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皮桶制成的淋浴下,数十名战士嘻嘻哈哈的冲着澡,这是一个典型的后方营应有的模样——轻松而惬意,全无丝毫紧张之感。

    野战炊事马车上,炊事员们忙活着,大听的重达两公斤的鲸鱼罐头,被直接倒进锅中,与青菜一同烧制出喷香的美味,尽管在东北如肉类、海产以及水果罐头食品的民间消费量一直很少限,这是为了最大程序的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出口罐头,以换取宝贵的外汇。

    在出口占据半数的情况下,军队一直是东北罐头的最重要的消费者,相比之下民间的罐头消费则少的有些可怜,即便是提供给移民的补充蛋白质的食物,也往往选择更为廉价的鱼干,而不是罐头。至于军队,方便且廉价的鱼肉罐头则早已军人的首选。

    为了满足军队的需要,罐头厂甚至还特意开发了大听罐头,以供军队使用,几罐肉倒入锅内后,随着锅内汤水的翻滚,浓浓的肉汤香便与营地上空弥漫着。

    在炊事车上的炊事员们准备着午餐的时候,在数百米外的草地间,一队队骑兵却于伏身于马背上,操着马往军营靠近,战马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终于,当战马奔腾起来的时候,那马蹄声便成为了天地间唯一的声响。

    “胡班长。什么时候能吃饭啊……”

    当营地中的士兵关心着午餐的时候。突然传来的马蹄声却打破了营地中的悠闲。那马蹄声异样整齐。就像是战马在踏着正步似的,马蹄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轰隆着有如雷鸣一般,在地面上滚过,一下下的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

    “敌骑偷袭!”

    随着有如一体的马蹄声的传来,在先前这个看似悠闲的军营中,突然传出了一声叫喊。接着惊恐的叫喊,立即在军营上下回响着,然后军营中的官兵立即奔跑起来,他们或是拿起步枪,或是朝着营边的树林跑去,在那里重新构建防线。

    不过显然为时已晚了,数百匹战马组成的骑兵队已经冲进了营地之中,挥举着马刀开始了无情的砍杀,刀锋掠过间,一个个“敌军”被砍倒在地。

    不过这时人们才注意到。被骑兵们砍倒的不过只是草人,这队骑兵。甚至没有进攻远处的军营,进攻的是一片空荡荡的营地,除去数以千计的草人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敌人。

    这是怎么了?

    但是马背上的骑兵却像是没有发现似的,继续认真的拼砍着,那怕是看着那草人被砍去手臂,也未曾有任何异样。

    当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敌人往树林“跑”去时,骑兵们立即抽出腰胯间的驳着木壳的短枪,朝着那一个个“草靶”打去,一时间,空气中尽是急促而又迅速的枪声。子弹精准的打在草靶上,与先前的草靶不同,那些草靶上粘有靶纸——这不过只是一场演习罢了!

    “这是扯淡!”

    从望远镜中,随着那些拿着“滨江式手枪”射击骑兵,商德全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你给我告诉绍国远,他们扮演的是哥萨克骑兵,哥萨克没有“滨江造”……”

    嘴里这般抱怨着,抱怨着演习细节的不注意的同时,那边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树林中的战士们已经重新构建起了防线,十数架沈阳造的重机枪已经瞄准了战场,急促的枪声顿时压过了手枪的枪声,成为主宰战场的唯一声响,尺长的火舌于枪口喷吐时,前方的一个个靶位被击中,草地中表示骑兵的数百个氢气球接二连三的被击碎。

    不过,因为是仓促构建的防线,所以机枪手们使用的只是50发弹匣,而不是100发的弹鼓,以至于初时的火力显得有些短促,但突然出现的机枪,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战局,至少在这一瞬间,大量的“骑兵”被消灭了。

    不过尽管如此,远远观望着这场演习的商德全的眉头依然紧皱着,因为从他的视线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机枪的狙击发挥了效果,可是却远不及想象中的效果——有至少一半的汽球没有被击中,这意味着有一半的骑兵还有机会冲破机枪防线。

    “4。3。2。1……突破!”

    默默念着倒计时的商德全,最终还是作出了判断——骑兵团突破了步兵团的仓促组织的防线,即便是步兵团的机枪也未能阻挡他们。

    如果有铁丝网的话,应该可以避免防线被突破,点点头,商德全便对一旁的参详军官吩咐道。

    “注意在作战条令上加上一条,只要条件准许,必须于防线前构建完备的铁丝网……”

    在作出这个总结之后,商德全又询问道。

    “你们有什么看法,大家都说来听听!”

    “长官,我认为在战场上,骑兵团很难突破机枪防线!”

    一旁的参谋军官有些不满的抱怨道。

    “相比于战马,气球实在太小了,也就是比人头大点,可军马多高、多大,目标更明显,如果是在战场上……”

    是的,确实如此,气球太小了,那气球甚至不过只比马头稍微大了那么一点,如果让机枪手们打马身的话,拦截骑兵的可能性无疑更大。

    “四分之三!”

    数着气球的商德全突然插口说道。

    “有超过一半的气球没有被击中,即便是换成战马,到时候只要有四分之一的骑兵突破防线,对于步兵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所以。需要用铁丝网阻挡敌骑的进攻。还有现在不是找借口的时候,你们去好好的调查一下,为什么十二架机枪无法阻止762名骑兵的进攻,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明白吗?还有,之前的演习,也表明,机枪阵地对付散兵线的效果也不甚理想。要找出来原因!”

    作为军令部长的商德全,从来都不会接受任何所谓的理由,军令部之所以组织这场演习,是因为随着机枪的大规模装备,机枪战术反倒严重滞后,尽管如此,军队依然将机枪视为秘密武器,视为“击败哥萨克骑兵”的杀手锏,毕竟对于东北军而言,数以十万计的哥萨克骑兵。根本就是恶梦,任何士兵面对骑兵的冲锋。都会心生恐惧,这甚至不是训练所能弥补的。而机枪的适时出现,使得步兵拥有了阻挡骑兵的武器,但结果却有些不甚理想。

    不过在商德全看来,这个原因也许是在机枪的使用战术上,毕竟,根据其射速、射程,来分析的话,骑兵完全不是机枪的对手。同样以散兵线推进的步兵,也不是机枪的对手,他们都应该被打的全无还手之力,可问题就在这,每一次演习的结果都表明,两者皆有机会突破防线,除非进一步增加机枪数量。

    而这场演习同样也在证明着这一点,一味的增加机枪数量也不是办法,只能从战术上想办法了。作为一直没有传统的军队,东北军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与总结之中,东北军才会一点点的发生着变化。

    “是,长官……”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军官却在一旁嘀咕道。

    “这是怎么回事,十二架机枪还没有两架机枪干的好……”

    虽说那名参谋军官的声音不大,可却依然传进了商德全的耳朵里,他立即询问道。

    “两架不如十二架?怎么回事?他们是怎么用的机枪?”

    作为军令部长,商德全自然深知现在东北面对的压力,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提升战力的办法,一听有人知道机枪在别的地方表现的更为出色,他自然不过错过这个信息。

    夏季灸热的空气在爆炸中被点燃了,一枚枚重达100公斤的炸弹,自空中落下,在地面上升腾起一片灸热的烟云,和着尘土的烟云完全吞噬了战场。突然,一声剧烈的爆炸只震的数公里外的人们,无不是浑身一颤,甚至就连耳朵都微鸣响起来。

    “我的个……”

    虽说是见多识广,可是在那艘飞艇投下一千公斤级的炸弹时的,商德全依然被吓了一跳,瞧着那小山高的烟柱,更是惊讶的说道。

    “好家伙,有了这玩意,还有什么防线,是咱们没办法突破的!”

    确实,对于陆军部队而言,一千公斤级的炸弹无疑是毁灭性的,一枚炸弹甚至可以摧毁一个连的防线,如果是几十艘飞艇,同时投下这么多炸弹,那仗可就不需要打了……

    “长官,只要解决精度问题,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参谋军官的提醒,让商德全笑了笑,指着远处的靶场说道。

    “精度问题,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军令部会满足你们的一切条件,这次我来不是看你们怎么扔炸弹的,我是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用机枪的,这片靶区是不是照命令安置的。”

    “是的,长官,一共1500个气球,我们计划是采用两艘飞艇各左右两翼射击……”

    在说话的功夫,两艘飞艇已经出现在靶区上方。

    “咦?”

    瞧着空中的飞艇的方位,商德全不由一愣,再看着其同散兵线保持的方位,他的眉头立即一跳,似乎明白了一些,可却依然还有些疑惑。

    不过在他的望远镜中,却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飞艇上机枪的欢腾,气球正在一个个的被“消灭”,四架机枪形成的杀伤,远远超过十几架机枪的效果。

    这是怎么回事?

    拿着望远镜,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楚的在两个飞艇之间,气球正在一点点的减少,差不多两分多钟后,80%的气球都被“消灭”了,这时,商德全似乎看出了一些门道来。于是便随手拿出口袋中的记事本,用钢笔在记事本上绘起了简易的草图上,在草图上,他标准的了散兵线和机枪,而后又用虚线绘制出火力范围,

    “果然如此!”

    从图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点,机枪的正面射界有限,其覆盖面狭窄,自然导致了大量的子弹打空,但如果改成从侧翼实施纵射,结果却立即发生了改变。

    “纵向射击!”

    没错,就是纵射,灵光一闪的商德全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脸上顿时流露出了难掩的喜色,一直以来,困扰机枪使用的最大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而更为重要的是,窥见纵向射击的原理之后,意味着军队可以此进一步完善机枪的使用。

    “纵向射击可以发挥机枪的最大威力,因为此时机枪火力打击区的纵轴和目标的纵深相重合。这样整个火力打击区都可以落在目标区域,由于火力打击区具有一定纵深,一次射击可以覆盖尽可能大的目标区……”

    在军令部的办公室中,几名参谋军官,在沙盘上比划着纵向射击的优点之时,又根据机枪部署,再根据其射界,用红线规划出了一个个交错重叠的火力网,在长达十米的沙盘上,交错的红线在阵地的前方形成了一个个死亡地带。

    “把重机枪成群配置,在战场上足以构成大片的“死亡地带”……”

    一名年青的参谋军官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一点时,另一名军官则尝试着将机枪火力与步枪火力结合在一起,以进一步完善这个“死亡地带”。

    “……步兵阵地也要精心规划,以便巧妙地让它们互为依托,相互配合……”

    在数十名参谋军官们的完善下,一个个全新的机枪阵地部署原则以及相应的教材被研究了出来,尽管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时,当西洋各国仍然对机枪争论不已时,在东北,除了大规模的配置机枪之外,相应的战术方面的研究,也同样走在西洋各国的前面,这或许就是后进国家最大的优点,不会排斥新科技、新技术,并乐意通过采用新技术,获得某些方面优势,

    在窗外的蝉鸣中,这间悬挂着“机枪战术研究室”的房间里,那些年青的参谋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完善着每一个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案,并在演习场上,将其一一进行验证……

    (再见2015,谢谢各位书友的一路相伴,正是你们的支持,让无语坚持至今!拜谢!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仍然一路相伴!再次拜谢!)

 第135章 成军(求月票)

    立秋将至,那海上的风便清凉许多,和尚岛徐家山海防炮台上,缘自统监府时期的赤旗迎着凉凉的海风猎猎作响。炮台上的巨炮直指大海,与平日不同的是,今天炮手们无不是立于炮尾,他们偶尔会将视线投向远处,只待着信号的传来。

    炮台下方,肩佩少校军衔袖带“台长”袖票的军官,来回的走动着,蹙着眉头的少校不时的朝着远的通讯室看去,那扇双层钢甲护门,完全敞开,通讯官同样有些紧张在门边站着,似乎大家都在等待着什么。

    突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刺耳的铃声让所有人的心魂一震。

    “一分钟倒计时!”

    在通讯军官喊出这句话的时候,炮台台长立即大吼道。

    “全体注意,装弹!”

    沉寂的炮台随着台长的一声令下,顿时热闹起来,炮手们立即按照往日的训练开始装弹,他们的速度飞快,就像是敌军随时会把炮弹打来一般,不过只是数秒功夫,便完成弹药的装填。

    此时,倒数依然进程着

    “三、二、一……开炮!”

    在最后一声倒数后,随着命令的下达,和尚岛徐家山上的海防炮台的巨炮鸣响了,

    那轰隆的炮声于空气中激荡着,一声又一声,足足有二十一响礼炮,在礼炮声中,人们朝着海面上看去,只看到远处的海面上一只舰队骄然的泊于大连湾,最为引人瞩目的恐怕还是那舰队中央泊停着的那艘庞大的战舰,在朝阳中。它是如此的醒目。

    “这就是我的舰队……”

    立于吨位不过只有数十吨的交通艇上。望着越来越近的舰队时。唐浩然只觉得的心情一阵舒畅,这是东北海军巡洋舰队第一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两艘“定海”级装甲巡洋舰,它们曾是东北海军的主力舰,三艘“平波”级小型装甲巡洋舰,五艘“府”级驱逐舰、七艘“县”级雷击舰。

    无一例外的,每一艘军舰上都悬挂着彩旗,每一艘军舰的舷边都有列队的海军官兵。今天是个大日子,对于东北海军而言,今天是个大日子,这盛大的仪式,便是彰显着这一天的重要性。

    看着立于另一艘交通艇艇艏的元帅阁下,威尔斯中校,这位英国“中国舰队”的参谋军官,并没有如同其它家国家的军官一般,为东北海军的军容而惊讶,东北军军容整齐。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没有必要关注。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对于威尔斯来说,他真正关心是什么?是东北地方政府对大海的重视,就像那位元帅其身上的军装一般——一身白色的海军大礼服,虽然没有普通的军衔,但这身礼服却透露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信号——从今天起,东北将把会目光投向海洋!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外国海军军官都如威尔斯一般,可以因为自身强大的实力,而不去关心这支舰队以及其中央的旗舰,对于他们来说,相比于未来,他们更关心此时这支舰队,对东北亚的海军实力对比产生的影响。

    就如同恰逢其会进行环球航行的马卡洛夫一般,在获知今天是东北海军巡洋舰队成立典礼后,在表示祝贺之余,又表示希望能够亲自观礼,作为俄罗斯最出色的海军军官,他非常清楚,东北亚海上竞争的本质,就是俄罗斯与清国之间的竞争,过去俄罗斯的对手是北洋舰队,而现在又多出了一支东北海军。

    在过去的几天中,通过与东北海军的接触,马卡洛夫甚至感觉这个对手对俄罗斯的威胁,甚至可能超过北洋舰队——相比于北洋舰队,这支舰队的军官或许年青,而没有太多的经验,可是,他们无一例外的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这正是北洋舰队上大多数军官所不具备的精神。

    “这就是镇海号吧”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马卡洛夫终于看清楚了“镇海号”,无论是“定海号”也好“靖海号”也罢,那种吨位不到五千吨的巡洋舰,于马卡洛夫看来,都不可能对太平洋舰队造成威胁,但是“镇海”号却不同,它拥有四门强大的45倍身管12英寸舰炮。

    “侧舷有7门6英寸左右舰炮……”

    作为海军的内行,尽管现在还没有有关“镇海号”战舰的公开资料,但是马卡洛夫还是从其展露炮管中,对其火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之所以各国还没有与之相关的资料,究其原因是因为“镇海号”战舰是由东北地方当局自行建造,每一个人都清楚的记得,不到三年前,当东北当局表示要自建战舰的时候。人们在那里用嘲讽的口吻说道着他们是在“痴人说梦”,但是现在,“镇海号”战舰却真真切切泊于他们的眼前。

    非但如此,作为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战舰“镇海号”战舰还提前服役了——其建造速度甚至不逊于英国船厂,不过其建造质量如何?

    在众人搭乘交通艇,于舷侧的舷梯上舰的时候,与一号舷梯上去官员、外交官们不同,二号舷梯处的各国海军军官,走动的速度却不快,他们谨慎的边走边观察着“镇海号”战舰的舷侧,从铆钉的形状,到舷侧装甲缝隙,再到炮廓,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如果他们有照相机的话,一定会拍下照片来研究一下,尽管许多细节都为油漆所覆盖,但这些内行们总能找到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

    “制造工艺相当精良……”

    至少战舰的表面,让威尔斯难得的赞赏一句,不过他知道,许多技术上的细节,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就像或许,它的“舰壳”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战舰绝非那么简单。不过基于对清国人的了解。一如其它人一般。威尔斯同样用赞叹的口吻赞美着这艘“世界第一等战舰”,清国人喜欢听到外国人的赞美,说些这种赞美的话,总能带来好处,比如可以给英国工业界带来更多的定单,或许这艘军舰是东北自行建造的,可是他的主炮、动力等等许多设备都是由英国制造的。

    “45倍12英寸舰炮,可谓是东亚最强大之巨炮……”

    “哦?阿姆斯特朗制造?贵方可以选择了一个最优秀的供应商啊……”

    “6英寸速射炮。沈阳制造?哎呀,东北之军事技术日进千里,远非泰西所能相比……”

    在诸如此类的赞美声中,唐浩然的脸上依然保持着笑容,这些洋鬼子了解国人的性格,所以一味的奉诚,实际上……全没有一句真心话。

    “怎么样,我们的舰长阁下,你觉得的他们的赞美声如何?”

    瞧着身边的黄钟英,这位曾率领“靖远”号远征夏威夷的“镇海号”舰长。唐浩然笑着问道。

    “回然帅话……”

    大帅的一声“阁下”,只让原本脸上带着喜色的黄钟英心头猛然一颤。那里敢有一丝逾越。

    “以卑职看来,西洋人之赞美理应尽归然帅,尽归诸位长官……”

    这是最妥当的答案,至少在中国官场上是这样,虽说入东北已经三年,可有些事情却不是一时可改的。他的回答让唐浩然笑点下头,然后将视线转向舰队副司令,同样也是指导员的苏跃扬,他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于海军中埋下的“钉子”。毕竟海军与陆军,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跃扬,你觉得的呢?”

    “回大帅,西洋人之赞美,不过只是心不对口之虚言,不可当直,何况镇海舰仅只是一艘军舰而已,如此赞同,委实太过。”

    “确实如此!”

    一旁的一位四十几岁的军官,用流利的南京官话说道。

    “然帅切不可当真,西洋人之赞美,于我们而言,实为捧杀,当前海防之虚弱,远非一艘镇海所能填补,我们理应进一步加强军备……”

    什么是疑人不用,或许用在李唯忠身上倒是再适当不过,这位前日本海军少将,因其出身长州于日本海军中可谓是倍受排挤,作为海军大学校长,其在日本投降后,自然便失业了,随后他便带着一百多名学生,来到了中国,在考察了北洋与东北海军后,便加入东北海军,非但自己入籍归化为中国人,同时还游说他的学生、故旧归化中国,并彻底放弃了日本姓名。

    而“李唯忠”这个名字,或许就表明了他的心态。“李姓”虽说因其是唐朝国姓,为归化日本人最常选用,但“唯忠”的这个名字,却是其尽弃日本姓名结果,通常日人归化中国都是选择易姓不易名,但他却连名字也改成了汉名。

    李唯忠的这种态度,着实引起一些流亡日裔的不满,他们总用“那个家伙”去形容他,不过这直接导致现在东北,几乎没有人会记得“坪井航三”,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只记得曾任海军军官学校教导主任现任巡洋舰队司令的李唯忠,至于坪井航三,早已经过去。

    “否则,他日我们将终为今日之自满而后悔!”

    虽说起了中国名字,可李唯忠却知道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尽管他指出了这一点,却仍然有些保留。

    看着身边这位衣着打扮与其它东北海军官没有多少区别的海军少将,对于海军部任命坪井……不,应该说李唯忠,为巡洋舰队司令,唐浩然并没有多少抵触,他明白,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这个舰队司令官,直接关系到整个舰队的命运。在东北海军之中,包括所有的日裔军官在内,都没有比李唯忠更为合适的人选。

    但唐浩然却总感觉有些荒诞无稽——在另一个时空中,坪井航三所率领的第一游击队,无疑是整个联合舰队表现最好的,而现在,因为日本的灭亡,其陆海军的遭到解散后,他却成为东北海军第一舰队的司令部,着实让人……不过,管他那,在他的身边,不还有监军嘛?

    更何况,对于内心深处已经将日本视为“帝国之不可分裂的一部分”的唐浩然来说,现在李唯忠,还有着“千金买骨”的作用,对他的使用,无疑是在告诉所有流亡中国的日本人,只要他们归化为中国人,就可以受到重用。

    只要把这几年的“青黄不接”给撑过去就行了,至于将来……十年后,这群人,不是老了,退役了,也就是到海军部里“恩养”,现在,没办法,先拿过来用吧!

    “忘战必危,就是这个道理!”

    唐浩然展颜一笑,赞同道。

    “李将军,你说的很好!骄傲总会令人自满,这种心态对于军队,无疑是极为危险的!对于海军,更是如此,毕竟海军是一个技术兵种,不进则退,没有其它任何选择!”

    然后又把话峰一转,看着那些依然尽是赞美之词的各国领事、军官们轻声说道。

    “不过,咱们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毕竟人家夸咱,咱们也得受着不是!”

    嘴上这么说着,见一旁的黄钟英脸色变得有些尴尬,唐浩然只能在心底暗自叹口气,或许北洋舰队中有这个时代中国最好的海军军官,但是他们……嗯,受到了太多满清官场恶习的毒害,想要纠正过来,绝非一日之功。

    看来,将来即便是统一之后,对他们的使用,恐怕……也得和对归化军官的使用一样了,尽管看似有些无奈,但实际上,对于唐浩然来说,让他放心的把那么大的舰队,交给“外人”,他还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魄力。

    不过在简单的参观之后,随着命令的下达,舰队成立典礼便开始了,整个过程完全是西方式的,作为最高长官的唐浩然以东北陆海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宣读舰队成立的命令,委任司令官、参谋长等职务,当然相比西洋海军,东北特色的“指导员”亦在其中,这无监军之名却有监军之实的职务,一直都是东北的特色,海军自然也不能免俗。

    在命令宣读完之后,礼炮再次鸣响,舰队的炮声与岸上炮台的炮声一起在大连湾的上空激荡着,回响着……

 第136章 取舍之间(求月票!)

    炎热的夏季匆匆过去了,西山峰岭浓密的林被秋风染红,京郊大地上的高梁黄了,收获的季节到了。辛苦了一年的农夫佝偻着腰,翘着脚尖托起谷穗掂掂分量,掐下几粒高梁谷子放在嘴里嚼嚼,瘪瘪的、完全没有往年的饱满,甚至就连那红通通的高梁穗儿,也是轻飘飘的,这一切无不是征兆着不祥。

    放下那红通通的看似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的谷穗,然后那满面皱纹、衣着破旧的的老农,瞧着那将要收成的高粱地便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那叹息声中全是对年景的忧愁。

    唉,老天爷也怜惜庄稼人,半年不见雨滴儿,哪来的好收成啊!

    老农甚至回想起当年来,虽说他没经历过那些“当年”,没经历了所谓的“太平盛世”,可却也听人们这般说过,听旗营里的人说道着往夕的年景,天子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多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不要说遥远的康、乾盛世,就是当今皇上登基以来的头二十年,大清国也还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京师二十里以内,地亩永不干旱,庄稼连年丰收。是了,那会似乎高梁能多收个几斗。

    甚至就是早些年,不都有民谣在那里唱着吗?

    “光绪坐龙楼,五谷田丰收,四海民安乐,福如长水流。”

    可这一切现如今都变了模样,尤其是三年前的“壬辰之乱”之后,这天地纲常便失了主张。非但外臣以下犯下,夺了大清国的祖兴之地。扰了大清国的龙气不说。国家也跟着伤了元气。一干乱臣贼子更是居心叵测的盘据地方,行以割据之实,这可不就是乱了天地纲常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天地间最基本的纲常,就这般被打乱了,这老天爷,自然也就瞧不下去了,也雨露不施的惩治起这天下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来。全不顾遭罪的都是苦哈哈的老百姓,这光景自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哎,老天爷啊,你咋就不长眼啊!”

    老农们抱怨着,对于这些百姓的来说,皇帝是满洲人还是汉人似乎并不打紧,打紧的是别影响着这年景,而对他们来说,这开年的时候,皇帝也祭了天。按道理这今年的年景应该很好才是,至于是荒年、是灾年。那责任全不在皇帝,而在朝中有奸臣或老天不开眼了,就像眼下一般,奸臣当道之世,老天又岂能开眼。

    实际上,当类似的文章于新闻纸上刊登的时候,着实让四九城里的人们感叹一番,言道着还是乡民识忠,甚至于就连同紫禁城中那位在太后再次垂帘后而心情不佳的皇上,心情也跟着好了许多,言道着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于他看来这奸臣最好能再加一个“母鸡司晨”,怕也就更美妙了,不过,这也就是一想罢了,对于怯懦非常光绪而言,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想,至多也就是一想罢了,甚至连表露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