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机舱内的1名军人,李东石不免心生感叹。
曾几何时他也像那些刚入伍的新兵,渴望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曾几何时也像张志那样的年轻军官,渴望着获得更大的成就。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军人待遇大志愿兵规模,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使军人成为万众仰慕的英雄,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军人作为“奉献”的本质,谁也改变不了军人为国牺牲的根基。
半岛战争后,李东石参加了全军“募捐大会”,将全部“战斗津贴”捐赠给了阵亡将士遗孤。正是这场“募捐大会”,李东石认识到了军人的另外一面。在空降153旅阵亡的数千名将士中,绝大部分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有的有过花甲的父母、有的有尚在求学的弟妹、有的有嗷嗷待哺的儿女、有的有新婚不久的妻子。每一个军人身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每倒下一个军人,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崩溃。
李东石想到了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阵亡的哥哥,想到了还在劳作的父母。
中**人从来都不缺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激励与一种信念。
士兵的吵闹声把李东石拉回了现实世界。
张志拿出那个叫张曼丽的台军女护士的照片,正在向周围的战士炫耀。几个“有幸”到台军医院疗伤的战士也忍不住拿出各自的“战利品”,向在台北机场守了几天的战友展示“战果”。
军人很容易得到满足,一点小小的幸福就能让他们拼死向前。
“连长,听说给你疗伤的那个女护士挺不错,让大家开开眼界吧。”
“是啊,肯定比指导员的漂亮得多。”
“那还用说,连长的肯定不错。”张志故意煽风点火,“兄弟们,连长害羞,不好意思,我们给点鼓励,怎么样?”
机舱内顿时乱成一团,大家都在期待李东石的“战果”。
直到这个时候,李东石才想起,他没有罗瑞玲的照片。
“老李……”张志注意到了李东石的尴尬神色,立即变口对正在起哄的士兵说道,“都安静,坐到位置上去。连长夫人岂是我们可以开玩笑的?连长大婚的时候,大家都来,到时候看个够。”
士兵们笑呵呵的安静了下来。
李东石并没生气,因为他知道,恐怕有一半的战士等不到那一天。
时间不知不觉
机舱内亮起了黄色灯光。
李东石立即解开安全带,站了起来。“检查武器装备,随指导员登车,准备作战。”
2个班的战士刷的一下全都站了起来,纷纷动手检查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因为随同空降战车一起空投,很多武器装备都放在战车上,所以士兵携带的装备并不多,检查工作比以往简单了许多。
朝张志点了点头,李东石去了前面的驾驶舱。
“还有五分钟!”导航员看了眼李东石,目光再次转向前面的操作平台。
李东石没有急离开,而是挤到导航员身旁,通过2飞行员之间的舷窗朝外面的夜空看去。
很黑,根本看不到什么。
“天气状况不太好i挥部有取消空降行动。”机长回过头来了眼上尉连长,“我会尽量把你们送到空投地点,其他的,我也保证不了。”
李东石点了头,没多说什么。
在夜间空投,离开运输之后,谁也不能保证会生什么事情。
陆战队不同空降兵往往选择在夜间进攻。原因很简单,夜晚能够掩护运输机,让敌人的高射炮找不到目标。更重要的是,敌人在夜间的活动能力将明显降低降兵可以赶在天亮前组织好防线,避免在聚集之前被敌人围歼。
“尉有两分。”
听导航员的话,李东石离开了驾驶舱。
2个班的战士已经钻进了空降战车,左侧那辆战车的尾部舱门开着,张志站在战车外等着李东石。
“怎么样?”
“马上空投。”李东石拍了下张志的肩膀,让指导员先上车。
检查了一下战车是否解除了固定装置,李东石才登上战车。虽然Y4C安装了磁控锁定装置再需要像以往那样用钢索固定战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因为磁控锁定装置失灵导致战车在机舱内失控而对附近的战士造成威胁,空降兵会严格按照操作守则的要求用钢索固定战车到空投前才解开钢索。
随着车门关闭,战车的成员座舱内亮起了红色灯光。
李东石扫了眼连部警卫班的战士将随身携带的突击步枪放到了面前的枪架上。
空降战车着陆的时候会猛烈震动,按照作战守则,官兵必须放置好容易造成意外伤亡的武器装备,尽量不要在空降的时候随身携带枪支。
战车微微动了一下,外面传来了运输机舱门开启时出的“嘎吱”声。
空投由运输机的导航员遥控操作,不需要现场控制。空降战车的降落伞也由电子高度表遥控起动,在着陆之前,战车内的官兵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让李东石有点不太适应的是,新式空降战车没有设置射击孔。也就是说,坐在战车内的官兵,除了通过遥控武器站的观瞄设备之外,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掌握外界的情况。虽然这个问题受到基层部队诟病,但是战车生产厂商并未加以改进,主要是实战中空降兵很少在战车内用突击步枪向外开火,射击孔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战车又动了几下,随着“咔嚓”一声,磁控锁解开。
冲出机舱后,战车受到空气产生的阻力,速度迅速降低。李东石等官兵纷纷抓紧了旁边的扶手,稳住身子。没过几秒,降落伞弹开,战车再次减速。
虽然有降落伞,但是1吨重的空降战车着陆时的速度仍然高达每秒8!
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撞上地面!
猛烈的震动传来,战车内的官兵纷纷弹了起来。幸亏减震装置非常过硬,空降兵头盔的质量也非常不错,不然这一下,肯定会让所有人头破血流。
没等官兵坐好,战车已经启动。
以往,空降战车着陆后需要解除降落伞,然后才能投入战斗。经过改进,降落伞会在着陆前C5自动解脱,战车着陆后可以立即机动转移,避免在做好战斗准备之前遭到敌人的打击。
冲出上百米,空降战车才停了下来。
李东石与张志先后冲下战车,现他们在一处密林内。不远处的空旷平原上,数十辆空降战车正在朝这边驶来。
没有遭到阻击,也没有遇到抵抗。
“搞清楚我们的地点,联系营部。”
向张志下达了命令,李东石叫上几名警卫员,朝密林外跑去。
因为1533营不是第一批空降到琉球岛的作战部队,所以不担任攻坚任务,而是为前面到达的15311营与1532营提供支援。
越来越多的空降战车到达,一股强大的作战力量正在形成。
第一章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零六章 无敌空降兵
天气因素影响,1533营的空降地点足足偏了5米!
用窦维新少校的话来说,如果运输机再飞2钟,1553营就得到龙宫做客了。
李东石组织部队的时候,南面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担任主攻的15311营与1532营准确落在空降场,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起进攻力量,赶在日军做出反应之前发动了进攻。
战斗打得很惨烈,空降部队着陆之前,战斗就打得非常惨烈。
为了支援空降战,麻痹日军,空军与海军岸基航空兵不但在28日下午夺取了琉球群岛的制空权,还对琉球岛、种子岛、屋久岛、奄美大岛、德之岛、冲永良部岛、宫古岛、石垣岛、西表岛与与那国岛进行了轰炸。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下午的轰炸主要集中在种子岛与屋久岛,让日本认为共和国将占领这两座岛屿,然后以此为跳板,在北面的九州岛登陆。直到空降开始前2个小时,空军与海军岸基航空兵才出动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数百架战机,对琉球岛的主要军事基地进行了全面轰炸。空降行动开始的时候,海军舰载航空兵投入战斗。轰炸达到巅峰的时候,参战飞机在15钟之内投下了近千吨弹药,用炸弹与导弹把空降场耕犁了一遍。
如此高强度的轰炸,仍然能彻底打垮日军的防空力量。
第一批到达球岛上空的24Y…11就遭到了地空导弹与高射炮的威胁。因为需要投放空降战车,所以空投高度必须限制在500米以下免因为空投高度过高车打开降落伞前速度过快,造成降落伞损毁,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过低的空投高度,让运输机不得不顶着防空火力进行空投作业。
24Y…14C中,3架在空投前被防导弹与高射炮击落,2在空投后被击落,还有因为机身受损只能带着空降兵返航。
第二批到达的24Y…14C的情况也没有好多少,至少有被击落!
如此地损失率。让整个空降作战行动变得极其惨烈。
面对日军地防空火力。担任空中援任务地战斗机也有点束手无策。
战机可以压制日军地远程防空导弹无法对付不需要火控雷达地单兵防空导弹与小口径高射炮。不得不说。如果日军在嘉手纳空军基地、普天间机场多部署几百门高射炮与几支配备了单兵防空导弹地部队。运机群地损失将更加难以承受。
这场战斗表明。小口径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仍然有无法被取代地价值。
情况在第三批运输机就是运载1533营地运输机群到达之前出现转变。
随着航母战斗群派来地“支援舰队”到达距离琉球岛大约300千米地海面。由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地“海军炮兵”投入战斗日军地防空力量才得到全面压制。1C+战舰总共配备1大口径电磁炮。在短短1C钟内向2登陆场投掷了数百枚大口径反人员炮弹。
事实证明,炮火打击的效率远远超过了空中打击。
在此情况下,1533营顺利着陆。
确定了着陆地点之后,窦维新少校立即命令距离嘉手纳空军基地最近的1连与2连前去支援正在与日军恶战的15311营。李东石指挥的3连则随同营部一同赶往前线,充当进攻部队的预备队。
对李东石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命令。
以往的战斗,3连每次都充当尖刀连冲在最前面,伤亡损失也最大。
李东石不是怕死只是希望能够带更多的兄弟回到祖国,看到更多的兄弟结婚成家。
因为15311营在空投的时候损失了接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其中8个班没能空投在损失之内),所以进攻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斗打得极为惨烈。
1533营的增援部队到达时,1531营刚刚用接近1个连的代价撕开了日军防线。
1连与2连立即沿着15311营的突破口向机场挺进,跟随营部到达的3连负责扩大突破口,消灭附近的残余日军。
28日夜间135,空军对嘉手纳基地日军阵地进行了空投后的第一次全面轰炸。
收到消息的空降兵迅速撤出战斗,退到安全线之后设置防线。
1个中队的12H…9B与1个大队的24J-15C全部携带重磅炸弹与专门对付防御阵地的温压弹,在日军阵地上空大约5500米处进行凌空轰炸。5钟内,36架战机先后投下了大约600~:炸弹,对日军
行了2轮轰炸。
轰炸的场面极为壮观,也极其凶残。
隔着上千米的距离,李东石都感受到温压弹爆炸时产生的数千摄氏度高温与数百个大气压的压力。爆炸产生的强大气压不但能够摧毁所有暴露在外的简易工事,还能杀死坑道内没有得到保护的所有生命!
一团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琉球岛。
眼前的这一幕,让李东石想到了3年前的五老阻击战。不同的是,当年空降153旅挨炸弹,现在却是日军挨炸弹!
轰炸过后,进攻次开始。
日军还未来得及爬上地阵地,空降战车就冲了上去。
收到窦维新命令后,李东石率领3连的数十辆空降战车赶到进攻前线,随时准备顶替前面的进攻部队,或者帮助进攻部队拓展突破口。
不得不承认,日军也是死如归的优秀军人。
面轰轰而来的空降战车,日军不但没有畏惧,反而进行了顽强抵抗。
一道刺眼的光芒划破夜空,射向正在扫荡阵地的空降战车。只是没有一道光芒击中空降战车,均在距离战车5到1C米的时候被战车上的“主动防御系统”击落。日军的反坦克导弹并不先进,仍然是老式的“破甲型”,而不是专门针对各种“主动防御系统”开发的“穿甲型”。
“主动防御系统”的全面普及,使全界数百万枚反坦克导弹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也迫使世界各国针对“主动防御系统”的特点开发更加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比如“攻顶导弹”、“俯冲弹道导弹”、“前进战斗部导弹”等,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动能导弹”。“主动防御系统”的最大缺陷就是无法对付高速目标,即便性能最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也只能对付速度在每秒500米以下的导弹。只要将导弹速度提高,像穿甲弹一样以动能击穿坦克装甲,就能有效对付“主动防御系统”。“动能导弹”的研制难度也最大,特别是对单兵反坦克导弹来说,要想让0多千克重的导弹具备穿甲弹的速度,对导弹的动力系统、制导系统有非常高的要求。
日军的反击没有收到多少效果,空降兵在空降战车的支援下,迅速扫荡日军阵地。
等李东石的3连踏上日军阵地的时候,战斗基本上结束了。
随着嘉手纳空军基地东面的阵地沦陷,日军陷入了绝境。只要空降兵突入机场,日军将无险可守,必然战败。
日军指挥官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反击。
刚刚进入日凌晨,日军的装甲部队出现在了空降兵面前。
担任进攻任务的1连与2连组织反装甲作战的时候,窦维新呼叫了远程炮火支援。
炮击在5钟之内到达,远在300千米外的战舰为空降兵提供了最及时的帮助。
日本装甲兵刚刚出发就遭到了覆盖性的炮击,而部署在机场西南方向上的日军炮兵还未展开,就遭到炮击,数十门大口径榴弹炮无一幸免。
炮击过后,空降兵才投入战斗。
日军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只有空降战车的空降兵竟然像装甲兵一样发起装甲突击!
很快,日军就发现,他们遭遇的不是“空降战车”。
面对日军的20式主战坦克,共和国的空降战车不但丝毫没有落在下风,反而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电动推进的空降战车不但更轻,而且更加灵活;小口径电磁炮的威力丝毫不比日军的1毫米坦克炮差,隔着2000米的距离都能轻而易举的摧毁日军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看似装甲薄弱的空降战车在采用高强度合金装甲的情况下,防护能力竟然超过了日军的主战坦克!
战斗没有任何悬念,第二批日军装甲部队还未来得及发动反击,就被空降兵击溃了。
共和国投在空降兵上的巨额经费没有白花,单价超过7500万元的空降战车也没有让空降兵失望。
在短促的装甲对攻战中,仅有1辆空降战车被友军摧毁!
随着2个连的数十辆空降战车冲入机场,以扇形进攻队列开始扫荡机场内的残余日军,战斗进入首尾阶段。
这个时候,李东石的3连终于由看客变成了参与者。
在窦维新的率领下,3连向基地司令部发动了进攻。
攻打嘉手纳空军基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灭这里的日军,还要占领机场,迎接即将到达的运输机群。(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章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零七章 首战扬威
:11营与1533营杀入嘉手纳空军基地前大约半小时,153营占领了普天间机场,随后担任阻击任务的15211营、1522营、1523营与1524营先后完成作战任务,构筑起外围防线。
收到各部队的作战报告,裴承毅在1点15下达了第二道作战命令。
正在东海上空徘徊的2批Y…15B运输机立即转向飞往琉球岛,将运载的各类物资空投给已经占领机场的空降兵。
空投的不是作战物资,而是工程物资!
前期火力准备与火力支援中,为了最大限度打击日军,减缓日军的运动速度,空军与海军岸基航空兵摧毁了机场跑道。空降兵占领机场之后,必须尽快修复跑道,让运送增援部队与重型装备的运输机降落。
此时,空降兵的素质得到了彻底体现。
空降兵摇身一变,成了工兵,担负起了修复机场的重任。
事实上,修复场的工作并不复杂。
修复工作开始之前,空降兵得用~装备(主要就是小型遥控机器人)清除掉跑道上的未爆弹药,在不碍事的空旷地带将弹药引爆,以免对后继到达的部队构成威胁。随后用小型电动工具对弹坑“整形”,使其大小符合预制件的尺寸,填上速凝水泥之后,在水泥凝固前盖上预制件,修复工作就算完成了。虽然这样的修复工作无法保证跑道长期正常使用,但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跑道能够使用。后面要怎么修,就不是空降兵的事情,而是专业工程部队的事情了。
第一批物资在2点左右到。
仅仅了小时。赶在天亮前手纳空军基地与普天间机场均恢复起降能力。
6点30。第一批Y…14C先后到。送来了77军战斗营地官兵与部分用于工程维修设备。
到此时。历经8地空降作战结束。
相对而言。战斗地时间并不长。主要是空降兵地战斗力远远超过预期。
排除官兵地素质。若论功臣。首先就是空降战车。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配备电磁炮与高强度合金装甲地战车。KZ…25地战斗力足以傲视群雄绝大部分性能指标丝毫不比主战坦克差。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国家地主战坦克。如果不是造价过于高昂。共和国很有可能在KZ…25基础上研制新型坦克。全面取代在半岛战争期间立下大功地DZ…211式主战坦克。按照陆军地发展规划。KZ…25全面装备空降兵之后。将在适当地时候为陆军装甲部队换装。
实战证明KZ…25没有让陆军失望。
在与日军的T…20(即20式主战坦克)交手时Z…25占据了绝对上风。77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后,陆军派了2个技术小组前往琉球岛,考察KZ…25与T…20的交战情况缴获的T…2C测试KZ…25的火力与防护能力。不管是战场考察得出的结论、还是专业测试得出的结果都证明KZ…25的电磁炮能在25C0米以内击穿T…20的正面装甲,而T…20使用的1毫米坦克炮即便使用最先进的长杆贫~》合金脱壳穿甲弹也只能在800米内击穿KZ…25的正面装甲。其他方面,KZ…25的战略机动能力、战术机动能力、自持能力、多任务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均远远超过T…20。
如果说KZ…25的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力供应!
供电设备运送到前线之前空降兵的KZ…25得不排成长队,用缴获的燃油发电机为复合蓄电池充电。因为所有子系统都需要电能,所以KZ…-25对电力的需求超过DZ…211,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老虎”。
可以说,KZ…25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电磁炸弹”。
按照美国陆军在战后做出的评估果共和国在KZ…25的基础上开发主战坦克,全世界的主战坦克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事实上…25的出现,宣布了“主战坦克”的末日。
“更轻、更快、更强、更全”了未来地面主战武器的发展方向。重达数十吨,几乎无法空运的主战坦克因为其天生的缺陷早得离开战场,将“陆战之王”的头衔交给KZ…25这类“轻型战车”。
只是,28日夜间与29日凌晨的战斗还不能完全说明KZ…25的优越性能。
77军的作战部队投入战斗之前,空降152的营提前开始扩大防御阵地,向盘踞在岛屿其他地点的日军发动了进攻,其中2个营从嘉手纳南下,向那霸港方向推进。如果不是后勤保障遇到麻烦,总参谋部没有考虑到空降兵可以在没有快反部队的支援下单独发动进攻,也就没有及时为空降兵提供足够的弹药物资,恐怕空降152的2个营将在77军参战之前杀入那霸,歼灭守卫那霸的上万名日军!
裴承毅不是墨守成规的指挥官。
发现空降兵“所向披靡”后,裴承毅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将快反77旅留在后方,提前向前线运送空降兵急需的弹药物资与充电设备,同时命令已经到达琉球岛的快反7711旅立即南下,支援空降兵攻打那霸。
这一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战役进程。
据很多被俘的日军交代,首次面对KZ…25的时候,绝大部分日军官兵都认为空降战车很容易被摧毁;与KZ…25交手、发现所有的反坦克武器都无法将其摧毁之后,日军的斗志与士气迅速归零,很多日军甚至在绝望的情况下剖腹自杀!
战争,永远不会同情弱者。
拥有了最先进空降战车之后,空降兵由善于防御的部队转变为善于进攻的部队,在没有“装甲兵”的支援下降兵首次以“主要进攻力量”的身份登上战场,并且在战斗中取得了足以让任何敌人胆怯的傲人战绩。
经过实战检验,KZ…25的缺陷也露了出来。
除了前面提的电力问题之外,KZ…25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付坚固防御工事的有效手段。虽然其配备的电磁炮能够轻而易举的摧毁日军的主战坦克,但是受到口径限制,无法使用大口径炮弹,即便能够打穿防御工事的外墙,也因为炮弹的装药量有限,无法对工事内的敌人造成致命打击。
几乎所有参与进攻作战的空降队都在战后反映了这个问题。
面对日军坚固防御工事时候降战车往往得停止进攻,让乘车作战的步兵使用单兵反坦克导弹摧毁日军工事,然后再继续挺进。这“一停一进”,浪费时间还不算什么,让空降战车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也算什么,主要是离开战车的保护之后降兵很容易成为日军、特别是日军狙击手的射杀对象。到后来,遇到日军防御工事的时候,前线指挥官往往让官兵呆在战车内车载电台呼叫空中支援或者炮火支援。有的时候,进攻部队干脆越过日军防御工事,切断日军防线,迫使日军主动撤退。
KZ…25的另一个缺陷是:缺乏抵抗地雷的能力!
为了降低成本…25只在正与两侧使用了高强度合金装甲,底板仍然使用普通装甲钢。虽然采用了倒V字型底板,能够有效分散地雷爆炸产生的能量,但是遇到反坦克地雷的时候,仍然无法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战斗中被摧毁的37辆KZ…25竟然有34被地雷炸毁!
相关问题全部反映给了KZ…25的设计与制造单位,陆军也立即要求设计与制造单位对KZ…25进行改进。当然些都是后话了。
攻打琉球岛的作战行动非常顺利,顺利到让裴承毅都有点难以置信。
到29日傍晚了2个空降旅与快反771旅之外,空降1611旅与空降171旅先后到达琉球岛输机群还为进攻部队送去了上万吨作战物资。可以说,空降兵的出色表现进攻行动“加快”了至少12~小时!
29日夜间,快反7711旅完成准备之后,投入战斗。
按照作战计划,进攻部队必须尽快攻占那霸港,准备迎接陆战队与运输船队。
进攻那霸港的战斗在29日下午就已开始,空降152的2个营发动了数轮突击,均因为兵力有限、后继乏力,避免深入敌后遭到日军围歼(KZ…25的后部装甲非常薄弱),不得不在突破日军防线之后撤回来,等待增援部队。
随着快反7711旅到达,进攻那霸的战斗才进入白热化阶段。
与空降兵相比,快反部队没有得到优先照顾,大部分装备均是半岛战争时期的“旧货”。
战斗打到3凌晨,局面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按照计划,应该由快反7711旅冲锋,空降152殿后。快反7711旅发动次进攻,均出现惨重损失之后,两支部队调换了位置,由空降152的空降营在前面冲锋,快反7711旅在后面扫荡战场。
换位之后,情况立即出现转变。
已经尝到KZ…25厉害的日军几乎没对空降营的进攻行动造成多大威胁,甚至在空降营发动进攻的时候主动撤退,避免与KZ…25正面交手,妄图按照白天的方法,从侧面或者后方对付KZ…25。
在快反7711旅的支援下,空降兵再无后顾之忧。
日军的战术很快落空,防线也以惊人的速度崩溃。
战斗打到30日天亮,空降兵与快反部队已经攻入那霸港区,开始扫荡日军残余部队。
在守无可守的情况下,日军做出了最疯狂的举动。
为了防止那霸港被共和**队利用,日军在即将崩溃时开始炸毁港口基础设施,进行最后的抵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章卷八 百年积怨 第一百零八章 和平斡旋
和国出兵攻打琉球岛,既在外界的预料之中,又在外之外。
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偏居一隅的落后小国进入工业化时代、成为世界列强,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在19纪攻占与吞并本为中国藩国的琉球王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前,琉球已经成为日本本土之外最重要的军事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琉球被美军占领,直到1972年,美国才将琉球“归还”日本。随后数十年,美国对琉球实施军事占领,日本只享有名义上的主权。直到20177年,日本军政府上台,才将美军“赶出”琉球,恢复了对琉球的全部统治权。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琉球群岛权属问题”浮上水面。
历史上,中国从未承认日本拥有琉球群岛的主权。早在1879年,中国(满清)与日本就对琉球问题进行谈判:中方提出将琉球群岛划成三大部分,北部接近日本本土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中央的琉球本岛与附近岛屿为独立的琉球王国、南部的先岛群岛为中国领土;日方提出将琉球群岛划为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部岛屿为日本领土、南部的线导群岛为中国领土。1943年,开罗会议上,美、英、中、苏四国议定由中美共同托管琉球群岛。1945到1972年间,中国一直认为琉球群岛被美国非法占领。直到2C27年台湾当局在法律上都没有承认琉球群岛的主权属于日本。
对照历史可以现,共和国出兵琉球的理由太多了。
从现实意义上,攻占琉球是共和国实现战争利益的必要步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为了封锁苏联与共和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从日本到新加坡的“西太平洋第一弧形岛屿防线”,琉球群岛是衔接日本与台湾的重要一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