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一行刚走没多远就被敌军盯上了。一伙百人左右的敌军看到曹操一行,心中窃喜,总算是遇到大官了,合该他们立此大功!

    屯长招呼一声,便带着手下军士冲着曹操就杀了过来。

    曹操一见对面百八十骑杀了过来,便暗叫不好,此路是不通了!

    马蹄声催,本来就相隔不远,更是转瞬即至。曹操再要拨转马头,已然是来不及了。

    曹操看着越来越近的敌军暗道,难道我曹操就要死在这里了?可叹还未中兴汉室,大业未成之时,便落此凄惨下场!

    见到逃生无望,曹操竟然生出了死志!

    但是曹操手下军士如何能看着自己主公身死殒命呢?几个侍卫互相看了一眼,一咬牙,互相点点头,便下定决心,为主公争取时间。

    几人对曹操一抱拳道“主公快走,某等前去抵挡一阵!”说完也不等曹操答话,便各取兵刃冲了过去。

    曹操的护卫如此忠心,为后世赞叹,有诗曰:

    乱军丛中一点黄,金甲罩身敌军挡。

    前途末路生死志,护卫用命话衷肠。

    曹操没时间感慨护卫的忠义行为了,见到几人去抵挡,曹洪护着曹操便拨转马头,转身就跑。

    但是就他们七八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他们不肖片刻便纷纷坠马而亡。也算是对曹操尽忠了,由于他们的抵挡让曹操逃出了好远。

    眼看到嘴的肥肉没了,把屯长气的鼻子好悬没歪了。屯长看着远处曹操的身影,一抽战马的后胯,高声喝道“来呀,给某追。此人肯定是个大人物。立功受奖近在咫尺,煮熟的鸭子可不能就这么让它飞了!”

    屯长坐下战马吃痛,甩开四蹄就飞奔了过去,他手下军士亦是催动战马紧随其后。

    谁还嫌立的功大啊,都是想出人头地的,现在机会来了,还能放任自流?!

    曹操在前面跑,他们在后面追,一前一后就狂奔起来。但是曹操是逃命,肯定是拼命的;追兵是追赶,即使想立功,但也只会努力去做,而不会去拼命的。结果一追一逃,距离反而越拉越远。

    屯长一看这样不行,再这样下去,非得让他们跑出大营不可,得想把法让他们停下来。

    屯长眼转一转,就想起了他屯里最强的弓箭手赵三来。这个赵三虽然只是个小兵,但是一手箭术却跟将军们也相较不远。如果不是因为武艺太差,也不会到现在还只是个小兵。

    于是屯长招来赵三,交代他,让他看准对面那个大官的马匹射上一箭。让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怎么追都追不上!

    好个赵三关键时刻也不掉链子,取下大弓,弯弓搭箭,对准曹操的马匹后腿就是一箭。

    就见箭矢离开弓弦,带着呼啸的风声,冲对狂奔的战马马腿就射了过去。

    耳轮中听到一声轻微的“噗”,箭矢稳稳的射入马腿,怕是有一寸多深。战马吃痛,“稀溜溜”一声惨叫。急速奔跑之中,突然后腿发不上力,一下就打乱了奔跑的节奏。前腿向前,后腿停止,马匹腾空而起,就像后空翻一样栽倒在一旁。

    战马仰翻过去,这下可苦了曹操,被战马前冲的惯性甩出去老远,来了一个狗啃泥。如果不是曹操看到不好赶快甩蹬,不然被战马压住,不死也要半条命!这样还好只是擦伤。

    曹操狼狈的从地上爬起来,也顾不得看身上的伤势如何了,哪里还管自己现在的形象,迈开双腿,就接着跑。但是两条腿怎么跑的过四条腿?曹操一下就落后了许多,追兵也慢慢的追赶上来。

    曹操坠马让曹洪一惊,快速奔跑的战马,如果跌落下去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还没等曹洪从震惊中醒过来,就见曹操快速的爬起来,迈开双腿就跑。

    看到曹操没事,曹洪这才放下心来。不然曹操有个好歹,怎么给家族大人交代?但是曹操没有坐骑已经快被追兵追上了,曹洪怎能只顾自己逃命?就见他赶忙拉住坐骑,翻身下马,抓住正好跑了过来的曹操道“大兄,快上此马!”

    看到曹洪如此,曹操很是感动,患难才会见真情啊!但是曹洪是自己的从弟,自己怎么忍心让他落后,而因此有可能被杀呢?

    于是曹操坚决不受,还一个劲地催曹洪快跑,追兵马上就到了。但是曹洪如何能让自己的主公还是自己的哥哥在地上跑,自己骑马呢,于是说出了流传后世的话语“主公,快上马。天下可以无洪,但不可无操啊!”

    曹操见推辞不过,追兵又越来越近了,不是他们两人继续谦让下去的时机,不然两人都跑不了。于是暗叹一声,也罢,如果子廉身死定为他报仇雪恨。然后翻身上马,纵马扬鞭就奔着汴水下去了。

    曹洪是武将,身体好,体力也好,跟再曹操的马匹旁边奔跑,也仅仅落后曹操一个马身。就这速度跟耐力,如果放在后世那拖拖的是世界短跑、长跑冠军。

    见到曹洪奔跑如此迅捷持久,曹操也放下心来,怪不得愿意把坐骑让给自己,感情是对自己的奔跑有信心啊!

    后面追击的军士本来见到曹操坠马很是欢喜,屯长还对赵三赞誉有加。但是没多久就见他又翻身上马,跑了起来,这次比之前跑的更快!他骑马跑的快也就算了,让马的那员将跑起来居然更加迅捷,可以跟上战马的奔跑速度。

    这下可把追赶的军士气坏了,曹操跑了他们也就认了,毕竟又从新找到了坐骑,再加上拼命逃跑,他们确实追不上。但你一个没马之人在地上还跑的这么快,如果让你也跑了,他们还有什么脸活下去,直接抹脖子上吊算了!

    于是屯长又叫过赵三,让他射死那个奔跑的步将。你让马我忍了,但是步下跑的比兔子还快,我就不能忍了,不杀你,难消我心头之恨!

    赵三也是义愤填膺,又张弓搭箭对着曹洪的后心就是一下。箭矢挂着风声奔着曹洪的后心就冲了过去,曹洪能耐再大又怎能躲过这必中的一箭?

    曹洪感受到身后恶风不善,但是再想躲已然来不及了,就在他想着葬身于此的时候,本来晴空万里,丝毫无风的空中,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来。本来必中的一箭,被旋风吹的失去了方向,擦着曹洪的肩膀歪到了一旁。

    曹洪暗叹一声好险,果然之前算命的算的没错,他是有福之人,可以活到六十岁!心中想着以后再见到他一定要重赏于他,迈开大腿,跟着曹操的战马,便逃了出去!

    后世赞叹曹操、曹洪都是天命之人,不是早夭之相,有诗云:

    让马夺路寒星晃,突起旋风吹一旁。

    不是身死早夭相,危难之时天来帮。

第86章 施柔策曹操逃出(第三更)() 
曹操、曹洪两人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夺路狂奔,哪里顾得上向后看,只是一个劲地向前方逃命。

    追赶的屯长见到射箭被突然出现的旋风吹走,哪里肯罢休,既然上天都帮你们,那就更留你们不得,将来肯定是祸患!屯长下定必杀他们的决心之后,招呼手下,锲而不舍的追赶下去。

    就这样两拨人,一前一后的跑出大营,来到汴水水畔。

    曹操两人来到与夏侯惇约定地点却没看到夏侯惇其人。这下可两人急坏了,后又追兵,前面又有大河拦路,没有渡船,还怎么跑?

    现在不是责怪夏侯惇的时候,两人赶快趁着追兵还没追到的时机,分开去上游、下游寻找渡船,期望渡过大河,逃出升天。但是直到追兵快追到了,也没看到一艘渡船!

    失落的两人又回到此地,期待对方能有个惊喜。但是看着对方摇头失落的表情,便知道逃生无望了,此地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再无逃跑的可能!

    见到没有退路了,两人就所幸豁了出去,反正横竖都是死,临死之前不杀几个垫背的怎么对得起他们一身的武艺?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两人打定主意,豪气的对视一眼,互相点点头,就站立在汴水河畔等着追兵,背水一战!

    追兵见到他们跑不了了,也就不着急追赶了。反正是嘴边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就像猫抓耗子一样,胜券在握,当然是先戏耍戏耍这二人。这一顿急速奔波,可累的他们不清,让他们身死反而是便宜了他们!

    但是两人皆是英雄人物怎能轻辱?在没有真正的做成一件事之前,千万不要觉得已经成功了,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成之时,变数皆有,切不可怠慢之!

    就在追兵幸灾乐祸的戏谑的看着曹操二人,慢慢靠近围拢之时,湍急的河水之中,突然从上游飘下来一艘渡船。

    这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无绝人之路也!

    见到此景,曹操跟曹洪喜出望外,也顾不得管渡船是怎么来的了,两人在河畔抓住船帮,先驱赶战马上去,然后二人一翻身就上了小船,拿过船桨,奋力的划动,向着对岸驶去。

    见到煮熟的鸭子这次是真的飞了,到嘴的肥肉是真的跑了。屯长带着部曲再也顾不得戏谑之情了,急冲冲的来到河畔,纷纷张弓搭箭,对着小船就是一捧箭雨。既然活捉不成,就射死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跑了!

    但是老天连渡船都给了他们,又怎么可能让他们身死。箭矢射到一半,突然又是一阵诡异的逆风,把所有的箭矢全吹进了大河之中!

    此前曹操对鬼神还将信将疑,经历过这次诡异的逃出生天之后,让曹操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之说。

    不然本来平静的天空,偏偏在敌人射箭的时候,突然吹来一阵风,这怎么解释的通?

    很快船便靠了岸,曹操回过身来,看着在对岸气的跳脚的敌军,哈哈大笑,高声道“感谢诸位送某一程,今日不死,来日必有厚报,某走也!”

    说着跳上坐骑,带着曹洪奔自己的老家谯县去了!

    其他几路诸侯此时也都逃出升天了。

    在曹操躺在自己的卧榻之上时,其他几个诸侯回到自己的大帐以后,想着今天的损失,心中的火气又升腾起来。他们睡不着就不可能让深恨之人入睡,怀着这个险恶的用心,他们又都走出自己的帅帐,来到对手的帅帐之中。进入之后他们也乐了,就见其也是双目炯炯有神,没有丝毫的睡意,看来对手也有这个想法。

    结果就是几人除了曹操以外,谁都是一夜没睡。没想到这却救了他们一命。

    在大营开始乱的时候,他们才是最先反应过来的人。他们一边招呼心腹之人起身,一面组织士兵抵挡。他们把聚拢的士兵合并在一起,在众多军士的保护之下,到了汴水边,便开始拉过渡船,开速渡水。这也是后面曹操他们找不到渡船的原因。

    他们都有条不紊的渡过了大河,在对岸再清点人数时,却也保留了三万之众。这也给众诸侯保存了元气,有了后面互相征伐的根本。然后便各自分散,回转自己的封地去了。

    天光大亮之时,战事已然结束,徐荣军收拢俘虏,打扫战场,却也收获颇丰。联军的辎重补给全留了下来,还有许多俘虏。

    旋门关一战至此可谓是大获全胜,联军十五万大军前来,败退的时候止有三万人马,而守关的只有五万人,伤亡也在五千之内。

    以五万对十五万,伤亡五千对伤亡十二万,这是何等悬殊的对比。

    徐荣用兵如神,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书接上文,董卓来到旋门关,犒赏了徐荣之后,就带着他回转洛阳了。成皋的联军已经败退,剩下的些许小鱼小虾,关口的守将就能应付。派徐荣这个大才在这里镇守那就太过屈才了。

    两人带着机动的兵马,有说有笑的返回洛阳。

    到了洛阳后又看到了很多天之前的捷报。原来在轩辕关外李傕、郭汜大破豫州刺史孔伷,斩首三万,更是阵斩刺史孔伷。

    看到这份捷报,董卓更是喜出望外,额头的阴云一扫而光。四路大军,三路战败,更是诛杀了一路主帅,这如何不叫董卓高兴。

    诸侯并起的时候,拥兵四十万诈称一百万,这是何等的威势。虽然他董卓大军尽出,但也做好了战败的准备,此前的迁都就是为了不至于战败小皇帝让关东诸侯得了去。没想到关东诸侯如此不堪,三战三败,说他们是‘关东群鼠’都高看他们了。

    分析了形势之后,就只剩下南阳的孙坚跟袁术了。袁术是之前投效自己的部下好对付,但是这个孙坚就不好相与了。

    此前几次跟孙坚打交道的董卓,对孙坚还是有了解的。孙坚此人嫉恶如仇,又对大汉忠心耿耿。而他自己也是个武勇之人,一口古锭宝刀也是杀的几无对手,端的是一头猛虎。

    而且听说孙坚已经吞并了前南阳太守张咨的部曲,现在单单孙坚就有将近六万人马。袁术在南阳招兵买马,知道的精兵就有五万之众,再算上戍守的军士怕是得有十万之众。如果算实力的话,南阳这一路才是众多诸侯之中实力最强的。

    而且袁术跟孙坚亲密无间,孙坚以下属自居,则他们上行下效,令行禁止。这跟其他路就不同了,其他的皆是互相猜忌,互相掣肘,还没打战自己就乱了。这也是他董卓连战连胜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袁术跟他董卓手下的西凉诸将都有旧,部将谁都不愿意跟袁术在战场上相见。

    这样一来,敌军士气旺盛,他董卓这边却有厌战情绪,这如何能赢?

    所以针对这一路,董卓采用了李儒的怀柔之策。

    一是、派李傕由颍川入南阳前去劝说,他董卓愿意与孙坚结为殷亲,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孙坚的儿子孙策。又套近乎说他跟孙坚都是武人出身,应当携手共同对付士族。

    二是、为了拉拢袁术,豫州刺史孔伷死了以后,豫州无主,任命袁术为假刺史暂领豫州牧。这一招看似拉拢袁术其实是包藏祸心。虽然孔伷是死了,但是兖州跟豫是州利益共同体。自古兖、豫不分家!让他袁术领豫州就是触动衮州各族的利益,由此心生间隙,必互相攻伐。

    董卓行离间计,对付南阳一路,后世有诗描述曰:

    天下群雄起关东,誓讨董贼立大功。

    四路前去三路败,唯有一路始尽忠。

    又是拉拢又结亲,离间之计却诛心。

    若是贪婪有离意,还有何人救黎民?

第87章 广成关阵前饮酒() 
早在几路诸侯兵进河南之时,袁术就带着大军到了鲁阳,跟孙坚汇合了。两人商议过后决定先看看,等其他几路打起来再说。

    这也是稳妥之法,一是保存实力,二是避免董卓倾尽全力前来攻伐,毕竟董卓才是实力最强的诸侯。

    两人在鲁阳没有等到其他三路进攻的消息,却等来了进驻广成关的胡轸。

    袁术跟胡轸也有一年多没见了,于是在胡轸进入广成关之后,就邀请胡轸前来鲁阳赴宴。

    书信是袁术写的,言辞之间想念之情溢于言表。胡轸看着书信,想着跟袁术相处时的一幕幕,也不禁有些动容。

    在西凉诸将里,就他跟他的门下都华雄,跟袁术关系最好。华雄跟纪灵更是差点拜了金兰兄弟。

    但是现在群起讨伐董卓的时节,他们还是处于敌对的状态。虽然有心前往,但是冒然前去的话,会不会中了袁术的埋伏,事关身家性命,可不能马虎大意!

    于是胡轸找来华雄两人商议要不要前去赴宴。华雄则是早就想见袁术、纪灵了,满不在乎的对胡轸说,袁术忠义之人也,必不会暗害咱们。即便是打战,也是堂堂正正之道也。你放心,我跟你一起去,肯定没事的。如果真的看错了袁术,中了埋伏,到时候咱们两个一起赴死,黄泉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怕个甚!皱一皱眉头就不是西凉豪杰!”这是华雄的原话。

    有了华雄的开导,胡轸便有了底气,决定前去赴宴。他跟袁术相处良久,也觉得袁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

    于是第二天,两人带着三千兵马除了广成关,就来到了鲁阳城前。

    就见对面也是两三千军士压后,前面两个主帅坐在桌案旁,一个是袁术,想来另外一个就是孙坚了。他们身后则站着是一拉遛的武将,都没有骑马,也没有带长兵器,尽皆腰悬配剑。

    见到这种情况,胡轸、华雄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对面的袁术就不是来打战的。于是二人跳下坐骑,让军士在后面压阵,他们则向着袁术、孙坚走去。

    胡轸走到近前,正要行礼,就见袁术孙坚背后,突然跳出一人,如饿虎扑食一般扑了上来,举拳就打。

    这下把胡轸吓了一跳,想着怎么袁术你还真想杀我啊?正要有所反应,就见自己身后的华雄一个箭步就迎了上去,举起硕大的拳头,正怼在来人的拳头上。

    两人拳对拳,拼了个骑虎相当。

    胡轸再看来人,不是纪灵又是何人?按在剑柄上的手,又放了下来。

    纪灵跟华雄对了一拳也不觉得疼,两人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两个在洛阳的时候就经常比武,嬉笑打闹惯了。一年多没见,彼此都非常想念对方。良久之后才彼此分开。

    纪灵上下打量着华雄,一拳杵在华雄胸膛之上,笑道“汝这黑厮,一年未见,力气到是没有退步。不错不错!”

    华雄同样一拳砸在纪灵肩膀之上,道“你这老小子,力气到是见长啊。不过较某还是稍差,哈哈!”

    说着两人又搂抱在一起,似乎又开始角力了。

    袁术见到胡轸过来,也是一抱拳道“文才,术有礼了。许久未见,文才风采不减当年啊,还是如此雄壮伟岸。”

    胡轸亦是抱拳行礼道“后将军别来无恙否?可不是,转眼便过一个春秋。听闻将军在南阳大展宏图,让某羡慕的紧啊!”

    袁术一摆手连忙说“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说着给胡轸、孙坚做介绍,一指孙坚道“此乃某之贤弟孙坚孙文台是也,乌程侯,假中郎将。”然后指着胡轸对孙坚道“此胡轸,胡文才。为董公手下中郎将。此前在洛阳为某之好友,亦兄弟也!”

    听到袁术的介绍之后,孙坚跟胡轸这才抱拳行礼,礼毕,三人皆坐下。

    这时候纪灵、华雄还在打闹。两个都做了将军的人,却像街头小孩子打架一样,抱摔角力,真是让袁术感到丢人。

    于是袁术高声喝道“伏义、子伟(华雄字),汝二人哪里还有上将之风采?似孩童打闹,成何体统?还不给某过来!”

    听到袁术这么说,两人这才分开,掸去在地上蹭的泥土,勾肩搭背,笑嘻嘻的走了过来,一个叫主公,一个叫后将军。算是行了礼。

    袁术此次叫胡轸过来一是介绍孙坚跟胡轸、华雄认识,二是有意让他们多亲多近,毕竟前世的大战之中华雄就是被孙坚所杀。希望这一世能保住他们的性命,唯他袁术所用。

    然后还未等袁术给华雄答话,纪灵就把华雄拉走了,拉到袁术麾下的将领中间,给黄忠、文聘、魏延等介绍。

    大家都是武将,都是豪爽之人,没一会就打成了一片。

    这边嬉笑怒骂,狂放不羁,袁术他们这边也没闲着,几人喝着酒闲聊着近况。

    听着胡轸跟袁术的对话,孙坚冷眼看着这个董卓的部将。心里想着,这倒也是个忠信之人啊。

    不然袁术一封书信怎能把他这个敌将叫过来?由此肯见袁术的人脉是何等的广博,孙坚又羡慕起袁术来。

    虽然两方敌对,大战一触即发,但袁术还能跟敌将坐在一起饮酒,这是何等的豪迈!

    于是在孙坚的有意结交下,他在胡轸的心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一场酒从上午喝到下午,期间袁术又差军士摆了许多张桌子,让彼此的武将都坐下饮酒。又埋锅造饭,把胡轸的军士也包了,虽然是敌军,今日却是友人,故交。

    一顿酒下来,胡轸不但跟袁术的部将混的很熟,连带着孙坚的部将程普、韩当、黄盖、祖茂等也都是称兄道弟,融洽非常。更是替程普挡了几番别人的灌酒,没想到此举到后来却成了他活命的因果。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吃过午饭的纪灵跟华雄又开始比试起来,两人这次斗了两百多个回合还不分胜负,到最后两人都累的没力气了,这才罢手。

    不过华雄的武勇,却是看在其他武将的眼中。在袁术麾下,能稳稳胜过纪灵的只有黄忠,魏延、文聘还年轻,武艺跟力气都还在增长之中,现在还不是纪灵的对手。其他张珣张侃、何仪何曼之流更加不是纪灵的对手,他们也就混上个三流武将。

    武将对自己武艺的划分分成五类。顶尖武将、一流武将、二流武将、三流武将、不入流武将。黄忠是顶尖流武将;纪灵、华雄是一流武将,魏延、文聘是二流武将,不过纪灵、华雄在一流武将之中只能算中游,魏延、文聘虽然还是二流武将,但是已经隐隐进入一流的门槛;其他的都是三流武将,这一世袁术坚持锻炼打磨武艺,也堪堪进入了三流武将的门槛。作为主公来说他已经算是强的了,毕竟他们主要是用脑力的,不是用体力的。

    众人吃完酒,胡轸带着华雄便起身告辞了。袁术看着告辞的二人道“现南阳正是发展之际,如若在董公处不甚如意,可来此处,某必厚待于汝。”

    到了最后袁术还不忘拉拢他们,不过也确实是如此。董卓死后,留下的西凉系是个庞大的武人集团,如果能收为己用,那就再好不过了。

    胡轸则是笑呵呵的答应下来,说着,如果在那边不顺心一定来投他袁术。不过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戏言,没成想到了后面,还真成了他的一条出路。

    大战在即,袁术却能跟敌将坐在一起喝酒,无不体现了袁术跟其他士人不同的地方,后世赞其豪爽,有诗曰:

    大战将起广成关,两心相距一指宽。

    推杯换盏同席坐,信义豪迈一世缘。

第88章 拒收买转战粱县() 
就这样广成关与鲁阳因为袁术跟胡轸的关系而相安无事。两军阵前时常饮酒作乐,好似一家人似的。

    不过其他方向传回来的消息就不那么好了。先是李傕、郭汜攻破了豫州刺史孔伷的大营,杀死了孔伷,杀散了豫州军;接着孟津传来消息,董卓亲率西凉铁骑偷渡小平津,偷袭袁绍、王匡的手,把他们赶回了河东;旋门关成皋县的消息更加震惊,徐荣五万之众先破十万于阵前,又偷营劫寨,杀灭两万余,逃回酸枣的联军不到三万人。

    这一个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到各方,所到之处,无不骇然。董卓如此厉害,三路皆是以少胜多,诸侯并起,还未成事就已经泯灭,天下还有谁是董卓的对手?难道大汉江山就是他董卓了的?

    不过他们庆幸的是南阳还有一路讨董大军,后将军袁术并乌程侯孙坚并未有损失,还可再战。

    当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之后,袁术、孙坚的压力顿时增大了很多。于是孙坚接二连三的向袁术请战,现在不打是不行了。三路大军被灭,只剩下他们一路,若是等董卓调集了重兵来攻南阳,哪里还有他们的生路?不过袁术借口冬日寒冷,粮草不易运输为理由,还是把这一年拖了过去。

    驻守广成关的是他的好友胡轸,若是真的两军阵前对敌,他又怎么下的去手?

    过了春节,就进入了汉协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一月底的时候,董卓的使者到了鲁阳。

    来人袁术也认识,正是董卓麾下校尉李傕。

    袁术见到李傕不由分说就拉他去喝酒,结果弄得李傕还喝多了,一直睡到第二天下午才转醒。李傕拜见了袁术之后,才把董卓的诏令拿了出来。

    袁术找来孙坚,两人一并接了董卓诏令。

    当听到董卓想跟他孙坚结成儿女亲家之时,孙坚断然拒绝。虽然现在因为袁术的关系,跟西凉众多武将关系缓和,但是这并不影响孙坚对董卓的恨意。

    董卓不尊天子,祸乱天下,就是不提之前征剿西凉时的龌龊,孙坚也不会放过他。还想跟自己结亲,这怎么可能!也不知道董卓是怎么想的。

    犬女怎可配虎子?

    后面更是许以重利,董卓可以安排孙坚跟他的兄弟担任大汉的刺史,郡守等要职。只要孙坚归顺于他,什么职位随便提。

    面对诱惑孙坚义正言辞的道“董卓,逆贼也。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不诛其三族,示众天下,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况吾儿策英姿飒爽,武勇不凡,此虎子怎可配犬女?此事不必多说,吾意已决!”

    孙坚如此决绝,让袁术拍手叫好,如果孙坚跟董卓达成利益关系,将至他袁术与何境地?

    李傕还不死心,看向袁术,眼神示意让他劝劝孙坚,不过袁术并没有理会李傕。已经到了初平二年了,大战是避免不了的,袁术已经有了主动出击的意思了。

    李傕见到说不动孙坚,袁术又不袁术替他说项,只好作罢。于是他一转头又对袁术说,天子任命袁术为假豫州刺史,兼任南阳太守。

    有那么一瞬间,袁术动心了。但是看似是肥肉,吃到嘴里就是毒药!

    入主豫州就是动兖、豫氏族的利益,到时候两州氏族并其诸侯还会让自己好过?即便是要吞并豫州,也只能慢慢的蚕食,这样一口吃下豫州,只会撑死他袁术。

    想到这里袁术是坚决不受,不过他也折中了下,孙坚虽然是中郎将,但是还没有自己的地盘。现在长沙郡是回不去,刘表上任以后就从新任命了长沙太守。袁术表示可以让豫州刺史给孙坚,也算是承了他董卓的情。

    毕竟现在袁术还不想跟董卓彻底翻脸。毕竟董卓在西凉诸将的心中威望甚高,他袁术还想等董卓死后接收他的部曲呢。如果彻底翻了脸,先不说西凉诸将心中怎么想,就是惹怒了董卓,让他不顾一切的来攻伐自己,就够自己喝一壶的。

    于是袁术刷刷点点写了封回信,意思就是委婉的回绝了董卓。又表示可以把这个位置让给孙坚,这样也不会让孙坚跟董卓太过难看。

    不过袁术愿以把豫州刺史的位置让给孙坚,这让孙坚没有想到,也非常感动。袁术这个大兄着实不错,不管什么时候都想着自己。

    在他孙坚看来,豫州是个好地方,靠近南阳,这样两家彼此还能有个照应。而且一州刺史怎么说都比一郡太守官大,升官谁不高兴。

    孙坚是不会想到这样做会不会触动别人的利益,会不会遭到当地士人的反对,会不会受到兖州方向的攻击等等。

    孙坚也没等董卓同意不同意,便在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