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说好听的是去养老,说难听的就是去做人质,到时候被软禁一处,跟那圈养的狗有什么区别?他现在还有獠牙,还能征战。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天下大势,夫君如何看不明朗?”邹夫人趁热打铁道“天下诸侯,谁是南阳候的对手?便是那治世能臣曹孟德,天下表率袁本初,又如何?还不是被牵制在治地动弹不得!其他肖小之流就更加不堪,这大汉我看啊,早晚姓袁!”
“这我又如何不知?”张济心中更加无奈“他是有大略,然让我做这笼中鸟,真不是我的意愿!若是我不能再战,那也说不起,但是现在为夫正值壮年……”
“糊涂啊!”邹夫人直接打断张济的话“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家在首位!夫君岂可只为自己考虑,而不顾家族兴衰?”
这一句直接戳中了张济的心,是啊,不为家族考虑,他还是张氏子么?
“现在看来,张绣被南阳候看重,你虽然不在了,但是这武关所属皆由绣儿做主,又是任命为校尉,又是增兵,又是屯粮,南阳候如此厚待绣儿,不就是为了补偿夫君么?
现在南阳候大业在即,如果现在不投效过去,分一杯羹,若是其大业有成,还轮的上张氏出头么?夫君难道就看不到现在投效南阳候的人如过江之鲫么?此顺应天道也!”
邹氏的话如当头棒喝,说的张济瞋目结舌。
想了又想他也没想出别的什么更好的出路来,现在投效确实最是合适。又他为质,这个侄子肯定会更加受到重用。大汉动乱以来,能成事的怕也只有袁绍、曹操、袁术了,就现在的形势,袁术的几率最大。
若是袁术真有所成,他张氏便是从龙之臣,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若是错过之机,不但他侄子会埋怨他,怕是他张氏列祖列宗都要出来骂他不智了!
也罢,就让我来换取张氏的兴盛吧,希望南阳候你不要食言!
第368章 立影部收服张济()
张济下定决心之后,便对着邹夫人点点头,开口喊道“来呀,请张绣跟大邹夫人!”
其实张绣跟邹夫人根本就没走远,邹夫人拉走张绣不过是给他们夫妻二人空间说话罢了。
这一听到张济的叫喊,邹夫人一喜,对张绣说道“儿啊,你叔父怕是同意了,今后就靠你自己了,是成是败,这都关乎家族大事,切不可鲁莽!”
“是,儿遵命!”张济能同意那再好不过了,有了这进阶之礼,他这校尉也坐的理直气壮。
进入大厅,果不其然,张济挤出一丝微笑说道“大势不可逆,我张济又怎能逆天而行?也罢,今后这武关,便交给你了!叔父老了,希望你能振兴张氏啊!”
说完这句话,张济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直接瘫倒在榻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张绣看着张济如此,心中发酸,直接跪倒在张济面前说道“叔父放心,主公待我甚厚,以我的武艺,封侯拜相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张氏必能兴盛,绣也必不负叔父的期许!”
张绣能这样,张济很是宽慰,所幸这个侄子还是个忠义之人,若是所托非人,他张济便就是死也不能瞑目了。
“好孩子,起来,起来!发展的空间给你了,至于最后的成就如何,可就看你自己的了!以后叔父不再身边,切不可鲁莽行事。为官之道要跟同袍邻里打好关系,切不可交恶!”张济看着张绣就开始教他如何为将,如何做官。
张绣唯唯诺诺,一一记下,更是不断的保证,一定要让张氏出头,才在张济的抚须颔首,两位邹妇人欣喜之中结束了。
第二天,张济着急手下部众,当众宣布,他张济即日起退居二线,张绣继承他的一切。还不待部众反应过来,张济又扔出一计重磅炸弹,他宣布,即日起,武关归于南阳候,他张济投效骠骑将军袁术了。
这下他手下的军士非但没有难过,却都喜极而泣,欢呼雀跃,虽然张济看着有些难受,但是也想的明白其中的关节。
如果这些人不是感他的忠义怕是早就走了,何必跟着他挨饿?现在他们投效了实力雄厚的南阳候,能吃饱吃好不说,这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不也是指日可待么?
乱世当兵,一是为了吃口饱饭,二就是博个出身,希望能多立军功,将来求个富贵。
顺利的交接之后,武关改弦易辙,张济更是带着大小邹夫人,赶奔宛城。既然决定了,拖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光棍一些,起码还能博个好名声。
他们出发的时候,袁术就得到了消息,心中高兴的同时,又为自己的先见之明感到庆幸。
一年前,袁术感叹消息的及时性跟重要性,于是成立了谍报机构,化名为影,从全军中挑选优秀之人,集中训练,主要以收集情报,监察手下官员为主,类似明朝的锦衣卫。
这部一共有一万人,分为明影,专门负责打探天下各方的情报,另外一部为暗影,负责检查南阳、司隶、豫州、扬州的官吏情况。每部五千人,明影名义归属斥候信使,却暗中直接听命于袁术。
影的总教官便是袁术的护卫头领袁武,而总头领就是贾诩。
现在影部已经散步天下各处,源源不断的为袁术收集着情报,但凡有用的都会经过汇总,然后传递过来。
张济能这样交接最好不过了,省的他再去征伐武关,徒增伤亡了。袁术想着,开始写调令,樊城的将军太多了,这么一个城有纪灵这个主将,蒋方、韩匡、车容、史端为副将,后来又去了华雄、徐晃。
虽然樊城是前站,袁术早就有攻伐荆州的打算,但是这也有些臃肿了,听说樊城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了,纪灵没办法,只得在城西设了一座大营,这才堪堪的安置下去。
兵是不能抽调的,将却可以。袁术想着,蒋方、韩匡这两人成为校尉也久了,该让他们换换地方了,再加上车容,三人做为张绣的副将,统领武关大军六万,想来是足够了。
于是袁术抽调蒋方、韩匡、车容回宛城待命,又下令宛城的五万新军整装,调拨粮食四十万石,准备等他们都到了就出发,去往武关。
宛城这边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这一天张济便先到了宛城。
袁术得到张济一行离宛城还有五里的时候,直接带着百官出到宛城西门,以最高的礼节迎接张济。
反正都是收买人心,做就做全套,省的不伦不类起反作用。虽然此举让南阳的官吏不解,又有些不满。
张济来到宛城城下,见到袁术以诸侯礼迎接他,感动的无可无不可,见到袁术,直接拜服在他的脚下,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张济能跟李傕、郭汜分庭抗礼,还是有他的能力在那的,袁术此举就是让他彻底安心,当然了还有另外的重任交给他。
现在袁术拥兵近百万,要说他手下谁的势力最大,可能会说几个驻守边境的大都督,又或者会说几个重要的谋士文臣,但其实在军中影响最大的是宛城的裴元绍!
为什么是他,因为现在这百万的军士,至少有一半都是经过裴元绍的手训练出来的。天地君亲师,这刚入伍就跟他有了师生之情谊。
裴元绍虽然训练严苛,但是很会做人,也不知道他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凡是他训练的军士,在心中都对他感激非常。
这个消息还是最近探听到的,这让袁术心中骇然,没想到声明不显的裴元绍还有这种能耐!同时又有深深的担忧,若是裴元绍谋反的话,军中必然动荡。他倒是不怕军中哗变,而是怕这一动荡,被其他诸侯趁机攻打,免不了会伤筋动骨。
原本袁术是要闲置张济的,但是得到这个消息后,他改变了主意,让张济发挥余热,训练军士也不错,既能安了他的心,又能分了裴元绍的权柄,一举两得。
所以袁术才会以最高的诸侯礼迎接张济。
袁术笑呵呵的搀扶起跪倒在自己面前的张济,直接当中任命张济为征东将军府长史,教习将军,更是挽着他的手,两人并肩走进宛城。
张济心中感激,更是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那么大个南阳候,居然这么看重我,专门为他开征东将军府,还以平等对待他。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袁术如此厚待,他张济还有什么理由不效忠呢?
第36章 下冤狱荀堪被救()
当天夜里袁术跟张济促膝长谈,张济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关中的势力分析了个清清楚楚,让袁术心中有了底。
第二天,袁术召集文武,任命张济为左教习,跟右教习裴元绍一起,训练新军。虽然裴元绍心中有些不爽,主公分他的权柄,但是袁术如此做,也是为了平衡,更是拉着他谈论了很久,又升迁他为编练将军,这才算安抚下来。
接下来张济便开始在宛城意气风发,学习新法练兵,查看军营,虽然没有了领军征战的可能,但是现在也不错,总比赋闲在家强了太多。
樊城的蒋方三将回到宛城后,便被袁术带领五万新军,并四十万粮草赶奔了武关。宜早不宜迟,武关兵少,还是尽快赶过去才能让袁术放心。
这边事了,袁术又把目光看向关中,荀攸刚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占据了冯翊郡,并派兵偷袭了韩遂阎行部,止住了长安的颓势,屯驻在万年城,跟长安互成犄角,然后跟西凉的马腾、韩遂陷入的对峙状态。
只要李傕、郭汜不会太快被攻灭就好,等他腾出手来,再收拾这两个小子。
随着各地的情报送来,袁术对天下的大势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冀州的袁绍开始不断的在魏郡增兵,袁术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别说司隶的魏延部,就是东郡的张辽和黑山的张燕都让他很是头疼。
原本他是想先攻张燕的,攘外必先安内嘛。但是黑山连接着太行山,绵延数千里,张燕又有韬略,每次袁绍攻打,他就跑入深山,袁绍一走,他们又开始下山骚扰。
打又打不着,何解吧,有袁术这层关系,又何解不了,气的袁绍三天没吃下饭去,只得不断的派人联系张燕,想要安抚于他。
张燕搞不了,袁绍又把目光看向东郡的张辽。袁绍的性格就是这样睚眦必报,袁术他这个便宜兄弟势力太大,他啃不动,张燕他打不着,所以便想在张辽身上找回面子来。
但是张辽也不是好相与的,有袁术做他的后盾,对冀州袁绍他是怡然不惧,两方面在东郡的顿丘、白马大战三场,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袁绍见这也打不动,那也打不着,只能在邺城生闷气,更是把怒火撒在群臣身上,在加上辛评、审配、郭图、许攸又不和,连番的争吵下竟然殃及了池鱼——荀堪。
荀堪本没有错,但是他几个兄弟都在袁术处任要职,郭图又恨袁术杀他家族,便向荀堪泼脏水。
袁绍正在气头上,这么一听,荀堪跟袁术勾结,这才让他在东郡、黑山没有做为,这还了得,一怒之下直接立拘锁带打入死囚牢,准备处斩。
荀堪满腔的委屈说不出来,对袁绍是失望透顶了,心中悲伤,他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差错,没想到最后落了个如此下场,还是荀彧看得明白啊,唉,悔不当初跟荀彧一起走就好了!
再有三天就要处斩了,现在后悔有什么用?荀堪无奈,只得在地牢等死,更是把满腔的怒火写成一首诗,讽刺袁绍:
耀阳烈骄,礼贤下绍。
和煦仁义,志达远眺。
若来助我,顺应天道。
雄姿伟岸,似成甚高。
感其恩义,出谋划描。
兢兢业业,不敢傲娇。
南说韩馥,北踞幽肖。
合纵连横,青冀言豪。
稍有挫折,满厅乱咬。
听信谗言,冤狱下诏。
好谋无断,昏聩无道。
冢中枯骨,必遭天报。
悲兮哀哉,悔恨无冇!
荀堪看着自己写的这首诗,哈哈大笑,更是在地牢中大叫道“袁本初,竖子,某在地府等着跟你团聚,不远了,不远矣!哈哈!”
第二天,到了吃饭的时间,一个看守牢房的衙役,走了进来,因为太黑,荀堪根本看不清他的脸。
就见这个衙役,一边摆着碗筷,一边低声说“荀先生,您是荀先生吧?”
荀堪看了一眼根本看不清面目的这人,心中死寂,根本不愿回答,本来就要死了,还有什么话说?只用鼻子“哼”了一声。
“先生,我接下来的话,你要记住,这关乎你的身家性命!”这人依旧不抬头,兀自的说着“今夜子时,会有一个人从牢房巡视,你只要靠在门上便可,剩下的会有人救你出去的!”
这人说完,也不待荀堪回复,拿起托盘就走了出去,重新锁好牢房,兀自的走了。
嗯?这人什么意思?会有人救我?谁会来?难道是袁术的手下?不可能吧,现在魏郡封锁的很是严密,袁术的人能进的来?再说了,我才刚入狱,袁术从哪里得的消息?就算得到消息,也反应不过来啊!
不过能活着谁愿意去死?荀堪默默的吃着饭菜,就算有一线生机,他也要博一下,不为别的,就为见证袁绍的败亡!
当天夜里,荀堪眼睛微闭,靠在墙上,等待着子时的到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荀堪则是耐着性子等待着。从上面铁窗照射进来的月光在偏移,渐渐的到了午夜子时。
正如送饭那人所说,时间快到了,牢房内边响起了脚步声。看来是真的!荀堪心中一喜,却立刻扑到牢房的铁栅栏门上,靠在上面,静静的等待着。
这个脚步声很稳,不急不慌的走着,渐渐的近了,这人依旧不急不慌的来到荀堪身边,也不说话,直接打开他的牢门,把他抓了出来。
这人的手劲真大!荀堪被他的抓的生疼,却不敢有丝毫的异动,跟着这人走了出去。
在地牢的大门处,两个守门的军士居然对他们视而不见,很惊异的荀堪就走了出来。外面停着一辆马车,待荀堪上了马车,车把式开始赶路。而这三个军士却作鸟兽散,消失在黑暗之中。
荀堪上了车,赶了好一阵的路,马车才停了下来,车把式让荀堪下车,又赶着车走了。这里接应的另外一波人,让荀堪换上百姓的衣服,便进入一处民宅等候。
荀堪进入民宅在房间内却发现了自己的妻子孩子。
三人搂抱在一起,放声痛哭,本以为要阴阳两隔了,没成想,柳暗花明又一村,被人救到了这里,只要明天出了城,他们便逃出生天了。
第二天一早,乔装改扮的荀堪一家,便在这群人的护送之下,离开了邺城,上了一辆马车,一路驶离开来。
第370章 天下安扬州依旧()
荀堪已经逃出两天,袁绍才知道荀堪跑了的消息。他麾下就是这样,历次都是外紧内松,看似强大,实际漏洞百出。
气的袁绍一跳三尺高,直接捉拿狱卒问罪,这才知道原来的狱卒都已经身死。这股火发不出来,袁绍又想捉拿荀堪的家人撒气。
本来祸不及家人,袁绍还想绕过荀堪的妻子,孩子。现在他也不管不了这么多了,就像把心中的邪火发出来。
结果如狼似虎的军士到了荀堪在邺城的家傻眼了,早已经是人去楼空,不知所踪。
消息传到袁绍那里,袁绍反而安静了下来,他是有些犹豫不决,但绝不是愚蠢。这太明显了,肯定是被人救走的。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么愿意出力救荀堪?
思来想去,袁绍便把目光看向了西方。怕是只有他那个便宜兄弟才会如此了!听说荀彧、荀衍、荀悦都在袁术处效力,荀彧更是成了司隶别驾,其他也都是一方太守。曹操处的荀攸也投效了袁术,除了他,还有谁这么重视荀堪?
袁绍本来就嫉妒袁术势力比他大,更是气愤袁术事事都跟他对着干,这下好,把他的手下还给抢跑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绍直接下令,整大军要攻打河内!
周围的辛评、审配、田丰、沮授等就劝袁绍,现在还不是跟袁术正面对决的时候,幽州就在他们后方,如果他们陷入了对峙,公孙瓒攻他们后方怎么办?况且现在袁术有资本几线作战,但是他们冀州可没有这个实力啊,现在跟袁术打,无异于以卵击石。
一番劝诫,袁绍终于是压下了心中的怒火,但是就这么忍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袁术处,索要荀堪。
本来他还只是怀疑,现在已经确定了,荀堪肯定就是之前的告密者,不杀他,难消袁绍心头之恨!
袁绍这样,田丰、沮授等人皆是无奈,人家摆明了就是要救荀堪,你去要人,人家会给你?唉,袁绍虽有大志,但是心胸太过狭隘了,这样的人能成事么?
他们可是听说,袁术又占了武关,把新收的张济任命为征东将军长史,这样能包容一切的人主,袁绍能敌的过么?更何况他们的实力还不如袁术。
袁术得到袁绍的书信时,荀堪还没有到宛城,不过也进入了南阳郡。
这次能得到荀堪,袁术是喜出望外,更是重赏了影部,自古以来势力都是从内部更容易瓦解,如果能多挖一点其他诸侯的人,正面对敌时不就轻松多了?
谁能想到他这便宜大哥,居然会诬陷自己的臣子,还是忠心耿耿的荀堪。看来冀州内部斗争日益厉害啊,如果这样的话,可不可以先破冀州,再讨其他?
想着这些,袁术展开袁绍的书信,这一看,却被袁绍逗笑了!
袁绍居然责问他,干涉他的内政!还索要荀堪,这家伙脑子有病,还是被怒火烧坏了?用屁股想我也不可能把荀堪送还给你啊,还想以大哥的身份压我一头,怎么可能?
有心气袁绍,袁术想了想,把嘲讽的话写在书简上,让这个信使带回去。
而他则是在宛城等待荀堪,待荀堪到了之后,更是以谋士的最高规格接待荀堪,任命他为沛国相,领征东将军府主簿,可谓是厚中之厚。
袁术更是大排筵宴,宛城放假三天,以示对收荀堪的喜悦。
三天过后,荀堪把家小安置在宛城内,在几个护卫的护送之下,带着袁术赐予的印绶,还有袁术的书信,先赶奔汝南的汝阳,去豫州部报道。
袁术为了方便管理,豫州刺史部从谯县搬到了汝南的汝阳,这里离南阳不远,又都靠近豫州各郡是理想的豫州刺史部。
袁术这边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冀州却又开始了动荡,原因就是袁术那封书信太过气人,气的袁绍在邺城跳着脚的大骂袁术,更是把颍川出身的谋士都怀疑上了。
原来,袁术在信上就说了,现在颍川氏族归心,都心向他袁术,你就别在冀州割据了,怎么说咱们都是兄弟,我成了大业,不会忘记你云云。袁术别的不说特意的说颍川氏族,就是要让袁绍起疑心,从而达到从内部分裂他的目的。
袁绍中计,把辛评、辛毗、郭图都挨个问了一个遍,不信任的神情溢于言表。虽然没问出什么,本来人家也没有什么,却把他们的官职都拿掉了,以观后效。
袁绍这一出,搞得冀州人心惶惶,上层出了问题,下面的人更加惶恐,人人自危,唯恐牵扯到自己身上。
而这个消息,也通过秘密渠道传到了袁术这里,其中的一句话,让袁术非常意外,更是有些欣喜,原来上面是这么写的:据查,田丰、沮授似有不臣之意,他们时常聚到一起,密谈,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是言辞非常激烈,时常传出“好谋无断”“不能成事”的言论,或可争取!
要说袁绍手下的文武,最让袁术眼馋的就是田丰、沮授,他现在不缺武将,但是文士还是有些匮乏。
尤其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的谋士,那是缺之又缺,所以这两位大神既然有了离意,何不争取一二?
袁术想着交代影部,在不暴露的情况下尽量争取田丰、沮授,对于颍川出身的三人袁术却没在意。
郭图就不用说了,就是个小人,他还不屑收这种坏一锅好汤的老鼠屎,至于辛评、辛毗两兄弟则是太过忠诚,不好策反啊!
安排了这些后,袁术也没闲着,开始不断的打探曹操哪方面的消息,几个月前曹操最重要的谋士戏忠病重,现在却一点消息都没有,是死了还是活了,袁术很是关切。
如果戏忠大难不死的话,要不要给他加点料,送他一程。戏忠的智谋不下郭嘉,有他辅佐曹操,曹操这块骨头就太难啃了。
随着消息的不断来往,时间就进入了冬天,来到了建安元年十一月份(公元一九六年)。
天下除了扬州还在大战,其他的要么偃旗息鼓要么陷入对峙之中。只有扬州的小霸王孙策,如猛虎下山一般,全占了吴郡不说,现在已经攻入了会稽郡。刘繇跟王朗节节抵抗,却节节败退,看来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冀州的消息,田丰、沮授依旧有些苗头,却不是时机,而辛评三人却已经官复原职了。原来袁绍想通的其中的关节,认出了这是袁术的离间计,才不情不愿的稍微弯了下腰,又把三人请了回去。
鲁县的消息,则让袁术很是忧虑,本来戏忠要熬不住了,但是没成想,神医华佗游历到了鲁县,几记汤药下去,戏忠又有了康健的苗头。
不行啊,不能让戏忠痊愈,既然你要好,那我就给你再下点猛药,看你还熬不熬的住!
袁术眼中狠戾一闪,对着身边的袁武耳语几句,安排他下去了。
第371章 成权臣病情反复()
现在的鲁阳成了大汉新的都城,因为天子协跟文武百官在这里,但是天子过的并不开心。
曹操虽然修缮了房舍,但是跟洛阳还是没法比,更不要说现在天下共推的宛城了。
本来刘协已经任命了,既然是寄人篱下,就不能再说人家不行了,但是一首童谣却让刘协怒火中烧。
前两天刘协出行游历,经过闹市时,从小巷中传出的儿歌、童谣,让刘协听的真而切真“帝非帝,侯非侯,南阳一振皆安宁;安天下,济苍生,苍天已死土代火”
这童谣说的明白,不就是他刘协无能,已经难以继承大统,而南阳候已经有了代天而立的姿态了么!
听到这,刘协再也没有游历的心思了,在他看来,他便是真龙天子,是要中兴汉室,力挽狂澜的,但是形势紧迫,大势已去,让他这自诩不凡的天子,还能如何?
为了这个刘协还特意的质问曹操,是不是他有意为之,就是让他听到的。
曹操看着这个如同鸡肋一般的小皇帝,很是头疼,原本定得计策是携天子以令诸侯,但是现在奉天子以讨不臣就行不通,西面那位太过可恶,哪里都有他!
刘协一来,他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内政,更加窘迫了,怪不得袁术不要这个朝廷,真是太龌龊了。
还没安定下来,就开始要修宫殿,要补俸禄,要完俸禄,要府邸,要完府邸,要权柄,没完没了,不胜其烦。
这也就算了,这些趾高气扬的人根本就看不清他们现在的形势,认为他曹操是忠臣就自诩不凡,从来不把他曹操放在眼里,稍有怠慢,就出言讽刺,稍有不顺,就破口大骂,更是批判的他体无完肤。
这可好,好心还做了坏事,里外不是人!
这还不算,曹操已经听到了些苗头,这些大臣正在商量要他曹孟德的兵权,要完全的架空于他。这让曹操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边缘了。
乱世之中什么都行,就是兵权不能撒手,不然没了兵权,没了军士,谁还把他曹操当回事?
现在刘协还质问他,这让曹操再也压不住火了,连日来的怒火直接爆发了出来。
曹操指着刘协的鼻子破口大骂,如果不是他曹操,你们能这么安稳的活着?如果不是他曹操,你们能有这么大的权力?如果不是他曹操,你们能过的这么舒服?
你们还不满足,还要这要那,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啊,这是乱世,你们说不好i听得是寄存在我这,寄人篱下就要有寄人篱下的样子,如果你们再如此龌龊,也让你们看看我曹操的手段!
曹操一通大骂,彻底的镇住了他们。曹操更是甩袖而去,暗道,从今以后还是做这权臣好了,这忠臣太过难当!
曹操走了,群臣这才开始破口大骂,更有甚者,跑到刘协面前哭诉,要治曹操的罪!
刘协被曹操骂的彻底清醒了过来,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处境,这里不是他刘协说了算,他只是名义上的天子,现在汉室气运衰微,谁还把他当回事?
好不容易有个曹操还算不错,也让他们自己把曹操的那点忠诚消耗光了,怕是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刘协也不是蠢笨之人,想明白这些,就想补救,但是众口铄金,就他一个名义上的首领,怎能压得住朝中“重臣”。
一番之乎者也,一番天子大义,一番祖宗礼法,辩驳的刘协哑口无言。
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重臣,才是真的败坏刘氏气运的那群人!刘协看着他们丑陋的嘴脸,心中如何不明白?
唉,完了,大汉国完了,袁术在旁边虎视眈眈,他们内在还不团结,看来我没有当皇帝的命啊!
从那以后刘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贪图享受起来,不再过问什么朝中大事,天下大势,用他的话说,反正都是一死,还何苦再这么拼搏!
刘协这样做,却安了曹操的心,其他群臣,凡是没有眼色,以老臣自居,不把他曹操放在眼里的,皆被曹操打入大狱,不日处斩。
曹操任命程昱为执金吾,专门负责监察群臣,他更是自封丞相,开始成为董卓似的人物。
但是刘协根本不在意,已经彻底堕落的他,更是有一次喝醉了,直接把自己的天子皇冠戴在曹操头上,嬉笑的说,这比他好看!
曹操冷眼看着这一切,感觉刘协不像是作假,才放下心来,只要这个朝廷不再刁难于他,他也乐得养着他们,传出去,也能增加他曹操的名望!
彻底肃清了内部,曹操就把目光再次看向了徐州,现在徐州对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徐州就有了战略纵深,更何况,徐州巨富,是产粮大州,比四战之地的兖州强太多了。
但是袁术几次三番的坏他大事,怎么才能攻下徐州呢?
这天曹操去找戏忠商议此事,但是还没到戏忠的小院,从里面就冲出来一个急的满头大汗的仆役,一头撞进了曹操的怀中!
曹操虽然被撞的升疼,但是心中一凛,戏忠这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