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愿意屈居人下,都想让自己的策略谋划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庞统等不投曹操的原因。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年轻的儒生微微有些动容,袁术这是把谋士的最高职位给了自己,这是如何看重自己啊!
毕竟他就见过自己一面,只是听了自己如何分析天下大势,以此羞辱于他,便认定自己是大才。一路过来自己故意狂傲,不施礼节,他还能如此的礼贤下士,袁术当为明主!
但是他转念又想,自己出身颍川书院,南阳属于鹿门山书院的传统势力范围。袁术现在又多任用南人,自己这个北人还怎么能施展的开啊?就算主公信任有加但是属下阳奉阴违,越到后面就越是束手束脚,难以施展。自己也不是那种甘于屈居人下之人,要做就做谋主,要么就不做!
他这一趟来南阳,最主要的就是来看看袁术是不是他的“明主”!
现在袁术可谓是名满天下,大汉各州都知道南阳有个广施仁政,礼贤下士的袁公路!知名的大儒像许劭、蔡邕等都对袁术赞许有加。袁术可以说是月旦评开评以来第一个没有求评而受评之人!
而且现在袁术身边并没有什么知名的谋士。韩方、吕范这样的泛泛之辈都能受袁术重用,更何况自己这个张良之才?这一点也是他最在意的。
有名声,或为明主,又没有谋主,正好是自己最佳之选。
不过到了南阳以后,他发现前来招贤馆的,还是以南方的儒生为主,北方的寥寥无几。自己出身颍川书院,亲朋好友多出仕于兖州、青州、冀州等。荆州这边多是鹿门山书院的儒生。
一直以来两座书院就为了争大汉第一书院而大打出手,互相对立。你辅佐一方,我必辅佐反对一方,各出计谋,争斗不断。
如果自己真的做了袁术的谋主,下面的人会不会不服气?
其实之前他已经去过袁绍处了。但是看到渤海那里谋士分成几派,互相争斗,袁绍又好谋无断,看似平衡之道,其实是在给自己埋下祸根。谋士不同于其他,必须要有个从属,否则谋划不在一个方向上,不是自掘坟墓是什么?
在看了袁绍以后他就料定袁绍日后必亡,而且就是败在这上面!
想到自己的顾虑,年轻儒生道“如若我为将军谋主,将军可否多接收北方士人,少接收南方士子?”
“哦?这是为何?”袁术出身大族并不明白寒门儒生,两大书院对立之事。
儒生解释道“实不相瞒,某出身颍川,若为谋主,属下多为南人,某怕日后多生暗斗,徒增消耗!”
“此事无妨,吾为太守,政令所达,必上行下效。”袁术对自己的御下之道还是有信心的。
见到袁术如此,儒生在心里叹口气,虽然袁术为明主,却不是我的明主!到此儒生已经绝了投效袁术的可能。
儒生就是不喜欢那些暗地里的阴谋诡计,跟自己人争权夺利徒增消耗!
想到这里年轻儒生下定了决心,要离袁术而去。但是看袁术这架势,如果不答应他,可能不会放自己离开,于是儒生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好吧,既然如此,某再推辞就是矫情了。主公在上,某郭嘉拜首!”郭嘉双手抱拳拱手道,似乎愿意辅佐袁术。
其实袁术早就猜到有可能是郭嘉,出身颍川书院的像他这么年轻的智谋之士只有郭嘉一人,其他都比郭嘉大许多。
能得到郭嘉,袁术喜出望外,急忙伸手扶起郭嘉道“哈哈,能得奉孝相助,大事成矣!”
郭嘉也像模像样的跟着袁术放声大笑。
晚上,袁术宴请郭嘉,两人喝了很多。在袁术不断的劝酒中,郭嘉终于还是不胜酒力,躺倒在席上。
袁术看差不多了,命人撤掉宴席,安排郭嘉在太守府住下。
见到事成,郭嘉投效自己,袁术得意洋洋。毕竟着可是后面曹操的谋主,几次力挽狂澜皆有郭嘉的身影,自己能得郭嘉,定能成就大业!
晚上袁术跟自己的爱妻韩萱说了许多,把个郭嘉夸的天上少有,地上没有,更是说有郭嘉相助能顶十万雄兵。
见到袁术如此兴奋,这个叫郭嘉的应该非常有才华!韩萱就做了袁术倾诉的对象,在袁术絮絮叨叨之下,直至深夜才入睡。
相反郭嘉一进入房间就清醒了过来。原来喝醉只是佯装的,这是他为了麻痹袁术,想办法逃出南阳想出的计策!坐回到桌前,郭嘉提笔在手刷刷点点就写了一封书信,放在书桌的角落。
一夜未睡,第二天天还未亮,郭嘉就起身了,洗了把脸,便走出房门。
把守的侍卫都见过这个年轻人,都知道主公袁术非常的器重他。于是看到他走出来也并未阻拦,更可况他走的太守府外面的方向,而不是内宅方向。
把守太守府的军士见郭嘉走出来,还笑呵呵的打了声招呼,心里想着此人确实应该受重用,这天还未亮便开始工作了。
郭嘉走出太守府也不多待,快步走向北城门。此时北城门依旧紧闭,城门一般到了辰时才会开放。在城门处郭嘉谎称是袁术派他去出使豫州刺史孔伷,商议共同对敌之事,便骗开了城门,逃出城去。
城门都尉见郭嘉面不改色,对答如流,也就相信了。心里还对郭嘉很是佩服,天不亮就开始替主公分忧,真是个勤奋之人。
打开城门,郭嘉信步走出宛城。不疾不徐的走了两里多地,郭嘉才回头望望宛城。心道,“袁公路啊袁公路,虽然你为明主,却不是我郭嘉的明主,你我有缘无份,某今日便对不住了,走也!”
第56章 失郭嘉追根究源()
第二天袁术睡到天光大亮才起床,昨天太兴奋了,拉着娇妻一直讲理想讲到后半夜。也难为韩萱一直听袁术吹牛听了那么长时间。
袁术起来,稍微洗漱了下,便兴冲冲的去到郭嘉所在的房门外。
袁术在门口正了正衣冠,咳嗽一声,轻轻的敲了下门,问道“奉孝,昨日可曾歇好?起身了没有?”
见屋里没人答话,袁术又敲了下门,加大了点声音,怕刚才郭嘉没有听到“奉孝,奉孝,可曾起身?”
屋里还是没有答复的声音!
这下袁术心里咯噔一下,什么情况?不会出了什么变故吧?
越想不好的预感越强烈,袁术先是把耳朵贴在窗上,想听听屋里有什么动静。只听屋中静悄悄的,连睡觉喘息,打呼的声音都没有。
郭嘉不在屋里?
袁术也不管什么礼节了,直接用力的拍门道“奉孝,该起身了。今日某还要介绍你给某之部曲!”
拍了几下门,见屋里还是没有动静,袁术推门就走了进去。
一看床上被褥整齐,空无一人!
这下袁术慌了神,郭嘉怎么可能不在,他去哪里了?
袁术先是找了下茅厕,心中还存着些侥幸心理。但是把前前后后都找了一遍,还是没看到郭嘉!郭嘉就像从来没来过一样,不留一丝踪迹。
袁术又回到郭嘉房前,伸手拉过走廊上的护卫,问道“这屋里的人呢?去哪了?”
护卫一脸的茫然,道“将军,某刚接替小三,未看到有什么人从屋中出来!”
听到护卫如是说,袁术推开护卫,跑向太守府门房,抓住还在交接的军士道“昨日跟随我进来的年轻人有没有看到?”
“将军说的是否是一个弱冠青年,长相英俊,身着儒衫?”昨夜守门的军士是看到了,于是跟袁术确认道。
袁术忙不迭的点头道“就是此人!其去往何方?”
“天还未亮,此人便离开太守府。说是奉了将军的将令,某等不敢阻拦便放他出去了!”军士道。
“去往那个方向?何时走的?”袁术追问道。
“是北门的方向!天还未亮,距现在估计已有两三个时辰了。”军士道。
袁术一把抓住军士道“汝把守太守府岂可让人轻离?唉,误了某的大事!”
看到袁术发怒,军士膝盖一软就跪倒在地,惊慌失措的唯唯诺诺道“将军饶命,其说有将军将令某才未阻拦的,否则怎得放其离开!将军饶命啊……“
袁术见他如此,也不好再怪罪于他,这些守门的军士都是自己的亲信,于是道“汝等记下,今后若再有此事,某定斩不饶!快备马匹,某要去寻找于他!“
下人慌忙去准备马匹,不多时便备好了。袁术任蹬搬鞍跳上坐骑,护卫紧随其后,奔城北去了。
郭嘉既然不告而别肯定是要离开南阳,他是颍川人,应该出北门,回转颍川。
袁术在北城门确定了自己所想的正确性,郭嘉确实走的北方。袁术并护卫几匹快马冲出北门,径直奔颍川方向疾驰。
袁术一边拼命的抽打马匹一面让护卫留意一路上的年轻人。
几人一路疾驰,经屈申城、博望,过堵阳,经红阳、叶县到了南阳跟颍川的边境。
再过去就是颍川郡的昆阳、舞阳了,袁术到底还是没有追上郭嘉!如果按照脚程应该是能追上,但是一路行来,并未发现其踪迹,想来是从别的方向回转颍川了。如此广袤的疆土,找一个人,宛如大海捞针一般,难寻踪迹!
站立在边界之上,袁术看着颍川郡的方向,久久不语。
在心中袁术后悔死了,为什么不早点起来去找郭嘉,为什么不安排军士看住他,这么一个可为谋主之人离自己而去,怎么不叫人心痛?!
袁术自问没有做错说错什么,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开罪了郭嘉,让他如此决绝的不告而别!
想着自己对待郭嘉的一幕幕,如同动画一样在眼前闪过。袁术还在自省,期望能找出不对的地方来,找到郭嘉离去的原因!
但是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疏漏的地方。那就奇怪了,他明明说自己是他的明主,为什么还要不告而别?
郭嘉的不告而别让袁术非常痛苦。自从与袁氏决裂以来,袁术就渴望被士人认可。他要做一番事业给自己的家族长老看看,他袁术不是你们眼中的纨绔劣子!不用你们帮忙,她袁术照样能成事。
自从袁绍被家族认可以后,袁术就觉得自己一直活在袁绍的阴影之下。似乎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超越袁绍。于是才有了后面袁术的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对于袁绍袁术是嫉妒的,一直都认为是他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从穿越以来,一体两魂的融合,让全新的袁术更加渴望被认可。这才造就了袁术匹马到南阳后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拉拢人气名望。以后世的眼光识人,以当世的情况用人,确也开创了个大好局面。
现在袁术可谓是名满天下,大儒名士多有夸赞。但是往来投效的士人皆是无能之辈,真正有才学的都不来此处,这应该就是没有得到士族认可的原因!虽然袁术出身大族袁氏,但是袁术的所作所为,是士人所不喜的。
袁术常与武人为伍,跟豪杰侠士称兄道弟。但是东汉士庶不立,阶级分明,武人在士人眼中都是粗鄙的下人,他们不屑同武人为伍!袁术行此逆反之道,在士人的眼中便是在丢他们的脸,此等人物怎么可能入的了他们的法眼?
这也许就是袁氏倾尽所有培养庶出的袁绍而对嫡出的袁术鄙弃的原因!东汉不仅阶级分明,出身也同样如此。世家大族首先培养嫡子,再为长幼,贤明子弟。
一切的原因造就了袁术现在的窘境,武将比比皆是,谋臣却寥寥无几。投效过来的士人不是大族的酒囊饭袋,就是毫无真才实学之人!
所以袁术才对郭嘉如此重视,在得到郭嘉的认可之后那么兴奋!
第57章 旧恩怨欲借粮草()
但是即使是寒门也是有等级对立之分的!
为了让寒门有晋身之阶,东汉有很多寒门出身的大儒开办书院,以期拉近同氏族的距离。东汉的学识基本都是家学,这也就造成了学识的壁垒。大族子弟书读的,多见识就广,更容易出仕做官。寒门、庶族无书可读,就渐渐的泯然众人了。
这其中最出名的书院有两所,一是颍川书院,二是鹿门山书院。两所书院几乎云集了天下所有聪明的寒门学子,更甚至也有大族子弟前来学习。
其中颍川书院多为北方的寒门学子,鹿门山书院多为南方的求学士子。
两所书院培养了不少从庶族寒门崛起的名士。但是官场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皆是利益纠纷。这些寒门庶族得以晋身便触动了老牌氏族的利益。为了打压寒门庶族的崛起,他们想办法分化了两所书院,让其互相倾辄。
结果就是本来应该和谐、共同抵抗老牌氏族的两家书院,因为利益大打出手。恩恩怨怨、纠葛不清。老一辈的恩怨传承到下一辈人,最后形成了两家书院互相敌视,互相不服,老死不相往来。
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分成两种,一种是谋略型的,学成主要做谋士;一种是内政型的,主要学得治理之法。这个只是侧重的方向,不是说谋略型的不通内政,内政的不会出谋划策。
所以偏向内政的学子也许还能同处一处,但是偏向谋略的便根本不可能凑到起。这就是鹿门山书院的石韬、孟建等投效了更加成功的曹操,而诸葛亮、庞统选择的是不被看好的刘备。
两所书院的对立究其根本还是两个阶层的对立,庶人与士人,寒门与豪族。
说了那么多寒门,你可能会问寒门不就是庶族么,为什么还要特意拿出来说。其实庶族跟寒门还是有区别的。
寒门一般为落魄的士族,其祖上为士大夫阶层,但是在官场之中并不如意,所以渐渐被踢出了官场变成了白身。不过即使他们是白身但是家族的藏书、学识还是有的,所以一般寒门比庶族更容易晋身,更容易被士族阶层接纳。但是庶族就不一样了,庶族的祖上也是庶人,没什么学问,只能卖力气。但是庶人之中也有有见识的,也想跻身士大夫阶层,所以就把自己的后辈送去读书,期望能学有所成。
袁术出身袁氏大族,不知道两所书院的恩怨,所以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被郭嘉认可却得不到他的投效。
言归正传,找不到郭嘉他袁术也无可奈何。
“既然走了,就走了吧,没有你郭奉孝我还就不信我袁术就不能成事了!”袁术止住悲伤与懊恼,恨恨的想到。
没有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猪?智谋之士多如牛毛,现在已经预定的就有贾诩,徐庶,袁术自己也没什么好怕的。
打定主意,袁术也不再胡思乱想,拨回马来,转向奔鲁阳去了。
来都来了,正好去孙坚那里看看。
袁术一面奔鲁阳前进,一面差护卫前去报信,毕竟是孙坚的地盘还是先打声招呼比较好。
此时的孙坚正坐在鲁阳县衙发愁。
前段时间天降大雨,孙坚忙着训练军士就没有注意粮仓。结果雨水太大,粮仓又靠近鲁山,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把粮仓埋了个严严实实。
等孙坚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原来是军营断粮,孙坚差军士去粮仓取粮。结果到了山脚下军士傻眼了,哪里还有什么粮仓?只有一个小山丘。
领头的屯长吓坏了,不过此人还是有点见识。他一面命令军士开挖,一面派人去通知孙坚。
孙坚得到消息更是焦急万分,匆匆忙忙带两千军士过来,抢救粮食。
但是等粮仓挖开之后,孙坚一看傻眼了。
潮湿的泥土捂了三天,再加上雨水的渗透,粮食全部都发霉了,吃是肯定吃不了了!
孙坚顿足捶胸后悔不迭!
不过也不怪他,他一个领兵征战的将领哪会注意这些。再加上他的军中就没有处理政务的人才,所以政务弄得一塌糊涂。如果不是他大兵屯住鲁阳震慑肖小,估计他下辖的四县早就乱套了!
后面孙坚又期待田里的庄稼能获得丰收,但是他接收四县的时候,张咨根本就没注重庄稼的耕种。张咨把整个南阳的府库都搬了过来,根本不愁粮草,哪会注意这些。
再加上孙坚灭了张咨并张王二族之后,也没想到去接收他们的田地。他们田地耕种的庄稼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的地步,地里的杂草比庄稼还高,不绝产就不错了。
民间的耕种倒是还有一些,不过雨季的时候雨水太大,孙坚忙着训练又不管他们,导致也有一大部分田地不是被水淹没就是毁于泥石流等天灾。到了秋收的时候,孙坚兴冲冲的前去收粮才发现,不过是大猫小猫三两只。四个县就收上来两千多石,这还是孙坚收重税的结果。孙坚有五万大军,这点粮草顶多一周的时间就吃完了,这还是省着点吃的情况下。
孙坚现在又回到了之前在长沙时的窘境,自己不重视耕种,粮草短缺。经历过猜忌袁术的事件之后,孙坚也不好意思再向袁术伸手。
毕竟原来南阳的粮草自己只给了他少部分,自己占了大半。谁知道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不过孙坚是听说袁术在粮食的保护上非常尽心。再加上南阳的耕种得当,今年的南阳除了他的四县都丰收了。而且袁术施仁政税赋只取之前的一半,但是即使这样,宛城的粮仓还是装不下。
现在他的四县已经有很多百姓携家带口向南阳内部迁徙了,孙坚想阻止但是自己又养不活他们,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孙坚在鲁阳盘算着接收了张咨不少银钱,实在不行就派人南下买粮。但是在算过银钱的总数还是当时的粮价以后,孙坚悲哀的发现即使全用了买回来的粮食也就够一个月吃用的,一月之后怎么办?
就在孙坚后悔不迭的时候,有军士来报,袁术的使者到了,要不要接见?
孙坚一听袁术派人来了,也不敢耽误直接让使者进来。袁术的护卫进来抱拳向孙坚说袁术已经在来鲁阳的路上了,随后就到。
袁术要来,为了什么事?不过正好可以商议此事!孙坚心里暗暗的想着,顶多自己再厚脸皮一回,再怎么样不能苦了自己的部下。
孙坚就是这样一个爱兵如子的将军,也难怪他能打胜仗,军士用命,只要他不犯错哪有不赢的道理!
于是孙坚整理衣冠,出鲁阳城去迎接袁术。
还没走出鲁阳一里路,就见对面尘土飞扬,马挂銮铃之声叮当作响,几匹坐骑由远及近,疾驰而来。
孙坚定睛一瞧不是袁术更是何人?!
第58章 兄弟宴席间乱语()
马蹄声疾,不远的距离转瞬即到。见到孙坚站在迎接队伍的前面,袁术也不意外,孙坚虽然是武人但还是很注重礼节的!
袁术一勒骏马的马缰,坐骑会意主人的意思。后蹄绷住,于疾驰中开始慢慢把速度减下来。
到了孙坚近前,袁术一带马缰,骏马稀溜溜一声爆叫,人立而起。袁术稳坐在马背之上,宛如凯旋的英雄一样!
袁术甩蹬离鞍跳下坐骑,老远就发出爽朗的大笑声。一边笑一边紧走两步,抱住同样走过来的孙坚,道“文台,好久不见。可想死某了!哈哈!”
孙坚同样抱住上前的袁术道“大兄别来无恙,某也想甚兄长也!哈哈!”
兄弟重逢其乐融融。袁术挽住孙坚的手,孙坚同样握紧袁术的虎口,两人相视哈哈大笑,齐头并进,走向鲁阳。
路上无话,两人很快走进鲁阳城。
在县衙孙坚引袁术在正厅就坐,而且执意让袁术坐在首位上。两人谦让好久,最后还是孙坚一把把袁术按在座位之上才算罢了。孙坚坐在袁术的上垂首。
仆人上茶自不必说,袁术见到孙坚一扫没有追到郭嘉的晦气,眉开眼笑,甚是高兴。
袁术喝了一口茶对着孙坚道“一别以经月矣,文台雄壮依旧,某心甚安。贤弟在鲁阳还算舒心吧?”
“是啊,前日一别已两月又三。分别之景还历历在目,某亦不舍兄长也!今日相见,幸甚志哉!某在鲁阳无甚事,倒是兄长消瘦许多,可是有烦心之事?”孙坚看着袁术比两个月前有些清瘦了,于是关心的问道,也就此岔开袁术询问鲁阳的话题。
孙坚觉得自己没打理好鲁阳,有些不好意思说鲁阳的情况。孙坚也是好脸面的人,觉得说出来很丢人。
“唉,不瞒贤弟,前日某在宛城偶遇一大才之人。以某观之其为谋主之上上之选,必定为一州之才。然相处不到两日,便离我而去。某追到红阳亦不见其踪,甚是憋闷。红阳离鲁阳不远,又许久未见文台,所幸前来鲁阳找文台饮酒!”袁术把心中的烦闷都跟孙坚说了出来。还别说,这些事说出来以后,袁术感觉胸口一松,畅快许多。
“哦?”孙坚站起身来,来回跺了两步道“兄长如此开明贤达,还有不愿投效之人?其必为无胆鼠辈!兄长且说其为何人,待某寻到,定取其项上人头以解兄长心头之恨!”
孙坚性格性如烈火,一点就着。见袁术受了委屈,就把郭嘉恨上了,想替袁术报仇雪恨。
袁术看着孙坚的真性情,也是非常感动。不过他是宽宏大量的人,觉得没必要因此,就要杀了他!于是袁术一摆手道“文台能如此,某甚是感动。然其亦无错,皆为某之过错也。只恨我袁术中人之姿不得其谋。吾辈唯有坚持不懈,奋发图强,才能为世人认可。文台,你我共勉之!”
见到袁术不愿意再追究那人的过错,孙坚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还是在心里暗暗记下有这么个人惹得兄长袁术不高兴,打定主意以后一定找机会除掉他!
孙坚拱手,见到快正午了,便引袁术到偏厅就坐,安排下人准备酒菜。袁术好不容易来一趟,一定不能怠慢大兄。
不过孙坚又想到,粮食本来就不多了,今天又要大排筵宴,不知道这一顿要吃掉多少人的口粮?
但是孙坚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袁术对他恩义有加,好不容易过来一趟,自己怎么能小气让他看轻呢?武人的气节不能丢!至于以后得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多时酒宴摆上,两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
不多时孙坚的几个心腹爱将皆走进来,孙坚宴请袁术,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心腹爱将忘记,早就差军士喊他们过来作陪。
毕竟节衣缩食好多天,他们每天也都是清汤寡水,今天正好就这这个机会犒劳一下他们。
众人走进偏厅,看着孙坚如此“奢侈”,脸色都不太好看。他们是孙坚的心腹,自家的情况,他们怎能不知。
其实说奢侈,也就是相比较他们的情况而言。跟袁术在宛城宴请他们的规格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虽然宴席如此“寒酸”,但是袁术并不以为意。他来这就是来找孙坚解闷的,至于吃喝如何,对于见过大场面的袁术来说,倒是次要的事。
程普、韩当、黄盖、祖茂一一入席就坐,虽然心有不满但是当着袁术这个外人的面,他们还是不好抚了孙坚的面子。毕竟孙坚是好面子的人。
本来就心中有事,不没喝多少,祖茂就有点醉意了。祖茂本就不善饮酒,再加上最近窘迫的情况,又如大石一样压在胸中,所以更加不堪。
喝过酒的人都知道,喝酒是看心情的,如果心情不好就很容易醉。
祖茂一步三摇的走到袁术跟孙坚的席间,双手拿着酒杯,道“今日幸得袁将军到来,某才有酒菜可吃,当敬后将军一杯!”
说话之间祖茂一饮而尽,把酒杯反转意思一滴不剩,斜着眼睛看着袁术。
孙坚见祖茂开始说怪话,拦住祖茂,不好意思的跟袁术道“大兄当不得真,大荣(祖茂字)酒量浅薄,兄长勿怪!”说着沉着脸转头对祖茂道“大荣,酒量浅就少吃,还不速速离去,净在这里丢人现眼!”
见到主公孙坚呵斥于他,祖茂不乐意了。也是借着酒劲,祖茂大声嚷嚷道“某有何过错?现在军中只有三日之粮,将军不思办法筹措,反而大排筵宴,置军中子弟于何处?喝西北风耶?”
孙坚听到祖茂的话涨的满脸通红。他本来就是好面子的人,祖茂当着外人的面,一下把伤疤揭开,这让他孙坚如何下的了台?
孙坚豁然站起,指着祖茂的鼻子骂道“某可有短缺于汝?竖子,嚷嚷个甚!打扰了某大兄的雅兴,看某怎么收拾你!”说着招呼已经上来劝阻的程普、韩当道“把这厮给我押下去,竟说些胡言乱语,成何体统!”
袁术看到祖茂来敬酒本来也没怎么在意。他是个豪放的人,别人来敬酒肯定是一饮而尽回应对方的。但是孙坚上来阻拦,就有别的意思了。孙坚好像是在掩饰什么。当听到祖茂瞎嚷嚷时袁术一下明白过来。孙坚这是在粮草又开始窘迫了。
见到程普、韩当架起祖茂就走,孙坚转身有些歉意的对袁术抱拳道“大荣不胜酒力,胡言乱语,大兄见笑了!”
虽然祖茂被架着往外走,但是嘴里可没闲着,一直嚷嚷道“某没喝醉,某没喝醉!现军中无粮矣,主公还讲究奢侈排场,置吾等于何地,置属下子弟于何方?放开我,某还能喝……”
因政务不通,储藏不当,粮草尽皆损毁,后世叹孙坚仅有武将之勇,有诗云:
勇冠三军武艺高,不通政务命飘摇。
可叹只有大将姿,不为雄主是英豪。
第59章 借粮草四将用谋()
看到祖茂被架出了偏厅,孙坚这才坐下。想着祖茂的话,感觉着前路的艰难,孙坚叹一口气,就着心中的苦楚,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袁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想来祖茂说的应该是实情。孙坚又因粮草开始窘迫了。不过转念想来,袁术又有些纳闷。你孙坚接收了张咨带去鲁阳的粮草,应该就一百万石。虽然后面又送给自己四十万石,但是应该还有将近六十万石啊。就你们五万人这么多粮食,吃到明年都不成问题,怎么才两个多月就没了?
袁术看着孙坚坐在旁边沉默不语,脸色时而愁苦,时而愧疚,时而无奈,时而愤怒,时而又悲哀!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什么颜色都有。
于是袁术对孙坚道“贤弟可是遇到什么难处?汝几十万石粮食,怎得让大荣说的粮草不济?”
孙坚抬起头看向袁术,看到袁术不是嘲笑而是真诚,这才放下心来,他就怕袁术看不起他!
孙坚叹了一口气,道“唉,皆是某之错也!前日雨水太大,某又日夜校练军队,存粮之地被某疏忽了,几十万石粮草皆被滑落山体的土石冲毁。某得到消息时已是三日之后了,泥土潮湿,粮草皆霉变矣。唉,悔不当初,把粮存于山脚之下。”
孙坚唉声叹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