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联军死伤惨重,冲刺起来的战马,他们的军士挨着就伤,碰到就亡。再加上惊慌失措自相践踏死的,被火烧死更是数不胜数。
一夜之间联军便十去六七,机会丧失了所有战斗能力。
颜良文丑护着袁绍,韩浩护着王匡,白马义从护着公孙瓒堪堪躲过西凉大军的追杀,逃回了河内郡。
去时志得意满,誓取头功;回时垂头丧气,损失惨重!
领教了董卓的厉害后,他们都觉得其实败的并不不冤枉。
袁绍回头看看失败之地,发誓要报此仇。不过就他现在冲出来的就三五千的败兵,这如何能抵挡的了董卓的几十万大军?
于是脱离战场之后三人一商议,还是先各自回转属地再说吧。王匡回转河东募兵,袁绍回转冀州,向韩馥借兵,公孙瓒则是回转右北平。相约一月之后再来河东聚首,共伐董卓,报此兵败之仇。
不提三人如何从新聚兵,却说董卓这边,孟津一战打的非常漂亮。一招瞒天过海偷袭了联军大营。在董卓只有两万西凉铁骑,基本没有什么损失的情况下,杀败了将近十数万河内联军。
以少胜多,还几乎没有伤亡如何不叫董卓高兴。
这可是大胜,到时候把捷报传去长安,想着那些士人的嘴脸董卓就兴奋。
孟津大胜,正好趁着士气高涨,回转成皋,再一鼓作气灭了曹操那厮,到时候盟军十去六七,也好震慑天下!
打定主意董卓让把守孟津的军士守好这里,自己则率领两万西凉铁骑奔玄门关去了。
孟津距离成皋不远,止三日路程。就在董卓快到成皋的时候,捷报传来,徐荣在玄门关外大破联军,斩首无数。
听到这个消息董卓哈哈大笑,道“关东群鼠不过尔尔,肖小之辈,还妄想逆天?妄某把尔等当作对手,不堪一击!”
董卓得到这个消息,就对关东诸侯不太上心了。出战没几日,两战全胜,这样的杂牌军不过猪狗尔,来的再多也不足为惧?
虽然董卓失去了继续征战的兴趣,不过他还是去到了玄门关。徐荣立此大功,怎么说自己也要亲自褒奖一下!
到了玄门关外,就见到了徐荣迎接的队伍。徐荣更是一马当先,在董卓面前站定,翻身下马,跪倒行礼道“幸不辱命,荣在成皋大破关东联军,斩首两万余。酸枣一路已经退回陈留郡,此路无忧矣!”
“哈哈,好!成皋无忧矣。凤栖立此大功当奖赏,唔,就升凤栖为中郎将!”(此前徐荣是校尉)
董卓升了徐荣为中郎将,这下就把他跟李傕、郭汜的地位拉开了。毕竟现在董卓手下就两个中郎将牛辅跟段煨,其他都是校尉。不过此举也为后来李傕、郭汜不服徐荣险些致他于死地埋下祸根,不过因此却让袁术得了徐荣,当然这是后话。
后世之人描述关东群雄刚行成的攻势,便两战两败,诗云:
征战讨伐去时急,亲率偷渡把营袭。
孟津成皋皆不利,损兵折将败事起。
关东群雄畏威仪,还有何人能匹敌?
南阳却有英雄立,恶蛟还需二龙抵!
第82章 徐荣谋联军猜忌()
却说徐荣如何能干脆利落的击败了联军数量最多的一路?玄门关外聚集了酸枣来的曹操、张扬、鲍信等十数万盟军,这也是几路盟军兵马最多的一路,不过也是联盟诸侯最多的一路。
因为袁术的穿越引起了历史些许的改变。袁氏满门被杀的消息被掩盖了三个月,消息传出去之后,诸侯之间虽然有矛盾但也都开始进兵攻击,而不是消极怠慢。
曹操借着袁氏被诛之事,成功的说服了众诸侯,随自己一起攻打玄门关,进占成皋。
成皋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屯驻成皋,把守敖仓,就可以堵塞轩辕关、太谷关的后路,全制其险。进可以攻击洛阳,退可以回守雄关。如此其他几关便成了摆设,对关东诸侯再无威胁。
而且还可以把这几关团团围住,不用交战就可以困死他们。然后再设疑兵,把控天下形势,以顺诛逆,便可以一战而成了。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旋门关本就为易守难攻之地,左边大伍山右边渭水,攻破之,何其艰难。再加上诸侯个个心怀鬼胎都想保存实力,不想做这主攻,消耗自己的军力。
曹操只得在中间和稀泥,好说歹说才确定了谁为主攻,谁为辅助。但是仅仅攻了一天时间,就吵翻了天。
旋门关确实难攻,攻了一个上午,主攻的兖州刺史刘岱就损失了将近四千人。
而辅助的东郡太守乔瑁,见刘岱攻击不利,便早早的把自己的部曲撤了下来,没有为刘岱压后阵。
结果守将一看,来攻的前军还没退走,后军就跑了,随即便冲出关来追杀刘岱。没有乔瑁的辅助,刘岱被杀的丢盔卸甲,好悬就死在乱军之中。
当刘岱去找乔瑁理论时,乔瑁还辩解说是他刘岱自己跑的慢,关他乔瑁什么事。这让刘岱大为光火,由此深恨乔瑁。
诸侯彼此不信任,这导致刚形成一天的攻势就不得不停歇了。他们又开始行酸枣的那一套,在旋门关外放起了风筝。
对此曹操也是无可奈何。曹操自己的部曲满打满算也就六千之众,就算上再加上交好的鲍信,也就堪堪两万人。就这么点兵那够旋门关塞牙缝的。
没办法曹操只得鼓动其他诸侯出战,但是有了刘岱的前车之鉴,谁都不想做这出头鸟,纷纷找借口搪塞曹操。今天脖子疼,明天腿疼的,后天屁股疼,反正就是一拖再拖,不想动手。
这时候徐荣到了旋门关。在侦查了情况之后,徐荣冷笑不止,就这乌合之众,还想要翻天?自己翻手就能灭杀他们。
董卓派给徐荣的大军也就三万人马,加上旋门关之前的守军也就五万人。满打满算也就是联军的三分之一。这如何能轻松杀败联军?徐荣手下军士皆不明所以。
于是徐荣给他们分析道“彼军虽众,然派系林立,上通下不达,左右皆猜忌,如何能众志成城,一往无前?彼等倘若顺风或可摇旗呐喊,征而胜之;倘若逆风则必争相而走,如何能胜?
再看某等部曲之军皆虎狼之士,又彼此磨合良久,配合无间,令行禁止。此精锐之师也。将士用命焉能不胜?以上下同心势击彼猜忌之势,如何不胜?”
徐荣所说头头是道,手下之人无不拜服,无不暗挑大拇指,想着,怪不得徐荣会受到主公董卓的重用,确实有两把刷子。
统一了手下军士的思想,徐荣就开始准备了。
一是夜间派出一万大军埋伏在漫水下游,待得明日旋门关冲杀之时,忽然杀出,击其左翼;又派出一万大军翻越大巫山,埋伏在山脚之下,待得号令突然杀出击其右翼;正面之军拖住联军,然后三路齐攻,联军必败!
一夜准备妥当,次日天明,徐荣带领三万大军出旋门关,到联军营前讨敌骂阵,声称要活捉曹操、刘岱等逆贼。
徐荣突然带军来攻,把联军都逗乐了。徐荣怕不是傻子吧?联军加起来十数万人,徐荣不过三万人。他不思据关而守,反而杀出,以三万击十数万,何其不智也!这样的无谋之士,如何能放过他?
于是众诸侯尽皆披挂整齐,点齐十万之众,出营来到两军阵前,敌住迅容。其余五万余众把守营盘,提防董军偷营。
在两军阵前,众诸侯见到徐荣摆开的阵势,确实就三万人。纷纷放下心来,不说打战,他们十万人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他们!于是都放松了警惕,觉得此战必胜!
不过曹操却感到不解,董卓的部将是傻子吗,就这么点人还敢攻击十数万的联军?如果不是傻子那就肯定有所图谋,但是图谋的什么他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他也不是神仙能掐会算。
两军对垒,开始骂战。骂了一会之后,联军本来还想斗将,但是徐荣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徐荣这边算上他自己也就几个战将,还都不是单挑的高手,对面战将如云,没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徐荣排兵布阵,就把大军提了上去。
刀盾兵在前,顶住对方;长枪兵居中,紧随其后准备刺杀,弓弩手压阵,支援前面的同袍,并压制敌军。
徐荣军进退有序,全部依号令行事,三万大军,片刻之后,便形成了攻击阵型。见到对面徐荣军阵容如此整齐,曹操心中赞叹,罢了,徐荣确实是统兵之才!如果能收为己用那该多好啊!
大战在即,曹操却起了爱才之心,也难怪这么多诸侯中只有他脱颖而出,成就霸业。
但是徐荣是听不到曹操的心声的,按部就班的摆出自己最熟悉的阵型攻击敌军。
也u怪徐荣瞧不起联军,徐荣这边已经开始冲锋了,对面联军的阵型还没展开。就这种毫无章法的打战,不过是攒鸡毛凑胆子。顺风还行,一但胶着,其必败。
没有军魂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
很快联军就嚎叫着冲了上来,他们可不管什么进退有序,排兵布阵。他们人多,他们的胜率就大,他们就不怕,就敢打敢冲。
随着冲锋两军越来越近,压抑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之中,彼此都迸发出高昂的杀气,不由自主的抓紧手中的兵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杀死对方。
不过相对于联军的躁动,徐荣军就沉稳的多了。这种军阵他们演练了不止一次,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好,每一次格挡,每一次劈砍,就行了。
越是沉稳,就越是自信。两军想撞在一起,刚开始还互有死伤。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徐荣军军士组成一个个战阵,彼此配合无间,就宛如一个个绞肉机,无情的吞噬着联军军士的性命。
一炷香之后,徐荣军就鲜有死伤了。倒地身亡的基本都是联军。
慢慢的两军就纠缠在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徐荣一看这种情况就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安排传令兵,放响箭通知伏军,他要一战吃下联军的十万之众。
第83章 徐荣胜败而争吵()
两军正在胶着之时,耳轮中就听道“吱”“吱”“吱”,伴随着三声凄厉这声,三支响箭射向空中,箭鸣之声传出老远。
不好,徐荣还有伏军!
曹操一看就想明白了,这是徐荣再给其他埋伏的部曲发信号。于是也不顾不得自己是千金之躯了,大声呼喝着自己的部曲尽快摆脱徐荣军的纠缠,撤回来。
其余诸侯看到曹操如此焦急,就知道肯定是大事不好。于是纷纷约束自己的部曲,敲响金锣,鸣金收兵。
但是徐荣响箭都发了,怎么可能放他们离去。三万大军就像一根钉子一样死死的缠住联军的军士,不让他们退走。
就这样一方想走一方不让的拉锯之时,左右两边号炮连天,随着大地的震动,两只人马冲杀了过来。
事态没有因为曹操的提醒而改变,两支以逸待劳的大军很快就到了联军阵前。两军按照彼此约定的方向就冲入联军阵中。
有了这之生力军的加入,苦苦支撑的三万徐荣军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又焕发出第二春。刀舞的更加有力了,盾也能顶住对方的撞击了,挥矛也更加快速了。
联军本来就没有打持久战的能力,对面又加入两只伏军,他们如何能当得住?也就抵挡了片刻,便开始大面积的溃败。
人人回转身形,拼命往后跑,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跑的太慢!
军队没了士气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把后背交给敌人,不是找死又是什么。于是联军在徐荣军的冲杀之下,开始大面积的死伤。后面的军士挡住了前面军士的道路,杀出血性的士兵也不管前面的是不是友军了,纷纷挥刀,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逃出生天。
就这样联军一边自相残杀,一边被董卓军杀戮,再回到大营之时,只剩下不到一万人马。
不过不幸之中的万幸,各家的主公都没什么事,领军的将军也甚少有死伤的。
把守营盘的几万大军扎住阵脚,收容友军回营,又挡住敌军的冲锋,堪堪的把这一万人马保存了下来。
早在两边号炮声起的时候,徐荣就知道自己胜了,于是怡然自得的端坐在马上看着自己的杰作。
在他眼中联军虽众不过是土鸡瓦狗,但是能如此大胜,还是小小的自得了一下。
徐荣大军整整拼杀了一下午,随着大股的联军进入军营,领兵的主官看到已经无机可乘,便没再强行冲营。
于是各部的主将一面令军士打扫战场,一面都回到徐荣处交令,并汇报自己的战果。各部斩获颇丰,杀死联军有五万之众,其余打散的有将近两万人,还有一万多人是受伤倒在地上不能行动的。而徐荣这边就死伤了两千多人,而这两千多人还是最开始那一下战死的。
战损率达到了惊人的两千对八万,而他只有五万人,敌军却有十万之众。半之于敌,战损率却为一比四十,这是何等的大胜!
徐荣很满意自己部下取得战果,一边派人发捷报给主公董卓,一边命令军士打扫战场,受伤的敌军尽皆补上一刀,了却他们的性命。毕竟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功绩,这就是进阶之梯。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早就把怜悯之心抛之脑后了。
这就是古代大战的残忍之处。在战场上受伤的军士只能期待自己一方打赢了,这样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打输了基本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医疗水平有限,药品很少,所以谁都不可能浪费宝贵的药品给敌军受伤的军士的,毕竟自己人还不够用。
打扫完战场后,徐荣带得胜的大军回转旋门关庆祝去了。见到徐荣军终于走了,联军各部才出一口气。总算是可以稍歇了,徐荣真是一尊杀神!
但是徐荣怎么可能放过联军大营之中剩余的军士,在联军没有注意的地方,徐荣又悄悄的留下了一万骑军。准备晚上偷营劫寨,打联军一个冷不防。
谁都没想到徐荣刚打赢还会留下后手,都认为他回营庆祝去了,如此的大胜,哪里还会当天晚上就偷营?
但是只有你们想不到了,没有别人做不到的!
不提徐荣如何在旋门关上庆祝,却说联军大营之中,众诸侯端坐在帅帐之中,皆沉默不语。
以十万对五万还被人家灭了九万人,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不过所幸他们这些主公没有损伤,不然还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啊!
打了败仗大家的心情都不好,不过曹操他的部曲最少,参战的就三千多人,虽然也有死伤,不过相对于其他诸侯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看到众人都沉默不语,曹操只好站起来给他们鼓劲打气,曹操道“诸位,何必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战失利不足为惧。只要吾等振作发奋,卷土从来,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
听到曹操这么说,众人的心中才稍微好受一点。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衮州刺史刘岱站起身来,矛头直指东郡太守乔瑁,道“乔元伟,前次攻关,汝护卫某左翼,为何某还未退,汝便先走?汝是何居心,要借董卓之手除掉某这个衮州刺史否?汝想造反耶?”
刘岱又提了这件事,乔瑁不愿意了,站起身来,也不施礼,直接生硬的道“汝跑的缓慢还要责怪于我?汝为兖州之长,某为汝手下吏,汝应替某断后!大敌当前汝不思如何杀敌,却行此龌龊之事,形同董贼,汝是何居心?”
乔瑁是个机辩之人,死的他能说活了,活的他又能说死了。于是一顿歪理下来,他乔瑁一点责任没有还是刘岱的不是。
其实刘岱心里明白,乔瑁之前就是兖州刺史,因为得罪了董卓被自己替换了,所以乔瑁一直都怀恨在心,仗着是兖州老人,多次顶撞自己这个上官。
又让乔瑁怼了回来,刘岱心中大恨他,于是起了杀心。如此目无尊长,以下犯上,留之何用?想着找个什么借口诛杀此僚。
刘岱开了一个头,帅帐之中就像菜市场一样开始争吵起来。山阳太守袁遗怒斥上党太守张扬逃跑的时候杀了自己的部曲,张扬则矢口否认,说他这是造谣;济北相鲍信则跟广陵太守张超争吵起来,双方都埋怨对方没有照顾自己的后翼;北海太守孔融则是跟陈留太守张邈辩论,我掩护你的部曲回营,你也不表示一下。
看着离心离德的众人,曹操一阵悲哀,就这些杂鱼烂虾如何能打的过董卓的精锐部曲?都是士族之人,却像个贩蔡的小厮一样争吵,像什么样子!
与这些人为伍,如何能中兴汉室?
后世讽刺诸侯心中只有私利的丑恶嘴脸,有诗云:
盟誓讨贼现群英,征伐不利起纷争。
鼠目寸光争小利,中兴汉室何人盯?
志在宏图展中兴,雄鹰却与鸡同行。
尽是肮脏龌龊态,若非如此早得清。
第84章 争小利偷营劫寨(第一更)()
诸侯个个心怀鬼胎,都在为自己的丁点利益争吵的不可开交。
曹操看在眼中,知道他们都是些不堪重用之徒。真想抛却他们自己去攻董卓,就算是失败了也无怨无悔了。
但是想着自己就几千人马,如何能是董卓的对手。自己身死是小,若是部曲尽皆因此殒命,自己又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心中想着征讨董卓遥遥无期,又跟中兴汉室的志向渐行渐远,曹操就感到一阵阵的失落悲凉。
再看向因争吵而脸红脖子粗的众诸侯,尽是些魑魅魍魉,真是羞与之为伍!就是一群眼光短浅的雀鸟如何能跟自己这个鸿鹄相提并论!
曹操越想越烦躁,越看越气愤,于是不再理会吵闹的众人,沉着脸,信步走出帅帐。
此时已到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斑斑余晖把天边映的通红,仿佛整个天空都要燃烧起来。
想着帅帐之内诸侯的龌龊,曹操满胸的郁闷之情难以释怀。看着天边的火烧云,似乎自己的胸腔之内亦在燃烧。悲愤的曹操竟做出了后世赫赫有名的《蒿里行》的前半阙,词曰: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利小不还忘。(原句嗣还自相戕。现在的时节,诸侯还没有互相攻伐,于是写出的是这一句)
曹操把心里话都表现在这几行词句之中,讥讽之意不言而明。吐出了心声,曹操顿觉清爽了许多,胸中之闷一扫而光。
调整好心态,曹操重新回到帅帐,开始在众诸侯之间翰旋,尽力的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直至深夜才堪堪平息了纷争。
众人终于不再争吵了,尽皆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毕竟现在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董卓,如果他们现在就内讧不是让董卓偷着乐么?
但这不过是一时的平和,矛盾的种子已经种下,不和的幼苗在心中滋生,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调和的了的。后面诸侯间的乱战,甚至有人身死,皆因在此。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看着众人不再提那些不愉快之事,曹操长出一口气。心中想到,总算是平和下来了,大敌当前尔等不思退敌,反而互相诋毁,真是一群龌龊,无智的小人!等诛灭了董卓你们爱干嘛干嘛去,我才懒得理你们。
夜深了,众人纷纷到转自己的营帐休息去了。曹操也是如此,不过他躺在卧榻之上,怎么也睡不着。这些诸侯不是可以共事的人,自己还要想好退路才行。但是现在自己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就一个虚衔校尉,以后该怎么办啊?
辗转反侧,迷迷糊糊,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曹操才堪堪入睡。但是注定了这是个不寻常之夜,怎么可能让曹操安然入睡!
徐荣埋伏的大军就在军营一侧潜伏。他们在等,等黎明时分动手。黎明之时,天光似亮非亮之时,正是人们警惕最松懈的时候。一夜的平静会让守卫的军士放松警惕,熟睡之人这时也是睡的最死的时候。
看到偷袭的最佳时机已经到了,领兵的将领起身叫醒入睡的军士。部众毕竟白天打了一天的战,也是疲惫不堪,如果再熬一夜,也没力气拼杀了。所以将领才让他们分批睡觉,等到动手之时再收拢到一起。
军士都清醒了过来,纷纷坚持武器装备,整理衣衫,让这周身再没半点崩挂之处。见到军士收拾停当,领军之将一挥手,众人牵着衔枚裹蹄的战马,悄悄的靠近联军大营。
在半里之地站定,军士皆翻身上马。领军的将领看了看整齐的马队,突然一把拔出宝剑,一指联军大营,大喝一声“杀!”
众军士催动坐骑,回应一声低沉的“呼嗬”,端起手中的兵器就冲了过去。
万马奔腾的声响在这寂静的黑夜之中仿佛一个炸雷,黑压压的宛如潮水一般向着联军军营涌动,势不可挡。
“咵嗒”“咵嗒”急速的马蹄跟地面狠命的撞击在一起,发出急促的声音,随着震动的大地,向大营传来。
守营的军士正拄着长枪睡的正香,但是感受到大地的震动,无意识的睁开眼,看了看前方空荡荡的夜空,一个人影都没有!想着可能是自己的幻觉,暗骂一声,又重新合上双眼,做起了美梦。
战马疾驰,转瞬即至,一万铁骑如闪电一般就到了大营近前。
突然出现的无数弃兵让守营的军士一个激灵,似乎是感受到了敌军的杀气,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但是已经是近在咫尺,守卒还如何能反应过来,只待惊呼一声“啊”,刚想举枪去挡,就被疾驰的战马撞飞了出去。
剧烈的冲撞让军士的前胸直接凹陷了进去,身体还在空中便开始大口吐血,还没等他落地就已经身死殒命了。
战马越过鹿角,撞开辕门,便冲进营盘之中。马上骑士刀枪并举,在火把的照耀这下,闪现出纷乱的寒光。砍杀的影像,映射在远处的营帐之上,拉的老长,但依旧恐怖。
惊慌失措的联军士兵,到处奔走,呼喊,但是也无济于事。尸体到处都是,有的死在骑兵的大刀长矛之下,有的死在熊熊的烈火之中,有的直接被高速疾驰的战马撞死,更多的却是因为慌乱而自相践踏而死。
绵延几里的大营之中,到处是火光冲天,到处是溅射的鲜血,喊杀声此起彼伏,惨叫声不绝于耳,宛如人间地狱一般。
“走水啦,走水啦”“快跑啊”“救命”“啊”“救我”“啊”“饶命”“啊”
呼喊之声,战马嘶鸣之声,惨叫之声,告饶之声,刀剑入肉的噗噗声,彼此联络的口哨声,各种声音,声响不断,纷乱冗杂,极不可辨。
偷袭之军杀的兴起,在这大营之中杀了个三进三出,似乎只有同类的鲜血,才能证明他们的武勇。
早在大营混乱初始,本来就迷迷糊糊的曹操瞬间便惊醒了。曹操立刻掀开被子,手臂一撑就坐了起来,接着翻身下榻,鞋都顾不上穿,赤着脚,走到帐帘近前仔细倾听。
曹操是个聪明之人,知道现在混乱的情况,如果冒然出帐很有可能被乱军斩杀。
曹操仔细的听了一会,见到帐外的乱响渐渐的远离了大帐,才悄悄的打开一条缝,偷眼观瞧。见到帐外空无一人,曹操这才一挑帘走出帅帐,查看情况。
就见周围一片混乱,到处是燃烧的帐篷,远处几匹战马正在合力拉倒一座帐篷,帐篷倒塌之后,周围军士一顿乱砍,把里面躲藏的士兵尽皆斩杀当场。周围尽是燃烧冒出的硝烟,甚是呛人,天空之上更是箭矢穿梭不断,发出“咻咻”的声响。
曹操捂着口鼻,片刻之后便回转了大帐。周围都是乱糟糟的,再想有所作为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当务之急是先逃出去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曹操刚把自己的甲胄穿好,还没等拿起配剑,突然帐帘一动,一个壮汉走了进来。大帐之中太过黑暗,看不清来人的相貌。
曹操一惊,感到了威胁,赶忙一把拿起宝剑,按绷簧“沧啷啷”拔出宝剑,一指来人,怒喝道“来者何人?”
似乎是被曹操异常的举动弄得莫名其妙,来人开口道“大兄,是我!子廉啊,汝仔细瞧瞧!”
曹操听到熟悉的声音,确实是曹洪的声音,才放下心来,走到此人近前,接着些许火光才看清来人的相貌,确实是曹子廉!
曹操这才把宝剑插回剑鞘,对曹洪道“子廉,军营大乱是因何而起?是董贼攻进来了?现在营外如何了?”
第85章 大营乱让马逃跑(第二更)()
“大兄是这么回事……”曹洪给曹操解说这现状,原来黎明时分徐荣军一万铁骑杀入大营之后,大营太过混乱,各家的主公都不知所踪,这可急坏了他们的属下将领,纷纷前去帅帐寻找。
曹洪本来是跟夏侯惇一起的,大乱伊始便要来寻找曹操。但是外面太乱了,手下的军士也都是散着的,乱军之中如果就他们二人怎么保护的了曹操周全。于是二人一商议,便兵分两路,夏侯惇前去收拢溃兵,曹洪则是去寻找曹操,两人约定在汴水畔汇合,护送曹操离开。
由于情况危急,曹洪又太过着急,才没打招呼直接进了曹操的帅帐,惊了曹操一身冷汗。
说完经过,曹洪急切的又道“大兄,现在大营已乱,到处是乱兵,已经是事不可为了。主公还是快些离开这是非之地为好,不然就来不及了!”
听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曹操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会便糜烂成这样了。心中暗骂着其他诸侯太过不堪,才恨恨的道“也罢,今日便叫徐荣小贼胜了一阵,来日必要回报!”
说完两人出帅帐,找来两匹无主的战马。两人翻身上马之后,找准沂水的方向,便奔了过去。两人疾驰之时,又遇到七八骑被冲散的护卫,杀退敌军之后,众人保护着曹操前行。
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到处是火光,到处都是喊杀之声,也分不清谁是友军谁是敌军了。曹操一看这样不行,如果受这些败兵拖累,他肯定是跑不了了。于是曹操便吩咐下去,凡是不认识的,阻拦的,不论友军敌军一律斩杀。
乱世用重典,更何况他身处如此危急的境地。如果不行‘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行径,那还是他曹操么?
但是他们一群骑兵往营外冲,目标确实很大。再加上曹操头戴赤金盔,身穿黄金甲,这么明显的主帅装扮,怎么可能不引人注目?
曹操一行刚走没多远就被敌军盯上了。一伙百人左右的敌军看到曹操一行,心中窃喜,总算是遇到大官了,合该他们立此大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