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都尉侍之,如何?”
北海地里虽然不大,但是为一郡编制,北海都尉就相当于郡都尉,可比他这个县都尉大多了!而且孔融对关羽多有礼遇,不似其他士人弃之如敝屣。
但是关羽一直标榜自己是忠义之人,结拜大哥在彼,他又怎能弃之不顾?三人已经结拜金兰,相约共死,值此微末之时他又怎能独享富贵?
就见关羽,哈哈大笑,拱手道“哈哈,多谢孔北海看重!某不过一介武夫也,怎值得大人如此?不是某不识抬举,只因某大哥在平原彼处,某又怎肯因富贵而弃之?常言道‘一马不鞯二鞍,忠臣不侍二主’!某虽粗鄙亦懂此礼也!”
孔融听罢,暗挑大拇指,罢了,关云长真忠义之士也!
关羽话说的很明白了,孔融也就不好再强人所难了。于是哈哈一笑置之,又引关羽、太史慈到偏厅就坐,摆下酒宴,宴请二将。
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吃罢酒宴,下人上来要撤换酒食时,关羽道“且慢。孔北海可否把这些残羹冷炙送于某?某大哥在平原每日清汤寡水,此等美食,也好与他打打牙祭。惭愧,惭愧,望孔大人恩准!”
关羽说着,单膝跪倒,抱拳过顶,乞求孔融。
孔融大赞道“云长此言大善,真忠义之士也!某苦读诗书十余载,满嘴仁义道德,妄自标榜忠义之士。今日得见云长,吾才知‘义’为何为‘羊、我’也!云长请起,受某一拜!”
孔融说着搀扶起关于,正了正衣冠,弹了弹灰尘,郑重的对关羽一拜,一辑到底!
关羽受宠若惊的站起身来,急忙躲开孔融正面。暗道,某不过一武夫尔,如何能受当世大儒如此一拜?
关羽手足无措,看着孔融抓耳挠腮,双手虚抬似乎要扶起孔融,又不知该如何说项,急的话语混乱“这……这……孔北海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某……某……某如何受得起,快快请起,某止为一武夫尔,不消如此,不消如此,惭愧,惭愧!”
孔融站起身来,拉住关羽道“如此忠义之士,某就凯越一回!田刺史马上到任青州,某愿为云长举荐为中郎将,青州都尉,何如?”
关羽看着一脸真诚的孔融,真心不好意思拒绝于他!
想他关羽武艺学成之后,便想一展所学,保家卫国,驱逐鞑虏。然庶人出身,不得晋身之道。虽然在大哥刘备麾下得以领军,但初为马弓手,现虽为平原都尉,亦不得校尉之职也,更不用说中郎将了!更何况青州都尉了,一州的最高武官,统领一州军士,正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孔融只举荐自己,大哥刘备,三弟张飞,虽不得志,亦为鲲鹏也!刚标榜了自己为忠义之士,若现在为荣华前途而弃之,岂不是自掘坟墓,打自己的脸么?
沉吟了片刻,关羽才道“得蒙孔北海看重,羽感激不尽。然某兄长只为一县令尔,某安敢为青州都尉?此事不必再说,某意已决!此间事了,黄巾之围已解,某该回转平原了,恐兄长在彼等急矣!”
关羽说着,便要拱手告辞,也不说打包佳肴美酒的事了。他怕再被孔融说几句,就会忍不住着了他的道。
孔融又感慨万千,关云长当世无双,确实为忠勇孝悌之人。若是此人仕于洛阳,汉室何至如此?
关羽忠义无双,更是被后世奉为武圣,彰显他的气节,后世亦有诗赞曰:
忠勇孝义世无双,羊我之言无相忘。
不为荣华富贵动,只为金兰话衷肠。
唉,阶层森严,士庶不立,耽误了多少英才?孔融感慨着,心中竟然升起了辞官不做,开设书院,讲习诗书的想法。
他孔融没有什么野心,也不想争霸天下。现在汉室暗弱,群雄并起,连番大战,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汉人就这点不好,不成长久,长久必内讧。外夷却在草原修养生息,磨刀霍霍,时常南下劫掠。若是大汉内斗不断,元气大伤,如何能当外夷入侵!
孔融似乎看到了,天下虽然再次一统,却因为大伤元气,被北方蛮族入侵的景象。彼为亡国灭种而来,汉人岂能有活路?
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孔融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考虑这件事,如果能多培养几个人才,汉人就能少受些外辱!
暂时把这个想法埋藏在心里,孔融回过神来,看到关羽去意以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听闻刘备在平原过的清苦,孔融于是命令军士打开府库,取出一万石粮草,让关羽带回。也算是酬谢刘备仗义之举了!
这一万石粮食却让关羽喜出望外。青州大旱,又起蚂蚱,他平原县亦受影响。田产几乎断绝。看着兄长刘备每日在县衙长吁短叹,关羽就心疼不止。有了这一万石粮草起码可以解平原燃眉之急,不知又可以活多少百姓了!
关羽对孔融千恩万谢,押着粮草,带着三千大军拜别孔融以后,回转平原去了。走在路上,关羽很是好奇,为什么孔融会说“田刺史马上到任”这是何意?青州无刺史久矣,田刺史是何人?
路上无话,有大军押送,平平安安的到了平原县。刘备接到消息,喜出望外,带着张飞跑出县衙迎接关羽得胜之军。
在县衙外刘备更是看到了长长的车队,车帐上尽皆是粮食。这又让刘备欣喜不已。
关羽阵斩黄巾大渠帅管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平原,此次前去不仅解了北海之围,毫无损伤,又带回这么多粮食,真是双喜临门!
刘备上前一把抱住关羽,哈哈大笑不止,关羽完好无缺的回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他刘备是有野心的,要争霸便要有大将,关羽张飞皆是大将之才,这才是他真正的臂膀,些许兵卒倒不是那么重要!
刘备一边让下吏把粮食搬进府库,一边拉着关羽的手,进入议事厅。
第199章 掴张飞欲吞青州()
三人来到议事厅中,还未等落座,张飞就在一边急不可耐的问道“二兄,听闻汝阵斩管亥,是也不是?快说说,管亥武艺比某如何?其为黄巾大渠帅,统领青州百万之众,必有过人之处,可惜,某未能与其一较高下!”
现在的张飞武艺还在急速成长之中,他跟关羽两人时常切磋,不过张飞败多胜少。不过以关羽的眼光看的出来,张飞的资质在自己之上,等他臻入化境,自己必不能敌。
现在张飞满脑子都是武艺上的事,极近乎武痴!
关羽看着张飞刚想回到,刘备就在旁边说话了“翼德。汝二兄刚刚回转平原,且让他歇息片刻。某说了多少遍了,为将之道当在谋略,切不可呈匹夫之勇!一人再猛能捻几颗钉?汝为大将之才,统帅才是正道。切勿埋没了汝的天赋!给汝的《春秋》看完否?明日某便考教于你!”
张飞环眼豹头,两道立眉浓重异常,一脸的钢须,满脸的横肉。一看就是个火爆脾气之人。但是在刘备面前,却如同孩童,低着头不断傻笑着,摸着后脑,满脸的无辜。
刘备见他如此,也不好再责备于他,张飞比关羽还小许多,刚及弱冠有三,如果不是长得太着急,当乳臭未退,年纪颇轻。相比关羽的稳重,刘备更喜欢张飞的率真。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拉着关羽坐下,紧握他的手道“二弟,此次前去可遇到什么危险?解北海之围倒是其次,切不可伤了某贤弟才好!”
关羽坐定,看着刘备关怀的眼神,心中一暖,想着自己的选择确实没错,有一个这样的兄长,他关羽还有何求?
关羽道“黄巾贼众,乌合之众也。些许肖小,怎是关某对手?不过管亥确实是个人物,一柄大刀舞的密布透风,武艺高强。若不是对战之时失了神,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某斩杀!”
似乎在追忆跟管亥对战时的情景,关羽眼神空洞,有些发呆!
张飞来了兴趣,把座椅搬到关羽近前,急切问道“管亥武艺较某如何?其招式兄长可还记得,不若到庭院使给某看,某手痒的很!”
刘备看着张飞目光有神的看着关羽,满脸的希冀,胸中之怒气就升腾而起。扬起左手对着张飞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
张飞的注意力全在关羽身上,没有防备大哥会来这一手。当听到脑后生风的时候,再想躲已然来不及了。张飞只得一闭眼,抗了这一下。
“啪!”“哎呦!”
“大兄,怎得总是打我后脑。某尝闻如此掌打,脑筋会更加愚笨,汝想要个傻弟弟否!”张飞捂着后脑勺,嚷嚷道。
“你,你你你……”刘备点指着张飞,气的七窍生烟,怒道“真是气煞我也!某怎得有汝这个顽劣的兄弟?来人,拿棍棒来。贼厮,休走!”
张飞一看刘备挽起袖子,又叫人去拿棍棒,暗道不好,脚底抹油,一溜烟就跑出了县衙,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关羽看着刘备要打张飞,赶忙站起身来,一把抱住刘备,劝道“兄长切勿生气,翼德就是这么个秉性!他年纪尚轻,玩心太重,可以理解。等他再长几岁,便会沉稳下来。兄长不要气坏了身子。三弟再行如此,某绑了来交给兄长发落!兄长稍安,某还有正事要说!”
其实刘备也不是真要打张飞,只是火气上来,吓他一吓。如果张飞不跑,他也舍不得打他。刘备自幼孤苦,没什么玩伴,所以才导致了他的性格沉稳,喜怒不行于色,但是就缺少了欢乐。自从有了张飞这么个灵气十足的兄弟,刘备开朗了许多,笑容也多了起来。刘备爱护张飞还来不及,怎么舍得真打他,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罢了。
顺着关羽的台阶,刘备这才在关于的安抚下,重新坐下,不过嘴上还是说着“翼德怎还年幼?其二十有三矣。汉律男子十四便是成人也!现在吾等在平原蛰伏,当时暗自谋划,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也。翼德不思某等前路如何,却整天舞枪弄棒。让他多看兵书,也惫懒惰弃,此等顽劣之徒,就得棍棒伺候,不然他就是不涨记性!气死我了……”
“是,是,是。”关羽顺着刘备说道“翼德确实顽劣,下此他若是再如此,某必先捉住他,再交给兄长发落,可否?不说他了,兄长说道前路某想起来了。此前孔北海曾言‘田刺史将会到任青州’,青州无主久矣,突然冒出个田刺史,兄长可知是何人?”
听到关羽说青州要来刺史,立刻安静下来,把张飞抛之脑后,开始沉思起来。
刘备虽然是平原国其中一个小县的县令,但是刘备对青州是有野心的。首先一条就是青州无主久矣。自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青州刺史刘能被黄巾贼攻杀,就再也没有重新任命刺史人选。到灵帝薨皇子辩即位再让于皇子协,似乎都把青州遗忘了。
青州地处冀州之南,兖州之东,徐州之北,背靠大海的狭长地带。因为太过靠近大海,所以天灾不断,时常有巨浪涌入,狂风呼啸。再加上河水(黄河)从这里入海,因河道淤泥过多,异常浅显,所以时常改道,泛滥成灾。一年之中单单灾患便占据十之六七,加上海水侵蚀,田土粮产甚少。这就导致青州几无税收,无税收就无油水,再加上前来就要筹粮救灾,所以谁都不想来任青州。
青州五国一郡,各地太守基本都是不得志的边缘之人或是遭到贬谪之人。汉代士人又重气节,所以多有挂印不就者。直至今日除去北海国孔融外,其他四国一郡皆无太守。不然也不会青州黄巾如此肆虐。天灾再加人祸,青州破败不堪,盗贼横行,逃亡别地者不计其数。
青州虽然是如此艰苦之地,但在刘备眼中却是非常理想的一块土地。首先他很弱小,没有争霸中原的资本,如果得了青州,其他诸侯必很少来攻。这就可以给他很长的发展时间,到时候广施仁政,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其次成就一州刺史,这便可以提升自己的名望,到时候再搬出汉室宗亲的由头,往来投效之人肯定也会不少,这样组成争霸的班底,再寻一富庶之地为根基,则霸业必成。
到时候谁还敢小瞧他刘备?
第200章 备抒情鸡犬升天()
刘备想的挺好,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还没等他起事占据青州,青州刺史就任命下来了。但是此人是谁,刘备一点头绪都没有,单单一个“田刺史”信息太少了。
唉,看来还要继续蛰伏啊!刘备叹了一口气,暗暗想到。不是他不愿意快点,但是青州因为天灾人祸本就人少,他能拉起三千部众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确定了策略之后,刘备继续在平原县施展仁政,新得的一万石粮食也没私藏,而是拿出来接济治下的百姓,如此又收了一波仁义之名。
就在刘备收民望的时候,这一天,下人回报,田刺史的使者来了!
终于来了,某就看看你是何许人也!刘备心中想着,脚下可不敢怠慢,毕竟是他的上官,还是要有礼数的。
结果见到信使之后,刘备愣了,这信使不就是公孙瓒身边的信使么?难道田刺史出自右北平?
两人见面行礼后,信使拿出信件交给刘备,又道“刘使君还记得某否?右北平郡,土垠县,还记得否?”
“哦哦,你是那个王为!公孙将军的信使。汝不在公孙将军身边,怎得成了田刺史的信使?”刘备想起了这人的名字,又好奇的问道。
“哈哈,此‘田刺史’也是汝的熟人。刘使君看了信件就知道了,容某卖个关子!”信使王为道。
刘备不明所以,赶忙拆开信件观瞧。一看乐了,原来这个“田刺史”就是公孙瓒身边的主簿田楷田义范。
都是熟人,刘备也就没那么拘束了,伸手示意信使王为坐下,他也坐在座椅之上,慢慢观瞧。
通过田楷的信件,刘备才知道,冀州发生了天大的事。
原来早在一个月前,公孙瓒打跑管亥,把青州黄巾都赶出渤海以后,便正式接手了渤海郡。把各县的重要人物都换成了自己人。渤海安定之后,公孙瓒就把眼光瞄向了冀州全州。
公孙瓒借口韩馥无能,导致黄巾贼肆虐,于是上表撤换冀州刺史韩馥,任命他的长史严纲为冀州刺史。并送书信到邺城,责令韩馥赶快让出冀州,不然他便带挥军向南了。
公孙瓒因为大胜青州黄巾,越发的骄横起来,不单单任命了冀州刺史,还一口气任命青州、兖州的刺史。可见其野心昭然若揭。这是要入主中原啊。
表奏的青州刺史就是田楷,兖州刺史是他的司马单经。
奏章到了长安,董卓也没拦着,直接批准了公孙瓒的奏请。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连带着把袁术任命为豫州刺史,又任命袁绍为南阳太守,曹操为右北平太守。
董卓可管这是谁的地盘,一同乱任命下来,彻底打乱了关东诸侯的平衡,让关东更加混乱。董卓这是按照李儒献的驱虎吞狼之计,调动所有的关东诸侯,让他们彼此攻伐。他们打的越热闹他董卓在长安待得就越安稳。
虽然大家都看的出这是董卓的计谋,但是利益动人心,既然做了这一方诸侯,谁不想争霸天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消息传开四方皆震。众诸侯各自把守好自己的地盘,严防被他人攻占。袁术接到诏令,则是在阳翟哈哈大笑,有了这张豫州刺史的诏书,他就能合法的占领颍川跟汝南了。如果董卓就在身边,袁术恨不得抱着他亲上一口。这个正是他所需要的。
袁绍在南宫县接到董卓的诏书,一笑置之,他这个便宜兄弟把南阳经营的铁桶一样,百姓归心,士族用命,谁还能占了去?如果袁术不死,南阳就不会被别人强占。不过听说董卓同意了公孙瓒的上表,任命了严纲为冀州刺史,并扬言要南下攻伐邺城。这可真是太好了,他公孙瓒还真配合,这个扬言可不就是他袁绍苦苦等的时机么?于是赶忙按照之前的谋划派高干、荀堪出使邺城,游说韩馥。
书接上文,刘备看着田楷的书信,感慨万千,现在连他田楷都当上青州刺史了。再看自己,依旧是个小县令,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不过早年的养气功夫让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心中想的什么,脸上一点都表露不出来。看完田楷所说的让刘备帮他接收青州,到时候给他平原国国相的时候,便合上书简,对信使王为道“田刺史的信件某看完了,请转告刺史大人,刺史大人但有差遣,某刘备必应,让刺史大人放心便是!”
“哈哈,好,有玄德这句话就够了。刘使君不愧是忠义之人,有刘使君在想来接收青州易如反掌。某便不多待了,这就回转,告知刺史大人这个好消息。告辞,告辞,不必相送!”王为得了刘备肯定的答复,便起身告辞,回转去找田楷了。
这时候田楷刚刚过了青州跟渤海的边境,正在经过乐陵向青州治所临淄前行。他要一路向东南走,穿平原国,乐安国,到齐国入临淄。平原县则是在乐陵的西南方向,所以田楷不可能来平原的。
刘备见到王为要告辞,也不阻拦,站起身来,拱手道“如此也好,田刺史早日到了临淄,也好早日安定周边。现在青州毫无吏治可言,盗贼匪患猖獗,非田刺史这样的大贤不能为之。某在平原县,秣马厉兵随着等待田刺史召唤!”
“好,刘使君,就此别过,今后再一州共事,容后再行闲谈,某走也!”王为拱拱手走出了议事厅,骑上坐骑,奔东北方向去了。
刘备目送王为离开,才回到议事厅,长须短叹。不说田楷,他毕竟是孝廉出身,又为当世大才,就这个小小的信使王为,也得到了重用。看样子他跟随田楷而来,想必会外任郡县,跟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成为自己的上官。
这让他刘备,看在眼中,心中酸楚。想他刘备虽然落魄,但也是汉室宗亲,名门之后,结果落得这般田地,让刘备恨这老天的不公,恨这大汉的昏庸。凭什么这般的小人都得了志,他这个大才还窝在这尺寸之地,不敢轻动。
站起身来,刘备落寞的走到议事厅门口,看着远处的苍山翠岭,胸中突然豪气大发,大好河山还等着他刘备去整饬呢,又何必在这里怨天尤人?
“啊……”
刘备一声长啸,抒发着心中的愤懑之情。长啸之声穿透空气,直上天际,吹散了阴云,露出了碧蓝的天空。
刘备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越挫越勇,后世有诗赞其永不服输的精神曰:
蜗居小县有豪情,虽有大志无施行。
一人得道鸡犬升,肖小之徒为高崇。
本是豪杰有雄志,奈何报投无门径。
一啸抒得心中闷,重拾信念意清明。
第201章 谋冀州两人出使()
长啸过后,刘备神情如常,继续按部就班的安排着平原的事务,一点都没受到刚才愤懑的影响。
刘备能如此,确实是有雄才大略之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此之为谓人主也!“夫天降降大任之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刘备正在经历炼狱的磨难,只要他心中的信念不失,将来必有所成!历史也见证了刘备的崛起,成为一方响当当的诸侯。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接下来的时日,刘备帮助进入临淄的田楷,左征右讨,终于把整个青州都纳入田楷手中。平定了青州之后,田楷也没失信于刘备,任命刘备为平原国相,管理一郡之地。两人在青州招兵买马,校练不休,又源源不断的聚集大军,随时等待公孙瓒的召唤,出青州,进击冀州韩馥。
就在刘备帮助田楷征讨青州的时候,青州黄巾开始南下泰山郡,准备继续前往南阳投奔袁术。现在青州来了刺史,开始下大力气征剿他们,已经不能再待了。
屯驻在安平国南宫县的袁绍此时正在跟谋士在议事厅议事。前次长安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以及公孙瓒扬言领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他们这里。现在正是谋取冀州之时。
袁绍坐在首位之上,看着下面的文武道“公孙伯圭已经打退黄巾,上表的冀州刺史诏书也已然下达,现在冀州震动,吾等之计可行否?”
许攸首先站出来道“本初,正是此机也。公孙伯圭已经扬言要领军南下攻伐邺城了。韩馥在邺城已成了惊弓之鸟,惶恐不安。只要派一能言善变之士前往游说,冀州必为本初所得!某不才,愿意前去游说韩馥,助本初成事!”
袁绍听到许攸的话语,点点头,既然许攸请战了,让他前去又何妨。正好开口同意许攸时,逢纪站出来说话了。
逢纪走出本列,拱手道“主公且慢。子远先生,所言非虚,确实是游说之机也。然子远先生与韩馥此前有怨,若差他前去,恐逆反也!不若令派他人前往,可成大事!”
此前许攸坏了逢纪的计谋,逢纪早就怀恨在心,此次见许攸出来请战,肯定不能遂了他的愿,于是才出言阻止。
许攸看着逢纪恨的牙根直痒,这厮又出来坏事,他正想反驳的时候,郭图也站出来说话了。
就听郭图道“元图先生说的却有其事,前次差许子远前去邺城催粮,便是因为对韩馥不敬,导致了渤海的粮草总是短缺延后,此皆是许子远之过也。某附议逢元图,当换他人?”
“哼哼哼,尔等说说,要换何人前往?”许攸见郭图也站出来使坏,于是哼哼冷笑的问道。
许攸早就想好了对策,如果他们自荐,必不让他们如愿。
逢纪刚想自荐,但是看到阴测测的许攸时,把自荐的话又咽了回去,道“某愿……举荐荀友若前往,其与韩馥有旧,想来更能成功!”
许攸正想反驳的时候,听到逢纪举荐荀堪,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要不是逢纪跟郭图就行,其他人他许攸无所谓,反正献计的是他,怎么他都是有功劳的。再说荀堪是他们之中有名的老好人,谁都笑脸相迎,也没得罪过他许攸,把这个功劳让给荀堪也可以,正好让他承自己的情。
于是许攸眼珠转了转,对袁绍道“荀友若确实最佳人选。他与韩馥是友人,韩馥更容易相信于他。况且其家族也在此处,必不会反叛。某也举荐荀友若前往!”
许攸说着,看了看荀堪,意思是,这次我举荐于你,你可不要忘记我!
荀堪无奈,只得对许攸点点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对于许攸,荀堪能忍就忍,能让就让。
这时候郭图说话了,“主公,某也举荐一人,高干高元才。高元才不但是主公外甥,更有急智,三寸不烂之舌,死的也能收成活的。有高干辅之,必成说降韩馥。”
高干虽然是袁绍的外甥,但是为五服之外的表亲。其人又刚刚投效袁绍,并没有多少出众之处,不知为何郭图会举荐于他。
但是这个人物跟大家都没有利益关系,所以众人皆不说话,算是默认了郭图的提议。
袁绍想想,这样也好,有高干在一旁监视,他荀堪也不会有其他想法。于是出言道“也好,荀友若,高元才。”
听到袁绍肯定的说他们两人的名字,荀堪一脸镇静的走出来抱拳行礼,高干则喜出望外,感激的看了一眼郭图,用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眨了眨眼睛,走出来对袁绍抱拳行礼。
“便差汝二人前去游说韩馥,友若先生为主,干儿为辅,此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冀州乃吾大业之重中之重,切不可出任何纰漏。若有差错,必拿尔等试问!下去准备去吧!”袁绍看着他们二人道,先打了预防针,这一路必须要成。
两人异口同声的道“诺,必不负主公重托!”
说罢下去准备去了,整理得当,两人便出了南门,奔邺城去了。高干在走之前,让心腹之人送了一百金到郭图府上。这是他酬谢郭图的礼物。原来早在几天之前,高干就找到了郭图,想让他在合适的时机举荐自己。并送上一对玉如意给。高干知道郭图贪财,于是投其所好。这才换来了这次出使的机会。
不提两人如何风餐露宿,前往邺城。却说南宫县内,袁绍刚想散会,回转后宅休息,安平国相刚送来两个美姬,他还没享用呢。正在这时,下人来报,一票军马,今日进驻广宗,看旗号打的是“麴”字帅旗。
冀州序列姓麴的只有麴义一人,怎么他突然屯驻广宗?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韩馥下定决心要跟公孙瓒打战?但是也不应该啊,如果要打的话,怎么会吞在广宗,而不是渤海边境?
百思不得其解的袁绍只得,再差人探查麴义前来的来意。
第二天还没等袁绍派出斥候去探查,邺城就传来消息,麴义因为不满韩馥太过软弱,已经公开反叛于他,带领自己的部曲出走邺城。
听到这个消息,袁绍喜出望外,麴义可是冀州的头号大将,能统帅有谋略,是个智将型的将军。如果能收了麴义,不但能得他几万部曲,还能收这么个大将人物,那不就更加如虎添翼了么!
第202章 收麴义韩馥昏聩()
袁绍看到麴义因为不满韩馥的软弱公然反叛于他,带领部曲进驻广宗以后,便积极派遣信使于他联系。
袁绍在给麴义的信中,姿态放的很低,声称如果能得他的帮助,肯定拜他为大将,逐公孙瓒出冀州。
原来早在群起而讨董卓的时候,麴义跟公孙瓒便有了矛盾。公孙瓒去河内却在冀州磨蹭,韩馥就派麴义跟这公孙瓒,防备他偷袭。公孙瓒被像狗一样监视着,感觉受到了屈辱,于是跟麴义起了摩擦。两人大打出手,结果麴义武艺没有公孙瓒高,被公孙瓒戳了一枪,由此深恨公孙瓒。
公孙瓒如此明显的攻伐冀州,麴义是坚定的主战派。但是韩馥胆小,害怕打不过公孙瓒,因此几次三番的驳回了麴义的请战。麴义一气之下便带着部曲离开了邺城,进驻到广宗,打算北上攻击公孙瓒。
但是公然的反叛韩馥,他麴义便成了反贼,就算打跑了公孙瓒,以后又能如何?所以在收到袁绍的信时,麴义喜出望外。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比韩馥强多了,而且袁绍又对自己这么看重,礼数有加,折节下交。
麴义受袁绍礼贤下士的感化,受到袁绍信件的第二天便打出了“车骑将军袁”的旗号,声称归附车骑将军。并带领部曲,出广宗,来南宫与袁绍相见。
袁绍接到麴义归附的消息喜出望外,得了麴义便等于折了韩馥一条臂膀,即便韩馥不愿意让出冀州,现在就是武力也能解决。
袁绍更是在麴义到达南宫时亲自出城迎接,当众宣布封麴义为中郎将,他的部曲依旧归他统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