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为说着,站起身来,一恭扫地,深施一礼。
“哈哈,如此最好。有贤弟相助,何愁扶沟不能守住!来,坐,坐!今日当浮一大白!”董访哈哈大笑着,让吴为坐下,开始敬酒。
两人喝到天光大亮,才让吴为下去休息。董访也喝了不少,又一夜没睡,于是交代副将董匡,小心把守城池,若有贼人来攻,便叫醒他。
不过董匡倒是问起了吴为那五百部曲的事,董访眼睛转了转,还是小心些为好。于是他让董匡先不要把他们编入军中,先这样软禁着,看看再说。
董匡嘴上称诺,不过心中很是不以为然,董访哪里都好就是太过小心、谨慎了。
就这样文聘一部在扶沟城内,待了一天,因为之前有庚道的解说,他们也都没有着急,反正好吃好喝的被照顾着,他们只要等第四天就行了。
董访见他们没有异动就放下心来,又小心的观察了两天,第三天就把吴为安排为南门守将,这五百部曲协助把守南门。
现在董访已经彻底的相信了吴为了,让他为一面守将,帮自己守城。
吴为见到董访的行事跟庚道预料的一模一样,心中泛起了惊涛骇浪,这人真是料事如神啊,几天前就能预料到今天后的情况,心中佩服的同时,又有些害怕起来。
他帮袁术诈扶沟不是因为他忠诚于袁术,而是因为他眼馋一城守将的位置。庚道能料事如神,难道想不到他如何所想?吴为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小心行事,切勿触怒了这位,不然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城外依旧如常,这一天就过去了。当天夜里,吴为就上了南门巡视,今天就是打开城门,迎接袁术军进城的日子,他要亲自坐镇南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扶沟的守军只有八千人,现在高阳被袁术占领,西门外有程普的一万大军,所以北门、西门皆是两千人把守,南门东门则是一千人,还有两千是预备队,随时支援四门。
南门有一千守军,而他吴为只有五百人,虽然相信袁术军个个武勇,但是一但南门打起来,拖的时间长了,让董访反应过来,那不是就难有作为了么?
于是吴为今夜来巡视南门的时候,带着两大坛美酒,美其名曰,犒劳守夜的军士。其实酒中放着他早就准备好的蒙汗药。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天气很是寒冷,所以吴为来送酒,董访知道后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夸赞吴为会做人。放下心来的董访,也没多想,就回房间睡觉去了。谁知道吴为此举是要破他的扶沟城?
却说城墙之上,吴为给守夜的军士一个倒了一碗,让他们喝下。毕竟还有公职在身,如果劝的多了,反而生疑。如此最好,既能达成目的,又不会让人起疑心。
美酒喝完没有一刻钟,众军士皆头晕目眩,没两下就都昏睡了过去。吴为见到事成了,于是招呼文聘,上来接替防务,打开城门,然后再城墙之上放了三个火堆。这是给城外埋伏的袁术军的信号。
城外埋伏的韩当看到城头的信号,又见到城门大开,就知道事成了。于是伏兵尽起,快速的就进入了扶沟城。
然后程普一面派人把守南门,一边跟随吴为,一路畅通无阻的就来到了县衙。
在解除了县衙的兵丁护卫之后,韩当带着大军就进入了县衙。来到董访的卧房之内,程普手起刀落,就把董访的人头砍下。可叹,董访还在睡梦之中就成了程普的刀下鬼。
杀死董访后,韩当留下一部把守县衙,带领其余在吴为引路之下,提着董访的人头,前去劝降其他三门的守军。其他三门的守军见到袁术军不但入城了,还杀了他们的主将董访,皆没有抵抗的意志了,纷纷放下兵器,跪倒投效。
待得天光大亮之时,百姓起身,却发现扶沟城已经易主,“后将军袁”的旗帜,飘扬在城楼之上。
由此在吴为的诈城之下,里应外合,便攻占了扶沟城,而他们却几乎没有伤亡,还得了扶沟的八千守军,可谓是大获全胜!
吴为骗过董访,偷开南门,袁术由此得以占据坚城,后世有诗描述曰:
犒赏美酒藏玄机,半晌之后尽昏迷。
偷开城门放信号,睡梦之中头落地。
第231章 攻心计险些自杀()
袁术在高阳听说扶沟大获全胜的消息后,对着庚道哈哈大笑,连胜道“有忻免用谋,将士用命,任他何城,某都能下之,哈哈!”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不但下了扶沟,还收八千军士,攻陈留不会再捉襟见肘矣!”庚道恭喜的道。
“来呀,传某的命令,命吴为为扶沟守将,统军五千,驻守扶沟!”答应吴为的事,还是要兑现的,袁术下着将令道。
“主公且慢,吴为此人不可重用,即便称诺于他,但也不能与之实权,不然一但有变,此人必降!”庚道止住袁术道。
“忻免放心,他只是名义上的主将,主要选好守城军士,他又有何作为?”袁术早就想到这里,如是说道。
“主公,心有计较便好!”庚道说道。
传令官来了之后,袁术详细的给他说了这道军令,命令韩当留下五千颍川军,由他的副手方明统领,明为归于吴为麾下,实为监视。其余诸军全部调往高阳,准备尽起大军攻伐这最后一城。
命令到了扶沟,吴为喜出望外,袁术兑现承诺,是有信用之人,不过再看留守军士时,却傻眼了。从上到下他一个不认识,看着上行下效的军伍,便知道是颍川嫡系,这样的强军他如何能驾驭?
不过好歹得了守将之名,也算可以了,他毕竟是降将,能如此就不错了。吴为心中自我安慰道。
不提吴为如何在扶沟把守,却说文聘、韩当带着八千降军并麾下五千众,一共一万三千人出扶沟城,一日时间便到了高阳,在城西扎下营盘,他则与文聘进入高阳,给袁术交令。
袁术在县衙内见到了前来交令的文聘、韩当,看着二人,非常满意,都是他麾下骁勇善战之将,可堪大任。
袁术在偏厅设宴款待二人之后,就让他们下去休息去了。袁术则是来到书房,找来庚道,分析如何下启封县。
现在启封虽然还是一万军士,但是有赵宠、典韦的加入,再加上小心谨慎的刘翊,确实不好攻取。
不过庚道还是说道“‘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主公不若放开高阳、扶沟两县拦截之人,放启封的斥候进来,就让启封的刘翊知道,两县已经被主公占领,此打草惊蛇也!”
顿了一下,庚道又说道“三县互为犄角,现已经被主公下了两县,启封弹丸之地,他如何能守?主公若是再做出攻入陈留内部的架势,某敢说,其必逃出启封,回转治所。”
“哦,为何?”袁术问道。
“陈留一共五万军士。将近三万在启封三县,还有两万,一万在东郡严防黑山黄巾,一万留守治所小黄。县陈留门户已开,吾等可自有进入陈留腹地,其无险可守,无兵可用也。刘翊若不回转小黄,待得主公尽占陈留,他这弹丸之地,便无退路矣。但凡刘翊有些智慧,便知何为弃卒保车之道也。”庚道解释道。
“原来如此!若是如此,则启封可下。不若再差一部前去小黄于张邈对峙,然后尽起大军接收诸城,如何?”袁术来了兴趣,想出先占领陈留的想法。
“主公,此举万万不可!此次进入陈留虽然接收两县近两万大军,然如果尽占陈留还是捉襟见肘矣。倘若如此,力量分散各处,况且陈留尽是兖州士族,主公新来,其必不归心,若张邈出小黄,在外攻击,士族在内起事,各县皆破也,此则前功尽弃之道也!不若组成两拳,先逐张邈,再接其地。各地士族见张邈毫无作为,便会有归附之心,则陈留可下!”庚道反驳袁术的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
“如此甚好,还是忻免心思缜密,险坏大事矣。术拜服!”袁术心悦诚服的对着庚道一拜,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日,袁术便按照庚道说是,尽数撤去高阳拦截斥候的军士,放启封的斥候进入,查探情况。袁术不但如此,还扬言道,陈留门户已开,不日便进击小黄的张邈。
斥候探查消息之后,不敢怠慢,急切的回到启封,给刘翊汇报此事。当听到袁术不但又占了扶沟,还要深入陈留内部攻击治所的时候,端坐在椅上的刘翊如遭雷殛。
就见他手臂撑起身形,大张着嘴巴,额头豆大的汗滴细密的冒了出来,呆呆的看着前方,说不出话来。
他刘翊如何对得起主公张邈的嘱托,把守三县,没几日,两县告破,他还有何面目再见张邈?
刘翊面如死灰,心生死志,就见他慢慢站起,对着小黄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后一把拔出宝剑,横在颈间,眼睛一闭,就要自裁。
赵宠看到刘翊如此,大惊,赶忙上前,一把夺过刘翊的宝剑,说道“汝这是何意?”
“主公让某把守三县,某有负主公重托,现陈留门户大开,袁贼又要进击小黄,某还有何面目存留世上?”刘翊惭愧的说道。
“小黄危机,汝不思前去保护主公,却想自裁谢天下,枉汝自称智将也!”赵宠恨恨的说道“汝若是自杀,岂不是亲者恨仇者快,到时小黄告破,便是汝之过也!”
“这,这,这,某都自裁谢天下了,某还有何过错?”刘翊呆若木鸡的说道。
“为大将者当为主公分忧也,汝不思主公安慰,却行短见之道,此之谓不忠;胜败乃兵家常事,汝不思知耻而后勇反而自裁,如此置家族于何地,此之谓不孝;董访被杀,小黄危急,汝不思替彼等报仇雪恨,反而想独善其身,成就自己的名节,此之谓不义。由此看来,汝便是不忠、不孝、不义之人,某羞于同汝为伍!”赵宠一条条驳斥刘翊,说的刘翊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不过却让刘翊的眼睛恢复了神彩。
刘翊虽然被赵宠说的很是难堪,但却心生感激,若不是此人说醒自己,怕是只能留下身后得骂名了!于是刘翊恢复过来,对着赵宠一抱拳道“多谢赵将军,某被痴念拿了心神,险些坏了大事!”
刘翊说着对着赵宠一恭扫地,抱拳过顶,行一大礼!
赵宠在旁边说道“孺子可教也!”坦然的受了刘翊此礼。
刘翊站起身来,说道“既然如此,启封便让给袁贼又何妨,即刻整军,回转小黄,保主公无忧也!”
第232章 各地事东郡易主()
刘翊决定回援小黄以后,修整了一天,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带着大军出了东门,奔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刘翊离开启封后不到一个时辰,袁术就得到了消息,他对庚道更是赞不绝口。一切的一切都在庚道的设计之下,不到十日的时间,不但尽占三城,还没多少死伤。可见一个谋士的作用是如何的重要。
当天上午袁术便带着大军接手了启封县,整饬物资,出榜安民,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下午的时候袁术则跟庚道一起,看着地图,配合斥候回报的消息,分析形势。
现在是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十一月中旬,冀州方面,袁绍跟公孙瓒终于打破了对峙状态,开始连番的大战,虽然袁绍兵少,但也是互有胜负。
东郡的黑山黄巾还在东郡磨蹭,传来书信让袁术的粮草快点送达,不然他们没有余力帮助田楷他们战刘岱。黑山黄巾表面上这么说,暗地里却急速进军,已经占领了东郡的下半郡,哪有半点粮草告急的样子。
兖州的刘岱跟鲍信在章县大败之后,退到范县,重新收拢士卒,跟青州田楷、青州黄巾重新对峙起来。不是不能一战而下刘岱,是因为青州田楷忙着接收泰山郡,济北国,心思已经不在打战上面了。而且青州黄巾裹挟了两郡所有百姓,这让田楷很是不满,差点造成冲突。
徐州陶谦占领鲁国以后,便开始向任城渗透,他倒是稳重,占一地,消化一地,然后再占一地。
不过听说两人交于袁术的物资已经整装齐备,统一的交给糜氏商队,走扬州送往南阳郡。那么多东西,走水路更便捷。
汝南的黄忠部已经进入沛国,黄忠领大军在谯县外十里驻扎,跟曹操陷入对峙状态。这边对峙着,黄忠又偷偷的派魏延带领其部两万人,进入陈国,攻城掠地,三日之前已经占领陈国半郡了。
相对于这些消息,还有一个更让袁术高兴的是,张珣跟张侃两兄弟,行庚道的瞒天过海之计,在大谷关外五里,围住了前来诈降的车容(伊阙关守将)、史端(轩辕关守将)。在劝降之后,已经收服了两人,更是在两人的帮助下,占领了伊阙关、轩辕关。现在宛城调拨的大军也已经进驻了广成关,想必现在正在有条不紊的接收河南郡。
相对于各处的情况,袁术在陈留算是非常缓慢了。不过也难怪,其他各处皆不管部曲死活,连番大战下来,均是死伤惨重,为有他袁术这里,伤亡极少,而且还不减反增。
分析了各地的形势后,袁术写了几封书信。
一是告诫黄忠一定要把曹操钉死在谯县,若他要离开一定不惜一切代价拖住他。
二是让魏延部尽快占领陈国,打通陈留跟汝南的联系。
三是让南阳的韩方注意接收糜氏商队的物资,再派遣能吏去接收河南郡。
四是让张珣张侃在三关留下守军的同时接收河南郡北部,一定要守好孟津渡、小平津渡、成皋县还有谷城。严防京兆尹的董卓、河内郡的王匡。
现在又增加一个河南郡,四面防守的情况下,即便袁术有二十万大军,还是有些捉襟见肘。要防的地方太多,不防又不行。现在的情况是勉强的先占着,等到各地的百姓迁徙完毕后,再收了明年的粮食,就能稳定下来,再多招兵了。
写完书信以后,交代心腹之人,快马加鞭送往各处,人才还是不够啊。现在南阳的官吏都快抽调完了,还是有些地方没有县令,更不要说下面的里长、亭长了。
没办法,只能先这样了,袁术想着,等这边大战停歇,他要在各地设招贤馆,招手各地的人才,只要你有一点能力,都可以。
言归正传,袁术跟庚道分析过后,都指出,要尽快拿下陈留郡。只有拿下了陈留郡,才能最大限度的克制曹操的行动。能压住曹操,兖州之战就成功了大半。
于是两人确定进军路线之后,第二天便带着启封,高阳的大军开始北上,打算攻击小黄,驱逐张邈。他们走的时候,袁术又派信使让尉氏、鄢陵的的守军分别进驻启封、高阳,守住回转颍川的退路。
大军一路疾行,终于在十二月初的时候,赶到了小黄城外。
但是到了小黄以后袁术傻眼了,就见小黄城门大开,城上也无军士把守,城内也无百姓活动,似乎废弃了许久了。
嗯?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张邈跑了?他能跑的哪里去?袁术疑惑不解,但是张邈让出小黄,他没有不进驻的理由啊?
于是袁术带领一部进驻小黄,留下一部在城东扎下营盘,以为犄角。
果不其然,袁术进入城内,发现的情况跟他想像的一样,城中不但没有守军,连百姓也跑了个精光,看了看太守府内落下的灰尘,跑是得有四五日了。如此算来,刘翊回转小黄以后,张邈就跑了,这是为什么?
袁术一面差军士打扫府衙,一面询问庚道,想看看庚道有什么见解。
但是庚道也不是能掐会算,没有一点消息的情况下,凭空猜测,这如何猜的出来。见到庚道如此,袁术也没难为他,而是叫来斥候,密探,去四处打探消息,张邈就跑了四五天,也跑不出多远去。
结果随着斥候的汇报,袁术大惊失色。
张邈确实没有跑远,现在在东郡的燕县驻守。让袁术大惊的当然不是张邈跑到了东郡,而是东郡已经易手了!
据斥候的回报,现在的东郡各县纷纷打出“曹”字帅旗,应该是谯县的曹操打跑了黑山黄巾,占据了东郡。
果不其然,两日之后从冀州传来消息,袁绍因曹操杀败黑山黄巾有功,表他为东郡太守!
这让袁术震惊的同时又非常愤怒,给黄忠再三交代了让他拖住曹操,还是让曹操跑了出来。黑山黄巾也是无能,偌大个东郡,须臾便让曹操占据,黑山黄巾都是吃干饭的?进入东郡的黑山黄巾有十万众,就是十万头猪,让曹操去杀,他也要杀很久吧。半月之前黑山黄巾还在催促粮草,这才多久,东郡就易主了!
曹操占据东郡,彻底阻隔了袁术跟青州黄巾的联系通道,彻底打乱了袁术的计划。
看来后面的策略要修改了,有这个劲敌在,兖州就不要想了,还好收了田楷、陶谦的物资,不然他袁术就亏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曹操是怎么骗过黄忠,跑到东郡的呢?
第233章 出计谋巧设连环()
时间回到初平二年十月初,曹操撤去散布在陈留、陈国的斥候以后,便在谯县秣马厉兵,随时等待出击的机会。
这一等就是一个月,直到十一月初三,黑山黄巾侵入东郡,青州田楷突然从平原国杀出,侧击刘岱,再加上青州黄巾的进攻,刘岱被杀的大败,一直退到东平国跟东郡边境的范县才止住颓势,整整旗鼓,跟前来的田楷、黄巾对峙。
一看机会来了,曹操就想出谯县,北上去攻击黑山黄巾。但是突然的一则消息,让曹操停了下来。
十一月初三,汝南的黄忠部突然从汝南杀入沛国,矛头直指谯县的曹操。在谯县南门外十里扎下营盘,随时都有可能攻城。
黄忠的突然杀来,让曹操开始有些慌张,不得不停下北上的脚步。
曹操在县衙内招来文武在议事厅内商议对策。
分宾主落座以后,曹操说道“诸位,按照此前的定计,兖州事变,某等当杀入东郡,剿灭黄巾,得这一郡为根基。然某等还未动,汝南黄忠就杀将过来。该如何应对,诸位可有良策?”
夏侯惇性急,直接站起来道“主公,莫要惊慌。黄忠,匹夫尔。明日某便带所部前去,讨战。必能一战而下,到时杀败黄忠,便能北上行那大事。”
“嗯?此言差矣!”夏侯渊稳重,站起来反驳道“黄汉升,武勇之士也!此前洛阳之战,更是跟并州吕布斗了个旗鼓相当。以某观之,其必是顶尖之流,大兄虽然武勇,但不能敌也!”
“放屁,汝怎知某不敌之?大战在即,汝涨别个威风,灭自己锐气,是何居心?汝要投敌不成?”夏侯惇怒道。
“某说的事实尔,大兄不过一流武将,如何能敌顶尖之流?某不过是不想大兄前去送死罢了,何谈投敌之说?”夏侯渊镇定自若的说着。
“你,你你你……”夏侯惇点指这夏侯渊就要破口大骂。
就在这时,曹操一挥手道“嘟!汝等在议事大厅如此吵闹,成何体统?还不给某退下!”
曹操一句话,说的夏侯惇没脾气了。夏侯惇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这个亲族兄长。
曹操见夏侯惇不吵闹了,才看向其他人“诸位可以畅所欲言,有何话,皆可说也!”
曹仁这时候站起身来,抱拳道“主公,黄忠武勇,袁术军又是精锐,不可轻敌也。以某观之,还是小心应对为好!”
“嗯,子孝稳重之言,可也!”曹操同意曹仁的观点道。
曹仁对着曹操又拱拱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不再言语。大厅之中突然安静下来,再武人发言。
曹操见到大厅之中有些冷清,于是点名道“仲德先生,可有良策?”
“回禀主公,黄汉升带大军前来意为拖住吾等,不让吾等轻动。虽然其兵不多,但都为精兵,若某等出了谯县,其半路埋伏,则危矣!吾意,还是现在谯县蛰伏为好。”
“哦!公达以为如何?”曹操有些不太同意程昱的意见,于是询问荀攸道。
“某也以为,仲德先生为稳妥之道。主公在谯县不过聚五万兵尔,观黄忠军阵,怕也是有三万之数。况其军事经历河南大战,皆是百战之师,不可匹敌也!”荀攸道。
“唔,某再想想。”接连两个军事给出的皆是稳妥之计,曹操低下头,考虑着得失。
就在这是,戏忠说话了“主公,勿忧。黄汉升匹夫尔,略施小计,便可带军北上!”
“哦,志才先生有何妙计?”曹操喜出望外道。以他的本意还是要出谯县北上的,不然缩在这弹丸之地,错过了兖州事变,到时尘埃落定,他曹操怎么掌控兖州?
“可如此行事,先出城对敌,只可败,不可胜,行骄兵之道。
然后是夜出城,一人双把,给黄忠大军要北上的假象。其任务便是拖住吾等,想必会倾力而追,谯县西北有一峡谷,可遣一军埋伏在那,待得黄忠追来,前军回转抵住黄忠,埋伏之军于酣战之时突然杀出,黄忠必败。
然后前军回转谯县,在城北设立大营,与黄忠对峙。每逢夜间,便遣城中之军去转大营,大营之军回转城内。如此三番,频繁调动,则可瞒过黄忠之眼线,把谯县之军尽数调入北营之中。
然后大军便可尽出北营,趁夜北上了。”戏志才详细的解释着自己的连环计。
“此计可行!”曹操眼珠转转,仔细的想想,觉得戏忠的计策可行。
程昱、荀攸细细想着戏忠的话,也都觉得可行,纷纷点头赞喝。
武将们则如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一样,无明所以,不断的转头,循声观瞧。
“好,便行这连环计。如何能瞒过黄忠入主兖州,就都赖诸位用命了!”曹操说着,站起身来,对着众人深施一礼。
“主公,何必如此,分内之事罢了。能替主公分忧便可!”戏忠当先站起来拱手道。
其他人亦是如此说着“主公不必如此,某等之责也!”
“既然如此,吾意,明日出谯县,会会黄忠,看他有何能耐!”曹操眼中燃起熊熊的斗志说道。
“诺!”
第二天,天光大亮,曹操顶盔贯甲,外罩赭黄袍,点齐大军两万,带着众文武杀出谯县,来到黄忠大营外,讨敌骂阵。
黄忠见他还没去征讨曹操,曹操便杀了出来。暗道一声,来的好!便带着祖茂、周仓、杜远杀出营外,敌住曹操。
两军相见,互不相让,还未对战,便各展杀气,于这空气之中便开始了较量。
曹操提马上前,打量着赤甲的黄忠。暗挑大拇指,罢了,黄汉升,果然是武勇之将,看着身材,气势,确实不凡。
打量了下黄忠的样子,曹操便有些相信,他能敌住吕布了。黄忠确实是一员大将!
此时黄忠亦在打量曹操,曹操虽然身材矮小,却很粗壮,如果不是其智慧的眼神,流光溢彩,黄忠都认为他是一员武将。不过即便如此,想来曹操的武力也不低!
就见曹操端坐在马上高声喝道“黄将军,因何来某边境,汝是要攻伐于某?”
“曹使君,豫州乃某家主公治下,某在豫州行使,还需通过汝?汝妄占谯县,是要造反不成?识相的便让出谯县,某还可以让开道路,放汝逃生,如若不然,某便要武力解决了!”黄忠看着曹操,不卑不亢的说道。
第234章 胜夏侯力战四将()
“笑话,谯县乃某老家,某在老家屯驻,严防黄巾贼,如何是造反耶?况豫州乃孙文台治下,何时成了他袁术的领地?其不是与孙坚为兄弟乎?难道他袁术连兄弟的治下也要吞占否?”曹操挑拨道。
听到曹操的话,祖茂脸色一变,看了一眼黄忠没有说话。
黄忠把祖茂的眼神看在眼中,心中一凛,此子还要对他有所防备才好。才道“某家主公豫州刺史之位乃是皇帝亲封……曹孟德休要在这挑拨离间!废话少说,那个不怕的上来,看某大刀锋利否?”
黄忠说了一半就觉得不对了,顺着曹操的话没法接,于是直接要跟曹操斗将!
曹操冷笑一声,喝道“黄汉升,汝无话可说否?汝不占大义,袁术更是贼子,就汝等这不仁不义之徒,还妄想敌某,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要战某也不怕,元让,汝去会会这老匹夫!”
“得令!”夏侯惇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听到曹操的将令,喜出望外,拍马就来到两军阵前,摘下得胜勾上的大刀,一指黄忠道“老匹夫,休要猖狂,某夏侯惇来也!看刀。”
夏侯惇说着一催坐骑,挥舞着大刀,对着黄忠就冲了过去。
黄忠看着冲来的夏侯惇也不惧怕,冷笑一声“来的好!”摘下凤嘴刀,敌住夏侯惇。
两人各举大刀就战在一处。
黄忠一边打,一边暗道,果然如主公所说,曹操麾下夏侯惇为第一号战将,就这武艺,主公袁术麾下除了自己怕是只有纪灵可以战他一战。
随着文聘、魏延的进步,现在袁术麾下,文聘、魏延、纪灵都是一流战将,黄忠高他们一筹是顶尖战将。尤其是文聘,经历过诸多大场面后,增长的飞快,已经堪堪到了一流巅峰了。
夏侯惇力敌黄忠,黄忠却游刃有余,曹操阵营中压阵的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等人纷纷为他捏着一把汗,这一看黄忠就胜夏侯惇一筹,不用诈败了,这肯定是个输。夏侯惇不要有个三长两短才好啊!
打来打去,打去打来,五十个回合就下去了。黄忠一看夏侯惇力气不济,招法开始散乱,暗道,机会来了。
就看黄忠突然加紧了进攻,凤嘴刀上下翻飞,围着夏侯惇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刀紧随一刀,一刀快似一刀,“着!”“着!”“着!”打的夏侯惇疲于应付“啊!”“呃!”“嗯?”
本来就打不过黄忠,这一下,更是散乱异常,一个没留神便中门大开。
黄忠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一个横扫千军突然变成黑虎掏心,大刀的刀尖奔着夏侯惇的心口窝就扎了过去。
“你给我在这吧!”
夏侯惇招式用老,再想躲闪已然来不及了,坏了,我命休矣!这一刀扎实了,透心凉,哪有不死的道理?
就在夏侯惇看着黄忠的大刀刺到近前的时候,耳轮中听到一声大喝“黄忠,看箭!”
“吱!”
黄忠眼看就要刺夏侯惇于马下了,突然听到身后恶风不善,再结合这一声大喝,如何不知,这是对面之人要救下夏侯惇。
肉到嘴边哪有不吃的道理?黄忠暗暗的想到,就见他临危不惧,招式不便,依旧对着夏侯惇的前心扎起,但是他的身体都绷了起来,耳朵抖动,注意着身后的动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