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闪烁)-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廖汉翔微微点了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下个月月初。也就是几天之后,我们就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好吧,那我立即着手组织一下,有结果了再来报告!”
    廖汉翔说着就站了起来,“元帅,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谈仁皓也立即站了起来,他还没有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呢。
    “廖将军,那就麻烦你们了。”
    聂人凤将两人送到了门边,“仁皓,尽力协助廖将军,这件事情可大可小,结果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谈仁皓有点迷糊,但他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日本那边到底有什么事?”
    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之后,谈仁皓这才问了出来。
    “还能是什么事?”
    廖汉翔很不客气的坐到了谈仁皓的位置上,“日本基本上已经完蛋了,战略打击部队在日本投下了上百万吨的燃烧弹,把能够看到的所有人造建筑都炸成了废墟,现在大部分的日本人不是躲在地下,就是躲在森林里。之前,日本还指望美军能够从马里亚纳群岛反击,打开海上通道,获得美国的援助。现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接近尾声,美国基本上放弃了这座群岛,一时半会之内是无法反击的,日本连最后的希望都没有了。从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来看,日本的饥荒已经持续了四个月,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他们还能拖下去?”
    “你是说,日本准备投降?”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
    “对,日本准备投降,可问题不在这里。”
    廖汉翔拿出了香烟,“从德黑兰会议之后,日本投降就不再是我们一个国家说了算的,而现在关于接受战败国投降的相关条款还在继续商议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暂时不能接受日本投降。”
    “为什么?”
    谈仁皓更有点不解了,在对日作战中,除了朝鲜,泰王国等几个盟国之外,帝国没有让别的国家插手,而插手的几个盟国都是唐帝国的亲密盟友,是不会给帝国制造麻烦的,难道德国与波斯帝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发言权?
    “政治,这就是政治!”
    廖汉翔笑了起来,“不过,问题不会很严重。现在基本上确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战败国必须无条件投降,不能因为投降而提出任何的条件。如果日本方面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的话,那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问题是……”
    “问题是,日本不一定会接受‘无条件投降’这个条件。”
    廖汉翔的话有点绕口,“如果日本不肯投降的话,那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分裂日本,让日本人自己打自己。”
    谈仁皓微微一惊,这下明白了过来。因为有《德黑兰宣言》在前,所以唐帝国不能有条件的接受日本投降,这毕竟关系到了整个盟国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统一。但唐帝国可以利用分裂日本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还记得我之前带回来的那几个日本人吗?”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那还是好几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日本内部已经出现了分裂,如果能够利用日本内部的分裂的话,那么日本问题就不难解决。”
    廖汉翔站了起来,“我等下就去招一批人员过来,你帮我在这边找一个可以办公的地点,我们先把日本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做别的事情!”
    “好吧,那我等下直接去找参谋长。”
    两人就这么说好,谈仁皓去找一个临时办公地点,而廖汉翔则去招集他的人手了。
   
第十一节 原始社会


    谈仁皓当天就去帮廖汉翔找到了一处办公的地点,第二天,廖汉翔去找来的参谋人员就到了海军司令部,开始展开工作了。谈仁皓也加入了这个特殊的团队,很快他就发现,这些参谋要么是日本通,要么就是做情报工作的,反正都与对日作战有关,其中不少人挂的是战略打击司令部的头衔。很快,谈仁皓也从这些参谋军官那里对日本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对日作战一共分成了五个阶段,在谈仁皓离开战略打击部队,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前,还处于第三阶段,即战略大轰炸阶段。在此之前则是战略僵持与战略反击阶段。战略大轰炸是整个对日作战的关键,也是能否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阶段。HTtp://zZzcn。com
    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通过战略轰炸来摧毁敌人,迫使敌人投降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对战略轰炸的成效有把握,可从战略大轰炸开始之后,这个怀疑就越来越小了。在谈仁皓离开了硫黄岛,返回海军司令部之后,战略轰炸的规模与范围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到23年底,整个日本几乎都被炸成了废墟。
    轰炸最初针对的主要是日本的军事工业与重工业目标,比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船厂,钢铁厂,石油精炼厂,橡胶加工工厂,电厂等。这是日本军队,乃至日本这个国家的基础,没有这些工厂的支持,日本军队就没有武器弹药作战,日本人就无法武装起来,日本也就将被解除武装。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轰炸目标,是整个战略轰炸的重中之重,可以说,针对这些目标的轰炸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最初的时候,日本的重工业还是比较集中的。可随着唐帝国的战略轰炸规模地扩大,日本的大部分军事工业开始疏散。最初主要是疏散到民间,利用手工作坊来继续生产武器装备。比如,日本的大部分发动机(主要是航空发动机)的零件都是在手工作坊生产的,然后再送到发动机工厂进行组装。如果仅仅只轰炸发动机工厂,就无法瘫痪日本的发动机产业,组装工厂可以在很多地方开设,还能迅速转移。那么,为了达到目的,就必须要扩大轰炸范围,将那些设在居民区的手工作坊设为轰炸目标,也就是说,将居民区设为轰炸目标。同样地情况在其他方面都存在,结果,在几乎摧毁了日本的所有重工业工厂之后,轰炸范围扩大到了居民区,也就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轰炸规模继续扩大。可日本方面很快就向小城市疏散人口。工业也开始向小城市与乡村疏散。为了达到摧毁日本工业的目的,轰炸必须得扩大。到后来,甚至连所有的人造建筑物都在轰炸清单之中。按照唐帝国制订的。宁可误炸,也不可放过的原则,在战略打击部队有足够弹药的情况下,扩大轰炸规模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到23年底,两个战略打击军地数千架轰炸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了50余万架次地轰炸飞行任务,投掷的炸弹与燃烧弹超过了250万吨,其中燃烧弹占了七成以上。另外,还有上千架战斗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了30余万架次的战斗巡逻任务,投掷弹药数万吨。也就是说,从年初战略轰炸开始。到年底,唐帝国战机在日本本土上空投掷了数百完吨地弹药。当时,日本一共有人口8200余万,按照这个比例分配,平均每个日本人分到了30公斤的炸弹或者燃烧弹!
    到24年初,战略轰炸的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弹药了,而是没有轰炸目标了。很多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飞行员甚至在用昂贵的火箭弹打击农田里的耕牛,轰炸隐蔽在森林里面的帐篷。反正。只要能看到的建筑物,活动的物体都在轰炸的清单之中,可实际上,日本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值得投下炸弹与燃烧弹了。
    在持续了近一年地轰炸中,日本五十三座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都已经被炸成了废墟,东京挨了八次轰炸,总计投弹量达到了15000余吨,结果那些甄别人员怎么也找不出一块地方可以让轰炸机再次出动,去投上几千吨燃烧弹了。在这八次大规模轰炸中,一共有120万东京市民被炸死,或者是烧死(有些人是被严重烧伤,数天,乃至数个月之后才死亡)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市区全部被摧毁,数百万东京市民被迫疏散到了周围的乡村与山林,连日本政府也转移到了北面的宇都宫。
    大阪挨六次轰炸,14000余吨燃烧弹投在了这座城市,数十万市民被炸死或者烧死,两百多万市民被迫疏散,数十平方公里的城区被烧成了废墟。奈良挨了四次轰炸,二十多万人被炸死或者烧死。名古屋挨了四次轰炸,二十多万居民死亡。神户挨了五次轰炸,三十多万居民死亡。广岛挨了三次轰炸,二十多万人死亡。另外,长崎,富冈,马关,横滨等等城市都遭到了毁灭性的轰炸。
    当谈仁皓看到这一系列的清单时,他一方面惊叹战略轰炸带来的巨大破坏,另外一方面也在感叹,帝国的情报部门怎么在收集这些情报时就那么厉害呢?连有多少日本人被炸死都精确到了个位,也许,这些数据本身并没有太高的可靠性吧。不可否认的是,轰炸的效果已经出来了,除了五十多座大城市之外,上百座中小城市也都被摧毁,八成以上的日本人被疏散到了乡村,至少有五千万日本人躲进了山林里面。
    数个月持续不断的轰炸下来,不仅仅是日本的工业被摧毁了,连农业生产也被摧毁了。那些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日本上空,而且在秋收之前,战略打击部队还进行了几次集中轰炸,主要就是用燃烧弹去摧毁日本的农田(如果从经济上讲的话,这太不划算了)烧光日本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
    战争打到这一步,日本其实已经完蛋了。当谈仁皓看到后面几份报告的时候才意识到。日本已经被炸回了原始社会。
    在23年的冬天,至少有五百多万日本人被饿死,或者是被冻死。而在春耕的时候,因为轰炸仍然没有停止,结果超过一半地农田无法播种。到四月份的时候,日本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当时,帝国的情报部门还没有搞到确切的数据,但根据去年冬天的情况估计。在24年4月份之前,至少有一千五百万日本人死于饥饿或者是严寒。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因为根据战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的粮食储备是不可能支持到24年秋天的。
    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一直在扩大粮食储备。因为日本一直是粮食进口国,本国所生产的粮食不足以养活所有国民,因此,战前的粮食储备对日本来说极为重要。战前,日本的粮食进口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二是唐帝国。从20年开始。唐帝国就减少了输往日本的粮食(唐帝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日本开始从美国等地获得更多的粮食。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战略储备粮大概有一年左右。另外。在战争的头两年,日本还向美国进口了粮食。因此,到23年战略轰炸开始的时候,帝国情报部门估计,日本的战略粮食储备大概能够坚持到24年春。
    粮食不是工业产品,但绝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军队没有武器弹药无法打仗,如果没了粮食,那连生存都很困难。对唐帝国,美国这类粮食出口大国来说,也许这并不是个问题。上次大战之后。唐帝国就加强了战略储备粮的体制,将战略储备从一年提高到了两年,后来又提高到了三年。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唐帝国储备在战略粮仓里面的粮食足够支持帝国所有臣民三年的生活需求(按照战时配给制度分配)因此,唐帝国本身并不存在缺粮的问题,而且还一直在向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输出粮食(波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在和平时期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可在战时条件下。就必须要依靠粮食进口了)可对日本这样的粮食进口国来说,没有粮食,那就意味着死亡。
    真正摧毁日本的也许不是那些燃烧弹,也不是毁掉的工厂,而是粮食。在整个战略轰炸中,摧毁日本的战略粮仓一直是轰炸的重点。到23年底的时候,日本本土剩下地粮食实际上仅够日本人坚持到24年1月份。也就是说,日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持到美国获得反击的胜利,打通与日本本土的海上通道的那一刻了。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日本人靠的也就仅仅只是那么一点希望。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结果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摧毁了日本人最后的一点希望。帝国大军正在扫荡群岛,关岛上地美军也只剩下喘气的机会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结果对日本来说是灾难性的。如果美军能够在24年中期发动反击,扫荡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的话,那么日本就还有希望,可现在,美国能否在25年组织起反击都是个问题呢。
    实际上,日本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日本不可能坚持到24年底,更不可能坚持到25年。投降是日本唯一的选择,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日本想投降,唐帝国也不见得会接受日本投降的请求。
    “《德黑兰宣言》对我们来说是柄双刃剑。”
    廖汉翔这几天一直在看这方面的文件。“如果是在20年前,我们就已经接受日本投降了,当然,为了减少帝国的压力,甚至可以接受日本开出的一些条件,这总要比多一个对手好吧。可现在,我们根本就不能单方面接受日本投降,必须要整个同盟国集团内部都同意之后,才能接受,显然,德国,波斯都不大可能会同意日本在开出条件后投降的。麻烦啊!”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帝国用于对日作战的部队虽然已经少了很多,但仍然有数十万军人,特别是大部分的战略打击部队都集中在了对日战场上。随着帝国与美国之间战争规模的扩大,这数十万大军的用处是很大的,如果能够将这些军队抽调出来,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去的话,那肯定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不过,日本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廖汉翔抽出了香烟,“我考虑了几种办法,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说白了,结局只有两种,一是日本现在就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样我们会得到其他盟国的支持,日本也就退出战争了,然后我们会派遣占领军去占领日本本土,其他的国家也会象征性的派遣占领军过去。二是日本继续抵抗,我们不接受日本的有条件投降,然后策划日本内部的反政府派别起义,成立一个伪政府。当然,战争还会持续下去,但今后可以用日本人打日本人,而我们投入的部队就可以抽调出来,用到其他的战场上去了。”
    “也许第二种办法的可行性更大一些。”
    谈仁皓迅速的思考了一遍,他没有去拿烟,“东条那个老顽固如果要投降的话,那他就会在四个月之前投降了,而不是拖到现在。另外,投降对他来说就意味着灭亡,我们可以放过日本平民,可对于战犯的态度是很严厉的,他们就算为了自己考虑,也不会轻易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反正现在天皇已经死了,他又不需要向谁效忠。”
    两人都冷笑了起来,日本天皇完蛋之后,事情就变得更复杂了,显然这已经超过了他们这些军人可以解决的范围。
   
第十二节 新的舰队


    很多事情不是由廖汉翔与谈仁皓两人就能决定的,他们只是军人,而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是军事上的问题,而绝不是政治上的问题。在薛希岳首相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之后,海军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具体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很多细节上,比如这次处理日本的事情上,就足以看出首相将军队排除在处理政治事务之外的安排了。
    日本的秘密代表团是在五月底到达帝国的,而且直接由薛希岳首相安排人员来与这些日本国内反对军政府的人员会晤。随后,海军就收到了命令,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制订几套对日军事行动的作战计划,也就是谈仁皓与廖汉翔正在干的事情。随后,薛希岳首相派遣的特使与德国,波斯两个国家的特使在德黑兰进行了一次秘密会晤,商讨对日方针的问题。当时,同盟国在接受敌国投降的问题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唐帝国为了维护同盟国的团结,就必须要把日本投降这件事情摆到台面上来讲,而不能仅凭自己的利益做出决断。
    要达成一个针对所有敌国的统一协议是很困难的,不同的国家对战争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针对俄罗斯的问题上,唐帝国的要求很简单,只需要守住现在的领土就足够了,而波斯帝国却一直垂涎北高加索地区,德国却想使其领土进一步的东扩。因此,在俄罗斯的问题上,唐帝国的态度是很保守的,只要俄罗斯不构成威胁就足够了,可另外两个国家却不一样,那么在俄罗斯投降的问题上,三个主要国家的要求全都不一样。日本问题也一样,说白了,日本问题是唐帝国一个国家的问题。可现在牵扯到了同盟国的共同利益时,日本问题就没有这么好解决了。
    三个国家的首相特使在德黑兰进行了数日地磋商之后,最终只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日本只能无条件投降,不能为退出战争而开出任何的条件。虽然这只是一个共识,但是却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如果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么就应该由同盟国出兵占领日本。并且瓦解日本的现政权,组织一个新的政府。另外,日本还得在没有任何商量的前提下与同盟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基本上意味着日本将丧失所有的主权,即使是在战后,都将沦落为一个主权不完整地国家,永远的受控于唐帝国,以及其他的战胜国。
    这个条件实际上是日本所无法接受的。在六月初,也就是谈仁皓与廖汉翔还在为怎么控制日本而制订一系列的军事计划的时候,薛希岳首相就通过几个中立国向日本政府发出了公告,如果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战争就会继续下去。接着。薛希岳开始安排内阁高级官员与日本的秘密代表协商,开始着手解决日本问题。
    日本东条政府的回答是否定的,“无条件投降”是个新名词。可任何人都明白,如果按照唐帝国的要求投降地话,那日本就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并且永远失去成为列强的机会。这与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地核心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这也同时意味着日本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在薛希岳发出了公开照会之后两日,日本东条政府就通过中立国否决了这一提议,并且宣布将抗争到底。
    日本政府的宣言实际上就是新的军事行动开始的信号,六月六日,薛希岳首相就下达了军事行动的命令,随即。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就拉开了。
    “看来,我们的猜测完全正确了。”
    谈仁皓回头看了眼已经发动起来的运输机,再回头朝廖汉翔看去,“至少,这次我们应该有所准备地吧!”
    “我这边会尽快做好安排,当然,究竟怎么处理日本,那还得看首相的决定。”
    廖汉翔拍了下女婿的肩膀,“回到舰队之后。按照我们的计划行动,如果能够从此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麻烦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是功在千秋了!”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那我就先上飞机了,你什么时候去济州岛?”
    “就这几日吧,手里还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
    “也许,我们下次就应该在日本见面了。”
    廖汉翔也笑了起来。“希望如此,一路保重!”
    两人道别之后,谈仁皓就上了飞机。这天是六月十一日,他先赶往了那霸,与在那霸休整的舰队会合。飞机到达嘉手纳机场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半,郝东觉在机场等着舰队司令官的到来。
    “情况怎么样了?”
    吉普车刚发动,谈仁皓就问了出来。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保证你会大吃一惊地。”
    郝东觉迅速的把车开上了通往港口的道路,“两艘新航母简直太棒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航母!”
    谈仁皓靠在了座椅上。“官兵的训练,还有飞行员的训练工作都到位了吗?”
    “基本上都达到了要求,现在大家就在等你回来呢。”
    郝东觉转头看了眼搭档,“你对新航母有多少了解?”
    “算是有一点了解吧。”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他对战舰的兴趣永远赶不上郝东觉。
    新服役的四艘航母是帝国建造的第三种舰队航母的头四艘,该级航母的名称为“湖”是以帝国的各大湖泊命名的,而头四艘中的“兴凯湖”号与“岱海”号两艘就分配给了第一特混舰队。
    “湖”级航母是帝国在总结了前两级航母的经验基础上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航母。与“长江”级航母(实际上这是一级过渡型号的航母,如果是正式型号,那么就应该以“江河”级命名,而不是以首舰的名字来命名)不一样,“湖”级航母基本上脱离了“皇帝”级航母的设计基础,按照战争要求,以及军方提出的一些建议全新设计的。航母采用了封闭式舰艏,并且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加厚了水线以下部位的装甲厚度。改进了内部舱室的设计,全舰一共有上千个水密舱,小分舱的设计方式提高了航母在中弹后的生存能力。另外,主甲板(机库的那一层甲板)也采用了装甲设计,与装甲飞行甲板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航母的水平装甲防御。最大的特点是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了38000吨,即使是轻载排水量也达到了32000吨,远超过了前两种航母。增加的排水量并没有用来增加航母的载机数量。大部分都用到了提高防御上来。其中,航母地装甲重量就达到了4500吨。机库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升降机增加到了三部,提高了航母载机的出动率,也提高了航母在受创后的持续作战能力。航母的防空火力得到了全面加强,24门80毫米高射炮,56门40毫米高射炮,48门20毫米机关炮,后期还增添了上百门小口径机关炮,这极大的提高了航母抵抗轰炸的能力。航母载机数量仍然是108架(作战时携带120架。增添12架侦察机)但增高的机库可以容纳更先进的战机,这为后来换装新式战机提供了基础。
    谈仁皓只看过航母的设计书,这是帝国海军真正需要的航母。“皇帝”级与“长江”级在设计的时候存在在大量地缺陷。而其中很多缺陷(比如木制飞行甲板,大分舱设计,开放式舰艏,以及没有做任何分割设计的机库)都是无法通过改进来弥补的。残酷地战争证明,这些缺陷在很多时候是致命的(“太宗”号航母就是因为大分舱设计,以及电力系统的布置不合理,而最终沉没的)在这些缺陷暴露出来之后,帝国海军就要求获得一种新的航母,一种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的航母。
    “湖”级航母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这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量产型的航母。前两批各建造了四艘。而从第三批开始,则是一次型的建造六艘。航母量产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建造周期可以缩短到一年半,批量生产还可以降低零件地采购价格,控制航母的成本。另外,受损航母可以及时的得到维修,迅速的恢复战斗力。这同时还简化了舰队官兵的训练,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等等。
    一路上,郝东觉都在兴奋的谈论着这两艘航母。而当吉普车开到了码头上的时候,谈仁皓也算是开了眼界。仅仅从外观上看,“兴凯湖”号都要比“玄宗”号大出很多,比“长江”号也大了很多。另外,与烟囱设计在一起的舰岛也显得格外地醒目,这要比以前的航母的岛式建筑大了很多。飞行甲板的面积至少增加了三成,这提高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效率,也增加了轰炸机出发前的灵活性。
    “怎么样,我保证你会感到吃惊的!”
    “不错,看样子,今后我们就得在这上面指挥舰队作战了。”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就把这艘航母作为我们的新旗舰吧!”
    “我知道你会这么做的,早就已经安排下去了,现在参谋部都已经转移到了‘兴凯湖’号上面。”
    郝东觉靠在了吉普车上,“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先去收几份电报,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谈仁皓一边说着,一边跳上了吉普车。
    “最快今天傍晚。”
    郝东觉也立即上了车。
    “那就今天晚上出发。”
    谈仁皓再次回头看了眼庞大的航母,“帮我联系第二特混舰队,询问他们的出发时间。虽然这次任务的难度不大,但规模很大,两支特混舰队要联合行动。”
    郝东觉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了。在谈仁皓回来之前他就收到了电报,舰队有新的任务了,而他也立即下令,让舰队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下午,谈仁皓在基地司令部收到了参谋长甘永兴发来的任务书,接着就返回了新的旗舰——“兴凯湖”号航空母舰。当天晚上八点,第一特混舰队在几艘港口巡逻艇的护送下离开了那霸港,驶向了茫茫大海。
    “舰队按照战备情况分配工作,天亮前安排好防空战斗机。”
    谈仁皓下达了几条简短的命令,“另外,让护航的驱逐舰在夜间都提起精神来,最近美国佬的潜艇在这边的活动很猖獗,可不能让他们钻进来送我们几条鱼雷!”
    郝东觉立即就向相关的参谋军官传达了命令。
    谈仁皓扫了一眼司令舱里的军官,然后对郝东觉点了点头就走出了司令舱。郝东觉没有急着跟出来,而是在谈仁皓出去后几分钟才跟着走了出来。
    “命令书已经看过了?”
    郝东觉点了点头,然后靠在了旁边的栏杆上。“湖”级航母的舰岛外安装了装甲钢板,连舷梯上的栏杆都是用钢板焊起来的。
    “这次的任务并不困难,可麻烦不少。”
    谈仁皓叹了口气,“参加行动的部队很多,各部队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而具体的指挥由廖汉翔的战区司令部负责,这也算是给新的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第一个考验吧。”
    “那我们就不能搞砸了,我可不想让你的老丈人丢脸!”
    郝东觉立即笑了起来。
    谈仁皓笑着一脚踢了过去。“谁跟你开玩笑了?有少卿他们的消息吗?”
    “下午就联系上了,他们已经在昨天离开了青岛港,现在正在向济州岛方向前进,大概比我们提前几个小时到达会合海域。”
    “其实,这次的行动对少卿他们来说也很重要。”
    谈仁皓趴在了栏杆上,向则前方的大海看去。
    郝东觉暗叹了口气,也不再开玩笑了。“第二次马里亚纳海战”之后,第二特混舰队受到了很多指责,虽然现在是由聂人凤在顶着压力,但是雷少卿与常荐新如果还没有什么好的表现的话,恐怕两人的位置就要保不住了。
   
第十三节 登陆日本


    舰队在第二天下午到达了预定海域,雷少卿与常荐新指挥的第二特混舰队提前了四个小时到达,而由严师琪与谷甄云指挥的第三特混舰队也已经在十多个小时前通过了会合海域,正在向着日本九州岛方向前进。
    “这次的任务,重点是陆战队在福冈附近登陆,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掩护陆战队上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