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岬乖诖笥运恼ā>土唐账亲叩搅私埃家坏忝徊罹酢
程普看到如此松懈的防御,放下心来,吩咐军士悄悄的把营盘围住。先是把两个熟睡的私兵抹了脖子,然后就潜入营中。
然后悄悄的一座帐篷,一座帐篷的扫荡,尽皆先逼住他们,再行捆绑起来,堵住嘴,不让他们发声,然后驱赶到一处,差专人看管。
就这样一个时辰就绑了三千众,最后就剩下中央的中军大帐。只要再抓了这位就齐活了。
越到关键的时候越不能得意,程普紧紧深呼吸一口,然后缓缓吐出,平复了下心中的激动。他也没想到能如此顺利,而且除了两个卫兵,其他尽皆俘虏。
中军帐外把守的私兵早就让程普捆了起来,看着这座大帐,程普悄悄的挑起门帘,走了进去。
帐中之人睡的正酣,呼噜之声震天响。悄悄的走到榻前,把摆在旁边的狼牙棒悄悄的移开,然后上前用匕首抵住熟睡之人的脖子。
也许是感受到了匕首的冷锋,此人伸手在脖颈之间挠了一下,正碰在刀锋之上,鲜血瞬间就流了下来。他吃痛惊醒过来,就见一个人影站在榻前,接着照射进来的月光,一柄明晃晃的匕首刀,就在脖子上。
程普见到他醒了,呵呵一笑道“别动,别动,别动!动一动要你的命!想活命就听话!”
见到他不敢再妄动之后,程普招呼手下军士冲进来,按住此人,就用绳索捆了个结结实实。
见到最后一个也捆了起来,程普这才长出一口气。幸不辱命,贼人一个不剩,全部搞定!
是夜,程普就开始审讯,趁他们都还没有串联的,赶快审出个子午卯酉来!
领头的是个硬汉,不管程普怎么打就是不开口。没办法,只能用笨的了,让十个私兵分开说,但凡有一个说的不同,十人皆杀。
在处决了两批之后,其他人就都老实了,在他们断断续续的描述下程普弄清楚了这伙贼人的身份。
原来他们都是韩氏的私兵家奴,在他们族长韩奎的带领下来到太室山,主要就是诛杀山下耕种的百姓,给袁术添乱。
这领头的居然是韩氏族长,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早就听说韩氏三番五次的把主公袁术拒之门外,原来这货还真的不在舞阳,跑太室山作乱来了。这下自己可立了大功了!
看着旁边怒目而视的韩奎,程普哈哈大笑,上前拍拍韩奎的脸道“自作孽不可活也!某家主公本想拉拢尔等,现在看来,还是尽皆诛灭的好!放心,汝韩氏会跟汝一起陪葬的。到时候下了地府,汝等也不孤单了,哈哈!”
立了大功,众人都很高兴,没有死伤一人便活捉彼等,这等露脸的事让他们做了,到时候可是有了吹嘘的资本了。
看到部曲一个个兴奋不已,毫无睡意,程普干脆就不安排他们休息了,直接带他们出山,赶奔阳翟,给他们请功。
程普一行,举着火把,押着俘虏就出了太室山,赶奔阳翟。出了太室山天光就开始见亮了。
程普直接把旗号打出来,差一个骑快马去阳翟报捷,剩下的一路走,一路吆喝,把活捉贼人的事到处宣扬。
“铛,铛,喂,大家都来看啊。此便是太室山贼人,已经被程将军尽皆捉拿,快来看啊,贼人抓到啦!铛,铛,铛。”
一边敲着罗,一边高喊。逢村便入,然后在广场上宣讲一阵,然后再启程。此举是程普想出来的,主要是给袁术造势,再了安抚周边的百姓。
刚开始人们还不敢出来看,到了后来有大着胆子的百姓出来观瞧,然后一个跟一个就都跑了出来。
此时的韩奎走在最前面,脖子后面插着一块牌子,上书,舞阳韩氏族长韩奎。后面的军士指着韩奎说,这就是贼首,舞阳韩氏妄为大族,是士人的败类!
看到众人指指点点,厌恶唾弃,韩奎羞愧难当,真想一头撞死。但是前后有军士架着他,堵着他的嘴不让他说话,也不让他咬舌自杀。
韩奎心想,韩氏完了。如此游行到舞阳,他韩氏就真的身败名裂了,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袁术宰割了!
想着他韩氏在颍川立足百年,他兄长韩融更是身居高位,如果真被袁术游街到舞阳,他即便身死也赎不清因他韩氏破灭的罪责!到时候下了地府,他还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
他想乞求,想服软,但是周遭都是说了不算的军士,见不到主将的面,如之奈何?
死又死不了,告饶又无门,韩奎这可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能干瞪眼!
一路走到阳翟,韩奎的身上头上尽皆是百姓唾弃的口水,浓痰,再加上砸在身上的烂菜叶,臭鸡蛋,韩奎狼狈的形象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袁术在阳翟接到程普的捷报,哈哈大笑,这下看你韩氏还能翻出什么花样来!又听到斥候的回报,程普居然想出拉韩奎游街的方式来败坏其名望,这让袁术惊喜非常。
属下肯动脑子想事情,没有什么比这再让他袁术欣慰的了!
想着接下来就是攻打韩氏坞堡了,活捉了这三千人,想来其在坞堡之中的私兵家奴还有七千众,又分在五个坞堡之中,想来每个也就一两千众,叶县红阳的一万人加上程普的四千,足够了。
于是袁术一边差人给叶县、红阳的守军发消息,让他们包围韩氏坞堡,一边出城迎接程普。
属下立了大功,他袁术当然要亲自迎接以示恩宠。在颍川诸事不顺,到处都有人在作乱。程普此次便算是打开了缺口,到时候其他事就容易了。
在阳翟城外五里处,程普就见到了迎接的袁术。程普先是一惊,然后很是感动,袁术如此重视厚待于他,怎么不叫他感动。程普心想要不是要继承孙坚的遗愿,他还真想就给袁术效力算了。再怎么着袁术都不会亏待他,看着袁术发展的势头,不敢说最后取代汉室,但是割据一方肯定是妥妥的,到时候自己必定是封侯拜相,这不正是自己的志向愿望么?
程普行游街之道败坏舞阳韩氏名声,后世有诗赞其曰:
一遭生擒游街走,主将更为帅分忧。
坏其士气收民望,诛杀叛逆用阳谋。
第174章 收民望诛灭韩氏()
袁术、程普二人君臣见礼之后,携手共同走进阳翟城。韩奎还有他那个心腹韩三被押进城,三千俘虏则被带入城西大营看管,待腾出手来,一一甄别,手上见血之人尽皆诛杀,没有杀人的,贬他们为奴,后面接收了韩氏田土以后,他们就去给袁术种地。
经过程普的介绍,袁术满意的看着韩奎,有了他舞阳就能定了,还能因此发一笔财,又能震慑其他氏族,真是一举三得。
袁术也没搭理韩奎的乞求神色,而是直接让军士把他押入大牢,吩咐军士要单独看押,而且他的绑绳也不能松开,还要时时注意,切勿让他自杀。
然后袁术给程普接风洗尘,袁术又安排犒劳程普的部曲,送出酒食供他们放松一下。两人则在席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这些天袁术被这些事弄得头昏脑胀,烦躁不堪。没想到程普是他的福将,几日的时间,漫天的阴云就去了一半,袁术怎能不欢喜?
一夜无话,第二人袁术就带着程普押着韩奎、韩三并四千部曲,从阳翟出发,奔舞阳去了。
沿路继续按照程普所行之法,沿路敲锣,宣读韩奎的罪诏,败坏韩氏名望,达到降低诛杀韩氏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此,他袁术就站在正义的一方,有理有据,再也不用担负残杀士人骂名!这是他韩氏咎由自取,怪不得他袁术下狠手。
一路走一路游街,把韩氏罪证弄得尽人皆知。消息传开,颍川巨震,没想到他袁术下手这么快,这么狠。一下就打到他们的软肋上,袁术这么宣讲,谁还信是他袁术是滥杀无辜?
龌龊小人惶恐不安,生怕下一个袁术对付的就是自己,谁叫他们已经走到明面上跟袁术对着干了!还没动手的氏族则暗自庆幸,还好,还好,不然灭族之危就在眼前!
不过在真正的有识之士眼中,尽皆对袁术此举赞叹不止。他们不屑行那些肖小的行径,但是也想看看他袁术怎么应对,是不是真的能托付身家之人!
君选臣,臣亦选君。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家族在士人心中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乱世之中选取一位有能力的主公,是他们的家族能不能继续生存、兴旺下去的关键。
现在群雄并起,荆州刘表,谯县曹操,渤海袁绍,益州刘焉再加上他南阳袁术,这些都是有名望,有能力的君主。但是选择谁,不选谁,这就要他们细细的琢磨了,谁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
长社的钟氏、许县的陈氏、颍阴的荀氏、鄢陵的庚氏都在观望,这些才是颍川真正的拥有大才的家族。
当听到韩氏族长韩奎被袁术绑着游街的时候,四大家族的反应各不相同。
长社钟氏现任族长钟迪对留在家族中的二个儿子钟演、钟进道“袁术此举便是要族灭韩氏!想不到袁术这竖子离开洛阳没几年便能成长如斯,端的为袁氏乳虎!看来颍川氏族之乱已解,其或为吾钟氏明主也!待明日,吾写信与汝等兄长钟繇,看看其的想法,再做定夺!”
许县的陈氏族长陈纪则是对自己的胞弟陈堪儿子陈群道“袁术当为明主,其必兴盛!且看其后续动作,若可,便把家族交付于他又何妨!”
鄢陵的庚氏族长庚乘则是对儿子庚道说“现今天下不明,吾庚氏还需蛰伏,且不可过早投效,此明哲保身这策也!”
颍阴的荀氏早在祸起颍川的时候就合族去冀州避祸了,老宅留守的只有三五个仆人。荀彧更是跟荀堪投效到了袁绍麾下,为其帐下吏。
袁术不知道这些家族是如何想的,一路从阳翟走到舞阳,三天的路程,足足走了十天。待叶县红阳的大军包围了韩氏坞堡之后,才加快了速度,在第十天头上赶到舞阳县。
进入舞阳县后,袁术直接让程普不要进城了,直接前去韩氏坞堡。接手大军的指挥权,切不可放跑了一人。
袁术则是押着韩奎高调进入舞阳县,在县衙门前当众宣布韩奎谋反大罪一十二条,定下明日午后在菜市口处斩韩奎。
消息传出,袁术迁徙过来的百姓尽皆振奋不已。此前被韩氏私兵杀死、砍伤之人的亲属更是喜极而泣。
袁术没有食言,这是真的在为他们报仇。有这样一个为他们做主的后将军,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归到他的治下呢?
由此,袁术在这些难民之中的形象更加高大。消息传开,一些逃难之人,纷纷进入颍川,期待得到袁术的厚待,能有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第二日,百姓纷纷出动,把个狭小的菜市口围的水榭不通。韩氏在舞阳、昆阳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当地的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恨之入骨。此等大块人心的事,他们怎能不看?
正午时分,韩奎、韩三被押到菜市口,在袁术的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了结了他们罪恶的一生,为当地的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这边斩杀韩奎的同时,韩氏坞堡这边也受到了包围军士的攻伐。他们这些私兵平时欺负老百姓还行,面对袁术的正规军,他们如何是对手?五座坞堡皆在须臾之间便被攻破,有机灵之人更是临阵倒戈,为袁术军指路,这让袁术军进攻的更加顺畅。
到了申时战事便结束了,韩氏阖家二百余口,或死或擒。其余下人、私兵、家奴,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到最后统计,此战攻杀的韩氏之人不过一千众,其他尽皆投降。
攻破坞堡之后,程普命令把坞堡之中囤积的金银珠宝,粮草器械,兵器铠甲,尽皆运了出来,运到舞阳县内,充斥府库。
在袁术的命令下,只留下了舞阳跟昆阳之间的一座坞堡做为屯军的大营,其他四座尽皆铲平,把土地空出来,留作耕种的田地。
韩氏剩余之人说是被袁术尽皆送还给在长安的韩融,但是半路之上就被袁术军假扮的匪贼杀戮一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自此韩氏阖族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这就叫一拙不慎,满盘皆输。多行不义必自毙。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翻手之间传承百年的韩氏便被袁术杀了个干干净净,后世有诗曰:
诛灭韩氏风云淡,杀鸡亦是给猴看。
自有计较儆效尤,霹雳手段众皆叹。
第175章 访钟氏又错郭嘉()
诛灭了韩氏,舞阳、昆阳两地的事务尽皆顺畅起来,其余小士族皆被袁术的霹雳手段震慑,再也不敢忤逆于他。
把阳翟的三千俘虏又押回舞阳,再处死了沾过百姓鲜血的恶人之后,其余众人与坞堡俘虏之人尽皆被安排在韩氏的土地上继续劳作。
韩氏灭了,其名下沃土被袁术收为民屯,其余土地,丈量出来,分配给后续到来的百姓。
由此皆大欢喜,韩氏之变终于事了。
事情完毕之后,袁术就没让守军多待,留下两千军士之后,其余的该回叶县、舞阳的回去,该回阳城的又被程普带回阳城。不过回去的时候,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此次攻灭韩氏收获颇丰。袁术也就没小气,重重的赏赐了所有参与的军士,这赏赐都快顶上他们一年的俸禄了,可不叫他们兴奋?
袁术也跟随这程普一起离开,程普他们返回阳城,袁术则回转阳翟。
到了阳翟之后,袁术稍歇了一会,便开始处理阳曲、跟许县的事。经过探查阳曲投毒的确实郭氏所为,不过其在听到韩氏覆灭之后,主动送上具体投毒的下人,然后送来粮草二十万石,兵器铠甲,两千余,主动向袁术请罪。
袁术见到郭氏这么懂事,再加上渤海的郭图亲自写来道歉的书信,袁术就不好再为难他们了。一是郭图的面子要给,再怎么说他也是袁绍的手下,虽然两人有矛盾,但是毕竟是同宗,打狗还是要看主人的;二是,袁术也不想把颍川的氏族赶尽杀绝,不然他们都死了,谁帮他治理颍川?靠那些连字都不认识的百姓,这怎么可能?
袁术也看出来天下氏族对自己的态度,应该就是因为阶级对立的原因,自己亲近武人,让士人不喜,所以才没有投效的名士。这正好是个缓和的机会,袁术怎么能放过?
收了郭氏的礼物之后,阳曲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但是阳曲的驻军,可没有离开。虽然他们向自己服软了,但是一旦自己受挫,这些人必定要跳出来生事。不防备他们可不行。
有了郭氏的服软,袁术又接到了许县许氏、康氏的善意。不但补足了城门税,而且对之前因为他们攻伐受伤的军士抚恤有加。又送给袁术三千斤铁,玉如意两枚。袁术收到之后,也就放过他们了。
原因跟郭氏一样,他要做出这个姿态来,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看到他的度量,由此获得他们的认可。
颍川的好多人才都是袁术眼馋的,长社钟氏的钟繇、许县陈氏的陈群,鄢陵庚氏的庚道,颍阴荀氏就更不必说了,荀彧、荀堪、荀攸皆是大才。
不过就现在袁术得到的情报来看,荀氏就不要想了,他们已经去冀州避祸了,祖宅就留了几个仆人。
见不到本人,又何谈说服他们投效自己?
但是其他三族还是都在颍川的,现在又安抚了他们的心,想来征辟他们不难。想着这些,袁术就打算去拜访这几族,看看能不能收几个可用之才。
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颍川的事情安定下来,迁徙之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然不用他这个主公再操心。陈留的张邈也算安生,听说是回到陈留就大病了一场,险些没有挺过去。
有些空闲时间了,袁术就带着护卫韩庆、袁武带着礼品上路了。袁术犹豫了下,荀氏不在就不用去颍阴了,便直接去长社拜访钟氏,然后转南到鄢陵,再下许县。
不过因为没有去颍阴,袁术又跟郭嘉擦肩而过。这也许就是上天的注定,他们不为君臣。
原来在阳翟老家的郭嘉在听到袁术起大军进入颍川之后,就直接搬去颍阴,住进了好友荀彧的宅院之中。因为他料定既然来了颍川就肯定会寻找自己,于是去了颍阴。但是他又想给袁术一个机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攻董卓,占河南,据樊城,败刘表,这些无不表明袁术越来越有君主像了。如果有缘,自己委屈一点跟鹿门山书院的人平分又何妨。
在他想来,荀氏名冠天下,即便阖族搬去了冀州,你袁术还是要来瞻仰一番的。由此君臣相见,成就好事。谁成想,袁术居然没去颍阴,而是直奔长社去了。
郭嘉左等没消息,又等袁术没有来,这时荀氏门人说袁术已经到了长社,在拜访钟氏的时候,郭嘉死心了,看来他跟袁术确实没有这个共事的缘分。也罢,他郭嘉就安心隐匿吧,相信是会遇到明主的赏识的!
袁术接二连三的错失郭嘉,不得不说是两人确实有缘无份。
此时的袁术并没有想到郭嘉居然会在颍阴。早在阳翟大战的时候,袁术没有找到郭嘉就已经死心了,觉得他不是自己的菜,所以后面也就没往这方面再下功夫。
话不多说,一路疾驰,袁术就进入了长社县。
现在颍川平静下来,人气也渐渐恢复了,人来人往,做买得做卖的,好不热闹。
袁术等人下了坐骑,牵着马走在长社县的道路上,一边走,一边打听钟氏的宅邸。在得到确切答案之后,就径直奔钟府去了。
到了钟府门前,袁术也没端着,径直走到门人身前,抱拳道“这位小哥,请了。某乃后将军袁术是也,特来拜会钟老先生,还请通报一声!”
门人见到袁术如此客气,再听到是袁术的时候,也没敢怠慢,说着让袁术稍等,便进门禀报去了。
不多时,钟府的大门打开,一行人走出来,迎接袁术。
打头的两个老者,皆是五十左右,头发花白,三缕须然,左边的老者面色红润,右边的老者面色黄白。
在两个老者身后跟着两个青年,皆二十多岁的样子,长得皆是面白如玉,五官端正,身上散发着书卷的气息。
袁术见到老者出迎,赶紧上前行礼道“某后将军袁术是也,冒昧来访,唐突之处,还请老先生恕罪!”
“将军百忙之中前来,已是给老夫脸上贴金了,何来唐突之说?某钟迪是也,此乃某二弟钟瑜,这厢给后将军见礼了!”左边面色红润的老者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面色黄白的老者,给袁术介绍道。
看到两人抱拳行礼,袁术赶紧道“老先生,免礼,免礼,这不是折煞于我?”说着袁术赶忙又深施一礼。
几人一番行礼之后,才走进钟氏的宅邸,此行袁术是否能收钟氏投效之心呢?
袁术跟郭嘉再次错过,后世感慨君臣之路多磨难,有诗曰:
遍访英才走诸县,犹豫之下不得见。
便是有缘却无份,苍天亦感两厢难。
第176章 入钟氏二子臣服()
袁术跟着钟氏族长钟迪进入钟府,来到书房内,分宾主落座。钟迪坐在首位,袁术坐在上垂首,钟瑜在下垂手作陪,钟演、钟进两人立于钟瑜背后。
看着钟演、钟进两人,一路上礼数周全,对答如流,端的是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之人。
如果能得两人,那该多好了。不说别的起码两人行使韩方的权限,处理一郡事务应该是足够的。
但是没有看到钟繇,袁术很是奇怪,按说钟繇才是他钟氏的千里马,怎么不见钟迪介绍?
于是袁术开口道“钟老,怎得未见钟氏的千里驹钟繇钟元常?”
听到袁术夸赞钟繇是他钟氏的千里驹,钟迪很是自得,抚须颔首,眼睛因为笑容而挤成一条缝。
“哦,后将军有所不知,繇儿受皇帝陛下征召,现在长安任黄门侍郎。其在长安,不在长社。”钟迪道。
原来如此,看来是见不到钟繇的面了,不过他的两个兄弟看着也不错。就算没有钟繇,能收这两人,也不枉此行了。
于是袁术道“可惜,可惜。未能见得钟元常真容。不过以某观之,此二子也为百世之才也!现颍川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还望钟老割爱!”
袁术说着指点了钟演、钟进两人,站起身来,对着钟迪深施一礼,求他放这二子入仕。
“这,这……”钟迪见袁术如此直白,一时之间托词都忘记了,这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本来钟迪、钟瑜是看好袁术的,而且现在袁术也占领了颍川,开始行使太守的职权。但是收到长安钟繇的回信之后,便开始摇摆不定了。
因为钟繇说他更看好曹操,袁术现在是声名鹊起,又广施仁政,但是他亲近武人,这是他现在手下除了韩方再没其他大士族的原因。还说袁术肯定在颍川不长久,现在投效过去,若是袁术败走,如之奈何?
正因为钟繇的这封信让钟迪不好回答袁术的拜请了。
见到兄长左右为难,钟瑜呵呵一笑道“后将军刚到吾府,还未除尘净面。来呀,打水为后将军洗尘!”
钟瑜这一打岔,让钟迪找到了台阶,于是他顺坡下驴道“正是,正是!此等事居然让吾忘了,失礼,失礼!”
这下袁术也不好再说别的了,只得应承下来,来到端水的下人面前,清水拂面,算是意思了一下。
重新就坐之后,钟迪就拉着袁术讲些家长里短,颍川故事,就是不给袁术再开口的机会。
袁术也不好忤逆这老头的面子,只要强忍着到了嘴边的话,不住的点头迎合着钟迪。
众人在书房中上午聊到午时,钟氏又摆下宴席,宴请袁术。
因为心中装着,收服钟氏的事情,所以这一餐袁术吃的味同嚼蜡,全然不知味道。寻不到合适之机,只得默默忍受着钟氏的热情,强颜欢笑。
吃罢午饭,钟氏又安排客房,让袁术歇息。这袁术如何睡的着,但是两个老头都说已经困倦了,有事下午再说。袁术只得乖乖的进入客房等待着。
不提袁术如何翻来覆去,在客房之中来回走动,期待时间快点过去。却说钟迪、钟瑜两人带着钟演、钟进两兄弟又重新回到书房,此时的他们那里还有半点困倦之意?
来到书房后,钟迪坐下,沉思了一会道“午后,后将军必重提投效之事,吾等该如何是好?”
虽然钟繇的书信让他们再观望观望,但是在钟演、钟进眼中,袁术就已经不错了。他们读了二十多年的书,不就是期待能一展所学,治理地方么?袁术求贤若渴的心情,他们都看再眼中,而且现在袁术并没有名士投效,也正好是他们的机会。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道理,他们又怎能不知?
所以在二人心中,还是想投效袁术的。他们也想因此,跟大哥钟繇比较比较,看看谁的才学更大。从小就生活在钟繇的阴影之下,他们早就急不可耐的想飞出家族的桎梏,飞向广阔的天地了。
但是他们父亲钟迪,还有叔父钟瑜都比较倾向钟繇的意见,这让他们很是着急。但是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而且他们听说陈氏的陈纪已经打算把陈群推荐给袁术了,如果让陈群抢了先,哪里还有他们的出头之日。相对陈群他们还是自认不如!
两人的表情心里,钟迪又如何不知?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不能总是限制他们吧,还是要给他们出去闯荡的机会。再者狡兔三窟,看看荀氏,荀攸投效曹操,荀彧、荀堪投效袁绍,这不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谁成事他荀氏都不会因此族灭。本着袁术也是一条路的思想,所以钟迪才会如此问。
这是给两人一个机会,看看他们的意愿如何,如果真的很是想要,投效袁术又何妨?
听了父亲的话,钟演看看钟进,钟进对钟演使了个眼色,又微微点了点头,钟演会意,上前对着父亲拱手道“父亲,俗语道‘狡兔三窟’。乱世纷争,家族大事,切不可全系一方。若成还好,若败则有身死族灭的危险。现大兄侍京师,其后或投效曹操,然吾钟氏不可全系其身,当留退路也。
后将军,名冠天下,收南阳士族,征匪剿寇,广施仁政。又会盟诸侯,攻伐董贼。十八路诸侯,只其一路胜,何解?盖因其有识人之明者也。
韩氏不仁,为祸乡里,百姓皆敢怒不敢言。又行叛逆之道,此自取灭亡之道,合该身死族灭。虽然后将军手段霹雳,然乱世当用重典,韩氏咎由自取,与后将军何干?况韩氏族灭,乡间叫好之声无数,何解?皆是其鱼肉百姓,不得人心者也。后将军顺应天道,收此民望。民心可用,则其哪有不兴的道理?
阳曲郭氏,许县许氏、康氏,皆参与叛乱。然其低头认罪之后,后将军并未重罚,收其献礼之后并未损其根本。何解?此后将军仁义,宽宏大量度量者也。
蒙后将军看重,愿意征辟我二人,若投效过去,必受重用,吾钟氏还有何理由不就?况许县陈氏已有臣服之心。陈群大才,某等不如也,若被陈群抢先,哪还有我等出头之日?!
俗语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其未成之时投效,则为重臣。成事之后前来,则被看轻。我兄弟二人愿意拜在后将军门下,请父亲恩准!”
第177章 收二人钟氏投效()
看着钟演在这里侃侃而谈,分析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钟迪跟钟瑜坐在首位之上,频频颔首。
谁说他钟氏只有一个钟繇?此二子也为贤士也!
看样子他们两人是真心的想投效后将军,也罢,且看看后将军成就如何!
当今后将军袁术如日中天,又收两郡之地,加上南阳一郡,河南半郡,确也是一方势力雄厚之诸侯。投效于他,也不算辱没颍川钟氏!
于是钟迪咳嗽一声,道“嗯咳,二弟,汝以为如何?”
钟瑜看了看自己的兄长,看样子是同意了钟演所说,他自己也觉得钟演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要保家族不灭,确实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袁术礼贤下士,未来不可限量,确实可以去争一争这天下霸主。
于是钟瑜道“以吾观之,后将军有雄主之相,两位贤侄分析之不无道理。某没意见,可行此道。何去何从,还请兄长定夺!”
见到叔父同意了,钟演跟钟进彼此对望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喜色,现在就等他们父亲点头了!
于是二人一同转向钟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