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辟强打起精神来,高声喝道“孙珪,无耻之尤,某主公袁术何时苛责过你等?汝不心存感激反而叛上作乱,此等忘恩负义之行径汝也能做的出来,汝妄自称士族!来来来,你我大战三百合,今日定取汝项上人头,过来受死!”

    孙氏族长孙珪怎么可能跟刘辟单挑!就他那三脚猫的功夫怎么打的过刘辟?况且现在这种情况,刘辟就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了,他又何必以身犯险?

    瓷器怎能与瓦罐争雄?

    孙珪冷笑一声,道“哼哼,刘辟小儿,汝已为瓮中之鳖也。就汝等十数人还妄想翻天?袁术昏聩无道,不与某等活路,保之何用?上天有好生之德,如若尔等放下武器跪倒投降,或可放尔等一条生路,如若不然,明年的今日就是尔等祭日!”

    “哈哈,逆臣贼子,吾等忠义之士怎可从贼?卖主求荣的无耻小人,休要多说废话,刘某只有站着死,无有跪着生!”刘辟怒喝道“那个上来受死?!”

    身后累的够呛的军士亦被刘辟感染,大喝道“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嗬”“嗬”“嗬”

    或用矛杵地,或以刀击盾,沉闷的声响配合着低沉的呼喝之声,在天际边炸响,洞彻心扉,直插心底。

    袁术端的训练出一支虎狼之师!

第67章 真英雄刘辟身死() 
在刘辟拼命抵抗叛军之际,小三出城门奔城北大营去了。

    但是隔着老远就见到大营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于耳。

    小三一想便知,肯定是叛军在进攻北营。去北营搬兵如同送死,他这才想到去宛城给主公袁术报信,由宛城出兵,剿灭叛军!

    不过在小三奔宛城的途中又遇到了叛军的斥候,一番冲杀下来,小三寡不敌众,只得装死才得以逃出生天。

    小三到宛城报信前文已表就不再多说,却说刘辟却也是英雄人物。带着十几个兵丁硬生生的打败孙珪的一千叛军,还吓的他们不敢寸进。

    可见刘辟如何武勇!

    不过在吴氏一路跟搜索的唐氏一路到来之后就不一样了,三族汇合不下五千之众。

    远远看之人山人海,无边无沿!

    三氏族长凑在一起,吴氏族长就开始责问孙珪怎么一千号人拿不下区区十几人?

    孙氏族长羞愧难当,只得辩解说刘辟武勇非常,非常人能敌。对面十数人又都存死志,个个奋勇。他的部下被杀的士气全无,可不就拿不下来他们。

    吴氏族长暗骂孙珪是废物。不过三族通力合作,现在还不是内讧的时候。于是吴氏族长高呼道“刘辟匹夫尔,敌军止十数人,一战可下也!杀刘辟者,赏十金,封百人长,杀敌兵者,赏钱十贯,封什长,富贵就在前方,还不争先更待何时?杀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吴氏族长鼓劲又率先冲杀过去的带头作用下,乱军五千之众嚎叫着冲向刘辟。

    刘辟见今日事已不可为,回头对几人惨笑道“儿郎们,今日便是某之死期。汝等为南阳子弟,若投降或可得生。今日一战某看在眼中,汝等都是好样的,大可不必给某陪葬!逃命去吧!”

    刘辟的话让这十几个军士非常感动,将军都要死了还在为他们寻找生路。如此有情有义的将军,他们又怎肯离弃?况且南阳子弟皆是忠义之士,你刘辟做的,他南阳人也做的!

    十几人紧了紧手中兵器,皆言道“将军如此,某安敢独活?”“就是,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爷们一起上路,黄泉道上也好有个照应,哈哈!”“唯有以死相报将军厚恩!”

    “哈哈,说的好!就让吾等再为后将军冲杀这最后一阵,如此,死而无憾也!”刘辟亦感动道。说着剑指叛军,大喝道“来呀,尽忠之日就在此时,随某杀!”

    刘辟率先冲了过去,手起剑落,便有一人身首异处!

    “杀啊!”“杀呀!”

    十几人嚎叫着冲向五千人,化身十几道匹练,瞬间撕开五千人的军阵!

    他们是在用生命谱写着忠义的序曲,用冲锋告慰着自己的气节!诠释将有必死之心,士无偷生之念的道理。

    他们不会投降,也不会逃跑,而是走在又一次的冲杀得道路上,他们用生命诠释着狭路相逢,明知必死,也要勇敢亮剑的精神。

    但是人力有穷,即便他们都忠义无双,即便他们都勇气有加,即便他们都不畏生死!

    十几人融入到五千人的阵列之中,没翻出一滴浪花,片刻之后,便消融在敌军之中!

    须臾之间刘辟属下十几人尽皆身死!虽然他们死了,但是却在这历史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诠释着“忠义”二字的内涵!十几人就杀败一千之众,十几人就敢冲击五千叛军,是何等的勇气才让他们能如此?是何等的忠义让他们能奋不顾身?

    即使身死陨灭他们也展示了自己的铮铮铁骨!确实为中华好男儿!

    十几人到死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是他们即使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气节,即使是死,也要嚎叫着撕下你一块肉来。

    叛军退却十几人旁边亦有十几具尸体,即使是身死,他们也没有吃亏,让敌军付出了同等的代价!

    刘辟还在坚持着,身为武将,武艺不是兵丁可以比拟的,但是拼杀到现在刘辟早已经筋疲力尽。手臂在机械的挥舞着,汗水满身满脸都是,几乎迷离了眼睛。高强度的拼杀让他的大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靠身体的肌肉记忆以及作为武将的条件反射。不过即使如此,他身边的死尸也已经不下五十具了。

    这样的代价就是刘辟全身都是伤口,不过已经麻木的神经让他感受不到疼痛,只是觉得死神越来越近了!

    突然敌军后退了,似乎是被刘辟的悍不畏死的勇气所感动。

    趁着这个空隙,刘辟以剑柱地,大口的喘着粗气,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虽然抹掉了汗水,却抹了一脸的血污。发髻散乱,因为汗渍变得一绺一绺的,杂乱无章的散乱在脑后。身上已经看不到铠甲衣袍本来的颜色了,只是一片红,也只有一片红!

    直起身来,刘辟双眼充血,配合满脸的血污,宛如人间厉鬼!似乎死在他手上之人的冤魂都缠绕在他身上,加上恐怖的杀气迸射,即便是杀身白起复生也不过如此!

    刘辟看着退却的敌军,用尽全身力气,仰天长啸。

    “啊……啊……”

    长啸之声响彻天地,抒发着刘辟的英雄豪情。似乎这苍天亦被他感染,一个炸雷平白在夜空之中传来,回应着刘辟的长啸。

    似乎在说,刘辟你是真豪杰也!

    胸中的一口浊气随着长啸吐了出来,憋闷之感瞬间消散,呼吸也更顺畅起来。顶天立地,刘辟右手提剑,斜指地面,血水顺着剑槽,不断的从上面流淌而下,顺着剑尖滴滴答答,溅射到脚边的死尸身上。刘辟左手握拳,散乱的发髻无风而动,双目如电,迸射出两道神光,虽然静静的站在那里,却也英雄了得。

    眼眸之中再也没有了狠戾之情,只剩下万丈的豪情。似乎这满身的血污也阻挡不了身体的光华,刘辟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改变!

    从这一刻起,刘辟从一个武将真正的升华为英雄!

    虽然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时刻!

    刘辟看着骇然,不敢异动的叛军,哈哈大笑道“某在此感谢汝等,让某这个黄巾余孽得以正名!来吧,让某享受这最后的时光。某就算死也要死在这冲锋的路上,如此才不枉此生,无愧于天!杀!”

    刘辟又大喝一声“杀”,再一次冲向叛军。

    已经油尽灯枯的刘辟如何还能拼杀?他这不过是求速死!

    “噗噗噗”,刘辟还未冲到叛军近前,就被几根长矛刺穿胸腹,锋利的矛尖从刘辟的后腰透出,鲜血顺着血槽流淌下来,似乎在为刘辟悲泣!

    刘辟茫然的挥舞着宝剑,似乎还要砍杀!但是短剑如何能碰到长矛后面的叛军?剑刃打在矛柄上,叮当乱响,似乎是在为刘辟悲鸣!

    鲜血上涌,顺着刘辟的嘴角流下,失血过多的脸,惨白惨白的。似乎回光返照一般,刘辟这一刻瞬间清明了过来。就见他握紧剑柄,哈哈大笑道“记住,某刘辟不是尔等所杀!”说着横剑在脖颈之间,用力一抹,自刎身亡!

    据后世史书记载:刘辟为南阳太守袁术麾下司马,育阳叛乱一役之中,以区区十几人挡住叛军五千多人。直至身死殒命,也没后退一步,是汉末真英雄之一!

第68章 征育阳出谋划策() 
刘辟虽出身黄巾却也是忠义之士,真英雄也。后世有诗赞其曰:

    乱世序曲起峥嵘,黄巾遍地烈轰轰。

    天下豪杰皆并起,九州诸侯遍地生。

    舍生忘死不为意,一心要把忠义立。

    黄巾亦有真豪杰,忠肝义胆谱新篇。

    刘辟的身体被长矛支撑着死在当场,虽是身死,却也含笑而去。

    叛军全都骇然而立,不敢靠近,似乎怕刘辟的魂魄化为厉鬼找他们索命。

    良久之后,看到刘辟确实死透了,才有军士小心翼翼的靠近刘辟。伸手试了试刘辟的鼻息,见到确实死了多时,这才欢天喜地的对三氏族长说,刘辟已死!

    三族长也都被刘辟的豪情所折服,只是孙氏族长孙珪有点气闷,刘辟这可是踩着他,成就的英雄。

    自己一千多人拿不下刘辟区区十几人,还被杀退了百步之遥,简直是他的奇耻大辱!

    本来吴氏跟唐氏是想按照武将的礼节安葬刘辟的,刘辟虽然身死但是也获得了他们的尊重。不想再践踏他的尸首,毕竟入土还是讲究个全尸的!

    但是还没待吴氏族长多说什么,孙珪就欺身向前,一剑把刘辟的脑袋砍了下来。又吩咐手下军士取来石灰木盒,这是要把刘辟的头颅悬挂在育阳城上的意思!

    吴氏唐氏再想阻拦已然是来不及了,没办法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这个事实。

    他们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起码可以震慑育阳城内的袁术余党,接收起来更加顺利。

    待天光大亮之时,一切事了,不过满地的鲜血还是叙说着昨晚的凶险。

    百姓看到这种情况纷纷留在家中不敢出来,吴氏又差人张贴布告,差人敲锣沿街叫喊,总算是把育阳易主的消息传递了出去。

    听到育阳易主的消息,不满韩书的人皆是欢天喜地,击节赞叹。不过底层的百姓却没有什么喜悦之情。

    袁术上任南阳以来施展的一切政令都对他们有利,而且这次育阳水患,又是掘开的官家这边,保护了平民百姓,更加让袁术受到他们爱戴,现在有人推翻了袁术,他们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

    他们怕又回到从前那种状态。虽然其尽皆哀叹不止,但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他们只是最底层的百姓,又能有什么作为?

    这一天三族忙的不可开交,偌大个育阳易主,需要安抚、把守、照顾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不过快到傍晚的时候三族又不得不放下手上政务,从新聚集在一起商议,因为袁术带领几万大军到了育阳!

    袁术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只用了半日便到了育阳城北。先锋文聘更是早早的收拢刘辟麾下被打乱的部曲,又把叛军赶出北营,重新扎住阵脚,等待袁术主力的到来。

    叛乱已经过一整天了,消息早就传到了袁术处。皆言刘辟已经战死,不过他们死的很英勇,十几人杀退千人,更是不断冲锋,直至身死。

    刘辟再怎么说也是个将才,怎么可能死在这里?袁术一点都不相信,还说这是育阳叛军扰乱军心的计谋。

    不过袁术也有些担心刘辟,毕竟众口铄金。大家都在这么说,即使他心里不愿意相信,但是也暗暗着急起来。

    一路上袁术不断的催促大进赶路,这才经过半天时间就到了育阳城外。

    进入城北大营,袁术安排大军就地驻扎,埋锅造饭,修整歇息。自己则进入帅帐,召集文武商议对策。

    因为文聘先到,又收拢了刘辟的部曲,知道的消息很准确,于是袁术急切的拉过文聘道“仲业,可有刘辟的消息?”

    文聘看了一眼袁术着急的神情,心中有些感动,袁术能如此对刘辟就能如此对他。端的爱将如子!于是抱拳道“主公,刘司马麾下军士只知道前日傍晚其进入育阳赴宴,后面就再也没回来。不过他们听到叛军之中多有传出刘辟在育阳城内力竭而死的消息,不知是否准确?”

    “嗯?这如何说起?”袁术一皱眉道“小小的育阳还有能拿住刘辟之人?端的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袁术自我催眠的说着,心中不断的重复着刘辟不可能死的,刘辟不可能死的。这都是叛军的计谋,对,一定是他们的计谋,要扰乱军心。对,一定是!

    话说袁术为什么如此重视刘辟?其实这很简单,其一,现在袁术麾下军士慢慢多了,但是能独立领军的将领就那么几个,每一个都弥足珍贵,袁术舍不得。

    其二,刘辟是第一批投效过来的黄巾军,袁术还想以此收服天下黄巾,刘辟此前为大渠帅,在黄巾中颇有威望。

    其三,袁术确实也是性情中人,整日跟武人混在一起,嬉笑怒骂,早已经把他们看作自己最亲近的人。在心底不愿意看到他们身死殒命。

    袁术看着端坐在大帐中的文武,也不好再为刘辟多说什么。毕竟是过来平叛的,还是要想出快速诛杀叛军的方法。

    看着武将队列将星如云,黄忠、文聘、魏延等等,文臣谋士就吕范一人,袁术就有点心酸。

    袁术不明白为什么即使自己名声在外还是不得智谋之士投效,前次郭嘉不告而别,让袁术伤透了心。他自问没有对他有什么怠慢,如此礼数周全还是不得投效,袁术只能自责自己做的还不够。

    再看天下名门望族智谋之士亦是如此,让袁术不明所以的同时又暗恨他们。逆反的心里在作祟,想着无所谓,爱来不来,没有你们我就成不的大事了?开玩笑,没有张屠户照样不吃带毛猪!

    闲言少叙,袁术扫视帐内文武道“叛军现盘踞育阳城,封闭四门不得入内。据线报育阳城已聚叛军两万,又依托城池之有利地势,把守要冲,易守而难攻也。诸位可有良策?”

    魏延首先站起来拱手道“主公,无需惊慌,在某眼中其皆是酒囊饭袋之辈,偷鸡摸狗之徒,即便两万杂兵,又能如何?主公亲帅精锐之师,皆以一当五,横扫育阳,不费吹灰之力!”

    文聘亦出言附和道“文长所言极是。吾先到育阳,收拢刘辟部众之时曾见过叛军军士。不过寻常之人尔,军容不整,毫无训练,手中兵器亦是五花八门,此杂兵也。虽有城池之利,然顺风可为,逆风必败。明日大军功成,若僵持不下,其心必慌,掉头而逃。取城不难!”

    黄忠想了想也出言道“如若攻城可分成四部,围三缺一,三路猛攻,一路可埋伏在缺口之外。若其逃离可半而击之,胜之易也。”

    张珣、张侃亦是出言附和,袁术暗暗点头,行军布阵,这几人确实是可用之才!

第69章 定计谋痛煞袁术(第一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却也热闹。

    看着热闹非常的大帐,袁术深感欣慰。武将都肯用脑子谋划,这是好事,遇事三思而后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这时袁术注意到谋士吕范却没有说话,这就让袁术有点奇怪了。按说作为谋士这应该是他的职责所在,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一言不发?

    于是袁术止住众人的话语道“诸位之言,皆有可取之处。然攻城事大,需小心谨慎。子衡先生(吕范字),汝有何良策还不快快道来!”

    吕范见袁术点自己的名了,不好再装下去了。于是对着袁术拱手道“主公,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育阳城坚,叛军人数众多,强攻不利。吾在想,前日主公施恩于育阳百姓,此或可为突破之道。”

    “哦?大军攻伐与百姓何干?如何为破城之道?”袁术奇怪的对吕范道。

    “主公施恩于育阳百姓,其必感恩将军仁义。三族叛乱必不得其心,此百姓不会助其守城者也。百姓长居育阳此地,城内城外皆熟,或有隐蔽之通城小径。若将军差精兵从小径入城,偷偷打开城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可一战而下育阳。此计无需徒增伤亡,岂不美哉?”吕范把自己的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此计甚妙,若能从内部打开城门,也可省下攻城器械,又能减少伤亡,甚是,甚是。吾明日便访周边百姓,寻求入城小路!”袁术击掌赞叹道。

    其他将领也觉得这样不错,毕竟强攻的话,他们有信心破城,但是就不知道要死多少部曲了。手下部曲皆爱戴自己的将军,谁愿意因为不得谋,让他们尽皆身死?

    在确定了吕范的计策后,袁术就安排他们下去休息了,毕竟长途跋涉,又急行军,哪有不疲惫的道理。

    就在这时,有军士来报,说在育阳城头发现一个悬挂的木匣,但是因为天黑看不清里面装的什么。

    袁术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没来由的咯噔一下,悬挂木匣一般是装人头的,这不会是刘辟的人头吧?!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袁术整颗心都纠了起来。暗暗祈祷不是刘辟的头颅,刘辟还没有死。为了弄清情况,袁术便要出营去城下观瞧。

    众将领怕袁术出事,皆跟随其左右一同前往育阳城。众人来到城门外,在一箭之地之外站定身形,定睛向城头观瞧。

    就见北门城头之上确实悬挂一个木匣。借着黄昏的余光隐隐约约看着像势颗人头,发髻散乱从木匣之中露出来,但是天色晦暗,看的不甚清楚!

    袁术心急如焚,想确认这是不是刘辟的人头!如果不是,为何刘辟到现在还没回来?于是对身边背着大弓的黄忠道“汉升,可否把此匣射下,刘将军了无音讯,吾心不安!此匣突然出现城头,怕不就是其头颅。然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若不亲眼见之,消息或为造谣!”

    此时天边红日缓缓落下,便要隐没在地平线内。光线只在天边映的通红,其他地方却昏黄晦暗,视线模糊。

    黄忠打量了下城头的高度,测算下他们的距离,但还是不敢打包票,于是道“天光晦暗,一箭是否可行某不知晓,不过某定为主公把它射下来!”黄忠想着不行就多射几箭。

    黄忠摘下鹊画弓,倾出猿臂,在背后箭囊之中抽出一支箭矢,右手捻住箭矢翎羽的末端,搭在弓弦之上,双臂较力,随着手臂肌肉的隆起,大弓慢慢的由弯月变成满月。

    弓弦与弓身因受力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黄忠稳住箭矢,瞄准城头,眼睛微咪,盯着城头的木匣,感受空气的流动方向,找着自己的感觉。

    大弓成满月对着城头良久,黄忠似乎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突然,就见黄忠怒目圆睁,双牟如电,大喝一身“着!”

    黄忠右手松开弓弦,强劲的兽筋制作的弓弦快速复原,迸发出的弹力把箭矢推了出去。

    “嗖!”的一声,箭矢犹如这黄昏中的一道闪电,宛如霹雳一般射向城头。

    黄忠果然是百步神射,三棱透甲锥形成的铁箭头挂着风声,呼啸而过,一箭便把吊住木匣的绳索射断。箭矢威力不减,射上城楼,深深插进城楼的木柱之上。箭矢钉在木柱之上,尾羽嗡嗡乱颤,入木三分。隔着这么远黄忠一箭居然能稳稳钉在城楼的木柱之上,可见其臂力确实惊人,何止千斤之力。

    随着绳索断裂,木匣再不受拉扯之力,径直掉了下去。“啪”的一声在地上摔了个粉碎,里面的球状之物,“咕噜”一声滚到一旁。

    此时天色更加昏暗,袁术坐在马上只听到木匣摔落地上的声响,却看到木匣掉在了哪里。不过听声音袁术就知道黄忠得手了,袁术心中一喜,赶忙一挥手让军士上前抢回木匣。

    也许是被城楼木柱上的箭矢吓到了,军士抢夺木匣之时,城头居然没有放箭阻拦。

    一路畅行无阻,前去的军士很快便返回了。回来的时候,手上提着一个球状之物之物,下面的断口处一片白色,在这昏暗之中甚是显眼。看来确实是一颗人头。

    到了袁术近前,军士双手捧着呈现给袁术。

    在军士冲上去的时候,袁术的心便提到嗓子眼,怦怦乱跳,期待出现他自己都有些不信的奇迹。

    但愿不是刘辟吧!

    但是看着军士双手呈上来的头颅,袁术定睛观瞧,可不就是刘辟!

    散乱的发髻被军士整理到脑后,刘辟的双目紧闭,神态祥和。嘴唇青紫,些许血迹并点点白灰依旧挂在嘴角处,似乎时间不短了,血迹呈现出暗红色。

    看着刘辟的头颅,袁术心如刀绞,一股压抑、悲哀、愤怒的情绪由心而生。面部的肌肉不自主的抽搐着,带动唇上的短须蹦蹦直跳。袁术咬紧牙关,眼珠似乎要瞪出眼眶一般,从眼眸之中迸射出两道骇人的目光!双手紧握成拳,手背之上青筋暴起,回拢的指甲因为用力过猛而扎入肉中。但是即便如此,袁术也没感受到丝毫的痛感。虽然十指连心,但是心中的痛又不怎是肌肤之痒能比拟的?

    袁术心中不断重复着:三族安敢如此!三族安敢如此?三族安敢如此……

    此时的袁术体会着人生百味,先是惊,再是怒,然后又转成哀伤。想着刘辟跟在自己身边的一幕幕,袁术心中又是一痛,悲伤的情绪又升腾起来,眼角垂下,眼前腾起一阵雾气,模糊了双眼。袁术用力的咬着嘴唇,连鲜血随着破口处流淌下来也不自知。

    某为何要派刘辟前来,是我害了他,白白丢了性命!三族都该死,害我大将性命,不夷灭尔等三族,如何能消某心头之恨!

    袁术垂着头,情绪时而愤怒,时而悲哀,胸中憋闷异常,起起伏伏,如翻江倒海。喉头处传出一阵“咕噜咕噜”之声,嗓子一甜,有液体涌了上来。袁术暗道不好,这是要吐血啊!

    现在怎么能吐血?袁术咬紧牙关,拼命的把涌上来的血液压了回去。

    已经是出师未捷痛失大将了,如果主帅再吐血,就不用征伐了,直接掉头回去算了!

    袁术坐在马上身形摇三摇晃三晃,好悬没掉下马去。还好黄忠看到不好,一把扶住袁术。才没让他掉下去。

    袁术感激的看了一眼黄忠,含糊不清的呜咽道“把刘将军的头颅收敛好,随某回转大营!”

    袁术拨回马头,又深深的看了一眼育阳城,暗道“定要尔等给我大将陪葬!”

    回到军营,袁术把刘辟的头颅先安放在锦盒之中。毕竟现在已经是晚上了,也没时间去找棺椁了,只能先暂时放下,后面再行装殓。

    不过还好三族处理得当,石灰防腐之物放的颇多,这才保其头颅完好。

    坐在帅帐首位之上,袁术想着刘辟的惨死,再也压制不住胸中升腾,“哇”的一口血就喷了出来,袁术大叫一声“痛杀我也!”就昏倒在座椅之上。

    这下众人都慌了神,七手八脚的把袁术抬到卧榻之上,抚捋前心,拍打后背,开展紧急的施救。

    这真是,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出师未捷身先死,大战将起帅先殇!

第70章 哀兵胜围三缺一(第二更)() 
不知过了多久袁术才幽幽从昏迷之中醒过来,“啊,啊……”袁术呻吟着感觉身体像是被掏空了一样,一阵阵虚弱。

    睁开双眼,就看床榻之前围满了自己的文臣武将。在他们眼中皆看到焦急之情,关切之意,这让袁术感到一阵阵的欣慰与感动。

    日久才会见人心,患难才会见真情!

    这时旁边请到的郎中说话了,能这么快醒过来,就没什么事了。不过今后不能有太过激烈的情绪波动,只能慢慢将养。不过好在袁术身体健壮,十天半月便能好转。

    马上就要攻城了,袁术怎么可能离开?强撑着身躯,袁术坐起身来,道“某已好转,现无事矣。江湖郎中不可信,来呀,给某赶将出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当不得真!”

    为了整体的大局,袁术只好昧着良心,委屈郎中了。

    “明日全军缟素,某要立刻攻城,休要再理些许死伤。打战能不死人么?明日便给某全力攻城,某要为爱将报仇雪恨……”袁术咬牙切齿的道,他也不管什么计策了,就想尽快诛杀三族,给刘辟报仇。

    听到袁术的命令,黄忠等将领领命下去准备了。

    袁术能如此对待刘辟这么一个黄巾余孽,更何况他们,这让众武将心中暗暗庆幸选择了袁术做为自己的主公。

    在他们看来,给袁术效力,起码袁术是真心待他们的。不会像别的士人一样,用的着的时候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用不着的时候便一脚踹开,还要骂上一句莽夫!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袁术能在武人之中有如此高的威望不是吹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看到袁术已经下定决心了,吕范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不过在他心中是对袁术这样做不屑的,不就是死了一个武夫么,还是个黄巾余孽,至于全军缟素么?

    作为士人,他不懂武人的心。更不懂袁术看重武人的用意,这就是思想上的差距。袁术没有当时代的禁锢,讲究的是人人平等,而且乱世将至,正是倚重武人的时候。

    不过袁术的如此行径,也让吕范和袁术在思想上有了分歧。让吕范对袁术暗暗有了想法,这也为后来吕范帮助孙策谋划独自领军,并且投效孙策埋下了伏笔。

    一夜无话,第二日袁术便从别的城调来了白绢素布。袁术麾下两万多军士,尽皆素布裹头,白绢绑身。全军缟素,祭奠刘辟。

    袁术升帐,铠甲战裙穿戴整齐,腰间系着白绢,端坐在帅帐正中,文武分列两旁。

    按照昨日所说,袁术一一布置,就用黄忠的围三缺一之法,三面猛攻,一面埋伏。

    魏延、张珣、张侃分别统领各自部曲,攻击北门、西门,东门,文聘在南门外埋伏。但见有溃兵至,围而击之。袁术则坐镇大帐,黄忠总督攻城。

    确定了攻击方案,众人各自准备去了,只待一声炮响,三面一起进攻。

    待得三军到位,攻城器械一一准备妥当之后,传令官回报黄忠,黄忠便命令传令兵,发信号炮。

    只听三声炮响,“咚嗒”“咚嗒”“咚嗒”,魏延、张珣、张侃皆拔出宝剑,高喊着为刘辟将军报仇,诛杀叛军的口号,冲向育阳城。

    两军阵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