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韩当此举以后成了袁术军中武将的惯用伎俩。每次问计之时,武将总是争先恐后的说这强攻之策,反正不管主公采不采纳,就用此来作挡箭之牌。

    其他人也顾不得看韩当这个“可恶小人”,皆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主公就在上面等着呢,但是怎么使劲都想不出来,他们也没办法!

    一炷香之后,袁术睁开眼睛,威严的扫视了下,在坐的几员将领。看到袁术灼灼的目光,皆羞愧的低下头来,不能为主公分忧,他们之过也!

    袁术见效果达到了,也就不再为难他们了,开口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看看尔等的样子,哪里还有一点沙场之风采?为将者不单是奋力拼杀,更应熟读兵书,了解战策。成军不易,部曲兵丁也是性命,尔等忍心因为尔等不智,让其尽皆身死?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不体恤下属,如何能为上将?”

    看着他们低头不语,似有悔恨之意,袁术才一摆手道“算啦,某已想出对敌之策,不用尔等再废脑筋了。但凡读些许书籍,尔等也不会如此不堪。都围将过来,某欲行水淹阳翟之策!”

第165章 读兵书依计而行() 
众人羞愧的站立起来,低着头走到袁术近前,一个个皆不敢看袁术的眼光,悔恨如斯。在心中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多读兵书,再也不出此大丑了。

    袁术见到众人围拢过来之后,从一旁拿过颍川图录,展开之后,对众人道“尔等且看,颍水从阳翟外而过,相聚不过百米。某刚查看过颍水,阳翟段水道狭窄,水流湍急。”

    然后袁术指点着自己画的那个圈又道“此处为上游一矮坡,与下游有一段落差。若汛期到来,雨水充沛,再堵住此处,待大洪汇聚而成,掘之,哼哼……”

    袁术一握拳,恶狠狠的道“张邈岂有不伴鱼虾的道理?如此,阳翟可破!”

    众人看了看地图,听着袁术的讲解眼神渐渐明亮起来,如果按照袁术说的去做,确实如此。天灾不可挡,大洪过处,皆裹挟一切。水又无长形,逢隙便入,阳翟对他们来说是坚城,但是对洪水来说不过是弹丸之地。

    “好计!”“好计谋!”“主公英明!”

    袁术听着这些马屁,也很是受用,哈哈大笑,好不得意。

    见到众人领会了他的意图,袁术示意他们回去,自己则站立起来,道“即日起,刘详、韩当,汝二人所部把守此处隘口,准备巨石、滚木,塞河道之物,待得某之命令,便堵塞颍水。”

    二人互相看看,这么关键的任务,主公交给他们去办,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啊!二人皆喜出望外道“诺,敢不从命!”

    二人看到袁术对他们示意,让他们下去准备,皆拱拱手,退出大营,准备去了。

    这时文聘,程普皆目光灼灼的看着袁术,也希望能参与进来。袁术看了看文聘,把目光停在程普身上。看到主公的眼神从自己身上掠过,文聘心情一暗,看来自己是没戏了。不过前次已经立了大功,让给他们又何妨。

    程普则喜出望外,等待袁术的命令。

    袁术看着程普道“程将军,即刻去寻找高地。此处低矮,又比邻阳翟,大洪过来,必受殃及。此高处一定要比隘口的矮坡高些,汝可去隘口查看高度,也好做到心中有数。大营搬过去之后,汝还要尽量迁徙此处剩余的百姓。虽然颍川破败,但是留守百姓还余一二,切不可因此让其殒命。”

    听到袁术的命令,程普拱手称诺,退出大帐,兀自准备去了。

    袁术看着剩下的文聘,笑了笑,走上前去,拍拍文聘的肩膀道“仲业,前次立下大功,此次便让与他们吧。俗语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仲业如此耀眼,必为肖小所妒,切不可过于高调!”

    袁术的爱护之意深切浓厚,让文聘感动的无以为加。泪水围着眼眶滴溜溜打转,文聘赶忙低下头,抱拳行礼时用衣袍拭去泪花,呜咽道“主公如此爱护,仲业还有何理由不为主公卖命?今生某便做主公最锋利的矛,为主公征讨不臣!”

    “哈哈,此言大善。有仲业相助,大业可期也!不过,兵书战策,仲业也要时时诵读。某期汝能做那独挡一面的统帅之才,不是只管征战之将才。汝切莫辱没了汝之潜力,大业成时,必有仲业的将军之位!”袁术告诫文聘要多读书,到时候成长为统帅的人才,这才是他袁术希望文聘成就的。

    “诺,聘必不负主公期望!”袁术如此厚望于他,他文聘又怎么能相负呢?他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想来是可以达到主公希望的高度的。

    文聘下定决心,一定要多读书。等回去之后,他就即刻诵读主公送来多时的《春秋》。

    从此以后,文聘只要有时间就读书,虽然开始晦涩难懂,几欲扔掉。但是后面读着读着,竟然喜欢上了读书,觉得书中尽是道理,书中尽是哲学。有很多可以借鉴可以学习的地方,慢慢的文聘成长了起来。

    如此蜕变之下,到了后来果不其然,文聘成长为袁术手下大将,东征西讨,建立了不世功勋。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交代完了之后,袁术就让文聘回去了,劳累了许久,他袁术也要歇息片刻。

    现在几人皆有任务,韩当、刘详带领部曲到了袁术说的隘口出立下小营盘。谁也不知道汛期什么时候到,他们只得驻扎在这里,等候。扎下营盘之后,一面在阳翟方向派出无数斥候,谨防张邈发现,一面去转树林砍伐树木,需要巨石。

    程普则是带领部曲,一部分下道周边村、亭,劝说他们离开,一部分则是去到隘口处丈量高度,一部分则是拿着颍川图录需找高处。

    文聘虽然没有任务,但是自己也没闲着。回到自己的大帐之后,拿出扔在角落的《春秋》,掸去灰尘,打开绳索,展目观瞧。

    文聘是个说到做到之人,又有恒心,说看书就一定要看。虽然现在文聘看着书简上面的小字就想睡觉,看了片刻头脑就开始发蒙,但是不论如何,文聘就是往下面看。现在也不期望能看的懂,就是要看下去。文聘知道自己的情况,《春秋》这一部书他是打算读十遍,百遍的。他就不相信百遍下来还看不懂。

    文聘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当真的看进去之后,文聘才看到了里面的乐趣。到了后来,文聘功成名就之后,说自己最成功的就是拜袁术为主公。一是把他从微末之中挖掘出来,二就是教导他多读书。如此才有他文聘如今的成就。

    午后,袁术缓缓从睡梦中醒来,本来就想歇息片刻的,结果一不下心睡着了。打着哈欠,袁术洗了一把脸,冷水一激,瞬间就清醒了许多。

    穿上衣袍,袁术在大帐中活动了下,才挑开帘隆,走出大帐。

    三人带走了一万五千人,偌大的军营少了将近一半,空旷了许多。但是袁术又不能撤去这些,还要多设旌旗,不能让张邈看出虚实来。

    信步走在大营之中,沿着道路,巡查各处。就见大营之中并没有因为走了许多军士而懈怠,站岗之人依旧抖擞精神,巡逻之士依旧按时巡查。他们看到散步的主公,皆抱拳行礼,礼毕已经行使自己的职责。

    袁术点点头,他们能如此,自己才能放心。走着走着,袁术就来到了文聘的大帐前。他也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了文聘这里。

    止住两个想进去报信的军士,袁术悄悄的掀开一条缝,向里观瞧。他要看看文聘在干什么。

    文聘能在乱世之中大放异彩,皆是袁术有识人之明,后世感慨伯乐与千里马有诗云:

    明珠暗投蒙尘灰,骏马共食隐成堆。

    若无豪杰喜相识,蹉跎一生尽皆毁。

    掸去埃尘现明辉,饱食一餐形相蜕。

    良将只为明主跪,骏马还需伯乐配。

第166章 引关注汛期到来() 
在他的想法里,文聘应该是在睡觉。文聘有午睡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雷打不动。

    但是定睛观瞧之后,袁术愣了,文聘居然端坐在榻上,一手持书简,一手拄着腮帮,看的入神!

    袁术看到如此,暗中点点头,果然没有看错他,文聘是真的听进自己的诫言了!

    想罢,袁术一挑帘隆就走了进去。袁术正想说话,但是感觉不太对啊。他这么个大活人进了文聘的帐篷,文聘居然依旧一动不动,在那里端坐。

    文聘做为武将,警觉性不可能这么差啊?袁术感觉不对,就没有说话,而且悄悄的靠近文聘,到了近前,袁术才看清楚。这下把袁术气乐了。

    原来文聘居然摆着这个姿势睡着了!

    看着桌子上的一摊涎水,袁术就知道,这厮已经睡了有一会了。

    袁术伸手在文聘眼前晃晃,文聘已经毫无察觉,睡的正香。没办法,袁术只得咳嗽一声,打断文聘的睡梦。

    “咳,咳……”

    听到有异响,文聘这才悠悠转醒,打了个哈欠,把嘴角的涎水擦了擦,才站起身来。

    伸了个懒腰,文聘这才发现主公袁术就在身旁。文聘赶忙把书简放在桌上,拱手向袁术行礼。

    袁术一摆手,本来以为文聘读书读的忘我,没想到是睡着了,本来颇好的心情,一下就不好了。

    文聘尴尬的看了一眼不愉的袁术,想来主公是进来许久了,于是解释道“主公,某看书看的不知不觉睡着了,怠慢了主公,还请恕罪。”

    “罢了,仲业如此用功,某也不好说什么!”袁术摆摆手道。

    文聘兀自在那嘿嘿一笑,摸摸后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还是说道“主公告诫某之后,某便回帐看书。但是实在是困倦的紧了,于是才睡了不过。不过主公放心,某必定熟读《春秋》,将来为主公分忧。”

    听到文聘如此说,袁术脸色才算稍微好了一点,就听袁术道“仲业能如此当然最好。走,出营去阳翟看看。”说着就径直出了文聘大帐。

    “诺!”文聘赶紧称诺,也顾不得收拾桌上的书简,跟着袁术就走了出去。

    两人在帐外上了马,点齐五千军士,好好荡荡奔阳翟去了。

    自己这边等待着颍川的汛期,但是也不能让张邈起疑心,于是袁术打算,在其他人准备的同时,他则带着文聘,到阳翟城外,讨敌骂阵。一是扰乱张邈的视线,二是勾引张邈出城,能吃他一部分是一部分。

    两人来到阳翟城下,袁术在中军压阵,文聘拍马走到阵前,高声道“城上的贼军听着,某是后将军麾下文聘是也。快点让张邈出来受死!”

    听到文聘的话语,袁术带的这五千人皆摇旗呐喊,尽皆喊道“张邈匹夫,出来受死!”“张邈缩头乌龟!”“张邈无胆鼠辈!”

    张邈身体还未康健,自从吐血之后,身体就一直虚弱不堪。现在西城守将就是之前鼓动士气守城的刘翊。

    刘翊冷眼看着城下骂阵的文聘,毫不理会。任你如何说,我就不出去。反正有坚固的城池,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回去。

    刘翊下令,城上军士不可懈怠,时刻准备着袁术的攻城。

    但是刘翊的命令,守城的军士很是不以为然。他们看的清清楚楚,城下只有五六千余,就这么点人还想攻城,这怎么可能?

    但是刘翊就在身旁,他们也不好忤逆主将,只得做出精神抖擞,警惕非常的样子来。

    文聘骂了一阵,见城上毫无动静,他也懒得再骂了,叫来几个嗓门大的军士,让他们在城下叫骂。

    得了文聘的将领,几人兴奋头来了,这是他们的强项,能在这肆无忌惮的骂人,哪有不过瘾的?正好出前次被骂的恶气。

    于是几人使出浑身力气,在城下跳着脚的骂,从张邈的十八代祖宗开始,一直到张邈的儿子,尽皆数落一边,更是一边骂一边问候其族中女性。反正就是什么难听骂什么,什么让人上火骂什么。

    一通国骂下来,何止万字,直骂的几人,喉咙生烟,鼻孔冒火,嗓音嘶哑为止。

    即便是如此,城上依旧毫无动静。

    这下几人没辙了,再加上嗓音嘶哑,再没办法行事了,于是几人回转文聘,请主将治罪。

    文聘也看到他们都尽了力,也没责怪他们,让他们下去休息去了。然后再换几人,接着骂。

    从未时五刻一直骂到酉时三刻,直至天光渐暗,掌灯时分。

    袁术见差不多了,吩咐文聘鸣金。今天的目的达到了,明日继续。

    接下来几日,袁术都是跟文聘一起,或三千,或五千,来到阳翟城下挑衅。知道他不会出来,反正就是吸引他的主意力,不让他去想别的。

    一连五日,城上的守军在袁术军的挑衅之下一忍再忍,但是忍耐总是有限度的,谁也受不了别人如此咒骂。毕竟众口铄金,大家说的多了,自然就成了真的了。

    就在刘翊都要忍耐不住要出城杀杀袁术的威风的时候,第六日,袁术居然没来,然后第七日,第八日,依旧如此。

    不明所以的刘翊派出斥候打探,说是袁术居然后退五里,在一座小山上从新扎下营盘。

    这是什么什么情况?挑衅了这么久,他居然后退了!不过接下来,第九日,袁术又从新开始到阳翟城下骂阵。

    看来这三天袁术是去搬家了,没时间顾得上他们这边!

    有了这三天的冷却,刘翊稳住了心神,不再想着出城对阵,一心要把守好城池,不让袁术有可乘之机。

    就这样两边皆为了自己的目的,在阳翟一地展开了拉锯。

    时间消逝,转眼就进入了六月份。进入六月以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是三五天一场雨,然后是两三天就开始下,接着雨水开始不停的下起来。

    颍水的汛期到了。

    这一场雨一直下了五天,从小转大,直到形成大雨。随着雨水的冲刷,道路边的泥泞不堪起来。不间断的大雨,让颍水的水位一涨再涨,这就要有决堤的危险。

    袁术时时探查这颍水的水位,听到快要决堤之时,袁术觉得机会来了。命令传令官给韩当、刘详下来,让他们把收集多时的巨石,滚木扔下颍水,阻塞隘口,准备施计。

第167章 淹阳翟灾后施救() 
袁术下令堵塞颍水隘口,开始蓄水。韩当、刘详得到命令便把准备多时的巨木、巨石推入河中,随着阻挡之物越来越多,颍水被截断在隘口处。

    袁术看着大雨形成的雨幕,期待着这雨水不要停,再下两天便可,两天的时间足够积蓄到一股淹没阳翟的大洪了。

    也许是受到袁术的感召,果然大雨一直下了两天,袁术见到如此,哈哈大笑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于是命令文聘、程普把守好营盘,他则带着护卫穿着蓑衣,来到隘口前。如此宏大的场面,他袁术怎么能错过。

    到了隘口,韩当、刘详给袁术见礼之后,就引袁术来到隘口上面。站在高台之上,袁术看到隘口之上因为下河道的阻拦形成了一个大湖。大湖依旧源源不断的接收着上游汇聚而来的河水,已经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

    袁术见到差不多了,如此水量足够了。于是下令道,“掘开隘口,水淹阳翟!”

    听到袁术的命令,早已经等候在一旁的军士,开始合力抱起一根碗口粗,几丈长的长杆,然后走到隘口一旁,撬动之前堵塞的一根巨木。

    军士们喊着口号,一下,两下,一起合力,接着杠杆的作用,把一根支撑的巨木撬了下来。

    一声巨响,巨木跌落在河床之上。阻塞之物,缺了一角之后,开始慢慢又水渗透过来。开始是小流,随着冲刷慢慢形成大流,大流再汇聚到一起,形成洪流。

    耳轮中就听到一声“咚嗒”,已经被冲刷的残破不堪的隘口,被大洪冲了下去。上游形成的大湖总算是找到了冲泄的缺口,尽皆向此处涌动,再加上与下游形成的坡度,刷,刷,刷,成吨的洪水,倾泻而下,裹挟着巨石,巨木,就向下游冲了过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湖水以肉眼可见之势快速的下降,顺着缺口不断的向下涌,一时之间,波涛汹涌,卷起惊涛骇浪,不断的拍打着隘口的河堤。

    如此巨大的洪流顺流而下,如何是狭窄的河道弄限制的,在冲下不到一里地,洪水便漫出了颍水河道,淹没一切所到之处。

    看到如此场景,袁术更是惊的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一是被如此大的场景吓到了,都说天怒不可挡,确实如此。在老天的面前人类太过渺小,此等天灾,不是人可以阻止的了的。

    二是隐隐有些担忧,洪水冲刷一切,阳翟是可以攻下了,但是以后呢。死伤颇多的人畜会不会在洪水退却之后,形成瘟疫?自己不是为了打战而打战,后面还是要治理颍川的。

    想到这里袁术又有点后悔了,但是木已成舟,后悔是阻不住倾巢而出的洪水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这也算是袁术想的长远,后面还要救治的即使,不然他这几万人都葬身颍川之中。

    洪水以势不可挡的姿势,裹挟着巨木,顷刻之间就到了阳翟城边。毫无目的的巨木接着就撞在阳翟的城墙之上,如山崩地裂一般,震的阳翟城都在跟着摇晃。连绵不绝的撞击之下,阳翟东城门首先扛不住了,被撞的粉碎。随着城门的倾倒,洪水再也没有阻挡,顺着城门就灌入城中。

    这时候,逃跑的百姓还有军士哪里还跑的过洪水,一个浪头拍过,尽皆被卷入水中,消失不见。洪水从东面入城,又撞开西面城门,这才稍微的下降了些水位。

    但是只这一下,城中便死伤了十之六七。

    大家都知道,在洪水之中,什么都有,即便你会水,在其中也讨不到好来。杂物的撞击,浪头的拍击都有可能把你打晕。在急促的水流之中晕倒,就只有死路一条!

    整个阳翟及其周边村、亭皆被洪水覆盖,随着面积的扩大,水位在不断的下降。但是即便如此,冲倒的房屋也不计其数。

    洪水之中不断的有人在呼救,但是谁又能救你呢?一个人掉入水中,还没翻腾起来,一个巨浪过来,就无影无踪了。

    有些幸运的人或爬到屋顶,或爬上大树,这才幸免于难。

    洪水冲刷了两天,随着放晴,慢慢回落了下去,到了第三天,彻底的隐没在土地之下。

    再看阳翟已经是残破不堪。四门皆被冲毁,不时还有从城中流出来的死尸。周边的村亭如饕餮过境一般,一片狼藉,残破败落,毫无生机。

    现在是六月天,天气已经开始转热。洪水退却之后,藏在泥土中的水被太阳炙热的阳光烤的升腾起来,变成水汽,弥漫在空中。升腾的水汽把周围空气都扭曲了一般,一眼看去,似能看到慢慢升起的腾雾。

    此时的蚊虫欢喜起来,成群结队的,寻觅着到处都是死尸,在死尸上饱餐,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袁术皱着眉,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道路之上,到处都是死尸腐烂冒出的臭气,再加上不胜其烦围着自己团团转的苍蝇,让袁术更加不安。

    袁术已经下令军士,赶快打扫阳翟周边,如若不然,必起瘟疫,到时候,真的就成了赤地遍野了。如果再传染到军中,袁术不敢再想下去。而且下游的水都被污了,还要尽快的去上游取水,不然没有水还不得渴死啊!

    得到袁术的命令之后,三万五千军士并投降的七千军士,尽皆动了起来。一面接收阳翟,情理城池,修缮城阳,修复城门。一面打扫周边,深埋死尸,救治百姓,梳理田野。一面疏通颍水,打捞巨木、巨石。一面多找郎中,焚烧艾草,调制汤剂,抑制瘟疫。

    还好袁术下令的早,瘟疫刚起便被扑灭了,不过因此还是死了几百人。

    袁术深深的后怕起来,暗暗告诫自己,以后还是不要行这绝户之计,不然有损德行,到时候死了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

    忙忙碌碌半个月的时间,总算是把洪水的后患去除了。把大军屯驻在阳翟城内,四处派出斥候,打探情况。他想知道张邈是不是已经死在洪水之中了。

    但是斥候回报的情况让袁术大跌眼镜,张邈不但回到了陈留,还派重兵把守陈留门户,启封跟高阳,严防他袁术。

    这张邈能掐会算,能未卜先知?如此大水,他也能逃出生天?

    袁术行此惨绝人寰的绝户之策,虽然占领了颍川但是也为后世唾弃,有诗曰:

    战事再起赴颍川,河水决口急湍湍。

    天灾却是人为祸,忠奸善恶起变换。

第168章 迁百姓颍汝皆克() 
原来早在天降大雨的时候,张邈就已经对颍水开始警觉了。颍水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又离着阳翟城如此之近,由不得他张邈不小心。

    毕竟连续的大雨,河水必然上涨,到时候决堤了他这里不就危险了?

    但是接下来几日,张邈听到斥候的回报,颍水非但没有上涨,水位居然还在缓缓下降。

    两天的时间,如果不是连绵的大雨,颍水早就干涸了。

    如此怪异的情况,张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今日上午颍水上游的轰鸣声让张邈如梦方醒。

    他终于想起来了,曹操的信中如是说来,如果见到颍水干涸,便开启第二个锦囊,上面就一个字,跑!

    联想到此处,张邈就知道坏了,肯定是袁术掘开了颍水,要水淹阳翟。人力有穷,如何能跟天争?

    反应过来的张邈,赶快聚集众将,打开西门,就逃了出去。他们刚涉过极近干涸的颍水,走到一处高台上,颍水便呼啸而至。因为太过紧急,张邈只是聚拢了部将跟护卫逃出城去,可叹他来颍川时三万大军,逃出来的仅仅百余人。

    亲眼目睹了水淹阳翟的其惨状,张邈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看着人力不可为的洪水,张邈只得心中为部曲祈祷了,暗暗订下心神,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的家人。

    洪水稍退的第二天,张邈等人便起身回转陈留了。就他们这几百人,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星夜疾驰,三五天的时间便到了陈留境内,进入陈留以后张邈才长出一口气。回头看看颍川,心中对袁术的恨更是无以加负,一定要找机会报此仇,为那被洪水冲走的几万部曲雪恨。

    但是他陈留是小郡,能聚拢三万大兵已经是不易了,这次全军覆没在颍川,就凭陈留的人口还能聚拢多少兵丁呢?

    这可能也是张邈在陈留没有几日便下定决心投靠曹操的原因吧。不过因为曹操的命令才会有此大败,张邈也在心中恨极曹操,这可能也是后来反叛的因果。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再说回袁术,听到斥候的回报以后,也不再管张邈。肖小之辈,就这么点能耐,没必要耗费他袁术的精力。

    现在颍川已定,下面就是全面接收颍川各城,再迁南阳的难民过来,开展农事了。

    现在是六月下旬,还能种植一季的稻米,只要抓紧时间,应该还能赶的上。于是占据阳翟之后,袁术就派传令兵,八百里加急送书信给宛城的韩方,一是迁徙百姓,二是送来种子。

    早在阳翟跟张邈对峙的时候,南阳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迁徙百姓了。收容在宛城的二十万百姓,首先被整合到一起,跟随送粮的军士一路向北,来到叶县,红阳。由这里进入颍川。在派遣的县令、村首的带领下,安置在颍川郡的昆阳县、舞阳县。安置完毕之后,一面丈量土地,一面分配种子,紧张的开始抢种稻米。

    这个时间再种麦已经是来不及了,但是稻米应该是可以赶上的,能有多少算多少吧。聊胜于无,不是吗?

    随着袁术信使抵达宛城,难以安置的难民陆陆续续的被各县组织起来,纷纷赶往颍川郡、跟汝南郡。

    汝南这一路就比颍川顺利多了。黄忠等在进入汝南之后,也没招摇过市,而是先找到汝阳县的袁氏旧族。在亮明身份之后,就被汝阳袁氏族长袁安迎入了汝阳县。

    早在何仪、何曼肆虐汝南的时候,汝南郡就已经没有首、长了。这些郡守县长不是避祸他郡,就是被贼人诛杀。现在管理汝南的就是各地的大族。汝阳也是如此,袁氏的袁安就在代理县长的职务。

    随着何仪何曼的离去,汝南回复了些元气,一些逃亡他处的人重新回到故里,开始休养生息。后来的豫州刺史孔伷也无心安排各郡的事宜,想着报皇命,诛杀董卓。所以就默认了汝南各县的管理情况。他们这些代理的县首就被赐予了县令的印绶,正式的成为各县之长。

    袁安在县城内接见了黄忠一行,听说是后将军袁术的部曲,喜出望外,不但愿意归到后将军麾下,还愿意替袁术去说服其他诸县。

    接下来几日,袁安上下奔走,聚拢了汝南各县的首官,其实就是各县的大族,在汝阳议事。

    当看到黄忠的四万大军整齐的驻扎在汝阳之后,他们这些人就都明白了。这是袁术要接收汝南了。

    不过袁术在南阳施展的仁政他们都看在眼里,原来的南阳五氏变成了三氏。没投效的张、王二氏被连根拔起,投效的韩、钱、李三氏受到重用,军中、县吏皆有各族的身影。再加上袁术如日中天的声望,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接纳呢?

    在袁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皆答应归附袁术。袁安看着众人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是犹豫之情还是有所表露。于是袁安就让黄忠在汝阳县外演武,展示南阳精兵的军威。当看到如同虎狼一般的袁术军之后,众人尽皆心悦诚服。

    有如此大兵在,当可保得他们无忧!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还怕什么,纷纷再次表示愿意归附到南阳序列。

    如此黄忠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汝南全郡。随着各县军务的接管,黄忠彻底把汝南握在手中。

    除了在沛国边境上陈列重兵,谨防曹操之后,黄忠一面派军士向颍川的袁术报信,一面去宛城报信。

    不过现在汝南的情况不太适合迁移百姓。各县的势力错综复杂,都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当袁术接到黄忠的书信时,已经是占领阳翟之时。见到颍川跟汝南的道路已经打通,更是哈哈大笑,如此两郡防务可以互成犄角之势,守住两郡不难。

    不过汝南的情况,黄忠详细的描述了各地氏族把控当地的情况,外人很难插手进去。因为不想妄起兵戈攻伐,所以对于一些县的事宜,黄忠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的去就行。

    看着黄忠的描述,首先对汝阳的袁氏击节赞叹,没有袁氏的穿针引线,汝南不好收服。再看到各县的龌龊时,便皱起眉毛,沉默不语了。看来要完全收服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