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豪杰-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谷辉诙扛献骺汀
  对此,董卓也有些意外,他并不意外张煌会在这个时候回到府上。毕竟严格来说他与张煌只是“盟友”关系,他不会约束张煌的自由。
  董卓只是意外大将军突然造访、意外大将军会选择在前厅跟他聊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意外当张煌在前厅好奇地瞄上几眼却识趣地没有进来时,何进大将军竟然反而问起了张煌,并暗示他董卓作以引荐。
  的确,董卓是个空具勇武的莽夫不假。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傻子,他哪里会看不出何进大将军今日的突然造访,或许有什么深意在里头?
  “此子乃卓麾下部将张济的侄子,张绣,岁数尚差一岁才及弱冠,但一身好本事。尤其是步战,卓尚且不能力及。……万人敌以下,鲜有敌手!”
  董卓对张煌的评价相当高。一来他十分欣赏张煌,二来,张煌目前也算是他麾下的自己人。何进对张煌的评价最高,那么自然对董卓也会愈加重视。
  “哦?”听闻此言何进双眉一抖,虎目中泛起几分惊诧之色。
  虽然他早就知道董卓十分器重张煌,破格将其提拔为近侍,对其的厚待还要高过后者的“叔父”张济,但即便如此,何进还是没有想到董卓竟然会用“万人敌下鲜有敌手”来评价张煌。
  要知道万人敌,那可并非寻常的骁勇将领可比,顾名思义,那是只有极少一小撮人能够享誉的称号。那极少一小撮拥有、并且完全掌握了武魂力量,几近能以一敌万的武者至强。
  比如董卓麾下猛将段煨,发挥出全部实力的段煨,便是万人敌的水准。更因为如此,他可以凭借一人之力挽回韩遂夜袭他军营时所造成的恶劣负面影响,让韩遂与他麾下的羌兵领略什么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种拥有万人敌水准的武将,目前纵观整个大汉也寥寥无几,朝廷所能查证的顶多二三十人罢了,更的武将。依旧还徘徊在“骁将”与“万人敌”之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跨过那个门槛。
  比如张煌当初在广陵时结识的徐琨、程普,他们都是有各自武魂的骁将,但却依然无法很好地运用那一部分非人的力量,因此充其量只是准万人敌而已。但即便如此,准万人敌水准武将的实力那可是相当恐怖的。
  而董卓那句“万人敌以下”的范围,显然是包括准万人敌在内的。
  “若果真如此,那何某倒是要见识见识。”何进笑呵呵地望着张煌,颇有种见猎心喜的意思。
  他倒不是不信任董卓,他只是觉得董卓对张煌的话肯定存在着水分。毕竟张煌的年纪实在是太年轻了,实岁十九,准万人敌水准,这简直万中无一的俊杰!
  而这个时候,张煌正好奇地打量着何进。出乎他早前的预料,何进的相貌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粗犷不修篇幅,那络腮胡渣的形象哪里像是权势滔天的当朝大将军,剥去那身华贵的衣衫活脱脱一个市集上贩肉的屠户。
  唯一的特别之处,在于何进有种莫名的亲和力,像董卓一样直爽豪气。张煌由衷地认为,倘若何进真是一名屠户的话,那也一定是那种做生意实斤实两不算还外添一些边料作为陪赠的豪爽汉子,让人不经意地对其充满好感。
  于是,张煌抬起头直直望着何进,虽然没有开口,但却是默认了何进的测试,并且,态度很是从容自信,让何进暗暗惊讶。
  “何武,你去。”
  笑吟吟地望着张煌,何进吩咐身后的护卫道。
  “鄙下?”那名为何武的护卫楞了楞,表情有些不情愿。
  也难怪,毕竟这名护卫看上去有三十多岁,而张煌不过是个岁数还不到二十的小伙子,再者,他是何进大将军的护卫,而张煌,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后辈。
  这摆明了就是以大欺小嘛!
  胜之不武!
  但即便心中不情愿,何武依旧抱拳领命,毕竟是主公何进的吩咐。他不敢不从。虽然他心底认为这种事随便召一个厅外随行的大将军亲兵就足够了。
  “诺!”
  因为厅堂中比试不方便,因此众人移步至庭前的院子,那足足有两百余步的庭前院子,足够张煌与何武施展本领了。
  期间。何进向董卓笑着解释,大致就是何武原来的姓氏并不姓何,与何进并没有什么血缘上的关系,何进只是器重此人的武艺,因此将其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赐予主家的姓氏。
  毕竟大将军何进喜爱、厚待有本领的武人,这是朝野上下众所皆知的事。
  董卓点点头表示明白,因为将主家的姓赐予器重、厚爱的家臣、护卫,这种现象在士族也很普遍。
  不过可以肯定,既然能得到何进的认可与器重,显然这个何武的实力也不可小觑。
  “请赐教!”
  在庭前的场地中,何武冲着张煌拱手抱拳。虽然他的语气十分平和,但是从他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张煌并不是很重视。
  “哪里哪里。”
  反倒是张煌聚精会神地端详了何武片刻,这才得出结论。此人的实力,应该要比当初跟张煌相识时的程普强上几分,但也强得有限。
  差不多一年前的程老哥水准……
  张煌的嘴角挂起几分淡淡的笑意。
  倘若是一年前的张煌,遇到这样的对手恐怕还有些头疼,可是换做如今的张煌嘛,说实话这种对手还真让他有些提不起劲来。
  倒不是张煌狂妄自大,实在是在他自创了“曲步”后,就很少有人能凭空手、或者白刃赢过他了。
  果不其然,面对着何武那看似虎虎生风的拳头,强劲刚猛的踢腿。张煌除了起初连退了几步外,随后就是一轻跳、一侧身,尽数避开,轻松地如庭院信步。毫无压力。
  “唔?”何进的眼中隐约露出了几分异色,他哪里会看不出,眼前这个名叫张绣的小子,几乎只是几个呼吸的工夫,便摸清了何武出招的套路。
  堂堂大将军的护卫,面对一个籍籍无名的后辈竟然屡屡抢攻无果。虽然何进此前稍有些预料,但也没想到二人的实力差距竟然如此明显。
  “拳脚功夫相当扎实。”
  何进不轻不淡地赞许着张煌,虽然说张煌从始至终也没有攻击过,但是对于何进与董卓来说,即便张煌不出手他们也能看出二人的差距。
  何进的这声赞许让何武面色惭红,他满脸不甘地望了一眼张煌,旋即对何进恳求道:“大将军,拳脚非我所长,恳请我二人手持兵刃。”
  何进微微思虑了一下,虽然张煌刚才的表现十分夺目,单凭这种程度就想叫何进认可董卓对张煌的评价,这为时尚早。
  他看了一眼张煌,见张煌还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遂点点头,说道:“点到为止。”
  话音刚落,便有何进的亲兵分别向张煌与何武送上一柄宝剑。在这个时代,剑是百兵之首,最受世人推崇的兵器,任何一名武人都不会说自己不善于剑术。
  不同于张煌的淡然,手握利剑的何武气势整个上涨了好几分,让前者微微有些惊讶,毕竟这个程度的气势,已经直逼当初在冀州时跟张煌交过手的钜鹿太守郭典。
  看来,张煌对何武实力的判断还是有些误差,何武作为大将军何进的近卫,实力远不止方才所表露的那些。
  但即便如此,董卓看着何武那仿佛胜券在握的表情却是暗暗摇头。
  别人他或许不清楚,但是张煌,他又岂会不知?
  张煌最擅长的就是枪术与剑术,并且正如董卓之前所评价的,虽然张煌的枪术要高过剑术,但是在平地上施展剑术的张煌,绝对要比马背上施展枪术的张煌更加恐怖,更加令人感觉惊艳。
  后续的比试,董卓就算不看也可以猜出胜败,当精于“曲步”的张煌在摸透了对方的出手节奏时,对方是根本没有机会取胜的。
  这不,在跟何武游斗了十几招后,张煌趁对方尚且来不及收招,轻描淡写的递出利剑,将剑尖指在何武的咽喉。整个过程如青云流水,说不出的流畅。
  “……”何进一双虎目中的异色更浓了几分。
  要知道何进可不是单纯靠妹妹何美人受宠于天子刘宏才有如今这等滔天权势的,他自身的武力亦不容小觑,包括他那位同父异母、后来讨伐作乱的荥阳贼如喝水吃饭般轻松的弟弟何苗。若华贵的地位下缺少足够的实力,何进、何苗兄弟又如何掌控军方那些桀骜不驯的莽撞武人。
  准确地说,何美人充其量只是帮长兄何进当上河南尹,之后何进爬到司隶校尉,再从司隶校尉拜慎侯、拜大将军。撇除天子刘宏爱屋及乌的恩典外,何进自身的实力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流传于雒阳的小道消息称,全天下或能赢如今的何进、何苗兄弟二人的,寥寥无几,当初横死狱中的段颎算一位,被何进除掉的董重算一位,其余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可想而知何进的实力。
  而在何进的估测中,张煌与何武的实力应该是相仿的,即便张煌气机绵长。但要赢过何武,也不应该如此轻松才对。可事实却是,张煌三下两下便打败了他所器重的护卫,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个小子,似乎天生善于揣摩对手的出招套路……
  回忆着方才张煌轻描淡写地避过何武的诸多出手,何进心中很是吃惊。
  要知道善于揣摩对手的出招套路无异于早早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具备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天赋的武人,往往能成为令世人咋舌震惊的豪杰。
  而就在何进暗暗震惊张煌的杰出天赋时,那被张煌用剑指着咽喉的何武却是恼羞成怒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乍一看毫不起眼的张煌。竟然如此轻易地便击败了他,而且还是连续击败他两回。
  愈想心中羞恼愈浓,突然,何武咬牙一发狠。回手一剑荡开了张煌指着他咽喉的剑,浑身上下气息暴增了何止一筹。更有甚至,只见他深吸一口气,通体竟徐徐漫起灰蒙蒙的气雾。
  显然,恼羞成怒的何武要祭出武人最大的后招武魂了。
  见此变故,张煌的眼神亦凝重了几分。毕竟武人的武魂种类繁多不说,更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能力,即便是张煌也不敢小看,免得阴沟里翻船。
  而就在这个时候,忽听何进重重哼了一声,顿时间,何武越聚越强的气息竟瞬间被打散,仿佛被敲了一记闷锤般,一张脸憋得通红。
  “……”
  张煌有些意外地望了一眼何进,他很是震惊于何进方才在一瞬间里爆发出来的强大气息,竟然还要超过董卓与孙坚。即便方才何进针对的目标并非张煌,张煌也依然感觉后背一阵冰凉,毛骨悚然。
  那等磅礴澎湃的气势……简直不亚于地剑输耳!
  张煌不发一言地看着何进,看着这位撇除华贵的衣衫外活脱脱就是市集屠户的男人,很难将其跟方才那瞬息间的强大气息联系起来。
  “输就输了,大丈夫岂惧成败?说好点到为止,就不须画蛇添足!退下!”何进板着脸不客气地冲着何武喝道。
  何武闻言立即收了剑,满脸惭色地回到何进身边。
  而这时,何进才望着张煌对董卓点头感慨道:“果然如仲颖所言,年少豪杰!”
  董卓虽然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但何进话中的语气他还是听得出来的,连忙说道:“此子虽是卓部署,然同为大将军效劳!……若是能得大将军看中,乃是此子的福分、运道!”
  说话时,董卓频频暗示张煌,见此,张煌亦抱拳说道:“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好!好!”何进红润的面色充斥着欢喜,连连点头说道:“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本事,真乃年少英杰!不可不赏!”说着,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道:“本大将军欲推荐你为奋扬校尉,你可愿意?”
  张煌听得目瞪口呆,在旁董卓亦是一副活见鬼的表情。要知道奋扬校尉那可是大将军府体系中的掌兵校尉,职权绝对不在曹操的典军校尉之下。
  什么情况?只不过打赢了何进的护卫,何进就要推荐自己为奋扬校尉?
  张煌与董卓对视一眼,均感觉这件事有些难以理解。
  “怎么,不愿意?”何进笑呵呵地问道。
  董卓闻言连忙用眼神示意张煌,其实不用他暗示,张煌便已经抱拳诚谢:“多谢大将军!”
  “哈哈哈哈!”
  在张煌与董卓一头雾水的注视下,何进畅笑着朝府外走。
  临走至张煌身旁时,何进突然停下脚步,目视着张煌眯着眼睛说道:“听说,你这几日与曹家阿瞒走得挺近?”
  张煌心中咯噔一下,也不知何进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硬着头皮回道:“曹操……与绣确有些交情。”
  “呵呵!”何进望了一眼张煌,忽而拍拍张煌的肩膀哈哈笑道:“不必拘束,何某只是随口问问。……只是,曹阿瞒地位不低,你与他走得近,或有人会污你高攀。不过你眼下已是我麾下奋扬将军,他日与他碰面时着便甲前往,就应该不会有人说闲话了。”
  说着,何进径直离开了,只留下一头雾水的董卓与张煌二人面面相觑。
  这……什么意思?
  张煌实在有些搞不懂。
  当夜,何进便派人送来了奋扬校尉的甲胄,战胄一身、轻甲一身,前者穿戴于军营点卯,而后者则相当于代表身份地位的便服。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刻有“奋扬”二字的校尉令牌。
  果真是赢了一场比试就当官了?
  这也太轻松了吧?
  张煌有些哭笑不得,感觉这件事有点蹊跷。
  结果到了次日,当曹操再次邀请张煌外出喝酒,并且瞧见张煌穿戴着那一身奋扬校尉的轻甲时,曹操的表情显得有些玩味。
  “大将军提你为何职?”
  “奋扬校尉。”张煌才刚说完,突然感觉曹操的询问有些耐人寻味。
  而曹操,他脸上那琢磨不透的玩味笑容也是更浓了几分。
  “奋扬校尉啊,足以与操这典军校尉平起平坐了……”
  曹操那充满暗示性的感慨,让张煌的心思猛然转了起来。
  难道……
  突然,张煌醒悟了,总结何进大将军昨日的怪异行为,他终于意识到,何进提他为奋扬校尉,绝对不是因为他张煌击败了何武或者单方面看中他那么简单。
  而应该是,何进给了张煌一个以平等地位接触曹操的机会。
  曹孟德这家伙……
  明白过来后,张煌对曹操不禁有些咬牙切齿,因为正是曹操一手促成了此事。
  很有可能,曹操所代表的势力有与何进大将军接触的想法,但是又怕暴露行迹,因此借张煌这个小卒子来吸引何进的主意。而如今何进举荐张煌为奋扬校尉,与曹操的地位相当,这所暗示着,何进心中也存在着跟曹操背后那支势力接触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张煌与曹操,将成为何进暗中与曹操背后某股势力试探、洽谈的马前卒。
  至于曹操的背后是那支势力?曹家、夏侯家?还是囊括朝野的文官集团?
  张煌虽然猜不透,但隐约也可以想到几分。
  而何进与曹操背后这股势力均对彼此透露了希望接触的暗示,这是否意味着,这两股势力想要联手来处理一些事?或者,处理一些人?
  咽了咽唾沫,满头冷汗的张煌突然意识到,他极有可能被曹操拖进了一件相当了不得的大事件当中。
  什么叫风口浪尖,这就是!(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联墨

  “孟德兄,这你可太不厚道了。”
  在醒悟到其中蹊跷后,张煌忍不住对曹操苦笑埋怨。
  不可否认张煌的确对第五宫元抱着必杀之心,哪怕借助何进大将军的力量也无有不可,但这并不代表他原因身处风口浪尖。天晓得那第五宫元会不会因为这件事重新开始注意他?
  被第五宫元重点关注,一想到这件事张煌就不由地打了个冷战。
  面对张煌的埋怨,曹操笑了笑,提醒道:“此处非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去安妥之地再做详谈。”
  “安妥之地?”张煌嘲讽般地笑了笑。
  在满天都是“浑天仪”监控的雒阳,除了各家各府造在地底下的密室,能有什么畅所欲言的安妥之地?
  大汉的雒阳,那可是比先周的幽京更加严于控制言论的地方,当年张煌初至雒阳的时候,亲眼目睹几个喝醉酒抨击朝政的书生当场被巡卫抓走,其中有一个甚至当场被打到半死。
  这种监控制度,已不算是厉政,而应该称呼为暴政!
  不过出乎张煌意料的是,曹操并没有带张煌去哪家府上的密室,他径直带着张煌来到了一座极为大气的建筑群落前。
  “这是……”
  张煌环首望着四周那广阔的由青石铺成的广场,只见广场上骈罗相接地立着许多一丈高、四尺广的青石碑,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石碑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八分隶书。
  细细一数,这些石碑总共有四十六块。每块石碑的四周都围满了许多风雅儒士,这些儒生们或高谈辩论、或谈笑风生,甚至于,其中内容直指朝中大臣以及朝政,但令张煌诧异的是。那些值守在石碑四周的郡尹士卒,却对某些儒生不合时宜的抨击声充耳不闻。
  张煌下意识抬头望向天空,这才发现天空一片晴朗,并无那些密密麻麻的浑天仪遮蔽天日。
  对此他很是吃惊,毕竟除了第五宫元所在的方仙观外,他还是第一次来到一座上空没有浑天仪的地方。要知道就连大将军何进府邸的上空都漂浮着那些讨人厌的玩意。
  “太学!”曹操的介绍肯定了张煌心中的猜测。
  太学,雒阳太学。
  秉承“大而未尽则为太”的思想,雒阳的太学被誉为是全天下文学的汇聚之地,据说每日都有数万儒士在这里辩论交流、嘘枯吹生。
  据曹操的介绍,这里是雒阳唯一享有言论自由的地方。甚至于,太学生的“清议”,即便是抨击朝政、针对朝臣,也不会因此获罪。
  太学属于太常府名辖,所谓太常,即“欲令国家盛太常存”之意,相当于文化教育局。
  而太学的实际主管官则是祭酒与博士,前者相当于校长。后者相当于教师。记得张煌红颜知己蔡琰的老爹蔡邕,以及颍川的鬼才郭嘉在历史中都曾被称之为“蔡祭酒”、“郭祭酒”,这说明他们曾经担任过国子学的校长。区别只在于蔡邕在雒阳的太学任职,而郭嘉则是在许昌的许学任职,都是极其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祭酒与博士的俸禄并不高,不过是千石(90斛)与六百石(70斛),轮俸禄只能算是中层的官员,但是其地位却非同小可。尤其是祭酒,即便谈不上天下万万儒士的领袖。那也绝对堪称当代儒家活生生的旗帜。毫不夸张地说,顶着一个祭酒的官名。比顶着再多的大儒、硕儒名号都要管用。
  要知道,雒阳太学可是被誉为能与孔子授业之地“洙泗”相媲美,在当代儒生心中的影响难以磨灭。
  曹操在雒阳也是名人,虽然有些人会诟病他乃宦门之后,但不可否认他祖父曹腾可不似十常侍那一流。只能说,似十常侍一流几乎葬送了当代汉人对宦官的评价,使得大部分世人一提起宦党便大摇其头,或愤慨或鄙夷,尤其是无知的百姓,他们更不会明白原来宦官中也有曹腾、吕强那样的贤士。这才是后来曹操自立门户初期时举足维艰的原因。
  凭着曹操的引荐,张煌顺利进入了太学。
  走过那青石广场的拱门,迎面便是一堵门墙,墙上刻着一个巨大的“儒”字,龙飞凤舞,笔力遒劲。而在这个大字的下方,则雕刻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儒家名言。
  自孔子将儒生的出路定义为做官以后,“学仕”这句话在儒生们心中的分量已经超过“学而时习之”、“君子学以致其道”等诸多教人向学的经典言论,已堪称能与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等儒学核心思想列在同一高度,成为当代儒士向学的目标与戒律指引。
  这个时期儒学所提出的“学仕”比先秦有了巨大的改变,它已明确告诉儒学子弟,“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官”,并且,在你“学”的同时感觉有余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官,即学而优则仕。【优:盈余。】
  “做官”时候感觉仍有余力,那么你就继续向学,即仕而优则学。
  而在做官的同时继续向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更好的做官!
  而这条路是没有止境的,即“学无止境”。
  孔子的做官理论给了儒学与天下众多儒生一条明路,一条坦阔大道,同时也为儒学成为王教、国学首选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儒士做官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这个千年不变的现象级改变。
  四百年大汉、九百年儒学,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毫不夸张地说,有了孔子的指引,即便汉朝有朝一日覆灭了,儒学还是依旧可以传承下去,亦会有众多的儒生陆续作为辅佐当代明君的辅臣,这是其余诸子百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领着张煌踏足了太学这座儒家堪称圣殿的地方。曹操也并没有跟张煌商讨什么实际的问题,他只是让张煌在这里混个脸熟罢了,四周自有一些儒生会向曹操背后的势力报告张煌代表何进大将军出现的这桩事。
  事到如今,张煌显然也已经猜到曹操背后的势力了,那可不止是文官集团那么简单。站在曹操背后的是儒家,是囊括整个朝廷内文官的儒家。不可否认文官中或许也有不支持儒家跟何进大将军合作的人,但即便如此,持支持态度的势力,依旧占绝对多数。
  “折巾仕。”
  曹操低声向张煌说出了当代儒家真正的掌舵人。准确地说那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众体。
  折巾仕这个称呼。出自“林宗折巾”这个典故。
  林宗,即郭林宗,即早已逝世近二十年的名仕郭泰、郭林宗,此人非但与许邵并称“许郭”,更有后人将他与另外两位不同朝代的贤仕并称为“介休三贤”。这两人分别是春秋时晋国贤臣隐士介子推(火烧绵山、寒食节的由来),与北宋名相文彦博。
  郭泰又与李膺交好,二人互为知己,而李膺是当时太学生的领袖。总而言之,当时这群儒士比朋为友,在朝野同进同退,打算联合起来用言论打压宦党,结果因为当时的皇帝桓帝偏信宦党而遭到迫害。
  但是因为当时李膺掌握着不少宦党亲族的犯罪证据。因此宦党并不敢鱼死网破,在逼李膺退隐后,又杀害了太学中一些带头的儒生。这桩事就算暂时告一段落了。
  这即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到桓帝驾崩、天子刘宏掌政,儒学当时的领袖陈藩担任太尉,与大将军窦武合谋诛杀宦党,可惜失败,致使第二次党锢爆发。
  这场儒生们失败的反击,终于引起了宦党的恐惧与怒火。于是在第二次党锢事件中,大批的儒士遭到迫害。有的下狱监老死、有的被拷打致死、其余参与者“终生不仕”,名仕李膺亦是死在第二次党锢之祸当中。
  可想而知。儒家跟宦党究竟有着何等的血海深仇!
  而折巾仕,便是当初跟郭泰一同被党锢牵连的当代名仕,也是目前儒家中最具地位与言论权的引导者。
  “折巾仕”、“清流党人”、“太学士”,便是构成如今整个儒家的三个最核心部分。其中折巾仕充当着引路人,相当于当代儒生的榜样;清流党人即朝中“清党”,由刚正不阿、清正廉明的在朝文官或在野名仕组成,非但是大汉朝廷的中坚力量,亦是儒家中准备接棒的折巾仕继承者,代表人物有杨赐、马融、郑玄、卢植、臧旻、荀爽、袁逢、袁隗、蔡邕等等;而太学士则整个儒家的基层力量,同时也是引领着天下儒生的标示,臧洪、杨彪等皆是其中佼佼者。
  论地位看似是太学士最低,但实际上,太学士的影响力却是最大的。就拿臧旻、荀爽、袁逢、袁隗等人来说,他们都是从太学里走出来的名仕,理所当然对太学抱有深厚的感情。而臧旻有儿子臧洪,荀爽有整个颍川荀氏书院不说,还有荀彧、荀攸等荀家子弟,袁逢、袁隗的身后则站着袁绍、袁术两名子侄,哪怕是曹操,他老爹曹嵩也属于太学士出身。
  还有张温、孔融、陶谦、刘馥、公孙瓒(卢植弟子)、刘表、刘繇、刘焉、边让、孙坚(由张温提携)等等等等,这个关系网,几乎囊括未来整个天下的俊杰,可想而知,这股势力究竟有多么地庞大。
  听了曹操的解释,张煌对于儒家针对宦党的怨愤丝毫不感觉意外,毕竟在二十余年前人家两股势力就在相互倾轧、相互攻伐了,而儒家势力遭到两次党锢之祸,当他们第三次向宦党做出反击时,那力度绝对是远超此前任何一次的。
  再者,有了前大将军窦武作为前师,对于儒家有意与当今大将军何进联手,这也不是什么值得令人意外的事。
  何进大将军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消除屡次跟他作对的宦党;而当今儒家则是希望除掉宦党中以十常侍为首的那些奸邪宦官,这简直就是最佳搭档。
  不可否认,在除灭了十常侍之后。何进大将军与儒家或许也会产生矛盾,但那终归是日后的事了,而眼下这两股势力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宦党!
  借张煌与曹操的碰面,时刻关注着他俩的何进与儒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应。
  次日。何进便派人向张煌传递了新的指示:匠作司。
  正如张煌所预测的,在得知儒家的确有跟自己联手的心意后,何进便展开了下一步的计划,这是这下一步的计划张煌怎么也看不懂。
  匠作司?这关匠作司什么事?
  后来见到曹操后张煌问起此事,曹操隐晦地指了指天空,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张煌的表情这才变得凝重起来。
  浑天仪?!
  张煌心念转动,顿时恍然大悟。
  他这才明白何进为何指示他去匠作司,因为匠作司是墨儒的大本营,是研制出浑天仪的朝廷司衙。
  何进若是想跟儒家展开下一步的深切商讨,就必须将浑天仪所带来的威胁消除。毕竟张煌与曹操的身份充其量只是充当这两股势力街头碰面的马前卒,真正商谈要事,他俩都还不够资格。
  匠作司!
  墨儒!
  自从在广陵初闻墨儒的传闻到如今已有将近两年,张煌终于有机会接触这股掌握着大汉最先进科技、堪称黑科技的学派,他不免有些激动。
  墨儒,尽管后冠有“儒”名,更被称之为儒家杂学分支,但事实上。墨儒就是墨家,除了因为地位上的变化而不得不依附儒家外,与儒家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
  据张煌所知。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兴盛于先秦的诸子百家就相继衰败了,名家、辩论家、兵家、法家等诸多当时与儒家齐头并进的学术,逐渐地被儒家吸收、完善以及取代,只有寥寥几个学派逃过一劫,那就是道家、墨家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