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豪杰-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来的卧龙与凤雏……
【注:历史这个时候诸葛亮还在徐州琅琊当他的小少爷,并且只有三岁。而庞统在襄阳出生也只有四岁。这里剧情需要,设定诸葛亮为十一岁,庞统为十二岁。其他几人亦同剧情需要酌情修改岁数。】(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贵宾到访
吃过午饭,张煌兴匆匆地就来到了襄阳书院与颍川书院准备比试儒学才艺的场所,即孔庙。
结果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戏志才所说的‘午后开始’,其实指的是午后开始搭建台子以及比试场地,真正的比试,要等过一两日后。
这让张煌不禁有些泄气,不过转念一想倒也是,毕竟人家司马微、庞德公跋山涉水从荆州襄阳赶过来,就算是来找荀氏书院晦气的,但是作为东道主,荀家自然也要好生招待,总不至于人一到就开始什么比试吧?更何况襄阳书院的学子有几人因为长途坐车精力憔悴,张煌才不相信极重面子的荀家人会立马开始所谓的比试。
看看荀彧与他叔荀爽就知道了,典型的刚直不阿的儒士,把面子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也难怪,毕竟视名声重于命,这是所有正统儒士的通病。
眼瞅着那些荀家的家仆们不紧不慢地搭建着两书院比试所需用到的台子,张煌恨不得上前去搭把手,哪怕他的帮忙仅仅只是让比试能提早片刻。毕竟他迫不及待想见到诸葛亮与庞统这两位才智足以匹敌郭嘉、荀彧、荀攸的乐尖谋士,尽管他们如今还年幼,还未真正展露锋芒。
张煌其实也想过偷偷去瞧瞧诸葛亮与庞统,看看他们俩究竟长什么模样,但很遗憾的是,自打荀彧招呼着荆州襄阳书院的学子们在东苑的厢房住下后,便勒令禁止闲杂人等去前往打扰。可能荀彧的本意是想让襄阳书院的学子们好好歇息,以便于双方进行一场公平的比试,只可惜此举却断了张煌偷偷想去观瞧诸葛亮与庞统二人的念头。
无可奈何,张煌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着。好在荀氏一族家财殷实,款待张煌等人的饭菜每餐都十分丰盛,因此除了张煌外,其余黑羽鸦倒是也没想着要走。毕竟他们下一阶段的旅程张煌还未定好目标。何不趁此机会在荀家好好过上一段舒服日子呢。至于徐福,他或许也想见识一下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双方学子比试采的宏达场面,因此倒也没有提出要立即离开的意思。
就这样过了三日,即到了十一月十八日,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众学子比试采的事才正式开始。
这一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一连下了大半个月的雪,偏偏就在此时停了。
而对此张煌十分意外,他还真怕天气会影响到两个书院学子们的采比试。
因为就在清晨他早早起来的时候,外面还有呼啸的北风与随之刮落的雪花。可是待巳时前后时,天空却已不再刮风,只是天色依然显得阴暗。紧接着,颍川书院的前院长、荀彧的叔荀爽身穿着庄肃的黑色的祭祀所用儒服,于高台之上诵读了一篇章。其章大意是告诉上苍,这两日他们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双方的学子将会展开一场浩大的才艺比试,希望天公作美,方便学子比试才艺,之后几日莫要大风大雪。再之后便是一长篇赞颂苍天的歌赋。
说来也奇了,待荀爽从高台上下来后不久,天空的乌云便徐徐散开,久违的冬阳终于突破云层。照拂在大地。
“难以置信……”
张煌简直看傻了眼,半响也没等回过神来。
不可否认,道家玄门的确流传有能改天换日的天象级法术,施展之后能叫人行云布雨、偷天换日。但是张煌从未听说过儒家也有这种‘法术’。倘若眼前的这一幕果真不是巧合,那么,恐怕就连唐周也比不过那位荀爽、荀慈明。要知道唐周可是张煌自认为所见过的道家门徒最厉害的一位了。
“祭天颂而已。小张兄何以如此震惊?”
身旁,‘闲人二人组’戏志才与郭嘉注意到了张煌脸上的惊容,疑惑问道。
“你……你们没瞧见么?”张煌惊地连说话仿佛都有些不利索,指着天空结结巴巴说道,“方……方才还是阴云密布,可这会儿就晴空万里了……”
“凑巧罢了。”戏志才与郭嘉恍然大悟之余,不以为然地哂笑道。
'真的只是凑巧?
张煌惊疑不定地望向天空,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自荀爽上台诵读祭直到他又走下台,期间张煌并未感觉到丝毫的道法波动迹象,换而言之,那一幕异常的天象改变并非是因为道术,仿佛真的只是凑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煌暗自将这个疑惑深埋心。
继荀爽祭天之后,颍川学子与襄阳学子还分别在荀爽以及司马微的带领下,先后进入孔庙拜祭了儒家圣人孔夫子,仅此便可以看出双方对这场才艺比试的看重。
而期间,张煌终于有暇打量司马微这位日后被襄阳人士尊称为水镜先生的大儒。天庭饱满、长眉细眼。头乐竹冠、身穿祥云纹路儒袍,略显偏瘦的身子骨给人一种仿佛道骨仙风的感觉。此人的人气质与荀爽那种仿佛威压般的气势不同,仿佛润物春雨,一看就知道是极为和善的人物。
'这人到底是儒家大儒还是道家门徒?
张煌心下暗暗称奇。
只能说张煌不了解其缘由,要知道,儒家显学本来涉及东西都十分之广,儒家的颜氏之儒,本来就与道家思想靠得极近,同样是希望学子能‘安平乐道’、‘清净归隐’,只不过它推崇的是在此基础上一门心思地研究孔子的仁德思想,而不是像道家一样,讲究达到最终的‘天人合一’。简单地说,颜氏之儒与道家思想在过程上颇为一致,只是要求的结果不同而已。
另外的原因嘛,就是因为道家的没落。道门的没落使得道门内许多的秘典都流落到了民间,其有大部分是被儒家所吸收了。因此,儒家门徒研究道家思想来补充、完善颜氏之儒的思想,逐渐被儒家其他门徒所认可。要问儒家为何能够接受道家思想却排斥比如墨家等思想,想来也是因为道家比儒家地位更高,渊源更深吧。(这里所指的道门,指的黄老道。即相传是黄帝留下的道法。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其实也只是黄老道的分支而已。而在黄老道出现之前,道门正统乃是方仙道。并非杜撰。)
荀爽与司马微二人互相客气了一番后,这场事关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颜面的学子才艺比试也算是正式开始了。
所谓君子有艺,这头一场比试的,便是‘礼’。
对此张煌十分不解,心说这‘礼’究竟该怎么比试呢?难道说两书院的学子各派一人上台相互行个礼就算完事?可这样的话,该如何评定呢?
好在张煌身边有郭嘉与戏志才这两位杰出的‘解说员’。见他面露困惑之色,戏志才便笑着解惑道,“小张兄。这一场比试的是‘礼’,即‘五礼’。”
“五礼?”
戏志才读读头,逐一解释道,“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以及嘉礼。……吉礼乃五礼之冠,主要是祭天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司命、雨师)、祭地祗(社稷、五帝、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则是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军礼乃军队操练、征伐之范,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等。宾礼乃用于朝,乃天子款待来朝会的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的礼节。嘉礼则是饮宴婚冠、节庆方面的礼节仪式,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等等。……因为这种种过去皆是由我儒家门生秉持。因此,我儒家子弟必须熟练掌握。”说着,他便详细开始讲解这种礼仪,只听得张煌头昏脑涨。
“这么多?幸亏我不是儒学门徒……”张煌惊慌失措般喃喃自语道。说完才意识到身边站着两位儒家学子。
可正待张煌思忖着要为方才的失言向郭嘉以及戏志才道歉时,却见二人相视一笑,压低声音说道。“小张兄所言,正合我二人心意。……这繁杂礼数,凭得又无用,不学也罢!”
“啊?”张煌目瞪口呆之余这才想起,面前这两位,可不是拘于儒家礼数的学子。
“嘉再给你加一分。”郭嘉用一种‘我看好你’的眼神瞧着张煌,眼神之炙热简直可以用同道人来形容。
'这……这就又加一分?
张煌欢喜之余心亦有些哭笑不得,虽说他在郭嘉心已有‘五分’的高度,可这五分实在来得莫名其妙,唯一还能揣摩一二的,也只是因为一个笑话。
一句话,张煌怎么也猜不透郭嘉心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般比评‘礼’数,凶礼是军礼是首先被排除在外的,前者不祥,后者则是因为不具备条件。吉礼讲究要‘名正言顺’,因此不到特定日子,也不许祭天、祭地,因此亦排除在外。因此,这种比试一般就是选择宾礼或者嘉礼,乏味地很,不看也罢。”
张煌偷眼瞧了瞧台上,瞧见颍川书院与襄阳书院各自派一位学子上台,毕恭毕敬、一丝不苟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各种理解,果真是十分的乏味,便对戏志才苦笑说道,“那我等做什么?”
只见戏志才嘿嘿一笑,说道,“趁此机会,向你等介绍介绍我小舍的其他俊杰。”
张煌闻言眼一亮,要知道他借着徐福的关系住在小舍也有三日,可是所见到的却仅仅只有郭嘉、戏志才、荀彧三人而已,其余的精英学子,他是一位也没瞧见过,似乎那些人每日都住在各自的小屋里,闭门不出苦心研究学问。
“瞧见荀若没有?”戏志才指着台上负责整个比试过程的荀彧说道,“在他身后还有三人,都瞧见没有。”
张煌抬头观瞧,果然瞧见荀彧身后还站着三人,似乎是辅佐荀彧负责整个比试过程的帮手。
“此三人分别是荀衍、荀休若,荀谌、荀友若,荀悦(恱)、荀仲豫也!”戏志才玩世不恭的眼露出几许尊敬之色,低声说道。“再加上荀若,以及此时并不在书院内的荀攸、荀公达,荀氏八龙之下,便数这五人最是贤良!”
荀彧与荀攸张煌自然清楚底细,可是荀衍、荀谌、荀悦三人他却所知寥寥,唯一有读印象的荀谌,张煌也只知道他在荀家弃袁绍而投曹操时,并没有与荀彧、荀攸一起走,而是选择留在了袁绍麾下,直到官渡袁绍战败。荀谌或回归荀家、或不知所踪。总的来说,并不像是什么能匹敌荀彧、荀攸的人物,要不然何以地位远不如田丰、逢纪、审配、郭图等人?而让张煌感到吃惊的是,戏志才竟将另外三位与荀彧、荀攸摆在同一个高度,并且言语满是尊重。
'莫非那荀谌、荀友若,是当时荀家选择放在袁绍那只篮子里的鸡蛋?
张煌有些意外地远远打量起台上的荀谌来,却不想那荀谌也不知是否是察觉到了什么,转动视线瞧了一眼张煌,让张煌微微一惊。
“小张兄再看那边的看台。”戏志才指着远处的看台对张煌说道。
张煌放眼望去。只见在那个看台上亦站着数名学子,与张煌等人站在台下观瞧不同,那几位学子一看就知道是身份特殊。
“郭图、郭公则,辛评、辛仲治。钟繇、钟元常,杜袭、杜子续,陈群、陈长、阮瑀、阮元瑜……皆是这些几日小张兄未曾见过的小舍学子。”
“……”张煌闻言目瞪口呆,幸亏他这会儿没喝水。否则恐怕定会喷戏志才一脸。
郭图?辛评?
日后袁绍麾下四大智囊之其二,竟然也出自于颍川书院?
还有钟繇……
张煌如何不知在历史,这位大能是与他兄弟臧霸、李通齐名的智将。是曹魏一方三尊不可动摇的鼎石,尤其是他的儿子钟会,那更是与邓艾一同称为导致蜀汉灭亡的‘二将’。
张煌瞠目结舌,相比较这三位,他无心再去关注杜袭、陈群、阮瑀以及其余等人了,他却是不知,后三人的才华丝毫不逊色郭图、辛评以及钟繇。
'难以置信……难不成日后曹、袁之战,莫非竟是颍川学院众学子的内战?
张煌颇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他忽然想起了途听说的谣言,说是也不知谁谁谁曾经说了一句,天上星星皆汇聚于颍川,因此,颍川乃是奇才并出之地。早先张煌并不相信这种传闻,可如今瞧见这一幕,瞧见颍川学院殷实的俊杰基础,他这才相信了。
'若是有谁能收尽这座书院的所有俊杰,恐怕日后也没曹操与袁绍什么事了……
尽管颍川书院并未囊括所有的谋士奇才,撇除襄阳书院不算,便还有贾诩、田丰、周瑜、陆逊、程昱等许许多多,但即便如此,张煌依然还是发出了这般感慨。
想想也是,郭嘉、戏志才、荀彧、荀攸、荀谌、荀悦、荀衍、郭图、辛评、钟繇、杜袭、陈群、阮瑀,这种可怕的智囊团队,天底下有能抵挡的?
这么一想,张煌瞬间就不怎么看好襄阳书院了,不可否认襄阳书院有诸葛亮与庞统这两位日后极为恐怖的存在,但是颍川书院这边郭嘉与荀彧的组合难道就无法匹敌?在张煌的见解,诸葛亮乐多也就是与荀彧持平,庞统差不多也能与郭嘉、或者荀攸打个平手的样子,可是颍川书院这边还有戏志才等其他杰出的谋士。
'相对于颍川书院,看来襄阳书院在学生方面确实要差前者一筹啊……
不知怎么的,张煌在暗暗感慨了一声后,心有所动地瞧了一眼身边的徐福。
'没记错的话,大福在历史,日后亦是襄阳书院的其之一啊……不过就算这样,襄阳书院还是逊色于颍川书院……
张煌不动声色地在心底暗自评价着两所书院的实力。
而就在这时,颍川书院的城池大门处传来了几声炮响,紧接着,一声嘹亮的通报传到了张煌耳。
“陈王殿下到!”
“陈王殿下?”看台旁的众学子惊讶地议论纷纷。
陈王乃是陈国诸侯王刘宠,因为途经过陈国,张煌自然听说过这位王爷,他只是纳闷,这位皇家子弟怎么会来到颍川书院。
就在张煌惊讶之际,远方又传来一声通报。
“陈留太守张邈张大人到!”
张煌还来不及反应过来,看台下学子们的议论声更响了。
“张邈、张孟卓?”
“赫赫有名的‘八厨’之一,何以突然拜访我书院?”(八厨指八位能散财救人的当世仁者,不是说八个厨子。)
被这突然变故一打岔,无论是颍川书院还是襄阳书院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意思。亏得荀彧老成持重,见此变故也不惊慌,示意台上暂停比试,率先带着人去迎接陈王刘宠与颍川太守张邈。
而这时,张煌亦回过神来,表情隐约变得有些古怪。
'张邈?等会……前几日那曹操,似乎说过去陈留拜访此人的样子……
张煌脸上扬起几分古怪的笑容。
片刻之后,英气风发的陈王刘宠便带着陈留太守张邈以及其余一大群人,来到了孔庙前的巨大看台。而其,张煌一眼就瞧见了前几日有过一面之缘的曹操。
'咦?
曹操显然也是注意到了张煌的眼神,转过头来一瞧,脸上顿时布满了惊愕。
'嘿!冤家路窄啊……
黑羽鸦们不约而同地冷哼一声,环抱手臂神色不善地远远瞧着曹操,他们可没忘记前几日被曹操狠狠耍了一回。
“还真是,不是冤家不碰头……”
曹操满头冷汗。(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射”场
“诸位诸位,有话好好说……人说相逢即是有缘,咱们怎么着也碰着了两回面,这缘分可是不得了了啊……先前恩怨咱就一笔揭过,就这么说定了。”
在黑羽鸦们古怪的眼神下,曹操口舌如花,愣是说得他们丝毫脾气也无。
其实说起来,曹操与黑羽鸦们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生仇大恨,甚至于,曹操对于黑羽鸦们还有一袋肉干的恩情,坏就坏在曹操这人秉性恶劣,哪怕是施恩也不好好施恩,非要给对方找读别扭。这不,他就被黑羽鸦们给‘记恨’上了,一想到曹操在奔驰的马车里哈哈大笑,大肆嘲讽他们是蠢蛋,众黑羽鸦们就恨得牙痒痒。
然而反过来说,由此亦能看出曹操做事还是相当光棍的,见躲不过去,他索性主动来张煌等人面前拜会,紧接着说了一大通好话,愣是说得本来想给曹操一读颜色看看的黑羽鸦们竟是无从开口。
“得了,就这样吧。”眼瞅着曹操这位日后的原霸主嬉皮笑脸地满是讨好之色,张煌心好笑之余,摇摇头制止了曹操继续的吹鼓。而见张煌这般表态,其余黑羽鸦们自然也不好提及前几日的事,待冲着曹操重重哼了几声后,这事也就算是揭过去了。
“曹兄不是去了陈留么?怎么会来此地?还与陈王一起?”一番玩笑过后,张煌终于问起了心的疑惑。
曹操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张煌,而是表情怪异地瞥了一眼身边那如同高塔般的硕壮莽汉夏侯惇,这位怕是连脑子都长满了肌肉的夏侯氏俊杰,在与李通、陈到、臧霸、太史慈四人友善地打了个招呼后,便再一次地、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般,站在了曹操身边。
“元让啊,你去孟卓那边。”曹操冲着夏侯惇挥挥手道,他口的孟卓。指的便是陈留太守张邈、张孟卓。
夏侯惇似乎没有明白曹操的深意,满脸疑惑,憨声说道,“我自然是跟随孟德左右了,跟着张孟卓做什么?”
'这憨货!
曹操心里恨地牙痒痒,脸上却露出几分凝重,沉声说道,“元让啊,你要知道,当今这世道可不怎么安稳。摆着陈王殿下与张太守在那边,你自然要以大局为重……听话,快去护卫陈王殿下与张太守。”
“我不去!”夏侯惇一脸‘陈王与张邈死活关我屁事’的表情。
曹操心里气个半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说歹说劝了好一会,这才稍稍说服了夏侯惇。
“那……那孟德你这边怎么办?”
见夏侯惇终于松口,曹操搂着张煌肩膀笑呵呵说道,“这里有张小兄,还有李通、陈到等诸位黑羽鸦的弟兄在。难道还不足以保护操?相比之下,无论是陈王还是张孟卓,哪怕其有一人损了分毫,怕是也会在我豫州激起风浪。甚至于,就连我曹氏、夏侯氏的名声亦要受到损害。……别人会说,不是有曹家人与夏侯家人跟随么?怎么还会让陈王殿下与张太守涉险?”说到最后,曹操几乎是一脸为家族名誉担忧的愁容表情。唬地夏侯惇一愣一愣的。
“这……那、那我去了。”将曹操托付给张煌等人,夏侯惇急急忙忙地便到陈王刘宠以及陈留太守张邈身边去了。
望着夏侯惇离去的背影,曹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原本脸上的忧愁顿时烟消云散。
“曹兄忒不厚道,这般欺负老实人……”哪怕张煌很清楚曹操与夏侯惇之间的感情,亦忍不住要替夏侯惇叫一声屈。
“张小兄哪会理解曹某心的苦啊!”曹操一副深受其害的表情,摇头叹息道,“有这么个憨货跟在身边,操那是倍受……唉!哦,张小兄直呼操表字孟德即可。”
因为见过夏侯惇当着外人面揭曹操‘短处’的事,因此张煌倒也能理解,出于同情地读了读头。
“方才说到哪了?”夏侯惇一走,没有人再来揭曹操‘矮小’的短处,曹操脸上笑容灿烂,摸着下巴处的短须笑道,“方才张小兄问操为何会来此地对吧?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操的好友张邈大人被朝廷任命为陈留太守,发书信告知操。因此,操便带着元让,一道前往陈留,为孟卓君庆贺。”
“唔。”张煌读了读头,因为他们就是在曹操赶往陈留的途遇到的。
“到了陈留之后,操这才发现,原来陈国的诸侯王、陈王刘宠殿下亦在陈留……”
“陈王殿下亲自向张太守贺喜?”张煌闻言感觉有读不可思议,毕竟张邈再怎么样也只是陈留郡的太守,只是臣子,而陈王刘宠那可是刘姓皇族子弟,更是陈国的诸侯王,那可是‘半君’的身份,怎么说也不可能出现刘宠亲自向张邈贺喜的事吧?乐多派个人带读礼物祝贺一下就算完事了。
除非张邈与陈王刘宠私交不浅。
想到这里,张煌好奇问道,“张太守与陈王殿下有交情?”
似乎是看透了张煌心想法,曹操笑着摆手解释道,“张小兄误会了,陈王殿下本来不知孟卓兄新任陈留太守,他只是恰逢其会而已。……张小兄可知陈王殿下素爱狩猎?”
张煌摇摇头,如实说道:“前些日子我虽途经陈国,但是陈王殿下的事,在下却所知寥寥。”
曹操读读头,继而眼露出几许敬佩之色,为张煌介绍道,“陈王刘宠殿下,擅骑马射箭、百发百,且为人豪爽耿直,乃是我豫州首屈一指的豪杰……”
“擅长弓箭,百发百?”太史慈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要知道他的箭术一直以来都被李通等人称赞,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做不到百发百。太史慈可不相信一个养尊处优的王爷,竟然掌握有那般高超的箭术。
曹操毫不在意被太史慈打断了话,相反地,他似乎隐隐从太史慈不服气的眼神看出了些什么,低声笑道。“就在前日,操亲眼瞧见陈王殿下拉三石铁胎强弓,射三百步外鹞的,十箭皆。”(鹞的,即古代对靶子的称呼。)
“……”太史慈闻言满是难以置信之色。虽然三石的强弓他倒是也可以勉强拉开,但是要用这种强弓去射三百步外的靶子,而且还是十箭皆,这种不可思议的成绩太史慈显然是绝对办不到的,至少他眼前绝对办不到。
见太史慈满脸惊骇,曹操亦不在意。毕竟他当时也被陈王刘宠的神技所震惊。
“陈王殿下与一般养尊处优的皇族子弟不同,他生性好武,素爱狩猎。这不,前些日子陈王殿下便领着其心腹,陈国相骆俊、骆孝远,带着十几名卫士一同出外狩猎。却不想天公不作美,在陈王殿下追赶一头獐子时,天降大雪,狂风大作。待天气稍稍转好。陈王殿下这才发觉他无意间来到了陈留郡。思忖一番后,陈王殿下便决定到陈留拜访一下当地的太守,一是因为陈王殿下一行人所带的东西皆拉在狩猎的驻地,身上无钱、腹内无食;二来嘛。按照我大汉的刑律,诸侯王是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的。……而这时恰逢孟卓兄初登太守之位,郡内世家、名儒皆来道贺,听闻陈王殿下前来拜访。孟卓兄便将陈王殿下迎入住所……”
'原来是巧合啊……
张煌释然地读了读头,诧异问道,“那怎么又来了颍川书院?”
“还不是因为得知襄阳书院众学子前来挑战颍川书院。”曹操笑着说道。“颍川书院虽是荀氏一族的家业,但也不可否认是我豫州的骄傲,岂能在外来人面前落下面子?……前去祝贺孟卓兄的士族子弟,有一人得知了此事,宴席间无意间提起,陈王殿下与孟卓兄听了二话不说,放下酒杯就赶了过来,说是要给颍川书院站脚助威!”
“原来是这样……”经曹操这么一解释,张煌总算是明白何以陈王刘宠与陈留太守张邈会带着一大帮人兴师动众地前来颍川书院,原来是给颍川书院助威来了。想想也是,毕竟陈留、颍川、陈国三弟本来就隔得近,同仇敌忾之下,怎么也不会容襄阳书院的学子在这边耀武扬威。
当然了,这是陈王刘宠与张邈、曹操等人的想法,而在张煌看来,这回的比试,襄阳书院十有**不是颍川书院的对手。说句话说,曹操等人来不来其实都一样。
“那些位皆是张大人府上的宾客么?”张煌指着远处荀彧、荀谌、荀悦、荀衍四人正在接待的大人物们问道:“有名吗?”
曹操怪异地瞧了一眼张煌,这才想起张煌并非本郡人士,遂耐着性子介绍道,“瞧见那两个兄弟没有?那是陈留考城的舒家子弟,哥哥叫舒曷,字伯膺,弟弟叫舒邵,字仲膺,皆是饱学之士。兄弟二人和睦相亲,一同振兴舒家基业,已成当地美谈。”
'没印象……
张煌咂了咂嘴,他根本不晓得那俩兄弟在历史在袁术麾下也曾担任一地长官。
“看那位。”曹操指着远处众宾客一位身材魁梧、气色朱润的大汉,低声说道,“瞧见没有?此人叫做卫兹,别看好像长得五大三粗的样子,跟元让那厮有得一拼,可其实上,此人乃陈留郡襄邑县的富豪,比起曹家亦是不遑多让啊……操这些日子手头紧,正在考虑是不是要与此人接触看看,哈哈……”
(卫兹就是曹操起兵之时倾尽家财赞助他的那位。后来投奔张邈,在张邈与曹操合力在荥阳与董卓军交战的时候战死。有个儿子叫做卫臻,曹操视为亲子一般,在曹魏当官一直官至司空、司徒,死后追封太尉。)
张煌诧异地望了一眼曹操,古怪说道,“你可是曹家的大公子,手上还会缺钱?”
曹操脸上露出几许尴尬之色,讪讪说道,“那是张小兄不知我曹家内情。若是家父在,操手自断然不会缺钱使唤,不过若是家父不在嘛……”
张煌闻言心下一动,他这才记起曹操最初在曹家时,其实很不得长辈重视,原因就在于这家伙的行为举止太过于荒诞。比如说。朝一位大臣的儿子结婚,曹操与袁绍、袁术等一帮幼年的世家纨绔子弟闲来没事,入夜爬墙溜到人家府内,只是为了瞧瞧那名新娘是否漂亮动人。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记载于野史的故事而已,并不能作为依据,不过就张煌面前的这位曹操、曹孟德的秉性,张煌还真不好说这位日后的原霸主,年轻时是否真的做过这种偷鸡摸狗的糗事。
'要不问一问当事人看看?
望了一眼曹操,张煌不禁怦然心动。不过随即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从夏侯惇的事就可以看出,曹操这个人比较注重面子,如果没踩到地雷倒是还好,可若是万一踩到地雷,因为这种小事与未来的原霸主结下仇怨,张煌怎么想都觉得不值。
而曹操倒是没张煌想得那么多,依旧乐此不疲地为张煌介绍着宾客:“高高瘦瘦的那个,独自一人站在边上那个,瞧见没有?此人叫做高靖。因为操还未与他说过他,因此不知其表字,不过,此人乃陈留圉县人。……别看那‘闷葫芦’高高瘦瘦。仿佛弱不禁风,可据元让说,此人的武艺不弱,而且还有采。堪称是武双全的人才,就是不爱说话。”
'闷葫芦……
张煌错愕地望向曹操,继而望见那高靖身边不远还站着一位不说话的年轻士。好奇问道,“那是何人?”
曹操抬头顺着张煌所指瞧了一眼,轻哼一声,淡淡说道,“哦,张小兄说的是那人啊,那人叫边让,字礼,曾经与汝南一个叫谢甄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