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意的看了看钟演、钟进二人,袁术又看向陈群跟庚道。相对庚道,陈群就稳重多了,因为之前袁氏答应了他的官职,见到钟演、钟进二人都实现了承诺,想必自己这个少府也是跑不了的。

    庚道就不同了,他是自己跑来的,还会不会给他后将军府的官职,那就不一定了。所以相比陈群,庚道有些焦急,又露出些许期望。

    袁术则开始头大,本来是给庚道将军府少府的,但是他不就,就给了陈群。现在他又跑回来,该当如何?毕竟少府就一个官职,不可能给两人吧?

    没办法陈群的这个事确定了的,再行更改不好解释。于是袁术下令任命陈群为后将军府少府,暂领颍川太守一职,总督政务。

    后将军府还没开府,印绶都还么制作,只得拿出颍川太守的印绶交给陈群。

    陈群拿着颍川太守的印绶,非常激动。想他不过弱冠之龄,便可为一郡太守,这是何等的荣耀啊!虽然他这个颍川太守是南阳太守封的,但是陈群相信,袁术这个南阳太守只是暂时的,早晚会晋升州牧。

    少府尘埃落定,到了是给了陈群。庚道站在下面无不羡慕的看着陈群,谁叫他当时没有答应啊,现在成了别人的了。

    不过庚道也没太过在意这个,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华,袁术必定重用自己。即便不为少府还有别的,肯定是如此!

    果不其然,袁术接着下令,任命庚道为后将军府从事,军师祭酒,随军听用。

    听到这里庚道也是喜出望外,后将军府从事倒是其次,军师祭酒才是正职,又能时刻跟在主公身边,这是何等的荣耀。

    相对于陈群的一郡太守,他这个军师祭酒虽然官职没他的大,但是实际的效果确实比陈群的好!

    庚道领了军师祭酒的印绶,站在一旁得意洋洋。

    钟演、钟进看着他们二人,一人成为自己两人的顶头上司,一人成为主公身边之人,哪有不羡慕的道理?但是能力不足,能得两个有实权的官职已经不错了。经过努力,主公的地盘大了,未必不能成为一郡太守!如此想想也不算辱没他们的才能。

    确定了之后,袁术下后将军令,把信任的四人传到自己麾下各处,让他们先行有个心里准备。

    消息传到各处,无不对这四人好奇,羡慕。就连韩方也不例外,袁术到了还是开了后将军府,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成了后将军府收录的前两人,可不叫他羡慕?

    不过跟随袁术久了,韩方知道,袁术是念旧之人。没见后将军府的主簿、长史、司马三个最重要的官职还空着呢么。他相信这三个必定有一个是自己的!

    确定了他们的官职之后,就让他们开展自己的工作了。陈群带着钟演、钟进第二天就出了阳翟,开始巡查各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想治理好一地,便要先行了解此地的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段时间袁术稍微空闲了一点,他跟庚道两人则是打开大汉图录,开始分析周边诸侯的势力情况。随着各地的消息传来,袁术对现在的天下大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186章 纪出策许攸拆台()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众诸侯被董卓杀败以后皆退回自己的领地,重新招兵买马,图谋东山再起。

    此时袁绍回到渤海郡招兵买马,又重新聚众五万,陈兵在东光县,随时准备南下夺取冀州。

    现在袁绍帐下文武如云,逢纪、荀堪、荀彧、郭图等为谋士,颜良、文丑、周昕、淳于琼等为大将,把守渤海各处要冲,已成气候。

    但是一个小小的渤海郡怎么放在袁绍眼中,他早就对冀州垂涎三尺了。

    东汉时期,冀州历朝历代都是钱粮赋税出产最多的一州,灵帝时为了方便管理,把冀州的治所从信都牵到了最南端的邺城。冀州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商贾巨富。如果手握冀州,此一地便可养兵数十万。或北上幽、并,或南下青、徐,外联内和,便立于不败之地。

    许攸、荀堪等也都是为袁绍出此谋略,先下冀州,以冀州为根本,再据幽、并,控北方三州,以青州为势力范围,虎视中原。寻一良机,出兵南下,则大业可成,霸业可期。

    袁绍深以为然。

    这一天,袁绍又召集文武商议大事,袁绍坐在首位之上道“吾等大略已定,先下冀州。然冀州牧韩馥兵强马壮,手下文武众多,又皆用命。治下之民皆归附,商贾皆支持。吾渤海一郡之地地如何为一州之对手?现韩馥猜忌,粮草用度又颇多短缺,一战而下还较好说,若是僵持,吾等必败。到时身死殒命,如之奈何?”

    袁绍分析的入情入理,又该如何攻占冀州,群臣皆脑筋急转,冥思对策。

    这时,逢纪眼睛一亮,似乎计上心头。就见其看看左右,周遭同僚皆不得解,便怡然自得起来。想来彼等都是泛泛之辈,昏聩之人,如何是他逢纪的对手?雕虫小技,他逢纪信手捏来!

    逢纪害怕被别人抢了先,赶忙走出本列,来到袁绍近前,抱拳行礼道“主公勿忧,某有一计策,不费一兵一卒可下冀州!”

    “哦?果真如此?元图(逢纪字)先生果然大才,为吾之子房也!是何计策,还不快快道来!”袁绍看到逢纪没多久就有了计策,喜出望外道。

    逢纪得意的斜着眼睛,鼻孔朝天,瞄了眼许攸、郭图等谋士,手抚胡须,才慢慢说道“虽冀州兵强马壮,然韩文节(韩馥)庸才也。鼠目寸光,毫无胆略,虽拥众多,若诸侯来攻,其必退缩,惶惶如丧家之犬尔。

    北平太守公孙瓒,野心勃勃也。前征讨董卓时,便故意在冀州境内,磨蹭不前,打探各地虚实,暗标于图录之上。此图谋冀州者也!不若主公暗通曲款,相约于他共分冀州。其必欣然出兵,入侵冀州。到那时韩馥必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主公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去陈明厉害,袁氏又有恩于他,想来以他的性子,必让冀州于主公。

    此驱虎吞狼,趁火打劫之计也!若行此道,主公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冀州沃土,何其易也!哼哼哼哼……”

    逢纪说完,抚着胡须,阴测测的奸笑起来。

    袁绍听完,击节赞叹,道“果然是好计也!若下冀州,元图先生当记首功!”

    逢纪拱手,称谢道“此全赖主公赏识,某不过替主公鼓唇弄舌罢了!”

    说罢,逢纪迈开四方步,得意洋洋的回归本列,撇着嘴,一脸瞧不起的看着荀堪、荀彧、郭图、许攸,大有老子天下第一,尔等都是酒囊饭袋之意。

    看着逢纪丑陋的嘴脸,本为此计赞叹的众人皆不愉起来,心道,不就是出了一计么,至于这么得瑟吗?逢纪当真是个小人!

    荀堪、荀彧是心胸宽广之人,知道他是个小人,一笑置之,懒得跟这种人计较。不过许攸、郭图可不是豁达之人。

    许攸、郭图两人皆是贪财,好大喜功之人,本就是跟逢纪一丘之貉。见到逢纪得了主公的赞赏本就妒火中烧,又见他如此,这还怎么能忍?

    许攸不愧是阴谋大家,端的反应迅捷。就见他眼珠一转,便想到了此计的漏洞,嘿嘿一笑,暗道,你逢元图也不过如此,看我怎么拆你的台!

    袁绍刚要确定逢纪的计策,就见许攸走出本列,开口道“本初,且慢!某有话说!”

    袁绍一听,就知道是许攸。在他麾下敢叫他本初的,只有许攸一人。许攸仗着是他袁绍多年的好友,虽是主仆,但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每次都是本初,本初的直呼其名。如果不是许攸确实大才,之前相交在微末之中,袁绍早就不容他了。

    就因为这个毛病,最后也葬送了许攸自己的性命。他虽然大才,但是太过傲物,没有敬重之心,久而久之,即便人主能容,但是其麾下忠臣爱将如何能容?

    许攸看着袁绍,稍微拱手意思了下,便道“此计虽好,然漏洞百出!”

    许攸回头看了看逢纪,嗤笑一声,才道“公孙瓒,虎狼之士也,若引彼军入境,到时赖着不走,吾等如之奈何?幽州铁骑,天下无双,其又有精兵,白马义从。传闻此军皆选自军中武勇之士,寻常骑士便可在其他军中为什长。武艺高强,弓马娴熟,难相匹之。此其一也;

    韩馥虽为庸才,然其麾下亦有智谋之士。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皆名士也,田丰、沮授皆智谋无双。此等雕虫小技,彼会不知?若韩馥谨守重地,陈兵边境,公孙瓒又大举入侵,前门有狼,后门进虎,吾等夹在中间,渤海弹丸之地,如何能独活?此其二也;

    即便韩馥昏庸让冀州与本初,吾等食公孙瓒口中之食,其肯善罢甘休?若以本初信件昭示天下,必坏本初名节。到时名节有污,冀州旧臣必不肯就,叛乱四起,公孙来攻,吾等死无葬身之地也!此其三。

    此计陷吾等于绝境之地,何来妙计?”

    说罢,眯起眼睛,斜视身后的逢纪,皮笑肉不笑,藐视非常。

    郭图见许攸跟逢纪针锋相对,此前妙计让他说的一文不值,心中一喜,暗道,如此最好,就见不得你逢元图得意。

    于是郭图出列,落井下石道“主公,许子远所言甚是,某附议!”

    荀堪、荀彧听到此处,相视苦笑一声,得,这几人又开始互撕了。两人垂首站立,眼观鼻,鼻探口,口问心,闭目养神,巍然不动。

    袁绍手下谋士不为他细细谋划,却总是互相拆台,从渤海太守的时候就开始了,后世有诗讽刺其曰:

    文武如云势难估,虎踞龙盘展雄图。

    一目看得未来事,有眼无珠中舌毒。

    各怀鬼胎矛盾凸,暗自诋毁心中怒。

    难怪不成帝王业,好谋无断冢中枯。

第187章 定计谋许攸献策() 
逢纪见到许攸说的在情在理,脸上的汗就下来了,嘴里气愤的指点着许攸以及落井下石的郭图,道“你,你,你,一派胡言,某忠心为主公出谋划策,天地可鉴。主公,此皆是许子远,郭公则,看不得某被主公赞许,鸡子中寻骨,无中生有也!主公要为某做主啊!”

    “哼哼,汝倒是说说,某哪里说错了?此计陷本初于不仁不义,又有身死殒命之险,汝便是龌龊小人,某羞于汝同伍!”许攸哼哼冷笑,一甩袖子,不屑道。

    “主公,某一片赤诚之心,对您忠心不二啊!主公要为某做主啊!呜呜……”逢纪直接跪倒在袁绍面前,竟然呜呜哭泣起来。

    “哈哈,真是笑话。若汝也为忠臣,那世上便再无忠贤!本初,可治逢元图陷害忠良,大不敬之罪!”许攸想把逢纪一巴掌拍死,直接让袁绍治逢纪的罪。

    这时候,郭图见许攸提议治逢纪的罪了,也走出本列,对着袁绍拱手道“子远先生所说,臣等附议!逢纪陷害主公,当治罪也!”

    “汝且看看,不是某一人之言,郭公则也是明事理之人,汝还有何话说?”许攸见到郭图又在最恰当的时候附议自己,更是得意,直接责问逢纪道。

    逢纪看着这两个人狼狈为奸,一唱一和,知道今天这关不是那么容易过的了,他们要治自己于死地。于是接着演他的悲情大戏,期待以此打动袁绍。

    正在逢纪要说话的时候,袁绍在上面开口了,怒喝道“汝等成何体统,啊?成何体统?此议事之堂也,汝等如乡野村妇般相互攻伐,相互诋毁,哪里还有半点世家大族的礼数?汝等眼中还有吾这个主公否?都给吾退下!”

    袁绍早就想开口了,就是许攸逢纪你一言我一语,几次被他们打断。

    这已经不是逢纪、郭图、许攸第一次争宠,虽然作为主公,袁绍深蕴平衡之道,但是他们如泼妇骂街一边,互相揭短,就哪里是他想要的了?

    本来出谋划策是好事,结果让他们弄成什么样子?

    袁绍乐意见到他们私下里不和,但是不愿意看到他们在正事上互相诋毁。正常的辩驳这无可厚非,毕竟人力有穷时,总是有想不到的地方,互相查漏补缺,计策不是更加完美?

    但是为了这么一点事,就无限放大,要置对方于死地,他袁绍怎么能忍?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谋士才是他图谋大业的根本。

    袁绍本来就耳根子软,容易拿不定主意。手下智谋之士又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让他每次在大事上都会延误很长时间,如此耽误战机,就是他最后战败的原因。

    言归正传,袁绍制止了他们三个,看到他们在那里恭顺的低头,沉默,心中的怒火才算平息了一些。

    但是该如何处置,袁绍又开始头疼了。处罚哪一个他都舍不得,现在是谋划冀州的关键时期,正是用人之际。

    袁绍看看逢纪等三人,沉吟良久才道“此事作罢,不要再提。尔等还不退下,净在这丢人现眼!此计不妙,诸位还有何计策?荀友若(荀堪字),汝且说说。”

    听到袁绍叫自己,荀堪才睁开眼,急忙上前,对袁绍行礼道“主公,某还未想出良策,有愧主公看重,还望恕罪!”

    枪打出头鸟,荀堪明哲保身,不愿意陷入逢纪、许攸、郭图三人的是非漩涡之中。

    袁绍见他不愿多说,也只好作罢,但是攻占冀州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听说他那个便宜弟弟,不但占了河南半郡,还占领了樊城,现在更是出兵颍川、汝南,两郡无主想来是很容易拿下的。再看看自己还窝在渤海郡动弹不得,这如何能行?

    现在荀彧刚刚投效过来,袁绍也不好直接问计,不然谁知道许攸他们会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袁绍又看向许攸,这个人既然想到了逢纪的遗漏之处,肯定有解决办法。于是笑呵呵的道“子远先生,吾看汝胸有成竹,想来是有良策,若是可行,当立首功!”

    本来许攸在那里闭目养神,听到袁绍说话,也没搭理他,谁叫他刚才不听自己的。就是有计谋也不给你出,看你怎么办!但是听到说给他立首功的时候,许攸这才睁开眼,看看袁绍。

    有好处他许攸肯定不会放过,在袁绍再三询问之下,许攸这才道“如果不是本初是吾幼年好友,此计吾必不出。你且听着……”

    袁绍直接过滤了许攸的前半句,知道他不会说什么好话,聚精会神的听计策的详细内容。

    就听许攸道“今年青州雨水稀少,某料必定大旱。青州黄巾皆屯于渤海边境之上,若今年欠收,其必出逃青州,以求活命。青州黄巾要要逃离,一路入冀州投奔黑山贼,一路过兖州投奔袁公路。然南阳路途遥远,其众几十万,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必不让其过境。其想活命唯有就近穿渤海投奔黑山。

    若入渤海,其必劫掠各县。主公便可暗中把渤海让与公孙瓒,请他前来剿匪。到时公孙瓒便师出有名,又白得一郡,其必出兵。公孙瓒骄狂,得了渤海他怎会善罢甘休,必扬言攻占冀州。到时主公便可说服差能言善辩之士,对韩馥晓明厉害关系,必能取而代之!

    若得冀州,本初不要忘了某的功劳便好!听说邺城府邸优雅,某若能据有一座,便心满意足了!”

    这还没占据冀州呢,许攸伸手就开始要好处,虽然是以后得好处!

    袁绍倒是没在意许攸要什么好处,反正占了冀州,整个邺城都是他的,他还在乎其中一座宅院?

    仔细想想,许攸这个计策确实比逢纪的好很多。让渤海给公孙瓒,这样自己就没有谋逆、不仁不义之过也。有公孙瓒顶在前面,他暗中取利。到时候黄巾贼跟公孙瓒相争,他不用出力,便得丰盈的一州之地,何乐而不为?

    于是袁绍大喜道“此言大善,子远先生真吾之子房也!吾意,按子远先生所言行事,到时若成大事,诸君皆赏,子远先生倍之!”

    袁绍阴谋夺取冀州,后世之人皆不耻袁绍忘恩负义的丑陋嘴脸,有诗讽刺云:

    阴谋诡计出渤海,谋夺州土妄取代。

    引来豺狼斗虎豹,表忠里奸佞臣态。

第188章 绍妒术荀彧挂印() 
确定了许攸的计策之后,袁绍吩咐属下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时刻注意青州黄巾的动向。

    众人退下之后,荀堪带着荀彧回到自己的宅院。两人来到书房坐定,荀彧急不可耐的道“不过查缺补漏尔,何至于置人于死地?大兄,怎不劝阻?”

    荀堪苦笑一声道“逢纪、许攸、郭图,皆小人也。仗着各自才学,在主公面前邀宠久矣。某是见怪不怪了。文若,切勿深陷其中,明哲保身为上选也。否彼等虽成事不足,然败事有余也。到时栽赃陷害,恐有牢狱之灾。”

    “袁本初为何不明确主副?此等行径,徒耗元气也。到时贻误战机,以致战败,怕是得落个凄惨下场!”荀彧担忧的道。

    “主公怎会不知?然许攸是其幼年好友,殊不闻主公麾下唯有其直呼主公名讳?逢纪、郭图皆伴主公起于微末之中。主公念旧之人,如何肯罚?此致三人争宠,每逢大事必要吵闹一番。唉,某无能为也!”荀堪分析道。

    “不分主次,如何能凝成一股?世人皆道袁本初贤能也,礼贤下士,选贤任能。谁料想如此好谋无断,此自取灭亡之道也!大兄,此不为明主者也!”荀彧认清了袁绍的真面目,有些后悔投效于他了。

    “收声,文若如何能言此大逆不道?小心隔墙有耳,若为外人听了去,在主公面前搬弄是非,吾等危矣,家族危矣!”荀堪赶紧捂住荀彧的嘴,惊恐的道。

    待了一会见门外并无半点动静,才放下心来,小声道“主公虽有瑕疵,然大事还是能辩的清白。不然如何能汇聚如此多的英才?吾等唯有尽心竭力,助其成事,到那之时,也可光耀荀氏!”

    荀彧看了看荀堪,不再言语,心道,就袁绍这样的品行,这样的眼光,怎么可能成事?日后其必败,麾下不和,主公无断,他荀彧即便是有大才,也对这样的主公无能为力。况且其心腹之人都是小人,自己虽然一身才华但是又怎么有出头之日?

    想着想着,荀彧便产生了离去的思绪,这样的主公不是他心目中的上佳之选。但是袁绍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放眼九州还有何人能称英雄?

    南阳袁术倒是有雄主之姿,但是他亲近武人,又多任用南人,自己过去了有出头之地么?况且袁术是袁绍的兄弟,看袁绍短视的目光,袁术又能看到多远?不过五十步与百步尔!

    徐州陶谦,兖州刘岱,荆州刘表,扬州陈温,益州刘焉,北平公孙瓒,西凉马腾不过都是泛泛之辈。谯县的曹操倒是渐渐有了人主之姿,但是他现在弱小不堪,族侄荀攸已经投效于他,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想着想着,荀彧有些心灰意冷,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他一展才华之地,可不叫人哀叹!实在不行就回颍川隐居算了。听说袁术占了颍川,已经开始吏治了,想来会安宁下来。到时候跟好友郭嘉饮酒作乐倒也酣愉!

    打定主意以后,荀彧直接对大兄荀堪表露了心迹。直言袁绍好谋无断,不为人主,他要挂印而去,回转颍川,隐世不出,躬耕饮酒,享田园之乐。

    荀堪看着荀彧心灰意冷的样子,想着自己心中不也是这样想的么?袁绍虽能识人,却不能用人,重用的皆是其心腹,他们这些后来投效的又怎么能有出头之日?但是家族之事非同小可,荀彧离去,他就一定要留下。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管谁能成就大业,他荀氏都要贪这从龙之功!

    荀堪也没挽留,也没安慰荀彧,只是上前拍拍他的肩膀,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回转卧房休息去了。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兄弟失魂落魄的样子,为了家族他都要坚持下去。

    第二天,荀彧便把自己令史掾属的印绶挂在办公场所,收拾行装,也未辞行,便随着出城的人群,离开渤海郡治所南皮,奔着颍川的方向走了过去。

    荀彧走出南皮,回头看了看雄伟的城池,感慨到,来时兴高采烈,志得意满,去时心灰意冷,郁郁不得志。你袁绍冢中枯骨尔,日后必败,我没必要跟你陪葬!大兄,你好自为之吧,我荀彧走了!

    想罢,头也不回的走在官道上,似乎放下了心中沉重的巨石,脚步都轻快了许多。憧憬着每日跟郭嘉饮酒作诗,放荡于田野之间,看云卷云舒,谈天下大势离合,岂不美哉?!

    第二天午时,荀彧离去的消息,袁绍才知道。不过他不以为意,现在自己手下谋士众多,大才比比皆是,就算少他一个荀彧又能如何?自己的名望已成,不是他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能败坏的!袁绍对此,嗤笑一声,摇摇头,就把荀彧抛之脑后了!竟然连问都不问一声!

    荀堪看在眼中,心中哀叹一声,如此无情无义之人,确实如文若所说,冢中枯骨尔!自己以后难道要为他陪葬吗?但是就算离开,又能去哪里?天下谁可为英雄?唉,先在这待着吧,走一步再看一步吧!

    随着时间的流逝,袁绍暗暗着急,怎么青州黄巾还不来啊?他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占下冀州啊?现在袁术已经在消化颍川跟汝南了,一步慢,步步慢,到时候怎么能追上并超过袁术?

    自从两人正是决裂以后,就暗自的互相较劲,都说自己是袁氏正统,天下人都侧目看着,谁成就的事业大,谁肯定就是袁氏的继承人!

    现在袁术稍微领先,已经三次破了他的阴谋了,袁术的崛起之势似乎不可阻挡!先破阳城大败周昕,又破刘表占据樊城,再破阳翟大败张邈!每一次失败,袁绍都多恨袁术一分,羡慕他的才能,嫉妒他的成就!

    虽然他袁术在襄阳断了一臂,孙坚被黄祖所杀,但是似乎没有阻挡他袁术进取的步伐。现在袁术拥兵将近二十万,今年又喜获丰收,听说所收之粮达到了一千万石,这还不算其麾下百姓留有的余粮。这两个数字可不叫人惊叹!不知道何时,袁术已经成长到他需要仰望的地步了!

第189章 黄巾来欲让渤海() 
想当初袁术外任南阳之时,麾下就一个纪灵,而他袁绍来了渤海,投效之人比肩继踵!文臣谋士如云,武将如雨,当时他袁绍的风头一时无两,一郡之地已经盖过了冀州一州!后来更是传檄文,盟誓讨董,他更是升任车骑将军,被推举为联盟盟主。何其的意气风发!反观袁术,守在南阳弹丸之地,不过一小人物尔!

    董卓势大,西凉铁骑真是天下无双,联盟各诸侯尽皆受挫。他败了,孔伷败了,曹操也败了。就在他要重整旗鼓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袁术跳了出来。虽然小败一阵,但是接着连战连捷,先胜阳人,又占大谷,更是攻克了旧都洛阳!他袁术的名望也已经渐渐盖过自己,更是占了河南半郡之地。

    他袁绍又怎么能让这个便宜的兄弟,发展如此之快。外联刘表,曹操,接二连三的给他下绊子,拖后腿。先是让周昕占阳城,阻挡孙坚入豫州,接着让刘表攻南阳,断其根本。但是没想到,袁术这么厉害,没费吹灰之力便下了阳城,更是打的周昕全军覆没。如果不是因为天黑,他周昕估计也着了道。

    接着又败黄祖,更是包围了襄阳。不过还好孙坚被黄祖诱杀在岘山之中,可算是断了袁术一臂。想来可以松一口气了,又怕他袁术修整过来以后侵占颍川。于是又联系曹操,让张邈占阳翟,慢慢接手颍川。但是没想到才月余,袁术就兵分两路,杀败张邈,进占颍川、汝南两郡。汝南可是他袁氏的发源之地,被袁术占了,可不就是说他袁术才是正统么?这袁绍如何能不羡慕嫉妒恨?但是袁术已经成了气候,自己还窝在渤海动弹不得,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听说他又开始修整了,不知道后面又要攻伐哪里?最好是去找董卓的晦气,最好两败俱伤,也好杀杀他的威风!

    袁绍正在议事厅胡思乱想着,就听门外有人高喊,“报,庆云、无隶急报,青州黄巾入侵!”

    听到说青州黄巾来了,袁绍先是一惊,然后喜出望外,感快让报信之人进来,就见一个传令兵,紧跑几步,来到袁绍面前,单膝跪倒,抱拳过顶道“主公,急报!庆云、无隶发现大量黄巾贼,似乎有攻城之意!”

    此人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卷书简,双手呈上。

    袁绍也不待下人转交了,直接站起身来,推开面前的仆人,上前一把拿过书简,去掉漆封,拆开绳索,展目观瞧。果不其然,三日之前,渤海边境出现大量头裹黄巾之人,聚集在庆云、无隶两县,打着后将军袁术的旗号,声称要去太行山,来渤海借道!

    守将估计黄巾众在三十万以上,这么多人借道,要是假道伐虢,那他还不身死城破?于是严词拒绝之后,赶忙差人给主公袁绍报信!

    袁绍看着加急的战报,哈哈大笑,道“可算是来了,吾都有些不耐烦了!”

    接着袁绍又道“汝可先行下去休息,某自有定夺!”然后又对下人道“快去请几位先生,就说计策施行之日到了,让他们赶快前来议事!”

    袁绍又坐回座椅,反复的看着战报,喜不自禁,颔首抚须,好不得意!

    不多时,许攸、郭图、逢纪、荀堪等重要谋士都来到议事厅,见礼之后,落座。

    袁绍把送来的战报交给他们传阅,然后道“黄巾贼来了,吾欲立即行子远先生之计?诸位以为如何?”

    现在按照他们的谋划,第一步终于来了,正是施行许攸之计的良机。几人互相看看,因为是许攸献的计策,所以都让给许攸先说。

    就见许攸站起身来道“可立即传令让两县守军让出庆云、无隶,退到东光汇合大军。不过三日时间,不知黄巾贼攻城没有,还能退回多少。再写让渤海的书信于公孙瓒。然后召见公孙瓒之弟,让他暂代渤海太守,本初可带文武并大军离开渤海,寻一合适之地屯驻。此地当介乎渤海于邺城之间,但也不可过于接近邺城,以免韩馥破罐子破摔。”

    许攸沉思了一会道“安平国南宫县倒是不错,上连渤海,下联魏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可屯驻此地,等待公孙瓒入冀州!本初若得了冀州,可不要忘了某的功劳!”

    袁绍不断的点头,看了看其他三人,见到并没有异议,袁绍才道“便按此计策行事,子远先生放心,若得冀州,邺城府邸,任汝挑选!”

    “那就先谢过本初了!”许攸喜出望外的道。

    接着袁绍下令道“公则先生(郭图)可带吾写信与公孙瓒,写好之后差心腹之人去幽州送信。元图先生(逢纪)可去彰武召唤公孙范前来,准备让出南皮。友若先生(荀堪)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