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人才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在一起,要分这权柄,争这宠信,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磕磕碰碰之下,就结了仇怨。

    书接上文,袁术确定了庞统的地位之后,第二天,便带着他回到宛城,当众宣布庞统为骠骑将军府从事,谋士跟随在袁术身边。

    听到袁术的任命,偌大个议事厅人群嘤嘤嗡嗡谈论不休,不过因为袁术虎目瞪着他们,又都不敢出言制止,只得在下面私语言自己的不满。

    这其中以南阳系为甚。因为他们最早跟在袁术身边,开始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但是现在袁术多用北人,尤其是颍川人,这让他们自认为才能广达的得不到晋升而怀恨在心。

    现在又来了一个“小孩子”,虽然是荆州人,但不是南阳的,刚来就被主公拉入了最高层的幕僚群,又是将军府的从事,嫡系中的嫡系,这让他们很是不服。

    之前韩方在南阳的时候,他们还有个主心骨,有什么不满,牢骚都去找韩方。韩方也确实对他们多有照顾,但是这人的能力跟人的野心不成正比,一些人私欲膨胀,便觉得自己了不起。在得不到袁术的认同之下,多有不满。现在韩方去了豫州,一呆就是两年,这让南阳系的人找不到主心骨了,不知道该怎么发泄自己的不满。

    袁术看着下面小山头一样的群吏,心中很是不快。他频繁的调换太守、刺史、州牧就是这个意思,不能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如果太久的话就容易拉拢派系,结党营私。

    而韩方外任也是袁术特意为之,就是为了敲打这些骄纵之吏。

    袁术越看越生气,直接下令把诸葛亮也找了过来,更是当着他们的面也认命为征南将军府从事,谋士跟随在他身边,以示亲近。

    袁术这一举动却吓坏了南阳名士宋忠跟岑晊。这赌气的举动怕是要因此动乱啊,要是真乱了,南阳系这小胳膊怎么拧的过袁术的大腿。影部可是遍布南阳各处,宛城更不用说,常年有五万大军驻防,新军就不用提了,更是多不胜数。他们要是敢异动,除了找死,就是找死。

    岑晊看了一眼宋忠,宋忠会意,走出班列拱手行礼道“南阳王,臣有话说。”

    袁术一看是宋忠,心中更加有气,我对你可不错啊,怎么你也要跟他们同流合污?“有话说,有屁放!”

    袁术这话说的极不客气,明眼人一看袁术就在爆发的边缘,这是压着怒火在这说话。

    而下面那些不明所以的南阳吏还在嗡嗡嗡,真是让人不厌其烦,这让岑晊也是无奈,就这些烂泥,让你们占据现在的位置都是高看你们了!

    宋忠低眉顺眼的说道“主公,臣的意思是,两位小先生,年纪颇轻,是否考教一二?若无功勋,又无名望,如此得了高位……”

    “某做事还要请示你们吗?怎么,你们要造反不成?”袁术一听更加气愤,直接打断宋忠的话,一拍桌子,豁然站起。

    袁术这一怒,门外的军士便闯了进来,明晃晃的寒光在大厅内不断的闪动,刚才还宛如菜市场,转瞬之间便静悄悄的,怕是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其响动。

    “你看看你们,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龌龊如此。某麾下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你们到好,不思清明吏治,反而嗡嗡嗡,嗡嗡嗡,你们要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什么能力没有,言人是非倒是一把好手啊,我留你们何用?”袁术点指着群吏,怒骂道。

第414章 立世子卧龙雏凤() 
袁术发怒,吓的宋忠“扑通”一声就跪倒在袁术面前,噤若寒蝉的说道“主公,主公,臣没有那个意思啊!主公,臣冤枉啊。臣就是想,这新来之人,若是不能服众,今后再主公麾下必要掣肘,何不就趁此机会,让他们显露一二,如此,谁还敢再言其他!”

    群吏也都不敢说话了,之前袁术在他们面前都是笑呵呵的,现在这一怒,这些人才想起来,袁术现在是天下最大的一方诸侯,已经有了霸主之相,如此霸主,杀伐必是果断,如果他们再敢放肆,怕……

    郭嘉、庚乘、诸葛玄也在旁边劝说,现在正是众志成城的时候,万不可动气啊,不然的话,怕是会被肖小利用。便让他们展示一下,也好安了其他人的心。现在还是平稳点好,荆州、扬州可都还没定呢。

    他们这么一劝,袁术的火气就消了大半,心中不悦,想着,等到明年,一定要肃清南阳这股邪风,不然的话,早晚会酿成大患。

    “也罢,此二人名声不显,尔等不知其才也是情有可原。”袁术也给这些人找个台阶下,说话就软了下来,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便在这大厅之内,考教他们一二,看你们还有何话说!”

    就在这大厅之中,宋忠、岑晊为主考,考教庞统、诸葛亮的才华。

    这一考教,大厅内的人无不惊骇,无他,盖是是因为两人太有才华了,即便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古博今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才华。

    考教了将近一个时辰,大厅中的人哑口无言了,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岑晊更是无不感慨的到“自古英雄出少年,了不起,了不起。此二人便是那卧龙、雏凤之才,唯有南阳王雄达之姿才能驾驭。一飞冲天,一飞冲天也!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岑晊名满天下,从他嘴里说出的卧龙、雏凤便是对诸葛亮、庞统的认可,消息传开,天下又是一惊,袁术已经成就非凡了,怎么天下的大才还都跑到他那里去?难道他真的是“解厄之士,土德之人”?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一言不发,荀堪、田丰、沮授被他拐跑了不算,现在又冒出一个卧龙,一个雏凤,这小子难道真的不可逆了?

    曹操也是叹息一声,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袁术如此,越滚越大,人才越聚越多,即便他得了朝廷,控制皇帝,又能如何?自从戏忠死后,荀攸被袁术俘走,他便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谈心的了,无他这些人都到了袁术那里。

    想当初,戏忠就跟他说过,颍川的荀彧、郭嘉、陈群、庚道皆是大才,让他占据颍川郡,收拢贤才,必能大成。但是他还没动手,就被袁术抢了先。

    这厮难道能未卜先知吗,似乎他走的每一步,都会被袁术破坏,也就吞并刘备不知道是不是他顾不过来,还是有意为之,总算是成了。但是他曹操也攻伐了五次徐州才行的。

    曹操回想着过往,越想越郁闷,这袁术似乎就是特意跟他作对似的,处处都防着他,处处都针对他,仿佛袁术就笃定他是他最大的对手一样!这让曹操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高兴。

    气之气,袁术处处针对,他处处掣肘,争霸已然很是渺茫了;兴之兴,那么大个袁术,南阳王,如此看重于他,不正说明,他曹操的不凡么?

    刘备若无立根之地,那天下英雄便只有操与袁公路也!唉,既生操,何生术?既生操,何生术!

    刘备躺在病榻之上,也只有羡慕的份,今天这个大才来投,明天那个大才来效,怎么就没有如此贤才投效我啊?我可是大汉皇叔啊!

    刘备想着自己马上就到不惑之年(建安四年马上就过完了),虽有志向,却没有立锥之地,现在袁术又防着他,他还能如何?

    如果不是生病,怕是连留下的借口都没有,唉,上天怎么就这么难为我刘备?

    其他诸侯或是沉默不语,或是讥讽嘲笑,或是破口大骂,人生百态,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去吧。

    袁术可不管这些,他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反正我强大了才是根本,任命了诸葛亮、庞统之后,便又任命了袁耀为世子,将来他百年之后,这偌大的基业,都由这个儿子继承。

    今年袁耀也十六岁了,生的跟袁术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就是年轻版的袁术,因为家教、学识甚好,也有了小主公的气象,举手投足之间,皆向袁术学习。

    对于儿子的成长,袁术也很欣慰,这小时候甚是调皮的袁耀,没想到长大之后,却很是沉稳,不错,看样子是能守住江山的人。

    汉人,家国天下,这确定了继承人,其他臣子也就不慌了,塌下心来为袁术效命,君臣同心,把袁术治下治理的井井有条。

    时间紧张而又匆忙的流逝,转眼就到了建安四年末了,经过将近半年的整饬,武陵蛮、山越也都归服了,荆州、扬州算是彻底的纳入了袁术治下。

    周边的诸侯也都安定下来,守着自己的边境,休养生息,袁术见到如此,又将近年关,便把在外的所有重臣、宿将皆叫回宛城,大家过一个团圆年,又新增添了不少人,让他家见见面,熟悉熟悉,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新确定职位、几个刺史都任的太长时间了,不调动调动,难免会生龌龊。

    随着各地封疆大吏的到来,本来就热闹的宛城更加热闹了,袁术也是整天笑呵呵的,跟到来的文武见礼,叙说家常,其乐融融。

    刘备趁着这个机会,再次表达了投效的意思,袁术感觉就是接纳他也没什么,有影部特殊照顾,他还能翻天?便同意下来,给了他一个骠骑将军府主簿的内官,却没有具体的安排。

    这便算是身居高位,却没实权,束之高阁了。

    刘备也不以为意,反正能名正言顺的留下来就行,至于以后得事,慢慢来,他都失败了大半辈子了,也不差这么几年。如果能拉拢一两个谋士,一两个宿将,嘿,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建安四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所有的重臣都到齐了,大家齐聚议事厅,总结今年的得失,展望明年的发展。

第415章 新任命总结一年() 
袁术坐在首位之上,满意的看着大厅都快坐不下的文武,很是欣慰,想他袁术中平六年匹马入南阳,将只有纪灵,谋一个都没有。

    经过十年的时间,占据大汉五州四郡(交州名义上的归顺),看地形更是大半个大汉国都成了他的麾下。

    现在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贸易带来的繁华已经不单单是南阳一郡了,他袁术只会越来越强盛,离那最后一步也不远了,到时候拿出玉玺,嘿嘿……

    袁术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诸位,本王有话说。”

    大厅内的声音这才渐渐停歇了,人们都看着袁术,等待着下文。

    “今日看到尔等,吾心甚安。遥想当年,众皆以亲武远士孤立于某,冢中枯骨污秽于某,谁能想到,今日某能有如此成就?匡扶汉室已经有望,这最后一步还未迈出,大家可要戒骄戒躁,众志成城,还我大汉一个清明。”袁术不无感慨的说道。

    这中间就有当初看不起袁术的人,但是袁术能有如此成就,他们现在也出了不少力,只是在心中感慨造化弄人,传言误认啊!

    袁术又说道“今年的土地新策,已经传入荆、扬,虽有些许波澜,但也都是肌肤之疾也,不足挂齿。有土便有民,民安则归心,拢民望聚为军,则立身之本也,则争霸之道也。现在不说两州百姓,便是蛮族也都归服。武陵之蛮,会稽之山越也都得到妥善安置。其归附之心日渐增长,则百族融合有望也。待得明年大军有成,则先扫不臣,再迎天子,大汉国土,长治久安!”

    袁术说道这里,站起身来,对着众人一辑到底“还要诸位协助于某,才可成就大业。某先谢过诸位。”

    众人赶忙站起身来,拱手回礼,口称不敢。

    又重新归坐,袁术说道“石广元何在?”

    石韬早就准备好了,经过宛城近半年的历练,他更加成熟了,也对袁术的大略摸了个七七八八。他知道,今日的议会,历来是南阳太守宣读今年的得失,所以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袁术叫他。

    “臣在,请主公示下!”石韬走出班列,拱手道。

    袁术看了看更加干练的石韬说道“广元,把建安四年的得失一一报给我听。”

    “诺!”石韬说着同袖子里拿出一卷书简,摊开,对着袁术大声的宣读起来。

    他说的无非也就是今年一年各地的粮产情况,沟渠、河道、官路的工赋情况,以及新进的州郡,百姓的统计,土地的分配,以及粮饷的消耗情况等等。

    随着石韬的话,袁术无不的点头,虽然他治下消耗颇大,但是司隶、豫州、南阳这三地归附已久,再加上吏治清明,所出产的不但足够他近百万大军的消耗,还有不少剩余。

    等到明面荆州、扬州开始平稳的出产,那便再无后顾之忧了,无他,这两地也都是产粮大州。

    刘备有幸参加,听着石韬的汇报暗暗咋舌,原来如此,怕这土地新策才是袁术能发展起来的根本。敢动士族的根,敢拆士族的台,还能收他们为己用,怕也就袁术能有如此只能了。

    这超前的大略一但施行起来,现在的新兴贵族的根已经转移到了商贸上面,不再是动乱的土地。

    在袁术治下,土地不能轻易买卖,要买卖可以,但是税非常重,或者卖给官家。但是这商就不存在了,袁术鼓励经商,税负颇轻,还鼓励跟其他地方进行商品流通,就每年跟西域、南蛮等外族的贸易,那所获的利润都是非常丰厚的。

    刘备暗暗的记下了,袁术施行的几个大略,想着如果自己有一块地盘之后,一定也要效仿一二,不然的话怎么能快速的富强起来。

    后来刘备也就是如此做的,但是没想到却起了反作用,大意之下被破,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石韬说完,对着袁术拱手一礼“主公,总体来说,今年所获颇丰,进取有余,还需要消化一二,以臣之见,待得明年秋收,便再无忧也。”

    “嗯,此言有礼,本王会考虑的!”袁术点点头说道。

    接着便是重头戏了,各地的封疆大吏已经做好了准备,袁术治下基本上一年一换,这已经成了惯例,他们也都知道。

    “又是一年的发展,各地承平,吾心甚安,希望明年诸位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袁术说着从旁边拿出一卷锦帛说道“现在各地诸侯还在,武将不可轻动,先行文治,再行武功。”

    “韩方何在?”袁术展开锦帛,第一个念到韩方的名字。

    不过他是第一个,其他人也都没意见,此人是袁术的亲族不说,在初期对袁术的帮助最大,虽然现在他的能力也就一般,但是每次袁术总是会最先安排于他。

    “臣在,请南阳王示下。”韩方笑呵呵的走出班列躬身行礼道。

    对于自己的能力,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袁术麾下文武如云,还能第一个安置他,如何不是说明,袁术从来就没忘记过他,当初之言兑现了,韩方怎么能不喜?

    “擢任韩方为南阳王府长史,南阳太守,总督百官。”袁术说着拿出新铸造的印绶交给韩方。

    虽然看似是从豫州刺史降成了南阳太守,但是这其中的亲疏大家都看的到的,能在南阳任太守的那都是袁术亲信中的亲信。更何况新开的南阳王府他是第一个,更显示了袁术对韩方的信任。

    “诺,多谢南阳王!”韩方又回到南阳非但没有怨言,还很高兴。

    豫州的事他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钟进一直帮衬着他,怕是这刺史他都干不好,这次袁术把他下调为南阳太守,放在宛城,跟在他身边,这也是以他的能力安排的。

    “荀彧何在?”袁术说着又念道。

    “臣在!”荀彧走出班列,拱手道。

    荀彧是第二个,这让大家都有些吃惊,谁都没想到那么多袁术身边的谋士没有成为第二个,偏偏外放司隶的荀彧是第二个。

    下面的荀衍、荀悦、荀堪、荀攸则是喜出望外,荀家人是第二个,这不正显示了荀家人在南阳王眼中的地位么?

    “任命你为南阳王府司马,扬州刺史,总领扬州政务。”袁术说着拿起印绶又嘱托道“扬州之事,多在会稽,会稽之事又多在山越,能否处理好山越的问题,就看你的了!”

    “诺,主公放心,彧必不负重托!”荀彧郑重的结果印绶说道。

第416章 确职位张松来访() 
袁术接着一一安排他们的职位,虽不是皆大欢喜,但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其中司隶校尉由陈群接任,诸葛瑾副之;豫州刺史由钟进接任,荀衍副之;荆州刺史由钟演接任,荀悦副之;扬州的副手由司马朗来任,不过他还继续兼任会稽太守。

    石韬接任南郡太守,孟建调去任颍阴太守,崔均任东郡太守,之前的赵义任陈留太守。

    在军略上也有所调整,荆南的徐晃调任扬州大都督,沮授依旧辅佐他为军师将军,总领大军五万驻防扬州。

    周瑜调任荆南大都督,所有扬州将领皆归周瑜麾下,水军大都督甘宁暂时归于周瑜,游曳江南水道,总领大军十五万驻防荆州。

    段煨为河内大都督,总领纪灵所部还有他自己部曲,总共十万驻防河内针对并州,田丰辅佐为军师将军。

    文聘、张辽为司隶东路正、副大都督,陈宫为军师将军,总领大军二十万挡住冀州。

    黄忠正式接防兖州防线,庚道辅之,为正副大都督,总领大军二十万挡住兖州。

    魏延为徐州大都督,徐庶为军事将军辅助,总领大军十五万设为徐州防线。

    徐荣为关中大都督总领大军十五万,荀攸副之,赵云、呼出泉为骑军正副大都督,总领骑军三万跟随徐荣驻防冯翊郡跟京兆尹。

    武关守将张绣继续统领大军五万把守武关,纪灵调回宛城,为中军将军。其他将校皆归于原部,听命在各自的大都督手下。

    张昭、张纮被调任宛城书院,跟岑晊、宋忠一起教授学识。顾雍外放为武陵太守,吴景依旧任吴郡。阚泽为出使令,总管所有出使的事宜。

    而刘备他们那一系的皆被闲置了起来,没有具体的职务,而且他们被单独的安置在一处,甚少能跟外界接触。即便是这样袁术还不放心,多派影部监视,唯恐刘备有异动。

    贾诩、庚乘、诸葛玄、郭嘉、庞统、诸葛亮便组成新的幕僚群,为袁术谋士,在袁术身边出谋划策。

    对于庞统跟诸葛亮的加入,经过了那次考教之后,众人都没了意见,知道他们很是聪颖,见识广博。

    正式确认了职务之后接下来几天袁术大排筵宴,犒赏这些在外面忙碌的属下,一连三天不间断。

    这席间袁术也看到了刘备是何等的长袖善舞,不管认不认识,熟悉不熟悉,这厮总能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刘备由此更加让袁术忌惮,他这见缝插针的还真是了得,不可不防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便来到了建安五年(公元两百年),其他要去上任的、要去驻防的纷纷告辞离开了。

    这天袁术正在跟这些幕僚商议下一步的计划,突然有人来报,外面有人求见,是从益州来的。

    益州来的?这让袁术一愣,他在益州并没有什么相熟的人啊!

    庞统想了想心中却是一喜,直接拱手道“主公,这怕不是突破益州的契机吧?”

    “士元这是如何说来?”袁术有些不解的问道。

    “呵呵,主公一看便知。”庞统卖了个关子,呵呵一笑。

    袁术不解,便让求见的人进来。

    这人一进来,袁术又是一愣,看了看庞统,又看了看此人,如此三番,竟然有些呆了。

    此人张的也很是丑陋,怕是跟这庞统也不遑多让,而刚才庞统破益州,难道就是这个丑鬼?

    庞统看到此人也是一愣,虽然不认识,但是这“天赋异禀”两人是相通的。

    此人见到袁术一愣,心中就有些不喜了,他长得怎么样他自己清楚,因这而自卑,见到别人以貌取人,便有些生气。

    当看到庞统时,却有些释然了,这人生的这么丑,都能坐在这里,看来袁术不是因为他长得丑才会如此啊。

    这人看了看有些茫然的袁术,躬身行礼到“南阳王在上,某张松有礼了!”

    张松?此人就是张松?袁术听到他自称张松,竟然惊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目光灼灼的盯着他看,眼中却只有欣喜,就仿佛看到一个绝世珍宝一样。

    郭嘉在旁边看到袁术今天这是怎么了,先是愣住了,接着如摇头虫一般在此人跟庞统之间来回的打量,现在听到这个名字,竟然又如此,难道真的能因此人占益州?

    “咳,咳……”郭嘉假意的咳嗽两声,提醒袁术。

    袁术这才惊醒,有些尴尬,又不好意思再坐下,眼珠一转,竟然走下去,扶起张松道“啊,先生勿怪,只是听闻先生的大名,有些震惊,怠慢之处,望先生见谅。”

    袁术这个动作,加上他说的话,让张松心中跟吃了蜜一样甜。因为容貌的问题,虽然刘璋尊从他爹刘焉的话,依旧任他为别驾,但是根本不把他当作心腹,时常以他的容貌取乐,这让张松对刘璋怀恨在心。

    现在出使南阳,南阳王袁术能如此向他道歉,他怎么还能不高兴?

    “南阳王折煞某了,某不过乡野之人,怎受得南阳王如此?”张松心中高兴,嘴上也就软化了下来,谦虚的说道。

    因为容貌,张松练就了一副铜嘴钢牙,雄辩无双,不敢说大汉国其他地方,益州之内,任谁都不是他的对手。

    “子乔先生大名,某可是早有耳闻啊,说起益州二张,这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刘璋能得先生相助,羡煞旁人啊!”袁术拍着张松的马屁道。

    这对他才能肯定的话,让张松更加舒爽,再看向袁术的时候,越看越喜欢,心想怪不得南阳王能如此强胜,他这个主公确实了得。

    张松又偷偷的看了看旁边的庞统,心道,这厮比自己还丑,袁术都不以为意,看来还真是如外界所传,袁术能量才适用啊!

    “南阳王也知道‘益州二张’?些许贱名,怎么能入的了南阳王的耳?南阳王拗赞了!”张松虽然嘴上谦虚,但是他的神情却很是自豪。

    说起他们一门双杰,这是张松最荣耀的地方,他跟他大哥张肃皆以贤才闻名蜀中,只是因为他大哥长相俊美所以受到刘璋的重用。

    这让张松嫉妒的同时,两兄弟之间也产生了些许龌龊,现在更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过在外人面前他们还是要维持着“哥俩好”的形象的,不然兄弟萧蔷,好说不好听啊。

    “益州二张名满天下,某如何不知?来来来,先生,请坐,请上座!”

第417章 欲调解图谋益州() 
袁术让张松坐下,然后才问道“不知先生来访是有何事啊?为私还是为公?”

    听到袁术的询问,张松又赶忙站起来说道“回禀南阳王,松此来是为我主前来出使的。”

    “益州富庶,你主刘璋还有求到我的地方?”袁术有些不解的问道。

    张松肃穆的回复道“南阳王说笑了,益州虽然富庶,但有豺狼在侧,时刻窥视,妄图撕咬一口。”

    张松看到袁术有些不高兴了,转念一想,赶忙解释道“啊,南阳王不要误会,此豺狼为汉中张鲁是也。”

    袁术这才转怒为笑,点点头没有说话。

    “益州连番大战,近一年了,虽然并未让张鲁突破,但是战火连绵,百姓不得安生也。我主是想让南阳王给调解一二,两家罢兵言和,岂不美哉?”张松说出了出使的意思。

    调解?袁术不自觉的看向了郭嘉,每逢大事,总是他跟郭嘉一起商议,这次袁术又看了过去。

    郭嘉会意,出言道“汉中乃益州一郡,张鲁又为益州之臣,吾等外人说三道四,怕是不妥吧?”

    张松看了看郭嘉,问道“汝是何人?可代表南阳王?”

    有才的人大多骄傲,张松能恭敬袁术也是因为他是南阳王,但是对于其他人,张松从来都是不假颜色的,更何况郭嘉又如此年轻,生的又很俊美,这两方面都让张松不喜。

    “子乔先生,此乃我麾下谋主郭嘉郭奉孝,他可代表于我!”袁术笑呵呵的说道。

    “小子有礼了,先生勿怪!”郭嘉笑吟吟的行了一礼,等待张松的回复。

    张松听到袁术如此说,心中也是一惊,再看向郭嘉的目光起了变化,那么大个南阳王居然如此宠信于他,再联系袁术用人的规则,张松便平等对待郭嘉了。

    “这位小先生请了。”张松拱了拱手道“张鲁虽名义为益州之臣,然此人,鹰视狼顾,野心颇大,因其母病死成都,便以此为借口攻伐蜀中。虽然我主刘璋不拒,但是战火如此打下去必是两败俱伤。所以想请南阳王调解一二。”

    其实在坐的人都听的明白,但是骤然听到这个话,一时反应不过来,毕竟今年的大略是想要攻伐冀州的,谁想的到益州发生了变化。

    袁术心思急转,但是具体的情况他还不了解,贸然答应的话,万一起了变化,那就不好了。

    于是袁术说道“啊,此事不及,先生远道而来,不妨先下去休息一下,待得洗尘之后,再议如何?”

    张松如何不知,袁术这是要跟他手下的谋士商议此事。于是张松站起身来说道“也好,某也有些乏累,一切都依南阳王!”

    “好说,好说!”袁术打着哈哈,便招来侍者,让他带着张松去客房休息,他则回到议事厅,对众人说道“益州突发此事,我等该如何应对?今年之大略,还需改动否?”

    郭嘉首先站起来说道“主公,大略既定,不能轻改。益州之事以我之见,最好还是让他们两方继续打战,彼此消耗之下对我们才最有利。”

    “非也,非也!”庞统首先不同意了“大略不能轻改没错,但是这么好的机会送上门来,若是错过,再入益州怕是就难了。”

    “若无内应,如何下益州?”郭嘉反问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九曲十八弯,这不是说说的,地形如此险峻,易守而难攻。再加蜀中沃野千里,百姓富足,便是据险而守,十年八年都有可能。”

    “士元是要行反间计?”庞统笑呵呵的刚要说话,诸葛亮却突然说道。

    直接被人道出了心中所想,庞统仿佛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竟然说不出话来,把脸憋的通红,更是有些气愤的看着诸葛亮,气他抢了自己的风头。

    “反间计?便是有他,又能如何?”郭嘉依旧不太服气“益州的情报皆言,张松虽然贵为别驾,但毫无实权,刘璋对他并不喜。蜀中大将皆是刘璋心腹,他一个无实权之人,如何能帮我等下益州?”

    “听闻此人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其又跟法正交好。”诸葛亮说话没头没尾的,却让郭嘉眼前一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