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然后下面没有了-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佳慧其实也不知道太子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她只能根据流言给家族提供一个猜测的方向。
  “太子对太子妃甚为爱重,对大长公主的身体非常关心,他肯定做不出那样的事情来。”柳佳慧的父亲说,“爹,你是不是弄错了?太子喜欢微服逛青楼的消息是哪里来的?莫不是有人在陷害太子?”
  在柳佳慧的梦里,老国公这时已经死了。但他现在却还活着,自从把他身边一个跟了他二十年多年的老随从抓起来后,他虽然每逢换季时都要病上一场,时不时就要“病危”一次,但到底还活着呢。
  “叫你盯着你就盯着……”老国公咳嗽了一阵说,“别离大长公主府太近,那府上诸多好手,不是我们的人能比的。叫大家把皮都绷紧一点。若是瞧见太子外出就跟上去,看到有人使美人计就拦下来。”
  不过,柳家人白操这个心了,因为孝顺的太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长公主府。
  太子侍了十多天的疾,大长公主的调查有了结果,她就“痊愈”了。大长公主叫人进宫给显武帝传了口信。显武帝以探望长辈为借口,到了大长公主的府上。大长公主把所有的证据列出来给皇上看。
  “……今年江南上供的玉山春茶也是被掉了包的。”大长公主说。玉山春茶是新茶,每年只有不到一斤的产量,皇上更喜欢龙井,因此玉山茶就都给了太子。太子很看重嫡妻,东宫里有资格喝玉山茶的只有他和太子妃,但太子妃有些轻微的体寒之症,平日里不常喝绿茶,所以玉山茶多为太子所用。
  除去玉山茶,幕后之人估计还想对东宫日常份例里的蔬菜动手脚。只是,日常蔬菜都要被替换的动静就大了,还需要往东宫小厨房里安插人手,因此这条线尚在铺就,还未彻底成型。如果不是大长公主忽然就此事展开了调查,幕后之人隐在暗处,再过几个月,大约太子入口的蔬菜就是有毒的了。
  显武帝的脸上显出了隐忍的愤怒。
  大长公主知道,皇上这是气坏了。她轻轻地拍了拍显武帝的手背,道:“皇上身边也该仔细排查一番才是。有人和我说贡品被换了,我也是将信将疑的,怕那人在危言耸听,但又怕确有其事对皇上和太子不利,因此只能尽我所能地粗略地调查了一番……皇上跟前,我是插不上手的,你要多注意啊!”
  显武帝越加愤怒了。那筐被换了的桃子本就是被献给他的,虽说他以前都把桃子送给了太子,自己从来不吃早桃的。但如果这次他忽然就想吃一个呢?幕后的人怕不是想要把他和太子一同毒死吧?
  “腾儿啊……”大长公主轻轻叫着显武帝的小名,“莫要生气。换个角度想一想,这阴谋被布置得如此隐秘,却依然叫我们看破了,正说明腾儿是天命所归呢。腾儿从小就是个好的,自会有福星庇佑。”
  这就是在为边静玉和沈怡说好话了。
  这一次事件的突破口虽在老尤头身上,但若没有边静玉和沈怡,老尤头至今还是边家农庄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老农。所以,对于长公主这样的人物来说,这份功劳还是要被归到边静玉和沈怡的身上。
  大长公主的言下之意便是,边静玉和沈怡都是皇上的福星啊。
  边静玉和沈怡是姚和风的好友,姚和风又是永乐郡主的丈夫,大长公主夸了他们,其实也存着些许的私心。不过,好话不用多说,点到即止。大长公主又转而说起了其他,道:“对了,这有毒的玉山春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皇上可还记得当初的印立群?他应当就是喝这种加了料的茶叶喝死的。”
  皇上立刻想起了印立群是谁。
  那是他年轻时的巡盐御史,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可惜死于……死于脏病。
  古人皆以为这玉山春茶里被下了无色无味的毒…药,其实是因为里面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人们常喝这种茶水,重金属入了血液和内脏,人起初会时而精神恍惚,时而精神奕奕。一般人会下意识忽略这种症状,以为自己只是太累了而已。当毒性加深,皮肤就会开始溃烂,症状和某类花柳病相似。
  在柳佳慧的梦里,太子死于重金属中毒,却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民间传遍了他微服狎…妓的丑闻。


第115章 
  印立群是显武帝曾经的心腹之一。
  若不是心腹,显武帝哪里敢把他放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
  盐是国之基石。想要获得高度的中央集权,掌握了军队还不够,盐也是重中之重。然而江南盐商多与当地豪强勾结在一块儿,欺上瞒下的功夫做得好好的,每年有多少利润入了当地豪强的口袋,这都是在割显武帝的肉啊!为什么沈怡发明了晒盐法却暂时不敢公之于众?因为晒盐法一出,盐的产量大大提升,这会破开盐被众多盐商及他们背后的势力牢牢把持的局面,将沈怡推向盐商们的对立面。
  沈怡暂时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与他们对抗。
  印立群此人,为人正直又不失圆滑,他当上巡盐御史后,在很大程度上为显武帝理清了江南盐场中的一些乱象。然而,被他拿去开刀立了典型的到底还是些小盐商,等他想要磨刀霍霍冲着那些大盐商去时,他本人也就站在了悬崖之上。印立群可以称得上是毫无弱点的,他没有亲友为软肋,不贪财好色,也不怕死,身后有着皇上的支持……然而,他最终还是死了,死于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病症。
  这些年以来,当显武帝想起印立群时,他有时觉得印立群不应该是那种贪色的人,有时又觉得印立群辜负了自己的信任。印立群死后,显武帝对江南的一系列布置都被打乱了,他不得不重头再来。
  此时,安定大长公主却告知了显武帝另一个真相,那所谓的脏…病只是一种中毒的效果。
  显武帝出奇地愤怒。
  当年的印立群死于江南豪强之手,这一次贡品被换之事肯定也和他们脱不开干系。但显武帝岂会怕了他们!他渐渐也就冷静下来了,谢过大长公主,带着玉山茶以及当初赏给边静玉的桃子回了宫。
  外人只知道大长公主病了一场又好了,却不知道多少藏在暗处的算计都露出了马脚。
  究竟谁是猎人,谁是猎物,悄无声息地就颠倒了一下。显武帝没有惊动任何人,冷眼看着幕后的人把一条往东宫里运送毒蔬菜瓜果的线路铺就成型,然后顺着这条线把藏于暗处的毒瘤都揪了出来。
  被调过包的桃子和茶叶以及后来被陆续调包的蔬菜瓜果都被送去了死牢,让几个罪大恶极的死囚犯日日食用。他们起初都没什么反应,连续吃了好些日子,才出现精神莫名恍惚又莫名兴奋的症状。
  这就和印立群当初的脉案对上了!印立群的死亡果然有疑点!
  一想到心爱的太子差点就要死于“脏…病”,显武帝顿时觉得幕后之人其心可诛!
  在幕后之人自以为胜券在握时,显武帝的反击已经开始了。显武帝觉得大长公主说得很对,边静玉和沈怡确实是他的福星。要不然,太子这次非折进去不可。而储位动荡,整个国家都会跟着动荡。
  不过,很多事情皆在隐秘中进行,皇上暂时不好在明面上赏赐边静玉和沈怡。
  皇上最近不常召见边静玉了,却给他指了个吏部郎中的职位,这是正五品官。从翰林院修撰到吏部郎中,边静玉一次升了两级。进了吏部后,边静玉并没有仗着自己身上的圣宠对着同事和上司指手画脚,而是一头扎进了往日的案卷之中,做些资料归纳整理的工作。吏部管着官员的升迁调动,案卷里其实有很多东西可挖,皇上将边静玉点为吏部郎中其实有他的目的,并不是随便给边静玉升官的。
  即使边静玉近来不常面圣了,依然无人敢故意针对他。因为,皇上虽是不常召见他了,但皇上却开始经常召见沈怡了啊!沈怡身上有爵位,即使不走科举,也能被封官。皇上为了见他方面,竟然给沈怡封了个御前侍卫的职位。也不知他们两口子给皇上吃了什么迷心药,皇上就这么喜欢他们!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他们故意整了边静玉,边静玉回头给沈怡吹了枕头风,沈怡立马就能向皇上告状。
  再说,如今的吏部尚书正是沈德源。有沈德源照顾,边静玉在吏部自然如鱼得水。
  沈怡有事没事就给皇上讲讲农经。千万不要小瞧了百姓们的智慧,其实各地都有能让粮食增产的方法,这是有经验的老农一点点整理出来的。只是此时信息传播速度太慢,各地无法进行知识交流,甲地总结出来的经验传不到乙地去,这就非常可惜了。沈怡就想把各地的百姓智慧经验都集结成册。
  对皇上来说,这些都是小事啦,大笔一挥,沈怡身上就有了一份奉旨修农经的差事。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八月,皇上准备要收网了。那些一日三餐大剂量食用毒菜毒果的死囚犯们,他们已经出现了皮肤溃烂的症状。沈怡只知道他们应当是重金属中毒,却不知道是哪一种金属超标了。
  此时的人并没有重金属中毒的概念,当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用这个方法来害人。
  “你猜那些毒菜毒果都是怎么来的?”沈怡在面圣时知道了一件事,回家就说给边静玉听了,“曾经有个小村子,村里人集资打了一口井后,全村人慢慢都皮肤溃烂而死了。当地人起初以为是疫病,后来又以为是被诅咒了,大家都吓得要死,那村子就成了死村。后来才有人怀疑是井水出了问题。这事本应该上报朝廷,但被有心人知道后,有人故意将此事瞒了下来。他们用那井水浇灌了蔬菜瓜果,害了印立群。二十年过去了,他们在那口井附近种了果树等等,只等着什么时候再用这方法去害人呢!”
  那村子是南方的一个小村子。有毒的桃子和玉山茶本就是在南方培育的,只要运到京城里替换了原本的贡品就行。至于蔬菜瓜果,因为东宫要吃新鲜的,肯定不能在南方培育好了后再运送过来,因此他们就把井水一桶一桶地运来,在京郊弄了个庄子,庄子上种植的蔬菜水果都用这种井水来浇灌。
  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
  也就是说,整件事是江南那边的人起头,京城这边的人接应,他们才能差点害了太子!
  边静玉摇着头说:“人心太可怕了。不过,幸而太子无事,他们的算计反倒是给了皇上一个清除江南豪强的理由。”显武帝登基几十年,军队始终牢牢地握在皇上的手里,皇上不是没有能力把江南豪强抓起来,他只是缺乏一个能把他们都抓起来的合理的理由。皇上也不能随便杀人,直接杀人则后患无穷。但既然那边选择给东宫投毒,还叫皇上拿捏住了证据,皇上终于有了能让他们血流成河的理由。
  这次事件能把京城内外无数的人牵扯进去。皇上在愤怒之后恢复了冷静,他肯定想好了要利益最大化。至于京城里是谁在接应,皇上心里估计也有数了。这一日,他召见了太子,又召见了五皇子。
  五王妃给丈夫换上了朝服,正给丈夫系腰带时,她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你笑什么?”五皇子狐疑地看着自家王妃。
  五王妃道:“不知怎么的,刚刚忽然想起了幼年时的一件趣事。我大堂姐是众姐妹中最聪明的,我们一块儿读书习字,她总是学得最快,也学得最好。我那会儿年纪小,懵懵懂懂的偏不服气,觉得肯定是大堂姐平日里的吃食比我好,她说不定是吃了什么能变聪明的东西。于是,我就每日都照着大堂姐的饮食单子吃,她吃一份,我就吃两份。一连吃了好几个月,没把自己吃聪明,倒是吃胖了不少。”
  “呵呵。”五皇子看着自家王妃的眼神就像是在看着一个傻子。傻子才会做这种事呢!
  五王妃不以为意,把五皇子的衣服打理好了,就微笑着把他送出门了。
  五皇子乐颠乐颠地进了宫。刚进御书房,他正要跪下给自己亲爹行礼,一个册子砸到了他的脑袋上。五皇子惊呆了。他最近没闯什么祸啊!显武帝冷笑说:“你厉害了,竟然把手伸进了太子东宫。”
  五皇子有些茫然,一边喊着冤枉,一边捡起册子看了起来。
  册子上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他贿赂了某太监,那太监是太子东宫小厨房里粗使小太监。又某年某月某日,他和某太监在某地说了几句话,那太监和太子东宫里的一个宫女是老乡,两人常有联系。
  五皇子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没有继续往下看。这册子上写的东西是真的。
  其实,往兄弟那里塞探子这种事情很常见,五皇子就不信太子没往他和大哥府里塞过探子!但是这种事情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一旦被父皇发现了,不是他的错也是他的错了。五皇子本想否认,但他转念一想,这本册子既然把事情记录得这样仔细,说明父皇手里肯定有证据,他已经不能否认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
  五皇子忽然想起了自己临出门时王妃说的话。
  他连忙跪下磕头,说:“父皇,儿臣有罪啊!儿臣心里其实一直非常仰慕太子哥哥。我就不懂了,我们都是父皇生的,凭什么太子哥哥就……就长得比我好看?凭什么他就比我聪明呢?怕是他平时吃得比我好啊。我就想,若是我和太子哥哥吃得一样,我说不定也能变聪明些。可惜我平时老和太子哥哥吵架,哥哥大约不乐意理我了。我……我确实收买了几个人,但只是想问一问太子哥哥平日里喜欢吃什么而已,我好在府里偷偷照着太子哥哥的口味吃啊!”他一边说着,一边真情实感地流出了眼泪。
  此时天气还有些闷热,五皇子只穿了两件衣服,朝服里头就是中衣。
  五皇子撸起了朝服的袖子,用里头的质地更为绵软的中衣来擦眼泪。这中衣上绣着一排小兔子。五皇子心里一动,把中衣的袖子高举,说:“父皇您看,我的衣服袖子上还偷偷地绣了太子哥哥的生肖呢!对了,裤子上也绣了,袜子上也绣了。”为了证明自己对太子三哥的爱,五皇子当庭解起了裤带。
  五皇子身上穿的这套中衣和袜子是边慈做的。边慈是这么说的:“本来想把妾的生肖绣到王爷的中衣上,王爷穿上这件衣服,就好像妾一直陪在你身边一样。不过,妾最喜欢兔子了,就改绣了兔子。”
  这种闺房秘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行了!你这话骗鬼呢!”显武帝不满地说,“你眼里不是一直只有你大哥吗?!”
  “父皇!”五皇子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儿臣……身不由己啊!”
  皇上:“……”
  太子就站在皇上身边,连忙给皇上重新倒了一杯茶。他这样做也是想缓和下现场的气氛。
  五皇子跪着往前爬了两步,抱住太子三哥的腿,学了边慈的话,说:“弟弟叫人把太子的生肖绣在衣服上,穿上这件衣服,就好像太子哥哥一直抱着我一样。我……我对太子哥哥的真心苍天可鉴啊!”
  太子惊恐地提着裤带。轻点!轻点!裤子都要被扯掉了。


第116章 
  五王妃其实一点都不担心,五皇子能领会她的意思最好,但就算五皇子不能领会她的意思,那也无所谓。五皇子这次进宫,如果真是为着往东宫里安插探子的那件事,最好的结果就是被罚禁足,最差的结果应该也是被罚禁足。在这多事之秋,闭府读书可比在外头蹦跶安全多了。五王妃挺淡定的。
  在柳佳慧的梦里,太子出事后,背黑锅的人毫无疑问就是五皇子了。五皇子承受了来自皇上的绝大部分怒气,连带着大皇子都不被皇上待见。但现实生活中有着边静玉和沈怡带来的蝴蝶效应,虽然幕后的推手依然选择了五皇子作为背锅人选,但在五王妃的经营下,皇上心里其实没有怀疑五皇子。
  五王妃和边慈(或者说是和边慈背后的边静玉)的合作可以一直追溯到五皇子得到鲛纱绫后没多久。那鲛纱绫是宫外之物,是有人偷偷进献给五皇子的。边慈把这个消息告知边静玉后,边静玉起先没有多想,只是由此断定五皇子和江南那边有联系而已。但是,边静玉很快意识到了这件事不对劲。
  还是那句话,鲛纱绫太珍贵了。
  在夺嫡势力中,五皇子只是依附于大皇子而存在的。送礼给他的人,往往都是想要通过他攀上大皇子,而不是真的想要奉他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有可能送五皇子成箱的金银,有可能送他珠宝美人,但绝对不可能送有市无价的鲛纱绫!若有人真能弄到鲛纱绫,为什么不送给大皇子用于表忠心?再说,能弄到鲛纱绫的人,肯定在江南布政使司里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人是各位皇子竞相拉拢的对象。如果他们真想投资一位皇子,绝对不可能找不到门路,不需要通过五皇子来向大皇子卖好。
  所以,边静玉有理由相信,鲛纱绫其实是一个阴谋。
  人们钓鱼时都是怎么做的呢?得先往鱼钩上挂上鱼饵。鲛纱绫就是给五皇子准备的鱼饵。
  想明白这一点后,边静玉有些担心边慈,就让边慈偷偷试探了五王妃。五王妃也是个有决断的,她或许对五皇子并无多少情谊,但她既然已经嫁给五皇子为妻,就根本无法独善其身。如果五皇子真做了什么事情为皇上厌弃,她的家族也将会受到牵连。于是,五王妃立刻和边慈站到了同一条船上。
  在五皇子获得鲛纱绫后没多久,五王妃就开始行动起来了。
  边慈哄着五皇子偷偷抄经,五王妃再想办法把这件事情改头换面传到皇上耳中去,这只是她们妻妾合谋的众多事情中的一件小事而已。除此以外,五王妃还在五皇子不知道的情况下暗暗拆了他不少台。她到底是五皇子的正妻,是五皇子府的女主人。对于外人来说,她的立场能代表五皇子的立场。
  在她们的努力下,皇上对于五皇子的印象渐渐发生了变化。
  最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在毒桃案发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如果五王妃和边慈是在毒桃案之后才开始努力的,皇上反而要多想一下;偏偏她们在毒桃案之前就已经把皇上对五皇子的印象扭转得差不多了。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整个五皇子府的运气都挺好的。
  于是,当显武帝在暗中调查毒桃案时,当他最先查出五皇子往东宫里安插人手,正好他安插的几个人中有一人会是日后运送毒蔬菜的那条线中的一员,显武帝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不可能!老五哪有这样深的心计?再查!”说直白点,就是显武帝这个亲爹觉得老五太蠢了,蠢得做不成这样的事情来。
  在五王妃等人的努力下,显武帝亲自把五皇子身上背的锅挪开了。
  再往下查,自然就查出了别的事情,五皇子确实对投毒案一无所知。
  如今,显武帝已经把整件事情掌握得差不多了,此事确实和他一个儿子有关。显武帝在某些时候显得比较冷血,刚知道调查结果时,他有过失望、生气等种种负面的情绪,但这会儿已经彻底冷静下来了。五皇子在此事中被人利用了,放在以前,显武帝在不待见那个算计了五皇子的人的同时肯定也会不待见五皇子,他觉得自己没有这么蠢而不自知的儿子。但现在,发现别的儿子心思深沉到一种叫人害怕的程度,再看蠢而不自知的五皇子,显武帝心里反而有了一丝怜惜,都怪淑妃把老五养废了!
  看着五皇子抱着太子的腿卖蠢,显武帝心里其实还挺乐的。
  当然,就算投毒案和五皇子无关,但他收买东宫的太监宫女却是事实。做弟弟把手往哥哥后院里伸,做臣子的把手往储君东宫里伸,这手就应该被剁掉。皇上果然罚五皇子闭门读书。五皇子领了父皇口谕从宫里无精打采地回来后,五王妃一听他被皇上禁足了,立刻欢天喜地地说:“快,给王爷把书房收拾出来!我嫁妆里有一套手抄《南翁全集》,送给王爷慢慢看吧!哦,叫方庶妃去书房里伺候。”
  五皇子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自家王妃。
  这傻王妃啊,自家爷被禁足了还这么高兴!
  五皇子摇了摇头。都说妻贤夫祸少,他家王妃这样傻,他就得能者多劳了。
  见过五皇子后,显武帝又先后把四皇子、六皇子叫进宫里去。也不知道显武帝和他们说了什么,四皇子领了整顿皇庄、内务的差事,六皇子则和五皇子一样被禁足了。四皇子对太子一向敬重,为人十分方正。据说是太子向皇上举荐了他,而他这种丁是丁卯是卯的性格确实适合去整顿皇庄和内务。
  在毒桃案中提供了关键信息的老尤头,总怕自己办事不利、命不久矣,这老实人硬生生把自己吓病了。结果,皇上大笔一挥,给他升了官,把他提为了皇庄的管事,让他管理一整个皇庄。老尤头晕晕乎乎的,每一脚都像是踩在棉花上。四皇子又亲自来见了他,向他请教皇庄上的事情。老尤头当着四皇子的面,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脸,说:“我……我这不是在做梦吧。”四皇子被他弄得哭笑不得。
  剩下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显武帝并没有召见,放任两位皇子在府里左思右想。
  关于毒桃案的事,皇后是知道内情的。因为她掌管六宫,皇上若要调查宫里的事,肯定绕不过皇后去。皇后刚知道这事时,差点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但她不是那种经不住事情的人,心思渐渐稳了。
  这事被发现得早,太子只喝过两三次毒茶,其他毒物并没有入口。太医再三检查,都觉得太子的身体并无大碍,叫人松了口气。经此一事,皇上对太子越发怜惜。皇后知道自己儿子的地位更稳了。
  皇后心里很感激边静玉。
  于是,某一日在陪着皇上用膳时,皇后忽然道:“自德妃闭宫念佛后,她身上的差事也一并卸了。臣妾想躲个懒儿,就想着,顺嫔是个好性儿的,不如把她提到妃位,叫十四皇子面上更好看些,也叫顺嫔能顺利接手当初德妃的差事。”皇后早在几年前就把一些在她看来不重要的宫务分派下去了,比如说花木打理、四季衣裳分配等等。德妃当初管的就是四季衣服、首饰的分配,这里头是很有油水的。
  嫔位以下的变动都是小事,但一涉及到了妃位,就不是皇后一人能决定的了。
  显武帝没有那么多的心思花在后宫的女人身上,因此女人们在他心里都只有单薄的印象,都像个纸片人似的。关于顺嫔,显武帝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是个性格柔顺的人。哦,那还是边静玉的姑姑。
  第二日,顺嫔因抚育十四皇子有功,被封为了宁妃。
  消息传到安平侯府时,老夫人哭得眼睛都红了,直说女儿终于熬出头了。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以边静玉为圆心,顺着他辐射出去的一张越来越宽的人际网,越靠近圆心的人就越能受到边静玉的影响,他们每个人都尽可能地走出了一条最好的路。
  在边静玉休沐时,边家和沈家都把孩子们往新诚伯府里丢。
  三儿有了大名,叫边淳玉。小少爷已经一岁多了,摇摇晃晃能走几步路,奶声奶气能说好些话。淳玉也好,大名为沈英和沈荷的盼归和妮儿也好,他们都被大人教导着一定要听边静玉和沈怡的话,日后也要孝顺边静玉和沈怡。沈思把沈英送去沈怡那时,还故意板着脸问他:“爹是怎么教育你的?”
  沈英就头头是道地说:“要照顾姐姐,要孝顺小叔,要敬重边叔叔,跟着边叔叔好好复习功课。”
  沈思点了点头。
  沈英得了父亲许可,忍不住欢呼了一声。他最喜欢去沈怡那儿玩了。像他这样大的孩子,哪有不淘的?虽说平日里人小鬼大、用功读书的人是他,但到了伯府里就带着小厮满院子乱窜的人也是他。
  妮儿提醒沈英说:“你还要跟着边叔叔复习功课……”
  沈英眼珠子一转,把奶香味的淳玉抱了起来,机智地说:“爹还说要孝敬小叔。我这就是在孝顺小叔啊。哦,带小叔抓虫子去了!”沈英把一岁多的小叔举高高,但愿边小叔不要被虫子吓得尿裤子哈。
  功课是什么?不存在的。
  裹着尿布的边小叔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叔。
  

第117章 
  在柳佳慧的梦里,此时的二皇子应当是无比意气风发的样子。镇国公府已经彻底分崩离析,成家人在暗地里掌握了西北军。从西北到京城,急行军不过是几日的功夫,二皇子若想要来一场“枪杆子里夺政权”的戏码,也不是不可以。当然,他没必要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太子死期将至,只要忍耐就好。
  在柳佳慧的梦里,即便没有惊才绝艳的状元边静玉,显武帝依然决定要推行税赋改革,并在暗地里筹谋田地改革等事。于是,他如同现实里一样,都触犯了江南诸多豪强的利益,某些人也如同现实里一样,就想要扶持一位更亲近他们的新皇。这位新皇必须受到他们的控制,必须能为他们所用,这意味着新皇必须有把柄被他们握在手里。弑弟便是一个极好的把柄。所以,在太子被投毒这一事上,与其说是某皇子借助江南的力量暗害了太子,不如说是江南那边的某些人选择了某皇子去暗害太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些人会选择一位最弱势的皇子,因为只有势弱才敢铤而走险。
  在柳佳慧的梦里,二皇子和德妃从未受罚过,二皇子对外最是谦和大方,若是太子出了事,最有可能成为新太子的便是二皇子了,所以江南的人选择了大皇子。然而,二皇子心思深沉,已经在暗地里拉拢了无数人,他明面上的人脉其实只是他众多人脉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这件事竟被他和德妃发现了些许端倪。二皇子选择静观其变,在太子病逝后,立刻找人揭发了大皇子,得了渔翁之利。
  在现实生活中,成家早就倒台了,二皇子苦心经营出来的人脉被折损了大半。他被迫禁足读书,德妃又被迫闭宫念经。这对母子不再是众夺嫡势力中装弱的那一方,而确实是夺嫡势力中最弱的一方了。于是,江南的势力在暗中接触了二皇子。二皇子在书房中独坐一夜,接过了来自江南的橄榄枝。
  但二皇子到底比大皇子聪明,他虽然和江南有了合作,却又想办法把大皇子和五皇子拉出来当了挡箭牌。若不是五王妃和边静玉联手,在二皇子命江南势力刚开始算计五皇子时就有了应对,那么在二皇子的有心算无心下,等太子出事后,这口锅就被五皇子牢牢地背在身上了。而主导了一切的二皇子就可以像柳佳慧梦里一样,害了太子,废了其他兄弟,气死显武帝,以无辜的姿态得了渔翁之利。
  可惜,先有边慈贪财误打误撞叫边静玉起了疑心,后有老尤头老老实实瞧出了御桃的不对劲,二皇子的这番算计还没有正式开场,就已经满盘皆输了。二皇子知道老尤头被封官后,心里忽然一慌。
  显武帝提拔了一个小吏,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