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此时的辩解一般,这种“强制为民”的观点在后世已经被辩论了半个多世纪,唐浩然说起来自然是轻车路熟,而相应的蔡绍基却无从反驳他这些观点,因为他的出发点同样也是为了民众。
见其似乎陷入沉思之中,心知对方正在动摇的唐浩然,又接着说道。
“再说国内城市中胡同和农村的情况,述堂并不陌生,那么以你之见,以国内百姓的卫生习惯来说,是否有建立卫生警察,强制民众改善生活以及卫生习惯的必要?”
尽管明知道卫生警察的权力深入家庭对民权的损害,但是想到国内的现状,尤其是国内农村那成堆的垃圾,粪堆,污池,泥坑以及百姓衣服上积着的厚厚的油灰,蔡绍基还是鬼迷心窍似的点了点头,虽是赞同了警察的卫生权,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大人,只是这警察的权力是否太过广泛,毕竟,如此以这一条例来看,警察的权力完全凌架于政府之上!”
“不是凌架于政府!”
摇摇着,唐浩然接着说道,
“而是依据政府的授权,实施这些工作,这些权力随时都可以收回来。而像协助宣传禁令、收税、管理户籍、普查户口等。这些工作的推动。本身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权威,而警察部作为一个强力机关,自然足以担负这一职责,至于这教育,虽说现在特区没有多少人口,更谈不上多少适龄儿童,自然也就谈不上强迫教育,可将来呢?若是某一家移民拖儿带女来到这。他为了挣钱不让孩子去学校读书,如果由教育专员负责,他需要先报告警察,然后再由警察出面处置此事,述堂,这是否有浪费人力之嫌?”
话峰一转,唐浩然又从行政成本上谈了起来,如果说泡了多年论坛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那就是培养了一张还算善辩的嘴以及转移话题的本领。
“而且教育专员需要分管一个学区,其又岂能每日深入社会查探其家中是否有子女未去上学?但是警察却不同。他每日巡逻于社区,对于社区内的百姓了如指掌。自然知道其子女是否已经适龄,是否上学,如其不上学,他自然可以利用罚戒权对其父母加以惩戒,迫使其将子女送往学校。”
由警察协办教育,是参照后世山西以及日本的经验,后世山西用军人办学,通过军事命令强制推行教育,而日本则是用警察的强制力,于城中乡间督办,用警棍和罚款迫使农家将子女送往学堂,明治维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成功,正是教育的成功使得日本迅速富强的根本原因。
在明治维新时日本把教育作为振兴国家民族,后来居上的起跳板。明治政府为了把日本建成一个既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又能与国际资本主义势力相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家,上台伊始,便强凋教育的重要。把是否重视教育,作为考察各级官吏政绩的重要依据,一些地方官吏因未能办好地方教育而引咎自裁。因此日本只用了50年的时间,就走完于英法等欧美国家在教育上用200多年的时间所走过的路,为后来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念经是德国也好,日本也罢,都是通过教育踏上了强国之路,而两者无一例外的均选择了“强迫教育”,而推行“强迫教育”就需要强力机关的介入,作为政府暴力机关的警察则是最好的选择,当然现在只之所以提及用警察推行强迫教育,更多的却是为了说服蔡绍基这位特区的“司法部长”接受警察权力的扩张,虽说这是特区建设的需要,但更多的却是将来统治朝鲜的需要。
即便是在心底从未将高丽棒子视为“国人”,但是对于打着“中华”名义想将半岛纳入中国版图的唐浩然,却需要对这些棒子作到表面上的“公平”,而这警察权将从特区向朝鲜半岛扩展,至少在表面上,这严苛的警察统治,并只是针对朝鲜人,而是立足于“重建中华文明”之必需。
“但是,大人,如此会造成警察权力空前膨胀,其极可能滥用警察之权,从而欺压良善,如此岂不违大人的本意?”
虽然说是赞同先生用强制的手段迫使百姓改变卫生习惯,迫使其送子女进入学校,但是蔡绍基还是觉察到警察权力膨胀带来的危险,甚至在其看来,这种危险是不可避免。
听着蔡绍基的担心,唐浩然便想到了一些新闻上看到的警察权力延伸带来的诸多问题,但他直视着蔡绍基目中的担心,缓声说道。
“我们现在于特区实施的是新政,而条律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尽管条律参考了中国习惯法,但是却引入了西方的法制法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刚从西方学来的法律应用在特区,代替了我国传统的法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树立警察的权威,他们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绝对的。为了重拾中华民族的文明,我们于特区施行的刑罚,虽可以用严酷来形容,但是并非是没有制约的,制约警察权力的,不是条例的减少,而是通过法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清廉且独立的法官,法官的审判必须作到有法可据,不可任意地仗势欺人,法律严峻,却值得信赖,如此才能让特区的居民真正认识了公权力的权威!”
话声稍顿,直视着蔡绍基,唐浩然神情再次变得严峻。
“所以,最终,所有的问题都在你这里,述堂,警察以法律授权行驶权力,而法院却是百姓寻求法律保护之地,若是警察违反法律,滥用警察之权,欺压良善,不是还有检察官和法院吗?而公平的审判不仅可以带来公正,亦能让百姓以及警察都认识到法律的权威!”
端起茶杯的时候,唐浩然喝了口茶润了下嗓子,又继续说道。
“述堂,于我国有句俗话叫“生不进衙门”,官员者厌讼,百姓者耻讼,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改变的,我们需要让百姓意识到,法律的建立是为保护他们而设立的,当他们遭受不公、遭受侵害的时候,只有法律可以保护他们,至于其它……”
摇摇头,唐浩然的眼皮微垂,看着手中的茶杯默默的说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青天大老爷,也不会有青天大老爷为他们作主,唯独只有法律能够维护他们的权益!而当所有人都相信法律的时候,我想便再也不需要去找什么青天大老爷了!”
“如果司法清明,确实不需要青天大老爷,而正是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倒致国人心中普遍存在着青天大老爷,他们相信某一位官员的清廉可以为其作主,而不是相信法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数千年立法之悲哀!”
蔡绍基的感叹让唐浩然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确实,是我国司法之悲哀,所以,述堂,与其说我们借鉴西洋现代法律改良我国法律,但实际上,不如说是借鉴西洋司法制度,建立现代的司法制度,述堂,如何让一个从不相信法律的民族相信法律,你的责任重大啊!”
“大人!”
抬起头来,迎着大人的视线,蔡绍基沉声说道。
“中国早于春秋便有法家之学说,然两千余年间,国人却从未相信法律,皆因司法不独立,自秦时起,漫长历史中,历代朝廷虽设司法机关,然其活动或为皇帝左右,或受宰相及其它机关牵制,很少独立行使职权,至于地方两者更是直接全一,全无独立之说,司法实施全赖官员好恶,官员带头枉法,百姓谈何信法?所以百姓除去青天大老爷外,便再无所依了!自然这法也就成了摆设,成了官员手中的玩物,以法虐民、以法行暴更是于史书中屡见不鲜。”
“所以,才需要你在特区树立法律的威严,建立司法的公正,从而让百姓相信公正的司法是他们唯一的保护,至于行政官员嘛……”
看着蔡绍基,唐浩然的声音略微一沉。
“干涉司法,妨碍司法公正,本身就是违法,既然违法,检察官如不提起公诉,那就是他的失职,所以,对于你过去说的,司法必须要独立,否则全无公正可言,对此我亦深为赞同,述堂,怎么样,有信心吗?”。
“信心?”
摇摇头,蔡绍基神情严肃的说道。
“司法的公正不需要信心,大人,只有人治才需要信心!我想一个司法清明的特区,是不需要主持者的信心去维持其清明,而是依靠其制度!大人!”
第71章 试验室(第二更,求月票!)
一轮新月高挂在初冬午夜漆黑的天空上,微弱的月光映在南别宫后院的,虽已是午夜,可后院那间闲置多年的库房内依然亮着灯,电灯的光亮透过玻璃窗映入院中,透过窗户,外间的卫兵可以看到房中的人,穿着一件白衣,不时的走动着,在他的面前是一堆玻璃器皿,在他的身边,还跟着几个十几岁的少年,同样是穿着西式的白褂。
“……拜耳的第一个合成方法因其路线太长,收率很低,不但成本太高,且质量不佳,故只能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所以其随后又研究了第二个合成路线,应该是在8年前发表的,目前他的第二个合成方法由巴斯夫公司于今年建厂投弹,其产品因为相对廉价所以已能与天然靛蓝竞争,但是仍然不够成熟,且质量不及天然靛蓝!”
一边向身边这几位爱好化学且化学成绩颇为突破的少年解释的着的时候,唐浩然一边在试验记录本上记录着自己的试验。
这间化学试验室的试验设备;有一多半是过去一段时间中添制的,每天虽说事务众多,但唐浩然总是会挤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间“私人试验室”中进行着化学试验,亏得上高中时爱好化学,否则也不会记住那么多的化学知识。
尽管已经利用自制设备于机器局完成了渗碳钢试验,但是唐浩然却选择了化学作为突破口,原因非常简单,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是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廉价的人工合成原料,取代了天然原料。
就像现在唐浩然正在合成的靛蓝一般,这得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蓝色染料,且又是染料中的基础色,而从公元前20世纪至今全世界所使用的靛蓝,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价格相对昂贵。
也正如此,早在数十年前。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化学家便开始研究天然靛蓝,试图合成靛蓝,直十年前,拜耳才申请了靛蓝化学合成方法的专利,但无论是第一个方法,亦或是第二个方面,都要存着成本高、收率低的不足,直到瑞士联邦工业大学的胡曼教授发明了“胡曼法”之后,合成靛蓝方才取代天然靛蓝。
而现在唐浩然正在试验的合成方法却是1901年,德国化学家基于“胡曼法”改良的‘HP法’。即便是在百年后,“HP法”依然是靛蓝生产的主流。
而按唐浩然的想法。则是希望通过复制“HP法”生产靛蓝,并建立相应的染料合成工厂,向中国、日本以及美国出口靛蓝,化工染料在后世或许利润微薄,但在这个时代却可以堪称暴利产量——因为天然染料更贵。
“……在碱熔时添加氨基纳,它的熔点是210度,不仅能降低温度,在180…210度时,进行行碱熔,同时它能与反应生成的水作用,防止了N…苯基甘氨酸的水解反应……”
既便是在进行着试验,唐浩然仍没忘记教育身边的这几个少年,这几个少年毕业于国内教会学堂,在学校时就显现出在化学方面的天赋,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将他们招到身边作自己的试验助手。
或许对于化学只是爱好的唐浩然,在化学方面并没有多少天赋,但相比于这个时代的那些泰斗级的化学家,唐浩然却有着超过百年的知识积累,在这个时代被视为“划时代的发明”,在百年之后,不过只是初高中生化学课本上的课题罢了。
而因为个人爱好的关系,高中时于化学爱好者论坛中潜水的唐浩然,得益于“后遗症”的效应,于论坛中看过的化学知识,此时却能清楚的回忆起来,就像有关靛蓝的工艺和历史,就是与论坛中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及的,不仅有合成方法,亦有相应工艺路线。
而在这个化学工业的萌芽的时代,化学工业中不仅贮藏着巨额财富,且其相比于冶金工业投资更少,至少在如合成染料等化学工业项目上,投资只需要几万至十几万元,即可以建立一家产量上千吨的工厂,而这家工业每年的利润将高达上百万元。而这正是唐浩然选择以化学作为突破口的原因——技术简单且易于生产。
“先生,白天试验证明,您发明的这种合成方法,还能防止另一个副反应……”
翻看着试验记录,丁裕杰于一旁轻声说道,看着先生的时候,和身边的同学一样,那目中满是崇拜,这崇拜完全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他们在这里目睹先生一个又一个发明,那些发明虽有几个是于他人的发明上改进,但毫不疑问的一点是,经先生改进之后,其更具实用价值,当然也更具经济价值。
“嗯!”
点了点头,唐浩然先看一眼丁裕杰,再将视线投向他人,少年们眼中的崇拜之色,让他不禁有些飘然起来,平均每三天一项“发明”,岂能不让人崇拜。
也许有一天,自己还能获得诺贝尔奖,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唐浩然,对此绝不会有一丝怀疑,比如发明合成氨,在这个尚未发生合成氨的时代,不知多少化学专家在为合成氨而努力着,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合成氨工艺却不过只是高中化学课本上的一道试题。
合成氨!
想到这,唐浩然的眼前不禁一亮,现在可是智利硝石的时代,无论是火药制造亦或是欧洲的化肥工业,都离不开智利硝石,准确的来说是硝酸。亦正因欧洲以及美国的工农业需求,特别的秘鲁的鸟粪资源枯竭之后,智利硝石成为欧美农业耕作的抢手货,其对硝石的奢求日益增长,进而促成了硝石价格的高涨,并令其获得了“白色黄金”的称誉,而1880至1920则被称为智利历史上的“硝石时代”,智利硝石的出口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正是合成氨终结了“硝石时代”,一战后,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被交给英法美等国,由此廉价的合成氨、合成硝酸盐迅速取代了智利硝石,但在此之前,正百硝石繁荣间接或直接的促进了智利工业的发展。
甚至正是靠着铜和硝石这两种战略资源,现在的智利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南美三强之一;其经济实力更是南美第一,而其所依靠的就是硝石每年带来的数亿金比索的收入。
如果现在推出合成硝酸盐,再往欧美出口,那么……于心下寻思着合成硝酸盐每年数亿两白银的市场,想到其间的暴利,原本寄希望的每年上千万两市场的染料,与其自然无法相比了,看了一下时间,见已经十二点了,唐浩然便对丁裕杰等人吩咐道。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们先回去,今天的试验要注意保密,绝不能外泄,尤其是路易士教授!”
唐浩然口中的路易士教授,是一位英国的化学教授,其曾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其今年与帝国大学的四年合同结束后,又被聘请到朝鲜任同文学院化学系主任,因同文学院化学系暂时没有学员,目前只是于南别宫带着这个“兴趣班”,当然之所以将化学系开在统监府,却是因为唐浩然的试验需要助手。
丁裕杰等人又岂不知保密的重要性,连忙纷纷应了下来,随后毕恭毕敬的退出了试验室,在众人离开试验室后,唐浩然并没有回去休息,而是便继续进行着研究,准确的来说是将合成氨工艺路线,以及合成硝酸盐的工艺路线写在试验记录上。
“哈伯法合成氨需要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并用铁作催化剂。氢气和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合成氨,转化率为10%-15%。”
简单的回忆着高中课本上的内容提要,即便是哈伯法投入使用后的一个世纪,全世界仍然这样生产氨,工艺并不算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当然在这个时代或许也就仅限于唐浩然一人。
“以煤或焦炭为原因,首先采用气化的方法制成合成气,再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技……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待到写完了合成氨的工艺路线后,唐浩然取出怀手看了一下,已经是凌晨三点了,而此时他却没有一丝困意,若不是因为试验室里没有进行合成氨试验所需要的设备,恐怕他现在就会着手进行试验。
“等回头有了设备再试验吧!”
自言自语着,唐浩然将试验记录本锁入保险柜,然后便走出了试验室,置身于试验室外的院子里,他凝视着天空的繁星,那张疲惫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对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来说,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在自己的脑海中存取的知识是什么,不仅仅只是财富,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也许,回来自己应该趁着现在,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交给他们研究,不过……”
这个念头不过是稍闪而过,毕竟现在自己的身边并没有多少人才,自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哎……”
人才的匮乏,让原本还雄心壮志的唐浩然眉头顿时一蹙,那脸上瞬间闪出了些许愁容。
“这事,可真不好办啊!”
第72章 使命(第二更,求月票!)
一场不大不小的冬雪,在入冬后不久便降了下来,随着温度的下降,曾终日热火朝天的仁川特终于开始闲了下来——入冬后水泥无法使用,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大都停下,不过建筑工程停了下来,但诸如筑路、下水道开挖等工程却依然进行着,特区的数千名工人并没有闲下来,而是转入了仁汉铁路工地上,参加铁路修建工程。
不过建筑工人的离开依然让仁川特区顿时清静了下来,也就只有少数几个地方依如过去一般热闹,而与东亚同文学院的中华学校即是其中之一,与同文学院不同,中华学校的规模更大,当然学生的年龄也更小,而其学生99%都是来自国内的无人问津的小乞儿,而在这里,他们却是中华学校的学生。
学生们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使得这所学校从一开始就有些特殊,比如在这所学者中,没有假期,即便是所谓的周末,学生们仍需要进行体能训练,课堂上的学习以及每天两个小时的军事训练,在这里有的永远只是学习和训练。
一个月前,当第一批来自国内的小乞儿来到仁川后,他们在军营内接受了简单的军事训练,而他们进入学校之后,他们于学校中的生活同样是兵营式生活;在这所学校之中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全面的军事训练,同时还将是这个时代第一批接受现代小学教育的学生。
这所学校与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同,强制的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炼;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这些儿童与少爷形成勇敢、坚韧、服从、纪律的性格,而如何铸就这种高尚的品格呢?那就是适当的身体惩罚。
“啊……”
清晨。几乎是刚起床的的时候。李欣雨便听到从操场上传来喝吼声。听着那似在与什么抗衡的喝吼声,她拉开展宿舍的窗帘往外看去,然后便看到操场上,数千个仅穿着短裤的儿童和少年,正那里用凉水拭着身体,更多的学生却是嚎叫着将一盆凉水当头倒下,凉水袭身时总会发出一声嚎叫。
望着空中飘洒的雪花,李欣雨甚至在心里为这些孩子感觉到冷。尽管如此,她却没有权力去制止这一切,
在这所全封闭式的学校,所推行接受斯巴达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睡在简陋的三层床上,床上铺着一层稻草垫,一张床单一条棉被,幸好学校宿舍装有暖气,但这样于雪地中冲洗凉水澡的“磨砺”每天都会进程。
非但如此,甚至就连同每天的食物。亦会根据年龄、身高加以限制,以李欣雨的眼光来看。这里的学生生活可谓是清苦,而且需要遵守各种各样的纪律,同样,等级亦是分明的,宿舍中、班级内,以至于批次间,都存着等级,而对于上级,永远只有服从。
“真是的,那个人可真是够心狠的……”
想到这,李欣雨自然对那位校长生出不满来,不过她只是一个“小小”的英文老师,也许是运气使然,在下船的当天,她便于这所学校找到了工作,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以及德语,她轻松的获得了英文老师的工作——学校中唯一的女教员。
不过作为唯一的女教员,她只能与女仆宿舍中居住,与那些朝鲜女仆不同,特殊的待遇则是她拥有一间自己的宿舍,而当她来到这所学校后,才意识到这所学校与众不同。
“啊……”
冰冷的凉水倒在身体上的瞬间,那刺骨的寒冷,让田梁嚎叫着拿起毛用手在身体上磨擦着,然后又迅速用毛巾擦拭身上的冷水。
“快、快、快……”
另一边一期生却大声督促着,刚刚冲完凉水澡的少年们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咬牙冲向跑道,沿着操场开始奔跑起来,全不顾零下两三度的天气,打着赤膊于操场上奔跑。
对于这一切,无论是学校中国内以及外国教员早已习惯,而在国内来的那些《国文》教员看来,或许这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体现,而对于校中的西洋教员来说,这则是于欧洲倍受推崇的斯巴达式教育,总之,在各自不同的看法下,斯巴达式的教育也好、心志的磨砺也罢,于学校反也畅通无阻。
黑板旁,悬挂着几张挂图,戴着眼镜的西洋教员,正在用生硬的汉语教授着地理。
“……埃菲尔铁塔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去1889年,也就是去年建成之后,高达324米的埃菲尔铁塔便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百多名学生,聚精会神聆听着埃克多先生的讲解,埃克多是一名普通法国人,十几年前来到中国,曾在几所教会学校内教授地理,他的话总是非常吸引人,尤其是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埃克多的课堂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名胜。
看着认真听课的学生们,埃克多继续说道。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岱兹”(法语“沼泽”的意思)。公元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
今天的这堂课学习的是西洋地理,而坐在课堂最后一排的田梁,则聚精会神的听着,偶尔的他会在书桌上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几个字。
在课堂上练字写字用的是桌上的小黑板以及粉笔,只有考试的时候,才会发下试券,至于课本亦只有《国文》、《算数》以及《公民》三课有课本,如《英语》、《自然》以及《地理》则只有老师上课时的挂图。
不过对于田梁来说,他并不怎么喜欢地理,因为他觉得地理距离他太过遥远,毕竟在这课堂学的大都是西洋地理,就像这埃克多先生会在课堂上说多瑙河,却不会说长江一般,不过关于宇宙、地球以及人种的知识,倒也能吸引他。
埃克多精明的眼神扫视了学生一遍,注意到学生中似乎有些学生有些走神,于是便说道: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在课堂上讲述的都是西洋的地理,但是,我的学生们,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我所讲述的是西洋的地理?而不是东方,也就是中国的地理呢?……”
原本还在小黑板上写下于《公民》课上学过的“士”篇的田梁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是啊,为什么不讲中国的地理呢?他抬起头看着先生,等待着他的回答。
“其实非常简单,我的手中只有西洋的地理挂图,中国地原辽阔,在北京有皇帝住的紫禁城,在北京以北有长城,还有大运河,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可是却从没有被编为教学挂图,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也许是在学习着西洋的地理,但是通过这里的学习,你们可以为学到宇宙知识、地球的特征、七大洲和四大洋,西洋的主要山川河流以及西洋的风土人情等等,但当你们成年之后,你们可以踏遍中国的大地,用现代地理知识重新测量中国的大地,并编写出中国的地理教学挂图,同学们,这不正是你们的使命吗?”。
埃克多的一番解释,顿时让教室内的上百学生们叫了起来,神情显得兴奋起来。
而埃克多又继续加重自己的语气说道。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之中,因为你们特殊的情况,你们总是会轻视自身,但是你们却忘记了,你们是多么的幸运,你们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接受现代教育的学生,东方文明或许有着自身的长处,但是西方的科学却远远领先于东方,而这正是现代教育可以教会你们的,现在,或许你们只是学生,但是十年后呢?”
面对着眼前这些年龄各异的学生们,或许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只相当于法国一年级的学生,但在埃克多看来,这里却孕育着东方古老帝国的希望。
“十年后,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将会从大学毕业,而届时,你们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国家某一领域的开创者,同学们,东方在现代科学上的落后,使得你们拥有太多的机会,不仅仅可以成为某一科学领域的开创者,甚至可能左右这个国家的历史,也许十年后,你们将在承担的使命,将会对这个国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此时学生们听得是目瞪口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使命,而现在眼前的这个西洋人却告诉他们,他们肩负的使命竟然是如此的……
就在这时,下课的钟声响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学生,埃克多交代了几句学生们的阅读功课后,就离开课室,只留下教室内神情异样的学生,包括田梁在内,几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些迷茫与不解,他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第73章 工地(第一更,求月票!)
重要!
如果有一个中华学校的学生走到唐浩然的面前,询问自己是否重要的话,唐浩然会非常肯定的给予这么一个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
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比唐浩然更清楚中华学校的孤儿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