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李小九陛下为了改善自家的衣食住行;可是大手大脚花了不少钱;长安那边的大明宫和洛阳的八关宫都还在建呢!
这些都是用来常住办公的宫殿,那些御史也不好多说什么,现在要是为了玩乐修什么牡丹园的,那就等着被喷吧!
再说倭国这边的战事虽然已经到了收官阶段,各种军需军饷、吏治民生支出也是接踵而来……
大唐的国库还是不宽裕啊!
李小九陛下大概也想到了大唐眼下接手的倭国根本是个烂摊子,后续投入巨大,确实不适宜铺张浪费。
年轻的天皇陛下忍不住摸摸鼻子,讪笑道:“果然是由俭入奢易……”
吴诩一听这话,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不会是想要学项羽那样吧?”当初项羽打入关中,见到了始皇帝建造的各种豪华宫殿行苑,当即斥之为‘民脂民膏’,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当然,这样的事后来的隋炀帝在还是晋王时也干过,这货攻打陈叔宝时,就把人华丽的宫殿给一把火烧了,后来自己当了皇帝,又让人跑江南把原先烧掉的宫室又修复回来。
吴诩一直觉得能干出这种事来的人就是SB有木有!
就算那些豪华宫室都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可那也是多少民工匠人门的心血啊,你就这么一把火烧了,太浪费了有木有!
再说,烧了以后,回头还重建,这不是更浪费吗?!
李小九陛下当然明白他家阿武心中所想,当即否认道:“我没打算学楚霸王啊╮╭”他好歹也是个爱好艺术的文艺帝啊,怎么会做出这种粗暴的事来?
再说,他的名声已经够好了,不需要做这种市名的事。
吴诩闻言,丢了一个‘算你识相’的眼神,又在水池子边看了一会儿,让宫人们小心看着大郎他们三个,直到快午时,这才道:“好了,咱们回吧,说不定薛郎君的则子又要来了……”
说到这里,吴诩忽然有种想要大笑的冲动。
因为,这次从大唐调过来的官吏中,来济是被分个薛仁贵的,结果这个来济啊,还是改不了他那臭脾气,对薛仁贵暂定治理地方的将领十分不满,一口气弹劾了十几名地方将领,搞得薛仁贵十分尴尬,只能不断上则子辩解、请罪……
天知道薛仁贵当时也是捉襟见肘,所以才匆匆安排了几个粗通文墨的将士留守,这些人于管理庶政又不是专业的,而且也没打算长久驻留,所以他们的治理方法难免有些简单粗暴。
要吴诩说,‘乱世用重典’正适合管理此时的倭国旧地,不然对着一帮狼子野心不灭的‘子民’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她可要睡不着觉了!
显然,在这件事上,李小九陛下也是有意无意偏袒薛仁贵的,只是没做得太明显而已
帝后二人在飞鸟待了三天,又回到近江大津宫。
果然,来济的弹劾则子和薛仁贵的‘请罪’则子又出现了。
帝后二人又当了一回调解员,许诺会尽快从大唐各州府的能吏中选二十多名显庆初年的进士,调到岛国来管理庶政,这才把两人安抚住了。
除了来济和薛仁贵的则子,南边的程名振、孙仁师也上了则子。
九州岛在筑前国失守之后,就无险可据,在黑齿常之军的猛烈冲杀下,其余各国都吓得魂飞魄散,除了零星几大国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其余小国全部都投降了。
如今九州岛也面临着跟薛仁贵军一样的问题,就是人手严重不足。
程名振当过多年的营州都督,治理地方还算有点经验的,可他年纪也不小了,李小九陛下就担心这老爷子会撑不住挂掉
所以,从国中调来的青年才俊有一半分给了九州那边,剩下一半留给来济调遣,薛仁贵军则调到北部,配合刘仁轨追击逃逸的大海人皇子一干人。
不过,大海人皇子确实是有些本事的,逃到北海道后,竟然没有被虾夷人干掉,反而迅速收拢了北部各国的军事力量,在出羽国建都,以皇太弟名义称制,与唐军对峙了起来。
鉴于目前大唐军队的人员严重不足,兵马分散不说,各大领兵将帅还要忙于处理已经拿下的倭岛各国的地方势力和饥荒问题,李小九陛下就下令刘仁轨和薛仁贵固守越中和美浓二国,断掉大海人皇子南下之路,其余各将以镇压地方参与反抗势力为主,先收拾干净倭岛中南部再说。
显庆五年十一月,侵蚀倭岛的大饥荒终于在大唐源源不断的补给下被结束了,但在这一年里,倭人因为饥荒,至少损失了三成人口,加上之前的暴动、内战以及被唐军剿灭的地方势力,倭国人口十停里只剩一两停而已了。
国力衰弱至此,不亡国也实在说不过去!
是年十二月,李小九陛下下诏晓谕天下,灭倭国为大唐东海郡,在倭国旧地设立远东都护府,其下设五座都督府,四十州和二百一十六个县。
同时,大唐向倭岛派遣了一百七十九名文武官员,分领各州县事务,造册安民。如当初安排给半岛的官吏一样,这些来东海郡的官员里至少有四成是当年秋闱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才俊。此外,从显庆六年开始,每年大唐都向东海郡移民千户,同时移本岛资质优秀的倭人到大唐关中学习居住,鼓励唐人与倭人通婚,直到再无唐人与倭人之分,这是后话。
安排好东海郡的人事和庶政之后,天皇天后就启程回长安过新年了。
同行的当然还包括已经被封为大唐东海侯的原倭国国主葛成王。
这位倒霉的倭王,原本还想以‘愿意投降’的嘘头拖住唐军暂缓攻城,等待援军的,谁知他弟弟大海人皇子在关键时候又一次上演私奔的戏码,带着他的额田姬连夜逃走了……
没有了大海人的军队,葛成王根本守不住奈良城,当下就被苏定方攻破东门,做了俘虏。
也幸好他早就喊过要投降的话,这才保住了性命。
但到了唐军阵营才知道,他的宝贝儿子和亲信大臣们早就被押回长安了,就算他诈降过来,也是见不到他们的!
苦逼的葛成王被带回长安后,才发现他儿子大友皇子不但没受折腾,还被养得白白胖胖的,看起来越发讨喜了。美中不足的是,大友皇子此时已经不认得他爹了,还学得一口的汉话,被大唐天皇赐名为‘平福’。至于那些一看到他就痛哭流涕表示坚决没有背叛的大臣们,似乎也白胖了不少……
葛成王,不,应该是新任的东海侯表示非常郁闷,但不等他对着自己家的臣下发泄一下怒气,一个从出羽传来的消息让他如淋冰雪……
消息表示,在出羽建立政权的大海人皇子在祭拜神祗的时候,遇到了神祗显灵的情景,并在神灵指引下,发现一面神奇的镜子。那面镜子与往日从大唐传来的铜镜完全不同,镜面明亮清晰,照人时须发可见,镜子背面以黄金为托,镌刻着六个神秘的符号……
见识多广的倭国第一才女额田姬表示,这镜子背面的符号是上天属意大海人皇子登基为王的标志。群臣闻言,立马要求大海人皇子立刻登基,顺应天命……
大海人皇子起初以兄长葛成王尚在唯为由,不同意登基,然而群臣再三恳求,他不得不同意登基为王,号天武王,立额田姬为王后。同时,出羽朝廷还册封了远在大唐的葛成王为天智上王,以示天武王的王位是合法地从葛成王那里继承来的。
尽管如此,大海人皇子此举还是无异于彻底抛弃了葛成王,从此倭国的兴衰与葛成王再没半分关系……
得到这个消息的东海侯怎么可能不心寒,可是他又能如何?
顶多也只能学着百济前国主扶余义慈那样,先取得了唐皇的信任,再做打算。
显庆五年末,正当大唐上下欢庆平定倭国,准备欢欢喜喜过个新年的时候,最早投降大唐,成为后来投降大唐的国君国主榜样的百济原国主扶余义慈忽然薨了。
原本,一个战败国的国主死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人,不得不说很让李小九陛下和吴诩二人感到闹心!
如今正是分化东海郡北边的虾夷国、渤海国与大海人皇子的出羽政权的关键时期,被大唐政府当做仁政招牌的扶余义慈却挂了,这让本来想跟大唐合作的虾夷、渤海两国怎么想?
扶余义慈归唐的时候还不到知天命之年呢,在洛阳这几年又是受到国公级别的待遇,理论上来说再活个一二十年根本没问题,现在却忽然挂了,不是暴毙是什么?
扶余义慈的儿子扶余隆红着眼睛直接跑到两仪殿找李小九陛下求破案,最后还是刚从全国公费旅游回来的小李相公主动揽下了桩棘手的案子。
最后,扶余隆也不知被小李相公怎么忽悠的,竟然在第二天就主动撤诉,表示他爹是得急病死的,并非意外死亡的=。=
既然家属都表示不追究凶手的事了,李小九陛下也不会自找麻烦,当即追封了扶余义慈一个藩王的爵位,葬于北邝山,与孙皓、陈叔宝为邻。作者有话要说:小李相公回来了,灭哈哈~
第317章
第二十一章二圣13
“扶余隆就这样算了?”吴诩听说这事就这样解决了;惊讶得嘴都合不拢。
“不然还能如何?”李小九陛下脸色有些古怪,大概也在狐疑李三郎到底查到了什么;竟然能让扶余隆连亲爹的死都可以不计较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李三郎又帮他解决了一件棘手的政治案件;理应好好赏赐一番。
想到这里,李小九陛下忽然计上心来,对吴诩道:“我记得这李三也该是而立之年了吧?是不是也该成婚了?”
“这个……”吴诩闻言;有些囧囧地看着李小九,她记得李小九不是最讨厌提起李三郎的事吗?怎么今天这么好心,要给人家做媒了?
于是,吴诩疑惑地问道:“你有人选?”这李三郎好歹是亚相;一般人家可真是配不上的。
李小九陛下却不以为然道:“这长安城里想招李三作女婿的人家多着呢,朕看着没有哪家的家世配不上李三的;你随便选一家,朕给李三赐婚不就行了……”
吴诩:“…………”这样也行?
毕竟是来自新社会的好青年,吴诩可不愿意给自家心腹包办婚姻,好歹也问问当事人的意见不是?
“这事……我还是跟李三说说比较好……”徒然给人送给媳妇儿去,万一人家不乐意怎么办?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皱眉,他倒是没想到吴诩对李三郎这么重视。明明‘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他要给李三郎送媳妇儿,对方还不得只有叩头谢恩的份?
还跟他商量?哼!
吴诩一看李小九有别扭了,低头只作不见,当晚就招了李三郎进宫,跟他说了天皇陛下有意给他赐婚的事,问他有没有意中人。
“娘子的意思……莫不是只要微臣有意中人,就能为微臣赐婚?”小李相公一听吴诩的话,就明白了李小九陛下的心思,不由挑高了眉尖,眯起了桃花眼。
吴诩闻言不由一顿,颇有些八卦的看着李三郎,声音都压低了八度:“怎么,三郎你真有意中人了?”
一旁侍候的宫人内侍也竖起了耳朵,看来也十分好奇这帝国第一美男丞相到底看上哪家小娘子了……
小李相公见天后娘子一脸好奇样,不由璀璨一笑,端的是美不胜收,令人神魂颠倒!
那些定力稍差的宫人见了李三郎这妖孽样子,立刻面红耳赤,心如鹿撞……
“娘子说得不错,微臣确实有意中人了,只是……”说到这里,刚刚还笑靥如花的小李相公忽然蹙起眉头,一脸哀伤无奈:“只是那人看不上微臣的出身,怕是绝不肯下嫁的!”
吴诩闻言不由大奇,“谁家小娘子这么目下无尘?”以李三郎如今的声势,别说是世家贵女,就是宫中贵主儿也是尚得了的!居然还有人看不上他?!这不科学!
小李相公还待再诉说一下求心上人而不得的哀伤,外间却传来一声冷冷的嗤笑。
“李相公莫不是看上了五姓世家的小娘子了?”那可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话音未落,吴诩就听殿外的宫人此起彼伏想来人行礼问安。
“太子万安……”
就见一个身穿朝服的少年大步走了进来,其后紧紧跟着一名冷峻的青年,正是吴诩家的李大郎和武大郎。
二人进入殿中,立刻给吴诩行礼问安,连正眼也没看坐在一旁的小李相公。
“儿子,你怎么过来了?”吴诩见了精神奕奕的大郎,立刻眉开眼笑,把儿子招过来,搂在怀里就是一番揉搓。
她家大郎回到长安后,身体就开始渐渐好起来了,而他家表哥武敏之也暂时停了侍郎的工作,开始手把手教导太子殿下习武健身,现在看来,收效相当显著。
看看,如今的太子殿下不但小脸又圆了,肤色也红润了不少!
“儿刚从两仪殿回来,想着阿娘正招李相公议事,就过来看看……”太子殿下好容易挣脱天后娘子的魔爪,正看到一旁含笑看着他的某人,小脸立刻黑了!
要不是阿爹威逼利诱让他过来盯着某人,免得他家阿娘又被小人蛊惑了,他才不想看到那只笑面狐狸呢╭╮
“微臣拜见太子、周国公……”小李相公笑眯眯地向二人行了礼,然后不等少年回答,自然而然又坐回了原位。
少年见状,鼻子都要气歪了,可又不能指着对方无礼,毕竟小李相公的座是他阿娘赐的,他也没理由命对方一直站着说话!
少年狠狠地瞪着一脸笑意的小李相公,其身后的青年也冷冷地看着桃花眼的那人,满是不悦。
吴诩根本没注意三人之间的暗流汹涌,她还在琢磨着她家大郎进殿时说的那句话。
难道李三郎真的看上了五姓人家的小娘子了?
这可真是不好办呐!
其实,五姓里面的陇西李氏还好说,毕竟算是宗亲,李小九怎么赐婚都没问题,其他五姓六望那可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在婚姻之事上极为清高自傲,自恃身份高贵、血统纯正,对他姓非常轻视,不与通婚。
像李三郎这样的寒门子弟,在这些人眼里连他们家的看门人都比不上,还想联姻呢!
吴诩想来想去,也想不通李三郎这样傲气的人会上赶着去求娶那帮鼻孔朝天的世家女,这不是自虐嘛?!
不成,她得好好劝劝李三郎,不要自毁前程才行!
“不知三郎你到底看上哪家的小娘子了?难不成是范阳卢氏?”吴诩试探地问道。
五姓人家里,就范阳卢氏比较不那么惹吴诩讨厌,而且其族中子弟比较勤学,是五姓世家里第一个支持李小九陛下改革科举制度的,也是第一个派族中子弟到公办学校求学的。朝廷接连几次科考,其余四姓中进士这寥寥无几,就范阳卢氏年年有所斩获。
尽管如此,卢氏在婚姻问题上还是十分保守,非名门望族不婚,族中女子宁可终身不嫁,也不肯轻易许婚寒门。
所以,李三郎要是不幸看上了卢氏小娘子,也只有杯具的下场了!
“娘子怎么会认为微臣的意中人是卢氏女呢?”李三郎听了吴诩的疑问,不禁扬起了长眉,看起来像是一副被人堪破心事的摸样,却又像是有意否认的样子。
坐在小李相公斜对面的太子殿下清楚地看到他的神色,不由露出嘲讽的神色,而太子殿□后的武敏之却露出略带困惑的神色,随即他一张俊脸越发冰冷了,看向李三郎的眼神也带着浓浓的杀气。
吴诩倒是没注意自家儿子和侄儿的异样神色,反而认定了李三郎八成是看重卢氏的小娘子了,不由忧心忡忡地道:“三郎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也罢……”
“既然我已经答应给你保媒了,就试着跟卢氏谈谈……”好歹让对方看在她的面子上,破例一次=。=
“娘子且慢。”李三郎闻言,却笑着拒绝道:“娘子乃天后至尊,岂能为微臣这些末小事,去求于臣下?”这话相当于是默认了他看上人家卢氏女了!
太子殿下和周国公的脸色又是一阵变化。
吴诩也不由郑重起来,“可是,卢氏只怕……”不肯把小娘子下嫁的吧?
“此事,臣自有主意”小李相公依然坚持不让天后娘子出面做媒,还谢绝了天皇陛下赐婚的好意。
吴诩见青年一脸自信,只道是这小子已经勾搭上了卢家哪个小娘子了,木已成舟啥的,就是那妹子不知为何跟他闹别扭了……
还说什么人家看不上他的家世,不肯下嫁咧……
分明是小两口之间的情趣啊!
吴诩不禁目露揶揄之色,笑道:“想不到三郎你这么有本事,可别现在夸下海口,到时候抱不到美人归!”
李三郎闻言只是一笑,有意无意看了上座的某人一眼,并不开口。
吴诩微一沉吟,还是提醒了李三郎一句:“我待会让圣人写道谕旨给你,若是有人阻挠婚事,三郎你不妨拿出来……”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啊,亲!
小李相公笑得越发欢畅了,桃花眼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连连称谢道:“有娘子这句话,微臣死而无怨了!”
上座的太子殿下见状,忽然开口道:“那孤也预祝李相公马到成功!”
“微臣谢太子吉言!”小李相公依然笑眯眯的,看得太子殿下直想上去抽他两下。
“哼!”少年不知为何满腹怒气,扭头不去看春风得意的某人。
吴诩见儿子一脸别扭,只道是他嫉妒李三郎比他得宠,连婚事都备受她和李小九关注,不由大笑着揉着儿子脑袋道:“儿子,你放心,阿娘日后一定给你找一个全大唐最漂亮的太子妃”
太子殿下的脸顿时红得像要滴出血来一样,结结巴巴道:“谁、谁说孤想要太、太子妃了?!”
吴诩又是一阵大笑,反问道:“不要太子妃,那你要什么?良娣要不要?孺人呢?都不要?那可就要打光棍了诶!”
太子殿下被他阿娘调戏得内牛满面,最后愤愤得不肯开口说话了!
千秋殿的宫人们见状,一个个肚子里都笑得打跌,一向老沉稳重的太子殿下又被天后娘子捉弄得变脸了有木有?!
正当干秋殿一片欢乐之时,李小九陛口边的王内侍忽然急急闯进来,桌报道:”娘子,不好了……”作者有话要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二
第318章
第二十一章二圣14
众人被王内侍惊惶的神色吓了一大跳;能让太极宫最有权势的大内侍无措的,只怕除了天皇陛下的身体健康就再没有第二件事了!
吴诩已经立了起来;神色十分严厉,“天皇那边出了什么事?!”她第一想到的就是李小九那小子是不是又旧病复发了!
这一年来;两人面上虽是风光无限地四处游览;私底下却一直为扫平倭国这件事殚精竭虑。
在人员调动上,李小九陛下都是再三斟酌,谨慎选派。军马粮草这些后勤大事也就算了;就是那些本该将军们操心的战术问题,他都要研究个半天……
这样事无巨细都要关心;身体怎么吃得消?
吴诩在金城的时候就觉得李小九的身子有些损耗,当时就不许他多看军报;有事她来解决。好容易回到长安,经过一个春节的修养,吴诩也放松了警惕,谁知这会儿会出事?!
王内侍被吴诩锐利的目光瞪得不由一抖,忙解释道:“天皇的身子暂且无碍,只是钦天监的李监正定要求见天后,说是不日将有重大事件发生……”
钦天监?
吴诩一听到这个有关部门,就忍不住皱起眉头。
神棍什么的她原本是不信的,可是自己就遭遇过像穿越这样无稽的事,有些超自然力的怪事,她也不得不防啊!
而李弘、武敏之和李三郎三人听到王内侍的话,不由面色各异。
钦天监所说的大事八成是天象有异这种事了!
对‘君权天授’这种思想影响多年的王朝来说,出现天象有异这种事非常难搞,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动摇民众对统治者的信心!
就像李小九刚登基的那几年,年年发生天灾,不是地震就是洪涝,惹得大唐上下都对李小九继承大统的合法性都出现了质疑,那些个藩王蠢蠢欲动不说,地方还发生了农民起义……
这就是自然灾害发生,对统治者的最大影响。
不过,比较神奇的是,自从吴诩上位后,大唐上下就再没发生过大型自然灾害了,更不要说什么天文异象。
以许敬宗为首的帝党人员就大肆宣传新皇后是福星,就是上天派来辅佐李小九陛下的云云,那溢美之辞把吴诩肉麻得寒毛直竖!
但是,即使是李小九登基最初那最艰难的几年,钦天监也没有大惊小怪过,今天却一惊一乍的,还指明要见吴诩,这是怎么回事?!
吴诩见王内侍也说不明白钦天监的意图,便命人立刻备车辇,带着李弘等人一起去两仪殿。
因为随行的人还有小李相公,吴诩特地让人准备了一架步辇送他。
几人刚到两仪殿门口,就见三五个太医急匆匆地往大殿里赶,连天后娘子的座驾到了都没留意到。
吴诩等人见太医都出现了,脸色越发凝重了。
吴诩也不等小顺子扶她下辇,顾自跳下辇车,就往大殿走。
殿中的气氛有些诡异,李小九陛下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面,底下跪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一应普通宫人内侍都被屏退到了偏殿,殿上只剩崔内侍、韦尚宫等几个帝后心腹之人在。
吴诩进来的时候,正看见李小九把一个卷轴一样的东西狠狠地丢到榻上。
结果,那卷轴居然在榻上一弹,弹出了软榻的范围,直接砸到大殿上跪着的那老头脑袋上了!
吴诩:“囧……”这是在搞毛啊?
众人:“………”天皇,您肿么了?
吴诩上前几步,弯腰捡起已经掉到地上散开一半的卷轴,只看了一眼上面写着‘日蚀,阴侵阳,必有君死亡国之灾’这句话,她的脸色不觉就黑了……
这他喵的到底是神马玩意儿啊?!
怎么又跟日食什么的扯上关系了?
“阿武,你来了啊?”李小九陛下看吴诩等人进来了,忙坐直了身子,招呼自家娘子做到身边来。
吴诩拎着那卷轴,很自然地坐到李小九身边,其后的太子殿下等人纷纷上前向天皇陛下行礼。
李小九陛下一看爱子和心腹都到齐了,原本暗含恼怒的神色立刻收敛了回去,换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小李相公坐下之后,就开始打量还兀自跪在殿上的老头。
那老头身上穿着一件淄衣,头上扎着一方道家子弟常用的逍遥巾,再配上那一尺多长的飘逸长须,看起来还真有点道骨仙风的样子,当然如果能忽略这位老爷子额头上刚刚被砸中的红印就好了……
小李相公若有所思的看了一会儿那老爷子,白皙的脸上忽然微微扭曲了一下,眼神也从刚才的慵懒状态变得十分犀利。
吴诩此时已经认出了跪在地上的这个貌似神棍的老爷子就是目前钦天监的一把手李淳风,她还是没搞明白这李老爷子的来意是什么。
如果说跟她手上的卷轴有关,那么是不是说不久要发生日食了吗?
日食这种事这个时代还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天文现象,虽然汉代已经有科学家推测出日食的形成原因,可那些科学家的著作并未被人世人所知,很多儒家学者也对这些科学著作很不以为然,大肆打压。因此,如果真的出现日食,李小九之前东征半岛、倭国和大力选拔寒门青年干吏为地方封疆大吏等等‘不合常规’的事,很可能被那些迂腐老臣和世家拿出来作为攻击新政的借口。
吴诩是不怀疑钦天监的天文观测技术的,也相信李淳风这个看着像神棍的老家伙应该知道日食什么的跟那卷轴上说的话一毛线关系也没有,可是为什么这老家伙还是被李小九砸了呢?
“李卿,你的意思是不久就会有日蚀发生?那这卷轴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人要针对我?”吴诩也没兜圈子,单刀直入就问李淳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后娘子的直觉还真是准,这都还没了解情况呢,就看出有人要针对她了!
李淳风不由暗暗抹了一把汗,当初他收到那卷看起来像是谶语一样卷轴时,也是琢磨了好几天才看出,有人不但已经查知了他的勘探的情况,还已经设下了针对天皇天后的毒计了,尤其是针对后者的!
“天后明鉴,这日食之事,老臣也是才刚刚推算出来的,可长安城已经出现了一些日蚀不祥的流言……”李淳风好歹也在宫廷为宦多年,自然知道皇帝对某些天文现象变化的事十分关注,每次都要提前做好应急措施,有时甚至还要搞点愚民的‘祥瑞’来忽悠大众。
如今这引导舆论的事却让别人捷足先登了,也难怪天皇陛下这么生气呢!
现在长安上下的民众对日蚀的‘意义’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了,到时候真日蚀了,那还不引发恐慌啊!
倒是那帮世家登高一呼,忽悠了底下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李小九的统治可就糟糕了!
这下吴诩也知道事情比她想象中还严重……
“唉唉……当初真该把科学也作为选进士的必考科目……”吴诩不由懊恼地嘀咕道。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懊恼的时候,还是想想怎么破世家们即将到来的逆袭吧!
显然,在这种事上,太子殿下的经验还不足,只能默默坐在一边看他阿爹阿娘怎么处理。
武敏之倒是个世家子,不过以他的秉性,估计也不太搞得定这些迂回的阴谋诡计。
只有小李相公此时倒是一副心有成竹的摸样,看来是已经有了主意。
不过李小九陛下显然没有想要咨询他的意思,只是一摆手让李淳风先起来说话。
“既然日蚀不可避免,李卿你且说说具体是什么时候吧。”
李淳风一听这问题问到了他的专业上,也不含糊,当即道:“依老臣推算,这次日蚀应在两月之后……”
“是日全食还是偏食?”吴诩忙问道。
“这……应是日全蚀。”李淳风说完又感到一阵不安,史书有记载的几次日全食记录之后,国家都发生了大型的变乱,不是朝政有变,就是天灾,也不知是巧合是什么!
吴诩一听是日全食,也叹了一口气。
如果是偏食还能补救,这日全食可不好办呐!
她回头看李三郎至此还一言不发,不由问道:“李相公,你有何高见?”
李三郎忙拱手道:“高见不敢,天后既然见问,微臣就说说在下的拙见吧……”
“昔日,倭国遣使朝见隋炀帝,在国书上自称‘日出之国’,其王室自称太阳神之后裔,其国主更是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这‘日出之国’如今灭亡过半,若是日蚀之日正是其国全数为大唐攻灭之日,那么……”
说到这里,李三郎一双桃花眼顾盼生辉,满眼是傲然之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