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潜艇的中央计算机处理后,复杂的电子信号转变成可以阅读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杜兴华一声不吭的盯着火控台面上的几个屏幕。
吐喇海峡水下通道所有情况都在他的脑海中,只是杜兴华也不能保证潜艇能有惊无险的通过这条长达数十海里的“水下走廊”。
荣康健走了过来,朝主屏幕看了一眼。
“导航器”实际是用电力推进的小型潜水器。通过铜芯导线,潜艇为潜水器的推进系统与探测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潜水器配备的“深海激光探测”系统通过发射在海水中穿透能力最强、最不易衰减地蓝色激光,接收海底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激光确定海底地形;利用各种传感器搜集水温、水压、水流等信息,为潜艇提供导航数据。这套设备的最大用处是绘制海底地形,开辟水下航道。因为“刺豚”号在此之前执行了开辟水下航道的任务,所以配备了相关设备。
与“回声探测设备相比”,以激光作为探测手段的“导航器”更加先进。
因为激光不会发出噪音。所以不会“惊动”海地声纳网。最大地问题是。光线在海水中地衰减速度很快。即便是穿透能力最强地蓝色激光。也最多传递数十米。作用距离远不如低频声波。
杜兴华与荣康健都知道这个问题。也知道可能遇到地危险。
因为探测范围相当有限。所以潜艇很有可能跟在导航器地后面走进“死胡同”。比起仅有数米长地导航器来说。长度接近1米地潜艇地回旋半径一般在500米以上。即便技术非常好地艇长。也需要300米地转向空间。在狭窄地“水下走廊”里。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地转向空间。到时候。潜艇必须倒车。产生“难以忍受”地巨大噪音。
转向还是小问题。如果行踪暴露。遭到攻击。潜艇将在劫难逃。
“艇长。十五秒后到达第一转向点。”
“保持深度与速度。依照导航信息航行。”杜兴华长出口气。对荣康健说道。“让官兵进入战斗岗位。如果行踪暴露。我们就得全速突围。”
荣康健点了点头,给各个部门下达了战备命令。
“五、四、三、二、一……”
“三分之一左舵,新航向305,深度450,速度4。”
“刺豚”号稍微倾斜一点,如同太极高手一样,非常柔顺的完成了转向机动。
航向改直后,指挥中心亮起了红色灯光。
杜兴华抬头看了一眼,随即朝周围的几名军官与士官看去。荣康健在火控台面上操作一番,将潜艇地自噪音数据显示在了左上角的小屏幕上。从此时开始,“刺豚”号进入日本海底声纳网的探测范围。
84。
杜兴华朝搭档看了一眼,“刺豚”号的静音性能确实不是吹出来的。
当初“剑鱼”号将“安静航行”噪音降到90贝以下,让其他潜艇“黯然失色”。“刺豚”更上一层楼,时的噪音仅仅只有84贝!
84贝与89分贝绝对是两个不同地概念。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潜艇自噪声每降低贝,敌人被动声纳地探测距离就将缩短三分之一,潜艇自身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将增加百分之五十。虽然在各种新型技术地推动下,潜艇的噪音越来越小,比如“仿生物消声瓦”广泛应用之后,潜艇低速航行地噪音已经降到海洋背景噪音以下,但是技术的进步总有个限度,即便是“刺豚”号,也只能在极低航速下保持安静,当航速突破某个极限之后,就将产生巨大的流体噪音。技术进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探测潜艇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虽然探测潜艇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声纳,但是传感器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声纳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先进。美国在2020年开发出“自适应主/~被动声纳探测技术”,能够在复杂海况下探测到噪音强度在90贝左右的潜艇,依靠声纳网能够准确测出潜艇的航行情况。
与其他
式一样,潜艇战中,探测与反探测手段一直在竞争展。
“艇长!”
杜兴华一惊,朝声纳长看了过去。
“反潜巡逻机,东北方向,一百千米之外,距离正在缩短。”
“朝我们逼近?”荣康健立即问了一句。
“没有,逼近速度不快,没有朝我们飞来。”
荣康健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杜兴华看了一眼。
“应该是正常巡逻。”杜兴华非常冷静,“密切留意,没有必要担心。”
声纳长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半岛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加强了琉球群岛几处重要航道地巡逻力度。万幸的是,日本海军并不知道共和国潜艇“开辟”了吐噶喇海峡航道。那架巡逻机应该正在飞往大隅海峡的途中,因为吐噶喇海峡北面的大隅海峡是进入西太平洋最理想的海上通道。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时期,大隅海峡是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必须控制的7处重要海峡之一。正是如此,数十年来,共和国海军地潜艇很少从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刺豚”号如同一只深海幽灵一般,继续沿着早已探测出来的航线前进。
利用导航器传回的水文信息,潜艇上的中央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最佳航行路线,对潜艇的压载水舱、方向舵与水平舵进行微调,以确保潜艇始终在预定的航向上航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杜兴华与荣康健地精神也渐渐放松下来。
完成第五次转向之后,“刺豚”号“走”完了一半的航程。
与其他几条“水下走廊”相比,吐噶喇海峡航道最大的特点是航线曲折,在大约55海里地航线上,总共有11处转向点,有一半的航道是在海底山脉的峡谷之中。选择这条曲折航线的主要目地就是尽量使潜艇呆在深海,避开敷设在周围海底的声纳网。
虽然导航器能够为潜艇提供实时航行信息,但是在多米深处潜航,与闭着眼睛穿越迷宫没有多少区别。
哪怕最轻微的失误,都会导致潜艇一头撞上航线两侧数十米外的海底山崖。就算潜艇的航行速度非常慢,不会撞得粉身碎骨,也会因为撞击产生的巨大噪音暴露行踪。
即将到达第六个转向点地时候,情况出现变化。
不用声纳长提醒,显示在火控屏幕上的数据足以说明情况。航道西北方向,靠近口永良部岛地一处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浅水海盆中“埋伏”了一艘身份不明地潜艇,距离“刺豚”号大约25海里。以潜艇战的尺寸衡量,这个距离非常近。那艘潜艇肯定是在坐沉地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才发出了足以让“刺豚”号发现的巨大噪音。
“日本潜艇?”
杜兴华摇了摇头,说道:“坐潜深度为二百四十米,不太像日本的常规潜艇。与资料库里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有没有收获。”
对比分析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没有找到类似结果。
荣康健皱起了眉头。“或许是日本的新式潜艇,或者是一艘攻击核潜艇。”
“应该是攻击核潜艇,但不是日本的潜艇。”杜兴华非常相信直觉,“没有任何情报表明日本建造了攻击核潜艇,而且潜伏的位置很不一般。至少我们从没发现日本潜艇在吐噶喇群岛的浅水海盆中活动。”
“难道是美国潜艇?”
“不是美国潜艇,就是俄罗斯的潜艇。”杜兴华冷冷一笑,说道,“反正不会是日本潜艇,更不可能是棒子国的潜艇。特征噪音记录下来了吗?”
“已经记录下来了。”
“带回去交给军情局处理。”杜兴华沉思一阵,说道,“没必要理会,我们继续前进。”
与不速之客擦肩而过,“刺豚”号继续沿着“水下走廊”前进。
杜兴华与荣康健都知道,那很有可能是一艘美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而且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8111”级,也就是“弗吉尼亚”级的改进型。
“弗吉尼亚”级的基本型号总共建造35~(舷号从SSN774到SSN810),从SSN8111号开始,增添了大量先进设备。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8111”级很有可能以复合蓄电池做辅助动力,用超导电动机推进,静音性能更加出色。除此之外,“8111”级使用了强度更高的HY…12型高强度钢,最大下潜深度增加到560米,最高航速提高到36节。
非常先进,也非常难以对付的潜艇。
杜兴华不想“节外生枝”,没去招惹遇到麻烦的“不明身份潜艇”。
*****
月底最后几天了,保分类月票前六,求兄弟们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一百零四章 三航母战斗群(600票加更,求630票)
“刺豚”号一样,从西太平洋“返航”的还有“棘皮
之前在东海与黄海活动的2级电动潜艇与2~级攻击核潜艇在夜间转向前往济州岛附近海域,执行“自由猎杀”任务。
除了伴随航母战斗群活动的6艘潜艇之外,另外6~潜艇均执行同样的猎杀任务。
兵力不算多,但足够强大。
作为共和国最优秀的潜艇艇长,华剑锋非常清楚潜艇战的特点。决定潜艇战胜负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1艘性能先进、由才华出众的艇长指挥的潜艇顶得上5~性能平平、由一般艇长指挥的潜艇。第四次印巴战争中,杜兴华指挥的“虎鲸”号一口气干掉了3艘印度海军的“天蝎座”级常规潜艇;东海战争中,华剑锋、杜兴华与刘海峰等人也上演了围剿日本常规潜艇的好戏。
虽然潜艇被称为“深海刺客”,但是潜艇的活动依然有其自身的规律。
海战中,潜艇不可能随意攻击海面战舰与其他潜艇,必须选择有利伏击地点、掌握最佳出击时间、用最有效的手段发动攻击。这些特点,就是潜艇的“局限性”。济州岛附近海域对共和国海军来说并不陌生,适合潜艇伏击的地点并不多。不管是共和国海军的潜艇、还是韩国海军的潜艇,都要前往伏击地点。如此一来,只要有数艘潜艇抢先进入伏击地点,就能阻止韩国潜艇对航母战斗群发动攻击。
潜艇攻击水面战舰最有效地武器不是导弹,而是鱼雷!
论弹药携带能力,潜艇是最差的舰艇,甚至算得上是最差的武器运载平台。即便是载弹能力最强的“海狼”级,也不过携带多条鱼雷与导弹,而一艘排水量相当的战舰可以携带上百枚导弹,一架轰炸机能够携带1C多枚导弹。因为潜艇生存地关键是“隐蔽性”,所以潜艇在作战时很少集群出动,即便在“狼群战术”中,潜艇也单独活动,只在收到消息之后才赶往伏击区域。如此一来,潜艇无法像其他作战平台那样,用兵力数量弥补火力上的欠缺。即便是专门为对付美国航母设计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潜艇,一次也最多向目标发射24枚反舰导弹。对于拥有强大防空反导能力的舰队来说,同时拦截24枚反舰导弹不算什么难事。
导弹除了攻击效率不高、容易遭到拦截之外,发射后还会使潜艇暴露行踪。
在导弹击中目标之前。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就将到达潜艇上空。投下声纳浮标与反潜鱼雷。击沉潜艇!
实战中。没有艇长会首先使用反舰导弹。
一般情况下。潜艇首先用鱼雷偷袭。确定目标失去还击能力。附近没有威胁后。才会在节约(鱼雷地价格远超过导弹)地前提下用导弹完成最后一击。
如此一来。潜艇必须尽量逼近偷袭对象。
林啸雷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后。将领做了分工。张韦昌负责协同指挥。窦海鲲负责防空作战。幕青云负责反舰与支援行动。华剑锋则负责反潜与后勤保障。
3航母编成了一支航母战斗群。进攻与防御实力大大增强。
算上增派的6架HJ…2000B型预警机,舰队里共有18预警机,正常使用时,可以同时在2个重点方向上进行24小时不间断防空警戒巡逻,必要时可以在第三个方向上持续巡逻12~小时。以HJ…2000B的探测能力,即便在舰队上空盘旋,都能发现5C千米外的作战飞机、250米外的隐身飞机与150千米外掠海飞行地导弹,为舰队提供1C到25分钟的防空预警时间。如果扩大巡逻区域,能将防空预警时间增加到25到钟,使3艘航母能在此期间放出至少30防空战斗机,对来袭目标进行有效拦截。
与“共和国”号航母不同,3艘“华夏”级航母没有配备J…13B战斗机。
每支舰载机航空联队有3个战斗机大队,1个大队装备24J-15BB战斗机,2个大队装备J…-15BA战斗机。
J…15BB是J…15B的“增强防空型”,配备功率更大的火控雷达,改进弹舱挂点设计、可以携带6枚拦截导弹与2枚格斗导弹,必要时可以在机翼挂点上携带更多地对空导弹,采用更多的轻型复合材料与减少不必要地对地/海攻击设备(必要时可以随时安装上去)、使其获得了更加出色的机动性能。虽然J…15BB的空战能力不如海航的J…14B与空军的J…14A,但是空战能力超过了美国的F/A…18F与F…35C、法国地“阵风”M3、以及俄罗斯的Su…43,是世界上最出色地舰载防空战斗机。
J…15BA在J…15B上,根据舰载航空兵的需要、增强对海攻击能力地型号。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强舰载航空兵地作战效率,J…15B
5BB的通用性达到了85%,除了为减少成本没有大量采材料之外,J…15BA在其他方面与J…15BB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必要时仍然能够执行防空作战任务。
采用单一种类的舰载战斗机,对后勤保障有非常明显的好处。
虽然“华夏”级航的排水量比“福特”级少了大概万吨,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载机能力与“福特”级不相上下。除了“华夏”级采用了体积更小的聚变反应堆做主要动力之外,主要就是采用单一机种战斗机减少了维护设备占用地空间。
一般情况下,“华夏”级的舰载航空兵联队总共有6个大队,既3个战斗机大队,1个预警机大队、1个运输直升机大队与1个反潜直升机大队,搭载72战斗机、预警机、大型直升机与6架反潜直升机,总计86架作战飞机。
与“福特”级相比,“华夏”级除了采用双舰岛之外,最大特点就是只有3部弹射器。
实际上,“华夏”级航母的出动能力并不比“福特”级差,主要是“华夏”级采用了更加先进、由12级复合蓄电池供电的电磁弹射器,“福特”级采用的仍然是由“飞轮电力储备系统”供电地电磁弹射器(从第5开始,采用6级复合蓄电池供电)。“华夏”级的3部弹射器中,除了位于斜角甲板前端、用来弹射预警机、每30弹射1架的那台之外,位于起飞甲板上的2台弹射器能以20一架的速度弹射重量在24吨以下的舰载战斗机。如果3台弹射器全部弹射战斗机,能在1分钟内弹射8战斗机。“福特”级的最大弹射速度也是每分钟8!
航一次能够出动多少战斗机,不完全由弹射速度决定。
因为战斗机执行不同任务需要不同的时间,返航时剩余燃料也不一样,所以“任务周期”、“回收效率”、“战机作战半径”同样对航母载机的出动能力有重大影响。
防空作战中,战斗机的“任务”周期一般为90钟,剩余燃料在15以下。
“华夏”级航母地“回收效率”为每分钟1架。由此可以算出,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一艘航母最多分3个批次出动36架战斗机,或者在一个批次中出动24战斗机。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就必须让战斗机到别的航母上降落,或者进行空中加油,延长战斗机的滞空时间。“福特”级的情况相差不大,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最多出动36架战斗机,或者以最快地速度出动24架战斗机。
由此可见,航母携带舰载防空战斗机的数量基本由最大出动能力决定。
如果不能在防空作战中将战斗机放出去,即便携带再多地防空战斗机也无济于事。
论作战能力,“华夏”级与“福特”级旗鼓相当。按照美军的衡量标准,由3艘“华夏”级组成的航母战斗群能够在24小时之内打垮一个中等国家的防空系统,在7天之内打垮一个中等国家的国防力量。
航战斗群的强大之处不仅仅拥有航母,还拥有数量众多地护航战舰。
1支航母战斗群中,一般拥有1到3艘防空驱逐舰(巡洋舰),2到3~多用途驱逐舰(护卫舰),2到3~反潜护卫舰(驱逐舰)与1到2~攻击核潜艇。按照共和国海军的战斗配制,1支“华夏”级航母战斗群中拥有1艘防空巡洋舰,3~多用途驱逐舰(侧重防空与反潜),以及反潜护卫舰(具有点防空能力)与2“核电混合动力潜艇”。
3航母联合行动,护航战舰地数量并不成比例增长。
在中等威胁的情况下,确保航母安全只需要2防空巡洋舰,6~多用途驱逐舰,反潜护卫舰与3~潜艇。“多余”地战舰可以组成“支援舰队”,用来执行包括护航行动在内的其他作战任务。
重新编制地时候,张韦昌正是按照这一标准抽调了部分战舰组成“支援队”。
过多的战舰拥挤在一起反而容易成为打击对象,因为韩国空军丧失了大部分作战能力,韩国海军又过于“渺小”,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浪费”舰队的战斗力。
最艰巨的任务仍然是反潜作战。
韩国海军没有航母,剩下的战机也不多。真正能够威胁到共和国舰队的只有1艘从德国与法国引进的AIP常规潜艇。特别是那几艘德国建造的2211级潜艇,如果让其靠近航母战斗群,将对航母构成致命的威胁!
*****
准时加更,继续求票。
本月最后几天了,一直呆在分类月票前六,不要在最后翻船啊。
兄弟们,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即将登陆济州岛,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一百零五章 最佳战果(求月票)
母战斗群在5日凌晨转向北上,逼近济州岛。
5日3点35,第一批远程反潜巡逻机到达,在航母战斗群航线前方00到150千米内设置外围反潜警戒线。
华剑锋将战斗群内的54反潜直升机编成了3个反潜大队,时刻保证1个大队的18反潜直升机在战斗群前方50到1C0米范围内执行巡逻任务,另外1个大队在战舰上做起飞准备,最后1个大队则在机库内进行维护保养。舰队里的1C+反潜战舰编成2个反潜巡逻队,分别在最容易遭到攻击的舰队斜前方25千米处执行反潜巡逻与搜索任务。利用战舰上的拖拽式声纳,足以探测到50千米内的潜艇。伴随活动的潜艇在战斗群前方大约200千米处以扇形反潜搜索队列前进,组成战斗群的远程反潜警戒网。
看上去,舰队的反潜网存在很大的漏洞,特别是在舰队后方,几乎没有反潜力量。
实际上,舰队的反潜网“疏而不漏”。
因为韩国海军只有最大速度不过20节、潜航能力非常有限的AIP常规潜艇,航母战斗群的航行速度一直保持在16节以上,所以华剑锋没有考虑来自后方的威胁。如果韩国潜艇敢于从后方追击航母战斗群,暂且不说追不追得上,就算能够追上,也会因为高速航行时发出的巨大噪音,在1多千米外被战舰上的拖拽式声纳发现。潜艇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导弹。对常规潜艇来说,暴露就意味着被击沉!
威胁来自舰队的前半球,最有可能是用鱼雷攻击战舰的航线侧前方。
航渡过程中,华剑锋没有呼叫“支援”。
5日7点30,华剑锋给海军司令部发去消息,要求赶来支援的潜艇尽快前往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巡逻海域,在航母战斗群到达之前完成“清理”工作。
15钟后,海军司令部用超长波电台发出了新的指令。
7点55。刚刚通过吐喇海峡。进入黄海地“刺豚”号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准备接收通信卫星发来地作战命令。
“艇长。反潜巡逻机正在远去。”
“再等等。”杜兴华很稳得住。“反正不急在一时。等狗日地走远后再伸出通信天线。”
荣康健看了眼搭档。朝通信军官点了点头。
此时杜兴华与荣康健最担心地不是日本地反潜巡逻机。而是那艘在吐喇海峡中遭遇地“不明潜艇”。对方似乎察觉到了“刺豚”号地存在。或者是嗅到了战斗气息。在“刺豚”号离开吐噶喇海峡之后不久。那艘潜艇沿着同样地航向离开了海峡。以大约6节地速度朝济州岛方向驶去。幸亏“刺豚”号搜集到了特征噪音。才能一直监视对方地行踪。
因为“刺豚”号一直以极低地速度航行。所以杜兴华相信没被对方发现。
“艇长……”
“伸出通信天线,动作温柔一点。”杜兴华朝通信军官看了一眼,目光回到了屏幕上。
代表那艘潜艇的三角形图标时隐时现,表明声纳接收到的信号非常微弱。
“还是350米,6节,航向没有发生变化。”荣康健长出口气,说道,“肯定是8111型潜艇,如果是日本或者韩国的常规潜艇,我们早就确定其具体型号了。”
杜兴华点了点头。“你说,它是去看热闹,还是去参加战斗?”
“应该是去看热闹吧。”荣康健苦笑了一下,“黄海一直是我们的地盘,美国佬再狂妄嚣张,也得分清主客场。”
“我看未必……”
“艇长,收到命令了。”
“收回潜望镜,下潜到米深度,重新确定航线。
”杜兴华没再多想,敲了敲屏幕上地三角形图标,对搭档说道,“设法把美国佬放到前面,找机会搜集更多的特征噪音。如果美国佬去看热闹,我们就当陪客。如果美国佬胆敢轻举妄动,我们就用鱼雷款待。”
荣康健点了点头,开始编制航行数据。
通信军官将一台掌中计算机递给了杜兴华。看了眼刚刚收到的作战命令,杜兴华露出了舒爽的笑容。
海军向济州岛附近派遣了8潜艇(包括2艘原先伴随航母活动的潜艇)。
多一艘不多,少一艘不少。
杜兴华非常熟悉济州岛附近的情况,即便韩国海军地12~常规潜艇全体出动,最多需要潜艇就能占据有利位置,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安全。海军派了8~潜艇过去,无想增加保险系数。
真正让杜兴华感到放心的是,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也在其中。
杜兴华不了解其他艇长,但是非常了解刘海峰。
华剑锋离开潜艇部队后,只有刘海峰有实力挑战杜兴华,争夺“头号王牌”。
刘海峰就是华剑锋的“翻版”。如果不是因为晚几年“
,错过好几次机会,恐怕根本轮不到杜兴华与华剑至连华剑锋都没有机会成为“头号王牌”。论指挥潜艇作战地能力,刘海峰不比任何人差,即有能力、又有胆色。
有刘海峰在前面“挡着”,杜兴华决定全力收拾那艘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国潜艇。
虽然海军计算战果时,不会把美国舰艇的吨位乘以一个大于1地系数,但是衡量潜艇艇长的能力时,海军会优先考虑“最佳”战果。华剑锋能够成为“剑鱼”号地厅长,与他当初在印度洋上击沉1艘美国潜艇不无关系。东海战之后,华剑锋能够调往航母战斗群,与他在战斗中击沉1艘“弗吉尼亚”级潜艇也有很大的关系。
杜兴华想得很清楚,如果能够干掉那艘“8111”级潜艇,就能在50岁之前获得晋升,调往某支航母战斗群或者某舰队地潜艇大队担任指挥官,继续服役到65岁。如果不能在50岁之前获得晋升,在50岁之后获得晋升希望非常渺茫,最多服役到55岁,以海军上校的身份退役,结束军人生涯。
对把青春献给了潜艇的杜兴华来说,不是不想退役,只是不想过早退役。
3个小时后,“刺豚”号的主推进电机停止工作,由2台航向控制推进器推动,航速由降低到了2节以下,噪音也降低到了82贝以下。
“距离二十五链,钟方向。”荣康健在屏幕上标出了美军潜艇,“计算机正在记录特征噪音,目标航行数据没有发生变化。”
“应该没有发现我们。”杜兴华也有点紧张,“推进器全部关系,让大家保持安静。”
2台航向推进器迅速停车,艇内官兵都屏住了呼吸。
美军潜艇发出的噪音非常微弱,人耳根本听不到,就连被动声纳也只能断断续续的接收到噪声信号。
“航向仍然没有改变,航速也没有变。”荣康健长出口气,说道,“美国佬没有发现我们,仍然朝济州岛方向航行。
”
“稳住气。”杜兴华扫了眼指挥中心内的官兵,“把距离保持在五十链以上,以八节航速走Z字型航线。”
荣康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杜兴华的意思。
虽然潜艇艇~~地球形声纳可以以被动方式工作,但是定位与测距性能远如侧舷被动声纳。为了持续监视目标,潜艇要尽量将侧舷对准目标,而不是将艇~对准目标。只有攻击的时候,才会将艇艏对准目标。因为潜艇很难探测到身后的目标,所以追踪敌艇时,可以适当提高航行速度。
对排水量数千吨地潜艇来说,几节的航速等于“龟爬”。
过了大约90钟,那艘“8111”级潜艇才超过“刺豚”号。
“主推进器启动,控制好加速度。”杜兴华朝掌舵地士官看了一眼,“温柔一点,别发出太大的噪音。重新估测目标航线,设定航行数据。”
即便走“Z”字型航向,“刺豚”号也不能持续监视目标,必须根据估测数据设定航线。
“咬上了,距离五十五链,目标航行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保持好速度与深度。”杜兴华拍了下搭档的肩膀,“有什么情况立即通知我,四个小时后我来换班。”
“没问题。”荣康健看了眼手表,“吃晚饭的时候我来叫你起床。”
杜兴华笑了笑,离开了指挥中心。
此时,济州岛方向,“江豚”号正在以6节的速度驶向作战海域。
半岛战争爆发后,刘海峰指挥的“江豚”号一直在黄海的济州海峡西部海域活动,监视通过济州海峡进入黄海的韩国潜艇。1天下来,刘海峰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发现了至少7艘韩国常规潜艇,并且及时的发出了警报,让海军能够派遣其他潜艇或者反潜巡逻机监视韩国潜艇的行踪。
下午,“江豚”号发现了“第八艘”韩国潜艇。
接触后,刘海峰就断定是1艘德国制造的2211级AIP常规潜艇。
在他准备放弃追踪,继续搜寻其他韩国潜艇的时候,海军司令部发来作战命令。
刘海峰没有迟,立即指挥“江豚”号追上了那艘2211。
5日上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