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路中悍鬼袁长水-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灵不愿意跟之前混的很熟的西凉将领开兵见仗,于是说出自己的看法。毕竟他知道主公袁术是想收服那些将领的。
袁术笑呵呵的沉默不语,想再看看其他人的意见。
众人察言观色,也看不出袁术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没有纪灵那样跟随袁术那么长时间,可以毫无顾忌,于是皆沉默不语。
看到众人似乎被纪灵误导了,于是袁术开口说道“西凉诸将确与吾亲近有加,然国家大事如何能儿女情长,董卓暴虐,残忍无道,大好的司隶校尉部让其祸害成何等样子?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吾何能忍其继续祸害我大汉河山?!吾意响应渤海,讨伐董卓,何如?“
看到袁术表态了,文臣武将皆站起来,拱手道“愿随将军征讨不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时吕范拱手道“若主公要讨伐董卓,必不能太早响应,南阳距离洛阳太近,若响应太早,彼等未到,南阳一地如何独挡董卓西凉之虎狼之师?可暗中支持,彼等到了,再打出旗号不迟!“
“此言有礼,可按吕先生说言行事。“袁术道,”韩方总督粮草,近日接收之难民,救济之粮减半,以资军用。可用其修筑城池,以工代赋。“
韩方领命,称是。
袁术又道“今日起子衡先生便为吾之谋士,其余政务皆由韩方接管。“
吕范领命。韩方再次称是。
“黄忠、纪灵,你二人并诸将整束两军,平日训练不可懈怠,大战将至,要枕戈待旦,秣马厉兵才是。“
诸将领命称诺。
议事闭,诸人鱼贯而出,各自准备去了。
袁术则回到书房,提笔在手,研墨成汁,铺开空白的书简,给袁绍回信。
“兄本初亲启。
兄之书信弟已拜读。董卓忤逆天下,行人神共愤之事,妄自废立汉帝,无故残害忠良,此天地不容者也。若大兄传檄讨董,弟必在南阳起事响应。匡扶正义,中兴汉室亦弟之志向也。关东群雄并起,讨董如探囊取物。到时中兴汉室,兄为第一,弟居第二,袁氏可兴也。然袁氏长辈逢、隗并家族众人皆在董贼之手,若吾等讨之,则家族必被贼人所害。弟前日请父、叔等来南阳,为其婉拒。兄为长子,长辈更亲,可书信请长辈并族众迁往渤海,家族大事,应早做安排。
董贼兴废立为天地不容,兄长为汉室重臣,怎可效仿此等叛逆之事?帝协已成皇帝,此六月不得飞雪,河水不可倒流之势也,兄何要逆天而行?若行此事,则家族蒙羞,衰退不远矣。此等龌龊之事,兄长休要再提,弟当无有此事焉。
若传檄讨贼,兄可差人告知,弟必从兄。
弟公路顿首。“
袁术还是不忍心袁氏一族被董卓屠戮,再看自己不顺眼,也是生养自己的家族,他们可以不仁但是自己不能不义啊!
写完书信,袁术盖上自己的太守印玺,装于盒中,密封保存。又招来袁绍信使,交还给他,送到袁绍处。
信使不敢耽搁,星夜疾驰,这一日便到了渤海,把袁术的回信呈给袁绍。
不提信使下去休息,却说袁绍急不可耐的拆开漆封,打开书简,观看袁术如何说。
第38章 袁绍计发檄会盟(第二更)()
展开书信,袁绍开始看到袁术愿意响应自己起兵讨伐董卓,很满意,自己这个二弟还是明事理的人。但是后面看到让他写信接袁逢、袁傀到渤海,袁绍不以为然。他们两兄弟外放了,京都肯定是要留人质的,董卓怎么可能放袁逢、袁隗离开洛阳?再了袁绍也是有他自己的野心的。
袁绍为庶出,虽然过继到大伯膝下成为长子,但还是非常自卑的。童年饱受欺凌、不堪回首的记忆让袁绍有些偏执,又没有决断力。在袁氏的不公待遇,让袁绍心里有些扭曲,同样为袁氏子弟,就因为自己的母亲是丫鬟不是大族出身,自己只能做家族的脏活累活,袁术就因为种好,养尊处优。袁绍恨家族的不公,恨自己受到的屈辱。于是袁绍把这份仇恨深深埋在心底,努力营造出一副忠孝的姿态。
终于在自己守孝八年之后成为了袁氏重点培养的对象。为自己的便宜父亲大伯袁成守孝五年,为自己那当丫鬟的母亲守孝三年。在这八年中日复一日的清汤寡水,不能奢华,只能住茅草屋。简陋的环境造就了袁绍,闲暇之时读的书又丰富了他的学识,渐渐的袁绍有了城府,喜怒不形于色。
八年的蛰伏一飞冲天,家族的资源开始向自己倾斜。先是举孝廉,然后以忠孝知名傍上了大将军何进。仕途开始一帆风顺,袁绍觉得他报复家族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袁绍就是要把袁氏的所有资源据为己有,再借别人之手毁灭整个袁氏!
袁术叫自己写信让袁氏来渤海,怎么可能?自己巴不得起事之后,他们被董卓灭掉!
看着袁术渐渐的被袁氏排挤,袁绍心里很痛快,袁绍就是要抢走本该属于袁术的东西。幼年时袁术对自己的羞辱,让袁绍在自己得势的时候疯狂的给袁术下绊子,上眼药。袁绍不止一次在长辈面前说袁术的那些丑事,渐渐的本来的袁氏双雄变成了袁绍一人。
本以为袁术就此消沉下去了,没成想不靠家族就他自己也能窃得南阳太守!而且发展的这么快,听说已有五六万之众了。再看自己拼命拉起来的三万人马,袁绍不得不嫉妒袁术。不过南阳靠近董卓,等袁术起兵,哪里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地方。袁术投靠董卓又反叛,董卓肯定起大兵先灭袁术!到时候自己行军的时候拖慢一点,南阳万劫不复,袁术必死!
谁都想不到,袁绍居然想通过讨伐董卓灭掉袁氏,灭掉袁术!
看到后面袁术居然讥讽自己想当董卓,袁绍怒火中烧。抓起手边的茶杯一把掷于地上,“啪“一声脆响,摔得粉碎!
袁术这厮着实可恶!虽然确实自己也想做董卓相应的事,携天子以令诸侯!他也想看看站在高处俯视下面的感觉。但是被人当面说出,还是让袁绍怒不可皆。
竖子怎能想到之中的奥妙!袁绍想着,等我到时权倾朝野,你就知道我做的才是对的!
袁绍虽然摔了一个杯子,但是对手下文武没有表露什么,只是说自己的弟弟袁术同意响应起兵。
接下来的日子,袁术都在整军,聚集粮草。袁绍也是如此,并暗中跟约好的诸侯通信频繁。
这一日,曹操又来信说,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上党太守张扬都同意响应两人的谋划。再加上近日袁绍自己拉拢的北海太守孔融,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已经有十四家诸侯响应了。
于是袁绍回信曹操说,已经有十四家诸侯愿意起兵讨伐董卓了,你可以发传檄了,其势已成。
袁绍一面差人给曹操报信,自己则典军三万,携文武赶往酸枣跟曹操会盟。
消息很快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在陈留郡酸枣县准备接待袁绍。
星夜兼程,袁绍很快到了酸枣县与曹操汇合。两人选取黄道吉日,发檄文传达到各州各郡。
“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写好,曹操差人星夜传往各地。很快已经联络的其余十一路诸侯,纷纷起兵响应:第一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二镇,豫州刺史孔伷。第三镇,衮州刺史刘岱。第四镇,河内太守王匡。第五镇,陈留太守张邈。第六镇,东郡太守乔瑁。第七镇,山阳太守袁遗。第八镇,济北相鲍信。第九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一镇,上党太守张扬。
却说这一日,檄文传到南阳郡,后将军袁术接过曹操差人送来的檄文。袁术看了又看,被曹操的文采拜服,但是还是没有直接起兵响应。
袁术给曹操写了封信,表示会起兵响应,不过粮草还是筹措,稍等时日就去酸枣跟他们会盟。
实际上从袁绍第一封信开始,袁术就开始整备了。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早就准备妥当,不过袁术不想这么早起事,要等到诸侯都过来了,再正式响应。
曹操、袁绍接到袁术的信,也无可后非。不过袁绍倒是暗骂一句狡猾。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檄文传遍天下,也有其他诸侯响应。徐州刺史陶谦,北平太守公孙瓒,凉州刺史马腾,长沙太守孙坚。
诸镇诸侯或二三万,或一二万,纷纷往酸枣赶。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最先赶到酸枣。
袁绍、曹操、孔伷、刘岱并陈留太守张邈在酸枣议事,推举袁绍为盟主,打出清君侧大旗,剑锋直指洛阳的董卓。
袁绍当仁不让的做了联盟盟主,自封为车骑将军。
接下来几日日各镇诸侯陆续来到酸枣,小小的酸枣县聚集了将近二十万大军。
袁术看到诸侯纷纷到了酸枣,便亮出旗号,“清君侧”。不过袁术没有把军队拉到酸枣,而是继续停留在宛城。酸枣人太杂了,心又不齐,袁术不愿意让自己辛苦拉起的军队被袁绍当了炮灰。
却说曹操的檄文传到长沙郡,惹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天下诸侯群起讨伐董卓,拉开了诸侯乱战的序曲,后世有诗叙说此事曰:
一纸檄文天下惊,关东群雄皆响应。
纷乱将至狼烟起,清君之侧正视听。
各怀鬼胎盟血歃,心思叵测牲祭天。
鱼龙混杂形相似,安能辨我是忠奸!
第39章 王睿死孙坚出世(第三更)()
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出身武人世家,胆子大,根骨奇佳,武艺高强。孙坚十七岁就敢一人独斗群寇,从小吏一路垒到大县的县丞。武勇之名响彻九州。剿灭黄巾叛乱时又受到中郎将朱儁的赏识,加上自己的胆略,一路从佐军司马升迁到别部司马。再后来边章、韩遂在西凉叛乱,车骑将军张温又启用孙坚参军事,一路征战,又升迁为议郎。接着长沙叛乱时,又提升为长沙太守。纵观孙坚的升迁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厮杀史,真是一将功成万古枯!
早在征讨西凉叛乱的时候,孙坚跟董卓便有了矛盾。当时孙坚在周慎(周慎为张温属下,征讨西凉叛乱的一部)军中,在征讨先灵羌中,董卓故意拖延驰援的时间,导致周慎被先灵羌包围,以至于周慎军险些全军覆没。孙坚也是拼了命才保着周慎逃出来,这一战孙坚受创多达十几处,从此孙坚深恨董卓。
孙坚跟董卓都是武人出身,不过两人走的路却不相同,孙坚走的正面,堂堂正正一刀一枪的打到的太守;董卓就不一样了,走的是阴暗面,虽然也有武勇,但多数是靠阴谋诡计,投机钻营,贿赂宦官得以上位。所以从骨子里孙坚是瞧不起只会耍阴谋诡计的董卓。
孙坚的性格就是嫉恶如仇,性如烈火,胆大包天。有什么说什么,一根肠子通到底。这虽然让孙坚功成名就,但也因此丢了性命。
言归正传孙坚看了传到长沙的檄文后,大骂董卓大逆不道,不为人子。随即打出“清君侧”讨伐董卓的旗号,带领手下武将并三万兵马奔洛阳去了。
长沙郡在荆州南郡的正南方,南郡在南阳郡的正南方,南阳郡在洛阳的正南方,所以要到洛阳最快的方法就是穿过南郡、南阳郡走广成关到洛阳。
就在孙坚准备出发的时候,接到了武陵太守曹寅传给自己的檄文。檄文是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写的(案行使者就是查案子的法官),檄文中说荆州刺史王睿勾结董卓,欲废皇帝协,董卓代天而立,王睿从之。让孙坚缉拿王睿,就地正法。
孙坚一看檄文就知道是假的,如果王睿真的造反,也只是让缉拿,不会说直接杀掉。不过几次三番的被王睿恶心,穿小鞋,克扣粮草、军饷,早就让孙坚对王睿恨之入骨,杀之而后快。正好有合法的名义,孙坚也乐意效劳。
这一日,孙坚领大军到汉水河畔,襄阳城下。
早有探马回报王睿,有大兵过境。王睿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是哪里的兵,为何而来。
孙坚的部下回复了早已经商量好的对策,说是去洛阳征讨不臣,路过襄阳,因为衣食短缺,又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赏赐又少,这次来就是想请刺史大人再封赏些财物。
刺史王睿看着他们确实可怜,又都是自己的部下,于是动了恻隐之心,下令打开府库,让这些兵丁进去随便拿,已彰显自己的大度。
不过在兵丁围拢过来以后,王睿在楼下发现了满脸杀气的孙坚。王睿早就知道孙坚对自己不满,于是大惊,赶忙询问,“士兵寻求封赏,孙太守怎会在此?”
孙坚扶着刀柄,杀气腾腾的对王睿说,“奉案行使者的命令,特来取你首级。”
王睿不解的又问“吾所犯何罪?”
孙坚一把抽出古锭宝刀,试着刀锋道“吾如何知晓,下了阎王殿,汝可自行去问阎罗王!”
看着孙坚就要一刀劈过来,王睿知道自己今日必死,于是大叫着吞金自杀。
他是宁愿自杀也不愿意死在这个被自己瞧不起的武人手上。
看到王睿气绝,孙坚不敢多呆,抢了府库的银钱,分发给士兵,渡过汉水,经樊城到南阳去了。
蔡瑁、蒯良在暗中看着这一切,本来他们是可以救王睿的。但是早就想换掉王睿的二人,冷眼看着孙坚逼死王睿。看着王睿气绝,孙坚夺路而走,两人才从暗中出来。试了试王睿的鼻息,两人暗自点头,王睿确实死了。于是命令荆州军戒严襄樊二城,暂时把控荆州军政。
接下来蔡瑁、蒯良等荆州大族便联络洛阳的刘表,开始了导演刘表上任荆州的大戏。
不提蔡氏、蒯氏如何表刘表为荆州刺史,却说孙坚进入南阳地界后,便差人向后将军袁术报信。
毕竟进入了袁术的地盘,还是要通知下主人的。
对袁术孙坚是有好感的,南阳的两次征讨孙坚也略有耳闻,再加上袁氏的大旗,孙坚也不好横冲直撞没有礼数。
对于孙坚的到来,袁术是欢迎的。袁术也敬佩孙坚的武勇,以及从小吏一路升迁到太守之位的传奇。而且孙坚性格豪放,袁术也喜欢结交这样的武人。
更何况孙坚是一杆枪,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枪!
见到孙坚的使者到来,袁术亲自接见于他,并相约在宛城汇合,共同讨董。
从传檄文到孙坚进入南阳,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毕竟从长沙郡到南阳郡路途遥远,南兵少马,赶路基本靠走。
很快袁术派遣的使者并孙坚派出的使者一同回来了,传达了袁术在宛城等待孙坚的消息。
使者引路,大军从新开拔,向着宛城前进。
浩浩荡荡,从邓县一直走到宛城。
现在是春耕时节,田野之中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人们忙着翻地播种。看到大军经过,也只是偶尔抬头观望。
剿灭黄巾叛乱的时候孙坚来过南阳,相比之前的残垣断壁,战火滔天,现在的南阳可以说是天堂。
人民安居,忙于耕种,田野村庄充斥着往来的人群,在人们的脸上也没有了战乱的恐慌,相反喜悦的神情比比皆是。
相比自己在长沙手忙脚乱也不得头绪,南阳的吏治就更加出色了。看着忙碌的身影,孙坚甚至看到了秋天丰收时的画面。
传言可信,袁术确为明主!孙坚无不感慨的想到。
武艺也许自己更胜一筹,不过在治理地方上面,自己差的太远了!
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四月初,风尘仆仆的孙坚大军终于快到宛城了。在距离宛城三十里处孙坚就看到了后将军袁术并迎接的队伍。
后将军袁术竟亲自出迎三十里?可见袁将军如何的重视某等!感受到袁术重视,孙坚喜不胜收!
袁术大老远的就看到远处旌旗蔽日,尘土飞扬,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斗大的“孙”字,上首一行“长沙太守”。
孙坚终于到了!
第40章 孙袁聚变化由心()
孙坚快马走出阵列,一挥手止住前进的大军。催马在袁术马前几步站定,孙坚拱手抱拳道“可是后将军袁术?孙某何德何能教后将军如此看重,真是折煞某了!”
袁术看到一匹快马走出远来的队列,想来便是孙坚。上下打量着孙坚,确实容貌不凡,身姿伟岸,看到孙坚抱拳行礼亦行礼道“某与孙太守皆讨贼先锋,自当为兄弟袍泽,兄弟远道而来,吾如何能安坐家中?唯有扫榻相迎尔!某痴长孙太守几岁,托大称呼一声贤弟如何?”
“哈哈,孙某亦是与后将军神交已久。今日得见真容,三生有幸矣。孙某哪能当得一个‘贤’字,今后某以兄侍之。”孙坚爽朗的大笑道。
“罢了,孙坚果然为英雄!“袁术暗暗的一伸大拇指想到。
袁术亦是大笑,接迎的队伍分到两旁,袁术、孙坚两马齐头并进,手下心腹将领紧随其后,奔宛城走来。
袁术接迎的队伍并孙坚手下大军,。再次开拔,跟在两位头领的后面,缓缓而行。
路上袁术跟孙坚闲聊,袁术讲起讨伐黄巾的事迹,亦询问,当年孙坚在朱儁手下讨伐时的情景。
孙坚说起讨贼的往事,神采奕奕,口若悬河。说起最初赏识自己的朱儁感慨唏嘘不已,没有这位伯乐的赏识提拔自己如何能平步青云?宦官党人的争斗让自己的这位伯乐,只得卸甲归田,终究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袁术也感慨这个时代就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理想志向,在这乱世的舞台上演绎精彩的篇章!
孙坚接着又说起了西凉剿匪,对张温、周慎的佩服,以及征战沙场的凶险,羌人的悍不畏死不是黄巾贼子所能比拟的。在征讨黄巾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先灵羌一战,差点身死殒命。说到这里,孙坚又担忧起大汉的西疆来,大汉将近两百年(指的是东汉)羌人降了又叛,叛了又降,无休无止的消耗大汉的国力。只怕今后有一天九州大地为外夷所乘!
历史的进程也确实如此,三国归晋以后,便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统治中原最肥沃土壤的汉族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一百多年间汉族人口大量削减,极近灭族。直至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汉族才得以休养生息。
孙坚接着就开始大骂董卓,征先灵羌是周慎与董卓一起的。董卓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抵达战场,导致了周慎军被多出一倍的羌族叛军包围。又或者是董卓勾结先灵羌,故意为之。那一战可以说是孙坚自出世以来最凶险的一战!周慎两万大军,最后逃出来的不足百人,而且人人带伤,自己更是受创十几处,最让孙坚痛恨的是自己的亲信部下祖茂差点就死在哪里。
想到这些,孙坚又感到当时受的创伤在隐隐作痛。咬牙切齿的孙坚大骂董卓是逆臣贼子,窃国妖人,是武人之中的耻辱,是领军将领之中的败类。还说要在共讨董卓的战事中手刃此人,要亲自砍下他的头颅才能解孙坚的心头之恨!
袁术也在旁边附和着,好好的大汉江山被董卓祸乱的不成样子。董卓不尊祖宗礼法,妄自尊大,祸乱朝纲,鱼肉百姓,不为人子。就详列举了董卓在洛阳所做的荒诞之事,什么悬剑上殿,夜卧龙床,烹食官吏,纵兵在司隶校尉部劫掠百姓,抄家灭族。单单一个河南郡一百多万的人口,到现在不足十万。大好的京师之地,饿殍遍野,千里无鸡鸣。这样的魑魅魍魉只得除之而后快!
一路向北,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夹道相迎,跪倒高呼袁术的名讳!
袁术在南阳民众之中的声望可见一斑!
袁术见到跪倒行礼的百姓,频频挥手致敬,笑脸相迎。不过在内心之中袁术还是小小的自得一把,民意如此,南阳当兴,我袁术就应当崛起在这乱世之中!
孙坚见到袁术受民众如此爱戴也是羡慕不已。袁术到南阳才几个月,就把南阳治理的井井有条,民心所向,可见其能!再看看自己,在长沙做了三四年的太守了,偌大个长沙郡除了自己带来的部从鲜有听命自己的。完完全全的被架空,手下的官吏阳奉阴违,上传下不行,全都是跟王睿穿一条裤子的!只有有了匪患才想起自己这个太守,搞到后面连出征的军粮都要王睿来调拨,想起这种种孙坚又开始暗恨王睿老匹夫。不过又想到王睿已经被自己逼死了,没来由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孙坚也是有远见的人,早在黄巾叛乱的时候就隐约感觉到乱世将近。做为一个有远大志向之人,孙坚也渴望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但是主政一方之后,孙坚渐渐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征战沙场,快意恩仇没问题,但是官场那些弯弯绕自己还真的玩不转。领军征战,后勤补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这几年,王睿总是在军粮上做手脚。看着自己手下剿匪立功的军士因为王睿的苛责常常吃不饱饭,孙坚就一阵阵的悲哀。他们跟随自己出生入死,到头来没有赏赐还尽是白眼,连最根本的口粮都保证不了!这是自己这个军事主官的无能!如果不是自己在征战之中身先士卒,爱兵如子,想来自己手下兵丁早就散了!
再看看袁术,跪倒在道路两旁高呼“后将军万岁“的百姓,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袁术的手段可见一斑,如此民众从事农事,粮草补给源源不断,孙坚竟然有了一种投靠袁术的想法!
也主要是这几年被王睿克扣的狠了,再加上袁术看起来就对自己的脾气,孙坚不想再为手下军士吃不饱饭忧愁焦虑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领军征战上面!
一路走来,孙坚感慨万千,在乡野之间,还隐隐有童谣之声传来。
“后将军,英雄姿,单骑独骑南阳里……“
“筑堤坝,修沟渠,借得命粮救庶黎……“
“征伏牛,剿黄巾,安边保境功勋立……“
“幸得星宿来一世,得报万代立生祠……“
第41章 析形势兵进鲁阳()
童谣之声,在孙坚耳畔回荡,更让孙坚羡慕不已。
这得人心多得啊,才会有好事者编唱谣曲?!
孙坚扭头对袁术道“袁兄收南阳民意,爱戴如斯,某不如也!“
“哈哈,袁术惭愧,庸人之姿得此殊荣,术愧不敢当啊!“嘴里说着愧不敢当,但是确没有一点惭愧的意思,甚至哈哈大笑,得意非凡。
“兄长不必过谦,黎民百姓非大功德者无以赞颂。果如名士许劭之言兄为四海九州之鲲鹏也!“孙坚继续称赞道。
“哈哈,吾辈身为大汉子民,当替皇帝分忧,解救黎民。吾平生之志为中兴汉室,扫胡攘夷,效仿马援,成就丰功伟业。或为史书所载,得画一两笔,留名足矣。前路皑皑,坎坷难行,唯有披荆斩棘,勤奋共勉,当展志向之所在!文台,你我应当携手共勉才是!“
袁术又开始叙说他的志向,并提出与孙坚共勉。
“吾之志向亦是如此,兄长所言,敢不从命?!”孙坚真诚的说道。
说话之间便到了治所宛城,袁术安排专人引孙坚军士入城东大营,埋锅造饭,洗尘罚髓,入帐休息去了。自己则带着手下文武并孙坚手下心腹入宛城,在偏厅坐定,摆下酒宴,为孙坚接风洗尘。
袁术携手孙坚同席而坐,文武分列两旁,大摆筵宴,饮酒做乐。
席间,袁术又跟孙坚分析了下,当今天下的形势。
袁绍得了盟主后把酸枣事宜交给曹操,自己则带领大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驻在河内;冀州刺史韩馥留守冀州,总督各部粮草;豫州刺史孔伷,由酸枣进驻颍川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乔瑁、北海太守孔融、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曹操皆在酸枣;西凉太守马腾屯驻冯翊郡;徐州刺史陶谦依旧在徐州,未举兵;北平太守公孙瓒正在往河内郡赶,估计还要几月才能到;再了就是宛城的袁术、孙坚了。
“各部大多就地屯驻,或赶路前来汇合,并没有进攻的意思。想来时机还未成熟!”袁术摊开大汉图录,在图上一一指给孙坚看,分析几路可能进攻的方向。
“前日我差人送信给某大兄盟主袁绍与副盟主曹操,询问何时进攻。渤海太守袁绍答曰依号令行事,等其号令;曹操则曰诸侯未齐,不可轻动,待来日到齐之时,便是罚董卓之时。”袁术道。
孙坚则是不满的一口把杯中酒饮尽,放下酒杯指着地图道“某尝闻行军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军汇聚已几月矣,屯驻驻地不敢轻离,只为互相猜忌、保存实力尔。吾不屑与此等胆小如鼠之人为伍,皇帝陛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吾辈当奋勇争先,攻破洛阳,诛杀逆贼董卓,解救皇帝。岂可在此坐视?”
袁术看了看孙坚,想到:怪不得孙坚总是被当枪使!
于是袁术道“吾亦觉该当如此。从南阳入河南郡(洛阳在河南郡),需走叶县、红阳,经鲁阳入司隶。然前太守张咨,屯驻鲁阳,把守扼要叶县、红阳,吾不得过矣。若绕道汝南颍川需多走两百余里,况豫州刺史屯驻颍川,若我等过颍川而击恐落孔伷口实,引其不满。跨境作战,南阳虽有存粮,然路途遥远,恐生变故,只得就近集粮。虽孔伷不足为惧,只怕吾等冲杀之时孔伷断却后路,或不予粮草,吾等如之奈何?”
孙坚听着袁术的分析,觉得从汝南颍川攻击董卓确实不明智,多走几百里不说,粮草也运送不及。南阳左为崇山峻岭更为难走,入河南郡只得走叶县红阳,经鲁阳过去。
袁术看火候差不多了,接着说道“张咨无耻小人也。吾为皇帝钦命之南阳太守,然吾到任以来,先是搬空府库,再是占据咽喉要地,阻挡讨伐董卓。其与逆贼董卓无异也,或结为狼狈亦未可知也。前日,某差人前去借道,其不止把某之使者打将出来还大言不惭的曰,彼为其地,岂可轻借?文台你说说,南阳之地皆吾之管辖,叶县、红阳如何为此匹夫之地?真是气煞吾也!”
“哦?果真如此?张咨匹夫,哇呀呀……”孙坚豁然站起,哇哇爆叫起来,“好贼子,欺人太甚,兄长勿忧,看某取其项上人头交给兄长。”
袁术安抚孙坚道“文台稍安勿躁。倘若起大兵扫平鲁阳,定可一战而成。然刀剑无眼,毙敌一千自损八百,征讨董卓正在用人之际,还未击董便损兵折将,恐士气低迷。此战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也!”
“兄长所言极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