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找北大-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界,他们在草坪上具有无穷魔力的嗓音在唱片里险些沦为过于狡猾的编曲、过于职业的伴奏的点缀品。《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首歌在10年前和今年先后录制出来的两个版本都无法和许秋汉的头发没有中年早谢以前的任何一次草坪即兴版相媲美,离开了草坪,未名湖或许注定是个干涸的海洋,或者如我的学生、音乐人张力所言,〃未名湖是个刘海洋〃,一个向特殊年代威严的巨兽脸上泼硫酸的版本。
WWW。HQDOOR。COM←虫工←木桥 书←吧←
第19节:草坪音乐记忆 文/胡续冬(2)
我一直坚信,一所没有面积足够庞大的草坪的大学是一所失败的大学,一个没有许秋汉之类的骑着吉他(和女孩)满天飞的音乐人的草坪是一个失败的草坪,而一段没有傲气酒气腥臊气草莽气杂糅的草坪音乐记忆的求学经历,则一定是一段失败的求学经历。幸好,我的求学经历还不算失败。我自己在脑海中存储的个人版〃北大原创音乐20年〃始终带着大草坪被刈草机修剪过后的迷人的青草气味,在气味中浮动的那些为我带来美妙音乐的人完全不受〃北大〃二字的身份限制。有两位进入不了《北大原创音乐20年》这张唱片却曾经一度与我啸聚在北大草坪上的非北大裔人士一直和许秋汉一起排在我的北大草坪音乐记忆的前列:一位是长期居住在圆明园的资深音乐人张慧生,他是上下几代北大音乐人的吉他老师和挚友,几年前他离我们而去,去得如此仓促,没有留下任何歌曲的录音,他谱曲的海子的《九月》已然成为我们时代的《广陵散》;另一位是我的挚友马骅,2002年的夏天,他还在静园草坪上弹唱他写的极富童趣的《青蛙》,弦动欢声起,曲终人不见,两年后的夏天,远在云南梅里雪山教书的他不知被澜沧江水带向了何方。
胡续冬,诗人、随笔作家,本名胡旭东,1974年生于重庆,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6年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2002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0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1)
古来三五个英雄
有一次不记得是讲什么问题,他提到了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一位北大的教授从某栋教学楼上跳下去了。这时下面传来了些许轻蔑的笑声。刘先生面色凝重地说:〃你们不要笑!人家敢为自己的信仰而死,你们敢吗?〃声音不大,却把整个教室镇住了
纪念与反思(涂骏)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今天的北大,怕已当不起这句话。
在北大十来年,有人格风范使我深铭在心的良师,寥寥。我来讲讲其中的二位:中文系的钱理群,艺术系的朱青生。
我1996年入电子系,但爱好文学,读顾城、北岛后开始写诗。同级的两位文友,历史系的周青丰、中文系的胡少卿创办〃我们文学社〃,邀钱理群先生做顾问。老钱在成立大会上致词,讲演的题目为〃我中的我们,我们中的我〃,热情洋溢而有深度。结束后我跑上去找他,给他一封信,说:〃我想转中文系。〃老钱看了信,略想了想,给了我家里的电话,说:〃我想想办法,你过几天打我电话。〃那封信充斥着文学青年的狂热,现在想来令我羞愧。老钱和我素昧平生,竟然认真对待了这件事。几天后,我打电话,他告诉我:〃系主任费振刚是我同学,我和他说了,你去系里和他谈谈。〃我带上作品就去了,费振刚婉言劝我,一、已经过了转系时间,转系考试在每年4月份,现在已经是10月份了;二、喜欢创作并不一定要来中文系,中文系并不是教创作的地方。我扫兴而去,不过对老钱却很感激,他并没有劝我半句。
见过老钱的人一定觉得老钱好玩,头大如斗,秃顶,笑眯眯,像弥勒佛。他儿童时演过《三毛流浪记》里资本家的阔少爷,有一场被欺负了哇哇大哭的戏。老钱以研究鲁迅知名,在北大常年开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课。有一次课上老钱说:〃我不能和老伴一起去买东西,我老是和服务员争论闹矛盾,害得东西买不成,老伴怨我。比如北新(北大三角地的一个商店,已被拆),我每次去,都觉得售货员他就是阿Q,我是小尼姑,老被欺负,他要用手指弹我的脑壳。我就要反抗,一反抗,不欢而散,东西不买了。〃大家哈哈大笑。下课后,经常是一帮人前呼后拥,跟老钱去饭馆蹭饭。
老钱在北大常说些不合时宜的话,常被警告,老钱却一直很乐观。有很多人认为,老钱热情有余,理智不足。老钱本人对这话也有些认同:〃我的朋友汪晖就曾经说我,你研究鲁迅,鲁迅是非常悲观的,但你的气质却和悲观差了十万八千里。〃老钱顽童般呵呵一笑,眉眼挤成了一线。
老钱前几年退休,渐有悲观的体会。他虽然有些眷恋北大这个地方,但也乐于退休,因为他对北大已经不抱希望,不如归去。临退休前的一次讲座上,有人送上条幅及花篮:老钱一路走好!老钱笑:〃好像给我送终。〃退休之后,老钱想,在大学里教鲁迅思想已经迟了,因为进来的学生们已经被中考、高考这些考试制度扭曲了,应当到中学生里讲鲁迅。他就到南京师大附中开课,为了适应中学生的处境和理解力,他精心设计了讲义,比如从鲁迅和周海婴的关系讲起,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这是困扰中学生的重要问题。他发现,这样讲效果很好,学生们爱听,课堂很活跃。但是有一天,学生告诉他说:〃钱老师,你讲的很好,我们爱听,但现在我们的关键问题是要考大学,我们愿意先考上北大,再去听你讲课。〃
几个月前,〃我们文学社〃庆祝建社十周年,请老钱来座谈。老钱笑哈哈地给我们讲他〃文革〃时候的事,念他当年写的豪情而可乐的诗篇,依然是童心未泯。不过偶尔他的脸上也会闪过一丝自嘲和感伤。他对中学生也不抱希望,他说:〃假如说我自己做事情的热情和努力是一百分,我所产生的效果却很小很小,我的贡献只有零点零零几,小数点后面几位。不过没关系,我对自己说,好歹是个正数,正贡献,只要是正数就行……〃老钱又呵呵一笑,眉眼挤成一线。
◇欢◇迎◇访◇问◇BOOK。HQDOOR。COM◇
第21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2)
年青一辈的学生或许觉得老钱已经落后于时代,理想和抱负如堂吉诃德般可笑。我觉得老钱做了什么都不重要,我所认识的老师中,没有一个人具有老钱的独一无二的特性:集顽童和长者于一身,对年青人永远是支持,是鼓励,是同情,无论年青人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轻狂,多么可笑。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不理智乎?一种一以贯之的风格就是理智。
那天聚会后老钱和我们一道吃晚饭,聊天后送老钱走,老钱不辨方向了,问该朝哪个方向打车。我们送老钱上出租车,忽然觉得老钱颤巍巍地,老了。车走后,主持聚会的胡少卿一拍脑袋,嘿嘿一笑:〃哎呀,忘了给老钱付打车钱了。〃
朱青生和老钱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年龄上要晚一辈,身材高大挺拔,步伐敏捷。戴自制的大黑框眼镜,手腕上一块简易电子表。他有着很高的理智天赋,听过他课的人会深深地感受到理性的魅力。他教艺术史,每次课都如同讲演,展开丰富的架构,若干条线索穿行,而自始至终他都不会有丝毫的散漫和迷失,这种严格的控制力我没有在其他老师身上见过。
老朱1987年从中央美院调来北大,1990年去德国海德堡大学读艺术史,1995年回国。在海德堡期间,为了练习德语并提高思维,他每天六点钟起床,读两个小时哲学。给他上课的德国教授时常带一块巧克力,在班上提问逻辑问题,谁答对了就得巧克力,巧克力每每被老朱吃到。老朱笑言:〃他问的问题只有两三层逻辑,我研究过佛经,其中的逻辑层次细到有十几层,你想想我得他的巧克力是不是小菜一碟。〃老朱离开北大时对送他出去的老师说:〃我五年后回国。〃五年后他果真信守诺言,在离开的日子回来了。
我晚一年进北大,没有见到1995年的老朱,据说他当时上课,穿轻便的西装,胸口上别一朵小花,把课堂上学艺术的女孩们迷得要死。我也见识了很多老朱的趣事,有一次课堂上一位同学起身离开,快走出去的时候老朱叫住他,〃同学,你能把离开的理由告诉我吗?〃被问的人张口结舌。老朱在考试上也别出心裁:〃你们有的同学如果实在很厌烦考试,想不考试就拿到学分,也不是没有可能,你写封信给我论证你不能考试的理由,我可以考虑。〃过圣诞节时,老朱送班上的同学每人一张自制贺卡,上面写着:〃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这后来成了他一本书的名字,书名之长冠绝古今。
WWW。HQDOOR。COM▲虹▲QIAO书吧▲
第22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3)
老朱做现代艺术,做到了儿子身上,他给儿子起名朱元璋。老朱曾经给桂林市长写信要求在桂林山水中挑一座小山漆成红色,以质疑绿色环保观念。老朱说:〃绿水青波之上出现一座红色的小山,其实也很美是不是?〃有反对者说,用油漆漆山会把山上的生物比如蚂蚁杀死,老朱真漆了一座巨石,长期守望,拍下了昆虫在红石头上聚居交爱的录像和照片。又有反对者说,油漆散发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老朱回答说,你们家里的碗橱都是用油漆漆的,也没有看见谁被毒死。
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元旦,老朱把我们艺术协会一帮人邀到体育大学附近的一个农家院,这是他租下做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在这个院子里给我们讲了三天课,陈明艺术的种种问题,谈了七个专题,最后谈到人生的寂灭。大家都很兴奋,一个个听得醺醺然,渴了喝喝茶,饿了煮点粥,困了就横七竖八地打地铺。非常难忘的三天,魏晋风流,其如此乎?
老朱有时也感慨今天的中国人文化处境的艰难。老朱说,今天的中国人要想在文化上真正有所创造,一要懂希腊语,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二要懂梵文,才能真正了解印度对中国文化有过的影响;三要多懂几种作为现代汉语语源的外语。更要精研古汉语,懂甲骨金石文字。老朱说:〃未来五十年,中国仍是处于译经时代。〃意思是五十年内我们不可避免仍是西方文化的学习者。一次聚会,老朱向我们举杯:〃我和你们约定,二十年后我们一起来翻译《伊利亚特》。〃
最近见到老朱是在一个讲座上,结束讲座时老朱说:〃归国带回艺术发展最前沿的策略规划和方法,我常常给北大提教学建议,给校长写信,十二年过去了,可惜我的想法还是不能实现,但我还是年年提议,成了不合时宜的人。中央美院的院长最近对我说,你还是归队吧,到我这里你可以按你的想法做。我有时也想归队,但是我又想,就像今天这样一个讲座,你们听了如果会心里一动,觉得受了启发,和没听不一样,就为了这么一点不同能在北大实现,我想我还是愿意继续坚持一下。〃
至于我本人,我在北大的经历微不足道,本科毕业时我考了社会学系的硕士,受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影响,入了社会学的门。自那以来已经七年。我更愿意谈谈我在北大认识的一些朋友,这些朋友不是北大人,他们漂在北大。北大的一个奇特传统便是有许多流浪者在这里栖身、听课、交友。他们比北大人更自由,因为他们无需经过万里挑一的严酷高考进北大,他们听课却不需要强迫自己,觉得不好就走人,他们也无需应付课程考试。这些人中有的人有非凡的才华,非凡的性格。
WWW。HQDOOR。COM▲虹▲QIAO书吧▲
第23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4)
我的一个朋友外号石头,从河北来到北大,身无分文,住研究生楼的自习室,晚上等别人自习走后,他在长桌上铺点东西,躺倒就睡。他的所有家当装在一个纸箱子里,黑糊糊的枕头、被子,还有一套海德格尔选集。我们认识后,他常和我大谈尼采,他说高中时就对哲学入了迷,整天泡在新华书店里把哲学书看了个遍。我有时给他讲诗,有一次念了首顾城的诗给他,他仔细品味,慢吞吞地说:〃这人像水一样,他的命运是归向大海。〃我听了大惊,对他的原始洞察力深感诧异。又有一次他看到海子的名篇《亚洲铜》,看了又看,问我:〃你说亚洲铜是指什么?〃我摇摇头。他说,就是指月亮吧,〃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这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中国人都死在月亮上了,你看,那么多诗人迷恋月亮,没什么人喜欢太阳。
我问他高考过没有,他兴奋地说考过,考了零分,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成就。因为他痛恨高考制度,觉得考试吞噬了一代代少年人的青春。后来我去他河北家里玩,他父亲告诉我,这孩子让我们烦恼透了。从小到大成绩很好,总是考第一,但就是不好好听课,上这个课他要看那个书,经常逃学,跑到山上玩,要不就是躲在玉米垛里看书。中考之后,有个高中派车子来接他去上学,他没上多久,就回来了,人家老师在上面上课,他把书啪往桌上一摔,站起来说:你讲得不对。老师很尴尬,说那你上来说说,他又不说。他老这样,老师很没面子,学校没办法就不要他了。他就上了市里另一个高中,上了几个月他又不干了,不上课,整天泡在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里看书,书是看得很多,和那里的人都混熟了,别人都认识他。后来参加高考,我和他妈对他还是满怀希望,陪着他考了三天,给他买健力宝喝,我们就喝白开水。考完了问他怎么样,他笑笑说:可以。成绩下来时我懵了,16分,怎么考也不能考16分哪,就是我去考也不止这个分数啊,是不是卷子改错了。我就去教委查试卷,查一份十块钱,查了以后教委的人对我说,确实没有错,你孩子就没答什么,你还是回去问问他自己吧,钱我也不收你了,你都这么难过了。我给气的,他也就答了个作文,还没按题目答,自己写了个赞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文章,得了16分。问他为什么,他也不说。这孩子,现在都三十岁了,在我们这儿人家都觉得他是个怪人。他自己挺自信,在北大转悠,还找过季羡林。
◇WWW。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24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5)
石头在北大住了半年,被保安轰走,住到香山。后来我也搬去,我们各租一个小屋,在一起好几年。他一到晚上就兴奋,说脑子里像风一样转,写长篇小说,抨击考试制度。他对食物的要求很简单,爱吃土豆,认为土豆品质最佳,因为怎么烧都一个味儿。我们饭后一起散步,我给他读海子的《黑夜的献诗》: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他长长地慨叹:青春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我爱这些人。和他们相比,北大人不算什么。
然而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他人是对自己的成全。我经过七年的跋涉终于在社会学上找到了方向感,常常想起老朱的译经之约,勉励自己以学术为业,常常想起老钱对年青人的拳拳之心,告诫自己不要荒废了青春,常常想起朋友石头的特立独行,醒觉人生之路何其宽阔,狭窄的学院外大有洞天。以此纪念北大,并反思北大吧。
涂骏,安徽人,1979年生,1996年入北大电子系,2000年入社会学系读硕,2004年入北京社科院工作,2007年再入北大读社会学系在职博士。
◇WWW。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25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1)
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石一枫)
1
1998年9月,我背着一只帆布书包,到北京大学报到。当时我还是一副标准的学生模样,没有车,手上没有瑞士表。当时我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在篮球场上模仿职业球员的动作。当时我还不觉得可口可乐是垃圾饮料。
因为上大学前,我一直生活在北京西边的部队大院,因此〃中关村〃或者〃海淀黄庄〃这样的地名,在我心中一直是自由、摩登的代名词。这里有长发青年、扎马尾辫的大学女生和牛肉面快餐。那时候我就是这么土,觉得牛肉面快餐都时髦得要命。
没有想到,刚到学校,我就被告知,要到昌平园去生活一年。昌平是一个什么地方呢?那个时候,我们都觉得昌平和河北没什么区别。我和一大群学生,还有家长,挤在从公交公司租来的大轿子车里,咣当咣当地前往昌平。那个感觉,我们不是去上大学的,而是去上山下乡的。
在公共汽车上,我认识了一个人大附中毕业的女生。她当时长了很多青春痘,却已经习惯用沉稳、智慧的眼光审视一切人了。后来我知道,这个女生从小到大都十分优秀。一直到今天,她还是那么优秀,工作一天,税后所得相当于一个民工工作100天。这种人类价值的差距,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与国内大资本共同造成的,可有些人却把这个黑锅扣在了我的母校头上。他们不时暗示,我的母校就是一个培养精英(人上人)的地方。这种论调是居心叵测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当然,我们那时候都是十七八岁的小崽子,男性最叵测的居心,仅限于观察女性的第二性征;女性最叵测的居心,仅限于向男性秀一下第二性征。一直到今天,那个女生也没有叵测到哪里去,她还找了一个和我臭味相投的男朋友。
我和她的男朋友,从那时候起就以被人视为一个混蛋为荣。这个追求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继续说我成为实验品的经历。我在公共汽车上,心情十分悲观,因为所望极致,路边都是玉米地,玉米地里钻着农民家的狗。而我要在这个环境里呆上一年。
我们在昌平园下车,领被褥蚊帐,分配宿舍。昌平园叫做昌平园,是因为和北大有关的地方都有叫〃园〃的传统。比如说静园、勺园、中关园等等。而昌平园是一个真正的园,菜园。
这里除了大学生以外,没有什么像大学的地方。设施还不如我上过的中学呢。
和我同宿舍的,一个是东北人,一个是广西人,另一个是河南人。大家都对这个地方缺乏激情。我们一起在园子里唯一的饭馆吃了一顿饭,吃完了回去睡觉,大家都有被诓到这里的感觉。
住了一两天以后,我们又被大轿子车拉回了北大本校,参观博物馆和校史馆。
在参观的路上,当时的班主任女老师很同情地说:〃从昌平园回来的学生,刚开始都显得木木的。〃
也就是说,她都承认昌平园有多么乏味,而燕园本校有多么丰富多彩。
后来,这个班主任女老师离开了北大,出国去了。再后来,我接触了很多在北美呆长了的中国人,总体感觉这些人都是木木的。所以一想起美国,我就想起了昌平园,想起了玉米地和农民家的狗。所以我本科毕业之后,决定不出国了。
在昌平园呆了三天,我迎来了一个转机,也就是北京大学的文科试验班开始招生。这个班,也叫做文史哲综合班,一个学生,要学文史哲三个学科的基础课。在报纸上,它还被称为〃大师班〃,或〃国学大师班〃。也就是说,这个班号称是培养大师的,而且还是国学大师。
当时我对国学大师的印象,就是参观本校时,路过一处破败的小园子。有人说:〃这里住的都是国学大师。〃另一个人说:〃哇,国宝。〃另一个人说:〃哇,熊猫。〃另一个人说:〃哇,搞学术的熊猫。〃
而我们毕竟还是年轻人,即使成为熊猫,也不是暮气沉沉的熊猫吧。大抵是1990年亚运会吉祥物盼盼……举着金牌兴高采烈地跑步……的那种熊猫。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6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2)
所以我决定报名,参加文科试验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假如被这个班挑上,就会不在昌平园闲置一年,而可以回到本校去了。
非常幸运,我被挑上了。我也不知道挑我的标准是什么,我的高考成绩,比起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可不怎么样。很多同学的分数都比我多一百分左右,我那个成绩,在人家的地方只能上大专。而我的同学们,从来没有用对待后进同学的口吻对我说话,他们真是宽宏大量的人,我谢谢他们。现在倒是我的女朋友,总是用对待低能儿的口吻对我说话,可我还是得谢谢她。
就这样,我和那么十几个男女学生一起,坐上一辆依维柯汽车,带着自己的铺盖被褥,又回到了燕园。当时我可真是心花怒放。
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留守昌平园,还是有一个好处,就是青年男女在乏味的环境里呆长了,都会自觉地在对方身上发掘兴趣点。昌平园的男女同学,因为寂寞,迅速地搞上了一对又一对。而燕园那边,眼界开阔,人多眼杂,要想混一个女朋友,往往难度要大很多。所以在上大学后的头一年多,我又会愤愤地想:老子当年要是留在昌平园,早就童贞不再啦。
而后来,昌平园被废弃不用了。原因是一年后,一个昌平园的女生外出时,遭遇了犯罪分子。很多昌平园的学生就到校长那儿去闹,高喊:〃校长出来!〃好像校长是犯罪分子一样。当然,我认为,校长决不可能犯罪。相信大多数同学也坚信这一点。
昌平园废弃之后,所有人都回来了,只有被害女生的灵魂仍然留在那里。再后来,昌平被开发成北京的卫星城,在那里建了一大片住宅区。从十几层楼的高度往下看去,全是楼,连一棵树都没有,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时,很多同学已经工作,买了房子,就在昌平。在昌平学习、创业,他们跟昌平可真是有缘啊。
总之,我就这样回到了燕园,成为了一个实验品。
2
我们都是实验品,这个说法流传开来,最初是因为谦虚。当时北京大学的文科试验班已经很有名气了,很多人都说,这是文史哲最优秀的学生,有着三合一的大脑,才能学三合一的课程。我们大家还很单纯,不懂得顺竿爬地装孙子,就说,不不不,我们不是大师预备役,我们只是一些实验品。
按照这个说法,学校的决策,就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秃顶科学家,抓来一些可爱的小白鼠,给它们注射莫名其妙的兴奋剂。一些小白鼠不幸成了残次品,某一只小白鼠却有幸变异成了可怕的怪物。科学怪人兴奋地叫喊:〃oh fuck,great!〃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27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3)
我们的理解当然是错误的。也只有小白鼠的大脑才有这种小白鼠的猜想。我相信我的母校还是高屋建瓴的。
不过,所谓试验班,大抵也有做实验的意思。我们是文科生,没有做实验的份儿,只有被人做实验的份儿。这个实验,就是能不能把一群小青年培养成国学大师。至少有几家媒体是这样猜测的。
而有意思的是,不仅我们是实验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应该也是一个实验品。我的老师牛k,当时刚刚博士毕业,被学校派来领导试验班。他以前并没当过老师,即被委以重任,应该也是一个实验吧:看看一个没当过老师的人,可不可能成为大师的老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牛k老师是一个严谨而负责的人。他当时带着黑边眼镜,留板寸头,有些发胖,抽五块钱一包的香烟。他把我们叫到教室里,严肃地向我们讲了应该如何学习。最好背一些古文,比如《孟子》,最好看英文原版报纸,比如《China Daily》,最好和同学多交流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各种经验……这叫open。
Open就是开放的意思。开放就是放荡的意思。我这样理解,很兴奋地对我的同学b哥说:〃他让我们open!〃
b哥说:〃你倒是想open,谁他妈跟你open啊。〃
牛k老师是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师。我有一位浙江同学汪兄非常聪明,也有成为学者的素养,牛k老师和他谈话,总是非常深入,非常学术,在我听起来也非常不知所云。我总是想,妈妈的,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多新名词,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化,那个化,元这个,亚那个。后来他们谈得更深入了,连英文都用上了,我也学精了,假装懂,投入地点头,面带微笑。俩人说学术英文,你能在旁边点头,这也是很光彩的事情。好在他们没有对老Q说:你也配。
而和我谈话的时候,牛k老师则会从桌子底下揪出两瓶啤酒来,或者从冰箱后面揪出一瓶白兰地来。他说:听说你很能喝。原来牛k老师早已看出我是一个连绣花都没有的烂枕头。牛k老师何等慧眼。我们一边喝,一边聊天。我失去控制,三句话就往色情方面扯,他严肃地拽回来。我再扯,他再拽。反复几次,他也懒得跟我谈严肃的问题了,有时候我发神经,严肃一下,都会让他感到错位。
跟女生谈话的时候,牛k老师自然要和蔼得多了。其实我也和蔼,只不过她们不想接受我的和蔼。到后来,我们认为牛k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人,不少女生都认为牛k老师是一个会关心人的绅士。我也想被当成绅士,这是因为绅士更容易达到猥琐的目的,牛k老师则是纯粹的绅士。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8节:昌平园,实验品,两个人 文/石一枫(4)
牛k老师还是一个书生气的人。他看不惯的事情,一定要大声说出来,他看不惯的人,一定要对他哼哼哼。刚刚留校工作时,他蜗居在一个筒子楼里,撒尿都要出门跑二十米,洗澡更要出门跑二百米,可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做研究、带学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