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准,这所谓的营房,就是在远洋渔业公司捕鲸站的基础改建而成,谁知道呢?

    半小时之后,冯国礼返回“沈阳号”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熟人,是海军特攻艇队的马国辉。

    “你好,冯舰长!”

    马国辉对冯国礼说道,他们两人是海军学校的同期生。

    “你们是什么时候到的?”

    “半个月前,你们呢?”

    冯国礼朝着那四艘远洋训练巡洋舰看去,现在那些训练巡洋舰都是海军袖珍潜艇的搭载母舰,那是因为袖珍潜艇不能远洋航行。所以才需要搭载母舰配合,而训练巡洋舰因其舰内空间宽敞而成为最合适的搭载母舰,每一艘搭载母舰上都搭载8艘袖珍潜艇。

    他们将会随训练巡洋舰进行机动,在去年的一次演习中。由训练巡洋舰搭载的袖珍潜艇部队,甚至曾成功的击沉的半个舰队——击沉四艘主力舰、三艘巡洋舰,自身无一损失。

    “五天前刚到,抵达这里的时候,你们刚出去……”

    沈阳号以及吉林号巡洋舰在半个月前抵达这里之后。就经常出外巡航,以保护峡湾内的船只,当然,在半个月间,他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试图接近这里的商船,即便是捕鲸船——现在南美各国早已经没有了捕鲸船。南极的捕鲸业完全由北洋渔业公司所垄断。

    “嗯,我们在测量航道,毕竟现在正值寒季,很多冰山都随洋流过来了……”

    “那怎么样?俄国人会从合恩角吗?”

    马国辉不无期待的问了声,曾经他希望部队能够在战争打响时大显身手。可没想到却一直被“雪藏”着,现在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这,谁都没办法判断,但是考虑到智利方面已经明确拒绝了他们从麦哲伦海峡通过,可以相信的一点是,除了合恩角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充斥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上,比如驻智利公使馆如何游说智利政府拒绝俄国通过麦哲伦海峡,诸如此类的外交斡旋。实际上正是这场战争幕后最不为人知,却又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

    当然,最终决定战争胜利的。仍然是海军的舰队,随着时间的临近,几乎是在接到俄国第三太平洋舰队驶离西班牙的消息后,随着一声令下泊停于镇海湾的镇洋舰队的数十艘军舰纷纷点火,在其锅炉的重油被点燃,那轻微的黑烟自烟囱内喷吐出来的时候。在巨济岛的一座海防炮台上,几个人注视着缓缓驶离镇海湾的舰队。

    对于镇洋舰队的两万余名官兵来说,似乎这一次出击与往常没有任何区别,没有多少战前的动员,即便是在巨济岛上,眷属们也只是依如往常一样前来送行,每一个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航——如过去一般,为封锁俄罗斯舰队进行的例行出航。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至少有消息宣称这次舰队出航是为了“解放”菲律宾,不过对于这一说法,官方并没有给予多少解释,甚至都没有反驳,而军官们更是一无所知,而在报纸上同样也刊载了类似的新闻报道——镇洋舰队总出击,目标菲律宾!

    报纸上说的信誓旦旦,有理有据,可实际上呢?

    没有人知道镇洋舰队的目标所在,当然这只局限于外界,至少对于搭乘着飞艇的唐浩然来说,他自然知道舰队的目标。

    在未来的一个月里,镇洋舰队将首先前往夏威夷,在那里同太平洋分舰队汇合后,再驶向南太平洋,驶入合恩角,在那里迎接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

    十年之功!

    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这句话,唐浩然又对身边的,这位海军部长说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若是此战我东北海军能够赢得大海战的胜利,那么,也就意味着东北海军将成为世界主要的海上列强……”

    同样也标志着中国从东亚次强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列强,正如另一个时空中的日本一般,日本不正是通过日俄战争奠定了自身的强国地位,从任人欺凌的东亚小国,变成了欺凌他国的列强吗?

    “大帅,我们一定会赢的!”

    面对大帅的言语,在道出这句话时,他却又有嫉妒的望着正在驶出镇海湾的舰队,作为海军军人的他在内心深处嫉妒李唯忠,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愿意用自己这个部长之职去换取舰队司令官的职务。

    但,这根本就不可能,在整个东北海军中,没有比李唯忠更合适的人选了,尽管并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仍然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

    “上下同欲者胜!”

    在这一声感叹后,唐浩然点点头说道。

    “我们之所以会赢得这场战争,是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必须赢得这场战争,这并不只是为了保卫中国,更为了中国真正的崛起,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确实是一个奉行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强权即真理的时代,所有的强国都在铁血崛起,一国之崛起往往伴随战争的胜利,大胜大崛起,小胜小崛起,惨败从此衰落,并无其他可能,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退路,因而只能怀有争取最后胜利之坚强决心,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是了,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在这一番言教之后,唐浩然默默的注视着舰队,舰队级为庞大,四海八波八府一共二十艘军舰,实际上镇洋舰队的规模远大于此,但早在今天之前,航速较慢的诸如油水船、军火船等辅助舰只都早已经驶离了这里,驶往最终汇集点,如此一来,舰队可以用平均18节以上的航速驶往目地的,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平均航速却只有可怜的8节。这既是得益于全蒸气轮机化的军舰,同样也是得益于辅助军舰早已驶离,毕竟舰队的最快时速是由最慢的一艘决定的。

    辅助船舶的提前出航除了航速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保密,前往日本作战并不需要油水船,在舰队没有油水船随行的情况下,即便是舰队出航的消息外泄,也不会引起外人的警惕,这只是一次正常的出航。

    “要么高举军旗凯旋归来,要么骄傲沉入大海……”

    对于海军而言,同样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如果我们战败了……”

    在心底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唐浩然的目光猛然一变,他坚定的说道。

    “不,我们一定会赢得胜利!”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19

 第260章 再次启航(求月票)

    “罗杰斯特温斯基和李唯忠将军之间交战的结果,关乎这场战争的全局,如果李唯忠获胜,则中国就奠定了此次中俄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一跃起进入世界第一流列强之林,与此相反,若是俄国舰队战胜,就可以夺走中国海的制海权,直接威胁到的中国东北沿海工业带,必将迫使其将更多的军队抽掉至沿海,应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俄国就将一兴挽回颓势,使其即将衰落的国运重新复苏。”

    西奥多?罗斯福

    几乎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太平洋!

    与其说是注视着太平洋,倒不如说是注视着俄罗斯第二以及第三太平洋舰队,任何人都明白,在第三太平洋舰队的军舰抵达之后,对于他们来说,是时候离开法属圭亚那了。在热带倍受折磨的俄国水兵们,终于看到了离开了希望,在第三太平洋舰队的那些老爷舰抵达的之后。

    “把这些烟囱和我们一样漆黄了”。

    第三太平洋舰队有五艘勉强可以称作战列舰,巡洋舰之类的军舰,平均舰龄尽管不到十年,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使用非硬化钢材建造的军舰,都在“日俄战争”前后建造的军舰,其三艘主力舰都是过时的旧式军舰,尽管其平均航速高16节,但却是不可依赖的,但俄国宫廷却又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了在这几艘旧军舰上,“有炮”的第三太平洋舰队。

    在第三太平洋舰队于法属圭亚那同第二太平洋舰队会合之后,一只空前庞大的舰队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对于这些“有炮”的旧军舰,罗杰斯特温斯基并没有什么期望,甚至还不愿意接受这些军舰,但现在他只能接受这些老爷军舰。在两人会面以后,内博加托夫少将问罗杰斯特温斯基现在准备怎么走,他们该干什么的时候,罗杰斯特温斯基只是指着第三太平洋舰队的黑色烟囱说。

    “先把这些烟囱和我们一样漆黄了!”

    罗杰斯特温斯基对第三太平洋舰队下的命令就只有这么一道。任何人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把俄罗斯军舰传统的黑烟囱漆成土黄色。

    即便是作为盟友的法国人也无法理解,在他们礼貌的询问后,罗杰斯特特温斯基只是耸耸肩膀。而当附近的法国海军军官们看着那醒目的黄色烟筒,却都在说着一句话。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审美观就只有一个用处:在未来的中俄舰队决战时为中国舰队辨认目标提供方便。”

    第二以及第三太平洋舰队在长时间的修整之后,终于出动了。

    尽管在法属圭亚那的外海,有多艘中国捕鲸船。但是俄国舰队出以后就像蒸发了一样没了音信,在某种程度上,这同样也表明着这只舰队指挥者罗杰斯特温斯基的才能,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指责罗杰斯特温斯基。指挥着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行驶上万海里且即将进行“环球航行”的罗杰斯特温斯基,已经做到了其它人从未曾做到的事情,尽管他早已精疲力尽了,但对于他来说,他却完成的一项壮举,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

    “中国军舰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在司令官室内,罗杰斯特文斯基重复着自己的命令,而在他思索着中国舰队可能的拦截时,几乎是本能的将左手在桦木制成的办公桌上拭了一下。指尖上的煤灰,让他的眉头一皱。

    因为巴西以及阿根廷都拒绝他的军舰进入港口,所以舰队必须自力更生解决燃煤问题,于是所有军舰还是兼任了运煤船的任务,连罗杰斯特温斯基自己的办公舱里都堆满了煤,而这些煤大都是德国军舰运来的煤炭。

    这是最好的无烟煤!

    看着自己办公室内那一个个黑色的煤袋,罗杰斯特文斯基在心里如此说道,但……如果碰到中国人的话,中国人打来炮弹后肯定起火,自己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火葬场。

    ……

    照这样……舰队没有在半路上自燃。就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不过还好,只须要越过南纬40度,那里的温度宜人不说,甚至还会进入“冬天”。看到久违的雪花,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酷热的热带,俄罗斯的水兵们更适应那样的天气,对于他们来说,那里甚至就是天堂!

    “司令官阁下。为了安全,我们应该选择在通过德雷克海峡,进入太平洋之后,随后迅速向北从法属波利尼西亚,然后从那里驶向远东!”

    内博加托夫少将看着站在那沉默不语的罗杰斯特温斯基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自己率领第三太平洋舰队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身在圣彼得堡的王公大臣都给自己来了电报,而电报中只有一个要求。

    “协助罗杰斯特温斯基平安的、顺利的把舰队带到远东!”

    圣彼得堡的将军对罗杰斯特温斯基并没有什么信心,而在内博加托夫同第二太平洋舰队汇合之后,从朋友、同僚们以及自己所遭受的待遇中,同样深刻的感觉到了这一点,罗杰斯特温斯基本来就只是一个官僚,一个管理型的官僚,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文盲。

    自从舰队利耶帕亚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罗杰斯特温斯基没有召集过他的幕僚们开过一次作战会议,所有的会议除了宣读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外,就是宣布对某个倒霉部属的惩罚。而最为可恨的却是罗杰斯特温斯基除了是军事文盲之外,还是政治****。

    罗杰斯特温斯基根本没有听部下的意见。尽管明知道自己的建议很难被采纳,但是内博加托夫依然尽职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是为了罗杰斯特温斯基,而是为了俄罗斯海军。现在,对于圣彼得保的将军们而言,他们唯一祈祷的就是舰队平安的抵达尼古拉总督区,进入某一处海湾,然后等待着战争的结束,当然,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太平洋实在太大,他们完全有机会隐藏自己的行踪。

    “内博加托夫少将!”

    望着办公桌上放置的那个精美的果盘上的热带水果,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却并未来表现出自己****的的那一面,而且颇有兴致的说道。

    “从舰队出发之后。我们走了上万海里,这或许是全世界海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远征,但是现在我们的士兵却早已经筋疲力尽了,每一个人都饱受酷热的折磨,几乎每一个人都恨不能早一秒钟到达凉爽的地方!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那里进行适当的修整。”

    借口!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理由让内博加托夫在心里咒骂着,是的,是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早一点离开热带,进入正值寒季的南美大陆南端,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愿意在冰冷的峡湾里呆上一两个月。

    事实上,水兵们适应那里的气候,但是对于水兵们来说,他们更渴望迅速抵达尼古拉总督区,在第一太平洋舰队陷落前抵达那里,从而对中国人形成威慑。

    “现在。我们的水兵已经饱受折磨,他们可以在那里进行的修整,而我们的军舰也可以在那里进行维护,清除船体的附着物,我的内博加托夫将军,相信我,在那里进行修整是好的选择,等到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我们的水兵就可以以充足的精神迎击中国舰队!”

    在说出这一番借口时,罗杰斯特温斯基的神情中依然带着疲惫。或许在法属圭亚那的休息,让他的身体上恢复了一些精力,但是实际上,作为一名宫廷将军的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需要承担整个舰队的命运。或许承担舰队的命运还没有什么,最为可怕的却是自己需要承担的却是整个俄罗斯帝国衰败与兴盛的命运,天知道,这是沙皇才能承担的责任,那里是自己——一名普通的海军军官所能承担得起的。

    而罗杰斯特温斯基,恰恰就是被这种个人无法承担的压力给压垮了。对未来完全没有任何信心,更不愿意去承担这一“伟大责任”的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任何选择。“第八奇迹”和“俄罗斯帝国将一兴挽回颓势,使其衰落的国运重新复苏”的责任,早已使得他身心憔悴,甚至无法进行正常思考了。

    在这个时候,还能指往他做出什么决定,但对此内博加托夫并不清楚,可即便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处?

    好了,作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官,没有人知道罗杰斯特温斯基之所以一路上慢吞吞的走着,固然是为了让水兵们在漫长的航行中得到休整,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是希望能够在半路上获得来自本土的命令——返回俄罗斯的命令,当然那一前提就是第一太平洋舰队为中国人所消灭。

    当然那只是不为人知的想法罢了。

    出于保密的因素,担心中国人或者说中国间谍获得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动向,在离开法属圭亚那的时候罗杰斯特温斯基特意给所有舰长一个信封,要求各舰上路以后再开封。而信封里面有一张便签纸,上面罗杰斯特温斯基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德雷克”。

    “司令官部下,我最后的建议,仍然是我们不应该以侵犯国际法的形式,在那里长时间修整!”

    内博加托夫少将直截了当的开口说。

    “那里都是无人岛,等到智利人或者阿根廷人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的舰队已经完成的修整,而且,我的朋友,要知道,在峡湾里补充煤炭总好过在海上补充煤炭!”

    “但是那样会带来其它的危险,万一我们在那里遭遇中国舰队的话!”

    内博加托夫继续争辩着,但是这时他同样明白,除非有沙皇的直接命令,否则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罗杰斯特温斯基接受自己的建议,而身处大海上的他,却又根本不可能向圣彼得堡出任何建议。

    “那样的话,至少,中国人的舰队,同样也是劳师远征,他们同样不会有大量的辅助舰只参加海战,这样的话,也许,我们还有机会在那里击败中国人,再说……”

    话声稍稍一顿,罗杰斯特温斯基又继续说道。

    “德雷克海峡是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那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的战列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又怎么可能适合战斗呢?”

    是的!

    正因为那里恶劣的海情,使得罗杰斯特温斯基相信,舰队绝不会在那里遭受到拦截,中国人也绝不会选择那里交战,谁又会选择那样的地方交战呢?

    “所以,相信我,等到我们驶出那里的时候,精力充沛的水兵们可以驾驶着军舰迅速的抵达尼古拉总督区,到时候,中国人想要太平洋上拦截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

    如果可以的话,罗杰斯特温斯基甚至不准在法属领地补充煤炭,作为一名海军军官他自然知道赤道无风带以及太平洋上从多的环礁同样也适当补充煤炭,一但离开了德雷克海峡,他就会命令舰队朝着尼古拉总督区驶去,到那时候,浩瀚的太平洋将会为舰队提供保护。

    “我想……我至少猜对了一点!”

    在离开了罗杰斯特温斯基的办公室后,神情中尽是无奈之色的内博加托夫如此说对自己的随员说道,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的水兵,他更是无奈的长叹一声。、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愚蠢将会毁掉俄罗斯海军两百年的英明!”

    在罗杰斯特温斯基的一意孤行下,庞大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继续往南驶去走。一如过去,这一路整个舰队灯火通明,几海里之内亮如白昼。

    此时,罗杰斯特温斯基与他的舰队并不知道,在他们驶离港口时,远远的两艘潜艇正跟随着他们……

 第261章 前夜(求月票)

    炎黄历4600年,西元1902年。

    时进九月,尽管此时的西伯利亚正值夏日,看不到了其象征性的林海雪原,但相比于内地的夏天,西伯利亚的夏天显得短暂且与内地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其清晨显得有些清冷,尽管是在夏日,可却让人有种晚春之感,实际上,西伯利亚的夏日正在结束。

    夏天即将结束,很快在短暂的秋天之后,西伯利亚的冬天就会到来,到时候一场酷寒将会再一次笼罩着大地。

    清晨时分,被一层如柔纱般的薄雾所笼罩着天地,在薄雾和金色的阳光以及葱绿的树林的映衬下,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恬静而安详,在那漫长的战线的后方几名战士放出氢气球,同时又用飘带则量风速、风向,一切都和往日一样。

    沉寂的战线依如往日一样,未能燃起战火在泥泞的战壕里,上百万中俄两国的军人们,在清晨到来的时候,在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的同时,都在进行着一个活动。

    有的在吃东西,有的走出工事,到外面吸几口新鲜空气。对于那些俄罗斯军人来说,曾经他们根本不把华军放在眼里,在他们眼里,华军是不值的一提的,至少曾经他们这么认为。但是现在,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激战之后,在近六十万远东军陷入包围之中,且包围圈一步步的向着北方缩小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军人会再去轻视那些中国人。

    现在,对于陷入包围圈中的俄国士兵来说,他们正在忍受着种种磨难。那是空前的磨难——长时间的围困。令他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受了从未曾有过的折磨。尽管他们有充足的食物,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随着夏天的结束,冬天的临近,他们的末日也即将来临,在冬天到来之后。

    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似乎并没有那么紧张,因为现在。俄罗斯已经组建的了一支新的军团——西伯利亚集团军,那是一个庞大的军团,现在他们正在进攻中国人的防线,以救援远东军,只要他们能坚持下去,包围总被会打破!

    甚至就在几天前,还有一支哥萨克骑兵营有如几百年前的冒险家一般,绕过贝加尔湖,穿越北方的的原始森林,抵达包围圈。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中国军队的防线正在后退,他们将会在冬天到来之前收复伊尔库茨克!

    一切都将结束!

    好消息。让包围圈中苦苦挣扎着的俄罗斯军人终于长松了一口气,胜利似乎是触手可及的,甚至就连同他们的那位将军——库罗帕特金现在也松了一口气,如果他们能够解围并与西伯利亚军团会师,到时候,远东集团军同样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英雄。

    在薄雾散去的时候,在泥泞的战壕里遭着罪的俄罗斯兵们有说有笑,偶尔的那些脚被泡烂的士兵的发出的吃痛的叫喊声,尽管战壕带来的战壕足等疾病,但正是在战壕的保护下,他们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阻挡中国人的进攻。

    在这个时候,在明媚的阳光下,这些以战壕为家的俄罗斯士兵,会脱掉破旧的靴子,晒晒自己的双脚,战壕足!相比于敌人的炮弹,在某种程度上战壕足,或许才是杀伤力最强大的武器,他们甚至无法想象,那些中国人可以长时间呆在战壕内,因为他们从未见过中国人晒脚,似乎战壕足只“青睐”俄国人。

    正在这些士兵赤着脚晒着太阳的俄罗斯人享受着这阳光的时候,空中却传了飞艇的“嗡嗡”声,有一艘飞艇从西南方飞来。有一个脱掉靴子,在那里晒着脚的俄罗斯士兵,指着空中大叫一声。

    “中国飞艇!”

    随后,正在说笑的其它俄罗斯兵,纷纷朝着空中看去,在飞艇驶临他们头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朝着空中射击,而是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那艘飞艇——显然这是一艘侦察飞艇。

    “什么时候,俄罗斯才有自己的飞艇啊!”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人学会了太多东西,就像在远东,面对中国人的机枪,听着连绵不绝的机枪声,他们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可没过几个月的功夫,他们就买来了多达数百多架机枪,法国的、英国的,只要是能买的到的机枪,都被他们买来了。

    可是当华军的飞艇却是他们无法获得,除了中国之外,尽管诸如英国、德国以及法国都有飞艇,但是他们的飞艇性能却远无法同中国人相比,即便是现在,在战争爆发七个月之后,天空上依然只有中国人的飞艇。

    也许,上帝已经把天空交给了中国人吧!

    望着空中的飞艇,地面上的俄罗斯士兵如此想新着,而正如他们想象的一样,那艘孤零零的飞艇从他们头顶飞过的飞艇,远远地绕了一个弧形,又飞远去了。

    “哎,天知道会不会带来轰炸……”

    看着远去的飞艇,战壕边上的俄罗斯士兵不由得为自己的命运担心起来,对于战争的习惯,使得他们非常清楚,在例行的空中侦察之后,炮击、轰炸都有可能降临,到时候他们会炮击什么地方?轰炸什么地方?那就是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但是每个人都非常清楚——飞艇会带来死亡!

    这一点可以说,没有任何疑问!

    于是,阵地的气氛在这种对死亡的认知中,再一次变得凝重起来,对死亡的觉悟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新的战斗很快就会打响。这些俄罗斯士兵并不知道,在侦察飞艇完成的侦察结束飞行后,便向军团司令官做了详细的侦察报告,除去报告之外,还有大量的侦察照片。

    “俄军阵地拉得很长。皆有三至四道战壕。多数火炮前置。主要位于第一、二道战壕之间,大部分在此在底洼地带,战壕极深,其深度估计超过两米……”

    空中的侦察再一次证明俄军的阵地极为坚固,战争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任何国家的军队都是通用的真理,战争让俄国人学会的堑壕战,接到这份报告的商德全。在放下报告后,在参谋们在地图上完善着几个进攻点的资料时,他又看了一份天气报告,然后走向地图,认真看了一会儿,然后又说: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了!”。

    说完,商德全冷笑一声,这一次意味着什么,这将是最后的一战了!

    更准确的来说。是对俄罗斯远东集团军的最后一战,大帅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同样率领着由五十二万军队组成的“西伯利亚军团”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没有给他时间,一但西伯利亚军团突破防线,那么对于东北军而言,一切都将是灾难性的。

    近中午时分,乌云遮挡了太阳,到了下午的时候,夹着凉意的大雨降了下来,到了傍晚后,温度再一次下降,这是典型的西伯利亚的夏夜——清冷,而不见一丝热燥。几个小时的大雨之后,在俄军的战壕里是到处都是冷冷的稀泥,俄罗斯士兵无不是抱着枪坐在战壕里,他们手中湿漉漉的枪身闪着黯光,天空里透出稀疏的星光。

    一名身材健壮的军官在一间军官住的掩体门口站了一会儿,他匆匆地解开军衣,抖落衣服上的水珠,很快在踏烂的干草上擦了擦长筒靴,这才推开门,弯腰走进掩体。小煤油灯的黄光,油晃晃地照在来人的脸上。一个敞着上衣的军官,他从板床上抬起身来,一只手摸了摸开始变白的乱发,打了个呵欠。

    “雨停啦?”

    “停啦!”

    伊万诺夫回答说,然后脱下衣服,把军大衣和被雨水浸软的军帽挂在门边的钉子上。

    “中国人修战壕的地方地势比这里高一些,我们到现在还没学会修战壕,你看看这里,我们竟然选择在洼地修战壕,战壕只挖了一米多,就会冒出了地下水来,有的地方,甚至还挖不了一米,而中国人的战壕却能挖两米深!”

    战壕挖的越深,防守就越坚固,这是这场战争教会他们的经验,战壕可以阻挡绝大多数弹片,战壕可以抵抗大多数子弹,战壕……总之,战壕是士兵们除了步枪之外,最亲密的伙伴,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机枪以及铁丝网,他们甚至相信能够守到地球末日,当然战壕必须足够深,铁丝网必须足够复杂。而这一切都不是他们所能拥有的,至少现在不能拥有。

    “中国人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