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孝的罪名。
在太上皇这边碰了钉子,圣上也不着急,朝堂上的弹劾依旧没有停,甄家在朝堂上的势力节节败退,有人已经打起了退堂鼓,想要反水,这会儿,已经升任左都御史的贾雨村直接一个折子上去,说甄家在江南任上的时候,任人唯亲,私吞盐税,暗害朝廷官员。
贾雨村这人极善钻营,到了这个地步,贾家乃至王家都已经不能给他多少帮助,他也有眼光,知道圣上如今皇位已经稳当了,除非几个王爷肯联手,铤而走险,否则的话,根本无法动摇圣上的位置,因此,他立刻转移了立场,才不管贾家跟甄家有什么关系,甚至他在金陵任上的时候,因为贾家的缘故,甄家对他也是有关照的,这会儿嗅到了风声,见圣上有意收拾甄家了,开始的时候随大流,参与了御史们对甄家的弹劾,如今见圣上依旧不动声色,便直接就下了猛药,向圣上表忠心。
贾雨村这一下,的确是搔到了圣上的痒处,圣上这回直接下了旨,由刑部大理寺乃至都察院三方联手,审查甄家的案子,等下了朝,才去向太上皇表示,甄家惹了众怒,若是轻轻放过,难免引起他人不服,因此,交由三司会审,好还甄家一个清白。不过话是这么说,哪怕太上皇再信任甄家,也知道甄家绝对清白不起来。
甄家到了这个地步,能托付的,也就是十二王爷和贵太妃母子两个而已,十二王爷自己还靠着甄家呢,朝堂上的党羽见得势头不妙,赶紧撇清自己的干系还来不及,哪有人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给甄家求情,因此,只是在边上出着乱七八糟的主意,叫甄家赶紧想办法抹掉罪证,并且在审理的时候,咬死不认,有太上皇跟贵太妃的关系,刑部势必也不敢用刑,闹出什么屈打成招的事情来,十二王爷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便赶紧命人去给甄家的人送消息。
贵太妃那边也顺利得到了消息,当下大惊,她盛宠多年,除了自己的原因之外,也有娘家得力的缘故,这会儿娘家出事,若是真的获罪,她这个贵太妃也会受到牵连,最重要的,还有她的儿子,原本想要问鼎的希望也要泡汤了,当下,便强撑着病体,要求见太上皇,给甄家求情。
若是贵太妃还是当年模样,太上皇或许会心软,如今,跪在太上皇面前的,却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都是皱纹,还扑了好几层脂粉,说起话来,似乎都有脂粉往下掉的老太婆,一下子吓了一跳,哪怕原本有些什么心思,这会儿也没了。
男人本来就是视觉性生物,不过小半年时间没见,原本还算风韵犹存的小老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妇,这让太上皇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只是他自觉自己还算是念旧情的,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对贵太妃安慰了几句,将皇帝儿子糊弄他的话拿出来复述了一遍,那就是,只要甄家真的是冤枉的,那么他定会还甄家一个公道。
贵太妃对太上皇何等了解,当下悲从心来,绝望无比,扑到太上皇脚边,一边恳求,一边哭泣不止,美人落泪自然是梨花带雨,我见犹怜,贵太妃如今连美的边都不怎么沾得上了,又有些狼狈,哭起来也毫无美感之言,太上皇面对这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可心爱妾,再看看边上娇俏玲珑的新宠,两相一对比,不免生出了厌烦之心,沉下脸来,呵斥了贵太妃几句,他说话还算含蓄,没说贵太妃是御前失仪,直说贵太妃伤心过度,有些糊涂了,叫人将贵太妃带回寝宫修养。
回宫之后,贵太妃就病了,在狱中的甄家人急迫地期望贵太妃给
PS。本章有少量缺字待补——YO
第 111 章
贵太妃的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原本在家中还算笃定;天天撑着一根上皇赏赐的沉香木杖;喊着要找上皇评理的甄家老太太;当下病倒了;还是中风,老太太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这一病,便再也没好得起来;不过撑了三天;哪怕甄家请了不知道多少名医圣手,不过;就算是神医,治得了病;却是治不了命的,甄家老太太一死,甄家又少了一道护身符,听说了这个消息,关在刑部大牢里的甄体仁当即就吐了一口血,之前暂时没有被牵扯到,还在四处奔走的甄家人也惶惑无比,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一般。
贵太妃的死对于上皇也是一个打击,不是因为上皇对贵太妃有多少感情,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贵太妃年纪比上皇还小很多呢,这会儿突然就去世了,这让年迈,身体也不是很好的上皇产生了危机感,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享受到如今的权势与富贵,别看皇帝喜欢营造恢弘壮观的皇陵,想要死后在地下也要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为什么那些皇帝还想要长生不死呢,因为,大家其实都不知道,死了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此,还是活的长长久久,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上皇很伤感,他悲伤于自己年华的逝去,为贵太妃写了好几首悼亡诗,酸得太上皇后连饭都吃不下了。圣上对于死人一向很宽容,虽说不至于追封贵太妃做皇后给自己和自己的老娘添堵,但是,他还是给了贵太妃作为一个后妃死后的哀荣。贵太妃得以葬入皇陵,朝中三品以上的命妇都要入宫拜祭,举国守制,一年内禁嫁娶,不得饮宴。
不过,贵太妃的死,只是给甄家判了个缓刑罢了,朝廷忙完了贵太妃的丧事,回头还得继续处理甄家的事情。
甄家自然不可能无辜,没了甄家老太太与贵太妃,十二王爷在贵太妃去世之后,伤心欲绝,居然跑去给老娘守皇陵了,当然,是不是自愿的,那就另说了,总而言之,甄家已经是孤立无援,上皇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这会儿也一点也不提甄家的事情了,圣上自然乐得不管,专心将甄家拉下马,起码甄家的家财,可以很好地补充一下国库。
甄家在江南经营多年,牵扯到的人家很多,这会儿几乎是人人自危,随着甄家的一些人的招供,更多的人被牵扯了进来,甄家的人差不多全部被下了大牢,便是家里的女眷,也被关进了狱神庙里面,家产直接被查封,但是,有人发现,甄家在事前,藏匿了不少财物,只是一时半会儿,还查不清楚,甄家将那些财物藏在了哪里罢了。
甄家跟贾家是老亲,王家王子胜的老婆,也就是王熙凤的生母,更是出自甄家的旁支,但是,无论是贾家还是王家,这会儿都不敢插手甄家的事情。他们都明白,甄家表面上的罪名其实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甄家与皇子亲王勾结,意图谋逆,尤其十二王爷被近乎是发配到了皇陵,连太上皇也不曾开口阻止,可见太上皇对十二王爷也已经放弃了,甄家已经没有了翻盘的希望,自家自然不能也扯进去,给甄家陪葬的。
但是,尽管史太君严令不许与甄家有任何联系,就当从来没跟甄家交往过,在之前的几个月,被钱逼得快疯了的王夫人却悄悄将甄家送过来,意图翻本的财物藏了起来,她不过是财迷心窍,但是,却还有几分聪明,知道这些东西是不能见光的,古董玉石摆设什么的,只能等到风头过了之后再慢慢变卖,但是,一些金银器具却没这么麻烦,找个心腹,悄悄融了,便就是可以花出去的钱了,这让王夫人一直非常亢奋,心情也很好,她自然不会想要拿这笔钱去救甄家的人,甄家的人死绝了才好呢,到时候省得再过来讨这笔钱。
尽管甄家涉及到的罪名很多,放到后世,光是调查取证之类的事情,就能耗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年头,归根结底,还是人治大于法治的年代,圣上想要早点解决甄家,下面的人自然心领神会,让甄家不必再在圣上面前碍眼。而且,对于甄家同党的清洗工作也要开展了,大家忙着呢,不能把时间都耗在甄家一家身上。
因此,不过是短短一个月时间,甄家的案子已经是尘埃落定,不说在中途因为受不住牢里的生活,或者是熬不过酷刑,死在牢里的人,甄家有着明确罪名的人,最重的判了秋后处斩,轻一点的就是刺配边疆罚做苦役,其余的不论男女,哪怕还是正在襁褓中的婴儿,都尽数被充为官奴,原本的奴婢还好,反正都是奴籍,回头就算是被别人买了去,还是伺候人,当然,未必比在甄家干得舒服就是了。至于原本的那些主子,就没那么舒服了。那些品貌出众,原本可以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做当家主母的女孩子如今沦为官奴,好一点的如教坊司,比较糟糕的就是那些青楼,都在跃跃欲试,想着将这些有着很大噱头的女孩子买回去,从此,真的就要一双玉臂千人枕,一点朱唇万人尝了。
贾宝玉虽说是个宅男,却也听说甄家获罪的事情,不过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甄家除了几个被羁押在死牢里面等死的人之外,其他的人已经差不多都被分批处理掉了,贾宝玉因为与甄宝玉交好,想要打听甄宝玉的下落,但是,王夫人哪里肯让他知道,胡乱糊弄了他一番,他也就只当是甄宝玉被甄家的亲戚带走了,还暗自庆幸,甄宝玉不必沦为他人之奴,受人轻贱欺辱。
甄家的事情跟史鸿关系不大,不过,户部参与了甄家财产的清点工作,史鸿听那些参与的人说道,甄家欠下数百万两的库银,自家却过得极为豪奢,不说良田店铺、宅邸别业之类的不动产,仅仅是从甄家抄出来的现银就超过了两百万两,又有数十箱黄金,各种珠玉珍宝古玩不计其数,那些过去抄家的人,都很是发了笔横财,捞了个盆满钵满。听几个有经验的人说,甄家被抄没的家财,折成现银,怎么着都有上千万两白银,抵得上朝廷一年的税赋了。
这个数字,并未让圣上欢颜,他只觉得痛恨,咬牙切齿,感觉自己对甄家还是太仁慈了,欠着国家的钱,据说甄家在金陵过着土皇帝一样的生活,不,皇帝也未必有甄家过得那么豪奢的,听说甄家甄远道喜欢吃鸭舌,一顿饭就要杀掉一百只鸭子,做成一盘子炒鸭舌,鸭子别处的肉就直接不要了,赏赐给家中的下人。皇帝平常都不敢这么吃呢,这年头的人,显然不理解,奢侈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只会觉得甄家穷奢极欲,居然比皇家还享受,这就是僭越,再阴暗一点想,你们当年为了接驾,向户部借银子,该不会皇帝没享受到的,都让你们自家享受了吧!
不管怎么样,甄家的事情已经了了,还有被甄家牵连的人家的案子也要处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大堆的苦主,拿着状子就跑到了长安过来告状了,刑部顺天府天天忙得团团转,都察院同样在忙着弹劾参奏,贾雨村顺利地参倒了好几个高官,很快入了圣上的眼,几乎是一日三迁,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居然摇身一变,被提拔成了大司马,直接进了内阁,那叫一个春风得意,直接就跟内阁一帮老资格的阁老们称兄道弟,显出一点得志猖狂的模样来了,叫内阁的一干阁臣心里都有些嘀咕。
在很多人眼里,贾雨村简直就是一条疯狗,逮着谁就扑上去,非要将人咬下一块肉下来不可。这让很多人对贾雨村敬而远之,尤其,之前曾经与贾雨村做过同僚的,对贾雨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的人,一旦发迹,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很多人都在盘算着,自己有没有得罪过贾雨村了。
史鼎对贾雨村的评价就是标准的小人一个,只是如今他尚且有用,且没多少背景,小辫子也是一抓一大把,因此,圣上乐得用他。但是,贾雨村坏就坏在了人品上,官场上固然有许多人其实算不上品性有多么高洁,不和光同尘,清高自许的人一般是混不下去的,可是,官场上,那也是有潜规则的,贾雨村当年被革职,就是因为他轻慢上官,如今,依旧是一副得志猖狂的模样。更的是,贾雨村此人实实在在是一条养不熟的白眼狼,史鼎虽然不知道甄英莲是贾雨村的恩人之子,但是,在朝堂上,之前贾雨村却参了贾家一本,只是,此时圣上还没有想要收拾贾家,这才留中不发罢了。不管贾家如何,若是没有贾家,贾雨村现在也就是个平头百姓,如此忘恩负义,实在是叫人不齿。
林黛玉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关心得很少,并不知道她的启蒙老师如今也已经高居庙堂,她在听说了甄家的案子之后,便常常在家中抄写佛经,她如今算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她是聪明之人,想到当年林如海在扬州的时候,受到的暗算,应该脱不掉甄家的关系,林如海因此早逝,而甄家也受到了报应,如今算是家破人亡,世代为奴,不得翻身。这让林黛玉心中极为安慰,清明祭拜林如海的时候,便默祷告慰林如海在天之灵,使他得以安息,而林黛玉的性子,也因此愈发平和温柔起来。
第 112 章
秦夫人如今成天盯着那一拨被抄家的官员家的家当;良田店铺什么的也就算了;盯着的人家太多,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太多了,就会招了别人的眼;引起忌讳。秦夫人盯上的是一些位置比较好的宅子别业,无论是自家消暑猫冬,还是租给别人住;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另外,秦夫人更看重一些会被拿出来发卖的古玩摆设字画什么的,真正珍贵的;自然会成为皇帝内库中的收藏,但是,即便是差一些的,也是可以买回来传家的。尤其,秦夫人迫切地希望在自己小女儿的嫁妆里面,增加几件有分量的珍宝,总不能叫小女儿在一干宗室的亲戚里面抬不起头来。当然,既然要给小女儿加码,对于自己的长女,也不能太过偏颇了,长女刚刚生下了郑荣的嫡长子没多久,郑家书香人家,金银什么的,实在太俗气了,因此,弄些孤本字画什么的,也让人家瞧瞧,史家的底气。
这些被抄没的家产是由户部与内务府共同处理的,今上是个极精明的人,其实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东西最终都是以两三成的价格,被一帮子权贵瓜分了的,但是,今上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管过户部,亲自参与过户部的运作,对底下的手段非常了解,虽说因为即位之初,为了稳定,不曾对户部乃至内务府大刀阔斧地下手,但是,这么多年来,潜移默化之下,户部与内务府也被换了大半的血,省了不少开支。因此,这一次,圣上即便不能将抄没的那些良田店铺宅子之类的东西原价卖出,起码也要卖个七八成左右,因此,便直接下令,隔一段时间,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竞拍。
不说史鼎,史鸿在户部,自然是有内部消息的,很快拿到了清单,带回去给秦夫人挑,秦夫人在后面标注好了她认为合适的价位,直接交给下人去竞拍就行了,如此就简单得多。
一开始放出的,不过是些相对寻常的东西,好东西,自然要放在后头,而且,圣上也是要拖时间,将风声放出去,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毕竟,这次抄没的几家,多半是江南之人,他们的家宅还有田亩也多半是在南方。因此,很多人对此就颇有些顾忌。南方虽说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出产众多,但是若是距离太远,就不好管理。没办法,这年头交通不便,不说平民百姓,便是官宦人家,也多有一辈子待在家乡,从未外出过的。若是在本地没有根基,天高皇帝远之下,不说当地的那些地头蛇是何等反应,但说派出去的那些下人管事,也会因此产生一些心思,偷奸耍滑,中饱私囊也是正常的,再遇上几个胆大包天的,仗着主家的势,做出些鱼肉乡里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若是有江南人过来购买,自然更容易卖得出价。
史鸿在几次拍卖中淘了不少东西,多半是些书籍,这年头,虽说有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知识在这年头依旧是被垄断的,很多老童生或许一辈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压根没读到过别的书,因此,书籍无论是印刷制作成本,还是别的缘故,依旧属于奢侈品的范畴。但是这次不一样,相比较于那些昂贵的古玩珍宝,书画摆件等,书籍数量很多,多数也都是些大路货,大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清点辨识造册,而且负责这一块的,多半是小吏,他们虽然也识字,但是对书籍的判别能力却实在不怎么样。因此,干脆全部装箱,一箱一箱地卖,价钱就跟市面上旧书的价格差不多。因此,这些书都让听到消息的一些文官给一箱一箱给买走了,史鸿也买了好几箱,虽说里面不少书比较常见,但是版本也不怎么一样,另外,史鸿也算捡了几个漏,里面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连林家的藏书里面也没有,这让林黛玉很是欢喜了一番。
就在史家的人兴致盎然地掏钱给自家增加一点收藏的时候,贾家那边再次出事了。
出事的不是荣国府,是宁国府,多年没有露过面的贾敬在清虚观一命呜呼了。
贾敬这人的存在感实在有些薄弱,好歹也勉强算得上是亲戚,两家住的也不远,但是史鸿这么多年了,还真没见过贾敬究竟长什么样,是高是矮,是圆是扁。结果报丧的人到史家来的时候,说是宁国府大老爷没了,史鸿一开始还以为是贾珍死了,回头细问的时候,才知道,死的居然是贾敬。
贾敬死的有点突然,而且还有些丢脸,虽说贾家的人为了脸面做出了美化,恨不得直接说贾敬这是被仙人接引,直接**成仙了。但是,只要仔细一打听便知道,这家伙居然是吃丹药吃死的,虽说吃丹药吃掉性命的人不止他一个,好些皇帝都是因为服食丹药,导致重金属中毒的,只是人家是皇帝,自然有人去美化,人家那叫龙驭宾天,贾敬呢,那就叫不知死活。为了遮掩这件事情,不让别人知道了笑话,宁国府的人本来一开始还将清虚观的道士羁押了,后来为了脸面,最终也不得不将人给放了,让清虚观那些担惊受怕了许久的道士们长松了一口气。
以史鸿的想法,贾敬在贾家的人里面,算是一个难得能够善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官二代,贾敬这辈子是生得富贵,死的哀荣,他出生的时候,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公之子,那会儿贾家正值鼎盛的时候,放到后世,那就是顶尖的那一撮**了。虽说后来辞了官职,将爵位也丢给了儿子,自己直接住进了道观,按道理,也就是一般的贵族子弟了,也就比平民百姓强上一些,结果死了,圣上还赏赐了一个五品的官职,让他不至于因为无官无职,导致丧礼不够体面。
贾敬年轻的时候,他也是典型的人生赢家,他是贾家这么多年来,真正意义上金榜题名的一个人,只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还有就是贾代化的早逝,让贾敬辛辛苦苦的科举生涯最终白费掉了。
但是,贾敬不得不说是个极聪明的人,如贾赦这样的,袭了爵,没有正经的官职,在家花天酒地自然算不上什么错误,贾敬更是更进一步,人家连爵位,世俗的富贵也不要了,直接出家做了黄冠,追求升仙了道去了。不得不说,宁国府恶名昭著,要不然人家也不会说,宁国府除了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之外,就没一个干净的人。但是对于贾敬,很多知道他的人,对他印象都还不错。很多人对贾敬的评价就是,还算是个不错的人,就是生了个混账儿子,一些以前跟贾敬有过交情的更是有些遗憾,觉得贾敬实在可惜了,要是当年他在翰林院再多熬两年,如今说不得也能进内阁中枢了,结果后来大概是因为失意,直接放下红尘,连妻子儿女都不顾了。
因此,史鸿心里想着,贾敬虽然死得有些乌龙,但是,他死的的确很是时候,要是过上几年,贾家获罪抄家,贾敬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被不孝儿孙连累,落得个锒铛入狱,没准还得被流放边境,受尽屈辱,倒不如现在早死早超生,不必看到子孙不孝,家业凋零,曾经的荣华,尽数化作尘土。
当然这是对贾敬,但是对贾珍与贾蓉这对父子刚刚起步的仕途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就在前一段时间,贾珍与贾蓉才走通了上面的门路,跑到外地赴任去了,虽说官职不高,但也是有实权的位置,他们费了老大的力气,花了许多钱财打通了关节,这才得以补上那两个缺,这下子全泡汤了。
贾珍和贾蓉新官上任还没来得及放上三把火呢,之前想要鱼肉乡里,大捞特捞的想法也还没来得及实行,甚至,为了跟同僚下属联系感情,先行投资的那一部分钱还没来得及捞回来,这下子,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无论是作为独子还是嫡长孙,两人都是要守孝三年的,若是别人,或许还能得了恩典,夺情什么的,但是贾珍和贾蓉算什么东西,也值得圣上专门下旨恩典?因此,父子两个不得不跑回来给贾敬守孝。
或许也因为贾敬死得实在不是时候,贾珍和贾蓉在贾敬的丧礼上也实在表现不出什么悲痛来,倒是让碍着脸面,过来吊唁的人,看了不少笑话。
要不是有荣国府的存在,史家跟宁国府也搭不上什么关系,因此,史家不过是史鸿出面吊唁了一下,在贾敬出殡的时候又出了一次面,之间虽说贾珍跟贾蓉一个亲热地叫史鸿兄弟,一个叫叔叔,想要攀关系,但是,史鸿一直保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让贾珍他们失望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一大早部门经理就一顿夺命连环call,喊人去公司加班,折腾到天黑了才回来,还是无偿的,还好没吃公司的工作餐,要不然的话,没个**点别指望下班了,真是受够了!
第 113 章
史家庄子上;红薯已经种下去了,之前打听的时候;又听说了一件事;说是红薯可以靠着扦插藤蔓就可以生长了;因此,只需要先种上一块地,等到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剪了藤蔓栽下去就行。史鸿也发现了这玩意最大的麻烦;一直以来;土地交税交的都是粮食;国家认可的就是稻麦,毕竟,这玩意晒干之后;储藏个两三年不成问题,可是红薯不行,这虽然能吃饱,但是,不能用来交税,而且也卖不出价,因此,愿意种植的人就非常少了,因此,史鸿加大了寻找玉米的力度,这玩意论起保存来,比稻麦还强一点呢。红薯也可以适当扩大种植范围,不过,还是要想办法进行深加工才行。
史鸿暗叹自己没有某点男的命,换了个人,谁要这么麻烦啊,一股脑儿全部种土豆红薯,什么都没问题,怎么到了他这里,问题就一桩接一桩呢!
史鸿其实就是闲得无病□,种田的事,他也不懂,全是庄子上积年的老农在干,他不过是两嘴皮子一翻,出个主意罢了,要是他当年学化工的,这会儿还能想办法弄点化肥什么的出来,问题是他又不是,他根本不知道化肥主要成分是什么,因此,将事情安排下去之后,他就没多少事情了。
又值休沐日,史鸿护送着林黛玉还有史湘霓去城外的慈恩寺上香,这年头女人受到的限制很多,一贯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林黛玉又在孝期,不能出门交际,因此,史鸿隔上一段时间,便会带林黛玉出来一次,虽说一般就是去寺庙,捐献一些灯油钱,将林黛玉抄写的经书供奉在佛前,但是好歹出来一趟,也能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这会儿已经是五月,路边的槐花正在盛开,一路上满是槐花的香味,林黛玉与史湘霓坐在一辆马车里面,两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史湘霓出嫁的日子差不多定下来了,就在秋天的时候,松快的日子也就不多了,因此,这些日子以来,秦夫人对史湘霓多有放纵。
史湘霓一直是一个比较喜欢热闹的性子,她透过车窗上用细竹篾编的帘子,隐约可以看到外面的人群,经过的店铺,脸上露出一些欢喜之意:“这次出来,可真是占了嫂子的光了,哎,最近天天在家做针线,做得我手指头上都要起茧子了!”
林黛玉轻笑一声:“怎么就占了我的光呢,小姑你要是想出来,跟你哥哥说一声,他难道还会不答应不成!再者说了,等到日后小姑你出了门子,将来的姑爷,难道还能委屈了你不成?”
“谁知道呢,又不是什么人都像哥哥一样的!”史湘霓心里也有些憧憬,不过还是脸上微红,轻声说道。
林黛玉心里也是一甜,说句老实话,史鸿毕竟是后世来的,原本家教就不差,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男性对女性就更加温和一些,史鸿这辈子依旧保持着上辈子的习惯,加上林黛玉本身也是个美女加才女,性子也极好,史鸿自然对林黛玉也极为体贴温柔,林黛玉对此不是不感念的。
姑嫂两个人凑在一起说说笑笑了一阵子,慈恩寺也到了。
慈恩寺算起来也是千年古刹了,香火很旺,又正是休沐日,前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寺门口还有很多小贩,叫卖着一些小玩意,比如说荷包香包,各种各样的佛香,还有支着摊子卖茶水乃至各种小吃食的摊子,生意都很不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慈恩寺里面有名的素斋的,很多人拖家带口过来敬上一炷香,一家子就在寺庙门口喝上一碗粗茶,花个几个铜板,吃碗素面什么的,也就差不多了。
马车在慈恩寺门口停了下来,因为史鸿事先就叫人过去打了招呼,自然不需要跟一大堆善男信女挤在一起去上香,而是直接被在门口等候的知客僧引到了专门接待大户人家女眷的佛堂。
林黛玉和史湘霓两人戴上了幕笠,遮住了头脸,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进了佛堂,史鸿陪着上了一炷香,便在佛堂外面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了下来。
“咦,子嘉你也在?”天气很好,暖风吹得人薰然欲睡,史鸿正眯着眼睛,有些犯困,却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声音从一侧传了过来,史鸿睁开眼睛,转头一看,却是冯紫英跟卫若兰。史鸿跟他们关系平平,往来并不多,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他还是赶紧站起身来,做了个揖,招呼道:“原来是冯世兄与卫世兄!”
冯紫英笑道:“叫这么生疏干嘛,直接叫我们的名字就是了!”卫若兰也在一边点头,笑道:“说起来,这两年子嘉你勤于王事,你堂哥又去了南边,倒是跟咱们都生疏了!”他们两个出身都不差,如今都在禁军里面厮混,虽说品级差不多,但是,本朝虽说不至于跟宋朝一样重文轻武,但是不得不说,哪怕是相同的品级,除非打仗,否则,文官升得都是比较快的,也更容易进入权力中心,他们都是世家子弟,自然知道史鸿如今的分量,难得遇到,还不赶紧过来套近乎。
“是小弟的错,小弟在这儿给两位赔罪了!”史鸿算不上什么功利的人,无论是冯家还是卫家,也没有在什么敏感的地方犯错误,他们原本跟史家也算是一个阵地上的,至今也还是有些来往的,史鸿自然不能让人家热脸贴上冷屁股,直接把人给得罪了。
冯紫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