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弘虽然从昏迷中醒来了,可清醒的时间并不久,几乎是刚吃了一点十五喝了一大碗汤药就有昏睡过去了。
吴诩看儿子这个样子,有开始发愁了。
她先前提议带着大郎一起赶回长安,到底是因为孙老爷子说过大郎很快会醒的,现在这样虽然不是昏迷,可赶起路来还是相当吃力的。
要顾及大郎的身体,他们一行肯定不能走太快呀!
想来想去,吴诩只能催逼着监作大匠赶紧把防震马车给造出来。
大唐拿下吐蕃后,其周边小国都非常惶恐,有不少学着原先高句丽和倭国的属国一样,干脆投靠了大唐。
有了南边的一大片土地和林子,吴诩就打起种橡胶树做橡胶制品的主意了。
科学院的一干精英比吴诩想象中的还要能干,得知了橡胶这种东西,当即就往车轮制造这个方向研究开了。
防震马车这玩意儿说难做也不算太难,可有季扬东西啊确实此时的科技条件下无法实现的。
再有就是,吴诩这货喜欢骑马,除非是出巡装逼,不然都懒得坐马车的,所以这防震马车就一直没提上议案。
现在要运送大郎回长安,吴诩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怎么把马车弄得舒服一点……
吴诩在这边筹划会长安的事,李小九和二郎父子两个却还在为调查李弘被下毒的事焦头烂额。
从崔内侍调查的报告来看,梁王李忠所中的毒跟太子李弘中的毒是出自同一系列的,也是南朝宫廷秘药。
不过,李忠比较倒霉,他中毒后也发觉了不对劲,就立刻服用了方士进献的金丹,企图解毒,谁知那金丹也不是什么好货,根本也是一颗重金属毒药。
李忠可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当然不会好运地以毒攻毒坏接了两种毒药,反而毒上加毒,一命呜呼了。
李忠这一死,那献药的方士就背黑锅了,侍候梁王的宫人内侍不约而同都指证是那些神棍谋害了他们的大王。
然后又死了一串人……
那些江湖术士死就死了,李小九陛下根本懒得多花一点注意力在上面。
可追查梁王真正死因的线索却到这里就断了!
实在可恶!
李贤同学一脸阴沉的看着手上的宗卷,他发现了不少疑点,可是这些疑点却完全穿不起来。
李忠之官后就一直深入简出,身边侍候的人有不少是他阿爹放过去的,所以梁王府的大小琐事都逃不过长安这边的眼睛。
而且,李忠为了避免重蹈汉王、荆王的覆辙,到了藩地后除了不时向天皇天后和太子李弘上表写信之外,就很少跟其他几个兄弟交流。就是每年新春会长安,李忠跟李孝、李上金他们都不敢过多交谈,更不要说私下走动了。
倒是原本跟李忠‘水火不容’的李素节,还常常不顾嫌隙来看望他……
这两人说起来都算是争夺储位失败的失意人,没了母族可以依靠,妻族也是比较低调的小世家,根本翻不出什么大波浪来。
所以,李小九陛下对两人私下交好的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理会。
但李贤却在两人的关系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前一世,李贤跟李素节这个四哥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大概仅次于他跟自家兄长李弘了。
他跟李素节两人有许多见解都十分契合,又都是爱好文学之人,后来他领导崇文馆一干学士批注《后汉书》,也多承李素节的帮助……
李贤有的时候也会暗暗自省,如果阿爹不是这样宠爱阿娘,如果他不是阿娘的孩子,他根本不可能继承兄长的储位,因为他根本比不上李素节。
但是,阿兄忽然猝死,他阿娘就开始对几个庶子下手了,先是李忠,再是李素节……
李忠的死,完全在李贤的意料之内的。
因为他是阿爹的长子,还曾经当过几年太子。
这样的身份,就是他家阿兄也颇感压力,何况是他?
阿娘为了他的储位铲除异己,不惜背上不慈之名……
那时的他却完全不能理解,还为此跟阿娘冷战。
之后的李素节之死,更是压垮他跟阿娘之间母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因为明崇俨那个妖道的一句话,他的阿娘就下得去这样的狠手。
连稚龄孩童都放过!(注1)
这一世,李贤除了想要竭力保全他家兄长外,其实还存了救几个庶兄一命的打算——只要他阿兄李弘好好的,他的那些庶兄就很安全。
但过了好几年,李贤却发现他这一世的阿娘其实是十分心软的,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会为难他那些庶兄的。
李贤也就渐渐忘了自己的一些初衷,直到这次李忠忽然被人毒害的案子爆出来……
其实真要说起来,大兄李忠和他阿兄李弘一死,他才是那个获利最丰厚的人。
作为嫡次子,在没了庶长子和嫡长子的情况下,怎么算都该轮到他坐储位了!
可是,李贤的志不在此!
他没打算做皇帝,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兄长去死。
而且,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是那个幕后之人可不会就这样收手的,那人接下来的目标相当难猜啊!
“阿爹,儿以为不如以阿兄将要大婚的名义请几位兄长回长安吧……”李贤觉得,现在只有吧那些就藩的兄长都召集道一起,才能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李小九陛下显然很快即猜到了儿子的用意,他不由皱起了眉头:“你是担心……”
“阿爹,就这么办吧。”李贤放下手上的宗卷,身子坐得笔直,像是一根标枪一样,脸上的神色前所未有的严肃,一反往日的淡漠模样。
李小九陛下想了想,轻轻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其实,他心里对几个庶子还存着一份怀疑的。
现在这几个庶子已经长大成人,不但在藩地过得十分自在(李小九陛下算是个好爹=。=),还都娶了门第还算不错的王妃了,难保不生出什么异心来。
大郎身体不好,这可不是什么机密之事……
李小九和二郎父子二人当下商议定了,就一同回太子寝宫看望李弘。
太子殿下在榻上躺了好几日,整个人都有种骨酥筋软的感觉。
这会儿他家阿娘刚刚来看过他,不许他看书费神,他只好让阿杨、阿柳她们扶着他在寝宫里踱步。
“太子,天皇和沛王来了……”阿梅是新提拔上来给东宫的伺候宫人,名字不错,人也俏丽,可就是成天板着个脸,颇有几分沛王殿下的神采。
李弘初见她时,还真是吓了一跳,现在看惯了也不觉得什么,反而觉得他家二弟更可爱些。
阿梅刚禀报完,外间的李小九和二郎父子就已经进来。
两人看到李弘就穿着一身亵衣赤着脚立在榻前,都皱起了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注1:阿武弄死李素节的时候,顺便杀了他五个年长的儿子,只有四个小儿子因为年幼幸免于难=。=
第358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12
“大郎;你大病未愈,还要多保重身体才是!”李小九陛下不赞同地道。
沛王殿下倒是看出他兄长额上有些汗意;就猜测他家阿兄大概在活动身体;便道:“阿兄,仔细受凉了……”
如今虽是夏季;可这合璧宫毕竟是凉宫,若是受了寒;那可比冬天更难医治了。
李弘听了父亲和弟弟话;只是无奈一笑;便让阿杨他们去打水给他洗漱。
另有小宫人伺候李弘更衣着履。
父子三人很久没有像这样不谈论国事;聚在一起了。
李弘心里感到暖暖的。
先前他阿娘已经跟他说了小三娘的事;李弘的心情还是相当激动的。
他的记忆里;一直迷迷糊糊的有这么一个姐妹;可是后来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他又有了二弟、三弟乃至四弟,那个记忆里的姐妹就渐渐模糊了。
现在被阿娘又一次提起,李弘忽然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
好像那个女孩一直都没有远离他们一样……
“阿娘说,等我们回到长安就能见到三娘了……”李弘对再见三娘这件事还是相当期盼的,也因此希望尽快恢复健康,不让自己成了众人的拖累。
“阿兄,你不要过于勉强……”李贤几乎是一眼就看出了他家兄长的想法,劝道:“你身体中的毒素未清,此次返回长安还是要小心为上。”
李小九陛下也道:“你阿娘已经在预备舒适的马车了,大郎你这几日只要养足精神就可以了!”
“儿这样,哪里还能骑马?阿爹多虑了!”李弘不由失笑。
正说着,忽见李小九陛□边的王内侍沉着脸进来了。
“天皇……”王内侍看了一眼太子和沛王,欲言又止。
“什么事?”李小九陛下也不是没注意到王内侍的神色,但也不想有什么事瞒着两个儿子,就让王内侍直接说事。
倒是李贤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开口阻止道:“阿兄还需休养……”
李小九陛下一想也是,就使了个眼色让王内侍到外间回话。
这边,李贤又催促他家兄长躺下休息,这才跟着他爹往外走。
王内侍弓着腰,立在太子寝宫外的回廊上等候李小九陛下与沛王父子。
“出什么事了?”李小九陛下一看王内侍的样子,就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事绝对不是小事。
果然,就见王内侍摆出一副沉痛的表情,低声道:“老奴刚刚得到消息,说是许王薨了!”
李小九陛下闻言,一时竟没反应过来,“你说谁?”
王内侍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道:“许王开春回藩地的时候,就病过一场,身子大不如前……薨逝前也请过不少大夫诊治,终是不见好……老奴请天皇节哀!”说到底许王李孝是病死的,这么年轻就去了,也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
但是,王内侍绝不会认为天皇陛下的神色是为了儿子逝去而难过——如果不是每年春节见一次的话,天皇陛下也许早就记不得他这些庶子了!
而且,许王死的时间实在是太巧合了,他的哥哥和弟弟刚刚出了事,他也……
这其中真的没有问题吗?
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啊!
“二兄真的是因为生病?”李贤显然不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
李孝虽然打小身子骨就不好,可也比他兄长强许多,到了封地后,他家阿娘还算挺照顾他的,每年都记得送一大堆珍贵药材给许王府,再加上李孝这人比较懂得明哲保身,于政事上从来就是十分避嫌,只把兴趣放在琴棋书画陶冶情操上,就算是前一世也是因为在玩马球的时候不幸受伤,才会年纪轻轻过世的。
这一世,他这二兄居然莫名其妙病逝了,怎么不教李贤狐疑。
“老奴起先也十分疑惑,可是许王府那边传来的病历也确实属实,许王从五月初就有咯血的迹象……”王内侍的消息渠道也不简单,再加上许王府也有李小九陛下派去的人,他们说发回的信息应该不会有错的。
李贤听到‘咯血’二字,忍不住皱眉。
听王内侍的意思,他这二兄似乎得了肺痨?
李小九陛下也不禁皱眉。
“此事,就劳烦阿王你好好查一查了……”李小九陛下还是觉得有点奇怪,又道:“把二郎的王妃和世子都接回长安来……”
原本说是要召集几个庶子回长安保护起来的,这诏书还没下去,丧信倒先来了,怎么看都让人憋屈不已!
“谨遵命。”王内侍忙领了皇命,急急地退下去了。
“阿爹,儿看这事还没完……”李贤的脸阴沉得都快滴出水来了。
几个兄长接连出事,宫中有出现奇怪的流言,这事怎么看都像是有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
父子俩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然后一起头痛万分!
尼玛!
这个黑手到底还想干啥?!
很快,他们就知道那个黑手又干了什么。
就在吴诩用改良版的大马车载着儿子,拎着老公一起从洛阳回长安的时候,京中密卫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一位拿着二圣玉牌的小娘子在返回洛阳的途中遭到了不明人士的刺杀,刺客虽然被密卫们干掉了,可那个小娘子也失踪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李小九陛下一副快要晕倒的样子,吴诩也是一脸僵硬,眼睛都没焦距了……
至于太子殿下,闻讯更是震惊不已,结果一激动,又晕过去了。
于是,一行人顿时乱作一团。
唯一还镇得住场面的沛王殿下,又要安抚二圣,又要督促太医救治太子,真是忙得焦头烂额。
等吴诩回过神来,心肝都疼麻木了,当即让武敏之立刻赶回长安,去查明小三娘的下落。
武敏之原本不肯轻易离开圣驾的,因为要赶路的缘故,吴诩他们这次是轻装简从出发的,禁卫只带了一千多人,对于包含了二圣、太子和沛王这样一个队伍来说,这点禁卫简直是一点都不够看!
武敏之当然是非常担心吴诩他们的安全问题,怎么肯随便离开呢?
万一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可怎么办?!
就是沛王殿下也不希望他家这个武力值超高的表兄离队。
调虎离山什么的,李贤同学当然也能想到,但他更担心的是他家阿兄!
武敏之的武功高强,原本是最好的人选,可他一走,他家阿兄一定会担心,这样实在不利于他家阿兄的身体!
李贤左右为难,最后跟吴诩他们表示,还是让他快马加鞭回长安去好了。
结果这一提议又遭到了李小九陛下的严厉拒绝。
最后,竟是小明道长主动表示,还是由他这个方外之人去长安探探情况比较保险。
李贤虽然不乐意看到这货,却想着这货去送死总比让他跟武表哥去要强,于是就不做声了。
李小九和吴诩则想着这明真人颇有两分本事,应该不至于吃亏,便也没有异议。
于是,小明道长就换了一身破旧道袍,骑着一匹快马,立刻离队往长安去了。
结果他才跑了不到半天功夫,就遇上了被认为失踪不见的小三娘。
两人汇合之后,一说各自所知的情况,不由面面相觑。
原来,小三娘回到终南山配好解药之后,就急忙往洛阳赶,然后,她在半路上遇到了一群路人……
“我看他们带着小娘子小郎君,看起来不像是坏人,就好心给他们带了一段路,谁知……”那帮人竟是有备而来,等小三娘把他们带离了官道,就动手抢她的解药……
还说什么“太子死定了,还不如把解药给郎君”什么的!
小三娘的武力值果断很高,但也架不住这么多人围攻她一个啊!
好在她遇袭的地方离终南山还不算太远,这里的地形她是烂熟于心。
眼见硬拼不过,小三娘干脆就遁了。
而远远赶来救人的密卫并没有发现小三娘是怎么脱身的,还以为她失踪了呢!
误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听那人说太子已经死了?”小三娘提起这话,眼睛就有些发红,揪着小明道长的领子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道。
小明道长险些被她勒死,十分辛苦的道:“太子没事……就是天皇天后他们以为娘子你遇险了,就让贫道来探听消息!”
听到这话,小三娘转忧为喜:“阿娘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我,以我的本事,打不过难道还跑不掉不成?”
小三娘表示,她小人家的武力值可是杠杠的,除非派出朝廷的弓弩队,不然谁也别想伤她!
说完,小三娘又十分嫌弃地看了小明道长一眼:“阿娘怎么会派你过来?”
潜台词就是:你这小道士,我一掌都能拍死,还想救人?
小明道长顿时严肃脸道:“贫道可不是文弱书生……”
这话倒也没说谎。
明氏家学渊源极长,不但文学方面底蕴十足,在武学方面也有些独门秘籍的。
只是,明崇俨这货沉迷于道家幻化之术,家学武艺就学了一点剑法,可战斗力也比李贤这个皇子强多了……
两人都想着太子殿下的毒,也就没耽误时间急急往洛阳方向赶……
明崇俨其实也担心圣驾一行会遭遇不测,毕竟像这样侍卫稀少,又能一锅端了帝国最高几位主子的机会实在有些千载难逢!
两人紧赶慢赶,赶到地儿的时候,还是来晚了……
。。。。。
作者有话要说:没啥说的,更文=。=
第359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12
官道上堆了一地的尸体;有禁军的,也有刺客的……
其实;说那些人是刺客还真是抬举他们了;吴诩一开始看到这一群乱哄哄冲上来的人,只想到了四个字:乌合之众。
所以;起初保卫天皇天后和太子的人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斩杀了一大半乱民之后;连武敏之就有些放松警惕。
而正在此时;隐藏在乱民中的真正刺客出手了;他们的目标竟然是——吴诩。
当一个面目平凡得丢到人群里就找不到的汉子;举着一把柴刀砍向吴诩时;吴诩整个人都僵了。
更不要说那个汉子还吼了一句:妖后;纳命来!
我擦!
真是冲她来的啊!
吴诩内牛满面;她的战斗力只有负五好不好!
就算是柴刀也照样能秒了她有木有!
就算再加上个李小九,顶多也是刚刚抹平负值罢了,凭什么跟人家专业刺客单挑啊?!
所以,吴诩一看势头不对,就扯着李小九就往后缩了。
武敏之原本就是护着太子跟在两人之后的,见刺客居然冲着天后来了,他立刻甩了一把匕首过去……
然后,那个挥舞着柴刀的刺客就被扎死了= =
好……好厉害!
简直是小李飞刀啊!
吴诩这一顿,差点被刺客的尸体给扑了个正着,还好李小九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就上了马车。
他们这次的车驾是吴诩嘱咐人特别制造的,车厢极大不说,车壁还都包了铁皮,等闲的物理攻击根本破不了马车的防。
在没有比马车里更安全的地方了!
武敏之见天皇天后已经进了掩体,当即把太子交给他们,自己则跳出去跟刺客周旋去了。
禁卫把马车四周团团围住,纷纷掏出最近才上手的秘密武器——连珠手弩。
而刺客们虽然凶悍,武器配备上却差了吴诩这边一大截,更没有类似弓弩这样凶残的远程武器,很快就被禁军打残了……
稍微有点本事的火速逃走了,武力值不济的货当场被格杀,或被生擒不一而足。
明崇俨和小三娘赶回来的时候,禁军们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
先前的一场激斗虽然有禁军单方面虐刺客之嫌,可对方也真不算是乌合之众。
禁卫足足损失了近二十人,连武敏之都受了轻伤。
吴诩听完武敏之的汇报,感到非常惊讶。
“大郎,你先去疗伤……”吴诩看武敏之的手臂上还在渗血,就让他赶紧下去包扎,又看了一眼守在李弘身边的二儿子,她又道:“剩下的事就让二郎来处理……”
李贤听他阿娘让他主持大局,也没什么异议,当即默默地领命,跟着他家武表哥出去收拾残局了。
其实,吴诩刚才也算受了不小的惊吓,可她家大郎还躺着,她家李小九也有些不适,她只能强撑起精神,留在马车里照顾老公儿子。
李小九体力是渣了点,双Q还是极高的,仅仅休息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就已经将那群假装成难民伺机刺杀吴诩的人给分析明白了。
“是辽东那边来的人。”李小九十分肯定道。
“为什么呀?”吴诩完全没弄明白李小九这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话说那群人明明是一口关中腔,他是怎么看出来人家是从东北来的?
而且,雍州南部发生了小规模的旱灾也是事实,她两天前才得到政事堂的赈灾则子,没道理刺客们比她还早知道这事吧?
李小九却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只是看着还在昏睡的李弘,肃然道:“这次的事怕是有大麻烦了!”
吴诩闻言不由‘切’了一声,“敢刺杀二圣的人,那可真是要有天大的麻烦了!”
正说话间,外面的侍人通报说,明真人和一个小娘子回来了……
吴诩闻报,不由一喜:“必是三娘回来了。”
李小九陛下脸上也总算有了笑意:“快让进来~~~”
话音未落,马车上的竹帘和珠帘就被宫人们一一揭开,一个身穿青衣的少女大步走了进来。
吴诩和李小九不由自主的盯着少女上下看,没有发现任何受伤的情况,两人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小三娘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和疑惑,走到吴诩和李小九二人跟前,也顾不得行礼,直接就问道:“阿娘,出什么事了?”
吴诩就把他们车驾半路遇到一群逃荒的百姓,就停下来舍些干粮给他们,结果那伙难民竟是刺客的事说了一遍。
小三娘听得嘴巴都张大了,半晌才回神,道:“跟我遇到的事还真像啊!”于是,她也把半路遇见一群迷路的百姓,她好心带路,却被袭击的事一一说了。
“这些家伙也太坏了!”小三娘非常不高兴。
这些都什么人呐,一个个尽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来害人!
吴诩忍不住拍拍小三娘的手背,冷笑道:“兵不厌诈!只怕这种事咱们接下来还会遇到不少!”
一旁的李小九陛下听到这话,却摇摇头,道:“阿武,你想得太复杂了……”说完这话,他就没有再开口,只是靠在榻上闭目养神。
吴诩看李小九这明知道有内情却不告诉她们的样子,就是一阵气闷。
干脆不理他,却和小三娘一起召来孙老爷子,给李弘解毒。
只是,解药并不是只有内服的,还有一味是给中毒者泡澡的。
车驾不得不继续停在原地。
武敏之包扎好手臂的伤口之后,就指挥禁卫们围着车驾扎营,安排巡夜宿卫工作。
李贤则让人专门收拾出了一个帐篷来拷问那些被生擒的刺客。
每个人都很忙,尤其是孙老爷子这个大夫。
太子这边有了小三娘的解药倒是不用太担心了。
孙老爷子就让人少了一大桶药汤,再把小三娘带回来的解药丢到药汤里,请太子泡上两个时辰就行了。
麻烦的是今天白天在跟刺客打斗中手上的那些禁卫。
一开始连孙老爷子都没察觉,直到有一个只是大腿上被砍了一刀的禁卫忽然死了,众人才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刺客的刀剑可能是淬过毒的!
这下连吴诩都紧张了起来,催逼着武敏之立刻吞了一大把解毒的丸子。
其他受伤的禁卫也被吴诩发了一些解毒丸子。
孙老爷子还亲自跑到附近的山林,采了一大堆药草,熬了一大锅,给受伤的人一人喝了一大碗……
这一折腾又是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官道附近的州府派了三千精兵前来护驾。
原来,李小九陛下一看有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当即让人给周边州府传了密旨,让他们即刻派兵保护圣驾,同时戒严各条官道,发现可疑的聚集人群就立刻逮捕。
李小九陛下这一出手,接下来回长安的一路上就十分安宁了。
只是,李弘的状况还是不太好。
毒虽然是解了,可留下了不小的后遗症。
孙老爷子私下跟吴诩和李小九通了一下气。
“太子的身体已无大碍,只是……”孙老爷子是个医者不错,可有些话还是有些难以启齿,尤其是这些话还要对患者的父母说。
“孙翁有话不妨直言!”吴诩觉得只要能保住大郎的性命,不残不废,她就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事了。
孙老爷子看了一眼吴诩,忽然问了一个跟李弘病情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天后可知太子是什么时候初精的?”
吴诩听完这话,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孙老爷子倒底说了什么。
这问题可真把吴诩给问着了。
她家大郎一向自律,自十岁以后就不让他们过问他身边私事……
吴诩虽然安排了宫人在李弘身边伺候,可也名听说过什么不好的消息。
大郎明年都要娶媳妇了,这个初精什么的,应该早出过吧?
吴诩忍不住看了一眼李小九。
这种事,当爹的应该知道才对!
不想,李小九陛下却对着吴诩苦笑。
得!
看来李小九也不知道了……
孙老爷子看吴诩和李小九的样子,不禁叹了一口气,然后十分遗憾的告诉两人,李弘两次中毒,体内一些机能收到了极大破坏,恐怕不能再有子嗣了……
吴诩和李小九两人听完孙老爷子的话后,都呆滞了。
一个不能有子嗣的皇太子,他的储位还坐得稳吗?
回到长安的分割线
显庆七年九月,从东都返回长安的天皇天后夫妇带来一个噩耗。
皇太子李弘在洛阳突发疾病,不治身亡。
太子薨逝,举国悲痛。
天皇天后更是因此辍朝数月。
一直到了显庆七年末,依然悲痛不已的二圣才在左右二相的劝谏下重返朝堂。
重新上朝的李小九陛下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关于已逝的太子殿下的。
诏书中大肆赞美了他家大郎的仁孝聪慧,是他跟天后最心爱的儿子以及接班人,可惜天妒英才,大郎不幸罹患恶疾,夙兴夜寐之下,猝然亡故……
二圣痛失爱子,悲痛难抑,准备追封故太子弘为‘孝敬皇帝’,为其造陵安葬。
以太子的身份被追封为皇帝这种事,在大唐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
但是,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害怕二圣迁怒,更是因为李弘这位太子实在是太让他们信服了,这样优秀的一位储君没了,众人的心里都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
但是很快,百官就没心思悲痛了,因为他们的天皇陛下疑似抽风了……
作者有话要说:默默码字=。=
第360章
第二十三章 儿女 13
李小九陛下比起他爹李二陛下来;无论是性情还是行政方式都让文武百官十分喜爱。
这就是个活生生的仁君呐!
而且,别看这位陛下长得文文弱弱的;他的武功已经远超太宗高祖;不但拿下了连隋炀帝和太宗都啃不下的硬骨头高句丽,还一统东方诸岛;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方霸主。
只凭这一件功绩,就已经足够流芳百世了!
大唐的文武百官都与有荣焉。
而之后的收吐谷浑;平吐蕃;更是让众臣对李小九陛下的崇敬到了极点!
这样一个千古大帝;即使称‘天皇’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尽管李小九陛下有多少优点;也改变不了他是抽风帝李二陛下的亲儿子。
李小九陛下很少抽风;但这并不表示他不会抽风。
先是;天后借着追封故太子弘之际,追封了已经过世了十多年的长女,谥号为‘思’,一应丧仪都按照亲王制度。
之后,天后又收养了一个跟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