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无疑问,印度空军采取了第二种战术。
    这一发现为裴承毅随后做出的战术调整提供了依据。
    印度空军的反应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的战争警惕性并不高,甚至认为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不然不会在战争爆发后的前2个小小时内降低防空巡逻强度,更不应该在随时有可能遭到空中打击的情况下撤走防空战斗机。
    对裴承毅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消具。
    只是,裴承毅没有盲目做出决断。因为预警机的监视范围比较有限,在帕米尔高原上空巡逻的预警机最多能对新德里以北的空域进行监视,而在山南市与锡金北面上空巡逻的预警机则最多只能监视印度东部地区与恒河下游地区,所以那些返航的印度战斗机到底是返回空军基地、还走向南撤退,预警机探测到的情况说明不了问题。
    3点占分,军情局送来了最新的卫星侦察报告。
    为了配合前线指挥部,军情局动用了所有情报资源,包括调动由其管辖的所有侦察卫星除了军情局有侦察卫星之外,共和国的其他情报部门也有侦察卫星,严密监视印度的所有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工作,军情局的数千名情报分析员主动放弃了休假。
    侦察卫星在3点伤分左右通过印度上空,军悄局只用打手 纷钟就完成了分析作业,将最新侦察报告发给了前线指挥部。这斤,效率,不可说不高。
    拿到军情局提供的侦察报告,裴承毅才下定了决心。
    印度空军的警惕性确实不高,从返航的战斗机没有及时进行起飞准备就能看出来。
    战斗机返回空军基地之后,如果需要再次紧急起飞,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补充燃油、进行必要维护。始四的可维护性并不差,为飞行员配备的生命维持系统也很先进;紧急情况下,维护与补给作业都可以在露天下进行;不需要像上一代战斗机,也就是万那样。必须前往恒温恒湿的机航的印度战斗教露天下作业,而是被拖入了专门为其修建的密闭机库。由此可以断定,这些战斗机不会立即起飞,甚至不会赶在天亮之前执行第二次战备巡逻任务。
    具体的分析工作由袁晨皓负责,不需要裴承毅操心。
    3点刃分,袁晨皓把分析结果交给了裴承毅。
    印度空军在3点之前派出去的制空战斗机不会超过幼架,在4点之前派出的制空战斗机也不会超过函架。如此一来,7点刃分之后,在前线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数量肯定不会超过打手 四架,其中部署在西北方向上的大约有田架,部署在东部方向上的大约有的架。
    拿到袁晨皓的分析报告,裴承毅没有马上对作战行动进行调整。
    与预料的差不多,没有必要对作战计哉打手 进行调整。
    当时,裴承毅考虑了两种情况:一是在6点打手 盼之前歼灭印度东部舰队,引起印度空军高度重视,从而迫使印度空军加强防空力量;二是没能在6点占分之前歼灭印度东部舰队,印度空军仍然掉以轻心。
    相对而言,裴承毅要考虑的只有前一种情况。
    随着印度东部舰队覆灭,共和国的战争意图暴露无遗,哪怕印度空军再不济,也不会掉以轻心。只是,此时做出反应已经太晚了。就算印度空军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在6点占分之后立即派出制空战斗机,也至少需要打手 分到7点巧分之间,印度空军派出的制空战斗机才能到达西北与东部地区。
    前面的情况表明,印度空军的反应速度达不到这么快。
    那些已经返航的始四战斗机被送入机库,肯定会放掉油箱内的余油。对战机进行全面维护检查。即便印度空军在6点旧分收到警报,立即下达出击命令,各作战部队也需要刃分钟到打手 时才能完成起飞准备。战斗机从不同的机场赶往前线,大概需要的分钟到叨分钟。也就是说,印度空军的增援战斗机最快也只能在7点冯分到达,最慢则要等到8点巧分。因为各处空军基地与前线的距离并不一致,所以分批到达的制空战斗机无法形成联合力量,很难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对共和国空军构成威胁。
    对以秒、分钟计算胜负的现代战争来说,任何一点失误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更何况是如此严重的失误。
    按照裴承毅制定的作战计利,在海军歼灭了印度两支舰队之后,空中打击将在8点旧分之前开始。
    半个小时的差距,足以决定最终成败。
    由此可见,作为战争计刑的制订者,裴承毅非常了解对毛
    换句话说,他在巴基斯坦呆的2年没有白费。
    作为共和国驻巴高级将领,裴承毅在伊斯兰堡工作的时候,除了与巴基斯坦军队沟通感情之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帮助巴基斯坦军队完善作战指挥系统。为了证明新的指挥系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巴军的作战能力,裴承毅在2年间参加了数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其中就包括针对印度空军的挑衅行动。以凹年旧月的“友谊之秋凹中巴联合军事演习”为例,裴承毅作为共和国演习总指挥,制订了一份“突然打击行动计划打手 时后才做出反应。虽然这个反应速度比起旧多年前快了许多,但是仍然远远跟不上现代战争的步伐。要知道,在同样的情况下,共和国空军只需要刃分钟就能做出反应,让前线基地的所有战斗机升空,同时派出部署在二线基地的制空战斗机,在呐分钟之内就能把前线的防空力量提高数倍,在幼分钟,直到加分钟之后第一批增援战斗机才到达前线,劝分钟之后才派出部署在二线基地的制空战斗机,幼分钟后才将前线防空力量提高数倍。
    如果印度空军仍然以这个速度迎战,在其防空战斗机升空之前,轰炸就结束了。
    没有调整作战计划,不等于裴承毅没有任何担心。
    印度的背后是美国,而美国的头号假想敌就是共和国。只要美国有心,就会为印度提供更大的援助,帮助印度空军建立更加完善的指挥系统。虽然各种迹象表明,印度空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有所退化,但是战争没有任何假设可言,只有做好了充足准备,才能在突变发生的时候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点刃分,裴承毅亲自联系了战略防御司令部。
    因为按照王元庆的安排,战略力量不由前线指挥部控制,所以裴承毅没有把战略力量纳入前线指挥部的作战序列,只能单独向其下达作战命令。
    占分钟之后,一场“无声”的战斗开始了。

第一章第四十九章 太空军事力量
    刚代战争中,攻击太空目标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拣     早在共和国、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先后成立天兵天军之前,“太空战”就受到军事家的热捧,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太空将是新的战争制高点,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个认识并没错,但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困难却超乎想像。
    天兵成立之后,共和国就开始探索太空作战。
    经过初期的理论与战术研究后,共和国天兵的先驱认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空作战的成本过于高昂,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如此一来,共和国转为发展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仅在进攻性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与共和国一样,美国等军卓大国在理论与战术研究之后,都把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放到了首个,等到技术进步之后再研究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概念问题,那就是“防御”与“进攻”
    在太空军事领域,“防御”的概念包括在太空部署军事力量,保护己方的太空力量,攻击敌人的太空目标;“进攻”则指针对敌人大气层内的,包括地面、海面、空中、海下的各种目标的打击行动。
    这一定义与其他军事领域有明显差别。
    从这一定义上能够看出,太空作战的主要再题不是如何攻击敌人,而是如何投送打击力量。“防御”性质的太空作战对力量投送的要求比较低,也比较容易实现;“进攻”性质的太空作战对力量投送的要求比较高,也比较难以实现。
    “力量投送”的关键就是成本。
    实际上,军事力量投送与民用领域的物资运输非常相似。不管以何种手段,运送何种货物,本质是一样的,即以某种方式将特定的货物送达目的地。
    如果以常规手段向太空投送力量,成本将高得任何一斤,国家都无法承受。
    以运载火箭为例,即便采用成本较低的氢氧液体火荐发动机随着电力成本降低,液氢与液氧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氢氧火箭发动机的使用成本低于媒氧火箭发动机,向近地轨道运动打手 颗质量在旧吨左右的军事侦察卫星的成本在毖亿元以上,算上侦察卫星的制造成本,其价值超过8亿元。侦察卫星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到年左右,按照僻计算,相当于每年乙元。要想组建一套完整的侦察卫星网络,至少需要部署口颗雷达成相卫星、口颗光学成相卫星,加上各4颗补充卫星,总共五颗卫星,平均每年的使用成本高元。完整的军事卫星网络还包括导航尸定位卫星星座、通信卫星网络、战略警戒卫星系统等等。以共和国为例,历年初总共拥在轨工作军事卫星。平均每年用在军事卫星上的预算高达劲亿元。同期,美国花在军事卫星上的国防经费接近四亿美元。算上研制、设计,以及与军事卫星有关的各项基础投入,共和国每年为军事卫星投入的费用在劲亿元以上,美国每年花在军事卫星上的费用也在美元左右。
    如此庞大的花费,仅仅是个开公
    如果按照空运力量的标准发展太空投送力量,其成本更加难以估量。
    在此情况下,运载火箭肯定无法承担重任,只有能够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才能成为合格的太空运送力量。也许很多人认为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投送成本肯定比运载火箭低得多,实际则不然。美国是唯一有航夭飞机使用经验的国家,力旧年之后,放弃了所有航天飞机,转而发展巨型运载火箭。在美国的“重返月球”计戈打手 中,用来向月球运送货物的就不是航天飞机,而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旧吨的“战神”运载火箭。按照美国航天局制订的计戈,可以用“战神”直接向月球运送登月舱。在未来登陆火星的行动中,则由“战神”在近地轨道上组建中转站,再向火星出发。由此可见,在精于计算的美国人眼里,航天再机不是理想的运载工具。
    力旧年前后,共和国也对航天飞机做了概念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
    因为日常维护与保养的费用极为高昂,虽然通过回收助推火箭、外部燃料舱美国的航天飞机只能回收助推火箭,外部燃料舱在大气层内烧毁可以降低单次发射费用,但是使用总成本仍然高于运载火箭。
    当然,航天飞机的未来发展潜力超过了运载火箭。
    美国没有完全放弃航天飞机,共和国也在做相关努力。
    提高航天飞机效费比的主要办法有三个:一是研制新材料,提高航天飞机的可维护性与反复使用次数,降低单次使用成本;二是提高发射高度与发射速度,减少在大气层内引“时间。从而减少燃料消轩量;二是研制新燃料。降徊臾    五成本价格与推重比,提高经济性。
    相对而言,降低成本的关键还是最后一点。
    改进航天飞机的性能并不难,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做相关研究,如同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研究了数十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方案;随着大量新材料问世,提高航天飞机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也不是什么难事。提高发射高度与发射速度。也不是很困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已大型运输机作为载体,在打手 奶眯以上的高空发射航天飞机;随着各种电动大型运输机的出现,依靠电动运输机为航天飞机发射平台的方案早就被提了出来,而且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有最后一点,研制难度非常大;虽然以催化金属氢为主要成分的航天推进剂已经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是离批量生产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且成本仍然高得吓人;如果不能解决推进剂的问题。太空运输成本就永远不可能达到空运级别。
    运输成本降不下来,在太空部署军事力量的价格就无法承受。
    田年,天兵向总参谋部与国防部递交了“力年远期发展规发报告。”明确提到,必须加快新式航天推进剂的研制速度,扩大催化金属氢的产量,力争在田年之后使太空力量投送的成本降低到空运的旧倍之内。即便以此计算,将打手 千克货物运送到近地轨道的成本仍然高达万力元。对于动辄就是数万吨、数十万吨的军事力量投送而言,这一成本仍然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
    当然,对于打击关键目标的军事行动而言,这一成本已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时于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而言,丑口元的单位投送成本是最低门槛。
    按照“远期发展规划报告”中“国家战略防御系统”。部分的内容,在第四阶段力量建设中,外层空间防御系统将是整个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关键力量,而且也是对付包括美国在内的超级核大国的基础力量。只有建立起外层空间防御系统,共和国有具备真正的战略防御能力,才能在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中占据先机。
    只是,该计划的内容太庞大了。
    “外层空间防御系统”包含了个子系统,即“早期预警系统。”“目标探测甄别与跟踪锁定系统实时信息交换系统打手 。动能武器拦截系统”与“能量武器拦截系统”。这覆盖全球的防御系统总共包含的颗军事卫星依照顺序,分别为刃也颗、强名颗、必旧颗”派丑颗与,其中十号以后的为备用卫星,总投送质量超过弦力炖。如果按照丑口元的单个投送成本计算,仅发射哟颗卫星就需要奶亿元,加上制造卫星的费用,总成本超过左洲乙元。因为整套系统的平均工作时间仅有年,所以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劝亿元。如果算上开发与笔开销不算少。
    显然,“外层空间防御系统”仍然是防御性质的太空军事力妾。
    从天兵的计划中可以看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占了大头。正是“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效费比更高,才会出现这一情况。比如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虽然使用高能激光拦截器的防御卫星的制造成本是使用动能拦截弹头的防御卫星的2倍左右,但是在前者的在轨服役寿命是后者的3倍,且拦截能力是后者的2倍,按照全寿命服役成本计算,前者明显要比后者便宜得多。
    与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相比,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的投送质量只能算是毛毛雨。
    美国在力旧年之前就对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进行了理论研究,比如在太空部署携带动能弹头的军事卫星,以动能弹头摧毁地面上的高价值战略目标。理论研究阶段,美军甚至提出由卫星投送的动能弹头可以对付一切目标的设想。问题是,理论研究结束后,美军就以“技术储备不足。为由,终止了研发计刮。
    真正的原因不是技术储备不足,而是成本过于高昂。
    新的打击手段出现之后,新的防御手段就会出现。即便动能弹头的摧毁能力足以满足军事打击需求,可是在一场战争中,需要打击的高价值目标成百上千,甚至多达上万个。在全都用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进行打击的情况下,一次性投送的弹药质量在百吨、甚至千吨以上。以力打手 0年的投送成本计算,都需要数百亿美元。按照单个成本计算,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的投送成本更是空中力量的数十倍,根本不戈算。即便按照共和国天兵的发展规利,在田年前后将投送成本降低到空中力量的旧倍左右,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的打击成本仍然高得离谱。距离大规模使用仍然遥遥无期。
    成本问题既限制了太空军阀隘最斩罩节就湛渔书吧侧刚则口阳孙旧比们芥垒
    在发展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的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共和国、美国等大国都集中力量发展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而且优先发展战略性防御力量。日本战争已经证明,当战略防御力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战略进攻力量就将成为摆设。不管是积极推进全面核裁军的共和国、还是暗中作祟的美国,都认识到了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对战略核力量的影响,也认识到战略核力量迟早会被淘汰。
    因为天基战略防御系统天生能够对付太空目标除了少数在弹道导弹助推段、也就是主动段进行拦截的能量武器防御系统之外,大部分天基防御系统都在弹道导弹中段、也就是惯性段进行拦截,所以天基战略防御系统从问世的那一天开始,就肩负起了打击敌国军事卫星的任务。
    在“太空非军事化谈判”中,争论得最多的就是“军事化”的标准。
    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限制某些大国利用天基防御系统对付敌国的太空目标,也没有任何技术手段能对其加以限制。只要各大国坚持发展战略防御系统,那么用战略防御系统对付军事卫星就没有任何难度可妄  如此一来,“太空非军事化”所能限制的,只有进攻性太空军事力量,而不是防御性太空军事力量。
    归根结底,打击敌人的军事卫星,诱惑太大了。
    早在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共和国就攻击了印度的军事卫星。虽然当时印度没有多少军事卫星,而且打击行动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走到了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打击日本军事卫星的行动收到了巨大成功,对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开始,打击军事卫星成为了真正的“战争制高点”。
    日本战争之后,由共和国、美国与俄罗斯牵头,全球各主要航天大国与军事大国签署了一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即《外层空间国际公然》。该条约中明确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主动攻击第三方与中立国的太空目标。之所以说该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是因为没有明确“第三方。的含义。比如在印度战争中,美国将军事卫星拨集到的情报提供给印度,算不算战争的第三方?
    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太空军事化”再次提高了现代战争的门槛。
    战争的技术与成本被急剧提高,只有实力强大、科技先进的大国哼哼能力占领战争的制高点,别说三流国家,如同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流强国,都没有足够的国力支撑庞大的太空军事力量,无法占领战争的制高点,从而失去与一流大国展开军事竞争与全球对抗的实力。
    这一结果,对全球局势的演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对那些希望成为一流大国的二流国家来说,出路无非三条。一是尽快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跟上一流大国的步伐;能够走这条路的国家都得有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与充足的劳动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罗斯,其次是巴西与印度。
    二是与某个一流大国结成政治军事联盟,依靠一流大国的庇护,走上这条路的典型代表就是英国与巴基斯坦。三是几个二流强国结成政治军事联盟,使联盟的总体实力达到一流大国的水平,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法德意主导的欧盟。
    由此可见,日本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谁都知道,下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不但会再次改变世界格局,还将使“地区化”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发展弃向。
    作为军人,裴承毅考虑的不是未来发展,而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
    虽然印度的太空军事力量并不雄厚,短短旧年,也不可能让印度从一个网刚战败的三流国家发展成一流大国。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予印度的援助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印度完成了军事力量现代化建设,但是在涉及到战争制高点的太空军事力量方面,不管是美国还是其他西方国家,都不可能真心诚意的帮助印度。从国家的综合实力上讲,印度也没有能力发展太空军事力量。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印度也不可能在陆海空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太空军事力量。
    需要攻击的目标并不多,对共和国天兵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实战练兵机会。
    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可以看成是对“第四阶段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建设工程”的初期检验。
    为了这场战争,天兵在6月份集中发射了力多颗军事卫星,组建了一套针对印度的说;小颗能量武器拦截卫星。
    让这些用来组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骨干”力量在对付弹道导弹之前对付敌人的军事卫星,也算得上是物有所值吧。
    对裴承毅来说,他要做的,仍然是等待。

第一章第五十章 试验战争
    职战太空目标的最大问题不是“拦截”而是,拦截”,基础工作”。
    警戒、发现、跟踪与锁定,是整个拦截过程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实施难度最大的4个阶段。相对而言,最后的“拦截”也就是常说的摧毁,反而是整个拦截过程中最容易实现的阶段。
    拦截卫星与拦截导弹的最大区别就是“警戒”段。
    弹道导弹在助推段、也就是主动段的时候,火箭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释放出的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非常明显,很容易被远红外探测设备与紫外探测设备发现与识别。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基本依靠惯性,不需要额外动力只在变轨与调整轨道的时候使用小型变轨火箭发动机,也就很难被光电设备发现;如此一来,针对卫星的警戒系统只能依靠雷达,而且是高精度雷达。
    力世纪与引世纪初期,探测太空目标的雷达都部署在地面上。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以共和国与美国为首的大国率先开始在太空部署所谓的“导弹警戒雷达卫星。”
    谁都知道,如果只是针对弹道导弹,根本不需要使用雷达的卫星。
    有了警戒系统之后,还得有发现与甄别系统。
    简单的说,警戒系统只负责广域拨索,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目标的大致方位;发现与甄别系统的主要任务则是精确判断目标的方位,并且确定目标的性质。因为在针对卫星的拦截系统中,警戒系统的工作负担并不重,所以共和国与美国都将警戒系统与发现系统籽合在一起。只是在针对弹道导弹的拦截系统中,警戒系统需要长期工作,而发现与甄别系统则在收到警报之后开始工作。所以得分开部署,以降低日常使用成本。
    相对而言,甄别的难度更大。
    因为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轨工作的卫星与报废的卫星越来越多,所以如何确定卫星的性质,成为了重中之重。按照国际航空航天组织公布的数据,出碧年底在轨人造航天器的总数超过了打手 到万立方米之间的太空垃圾。虽然该报告的主要意图是提醒各航天大国,地球外层空间已经“星满为患”急剧增加的太空垃圾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是该报告也反映出了拦截卫星的巨大难度。简单的说,要从近们万个目标中找出真目标,确定其性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到战争爆发之后再来寻找敌人的卫星,显然不大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和平时期掌握敌人卫星的轨道情况。
    事实上,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拥有拦截卫星能力的国家都在这么做。
    共和国天兵有一支被称为“星图”的专业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和平时期监视敌对国的所有卫星。因为大部分军事卫星拥有机动变轨能力。在战争爆发前或者战争期间,敌对国很有可能让军事卫星进行变轨机动,所以要想时刻掌握敌对国军事卫星的轨道情况,必须做到“实时监控”也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设立观察点。最理想的办法是按照地基探测雷达的拨索范围,在世界各地部署探测系统按照共和国天兵的标准,至少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出套地基探测系统,受政治、外交、军事等影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地基探测系统,所以共和国花费巨额资金,为天兵建造了2破  “远洋太空测绘船。”并且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太空探测系统。
    巨额投入的回报也非常巨大。
    帛在日本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卫星跟踪系统。“星图。部队不但能够实时掌握敌对国在轨卫晏的运行情况,还建立起了“星座图系统”。依靠该系统记录的在轨卫星工作情况,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任何一颗卫星的实时位置。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星座图系统”与最新掌握的情况,迅速判断目标性质。
    确定了目标性质之后,就得进行跟踪。
    与攻击地面、海面、空中目标不同,即便是近地轨道,距离地面也有数百千米,远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距离地面更有数千千米、乃至数万千米。任何反卫星系统都不可能覆盖整个外层空间,从发现目标,到最终摧毁目标,之间存在数十秒到数百秒的间隔。因为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千米飞行,哪怕是数秒的间隔,都意味着目标飞出了几个千米。与这段距离相比,卫星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在攻击之前,必须持续跟踪目标。
    日本战争之前,跟踪卫星还不是件麻烦事。  主要是卫星的轨道比较固定,即便是具有变轨能力的军事卫星,其变轨次数也非常有限,只有幕必须的刚一会改变轨道。一般情况下均在固定轨道上飞行。
    日本战争之后,各国更加重视卫星的变轨能力,因为在防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卫星的变轨能力是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唯一手段。共和国与美国着手建立针对所有国家的在规卫星的探测系统之后,经常改变卫星飞行轨道。特别是在敌对国探测系统的监视范围之外改变卫星飞行轨道,成为了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跟踪卫星就变得比较麻烦了。
    相对而言,结合警戒、发现与甄别系统,跟踪卫星的难度仍然不是很大。
    跟踪完成之后,就是攻击之前的锁定阶段。
    与跟踪阶段相比,锁定阶段对探测精度的要求更高。在探测精度足以满足“精确打击”的要求之前,各国采取的手段都非常“野蛮”比如使用携带核弹头的反卫星导弹或者反卫星卫星,在目标附近引爆核弹头,摧毁方圆数百千米、乃至上百千米范围内的所有卫星,从而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在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外层空间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如此“野蛮”的手段肯定不适用了。更重要的是,各大国在日本战争后,先后将军事卫星系统列入了“战略设施”范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