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术吩咐门人准备马匹,带着几个护卫,开始到各处巡查。整个南阳郡多河流,又为了灌溉方便,挖了许多沟渠,沟渠连接主要的河水,形成一张大网,覆盖在南阳盆地上。

    从北到南,又从东到西,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袁术马不停蹄,把南阳各处看了一个遍。

    现在还是在雨季,虽然现在雨水不似育阳决堤时那么猛烈,但是断断续续,雨水不停,河中之水也是时涨时落,万不能麻癖大意。

    袁术见到各处都算尽心尽力,也就放下心来,于是又回到育阳,查看情况。

    韩方确实不负袁术的厚望,短短一个月,育阳跟受灾之时变了一个样。道路从新翻修了,田地也从新整饬了一遍。又种上了瓜果蔬菜,些许绿苗从土壤里伸出来,昂然向着太阳,似乎在叙说着自己的坚强。

    走进育阳城,街面恢复了往日的洁净,人们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气,比肩继踵的行走在大街之上,做买做卖的大声吆喝着,时不时的有车队经过,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走到县令府衙,韩方并胖胖的县令都不在。袁术好奇他们不在县衙坐镇,又跑去哪里了,于是询问府衙的文笔、书记。答曰郡丞并县令去处理沟渠的事情了,洪水退却,污泥堵塞了沟渠,郡丞这几日一直带着百姓疏通沟渠。

    看到韩方如此尽心尽责,袁术非常满意。能有韩方这样的内政人才,袁术这个太守轻松了许多。

    袁术又招来刘辟,详细的叮嘱他一定要守好育阳,新受灾祸,人心不稳,防止肖小趁机作乱。

    刘辟点头称诺,转身去军营去了。

    袁术没在县衙待多久,刚准备离开,就见韩方带着胖胖的县令走了进来。

    韩方一身老农的打扮,没戴冠,一身粗布短衣,高挽着裤腿,些许污泥还扶着在小腿之上。胖胖的县令也是这身打扮,似乎是最近太忙了,胖胖的身材似乎清瘦的许多。

    看到袁术,两人匆忙行礼,韩方道“未知主公驾到,某失礼了!”

    “哈哈,不妨事。想必尔等刚从田野间回来,看样子大兄现在也算半个农夫了!哈哈!”袁术调侃着韩方道。

    “请主公稍等片刻,某清理下便来!”说着韩方拱拱手,向里面走去。

    县令也是如此,不过被袁术一把抓住手臂。

    县令不解,道“太守还有何吩咐?”

    袁术看着县令满意的道“吾观汝在育阳有些屈才了,不如跟某去宛城如何?”

    县令姓赵,名义,字守忠,是个寒门士子,在育阳当县令亦有八年有余了。他没什么背景,又非大族出身,能做县令已经是到头了,虽然他兢兢业业把育阳治理的很是不错。

    见到袁术是要重用提拔自己,赵义先是一怔,然后有些感动的道“某不过县中小吏,何德何能为太守看重?”

    “哎,守忠不可妄自菲薄,育阳受灾,汝安排的进退有据,吾看在眼中。如此大才当可为郡中之吏,吾意已决,不必多说!”袁术挥挥手说道。

    “诺,守忠敢不从命。必效死命以报提携之恩!”县令赵义应承了下来道。

    正好韩方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当听到袁术要提拔赵义时道“赵守忠确实为可用之才,这一月相处,其能确实不错。吾正想寻机荐之,不成想主公为主公抢了先,见笑,见笑!”

    “如此甚好,我看就让他先做你的副手如何?”袁术询问道。

    “那当然最好,守忠能当堪大任,或为一郡主官。”韩方同意道。

    “那就如此安排,育阳事了,便与汝回宛城。育阳县令汝可自行斟酌人选。”袁术道。

    两人称诺,赵义回转里面换衣服去了,韩方则详细的对袁术说了最近育阳的一些事情。

    韩方这段时间带着百姓疏通沟渠,修整道路,整饬土地,从新栽种粮食蔬菜等。又分配粮食,安抚人心,育阳这段时间还算平稳。

    不过韩方注意到,育阳的豪族这段时间有些反常,洪水淹没了他们的田地,他们居然没有任何反应,一如既往的生活。

    袁术也觉得不对了,他下令掘开东岸,已经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按说他们应该到自己这里来哭诉或者闹事才对,太平静了反而会出问题。

    事出反常必有妖!

    于是袁术又找人叫来刘辟,让他暗中多多留意育阳豪族吴、孙、唐三族的动静,一定要守好育阳城,不可懈怠云云。

    刘辟觉得袁术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最近这三族对自己孝敬有佳,怎么会是主公说的那样可能会谋反?不过袁术是主公,刘辟还是表面上应承下来,不过在他心里却不以为然。

    接下来几日,袁术坐镇育阳,命刘辟暗中收集三族的情况,他也想看看这三族到底有什么幺蛾子。

    不过刘辟的回报说三族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除了生意上的事情,三族并没有私下有什么串联。

    这让袁术有些错愕,也许确实是自己多心了,算了,小心总是无大错的。

    袁术还是让刘辟多多留意他们的动向,如果有异动就早做准备,没有当然更好。

    这一日,袁术离开育阳返回宛城,毕竟宛城才是治所,太长时间不回去也是不行的。走的时候带着韩方还有育阳的县令赵义。

    新提拔的县令为韩氏子弟,叫韩书,饱读诗书,也在韩方的身边锻炼了良久,这次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

    袁术对再次提拔韩氏子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前次当面惩治了韩氏子弟,这次就算给他们的补偿了。但是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韩书加速了育阳的叛乱。

第52章 励心志败谋荆州() 
回到宛城,袁术召集众官吏,把育阳县令推出来,宣布提拔他为韩方副手,帮助处理南阳郡内务。

    在一片羡慕恭喜声中赵义走马上任,开始了做为郡丞副手的工作。

    事实证明袁术的眼光是不错的,在以后得处理政务上确实帮了韩方很多忙,韩方也终于能稍微歇歇了,分一部分给赵义去做,他也乐得轻松。

    南阳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各地的水患危险都被控制起来,充足的雨水给了庄稼最好的补充。幼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着,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慢慢的走向成熟。

    再放眼大汉九州,袁绍跟王匡还屯驻在河内,在等公孙瓒的到来。公孙瓒到了冀州地界以后就开始磨洋工,一天走的不到五里,不过却派出大量的探马密探侦查冀州北部。着引起了韩馥的强烈不满,催促他上路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的发,但是公孙瓒就是充耳不闻。对此袁绍也是强烈的不满,多次催促之下,公孙瓒才稍微提了下速度,不过也就是一天七八里路,看样子公孙瓒对冀州是垂涎三尺!

    马腾依旧在屯驻在冯飒郡,没有进入司隶校尉部;陶谦依旧在徐州治所下邳,没有起兵的架势;孔伷依旧在颍川郡踌躇不前。

    再看屯驻的在酸枣的曹操等诸侯,每日歌舞升平,好不热闹,看他们的架势不是来清君侧剿灭董卓的倒像是来喝酒聚会的。曹操倒是殚精竭虑极力促成众诸侯一起出兵,但是这些诸侯今天这个事,明天那个事,借口繁多,但是从来不重样!看样子都不想做这出头鸟,都在惧怕董卓的恐怖威名。曹操没办法只得像大爷一样哄着他们,毕竟自己势单力薄,区区两万多人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

    倒是在鲁阳的孙坚积极的整编着大军,一个月下来也算是堪堪消化了张咨的余众,五万大军日日校练,为讨伐董卓做着准备。

    袁术则继续开发完善自己的南阳郡,冷眼看着这些磨磨蹭蹭的诸侯,想着这些人怎么可能成事?个个心怀鬼胎,都想保存实力,看着实力庞大其实就是纸老虎,一捅就破,难怪乱世之初就泯灭在互相攻伐之中,他们倒是有自知之明!

    袁术在心里嘲讽着这些诸侯,想着,乱吧,乱吧,乱了我的机会就来了!

    这一日,袁术正在书房看书,忽然有下人禀报,洛阳的消息传来了!

    早在知道王睿身死以后,袁术就暗暗派人去洛阳打探消息。现在荆州无主,袁术在想有没有可能入主荆州的可能。

    荆湘九郡为大汉一等一的大郡,人口、物产皆丰盈,可为乱世争霸的根基。

    不过要得荆州一是要取得董卓的同意,二是要取得荆州大族的认可。董卓那边袁术则是运了满满三大车财货送给董卓,提出自己入主荆州的诉求。但是这些还没到董卓手里就被李儒拦下了。这个狗头军师端的不是好东西,天下形势看的门清。送的礼全他被拿走还不算,他还则问自己为什么要从贼反叛?!

    这就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气的袁术大骂李儒不是东西,收钱不办事。但是也无可奈何,董卓势大,搞得太僵了对自己对南阳都不利。

    压着火袁术还是派人向李儒解释说自己是被裹挟的,没办法,不举大旗,就会被群起攻伐只得从众。但是又保证肯定不会先向董卓用兵的,同时提出放自己的家族众人来南阳。

    董卓怎么可能放走袁逢、袁傀等离开洛阳?现在十几路诸侯反他带头的就是袁绍,董卓还想用袁氏家族的命威胁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呢!

    在拒绝了袁术的请求后,李儒还威胁到如果你们兵进就杀了袁氏全家,你们自己掂量着办!

    又碰了一鼻子灰,袁术暗恨李儒,几次三番的坏自己的事,真想把他抓过来抽筋扒皮以消自己的心头之恨!

    后面袁术又联系襄阳的蔡氏、蒯氏,想获得他们的支持。有了当地大族的支持,即使朝廷派个刺史过来,自己也可以排挤打压他,让他自己乖乖的离开。但是不论自己怎么说,怎么巴结、讨好他们,都没什么作用。蔡氏、蒯氏貌似是铁了心的看不上袁术,搞得袁术自己像个小丑一样上蹿下跳,结果一件事也没弄成!

    后来袁术跟吕范说起这件事,吕范分析,荆州大族应该是已经有人选了,而且应该已经在运作这件事了,相信不久就会揭晓。

    果然这次传回来的消息是荆州刺史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是刘表!

    原来是蔡氏、蒯氏重金贿赂董卓还有李儒,又联合自己家族的朋党,上下奔走,再加上刘表自己的能量,终于如愿的把刘表推上了荆州刺史之位。

    历史的进程还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轨迹在发展着,穿越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袁术想抗争但还是改变不了什么,天道不可违啊!

    越是在这个时代活的越久,袁术就越是相信鬼神!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他的固有进程前进,冥冥之中似乎已是命中注定!

    袁术已经在尽力争取了,但是如螳臂当车、蜉蝣悍树,再怎么抗争也还是在这天道轮回之中,就如再强壮的蚂蚁还是会被大象不经意间踩死!

    挫败感充斥着袁术的心头,让袁术一度想就此颓废下去算了!反正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自己还是会病死在徐州,还不如安心享乐,好好过这有限的几年!

    但是自己妻子的一番话,又让袁术重新振作起来,决定要抗争到底。

    也许是见到袁术有些挫败失落,袁术的妻子韩萱安慰她道“妾身今日观将军有些烦闷,可是诸事不顺,遇到什么困难之事?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力有穷时,不能面面俱到。唯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遥想当年,将军为家族所弃,无晋身之路。然将军奋发图强,于夹缝之中左右逢源,外联内和,不也成为一郡太守?

    来南阳收氏族、抚百姓,征贼讨寇,才使得南阳欣欣向荣,繁华如斯。熟不知南阳百姓皆以将军为天上之星宿,将军怎可妄自菲薄?

    将军志向远大,以天下人为己任,以中兴汉室为目标,前路坎坷,荆棘拦路,将军怎能一时不顺而一蹶不振?

    坎坷是为将军成长而来,困难是为将军睿智而生。如彩虹之于暴雨,成长之于骄阳,将军若成大事,必斩荆棘而行,些许肖小如何能挡将军雄伟之姿?

    昔日公子小白(齐桓公)假死得脱而成王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复国报仇。凡天降大任者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将军一路行来皆应此兆,必为成就大业者也。然将军若要颓废堕落,丧失信念,如何能展宏图之志?

    贱妾与耀儿皆指望将军奋起勃发,在这乱世安身立命。若将军就此不振,置我母子二人于何处?将军忍心我母子二人忍饥挨饿,死无葬身之地?”

    说完韩萱嘤嘤的哭泣起来,似乎是怒其不争!

    一声声反问响彻袁术的心底,彻底激发了袁术的斗志,确实如此,不为别的也要为自己的妻子而奋斗!看着激励自己的爱妻,有此贤内助夫复何求?

第53章 喜丰收此人是谁() 
袁术上前抱住韩萱,扶其后背道“吾不过一时有些憋闷,如何会一蹶不振?莫要小瞧于为夫!大丈夫立于世间必一展抱负,当不负卿殷切希望!”

    安慰了娇妻以后,袁术从新燃起斗志,暗暗发誓要大展宏图,给妻子更好的生存环境。

    不过对荆州氏族的袁术很是不满,自己出身袁氏,四世三公,为氏族之魁首,又跟蔡氏有旧,其安敢藐视于我?刘表何德何能,比我还强?不过守成之犬尔!

    于是袁术就算得不到荆州刺史之位也要恶心恶心他们,袁术下令一旦见到刘表必不让其过境,又通知孙坚阻拦刘表。

    “想去襄阳,你就绕两百里路吧!”袁术恨恨的想着。

    既然事不可为,袁术就把这件事抛到了一边,安心发展着自己的地盘。

    这段时间田间作物长势喜人,这也在乎南阳的地理位置极佳,再加上日照充足,水量也大。在七月份已经结出硕硕果实,到了八月,穗粒饱满,渐渐变黄,已成收获之势!

    今年的南阳农禾长势喜人,再加上袁术屯田无数,当获丰收!

    马上就可以收获了,袁术喜上眉梢,但还是嘱咐属下,切不可大意。谷物成熟以后一定要快速收割,如果遇到雨水,会有霉变之险。

    袁术安排军士严阵以待,等待收获。所幸天公作美,随着雨季的过去,这几日皆是艳阳高照。

    终于谷物成熟了,袁术又带领南阳的百姓抢收粮食,然后一一晾晒,脱穗,收入粮仓。

    由于长势比较好,在收获以后,产量竟然比预计的还多了十几万石!

    百姓在交了赋税及田租之后也颇有余粮,有了来年的饭食,人们终于不用再为生计奔走,皆安定下来。

    人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手舞足蹈,感谢上苍的恩赐。南阳能如此皆是袁术领导有方,政策仁慈,人们又传颂袁术的功德,声称没有后将军就没有南阳的今天。

    袁术在南阳的声望更进一步,得到南阳之民的认可,受到民众的爱戴!

    人们都希望袁术能再南阳长久,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市井之间又有好事者,编唱歌谣《南阳颂》赞颂袁术。

    慢慢歌谣流传民间,加之脍炙人口,就连三岁孩童都会吟颂。

    “厄难降南阳,南阳多悲凉……”

    “太守无仁政,百姓难存活……”

    “奔走何处去,携子别家乡……”

    “衣不遮蔽体,食不果饥腹……”

    “赤地便荒野,千里无鸡鸣……”

    “苍天亦不忍,星宿下凡间……”

    “后将军受命,匹马南阳来……”

    “开仓悬壶济,抚民回乡间……”

    “修渠饱食急,赋税亦削减……”

    “征贼亦讨寇,保境安定边……”

    “天下皆侧目,世人皆夸赞……”

    “中兴有肱骨,大汉有能臣……”

    “为君立生祠,万世得久存……”

    袁术到南阳以后流传了几首歌谣了,可见袁术在南阳的所作所为深入人心,得获民意,受人爱戴!

    歌谣随着南来北往的商贾流传到临郡别州,渐渐传遍了大汉诸州。

    人们纷纷议论,袁术如何能受南阳之民如此赞颂?在大街小巷,酒馆茶肆,皆是议论袁术之声。袁术在南阳所施仁政,所做所说皆为世人所知!

    袁术的名望更盛了,知道袁术事迹的人皆赞不绝口,称袁术为明主,汉室中兴之臣。一些不得志的士人以及欲要施展的武人纷纷要到南阳投效后将军,以期施展自己所学所能,流芳百世。

    又一波的投效热开始了,南阳宛城的招贤馆又开始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袁术也是乐得合不拢嘴,正是发展时机,袁术怎么会嫌人才多?

    这一日,袁术走在大街之上又见几个儒生向招贤馆走去,袁术暗暗点头,有点小得意。

    都来吧,都开吧,能有如此多的人过来投效,我就更不可能会失败,大事所成指日可待!袁术想着,开始幻想美好的未来。

    也是高兴,袁术带着护卫信步走进宛城最大的酒楼——旭日酒楼,打算喝两杯庆祝庆祝自己的阶段性胜利。

    袁术也没包间里去,就在这熙熙攘攘的大厅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护卫队长韩庆陪同,其余几个护卫做在隔壁,暗暗扫视着大厅的人们,警惕可能会发生的危险。

    大厅之中坐着许多儒生,都在讨论袁术的事迹,赞美之词毫不吝啬,一言群和,叫好声、鼓掌声不绝于耳。

    “好!”“说的好!”“南阳有后将军在此,兴旺在即!”“大汉得后将军中兴有望!”

    就在袁术陶醉在群起而赞声中时,一道极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可笑,可笑,皆肌肤之言,腐儒之见!如若确实如此,大汉江山何至衰败如斯?”一位坐在袁术不远处的年轻儒生道。

    听到有不和谐的声音,袁术眉头一皱,顺声音观瞧。只见此人儒生打扮,面白如玉,眉目俊俏,英俊潇洒,年纪颇轻,似刚及冠(二十岁)。

    年轻儒生的言辞,打了在坐所有人的脸。一道道不善的目光顺着刚才的声音射在他的脸上,瞬间安静的大厅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迎着这道道不善的目光,年轻儒生毫无畏惧,正襟端坐,挺直腰身,昂首对视!

    接着群起而嘲的声音炸开了锅,人们纷纷指责这个年轻的儒生。

    “汝为何人,敢大言不惭?”“后将军大才,岂可轻辱?”“袁将军刚任南阳,便把南阳治理的井井有条,如此睿智之人世人皆看在眼中,如何为肌肤之言?”“董卓残暴无道,后将军大举义旗,替天行道,如何不为中兴肱骨?”“袁将军在南阳广施仁政,安抚黎民,今朝得以丰收全赖袁将军之能,汝何德何能敢出妄言?”“庶子狂妄,妄为孺子!”……

    反驳辱骂之声顿时充斥着整个大厅,人们纷纷指责年轻的儒生狂妄自大,出言不逊,驳斥他们的观点。但是年轻儒生敢出此言怎会没有辩驳之理?

第54章 谋主侍舌辩群儒() 
不管众人说的如何难听,年轻儒生都是笑呵呵的,一脸的镇定,毫无慌张的神情。

    见到众人稍歇,年轻儒生站起身来,向四周一一拱手行礼。然后正了正衣冠,扫视在坐的众人,一股颍川腔响了起来。

    “诸位有礼了,某不过无名之辈,名号不提也罢。后将军袁术在南阳所作所为某也略有耳闻。施仁政、抚黎民、整沟渠、分土地,拉拢氏族,编练军伍,把南阳从纷乱之中解救出来却是其功;

    设立招贤馆,广纳贤士,量才适用,能有识人、用人之能,确有明主之姿;

    编练军伍,征伏牛寇,讨黄巾贼,知兵善战,确有良将之能!

    然某曾闻后将军袁术未到任南阳之前飞鹰走狗,纵马闹市,欺凌弱小,纨绔不仁。市井皆骂之,更有童谣‘净街王,净街王,庶子无能命不长;袁长水,袁长水,路中悍鬼必定亡’。如若袁公路为仁义之人如何得世人如此唾骂?此其一也;

    依大汉律,一郡之兵不得超五部(一部五千人),然袁公路收伏牛贼,收黄巾贼,编练军伍已有十二部之多(常规的五万军队,比阳舞阴各五千),拥兵倍之,其为中兴之臣乎亦是篡逆之将耶?此其二;

    董卓残暴不仁,把持朝纲,行恐怖之道,逆反而行。天下诸侯大举义旗,群起而讨之。意在清君侧,除灭董卓,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现在十几路大军兵围河南,进逼洛阳。然袁公路先是拖后举事,后又按兵不动。跟洛阳董卓眉来眼去,互通有无,此为讨逆,亦是从贼,不得而知也!似其南阳太守亦为董卓封赏,其安肯叛旧主而行义道?此其三;

    伏牛贼寇、黄巾贼众皆叛上作乱为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然袁公路窝藏包庇贼众,任用其在南阳军中。贼寇摇身一变成为官军,何其荒拗?长沙太守孙坚虽举义旗,然其擅自攻伐州长,逼死刺史王睿,其亦要谋反耶?其行与黄巾逆贼有何不同?然袁公路不但不捉拿孙坚以儆效尤,竟让其屯驻鲁阳。又多有资助,又表其为假中郎将,爱护之心路人皆知。包庇谋反逆贼,与逆贼同伍,其行亦同谋反也。此其四。

    只此四点袁术如何能中兴大汉,如何能为肱骨之臣?其不过谋私利尔!”

    年轻儒生夸夸其谈,天下大事信手捏来,把袁术批驳的一文不值,形同反贼,如何还能为被称赞的明主?!

    年轻儒生所说皆是事实,不容其他人反驳辩解!

    一番话语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张口结舌,脸面憋的通红。这一巴掌甩的啪啪响,打的众人一个个低头不语,无地自容。

    袁术听着年轻儒生的话震惊的无以加负。此人分析的入情入理,又明了天下大势,此人有才,必是大才!我一定要拉拢过来,肯定能成为我争霸天下的臂助!袁术暗暗的想着。

    看着沉默的众人,年轻儒生哈哈大笑道“哈哈,好一个招贤馆,尽收些酒囊饭袋,摇头晃脑之蠕虫。袁公路重用尔等如何为明主?招贤馆某不去也罢!某还不想明珠暗投与尔等糟粕为伍。可惜天下之大却无英雄人物,某一身绝学也无用武之地。算了,还是回家去做个农家翁吧,哈哈……”

    儒生自嘲一句,大笑着走出酒楼,奔城北去了。

    袁术看到儒生离开,赶忙跟了上去,护卫紧随其后。在他们看来此人如此辱骂自己的主公,当是该杀,想必将军就是跟过去捉拿于他。

    袁术紧走几步超过年轻儒生,伸手拦住他,拱手行礼道“这位先生慢走,某听先生言皆有道理。先生大才,某甚是仰慕,可否赏光到寒舍一续?”

    “道不同不相为谋,南阳无明主,某留下又有何用?某还有事,就此别过!”年轻儒生失落的随口答道,拱拱手绕过袁术就想离开。

    看到年轻儒生如此不给自己主公面子,袁术的几个护卫不答应了。韩庆上前,一把扣住年轻儒生的臂膀,稍微加力道“某主公还未讲完,汝岂可轻离?”

    韩庆说话间手上用力,疼的年轻儒生一皱眉。看了一眼咬牙切齿想要吃了自己的大汉,儒生想到自己肯定是走不了了!于是一横心,转向袁术道“汝待如何?此为待客之道乎?”

    见到年轻儒生答应了下来,袁术喜出望外,一摆手呵斥韩庆道“还不松手,这位先生为某之上宾,不可失礼!”

    韩庆称诺,赶忙松开年轻儒生,又向儒生连连道歉。

    袁术伸手虚引,让年轻儒生走在自己前面,自己则落后他半个身位。

    袁术这是在礼贤下士,收买人心。年轻儒生多聪明一看就明白了,不过有才能的人都骄傲,他也不客气,信步走在袁术的前方。

    这可气坏了韩庆等护卫,在他们看来这年轻的儒生太狂妄了,自己主公贵为南阳太守,他怎可如此?

    袁术并没有表露自己得身份,不过好像年轻的儒生已经猜到了,他走的方向便是太守府的方向。

    袁术在心里称奇,此子确实心思缜密,观察入微!

    韩庆等几个护卫则是跟在袁术身后,看着年轻儒生的后脑勺,暗暗运气,鼻子直哼哼。

    几人很快就走进太守府,来往的官吏纷纷给袁术行礼。看到一个青年走在袁术的前方纷纷称奇,不知道这是何许人也,能让太守如此看重。

    来到书房,袁术亲自把门打开,吩咐韩庆等在门外守候,引年轻儒生进入书房。

    袁术还未引他落座,年轻儒生就当仁不让的坐在首位之上,似笑非笑的看着袁术。

    袁术也不生气,一恭扫地,诚恳的道“某为袁术袁公路,想必先生已经猜到。酒楼一番话语,先生所言非虚,此前术确多有荒诞之事。然‘士别三日需刮目相看’,某已痛改前非,悔悟自新。现天下将乱,诸侯并起,某虽不才愿以天下为己任,匡扶汉室,振兴国邦。先生大才,望先生不以术粗鄙,折身下交,助某一臂之力。某愿以谋主侍之,先生有言,某必言听计从!”

    年轻儒生对天下大势把握的很是清楚,又有急智,如此聪颖之人当是谋主之上上之选,后世有诗赞曰:

    通玄鬼谷晓天机,明辨大势恨天低。

    满腹经纶无人识,一身绝学难相匹。

    鸟随鸾凤上九霄,人伴贤良品质高。

    若无英雄为伯乐,便是蹉跎也逍遥。

第55章 假投效瞒天过海() 
看着袁术表露心迹,年轻儒生也没说话,就这样笑呵呵的看着袁术。

    袁术没有听到年轻儒生答话只得弯着腰低着头,心想自己已经言辞这么恳切了,不应该打动不了他啊!

    良久,年轻儒生才说道“后将军还是起身吧,这样不累么?”

    “这是什么情况?”袁术一呆,居然没有投效自己的意思?!袁术一边起身一边想着“是不是我的语气还不够诚恳啊?”

    于是袁术又道“肯请先生相助!现在南阳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像先生这样的大才的时候。况即将征讨董卓,还需先生出谋划策。某还未开府,先生若来某以主簿侍之!南阳还未有像先生这样贤达之人。若先生肯来必能尽展才学,某必对先生言听计从!某若有半句虚言定叫这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

    袁术言辞更加恳切,而且又把具体的职务摆给年轻儒生。汉代三品将军才能开府,组建自己的参谋团队。一般将军开府的成员都是将军的心腹,其中主簿更是将军之下第一人,总管将军府一切事务。袁术肯为了这位年轻的儒生开府,并让他做主簿,这是愿意把他做为自己的心腹之人,又给他相当大的权力让他有可以施展所学的平台。大凡有才能的人都不愿意屈居人下,都想让自己的策略谋划实现。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