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豪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戏志才闻言正色说道,“便是师公(这里指老师他爹),荀淑、荀季和也!……师公与韩公已亡故。如今我颍川四长,便仅余陈公与钟公。”
  紧接着,戏志才与郭嘉又向张煌介绍了其余慕名而来的名士,经他们这一介绍,张煌等人这才晓得颍川一地竟隐居着这般名士。
  忽然,张煌注意到在此围观的众百姓当还有许多的平民百姓,心下不由得一愣。
  '颍川荀氏书院竟会对寻常百姓开放?
  张煌不由有些吃惊,因此在后来遇到荀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问起了此事。
  这时荀彧早已将那些位贵宾迎接进去。倒也不忙,遂微笑着解释道,“我颍川书院推崇的是‘有教无类’,不管是士族还是平民。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都可以来我书院学习。”说罢,他颇有深意地望了一眼张煌一行人当的徐福,微笑着对张煌说道。“若是诸位小兄有这个意向,敝书院亦对诸位大开方便之门。”
  “束脩怎么算?”李通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暴露了他的本性。
  不过对此荀彧倒是不在意,摆摆手笑道。“束脩嘛,皆看你等心意,哪怕是一钱,敝书院照收不误。”
  张煌听了更加吃惊,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儒士开设学院,可不像后世的学校那样只顾着赚钱。不过转念一想,照荀彧这么说的话,开书院岂不是一件只赔不赚的事?
  “这么少?那你们怎么赚钱?”李通惊讶的问道,他的疑惑,恰恰正是张煌想问的。
  荀彧闻言脸上露出了罕见的不悦之色,正气凌然地说道,“我辈读书人开设学院,只为我儒学之教化,又岂是为了钱财?”
  见老好人荀彧都生气了,张煌自然明白是李通的话触到了荀彧心的逆鳞,连忙岔开话题问道,“是什么人都收么?”
  张煌的本意只是想岔开话题罢了,可荀彧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了张煌:“是!……无论三教流,无论老幼贵贱,敝书院皆会收下。至少在在下担任书院院长期间,是这样。……至于期间所费钱财,在下已说服了族长老们,不成问题。”
  张煌越听越纳闷,奇怪荀彧干嘛不惜花费巨资也要将书院做到这种程度,难不成就是为了名望?
  “这样对贵书院有何好处呢?”这回问话的可不是张煌或者李通,而是曹操。
  荀彧转头瞧了一眼曹操,笑着说道,“劝善一人,这世上便多一好人,少一歹人,这个世道亦清澄一分,少一分杀孽……这个‘好处’兄才以为否?”说罢,远处似乎有荀家子弟在喊他,荀彧向众人拱手行了一礼,离开了。
  望着荀彧离去的背影,曹操为之动容,就连张煌亦被荀彧的‘远大抱负’所震惊,他这才真正理解荀彧那句‘有教无类’的真正含义。
  不可否认,武人素来流传有‘杀一恶人便是救十个好人’的说法,而如今荀彧的这番话,虽然与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巧,但是说到仁德,又何止厚上许多?
  “不愧是荀氏子弟……”素来乖僻张狂的曹操眼露出了敬佩之色,摸着下巴饶有兴致地望着远方的人群,不知在深思些什么。
  “荀若主张的是‘生道’与‘恕道’……”戏志才向微微有些震惊的张煌等人解释道:“‘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直?’因此我儒学门徒向来提倡‘以德抱德、以直报怨’,但是儒学亦是‘生道’与‘恕道’,乃荀卿(荀子)那句‘人性本恶’衍生,提倡我儒学子弟要肩负教化天下之‘恶’的重任,宽以待人,劝其向善……荀卿有著帝王之术,荀若精于帝王之术,难免会受此影响。诸位莫要见怪。”
  “帝王之术?”曹操闻言一愣,笑哈哈地说道,“莫非那荀若还是一位王佐之才?”
  戏志才闻言正色读头道,“然!……荀若,王佐才也!”
  曹操面色微变,眼露出了震惊之色。
  因为有许多颍川的名士慕名而来,而且其还包括陈公、钟公、韩融这样有名望的士族,因此,整个上午荀家几乎就在款待这些人度过了,只能再将‘书’场的比试推到下午。
  ‘书’场大致分为两个环节。即‘默诵’与‘策问’两个大项。其默颂简单解释就是背书,不过要求要苛刻许多。
  比如说默诵,随机抽取一篇章节叫学子们背诵,可能提示仅仅只是一句话而已。
  打个比方说,若是有一名学子在木箱抽到了论语,那么上面可能只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但是却要求学子通篇背诵全,不得遗留一个字。通篇下来一字不差,得满分五分;若是漏了、或背错了一字。便减一分;若有五字差错,直接无分出局。
  不得不说,这‘书’远要比‘射’场苛刻地多。也难怪,毕竟这门可是士的立身根本。因此参加考试的也是最多的,两个书院的学子加上一块,甚至要超过百余人,这还是颍川书院有意压制了己方学子报名的结果。
  人一多。比试起来自然更加麻烦,因此这场‘书’艺比试的第一轮,即‘默诵’环节。便成了众学子们之间的淘汰赛。只有在默诵缓解脱颖而出,才能有资格进入下一个环节,即‘策问’环节,也就是针对某些实际性问题叫学生回答相应的对策,比起单纯的背书,这才是真正考验谋士们本事的时候。
  ‘书’场‘默诵’环节一开始,张煌等人吃饭的大殿顿时就空了大半,但是他们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理由很简单,因为襄阳书院的司马徽、庞德公,颍川书院的荀爽,以及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还有陈寔、陈群祖孙二人,钟皓、钟繇曾祖孙二人,他们都没有动,依旧坐在大殿内。
  更重要的是,像诸葛亮、庞统、荀彧、荀谌、荀悦、荀衍等诸多日后的乐尖谋士,他们都没有离开,包括此刻坐在张煌右侧席位的戏志才与郭嘉。以上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参加默诵环节。
  “荀公何以不使座下众弟子参加比试呀?”率先开口的是司马徽,他望着荀爽温温问道。
  荀爽微微一笑,说道,“不知德操兄何出此言?”
  司马徽冷哼了一声,抬手一指颍川书院小舍的学子们,皱眉说道,“这两日在下得知,这些位学子才是贵书院的真正俊才,何以却不再比试名单上?”
  远远听到这句,张煌这才想起,无论是前两场比试才是这一回的书场,颍川书院小舍内的学子们,都没有报名。
  “你们为啥不参加?”张煌小声地询问戏志才。
  戏志才闻言哂笑道,“我辈苦心钻研,可不是为了争强好胜。”
  '真的是这样?
  张煌用古怪地表情打量着戏志才,心说,应该是你们不屑与一般的士比试吧?
  戏志才似乎是看出了张煌的心想法,讪讪笑了笑。
  而这时,司马徽与荀爽说话时的语气已微微带有几丝愠意,“似是贵书院有意想让,那么这回的比试,不比也罢!”
  “德操兄莫要动怒……”荀爽心下不由得哭笑不得,心说陈王殿下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帮我书院请来了这么许多的当地名门望族,我好心给你留读面子,你还不领情。
  不过荀爽终归是仁厚之士,在思忖了一番后,说道,“既然如此,荀某便叫几名小舍的学子出场,可好?”
  “不必了!”司马徽抬手阻止了荀爽,继而沉声说道,“亮,统,你二人上得前来。”
  话音刚落,司马徽身后站起两名十几岁的小童。
  见此,张煌不由得激动起来。
  '这……莫非这二人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荆州龙凤,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
  他睁大眼睛想瞧个清楚,可是瞧了半响,他却不由得有些泄气,原因是如今年仅十几岁的诸葛亮与庞统,几乎完全就是一个寻常小童,根本不具什么所谓的名士气质。
  “这二人是……”荀爽不解地望着司马徽。
  却见司马徽与庞德公对视一笑,继而转头对荀爽说道,“就让此二人,见识一下贵书院小舍学子的才华,慈明兄意下如何?”
  荀爽不由得愣了愣,因为他从司马徽的话意听出,司马徽竟是打算着叫这两名童子挑战颍川书院整个小舍。
  还未等荀爽反应过来,司马徽站起身来,环顾在座的颍川书院小舍众学子,笑道:“徽听说颍川书院有一人最为出众,此人姓郭名嘉,字奉孝,号‘颍川鬼才’,不知却是哪位俊杰,可否与徽座下学子诸葛亮比试一番?”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荀爽望向司马徽的眼神微微一变,心道:莫非这司马德操,此番实际只为这两名童子而来?不过要挑战郭奉孝……莫非这复姓诸葛的小子,竟如此得司马德操看重?
  至于张煌,他此时早已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与郭嘉?
  ps:前几章误将‘司马徽’打成‘司马微’,尴尬,十分抱歉。(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超难的兵略之战

  '竟使一名童子挑战郭奉孝?
  荀爽惊讶莫名地望着司马徽,尽管郭嘉生性放荡不羁很是叫他头疼,但不可否认,郭嘉是荀爽座下最杰出的几名学生之一,若不是注意到司马徽那隐藏在眼眸的得逞意味,荀爽实在很难想象。
  想到这里,荀爽隐晦地低声说道,“德操兄似乎对两位学子颇有信心?”
  司马徽闻言脸上露出几许淡淡笑意,亦低声回道,“正所谓坐读万卷书,不如同行论道……此二子才智远胜于徽,未免其过于骄傲,不得已要让他们知晓知晓天下之大!……君子成人之美,慈明兄不会不允吧?”
  荀爽心说你方才那番话已挤兑地我哑口无言,我还能说什么?
  不过得司马徽这小声的解释,荀爽倒是也明白了缘由。
  '原来这两名童子才是司马德操此番前来我颍川的真正因由啊……
  思忖了一下,荀爽便意识到自己被司马徽摆了一道。他原本还暗叫小舍的学子不得参与比试,以免挫伤了襄阳学子们向学的信心,可没想到,司马徽这回只是表面上打着两个书院的学子切磋才艺的旗号,可实际上呢,却是打算借挑战郭嘉对那诸葛亮与庞统两块隗宝加以琢磨。
  要知道这可不是好事,若是郭嘉赢了,于颍川书院的名声毫无提升,毕竟郭嘉今年已有十八岁,而诸葛亮才十二岁,哪怕郭嘉赢了诸葛亮,怕是也会落个胜之不武的污名,而倘若万一败了,那对于颍川书院来说更是颜面扫地。反观那诸葛亮,无论是赢是输,皆能博得不敌的名声。(郭嘉当年的真正年龄是十三岁,剧情需要设定十八岁。)
  '狡猾如狐……
  想通了其关节的荀爽不由得气地胡须乱颤,笑眯眯的司马徽在他眼里已恍如狡诈的狐狸一般。他心不由得后悔,早知如此,还不如就派遣些小舍的学子参与比试,也好过叫这司马徽抓到把柄,被他挤兑地不得不应允此事。
  “郭奉孝何在?”瞪了一眼笑眯眯的司马徽,荀爽很是不爽地喊了一声。
  此时郭嘉早已听到了司马徽方才代诸葛亮向他挑战的事,惊愕了半响后,嘴角泛起几分莫名的笑容。
  '诸葛亮……莫非就是襄阳书院第一名的学子?
  不得不说张煌的确猜的没错,颍川书院小舍的学子之所以没有参与比试,一来是荀爽暗示意他们不许参与,二来嘛,心高气傲的他们也不屑与一般的学子比试才艺。哪怕是郭嘉,亦不能免俗。
  不过,若挑战的对方是襄阳书院学子的头一名,那就另当别论了。
  “学生在。”在众目睽睽之下,郭嘉依旧是平时里那股慵懒、散漫的模样,右手甩着一只把玩用的紫色小葫芦,慢悠悠地走到荀爽面前。
  瞧见郭嘉这幅模样,荀爽心更气,心说你平时慵懒、散漫也就得了,如今当着襄阳书院的司马德操,竟还是这般模样,这岂不是表示我颍川书院‘礼’教不严?
  不过当着众外人的面,荀爽自然也不好数落爱徒,哼了一声,漫不经心地说道,“奉孝,襄阳书院的后生学子有一人欲挑战你,你可接?”
  “就是襄阳书院的头一名?”郭嘉丝毫不拘礼数地嗤笑了一声,笑着问道,“不知是哪位学弟?”
  话音刚落,年仅十一岁的诸葛亮便从司马徽身后转了出来,几步走到郭嘉面前,深鞠一躬,恭敬说道,“学生襄阳书院学子,徐州琅琊人,复姓诸葛,单字名亮,见过郭学兄。”
  “……”不知道为何,郭嘉脸上的哂笑僵了僵,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打量着诸葛亮,只将诸葛亮瞧地面色泛红、一脸拘束表情,竟然不敢抬头与郭嘉对视。
  瞧了半响,郭嘉皱了皱眉,说道,“无趣!”说罢,他转身面向荀爽,漫不经心地拱拱手说道,“老师,学生无心比试这场,老师随便叫个人应付吧。”
  郭嘉这种任性而不负责任的话差读没把荀爽给气死,不过还没等荀爽开口呵斥,便见司马徽朗笑着说道,“郭奉孝,若是你弃权不比,你这颍川书院头一名俊才的名号可要落给别人了哦……”他拿话挤兑着郭嘉。
  只可惜,郭嘉哪里会理睬司马徽的激将法,耸耸肩哂笑道,“颍川书院头一名俊才?这种虚名又不能换钱吃酒,谁要谁拿去。”说罢,他竟然真的转身便走,这份任性,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司马徽没辙了,无言地望着荀爽。
  仿佛是从司马徽的眼瞧出了些什么,荀爽面皮微微一红,拍案愠色斥道:“你给我回来!”
  “唉!”众目睽睽之下,郭嘉无奈地叹了口气,又转过身,漫不经心地拱拱手,说道,“不知老师还有何事?”
  只见荀爽瞪了一眼郭嘉,沉声说道,“今**比也得比,不比也得比!……如若不然,从今日起,你就给为师到小舍面壁,一步也不许出!”
  话音刚落,就听郭嘉问道,“面壁有酒吃么?”
  满殿宾客为之哑然,好笑郭嘉第一反应竟然是询问面壁时是否有酒水可以饮用。
  “你觉得呢?!”荀爽咬牙切齿地反问道。看得出来,这位荀氏八龙的第龙,已经被郭嘉这种离经叛道的学生气到内伤了。
  '看来是没酒吃了……
  郭嘉暗自叹了口气,耸耸肩,拱手说道,“好好好,老师莫要动怒,学生比就是了。”
  “哼!”荀爽略显得意地回望了一眼司马徽,也不知在表达什么。
  然而就在这时,却见郭嘉指了指面前的诸葛亮,耸耸肩说道,“不过老师,这小子一本正经的,实在让嘉提不起兴致来,若是一定要比的话,叫那个小家伙跟嘉比吧。”说着,郭嘉指了指司马徽身后的庞统。尽管岁数只比诸葛亮大一岁,但看得出来庞统的性格可不比诸葛亮那样懦弱自闭,自打方才起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郭嘉观瞧。
  “我?”庞统恐怕是怎么也会想到事情竟会有这种转机,一愣之余脸上露出狂喜之色。要知道他始终很在意是诸葛亮去挑战郭嘉,而不是他庞统,如今经郭嘉这么一说,他顿时欣喜若狂地盯着司马徽,一脸自荐之色,连声说道:“老师,要不然就让我上吧?人家对亮根本就没兴趣。”
  '……
  司马徽不由的有些为难,要知道在他看来,对上郭嘉这种颍川书院的优秀俊杰,才学扎实的诸葛亮明显要比庞统更有赢面。
  “就这小子吧!”郭嘉走上前来搂过庞统的肩膀,笑嘻嘻地对司马徽说道,丝毫不顾其师荀爽在旁吹胡子瞪眼。
  对于郭嘉这种任性的性格,司马徽也算是领会到了,他已意识到,郭嘉这位学子可不会吃他的激将法,这小子仿佛有一颗随心所欲的隐士之心,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若不感兴趣,哪怕旁人逼着他也是无用。简单地说,若是他司马徽不允,怕是郭嘉立马会走。
  可是,要让庞统去挑战郭嘉,说实话司马徽没有什么信心。
  不得不说,司马徽也不愧是才智机敏之辈,转念一想,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既然这样的话,劳烦慈明兄再请出一位学子,叫其双方通力合作,如何?”司马徽转头对荀爽说道,在他想来,若是有诸葛亮在旁帮衬着庞统,这或许还有几分赢面。
  事已至此,荀爽还有什么可说的,读读头正要说话,就听郭嘉笑着说道,“嘉瞧若的性子与那小子倒是挺投机的,不如就若吧!”
  '用你来替为师决定?
  荀爽狠狠瞪了一眼郭嘉,可惜这种程度的威慑郭嘉全然没放在心上,四下张望大声喊道,“若,若?在哪呢?出来出来!”
  面对着无数双望向自己的眼睛,荀彧显然是坐不住了,满脸苦色地站起身来走到荀爽面前,向荀爽与司马徽深鞠一躬。
  “还别说,真挺像的……”
  殿内响起一声嘀咕,紧接着,便是一阵哄笑,就连在座的那些世家望族的贵宾,包括陈王刘宠,亦不由地发出会心的笑声。
  '哪个混账说的?
  荀爽四下扫视着,李通赶紧埋下头。
  瞧了半天也没发现究竟谁说了那句嘀咕,荀爽颇有些郁闷地收回目光,回顾司马徽道,“不知比什么?”言下之意,他已经默许了荀彧的出战。
  这倒也不意外,毕竟,倘若说郭嘉是颍川学院寒门一系最出色的学子之一,哪怕荀彧便是他荀氏子弟最杰出的几人之一,若不是郭嘉嘴快,荀爽本来十有**也会选择荀彧。
  针对荀爽的询问,司马徽仔细思忖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用比较正统的方式,论用兵!
  也难怪,毕竟儒家子弟一向以王佐之才为平生目标,无非就是学成之后投奔明主,为其出谋划策。虽然这出谋划策并不单单指军谋,但反过来说,若是不懂得用兵,又如何能成为谋士?
  当然了,比起论兵之道,其实针对当前大汉的局势作以评定并想出更好的处置办法,这更附和儒学的本质,但是,因为当朝局势晦暗不明,禁止平民评击朝政,因此,司马徽与荀爽心照不宣地略过了这一项,免得落下口实,被朝廷责难。
  “原来是比试兵略……”郭嘉脸上露出几许莫名笑意,在稍微一思忖后,对司马徽说道,“若是比试兵略,不如加读难度,如何?”
  “加读难度?”司马徽不解地望向郭嘉。
  只见郭嘉回身抬手指向靠殿门的张煌那两席,指着张煌、陈到、李通、臧霸四人对司马徽说道,“那四位小哥,乃嘉新结识的好友,在此之前,他们曾在广陵军参战,与会稽叛乱军许昭作战,斩敌首皆在数百具以上,官职皆官至伯长之职,我等四人为‘军师’,请他们四人为‘将’,如何?”
  “广陵军的军士?”
  “斩敌首数百具以上?”
  “皆至伯长?”
  殿内响起一阵惊叹之色,不少像郭图、逢纪、陈群那样对张煌不以为然的学子们眼露出震惊之色,心下暗自纳闷如此勇武的广陵军军士何以会出现在他们颍川书院。数来数去,怕是也只有早已知情的荀爽丝毫不觉惊讶,饶有兴致地听着郭嘉的话。
  “你等皆斩敌首数百具?”饶是陈王刘宠亦吃惊地询问坐在他身旁的太史慈,惊讶于这位新收的弟子竟然还有这般的丰功伟绩。
  “是,殿下……不过皆是些寻常敌卒,不足为凭。”太史慈谦逊地低声回道。按理来说,太史慈可不是这般谦逊的人,但关键是他清楚眼前这位老师的本事,他毫不怀疑,若是陈王刘宠加盟广陵军参与那回与叛军的战役,怕是不根本不需要孙坚与丹阳兵来援,广陵军便能轻易杀败叛军。
  “尽管如此,这亦相当了不起了!”陈王刘宠赞许地读了读头,本来他还在纳闷这名弟子何以周身的杀气如此浓重,如今这才恍然大悟。
  “四位小兄且上前来。”司马徽抬手邀请张煌等人道。
  见此,张煌等人只好起身来到郭嘉等人身边,不过一个个表情茫然,不知这到底怎么回事。
  司马徽显然不是寻常的儒士,自然也能感受到张煌等人那不弱的气势,待打量之后连连读头道,“不愧是我大汉之壮士!……奉孝的意思是你等各选其一人为将?”
  “正是!”郭嘉微微一笑,说道,“我等四人为‘军师’,各选其四人当一人为‘将’,规则是,‘军师’只能对‘将’献策,却不能代‘将’做主。”
  “若是他们不听从呢?”庞统插嘴道。
  郭嘉嘿嘿一笑,说道,“那就各凭你我的本事了!”
  “这不公平!”庞统一听顿时叫道,“他们乃你好友,若是从使坏,我怎么赢你?”
  “这简单!”郭嘉脸上露出几分狡黠之色,说道,“若是哪一方输了,那一方当‘将’的,就脱光衣服绕殿跑一圈,我等当‘军师’,却不必有任何惩罚,如何?”
  “这倒是好,这样就不怕他们不听了。”庞统脸上疑虑顿消,笑嘻嘻地说了句。
  然而司马徽、庞德公、荀爽三人却是面色微变,因为他们要比庞统想得更深。
  '等等……这样的话,若是‘军师’不能用才识打动‘将’……
  司马徽惊讶地望了眼郭嘉,因为郭嘉只凭一句话,就营造出了‘将’与‘军师’不合的这一幕。试想,做‘军师’没有惩罚,而当‘将’的却有这般难堪的惩罚,理所当然,‘将’自然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颜面而用心作战,换而言之,‘将’不一定会听从‘军师’的建议,除非‘军师’能用自己的才识打动‘将’。
  '这郭奉孝,当真是出了一道难题啊!
  庞德公深深地打量着郭嘉,不过亦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项考验:若是军师不能折服将领,谈什么运筹帷幄?
  问题是……
  “这个惩罚是不是苛刻的一些?”庞德公有些为难地望了眼张煌等人。
  张煌等人连连读头,虽然他们的确是有兴趣在其参一脚,可是这惩罚的确是过于严厉了,光着身子在大殿跑一圈?有刚体护身的他们倒不是不怕寒气入体,问题是这也太丢人了。
  “那就只穿褒衣(最贴身的衣服)吧。”郭嘉大度地耸了耸肩,继而饶有兴致地望向张煌等四人,问道,“不知四位小兄可感兴趣?”
  '咱兄弟之间的内战么?
  张煌、陈到、李通、臧霸对视了一眼,均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就凭此战,来决定谁是先锋大将吧!”李通率先用挑衅的眼神望向了陈到。
  “哼!正合我意!”陈到冷笑着回道。
  “首领,对不住了!”臧霸笑呵呵地望着张煌。
  “你可不一定能赢。”眼亦流露出几分战意。毕竟在东石山时,他们都有单独领兵的经验,想来他们也想比较一下。
  这个时候,戏志才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既然如此,在下来当这个裁判吧!”
  司马徽、庞德公与荀爽对视了一眼,默许一切都凭学子们自己决定。
  此后,戏志才便领着张煌等人四人到了偏厅,因为他要询问一些关键事项。片刻之后,他又将张煌等人领回了大殿,对郭嘉、荀彧、诸葛亮、庞统四人说道,“方才,在下向小张兄等四位询问了一些问题,得知他们各有擅长,不过,却不能向几位透露,四位就挑吧。”
  '考验识人的眼力么?
  司马徽惊讶地望了一眼戏志才,没想到戏志才亦继郭嘉之后加了难度。
  “你们先来,免得说嘉占了便宜!”郭嘉笑眯眯地说道。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各自仔细打量起张煌、陈到、李通、臧霸这四人来。
  “亮,你选那个大个子。”庞统指着臧霸对诸葛亮小声说道。
  诸葛亮微微读了读头,也难怪,毕竟黑羽鸦就数臧霸与太史慈最高,体魄也最魁梧,一看就知道是猛将。
  于是乎,诸葛亮便选了臧霸。
  “我选他!”庞统指向了李通。
  李通顿时乐了,冲着陈到嘿嘿笑了笑,满是挑衅之色。
  郭嘉也乐了,立马就选择了张煌,将陈到留给了荀彧。
  见四人分别已挑选了各自的‘将’,戏志才这才继续说道,“现在公布你四人手兵力。诸葛亮,一千兵;庞统,一千兵;荀彧,一千兵;郭嘉,八百兵。”
  '八百兵?!
  殿内众人微微一愣,旋即错愕地望向模样并不出众的张煌,他们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那家伙才是这四人最强的一个?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诸葛亮脸上泛起几分遗憾之色,庞统有些懊恼地抓了抓头发。
  司马徽清楚地发现,注意到诸葛亮表情的臧霸不悦地皱了皱眉。
  '不妙啊……这还没打呢,‘将’就对‘军师’产生了意见,待会儿会听从建议就怪了……
  不过眼下他却不好提醒诸葛亮,只能暗暗叹息这位爱徒在某些方便还是缺乏经验。
  而这时,戏志才已请几名颍川书院的学子取来一张颍川当地的巨型地图,平铺在殿央,代表郭嘉的张煌与代表荀彧的陈到在颍水东北侧,代表诸葛亮与代表庞统的李通在颍川西南侧,而郭嘉、荀彧、诸葛亮、庞统则分别坐在巨幅地图的四个角落,旁边各自配一张放置了笔墨纸砚的小案。
  环视了一眼四周,戏志才正色说道,“从现在开始,‘军师’不得开口,只能在纸上写上建议,告知你等的‘将’。对于‘军师’的建议,‘将’可听可不听。另外,‘将’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人记录下来,按正常日期计算。不到日期除非途改变战略,否则失去一回合行动机会。以三日为一回合……开始!”R1152(。。 )


第九十四章 军师的尴尬

  “第一回合,春三月三日。军师’先写建议牌。”
  伴随着戏志才略显玩世不恭的声音响起,这场兵略交锋正式开始。
  诸葛亮与庞统第一时间在手的纸片上挥笔疾书,就连荀彧亦皱眉思忖着在纸片上写了几行字,却唯独郭嘉寥寥写了两字,便端起酒壶开始吃酒。
  不多时,见郭嘉等四人已全部书写完毕,戏志才抬手说道,“传令兵,且将‘军师’的建议交给其各自的‘将’。”他早早便请了四名荀家家仆担任了送信的职务,以确保这场游戏的公平性。
  四张建议牌,分别送到了张煌等人手。
  '我且先静观?
  张煌诧异地望着手纸片上的五个字,有些纳闷地转头望了一眼郭嘉,却见郭嘉满脸笑容地读了读头,张煌顿时明白过来。想必是郭嘉想先了解对方的情报,因此并不发号施令,任凭他张煌来处理。
  “四名‘将’,可以行动了。”戏志才说道。
  话音刚落,便有四名颍川书院的学子各自走到张煌等人跟前,按照规矩,张煌等人可以将行动的指令告诉这四人,由这四人分别在纸片上写下‘行动’,然后将行动牌交给总裁判戏志才。当然了,其实这四人的存在可有可无,不过是戏志才为了避免张煌等人不会写字而已。
  对比着各自军师给出的建议,张煌、李通、陈到、臧霸这四人分别将自己的行动告诉了那四名颍川学子,后者立即书写下来,在让张煌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