事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码2年,葛彦博与李成文当选全体代表夫会代表。
    次年,叶永畿也成为了代表。
    提高民营企业在全体代表大会中的比重,增强民族资本家的发言权,也是王元庆推行政治改革的手段之一。虽然资本家天生具有逐利的性质,但是民主政治本身就是各个阶层为了利益进行的博弈,如果不能保护资本家的利益,也就无法保护民族企业的利益,从而无法保护为民族企业工作的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的利益。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追逐利益并不是可耻的事情,只要方式合理、手段合法,国家不但不应该压制民众对利益的追求,反而应该鼓励民众追求利益。只有当所有公民都为自身的利益奋斗时,才能在整个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博弈氛围,使民主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灵魂。
    等颜靖宇与叶致胜离开后,王元庆亲自给3个代幕泡好了茶。
    这不是客气。按照共和国的宪法,王元庆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代表正是替人民说话的人。
    “元首,这么晚来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蔺彦博客气了一番。
    “没事,我也睡不着。”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你们也看到了。就算你们不来,我也得忙到天亮。”
    “耽搁了元首的工作,我们来得真不是时候。”李成文也感到有点打手 愧疚。
    “李先生,你这么说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们也知道,战争爆发了,很多政府作都要尽快安排到位。别的不说,光是军备采购一项,就能让我忙上几天几夜。不过还好,叶副总理的能力足够让我放心,颜总理的能力也不错。”王元庆掏出了香烟,因为知道3人抽的是雪茄,所以王元庆没有给他们散烟。“听说中重集团与中航集团早就接到了订单,提前加快了军品生产速度。这为政府减少了很多麻烦,我在这里替前线将士感谢三位了。”
    “元首太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叶永畿最后一个开口。
    蔺彦博把目光转向王元庆,说道:“元首,今天我们来找你,就是要说战争的事。军火生产不需要元首操心,能办到的,我们会安排好,办不到的,我们会与国务院交涉。听顾委员长说,元首不打算参加明天的大会?”
    “我也想去啊,只是事情太多,分身乏术啊。”王元庆没有说实话。道。“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重要性,但是不是所有代表都认为应该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归根结底与共和国没有多大笑系。这几年。我与老商跑遍了全国各地,对民间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收复藏南地区之后,共和国的边境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随着全球经济再次进入黄金时代,民众更加关心的不是战争,而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获益。特别是年轻一代,都认为我们虹似得够多,打的仗也够多然共和国的安今没有二刊川旧,就没有必要通过战争打击周边国家。这些事情我们也在考虑,虽然年轻人的见识有些偏颇,毕竟国家斗争斗未停歇,即便我们不发动战争。在某个时候,其他国家也会发动战争。但是我们认为,元首应该在这个时候适当的发挥影响力。”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李先生,照你的说法,如果我明天不去,战争表决就无法获得通过?”
    “当然不是,有顾委员长在,肯定没问题,只是,”李成文把目光转想了蔺彦博。
    “关键问题不是能不能获得通过。而是发起战争的理由是否过于牵强。”蔺彦博剪掉雪茄屁股,点燃抽了两口。“我们的理由是帮助锡金建国,如果已经达到了目的,我军要不要进入印度境内?显然,即便表决获得通过,恐怕对战争授权也有限制。”
    王元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吧,我军已经越过边界线。如果行动顺利,此时已经攻占了印度东部的西里古里。”
    “什么?”三人同时瞪大了眼睛。
    “我也是刚刚收到消息。”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我军进入锡金境内后,印军派遣增援部队再次入侵锡金,所以我军发起了越境攻击。另外,大约在半个小时前,巴基斯坦军队越过了克什米尔实际控
    三人又是一惊,都有点不敢相航了。
    “战争不会因为我们歼灭了锡金境内的印军而停止,规模肯定会迅速扩大。如果总参谋部收到的消息没错,印军很有可能在西线战场上发起局部反击。按照我们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同盟条约,只要耳军越过实际控制线,我们就有义务帮助巴基斯坦作战。”
    “元首”蔺彦博长出口气。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进攻印度。”
    王元庆点了点头,没有急着开口。
    李成文也长出了口气,说道:“果真如此的话,元首明天更得参加大会。”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李成文着了过弃。
    “战争规模扩大后,我军的投入肯定会非常巨大,国家必须尽快进入战争状态”李成文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至少局部进入战争状态,进行局部动员。如此一来。必须授予元首足够的战时权力。虽然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代表会投反对票,但是按照我们的估计,肯定有不少的代表不辉赞同授予元首战时权力。我并不是低估顾委员长的能力,只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元首更有说服力。”
    “确实如此,元首必须施加影响冉。”
    “你们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王元庆朝叶永畿看了一眼,说道,“二十年前,也就是纪老率领我们参加第四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全体代表大会有没有能力限制元首的权力。纪老要不要得到授权?”
    3人都是一愣,没有明白王元庆这番话的意思。
    “也许你们并不清楚当时的情况,但是作为直接参与者,我非常清楚。”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当时,别说元首需要获得全体代表大会的战争授权,就连请示全体代表大会都没有必要。现在。我必须获得授权,才能让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才能履行战时权力。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通过这些年的政治改革,我国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元首一家言变成了集体决策。当然,我承认,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至少在策动战争仍然是由几个人在做决定,但是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美国也差不多。这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文明的问题。政治改革搞了这么多年,成效非常显著。不但我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政府的权力也受到了限制。三位是商界精英,而且在海外生活了多年,非常清楚民主体制的优点,也非常清楚民主体制的要点。从根本上讲,我国的民主体制还不够完善,改革的道路还非常漫长,也许还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们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作为政治改革的推动者。如果连我都轻视民主制度,轻易使用元首的影响力,今后谁还会在乎民主制度?”
    说完,王元庆叹了口气,扫了3人一眼。
    蔺彦博沉思一阵。说道:“元首,你有没卑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王元庆没再遮掩。示意蔺彦博把话说明。
    “民主制度本身也有缺陷,并不是完美的制度。
    蔺彦博的思考速度非常快。“以美国为例,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拥有最发达、最先进的民主制度,但是历史上,美国犯的错误并不少,甚至非常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就有机会拯救数百万犹太人。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做。力世纪的年代,美国有机会避免让数十万军人投身战场,结果却走上了最错误的道路。即便进入引世纪,美国仍然发起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战争,最终输得一败涂地。如果美国的民主制度十分完善,为什么会犯这么多的错误?显然,这就是民主制度刀…缺重大决策上,民羊制度的效率非常纸下,打手 能及时做出反应。在利益问题上,民主制度很容易被利益集团绑架,成为利益集团的帮凶。事实证明,民主制度的缺陷必须得到弥补与改善。”
    “你的意思是
    “虽然我们都知道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耍性,但是其他人明白吗?”蔺彦博知道王元庆想问什么,“元首向全体代表大会施加影响力,不是用元首的特权使某项法案获的通过。而是通过元首让更多的人知道发起战争的必要性,也让更多的人相信。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虽然顾委员长、乃至任何一个代表都可以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分析,但是在说服力上,远远比不上元首,效果必然差强人意。如果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我们不会请求元首现身说法。按照元首开始说的。这很有可能是共和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如果不能尽快进行战争动员,如果无法做到全民一心,如果无法让所有人积极参与。我们有多大的把握赢得最后的胜利?”
    “还有,我们会不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李成文补充了一句。
    蔺彦博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是我们来找元首的原因。战争目的不是击败敌人、也不是消灭某个国家。而是使战后的局势对共和国最为有利。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哪怕我们获得了胜利,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必须重视美国在伊朗的前车之鉴。”叶永畿不失时机的添了一句。
    蔺彦博又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王元庆。
    王元庆也在思考,而且思考得非常快。
    过了一阵,王元庆才笑着说道:“看来,你们三个是早就商量好了。”
    “元首,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共和国”
    “我知道,这什事情,容我再仔细考虑一下。”说着,王元庆就站了起来,“时间也不早了,三位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参加大会呢。当然。我会考虑三位的建议,只是现在还不能做出任何答复。
    “元首
    蔺彦博拉了下李成文,起身说道:“也好,时间太晚了,元首也早点休息。”
    看到蔺彦博表态,李成文与叶永畿才起身告辞。
    显然,蔺彦博已经断定王元庆会参加明天的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讲。
    送走3人,王元庆没有急着回去休息。
    不得不说。蔺彦博的分析有些道理,而且说重了要害。
    关键时刻,如果王元庆不“现身说法”谁也无法保证明天的大会上不出问题。虽然王元庆对顾卫民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是正如蔺彦博所说,需要一个人来团结全国军民,而有这个影响力的只有王元庆。在战争结束之前,王元庆都不能肯定会发展到哪种程度。如果被蔺彦博说中,这将是共和国有史以来经历过的最大规模的战争,那么能否及时完成战争动员对战争结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墙上的时钟敲响下的时候,王元庆才回过神来。
    焦畿山已经在书房里等了好一阵,见到王元庆抬起头来,他赶紧走了过来。
    “元首,刚刚,,
    “替我准备一下,我们去参加上午的全体代表大会。”
    焦畿山愣了一下,说道:“元首,现在才做准备,是不是太晚了?”
    “晚什么?”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担心我的口才?放心吧,说服那些代表不是什么难事,我早就想好了。”
    “可是
    “记得通知委员长,让他有所准备。还有。告诉颜总理与叶副总理。让他们也准时参加大会。对了。还有项总参谋长,他是军队代表,不要错过上午的好戏。”
    焦畿山长出口气,点头答应了下来。
    “你开始说什么?”王元庆拿起了香烟。迅速点燃抽了两口。
    “刚刚收到消息,舰队已经通过廖内群岛,预计在天亮时进入新加坡海峡。”
    “这么快?”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
    “总参谋部发来的,项总询问,是否要派战舰访问新加坡。”
    “有这个必要吗?”
    “项总的意思是,我军才打了胜仗,此时让战舰停靠新加坡,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项铤辉,说他不懂政治嘛,他却能考虑得这么周密。”王元庆笑着摇了摇头,“突然要求停靠,会不会有麻烦?”
    “问题不是很大,新加坡海军去年访问广州之后,就要求我军回访。”
    王元庆沉思了一阵,说道:“也好。让项铤辉去安排吧,战舰不要太多,各派一艘意思一下就行了。当然,记得让官兵们打起精神,这可不是去炫耀武力,而是让新加坡知道。主宰西太平洋的不是第七舰队。”
    让焦魁山出去后,王元庆靠在沙发上闭上了眼睛。
    忙了两天两夜,他早已疲惫不堪了。

第一章第六十五章 历史的转折点
    引、燕蒙亭。王示庆换卜了一套正装。带着佳数山等人七,二府。前往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全体代表大会堂,参加当天上午举行的全体代表大会。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马六甲海峡南端,以“北京”号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在清晨第一缕曙光中驶入新加坡海峡,朝不远处的港湾驶去。
    司枉舰桥上,两名将领目不转睛的看着海雾中时隐时现的港口。
    “老华,你真不去?”
    华剑锋点了点头,扭头看了眼杨晋杰,说道:“你去就行了,我去不去没关有  。
    “怎么可能没关系,你是舰队司令,慕青云将军不肯去,要是你也不去,是不是太不给新加坡面子了?”
    华剑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认为这是正常的军事访问?”
    杨晋杰苦笑了一下,没有开口。
    “虽然上面让我们回访新加坡,可谁都知道,这次是去示威。”华剑锋拍了下杨晋杰的肩膀,说道,“你别想得太多,就是去走走过场,在新加坡展现我军的威风,让所有人知道谁才是南海的主人。”
    “可是,我只是航空指挥官,不是舰队司令
    “至少是舰队参谋长华剑锋掏出香烟,给杨晋杰点上。说道,“你也知道,我来自潜艇部队,跟美国佬打了几个年的交道,我可不想面对面的跟他们往来。老慕已经安排好了各方面的工作,你只要做做样子就行了。”
    “哎!”杨晋杰叹了口气,说道,“看样子,你是真的不想去新加坡。”
    华剑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他不是不想去,而是不能去。
    这时,一名舰队参谋赶了过来,送华剑锋去“河北”号航母的直升机已经准备好了。
    分钟之后  华剑锋搭乘直升机离开东海舰队旗舰,把访问新加坡的任务交给了舰队参谋长杨晋杰准将。
    随着海外军事基地逐年增加,由海军担任的外事访问活动越来越多
    由准将、甚至由校官率队的访问活动并不罕见。与引世纪初相比,共和国海军在力占年之后的外事访问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少数提前安排的正式访问与受邀回访之外,大部分外事访问都是临时安排  临时决定。比如舰队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时候需要进港休整或者临时停靠,就会临时安排访问该海域附近的某国港口。仅在力碧年,共和国舰队就对力多个国家的刃多座港口进行了临时访问。与临时访问相比,正式访问与受邀回访就要正式得多。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军事访问成为举足轻重的外交活动。很多时候,军事访问甚至能够对地区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比如在溺年初的英阿马岛危机期间,共和国海军受阿根廷海军邀请,派遣南海舰队的“华夏”号航母战斗群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不但震慑住了跃跃欲试的英国海军,还最终促使英阿双方就马岛主权问题展开正式谈判。
    作为共和国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华剑锋在离开一线战斗岗位之后,跟随与率领舰队访问过力多个国家。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华剑锋访问的国家都与美国没有多夫关系,甚至与美国处于敌对状态。也就是说
    华剑锋没有去过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虽然新加坡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但是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华剑锋不能去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他是四黑名单上的重要人物。
    担任“剑鱼”号艇长时,华剑锋就收到军情局警告,铀掌握了当年在印度洋发生的事情,知道是他指挥的“枪乌贼”号攻击核潜艇击沉了美国海军的  “休斯顿”号,相信华剑锋参与了共和国的“炎黄计戈。”将他列入了黑名单。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力多年但是前往如同新加坡这样的与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的国家总是件冒险事,谁也无法保证华剑锋到了新加坡之后不会遇到意外情况。和平时期尚且有所顾虑,更别说战争时期了。随着印度舰队全军覆没  由华剑锋指挥的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将在3日之内进入印度洋,参与打击印度的军事行动。虽然慕青云才是舰队最高指挥官但是在林啸雷的安排下,真正指挥作战行动的是华剑锋。
    收到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  林啸雷亲自联系了华剑锋,要他别去新加坡,将访问工作交给杨晋杰负责。也正是如此,在“北京”号航母战斗群进入新加坡领海之前,华剑锋才急匆匆的离开旗舰,前往“河北”号航母。
    作为一次充满示威味道的军事访问,由谁率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次访问能够收到多大的成果。
    与其他外事访问不同,军事访问既是展现国家影响力的方式,又是宣扬国家军事实力的手段,更是提高国家霸权地个的方法。
    谁都不能否认,军事访问与国家的军事实力有密切关系。
    王元庆在这个时候让“得胜之师”访问新加坡,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处歪慑新加坡当局。让新加坡领导人认识到南海地区楼二丁七势。更让数百万华人见识共和国的强大实力,从而改变新加坡的政治与外交倾向;二走向美国示威,让美国知道谁才是南海地区的霸主,从而遏制美国在南海地区的扩张行动。
    访冉的效果如何,新加坡的新闻媒体最有发言权。
    早在7月引日,也就是印度海军两大舰队全军覆没后不久,中印战争的相关新闻报道就传遍了全世界。短暂的震惊与猜疑之后,世界各大新闻媒体对亚州地区最强大的两支海军的正面对撞进行了全面报道。随着共和国国防部在引日下午透露了战斗的相关消息,关于共和国海军进军印度洋的消息得到证实。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新闻媒体才知道,共和国海军舰队一直在南海海域活动,没有提前进入印度洋。
    毫无疑问,新加坡的新闻媒体也参与了相关报道。
    对于同是炎黄子孙的新加坡华人来说,共和国海军能在隔着近四千米的情况下全歼印度两大舰队,既让他们感到震惊  又让他们感到振奋。震惊的是,共和国海军的战斗力超过了所有人的估计,要知道在同等情况下,美国海军都不见得能够歼灭印度舰队。振奋的是,中华民族终于拥有了一支足以笑傲天下的强大海军从此之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拥有了最坚强的后盾。
    对新加坡领导人来说,共和国及时公布战况消息有着明确的外交意义。
    南海战争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一落千丈老挝、柬埔塞、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先后加入共和国的阵营,成为共和国的盟国与准盟国。半岛战争后,印度尼西亚迅速调整外交政策,向共和国靠拢,文莱则宣布永久中立。除了铁了心倒向美国的菲律宾之外,整个东南亚地区,只有新加坡在政治与外交上倾向美国。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多次拒绝了美国的结盟要求,没有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新加坡的领导人非常清楚,共和国控制西太平洋之后  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江河日下,作为弹丸小国,即便不考虑民族因素,新加坡也不能采取单一外交政策,只能在大国之间周旋,才能获得容身之地。正是如此,日本战争后新加坡悄然调整外交政策,开始向共和国靠拢。
    奶打手 年与共和国签署的《自由通航与海事合作援助协议》成为了新加坡外交政策转向的标志性事件。当时共和国处于战略安全考虑,与缅甸、泰国协商开凿连接安达曼海与泰国湾的克拉运河。只要运河通航
    共和国的海军舰队与排水量在旧万吨以下的船只硼工程的通航能力达到为万吨级就不再需要绕道马六甲海峡。此举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共和国的战略安全,还能使主要航线缩短打手 劝海里左右。
    对新加坡来说  克拉运河无疑是最大的噩梦。团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有溉前往共和国在新加坡临时停靠的船只中、有鳃属于共和国。克拉运河通航,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将减少概左右,新加坡的航运收入将降低糊以上。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战略地位将一落千丈,到时候不但共和国不需要“照顾”新加坡,连美国都会降低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重要性。对于一个没有多少工业基础、以航打手 运为主要收入的国家来说,失去航运,等于失去发展动力。对于一个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把安全建立在联盟的国家来说,失去战略重要性,等于失去安全保障。
    迫于压力,新加坡不得不调整外交政拜
    虽然很多人相信,共和国不会投资上万亿,开凿一条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运河,但是站在新加坡的立场上,开凿运河只是共和国采取的手段,而不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
    共和国在克拉运河上大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迫使新加坡调整外交政策。
    事实上,开凿克拉运河确实得不偿失。
    首先是经济问题。按照最初规划,克拉运河的开凿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基本通行能力,即允许占万吨级货轮通航;二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标准通航能力,即允许刃万吨级货轮通航;三期工程完工之后,运河将达到全面通航能力,即通航能力超过田万吨级。按此规戈,开凿运河的总投入超过打手 万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入元。以理想情况计算,即克拉运河分担马六甲海峡溉的航运量,按照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平均水平收取航运费,至少需要醉才能收回一期工程投入,收回全部投入则需要田年。即便算上因为航程缩短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需要的年才能收回所有投入,年回报率仅有鳃。
    其次是外交问题。克拉运河位于马来半岛北部的克拉地峡,虽然主要在泰国境内,但是运河西部出口个打手 。四温内乃即便泰国与缅甸均希望开酒远河,从中获兹谗河收益分配上却存在严重分歧。为了稳定东南亚局势共和国完全不应该因为克拉运河而激化泰国与缅甸的矛盾。
    最后就是运河所在地区的政治问题。泰国南部地区一直存在民族分裂运动,开凿贯通马来半岛的克拉运河,必然会削弱泰国中央政府对其南部地区的控制能力激化民族分裂运动,从而使泰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如果运河地区的稳定不能得到保证,运河本身的价值也将受到削弱。加之由此产生的泰国国内政治问题  必然会使运河的开凿成本增加,从而削弱运河的经济价值。
    总体而言,共和国并不打算开凿克拉运河。
    从实际情况看,如果共和国真要开凿克拉运河不应该拖到力刃年,而应该在南海战争之后,也就是碰0年之前动工,争取在凹年前完成一期工程,从而为共和国进入印度洋提供耸助。
    由此可见,开凿克拉运河,只是用来打压新加坡的外交手段。
    随着新加坡的整外交政策,东南亚局势也发生了悄然变化。
    对美国来说,在印度尼西亚到向共和国之后,新加坡已经成为其全球战略中的鸡肋。
    美国控制新加坡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封锁共和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主要通道  为印度的再次崛起提供机会。
    印度尼西亚调整外交政策之后,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意义大大降低,因为共和国海军可以从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虽然美国也在同步加强澳州西北地区的军事部署,全力封锁龙目海峡,但是巽他海峡距离澳洲太远,美国无法用部署在澳洲西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加以封锁。只要堵不死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的军事价值就大不如前。
    在价值不大的情况下控制新加坡的风险却非常巨大。
    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新加坡拥有东南亚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其军队的素质更是远远超过了周边国家  但是作为弹丸小国,新加坡没有与共和国抗衡的资本  更没有与共和国抗衡的民意。随着共和国的“新月型战略防线”即北起日本海  经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东南亚、斯里兰卡,最终到达巴基斯坦的外围防线逐步成型,新加坡早晚会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颗死棋。在早晚都得放弃的情况下,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为了新加坡与共和国直接对抗。
    战略局势决定国家的基本策略。
    当共和国海军乘胜来访的时候,新加坡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非常重视。
    7月引日夜间,在新加坡当局的“请求”下,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准备离港。虽然新加坡政府要求第七舰队离港的原因是港口容纳能力有限,无法同时接受两支航母战斗群,而共和国舰队是应邀回访,美国舰队只是临时访问,所以美国舰队应该主动让出泊位,但是谁都知道,这是新加坡在向共和国示好。
    正是如此,在杨晋杰率领舰队入港之前,美国第七舰队离开了新加坡港。
    当两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交错而过的时候,深处其中的共和国海军军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到了国家强大带来的好处。虽然第七舰队的规模不在“北京。号航母战斗群之下,但是两支舰队官兵的心理活动却完全不同。用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在现场报道时的话来说,两支舰队交错而过,意味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以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