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术摆出亲善民众的笑脸,骑在马上频频向人们招手示意,好不得意!
幸福来的太快,还来不及适应!
有如此信服的民众,何愁没有发展?!袁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投奔之人络绎不绝。
安排伏牛军归营,袁术带领一众将领走进宛城。在城内,袁术看着比肩继踵的人群,豪气满胸,骄傲非常。
很快便来到太守府前,人们跟随而至,经久不息。袁术在马上一抱拳,对着跟来的百姓颔首示意道“袁某粗鄙,忝为太守。然南阳百业待兴,匪患猖獗。乡亲父老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凄凄惨惨,不忍视之。想到此处,吾心甚痛,立誓定要护南阳安定周全!遂借粮济民,除却饥饿;深挖沟渠,以废水患;抚民回乡,整饬土地;领军征讨,扫平匪夷。此祖宗保佑,神明庇护之功也。吾自当与诸君共勉,励精图治,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袁术字字铿锵,把自己的宏图抱负一一道来,确实有雄主的英姿。后世有诗赞其曰
追随粗武妄为子,窃得南阳在于此。
洗心革面施仁政,征剿匪寇安边境。
识别三日刮目看,励精图治雄姿现。
蛟伏深潭潜泥宫,一飞冲天化成龙。
第21章 巡街头巧救徐庶()
在太守府前的讲话,很有感染力。真诚的声音洞穿了人们的心扉,彻底给袁术打上了明主的标签。
人们纷纷跪倒在袁术面前,高喊着歌功颂德的话语,在这一刻袁术彻彻底底的俘获了南阳人民的心。
袁术的这一番话很快传开,四散向大汉各个州郡。各地之人都被袁术宏达的理想所折服,都知道袁氏有子袁公路,志向宏伟,豁达开明,已显明主之相,此子成就非凡。
各地有名望之人也纷纷夸赞袁术为中兴汉室重臣!
汝南许劭重开月旦评,评袁术为“九州之鹏,四海之鲲!”
洛阳蔡邕说袁术为“汉之肱骨!”
水镜先生司马徽称袁术“能识兵,会用人,胸中有沟壑,腹中可撑船!”
袁术之前飞鹰走狗的形象彻底扭转了,褒奖之声不绝入耳。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称袁公路“真英雄也!”
袁绍听说后则是阴郁的不置可否,不过其铁青的脸就知道袁绍心情不好,听说其一连摔了几个茶杯。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自己,袁术还是脚踏实地的不断发展着,不过好处立刻就显露了出来。
先是南阳李氏族长李章拜访袁术,表示支持袁术,并捐钱百万资助袁术。
再了盘踞在鲁阳的张咨一伙向袁术示好,表示之前都是误会,愿以出铠甲兵器两千,粮三十万担跟袁术和解。
袁术都和盘接受,反正白给的不要白不要。也向他们释放个缓和的信号,省的他们搞小动作。
再然后前来投奔的寒门、氏族越来越多,袁术是来者不拒,量才适用,安排在各县任职,有的安排在宛城,有的智谋之士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这日袁术任命完了刘辟何仪等三人,就让他们去舞阴跟随纪灵练兵了,自己则带着二三护卫巡视宛城。
几人刚走出太守府邸,就见县尉并几个游缉,押着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走了过来。
袁术出于好奇,问道“钱都尉,这个年轻人所犯何事,为何要缉拿于他?”
钱都尉叫钱蒙,出身钱氏,是袁术新进提拔的人。他看到是袁术于是道“将军,这小贼当街杀人,正好被某等撞见,特缉拿于他。”
“哦,若私自杀人,确是当诛。”袁术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年轻的儒生,道“某观汝为读书之人,因何当街杀人?”
“……”这人看了眼这个像大官的人,也不答话,梗着脖子,丝毫不惧。
这下袁术来了兴趣,看着这人杀了人还不惧怕,倒是有几分胆识。于是仔细观瞧,这人中等身材,还未及冠,相貌英俊,眉宇之间透露着不屈的意志。
袁术起了爱才之心,于是对钱蒙道“此人交给我,本将军要亲自审讯于他。”
见到太守要人钱蒙不敢说别的,乖乖的把这人交给了袁术,自行回去了。
袁术叫随从押着这人回到太守府,来到书房里,打发几人在门口守卫。
袁术端坐在座椅之上,看着面前昂首站立的美少年,道“汝因何杀人?其中有何缘由,说出来,某或可保你不死。”说着站起身来,把这人的绑绳解开。
看着袁术把自己的绑绳解开,少年很诧异,不过很快就恢复常态,似乎已有死志,道“汝为何人,能保我不死?那厮着实该死,某必杀之,死便死了!”
“哈哈,别地也许还要费些周章,但在南阳,本将军说你不死就必不死。少年郎还不一一道来?!”袁术大笑道。
“汝能做主?汝为袁公路?”少年郎反应极快,惊喜的道。
“如假包换,可以说了吧!”袁术沉稳的道。
“好的,好的,是这样……”确认了是袁术,少年郎反而有些慌乱了,把自己是谁,为什么杀人讲了出来。
原来少年是徐庶,为友报仇才杀了人。那人是个地痞无赖,仗着家中势力横行无忌,杀了徐庶的幼年好友。徐庶这几年勤学剑术,终于在今天手刃了仇人。但是在逃跑过程中被都尉钱蒙缉拿。
“徐庶?!居然是他!”袁术非常惊讶,这也太巧了把,居然是历史上的大名鼎鼎的谋士徐庶,不会是同名吧?不过历史上徐庶确实是在南阳杀的人,后面才去的学院学习。
“真诚信之士也!汝放心,吾设法取消缉拿你的公文。”袁术双眼炽热的看着徐庶,这个智谋之士一定要拿下!
“然击剑之术不过匹夫之勇也,天下大势纷乱将至,何不学得万人敌之法以救苍生?吾观汝天资聪颖,若得鬼谷一二,必成谋主。到时某虚席以待先生相助。”
袁术说着像模像样的对着徐庶一辑首。
这一下弄得徐庶手忙脚乱,脸色涨红,不知该如何是好。
本来这些天满耳朵都是袁术的事迹,满心想的都是如果能投效袁术多好。现在袁术真的想请他帮助了,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毕竟学得机变、鬼谋、纵横之法也是需要时间的。袁术现在就相信自己可以学有所成,徐庶打定主意一定要报答袁术。
“将军怎可对我行如此大礼?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徐庶终于想起要先扶起袁术,“吾与石韬有旧,前日便相约去学院学习。如今大仇得报,幸得将军才可活命,某即刻便去找石韬一起到学院中去,若有所成,必助将军!将军还是起来吧,这真是折煞于我啊!”
听到肯定的话,袁术这才起来。
“来人,摆宴,今日当浮一大白!哈哈,有汝相助,大事可成!”
袁术招手让下人准备酒宴,不多时酒宴摆上,袁术拉着徐庶同席而坐,开怀畅饮,融融恰恰!
“汝年方几何?可有表字?”袁术酒宴中道。
“某双九之年(十八岁),还未及冠。并未有表字,将军或可赐字,不胜荣幸也!”徐庶期待的道。
袁术站起来,像模像样的在大厅中踱了两步,一转身道“有了,‘元直’如何?庶,贤者也,元直乃通达上行者也。以元直表庶,亦期汝通达为贤,相贴相切。“
“元直,徐元直!好字,好字!谢将军赐字,必不负将军所期!”徐庶兴奋道。
古代有表字是一个人被人认可的标志,一般氏族成年及冠才可获得长辈赐字。一是勉励,二是认可其成年。但也些有天赋之人,未及冠便得长辈认可,亦得表字。
酒罢,袁术提出让徐庶在这住一晚再走。但是徐庶是个急性子,想早点去学习,也好早日学成,以报活命赐字之恩今日。
袁术看挽留不住,于是亲自送徐庶到石韬住处,他也想看看后世著名的“诸葛四友”。
第22章 访诸葛南阳寻士()
转进小巷,徐庶引袁术来到一栋破败的茅草房前。不好意思的看了下袁术,因为传闻袁术好奢华,不喜肮脏破败之地。但是袁术脸色如常,丝毫不以为意,徐庶放下心来。暗道“传闻害人啊,此等豁达之士都可传成奢华之徒,切不可听闻定论。”
徐庶推门进去,高声喊道“大兄,大兄,某回来了,快出来看谁来了!”
一阵杂乱的响动,一个壮实的青年跑出来,伸手抓住徐庶道“贤弟怎得出来?吾亲眼所见游缉捕快拿住了你!吾心急如焚,托人打探说你被压进太守府,吾料定得身死殒命。壮志未酬身先死,孝悌忠义泪满巾!”
“吾亦想此次必死,然吾命不该绝。巧遇后将军施以援手,得以活命。又蒙后将军不弃,赐字元直。吾立志所能学有所得,必报后将军大恩。大兄,还不快来见将军。”
石韬心中巨震,这人居然是后将军袁术。听得市井传闻,石韬也是如雷贯耳。他之前就跟徐庶商量过,此次求学,学成一定要投在袁术麾下,一展抱负。没想到还没去求学就先见到了袁术。
照后世说法,这可是他的偶像,石韬也是袁术的脑残粉!
“原来是后将军啊,快请进。家舍粗鄙,将军海涵。吾闻将军施政安民,井井有条;行军布阵,荡寇攘边,真英雄也。石某清仰羡慕久矣!”石韬赶忙上前行礼道。
“哈哈,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吾以匡扶皇廷,中兴汉室为志向;四海宾服,国泰民安为己任;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前路艰难唯有披荆斩棘,若汝能相助,则此事易尔。吾观汝与庶皆百世之才,可愿与某携手共创万世,历经辉煌?”袁术扶起石韬,拉住徐庶道。
石韬跟徐庶眼里全是崇拜的小星星,忙不迭的点头称诺,异口同声道“吾等愿为将军出谋献策,外讨不臣,内抚子民,共创大业。”
“哈哈,说的好!怎么还叫将军?”袁术笑骂道。
两人对视一眼,同声道“主公!”
袁术哈哈大笑,看着这两个未来的重要文臣,越看越喜欢。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两人还未学成,现在帮自己的有限。就像前两天收到贾诩的回信中说的“时机未到!“一样,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强大,还需要蛰伏,慢慢积蓄力量。
两人也着急赶去书院,距离鹿门山可不近。
袁术也不挽留,知道他们也是希望能早日学成,帮助自己。于是差仆从取来川资路费,有送两匹快马代步,把他们送出宛城。
徐庶两人抱拳告辞,任蹬搬鞍,跳上坐骑,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向鹿门山疾驰而去。
鹿门山离荆州治所襄阳东南十五里处,鹿门山书院坐落此处。汉代名儒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皆在书院之中教授。鹿门山书院为荆州乃至整个长江以南的学子中心,跟北方的颍川书院遥相呼应,一南一北教授学识。
东汉学习知识一般以家族为中心,教授家学。门户之槛甚高,这也是士庶不立的根本原因。士人把持学识,进阶之路,寒门无书可读,泯然众人,阶级森严,不可逾越。但是总有些成长起来的寒门学士心酸自己的求学之路,于是开课讲学,试图抹平士庶差距。渐渐的就形成了几个主要以教授寒门学子为主的书院,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鹿门山书院与颍川书院。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南北两所书院也隐隐对立,互相不服。这可能也是诸葛亮、庞统不投更强大的曹操却辅助刘备的原因,毕竟曹操集团重要的谋士都是颍川系出身。
言归正传,送走了两个未来之星,袁术继续自己的巡视大业。主要就是进入各县看看情况,一是显示自己的重视,二是想探访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
南阳现在还算安定,纪灵带领大军训练,韩方带领群吏施政,没有什么大事需要自己亲自处理,还不如巡视各县,探访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人才可不行,不论行军打仗还是行郡施县。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不是在南阳么,这位大牛自己可是仰慕的很,想一观庐山真面目。
现在的南阳随着剿灭伏牛山巨匪,黄巾贼寇,其他肖小再也不敢冒头作乱,都害怕袁术带大军扫平他们。南阳郡又重回了安静。
袁术带着几个护卫随从,一路向南,经棘阳、育阳到新野。在新野多歇了几日,看了看博望坡。一路走来,路间的难民越来越少,人们重回故土。毕竟现在没有贼人劫掠,后将军又拨粮赈灾,从新分配无主土地,又分发种子,以待来年。如果能生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啊?
从新野直下邓县,找到了隆中。袁术满怀激动的在隆中打听诸葛一家住在哪里。但是让袁术没想到的是,问了几个乡间之人都说没有没有诸葛姓氏的人在这里居住!
袁术不信邪,一连找了三天,把隆中这个不大的小村都翻了两遍,确实没有诸葛一家。
也许是自己来早了把,诸葛玄还没带这一家来到这里!袁术遗憾的想到,也只有这个可能了!毕竟现在还在公元一八九年,讨伐董卓都还没开始。
邓县离襄阳只有二十里,没找到诸葛亮,袁术索性去襄阳游历一番,见一见这荆州的治所有什么不凡之处。
几人快马加鞭,清晨出发,太阳还未西斜便到了樊城、襄阳城下。
樊城、襄阳一地双城。不愧是一州的治所,依靠汉水,城墙高大,碉楼耸立,守成的军士衣甲鲜明,精神奕奕。城门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此情此景无不显示着襄阳的强胜繁华。
看着明显比宛城高大的城池,袁术兴趣高昂,骑马信步走向城门,要一探究竟。
谁知刚到城门就被守城的军士拦下,一番纠缠之中却引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第23章 入襄阳黄忠拦路()
袁术骑在高头大马上,雄赳赳气昂昂并五六骑随从护卫,向襄阳城门走来。还未进城就被守城兵丁拦下。
“嘟,若要进城,请下坐骑!”士兵横长戟拦住袁术喝道。
“好贼子,瞎了你的狗眼!此乃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是也,如何敢拦!”随从用马鞭一指守城兵怒道。
“某不管汝是何人,若要进城,必须下马!”守城军士横戟在手,昂首挺胸喝到,“兄弟们,有人闯城!”
呼啦朝,十五六个守城兵围了过来,怒视着袁术。
进城出城的百姓看到有好事发生,纷纷避让两旁。好奇的看着这里,手中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呦呵?尔等胆敢以下犯上?反了你们了!”护卫队长韩庆怒极反笑,一把拔出宝剑,剑指守城兵,喝道“后将军袁术在此,那个敢来,看看某之剑锋利否?!”
袁术也有些许怒意,倒不是因为守城的军士要他下马。而是已经报通了名姓,他们居然还敢召集人手围住自己。这是赤裸裸的打脸,怎么说自己也在荆州序列里面,这些兵丁目中无人,想必就是荆州刺史王睿(刘表还未上任荆州)授意的。自己从邓县到襄阳早就差人向王睿禀报了,如果不是王睿授意,借几个胆子给这些守城兵也不敢这样对自己。
袁术拉紧缰绳,怒笑道“本将军倒要看看,尔等还要如何!”
早在袁术从邓县启程,王睿就得到了消息。王睿在荆州经营了五年有余,眼线说遍布荆州各郡县一点都不过分。不过这几个月有两个人让王睿非常闹心,一个是孙坚,一个是袁术。
孙坚当时为长沙太守,不过这个太守不是他封的,是朝廷任命的。孙坚在长沙也屡次不尊王睿号令,把整个长沙郡弄得铁通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这让王睿非常不爽,在荆州他最大,现在有手下跳出来炸刺,挑战他的权威,王睿想收拾孙坚。但是孙坚是武人出身,手下猛将如云,带甲之士三万,再看看自己身边的尽是些老爷兵,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让他们跟孙坚开兵见仗那是找死。
孙坚就是王睿喉咙里的一根刺,吞不下拔不出。他奈何不了孙坚,就开始耍些阴谋诡计。比如孙坚跨郡剿匪,他提供的粮草肯定是缺斤短两的,还掺杂沙子土石。这也就算了,每次运到的时候绝对得要延后半个月。看着手下讨匪有功的将领兵丁饿肚子,孙坚也是愤怒不已,好几次当着外人的面大骂王睿。王睿当听到孙坚骂自己,不怒反乐,就是要看这粗鄙武人看不惯自己又干不掉自己的样子!殊不知匹夫一怒,流血五步!这也为后面孙坚逼死他埋下祸根。
南边孙坚让王睿非常不爽这也就算了,自己忍忍就过去了,毕竟孙坚是武人,做为士族出身的王睿从根上就没瞧得起过孙坚。但是没多久北边又来了一个袁术!
本来同为士族出身,王睿对袁术本来是有好感的。虽然传闻袁术不学无术,但是其出身四世三公的袁氏,这让王睿对袁术有认同感。但是上任以后,起码要先来拜访下自己这个顶头上司吧!再看看袁术一点规矩都不懂,连个消息都不给自己第。这让王睿非常的不爽,觉得袁术仗着出身袁氏瞧不起自己。
再后面袁术施仁政剿灭两拨匪患,在南阳的声望越来越高,已经盖过自己这个一州之长了!而且袁术扶植韩、钱二氏打压张氏、王氏,其中王氏跟他王睿就有旧,每年的孝敬都不少。袁术上来不由分说打压王氏,这在王睿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打脸,毕竟打狗还要看主人的!南阳王氏不止一次去他那里哭诉了,但是袁术就是一点面子都给他,他不相信袁术不知道他跟王氏的关系。
王睿越看袁术越像孙坚,越看越像!想着袁术的种种,气的王睿牙根都痒痒!一连摔了几个茶杯,吓的王睿府上的仆人两股战战,浑身发抖。
但是王睿又不能像对付孙坚一样对付袁术。首先,南阳为产粮大郡,荆州几乎一半的粮草出出自南阳。袁术两次剿匪又几乎兵不血刃,消耗在这上面的极少;再次,袁术出身袁氏,袁氏可不是吃素的,四世三公。如果算上袁逢(前司空)袁傀(现太尉)那就是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说其他地方就荆州这边大族蒯氏、蔡氏就受过袁氏恩惠;其三,袁术收伏牛匪众、黄巾贼众将近十万人,精壮成军将近四万了(伏牛军五千,安定军两万,舞阴比阳守城军一万,再加上这段时间不间断招收的兵丁),可谓是兵强马壮。这让王睿不敢轻举妄动,打又打不过,搞别的又不敢。这回又成了王睿看不惯又干不掉袁术了!
真可谓是世事无常,天地反转!
这次眼线回报袁术要来荆州,又接到袁术差人第来的拜帖。王睿眼珠一转决定恶心恶心袁术,给袁术来个下马威!于是才安排了这一出。
不多时,王睿就接到了下人来报,袁术被士兵围在城门外。听到这个消息,王睿哈哈大笑,暗道“袁术,竖子。你也有今天,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王睿活脱脱一个小人,真是应了那句话,“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却说城门口,袁术护卫跟守城的军士对峙着,眼看就要动手了。
这时从城门内转出一位大汉,看样子三十多岁,长得孔武有力,三绺须然飘洒前胸。身着守门都尉软甲,背着一张大弓,腰悬宝剑。这张弓太大了,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放下来得有一人多高,弓弦粗如拇指,一看就是张硬弓。
大汉走到守城兵士前,高声道“都住手!”说着对着袁术一抱拳道“这位大人请了,手下军士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多多包涵。但是襄阳城门规曰‘不得骑马入城’!大人娇贵之躯就不要为难某等粗鄙之士了!”说着又是一抱拳,向袁术行礼。
看到有明事理的人出来,袁术也不想跟王睿翻脸为难几个小卒。于是一挥手让护卫收起兵刃,自己翻身下马道“早这样不就完了?!本将军也不是不通事理之人!”
城门都尉连忙称是,其神情自若,礼节不失,这让袁术非常好奇。一个城门都尉,如何能如此沉稳,对答如流!
于是袁术对城门都尉道“某观汝雄伟豪放,有礼有节,定真英雄也!如何委身一城门卒?汝为何人,姓甚名谁?”
“唉,一言难尽!想某黄忠学艺十五载,恰逢黄巾作乱,便在荆州入军,以期上阵杀敌,报效国家。奈何州府怯弱,奸人当道。虽历五载却只能为城门犬尔,可惜了某这一身好武艺!”黄忠哀叹连连道。
一趟襄阳行居然遇到了黄忠,真是天下何处不相逢啊!
第24章 吐心扉黄忠投效()
“汝为黄忠?黄汉升?”听到这城门都尉说自己是黄忠,袁术一把抓住黄忠的小臂,急切的问道。
“将军识得某?不错,某便是黄忠,黄汉升,如假包换!”黄忠肯定的道,一脸的疑惑,不知道袁术怎么听说过自己。毕竟自从学成下山以来,一直在荆州当兵,没有展示过自己的武艺,也没有出去游历过,自己的名声应该不显才对。
“呃……”袁术被问住了,他总不能说后世你是蜀汉的五虎上将吧?!于是含糊道“某上任南阳以后,曾遇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道士说某为天之所命,若要成事还需荆州一位真豪杰相助才可,此人武艺超凡,尤善弓箭,姓黄名忠字汉升。某刚想问汝在荆州那里,方便吾去寻找,道士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不见。吾兀自苦恼不只该如何是好,没想在襄阳就遇到了汉升。想来这是上天的指引,冥冥之中让吾等相遇。”
袁术信口胡诌,又搬出神仙、上苍,就是为了让黄忠相信,招揽之心昭然若揭。
“哦,确有此事?”黄忠半信半疑的道,毕竟虽然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是如此玄乎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汉升之于某如久旱却逢甘霖,他乡巧遇故知,如鱼得水也!人在做,天在看,吾如何敢不敬神灵而欺骗汉升!”袁术巧舌如簧的道。
“既然是神灵的旨意,上苍的安排,某与汉升当相亲相近。那里有好酒,今日当浮一大白!”袁术不由分说拉起黄忠就走,也不管黄忠是不是还在当值,反正遇到了就肯定得把他拉到南阳去,至于这个城门都尉谁愿意当谁当去。
黄忠被袁术拉着走向襄阳最出名的酒楼——旭日酒楼。以黄忠的身手别说袁术一个人,就是加上他所有的随从都拉不住,是黄忠自己也想跟这位后将军结交。袁术在南阳的所作所为早就传到了襄阳,世人皆说袁术可为明主。黄忠虽然没有表露什么,但是在心里也渴望能见识见识袁术,如果能在袁术处一展才能,又何尝不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他在襄阳蹉跎了五年,这个机会如何能放弃!
袁术更加不可能放手的,这位大牛一定要拉过来。何况他现在还不得志,要是过几年刘表来了,提升他为中郎将再拉拢就不好拉拢了。毕竟袁术自信没有刘大耳(刘备)影帝级的演技,说哭就哭。
要了一个雅间,袁术黄忠分宾主落座。袁术执意要黄忠做在首位,不管黄忠如何谦让,袁术都一把把黄忠安在主位上。这让黄忠有点受宠若惊,袁术的看重之意溢于言表,看来外界传言不假,袁术或可为明主,能礼贤下士的人不多了!
酒宴摆下,袁术让护卫在门外把守,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袁术这是要跟黄忠交心,那肯定要说些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让有心人听到,那可就遭了,毕竟现在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实力。
护卫队长韩庆在离开前对袁术说,中午还要去刺史王睿那里拜访,将军别忘了。黄忠也赶忙说要不改天,将军有正事要紧。
但是袁术不以为意的说出了让黄忠下定决心投效的一番话,“王睿者,肤屑也;汉升者,肱骨也,吾如何能弃肱骨而就肤屑?!好了,不必再说,拜访王睿容后再谈!今日只与汉升把酒言欢,不管其他!”
韩庆抱拳称诺,关门守卫两旁。
袁术的话让黄忠心里发出一阵阵暖流,我一个无名小卒如何能受大名鼎鼎的后将军如此看重?士为知己者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效死力?
袁术也没想到这无心之举,让黄忠死心塌地的效忠自己。本来就对黄忠非常看重,这是自己以后征战天下的肱骨之将,王睿不过是给自己难堪的跳梁小丑,孰轻孰重袁术是分得清的。
黄忠豁然站起,走到袁术身旁。袁术不明所以,也站起身来。刚想问黄忠要干嘛,就见黄忠单膝跪倒,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道“承蒙后将军不弃,不以忠粗鄙,如此看重,忠如何能不效命与将军?忠愿奉将军为主公,鞍前马后,但有使令,万死不辞。天地可鉴,如有违背,忠死无葬身之地!”
“哈哈,汉升快快请起!”袁术看黄忠居然对自己表了忠心,哈哈大笑起来,一把扶住黄忠道“有汉升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哈哈,汉升便是吾之樊哙!你我二人携起手来,定能成就丰功伟业,到时封妻荫子,封侯拜将,流传青史矣!哈哈,哈哈……”
能得到黄忠,袁术是非常开心的,现在军队越来越多了,能领兵的就只有纪灵,其他张珣、张侃,刘辟,何仪等难堪大任,守城有余,攻取不足。黄忠是帅才,可领军征战,可斗将杀敌,到时再把纪灵培养起来,有两人领兵征战,自己也就可以坐镇后方了。毕竟千金之躯坐不垂堂,沙场上变数太多!
袁术扶起黄忠再次分宾主落座,这次黄忠拜袁术为主公了,黄忠说什么都让袁术坐在主位上,拗不过黄忠,袁术只得坐下。
于是两人推杯换盏,饮酒行令,好不热热闹。
酒到酣处,袁术笑着对黄忠说“汉升,在荆州军中五载,可识得可用之士。吾在南阳创业伊始,人才匮乏,若有可用之将,当拉拢过来,共谋大事!”
袁术这是明目张胆的撬王睿墙角,让黄忠推荐就是要找那些不得志的或者还年轻的将领,这样自己既容易拉拢又容易让王睿不至于舍不得。如果袁术问王睿要蔡瑁、黄祖,王睿肯定得跳脚。
黄忠想了想到“主公明鉴,荆州水陆两军皆由蔡瑁把持,军中不为其亲族就是其旧部,外人很难有崭露头角之机。却有几人与某一样,郁郁寡欢,不得其志。余苞、江凡、张鸣皆武勇之士,然某在军中资历不如彼等,况彼等都已独立领军,虽受排挤却还过得去。主公若想拉拢彼等,某觉不易也。”
“哦,这三人在军中是何职位?”袁术从来没听说过这三个人,于是问道。
黄忠达曰“余苞为水军左都尉,统领水军左营。其与新建的水军右营张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