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堪拿着刺史印绶直接拜别韩馥,带着高干出邺城,一路向北,星夜疾驰而去。只一天的时间便到了南宫县。
袁绍早就得到了消息,在县衙焦急的等待着荀堪的到来。当看到荀堪手持一个包裹走进县衙的时候,袁绍喜出望外,心想着,大事成矣,终于得了冀州!
袁绍三步两步,便走到荀堪近前,眼睛死死的盯着荀堪手中的包裹,贪婪之意一览无余。还未等荀堪答话,袁绍便一把夺了过去,打开包裹,拿出刺史印绶,紧握在手中,仰天大笑!
“哈哈哈……”
荀堪则是看了一眼高干,两人尽皆跪倒行礼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吾等此趟不负主公重托,说服韩馥,让贤于主公!”
“哈哈哈……”
袁绍看都不看跪地的两人,一面大笑着,一面目光炯炯有神,看着手上的印绶,不断在手上把玩着,爱不释手。
良久之后,袁绍才回过神来,想起了跪了许久的荀堪、高干。
袁绍看着他们,一手紧握着印绶,一手握拳放在嘴边,假意的咳嗽一声“啊,嗯咳,友若先生,元才快快请起。全赖汝二人用命,才得了此物。吾谢谢二位!”
袁绍说着,上前伸手搀扶起荀堪、高干,然后拿着印绶,双手抱拳一恭扫地,对着二人深施一礼。
“主公不必如此,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此吾等份内之事也。能让主公一展宏图,是吾等的荣幸!”荀堪拱手道。
高干则是站立一旁,呲咪呲咪的笑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袁绍。毕竟他一路只是陪同,全是荀堪的功劳,但是他又不想把这个功劳推出去,只得如此了。
“哈哈,有二位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汝二人的功劳先行记下,待得入主邺城,吾再论功行赏!韩馥既然让出冀州,即刻起,便启程赶赴邺城,接收诸郡。”
袁绍大手一挥,安排下去,手下众人尽皆抱拳领命,下去准备了。
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仆从衙役尽皆喜笑连连,主公高升冀州刺史,他们这些部众尽皆有好处。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几万大军就收拾了一天,便启程南下了,可见袁绍是何等的心急如焚。虽然得了刺史印绶,但是没有正式的占据邺城,行使权力,就还不算是冀州刺史。袁绍想尽快赶过去,唯恐迟则生变。
一路疾行,路上无话,这一日便来到了邺城城外。
早已经得到消息的韩馥,带着文武在城外迎接袁绍。
袁绍看到前面的韩馥,赶忙翻身下马,紧走两步到韩馥近前站定。对着韩馥一恭扫地,感激的道“文节公行此让贤之道,吾感激不尽。汝且放心,吾袁绍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今日之恩必不相忘。吾即刻上表,表文节公为奋威将军!今后亦会厚待于汝!”
韩馥并手下文武,见到袁绍如此,也都放下心来。袁绍能如此说,可见他还算是忠义之人,想必不会卸磨杀驴,他们这些冀州的官员也都能保住自己的官位。
韩馥赶忙扶起袁绍道“本初何故如此?吾本是袁氏门生,德才不足,不能守土。让贤于汝是大势所趋。望本初得冀州之后,能善待吾之旧部,冀州之吏。吾在这里先谢过本初了!”
韩馥说着对着袁绍行一大礼。
袁绍又怎么能端着?既然要收冀州文武的归心,做戏肯定是要做全套的。就见他赶忙伸手扶住韩馥,口中说道“国所愿也,不敢请尔!”
说完二人携手进入邺城,在邺城府衙议事厅内两人又谦让一番才分宾主落座。
落座之后,韩馥又宣读了让贤诏令,算是正式的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坐在首位之上,看着自己的部曲还有冀州官吏尽皆跪倒行礼,口称刺史大人的时候,好不得意。
接下来几日,袁绍把自己的亲信一一安排在要冲的位置之上,首当其冲的就是军伍之中。先是下令任命颜良、文丑为中郎将,辖制冀州军伍。然后安排心腹将校接手冀州旧军,之前的武将,心思活泛之人赶忙前去投效袁绍,才得保职务。恃才傲物之人尽皆被排挤打压,甚至丢了官职。
一朝天子一朝臣,袁绍如此,别人也无可厚非。
一番动荡下来,确定了颜良、文丑、张颌、高览、麴义、淳于琼的武将地位,其他要么任副职,要么被踢出冀州军列。
完全的掌控了军队之后,袁绍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冀州官吏。任用心腹,把控要冲,愿意归附的赏他个一官半职,不愿意的就让他随波逐流吧。不是自己人不可能让他占据高位的。
这一下许攸、荀堪、郭图、逢纪尽皆受到重用,新投效过来的田丰、沮授、辛评、审配也得占高位。之前忠于韩馥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尽皆被安排到了闲职之上,跟随韩馥这个有名无实的奋威将军被打入冷宫。
由此袁绍彻底掌控了冀州!
第207章 析缘由两边对峙()
袁绍趁着韩馥惧怕公孙瓒攻伐而偷占冀州,消息传开,四周皆震。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冀州就易主了。
公孙瓒得消息更是气的跳脚大骂袁绍阴险小人。如此公孙瓒还怎么看不明白,他是被袁绍当枪使了。什么把渤海让给自己全是他的阴谋,袁绍是让他公孙瓒威胁韩馥,他袁绍好去鸠占鹊巢。
对冀州志在必得的公孙瓒如何能忍?不过袁氏不同于韩馥,如果直接攻伐,怕是要受天下士人之口舌。毕竟他四世三公的门阀高第,门生故吏颇多。俗话说,帮亲不帮理,到时候众口铄金,他公孙瓒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于是公孙瓒派出信使责问袁绍是什么意思?怎么我的领地你却占了?毕竟现在公孙瓒的部下严纲是长安朝廷任命的正式的冀州刺史。在这块上他占着大义。
袁绍收到公孙瓒书信时候,正是他忙着整饬军伍的时候,什么时候军队都是重中之重。军伍生变,那肯定就动摇根基了。
袁绍受到公孙瓒的威胁,便采纳田丰的计策,假意迎合,拖延时间,尽快接收冀州。于是袁绍给公孙瓒写了封回信,说他也不想的,没办法,韩馥让贤给他,他只是暂时的替韩馥行使几天职权。
接下来两人书信不断,一边让他尽快离开,一边让他稍等片刻,这一来二去就几个月过去了。
古代书信来往不像现代这么便捷,皆靠信使骑马送达。邺城跟东光一个南一个北,一来一回都至少一个月的时间。
到了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元一九一年)他们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公孙瓒看到袁绍还拖着,就等不及了,把大军带出东光屯驻在磐河口岸,做出渡河南下的趋势。但是没成想,他们刚到磐河,斥候就回报,对面的界桥处来了一票军伍,看旗号是袁绍的部曲。
两个月的时间袁绍早就消化了冀州,既然整合了军队,就没必要再跟公孙瓒演戏了。于是带着大军就来到界桥驻扎,挡住公孙瓒南下之路。
这使得两人正式的开始决裂,成为敌对关系,在界桥对峙,为争夺冀州展开大战。
不提袁绍跟公孙瓒在冀州展开大战,却说十月的时候曹操得到袁绍占据冀州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送去了贺信。他们两个一直是盟友,袁绍崛起了对他也是有好处。不过在暗中曹操已经开始图谋兖州了。因为青州黄巾的入侵,让曹操看到了希望。
原来青州黄巾被刘备支援的大军打散之后,开始还屯驻在朱虚县,但是随着青州刺史田楷的到来,他们便受到了田楷、刘备、孔融三方的打压。本来他们粮食就不多,这一下铁壁合围让他们更加难以生存。
管亥死在关羽的刀下之后,卞喜便接过了大渠帅的职务。见到在青州已经没有活路了,便开始向兖州转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进入兖州,如果能顺利的到达南阳,那就还有生存的希望。毕竟树挪死,人挪活,一地没有活的希望,便要寻找出路。
于是青州黄巾剩下的六十万众,便过了青州边境,进入兖州境内,来到泰山郡。
也许是哀兵必胜吧,因为看不到希望,尽皆用命死战。没想到进入泰山郡后,连战连捷。不但尽占泰山一郡,还把济北国打了下来。杀官吏,开官仓,劫富济贫,一通乱搞下来,投奔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不但又恢复到了巅峰时的八十万众,还隐隐的向着一百万众发展。
把粮草都收集起来,卞喜便把大军屯驻在蛇丘、巨平两县,连番的征战他们尽皆疲惫不堪,需要修整。
就在他们修整的时候,兖州刺史刘岱便带着大军来到了跟他们一界之隔的东平国章县驻扎,挡住他们继续南下的路。
原来青州黄巾进入泰山郡的时候刘岱就得到了消息,不过他没把青州黄巾当一回事。毕竟青州黄巾先败渤海,又败北海,这样的乌合之众,泰山太守就把他给办了还用不到自己关注。
但是没想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青州黄巾不但攻下了泰山郡,还攻破了济南国。如果不是济南国相鲍信来东郡向他求救,他还不知道呢。
青州黄巾入境肆虐这还了得?于是刘岱带着驻扎东郡的大军并鲍信残部进驻安平国章县跟黄巾对峙起来。
这可好冀州袁绍、公孙瓒界桥对峙,兖州刘岱青州黄巾章县对峙。只待一根导火索,两边便开始大战。
曹操一看刘岱跟青州黄巾开始对峙了,就觉得机会来了,这一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青州黄巾是他袁术的囊中之物,你刘岱过去阻拦,他袁术得到消息岂肯善罢甘休?到时候必然侵入兖州。入兖州就一定是走陈留郡、陈国,沛国这边他曹操驻扎谯县,汝南的袁术部必不敢轻动。
只要袁术进入兖州就是他收服兖州的时候。
于是曹操得到消息后一面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一面把散布在陈留郡、陈国的暗探都撤了回来。如果袁术还得不到消息,不入侵兖州,他曹操又怎么有机会入主兖州?
随着曹操劫杀袁术斥候信使的暗探的撤回,消息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颍川郡,到了袁术的手里。
早在九月中旬的时候,袁术得到管亥的信件,便焦急的等待青州黄巾的到来。在他看来,他后将军已经给兖州刺史刘岱打了招呼了,其必不敢阻拦,青州黄巾还不是畅通无阻的前来投奔?想着收服几十万黄巾为己用,袁术就兴奋不已。
但是左等青州黄巾不来,又等青州也没消息。这是怎么回事,按说你就算是不来,也该给我个回信吧。但是就像泥牛入海一样,什么消息都没有。
到了十月初,袁术等不了了,找来庚道分析缘由。庚道分析说,这有可能是信使受阻,或者被拦了,青州黄巾的不到消息,自然不会前来。不然即便青州黄巾没消息,他们派出的信使也该回来了吧。这都半个月了,去东郡,去青州的信使都不见踪影。
袁术觉得庚道分析的有理,于是再派出几波斥候前去打探消息,结果还是一样,有去无回!这一下又是四五天过去了,袁术一看就知道不好,肯定是有人暗中劫杀了自己的信使、斥候。
袁术把心中的担忧告诉庚道,庚道也觉得有这个可能。但是谁会拦截他的信使,不愿意让黄巾过来呢?在分析了周边的势力以后,两人都看向了地图上的沛国谯县。也就只有他曹操敢这么干了。袁术不能接收青州黄巾,对他曹操最有好处。
看来曹操对兖、豫两州都是有野心的啊!
以青州黄巾为导火线,周边的诸侯皆算计,各处阴谋诡计,达到自己的目的。后世感叹乱世之时,阴谋何其多,有诗曰:
纷乱大势不得宁,各怀鬼胎浊不清。
一发牵起动全身,各有算计争运命。
第208章 定计策合攻兖州()
请输入正文分析到可能是曹操暗中使得坏,袁术气的一拳就垂在桌案之上。怒目圆睁的袁术怒喝道“贼子,尔敢!不杀杀他的威风,真不知道我袁术的厉害!”
袁术说着站起身来,高声喊道“来人,叫信使过来!”
下人听到袁术的命令立即去给信使报信,片刻之后,信使来到书房,单膝跪倒,抱拳道“主公,有何差遣?”
“汝去给汝南的黄汉升传某将令,命他起大军给某攻谯县的曹操。这贼子胆敢坏某大事,不诛杀此僚,难解某心头之恨!”
信使刚要称诺,就见旁边的庚道说话道“且慢,主公不可!汝先下去候命!”
信使看了一眼袁术,看到袁术一摆手,才退出书房,在外面候命。
袁术见到庚道说话了,也不好拂他的面子,就让信使先行出去了,他要看看庚道到底要说什么。
庚道见到信使出去之后,才对袁术说道“主公,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某现在是正式的豫州刺史,行使州郡职权,接收沛国领土。师出有名,占据大义,量天下之人也无话可说。况此僚太过可恶,阻某斥候,杀某信使。他要造反耶?不杀杀他的锐气,难消某心头之恨!”袁术几乎是叫嚷的道。
“主公切勿动气,且听吾慢慢道来……”庚道看着暴跳如雷的袁术,慢条斯理的说道。
“就算主公攻伐曹操,青州黄巾依然过不来。况其谯县为曹操老家,彼等根深蒂固。其又在谯县招兵买马久矣,听说不单步军数万,还有几千骑军。而吾等汝南之士尽皆步军,战之也无胜算,徒增伤亡尔。何必费此力气,行不得好处之道?”
看了看袁术的表情,见他确实听进去了,庚道才接着又说“主公若想收黄巾为己用,当务之急,是要弄清黄巾现在到了哪里,是去到黑山处,还是待在青州。有了情报才好对症下药。”
“曹操势力强横,不可轻动。主公若想出口气,不如攻伐陈留。再联系黑山黄巾,许以粮草,让其攻伐东郡。再让汉升将军陈兵沛国边境,做出随时进攻之景象,扰曹操心神,让其不敢轻动。如此不出月余便可尽占陈留,东郡也!由此也可打通青州通道,若黄巾还在彼处,吾等也好接应之。”
“若是如此,主公既得二郡之地,又能接受黄巾之众。一石二鸟也!”
“嘶,好计策!”袁术听到庚道的分析以及策略,心中叫好,此道可行也!
“先生真乃某之子房也!先生在上,受某一拜!”袁术说着,虔诚的对着庚道一拜。
庚道心安理得的受了袁术一拜,这本就是他该得的。
袁术起身,看了看庚道到“如此,便行先生之计。某马上联系汉升将军,与黑山张燕,相约共伐兖州。”
袁术说完,坐在桌案旁,拿出书简,取出毛笔,庚道也会来事,马上过去替袁术研墨。袁术沾着庚道研要的墨汁,刷刷点点就写了两封书信。用漆封封号,分装两个木盒之中。
袁术弄好后,叫来门外的信使,郑重把两个木盒交于他手,说道“此信送于汝南黄将军处,此信送到冀州黑山处。皆十万火急也。汝可再找一心腹之人,分为两路,加急送之。去冀州一路,不要走兖州,从司隶荥阳郡入魏郡,切记,切记。”
信使称诺,下去安排去了。片刻之后,两个信使便一人三马,从阳翟出发了,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汉代的信使系统,一般是信使头领接主公的信件,以及派送事宜。然后分给下属的信使,由他们前去派遣。
袁术跟黑山黄巾相约的下月初三(十一月三日),同时起兵,攻入兖州。他攻陈留,黑山黄巾攻东郡。
派完信使之后,袁术又招来斥候头领,命他再派人前去打探黄巾消息。这次袁术小心多了,陈国,陈留方向,撒出去七八路,想着总有一两路可以过去吧。然后又派一路入冀州,从侧面了解青州黄巾的消息。
不提斥候统领如何下去分发任务,偷偷潜入兖州跟冀州,却说袁术交代完毕之后,便跟庚道商议,出兵陈留郡的事宜。
虽然约定的下个月初三行事,但是大军出征要准备的事情也非常之多,要留下守土的军士,要安排好颍川的政务等等。这些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弄好的。
看着颍川地形图,袁术说道“政务交给陈长文某也放心。有钟演、钟进二人辅佐,想来不会出什么纰漏。但是出征陈留又该如何行事?”
庚道在旁边看着,标注出来的各部驻防情况,心思急转,想着如何整军备战。
现在颍川郡经过两个多月的整饬已经安定了下来。有陈群这个本地大族出任颍川太守,各地的氏族也都默认了袁术占据颍川的事实。
现在舞阳屯驻着一万七千人的大军。这其中一万五千人是之前韩氏的私兵家奴。袁术攻破韩氏坞堡后俘虏的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农事要做了,每天闲来无事这些人就打架闹事,让舞阳县令很是头疼,几次三番的汇报给袁术,让他早日把这些人收入军中算了。
袁术也有此意,入了他的军中,每天校练,就没那个精力闹事了。于是命令看押的两千军士打散,之前的军士做什长,伍长做屯长,以此整编了这一万五千人。每天在舞阳郊外校练不休,经过一个多月的校练,正好拉出来实战,见了血的军士才可以算上精兵。
除去这舞阳的一万七千人,阳城屯驻的程普有五千人,许县的刘详五千人,阳曲的韩当有五千人,再了就是陈留边境的文聘部两万人。
阳城靠近荥阳郡不能动,许县跟阳曲皆在颍川内部,袁术是为了防备许县的许氏康氏、阳曲的郭氏才留驻这么多人的。现在随着陈群行使太守职权,两县的氏族也都顺从下来,这一万人可以调往陈留。
鄢陵靠近陈国也不能轻动,尉氏、鄢陵也要留守一部做为退路,这算算下来,文聘部能动用的也就一万人左右。
整合这些人,总体算下来有三万七千人,再加上一些运粮辅助的辅兵,差不多四万人马。
反观陈留的张邈,之前阳翟一役三万人马损失殆尽,只有陈留郡留守的两万大军,再加上这段时间他招募了,最多也就四万人。
袁术以四万精兵,攻陈留四万杂兵,想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209章 入南阳繁华富庶()
看清楚了颍川各部的情况,庚道便把调集舞阳、许县、阳曲的军士进入尉氏、鄢陵,整合四万人马,进攻陈留郡一一说了出来。
袁术听着庚道的分析,不断的点头,阳城、苑陵之军不可轻动,尉氏、鄢陵要留军把守。未思胜,先思败,留下退路,进退有据,当立于不败之地。
肯定了庚道的安排后,袁术便下后将军令,调集各方大军,去尉氏、鄢陵屯驻,准备进攻事宜。
袁术下了将令之后,又招来陈群、钟演、钟进等人,给他们交代颍川事宜。在他袁术不在颍川的期间,陈群总领颍川政务,钟演、钟进辅之,一定要确保颍川郡的安定。但是袁术因为什么离开却没有对他们说,只是说了要离开颍川。
现在战事还在谋划阶段,人多嘴杂,万一泄露而来消息,对方有了准备,就没有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了。
交代完毕之后,袁术便让陈群他们下去了,对庚道说道“大战将起,根基不能乱。某准备趁此机会回南阳一趟,交代南阳要务。汝可跟某一起前往,某也好把你介绍给某大兄韩方认识。如何?”
“诺,某愿前往!”庚道拱手称诺,激动不已。
袁术愿意时刻把他带在身边,这是把他当作心腹来看的。他庚道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韩方从袁术微末之时就跟随在他身边,又是袁术亲族,这个人以后也肯定是袁术势力的二号人物,袁术愿意介绍他们认识,这是让他进入到袁术的核心圈子之内,认可他庚道的行为。
相比留守颍川郡的陈群,他庚道跟主公就亲近多了。
想着其中的关节,庚道心道,陈长文啊,陈长文,虽然汝与某不分高下,然某更受主公信任,由此来看,汝便较某矮了半分!哈哈,某终于胜汝一筹也!
两人都是各自氏族的后起之秀,又是好友,从幼年就开始较劲了。但是每次比较都是不遑多让,平分秋色。这次投效袁术以后,渐渐有了差距,可不叫庚道自得。
第二天两人便收拾行装出了阳翟县,在陈群等人的欢送之下,启程向西奔南阳去了。
看着袁术、庚道的身影渐渐看不到了,陈群才带着众官吏回到阳翟府衙,开始忙碌新的一天。
不过在心里,陈群还是泛出了些许酸楚。他跟庚道从幼年开始就一直互相比较,也一直都未分胜负。现在他虽然已经是将军府少府,颍川太守了,看似比陈群的将军府从事,军师祭酒职位要高,但是与主公袁术的亲近程度就有了些许差别。按照这个来论,他确实要输给庚道半筹。
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主攻的是政事方面,天生就比主攻谋略方向偏远主公一分。庚道正是主公谋略的。由此产生的差距也不能说明他就比庚道差。
陈群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颍川治理出彩来,也让他庚道看看,我陈长文也不是庸才!
不提陈群心中如何想,却说主角袁术跟庚道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急速驰骋之下,第四天就到了宛城城外。
看着熟悉的城池,袁术长出一口气,总算是到了!
一路走来,庚道看着各县的景象,皆诧异不已。
他所在的颍川郡破败不堪,战火连连,百姓流离失所,皆不得安宁。袁术入主颍川以后情况才有了些好转,随着百姓回到家乡,袁术又借粮救济,总算是恢复了一些生气。
现在大汉各州郡县鲜有安定的地方,因为战乱饿殍遍野,千里赤地,毫无人烟之地比比皆是。
按说袁术治理南阳到现在也不过两年的时间,想来南阳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是从舞阳进入南阳郡后,庚道就被南阳郡的情况震撼到了。红阳跟舞阳相距不过二十里,但是这其中的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从红阳县城穿过,在大街上看到的人群真可谓是比肩继踵,人山人海来形容。南来的北往的,做买的做卖的,吆喝之声,讨价还价之声,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看到红阳如此的热闹,庚道仿佛依旧置身颍川治所阳翟一般。庚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南阳的边境小县如同一郡治所一般繁华。狠狠的掐了自己一把,感受到钻心的疼痛,庚道才相信自己不是置身梦境,穿越回了阳翟。
袁术把庚道的表现看在眼中,感到好笑的同时,又豪气冲天。心中想着,这是我的治下,放眼大汉各州,谁人能比?
南阳能如此繁华,皆是他广施仁政,治理有方。遥想当年,袁术匹马入南阳,南阳的情况比颍川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是逃荒的百姓,所过的村长鲜有人烟,路边饿死之人比比皆是。南阳这个产量大郡都是如何,就更不必说其他地方了。
经过袁术两年的治理,南阳不但回复了巅峰时期的繁荣,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南阳郡的宛城已经隐隐有了替代冀州的邺城,荆州的襄阳,徐州的下邳,扬州的寿春成为新的商贾云集之地。可见现在的南阳是如何的兴旺发达。
袁术看着庚道张目结舌的样子,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忻免(庚道字)可是被如此景象惊到了?哈哈,这里只是边境小县,等到了宛城,汝才知道什么叫做大城!到时候忻免不要惊出好歹来啊!哈哈!”
庚道的思路被袁术这一拍而打断,看着袁术露出些许揶揄,尴尬不已。庚道摸摸后脑,拱手笑了笑,才掩盖住自己的尴尬。
袁术不以为意的哈哈大笑着,便信步超越庚道向南门走去。
庚道赶忙跟上袁术,一边走,一边咋舌,心道,真没想到南阳已经繁花似锦了,这还只是红阳小县,不知道宛城是不是像主公说的一样?何谓“大城”?
街道两旁摆出的益州蜀锦、茶叶,扬州的丝绸,非常便宜的新粮,甚至幽州,并州的战马都有许多。这些在一些治所大城都不是轻易看到的东西,在红阳一地尽皆出现,如何不让庚道震惊!
窥一斑而见全豹,庚道更加期待宛城是如何的“大城”了!
跟随袁术来到宛城之后,确实如主公所说,宛城真是一座大城!
第210章 赞南阳宛城变化()
来到宛城城下,庚道看着这座雄城震惊不已。
几经扩建,宛城现在占地已经达到了五十平方公里。比两年前足足大了三圈。还在不断的规划扩建中,在袁术的心中宛城将来是要作为他的都城的,必须要跟他的身份匹配才行。
城墙高耸入云,庚道目测了下,怕是得有一丈挂零,偌大的青石垒成地基,上面是一色的护城砖,砖的颜色青中透黑,一看就是几经煅烧出来的硬砖。城墙之上是垛口,垛口后面是城楼。在城楼的两侧,每隔一丈五尺便有一座碉楼、箭塔。每座箭塔又有两丈高,上面军士密密麻麻,怕不下五十人。城上垛口处也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更有巡逻军士的身影晃来晃去,穿梭不息。
城墙的正中篆刻着一个硕大的“宛”字,宛字下面便是北城门。城门也是高大宽阔无比。离地怕是得有两丈,宽可以三辆马车并排进入。城门处两派军士站的笔直,衣甲鲜明,兵刃在阳光照射之下闪着寒光。
由北门一直延伸出来便是吊桥,吊桥也是宽大厚重非常。有五六个半米宽的木板材钉卯而成,怕得有半尺厚,两边儿臂的揽绳从城上垂下,崩的笔直。
吊桥下便是育水,急湍湍绕城而过,看河道怕是有五六米深。
就这么一座雄城,足矣屯兵十万,再贮存粮草无数,谁能攻占?
袁术一拉惊呆在那里的庚道,说道“忻免,走随某入城!看看城内如何!”
不待庚道反应过来,袁术就拉着他往吊桥走去。
刚刚走到吊桥处,迎面就碰到了出城迎接的韩方一行。见到主公袁术,韩方赶忙紧走两步,到袁术近前拱手行礼道“方迎接来迟,还望主公恕罪!”
“哈哈,不妨事,大兄,某给你介绍一位贤才!”袁术一摆手,微笑着扶起韩方,又拉过庚道给韩方介绍道“此乃颍川大才,庚氏千里驹,庚道更忻免!”接着转头又给庚道介绍韩方道“忻免,此乃某之臂助韩方韩大宏是也。也是某妻兄,南阳政令能如此,都赖他执行有方。”
庚道看着韩方,韩方也看着庚道,同时拱手行礼,又同时说道“某韩方(某庚道),这厢有礼了!”
结果两人同时听到对方如是说,皆是一怔,然后哑然而笑。
都是礼数有加,谦恭之人,如此竟然有惺惺相惜之情!
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