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悍皇-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马上在金銮殿外面就走进来四名锦衣卫彪型大汉,架起高第就要拉出殿去。
高第这时候,已经瘫在地上任凭着锦衣卫上来扒下朝袍,去掉朝冠,最后还是大喊道:
“皇上饶命呀,皇上饶命呀!”
最后被脱出金銮殿。
我又看着下面的站着大臣们道:
“是不是朕太仁慈了些,把朕的沃土拱手让给了外人,朕只杀他一人,是不是太宽厚了些。”
下面的大臣听了后都是战战兢兢的,没有人敢说话,但是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这还是仁慈呀,还是宽厚呀,说杀就杀,也不给人个讲情的机会,还是少说为好吧。
我又说道:
“朕知道,你们都在埋怨朕,这大战之前斩杀大将,是不吉利的。”
马上就有大臣跪下喊道:
“微臣们,不敢,这样的懦弱的将领,该杀。如此扰乱军心,致使我军士气低落,就是该杀。”
我又看了看大臣们说道:
“都起来吧,朕不是在怪谁,朕是在为辽东的战事担心呀,你们也都知道了,在半个月内,朕的辽东就已经丢失了大半,现在只有塔山、连山和宁远三座卫所在关外孤守了,后金已经把他们包围了,朕想恐怕用不了多长的时间,这个塔山和连山也守不住了,这个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就看宁远了。”
“报。。辽东急奏。。。。。。”就在我说到这的时候,大殿外面就传来了大喊声。就见一个传令官跑了进来。跪在大殿下就喊道:
“禀告皇上,辽东急奏。”
这时我和满朝的文武大臣一听是辽东急奏,都是一惊,没想到来的是如此的快。魏忠贤马上跑了下去,把奏折拿了上来。要递给我,我沉声的说道:
“念,念个大臣们都听听,是什么内容。”
魏忠贤一听,马上打开奏折,尖尖的嗓音道:
“启禀万岁,泰昌二年一月十五日,后金占领了我塔山,他们的西进代善军占领了连山,两军现在在宁远城外五里处窟窿山脚下已经汇合,驻扎在哪里,现在我大明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请皇上马上派援军支援宁远城,臣袁崇焕涕上。”
“呀!他们的行军竟然这样快。”
“关外就剩下宁远了,这个如何是好。山海关是我们京城的东大门,马上就要直接面对建奴大军了。”
“谁说不是。这些建奴真是太欺人太甚了。”
“可是,我们如何能抵挡住这建奴大军呢?”
下面的群臣们是议论纷纷。
“啪”我使劲的拍了下御书案。金銮殿里马上就静了下来,满朝大臣都是看着我。
我道:
“恐怕这是在高第撤军令后,我们应该能想到的结果了,但是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太晚吧。朕想知道,为什么就一个袁崇焕敢于抵抗高第的军令,死守在宁远城内。而其他的将领都是逃跑。”
下面的群臣还是没有说话。我有看了下孙承宗说道:
“孙尚书,这个袁崇焕可以算是你的得意门生了,毕竟是在你的手下的,朕对袁崇焕只有一句话,就是死守宁远,要粮给粮,要衣给衣。”
孙承宗马上走出来答道:
“微臣,遵旨。但是袁崇焕的宁远城内军民加一起还不到万人,这是要如何叫他孤城在外死守。”
我这个时候突然的笑了道:
“孙尚书,袁崇焕这人是个将才,朕相信他能把宁远城守住。”
其实我在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有很多的猜测,毕竟在历史上宁远之战是在三年后,我也不知道这次战争提前了三年了,还能按历史的轨迹走吗?
寒风猎猎,雪花纷飞关外的天气现在恐怕在零下十五六度了。
宁远城现在已经在后金大军的包围之中了。城内是一片的肃杀之气,虽然天气寒冷,虽然军事们都传着皮衣战甲,但是每个守城的官兵都是精神抖擞,注视着远方的平地。
而袁崇焕此时也是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看着五里外的后金军营帐。
二十万大军,我只有一万余人如何守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年少轻狂
“宁远卫城南依山海关,北靠锦州卫,东临渤海湾。西傍热河丘陵。在袁崇焕建成后隐隐成为辽西走廊上的咽喉关隘。是整个辽东局势的要冲。是山海关的最后一道屏障,现在以成为抵抗后金大军的第一关卡了。”
我带着孙承宗、左光斗、杨涟、等文武大臣站在沙盘前,孙承宗在缓缓的给我们讲解现在辽东及宁远的局势。
“努尔哈赤的后金军现在在宁远卫的西北五里处驻扎,进可攻宁远,退可守连山,也是出关的唯一要道,昨日辽东战报,现在关外气温在零下三十余度。”
我听到这就是一惊,比我估计的要低了十多度。孙承宗又接着说道:
“现在我们宁远卫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南方过去的,很不适应这个天气,而且宁远卫现在只有不到万人,守城确实是有点困难。”说完看了看我,我皱着眉头看着沙盘说道:
“圣旨已经到了吧?”圣旨里其实就是我给袁崇焕说的一些鼓励的话,还有现在袁崇焕是个宁前道六品小官员,把他提升到正四品兵备道,其实我想提拔袁崇焕为辽东巡抚来的,但是孙承宗说,现在袁崇焕在辽东的威望和功绩还不够,无法服众,提的太快反倒不好。
孙承宗马上接着说道:
“皇上,圣旨已经到了,而且袁崇焕已经回奏了。”说完从自己的袖中拿出一个奏折递了上来。
我说道:
“念。”
孙承宗马上打开奏折念道:
“微臣接到圣上圣旨,必将死守宁远,与城共存亡,臣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以请校死。同城军民誓死守卫宁远。
臣为守宁远第一,不出城野战,决意凭城固守,决不出城迎战。
第二,在城池上设置红夷大炮,以孙化元等官员为主,培训炮手,准备迎敌。
第三,坚壁清野,严防奸细。焚烧城外房舍,草料,转移商民入城,稽查奸细,巡守街巷路口。
第四,兵民联防,重金赏勇。民为兵的后援保障,重视对官兵的奖赏,奖励勇敢退敌者。微臣凭借这四条足有信心守住宁远城。
微臣兵备道袁崇焕上。”
孙承宗念完后,微微的合上奏折,而其他的大臣听到这也都是长出了口气。
但是我还是背着手看着沙盘上的地形局势,轻轻的问道:
“你们认为袁崇焕能守住宁远城吗?”
大臣们听了后都是愣住了。没有人敢说话。
我又是接着说道:
“现在的山海关有多少的兵马?是否能支援宁远?”
孙承宗马上接着说道:
“现在山海关只有兵马不到六万余人,加上在辽东各个卫所撤回的不到十万。恐怕是没有任何一人敢出山海关去支援宁远了。”
我又是说道:
“也就是说宁远城现在前有强敌,后无援兵,东翼的朝鲜无助,西面的蒙古不力,独守孤城,难道光凭这勇气就能抵挡住十多万大军吗?”
我又是指了下沙旁上的一个在渤海湾里的小岛道:
“这个就是觉化岛了吧,现在上面是谁在驻守。”
还是孙承宗接口说道:
“回皇上,岛上水师乃由游击金冠统领。岛内有,都司王锡斧、吴国勋等人驻守。”
我又说道:
“觉华岛是整个辽东的粮草和军械的囤积处,也是最易受到后金军的攻击,虽然现在他们的主要精力在宁远城,但是如果宁远城要是攻不下来,恐怕就会转移目标了。就是觉华岛了,我们也不可不防。”
这时我身后的一个大臣说道:
“皇上,这个觉华岛据岸边足有三十里,中间有大海,这个后金军恐怕是没有时间造船吧,无法过海吧。”
我撇了这个大臣一眼说道:
“孙尚书刚才说了,现在关外的气温在零下三十余度,别说是三十里,就是三百里恐怕也冻成冰了,别说走人,就是走车都没问题了。”
这个说话的大臣马上吓得退了回去。
我又说道:
“再传圣旨。命袁崇焕全权督管觉华岛,务必防备后金军偷袭。另外朕会在几日内派援兵支援的,叫他坚守些时日。”我又招了下手。魏忠贤马上走了上来递过来一个锦囊。我拿过锦囊说道:
“把这个锦囊也一起交给袁崇焕,叫他在是在守不住的时候,拿出来,可保城池。”
孙承宗走上来接过锦囊说道:
“遵旨。可是皇上,这个朝廷现在可是没有兵丁可派呀。我们何来的援兵。”
我转过身走到大殿的门口,看见外面的兵丁站在烈烈北风中,依然坚挺的守着自己的岗位,说道:
“左懋第和狄鹏他们的剿匪是不是都已经回来了。”
这时左光斗走上来说道:
“是的,皇上,都回来,有些时日了,就等待皇上您的传唤了。”
我长叹了口气说道:
“是呀,都回来有些时日了,但是辽东的局势使朕都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封赏了。明日早朝朕要亲自封赏他们。但是这辽东的局势危机,他们恐怕就没有时间在京城了,最少他们还有两万兵马,想来有点是杯水车薪了,但是固守宁远还是足够的。”
这时后孙承宗也是马上走了上来说道:
“皇上英明。但是他们都是不足二十的小伙子,这个辽东局势可是关系到我朝存亡呀。他们要是一败,恐怕我朝就在也无人迎战后金了。”
我摆了下手道:
“年少就是资本,年少就要轻狂,我们也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如果他们能经历这次的宁远保卫战,绝对能成为我朝的一名强将。”
寒风依然在呼呼的刮着,天空又阴了下来,雪恐怕又要下来了。冬天过半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二日,金銮殿。
“左懋第,狄鹏你们两人都已经回来数日了,朕也没有时间来封赏你们,是不是有点怨朕呀!”我看着跪在下面的左懋第、狄鹏和数名将官说道:
左懋第和狄鹏马上说道:
“臣不敢。”
我哈哈大笑道:
“不骄不燥,居功不傲,朕现在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来人呀。”
魏忠贤马上走上前来,手里拿个圣旨道:
“左懋第,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左懋第在陕西剿匪的功劳,先特意封赏,荡寇将军名号保留,封指挥使镇抚,五品。赐京城宅邸一座,白银千两,绸缎百匹,仆人数百。钦此。”
左懋第马上跪着喊道:
“谢主隆恩。”
接着魏忠贤又喊道:
“狄鹏,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狄鹏在东南沿海平海盗的功劳,先特意封赏,平匪将军名号保留,封指挥使镇抚,五品。赐京城宅邸一座,白银千两,绸缎百匹,仆人数百。钦此。”
狄鹏也是马上跪着喊道:
“谢主隆恩。”
在一下我也把跟着他们出征的洪承筹,仲效,等人也都一一封赏了。看着他们一各个都是面带惊喜的谢恩后。
我才接着说道:
“好了,都起来吧。”他们也都纷纷的站了起来。
“左懋第、狄鹏。”两人又走了出来,跪在了下面。“你们知道吗?朕在你们出征前就和满朝的大臣们说过,只要你们能把这暴乱和海匪平复了,朕就把公主许配给你们。现在恐怕就是朕要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呀!”大臣们都是很惊讶的发出这样的呼声。
左懋第和狄鹏两人也都是面露不同的表情,但是都是惊讶非常。驸马也,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但是很快,左懋第就由惊讶变成了惊喜,又变成了犹豫,最后恢复了平静。而狄鹏却是一直都在惊喜之中。
这时候,左懋第跪着喊道:
“启禀皇上。请皇上收回圣命。”
“呀!怎回事?”
大臣们听到左懋第的话后,更是惊讶了。有人还敢抗拒皇上的圣意。何况是拒绝一个公主,驸马可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呀。
我也是很惊讶的问道:
“为什么?”
左懋第静静的说道:
“启禀皇上,在家乡的时候,微臣的母亲已经为我许了一门婚姻。”
第一百二十五章 惊闻哗变
我其实也是有点惊讶,在这个封建社会,皇权之上的国家里,还有人敢违抗皇上的命令,而且是一门皇亲。但是我看着左懋弟的坚毅目光中知道我的一片好意是选错人了,但是心里也是暗暗的点了点头,说道:
“这个姑娘对你很重要吗?”
左懋弟马上回答道:“是的,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请皇上收回成命。”说完又是跪了下来。
“哈哈哈哈。”我突然的大笑了起来。
满朝文武也都是用很惋惜的目光看着左懋弟,里面还带着点嘲笑,惋惜恐怕是皇上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你,你都不要,还想要什么。嘲笑的恐怕就是等待我的大发雷霆了,让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好看,但是大臣们听到我的大笑后,也都是很惊讶。
我开口说道:
“好男儿,不当大明的陈世美,朕很欣赏你。”
我转过身来又对跪在一旁的狄鹏说道:
“你不会也是在家也许了一门姻缘吧?”
狄鹏马上开口说道:
“回皇上,小臣没有。”
我又看了看他们道:
“好,朕就把五公主许配给你,但是恐怕现在不行,你要给朕在立个大功劳才行。”
狄鹏马上磕头喊道:
“谢主隆恩,请皇上明示。”
我摆了下手道:
“会你们立功的机会的。”
两人都是一躬身后,退了回去。
我又看了看下面的群臣道:
“都有什么事?奏上来吧。”
孙承宗马上走了上来说道:
“启禀皇上,今日清晨辽东八百里快马急奏,后金努尔哈赤大军已经在城外集合,但是近几天因为大雪的缘故,后金军只是在城外摇旗呐喊,并没有真正的进攻,应该是试探的。还有现在辽东的气温在零下三十余度,我军的士兵还都穿着薄的皮衣皮甲,都有点耐不住严寒了,请朝廷在下拨些过冬棉衣。”
我点了下头说到:
“孙尚书,过冬棉衣的事就由你一手操办,尽快发配下去。好叫士兵们安心的过冬,还有后金军都是什么盔甲御寒的,他们现在都已经围城了有五天了吧,难道就是因为大雪才没有攻城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孙承宗在下面说道:
“启禀皇上,后金军都是铁盔铁甲,内含兽皮,非常的保暖,是过冬御寒的最好装备了。但是他们现在围城是有五天了,微臣估计,他们不会拖的时间太长,后金的粮草不会带的太多,应该是在等什么人或是什么事?”
我点了点头说道:
“铁盔铁甲,好呀,真的太好了。告诉袁崇焕叫他就在我锦囊中的办,朕现在不管后金有什么诈计,朕只有一计。”
孙承宗马上回答道:
“是微臣这就去传旨。”说完也是退回去了。
我看着下面的群臣,刚想要说话。就听到金銮殿外景阳钟响起。
“铛…。。裆…。。”
几声浑厚的钟声传来时,满朝的文武和我都是惊呆了,因为景阳钟响起就代表着国家动乱或是外敌入侵了。但是现在就是辽东的后金有能力来入侵我大明,其他的周边小国恐怕是没有这个能力了。
就见外面蹬蹬的跑上来一个兵部大臣到了大殿上就是跪下喊道:
“启禀皇上,山海关士兵哗变。山海关总兵王化贞急奏。”
“什么?山海关士兵哗变,怎会这样?”
“这个王化贞,干什么吃的,竟然能使自己的士兵哗变?”
“山海关是我们京城的东大门呀,这士兵哗变,要是有什么变故,可是给了后金可乘之机了。”
“幸亏还有个宁远城在外面,如果后金真的直面山海关,恐怕京城就危机了。”
满朝的大臣们听到是山海关的士兵哗变,都是惊讶、恐慌、猜忌,最后是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我也是皱着眉头,山海关哗变,这个在历史上可是没有的,要怎办。
看着下面跪着的兵部大臣问道:
“山海关哗变,什么时候的事,因为什么事而哗变。”
下面的大臣马上说道:
“启禀皇上,奏则上书的是前天夜里的事情,是因为驻守在关外的士兵和原来驻守的山海关的士兵发生了摩擦,最后演变成斗殴,最后这个驻守在关外的士兵被打死,但是本来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可是后来出来的官员,偏袒驻守山海关的士兵,只是把被打死的士兵草草的埋掉了,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处理,最后引得驻守在关外的士兵们的不满,在前天夜里,突然的有人就率领士兵冲进大营之中,绑架了几名中级将官,这个处理这件事的将官也在里面,哗变的士兵要讨个说法,最后越演越烈,不到几个时辰,就发展到整个山海关原来驻守在关外士兵中,距奏则上书,现在驻守在关外的士兵和原来驻守山海关的士兵,还是对峙中,情况非常的不妙。”
我苦笑了一下,这个能妙吗?外面有后金的号称二十万大军在虎视眈眈,而我大明的东大门现在竟然闹起了哗变。
我静静的说道:
“王化贞,能解决这件事吗?”
下面的官员回答道:
“回皇上,王总兵应该能解决的。”
我坐直了身体说到道:
“好吧,就给这个王化贞一次机会吧,否则他也不要来见朕了。”
就在这时大殿外面又是跑来一个传令官,跪下后喊道:
“启禀皇上,山海关急奏。”
有时山海关的,我又点微微的发怒道:
“念。”
这个传令官马上念道:
“启禀皇上,山海关总兵王化贞也被软禁了,是哗变的士兵就在昨天白天软禁的王总兵。”
我猛在站了起来,喊道:
“什么?要造反呀!看来这个辽东朕是要亲自的走一趟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皇子监国
下了朝后,我依然在忧心忡忡,这个冬季的雪又飘了下来,马上就有人在我的头上打起了黄伞,看着雪花落在荷花湖的冰面上,很快的就把整个湖面覆盖了,一片白茫茫,我又抬步往前走,回到了御书房。
孙承宗、左光斗、杨涟、史可法、左懋第、狄鹏、仲效、洪承筹、等人都悄悄的跟着我进了御书房。肖逸依然是站在门口守卫,没有进来。
我坐在御书案后面,从魏忠贤手中拿过来两个山海关的奏折,看了看,奏折上写的很少也很急,显然是在很紧急的情况下写的。
我把奏折放在案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们说道:
“难道山海关的士兵哗变真的就是象奏折上所说的,只是打死一个士兵这样简单吗?还是有其它的原因?”我皱着眉头,又是拿起了两个奏折。
下面的人都是没有说话,我知道他们是不会给我答案的,就是知道了,也不会现在告诉我的。
我想了一会儿道:“看来朕真的要去辽东一次了。”
在我说完后,左光斗马上就喊道:“皇上,不可呀!现在辽东的局势混乱,后金人肆虐,山海关士兵哗变,是在是太危险了,皇上您是我们大明的擎天柱,不可有任何的冒险呀,请皇上三思呀。”
我没有理左光斗,又看了看孙承宗,孙承宗马上说道:“启禀皇上,微臣也认为您不该去。”说完就不说了。
我看着他们说道:“知道我们的太祖高皇帝是怎样得的天下的吗?马上得天下,而我们这些子孙都在干什么?都是坐在房子里看天下,这就是为什么?因为懦弱,就是这个懦弱,我们的大明开始逐渐的国力衰弱,外族人就想侵占我们大明,这时是我们的先祖都不想看到的。”我看都在低着头的大臣们又说道:
“辽东的局势,难道朕就不知道吗?朕清楚,而且还是很清楚,但是朕还要去,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辽东是朕的大明生死存亡之地,没有了辽东恐怕朕的大明也不会坐的很稳了,哪还要朕有什么用。朕要亲自去会会这个后金的大汗努尔哈赤。”
我在高声的喊着,下面的大臣还想要要什么。我又接着说道:
“不用说了,朕以决定了,来人呀,把大皇子喊来。”
马上有太监跑到后宫去。
一会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慌忙的走进御书房。来到我的面前马上跪下道:“儿臣叩见父皇。”
我看了眼我的这个大皇子——朱由校,一个只有十七岁的青年,还是个不知道愁滋味的孩子呢。但是现在他恐怕就要承担起这个大明天下的重担了。
我笑着说道:“起来吧,站在父皇的身后。”
朱由校马上占了起来,有点惊慌的站在了我的身后,还是有点局促。眼睛不敢四处的乱看,只是低着头。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是第一次站在这里,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处理大明天下大事的地方,可不是游玩的地方了。
我看着这个局促的孩子说道:“怎么?有点害怕吗?”
朱由校马上点了点头,但是又立刻反映过来说道:“儿臣,儿臣不害怕。”
我拍了拍他的手道:“你父皇有些事要去处理,要离开皇宫些日子,这些日子里你就要给、父皇好好的监理朝廷。”
朱由校听到着马上惊讶的说道:“父皇要儿臣监国,这个这个。。。。。。”
我点了点头说道:“父皇知道你,没有接触过朝政,但是你毕竟还是要接触的,父皇出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的,而且父皇也把这些大臣们都留给你,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要多问他们,知道吗?”
朱由校还是没有从惊讶中缓过来,现在这是什么,这时说明这个大明的未来是要落在他的肩上的,虽然知道自己也会有这一天的,但是这来的也太突然了也快了。自己还是个躲在母后的怀中撒娇呢,现在就要面对天下百姓了。
我转过身来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说道:“不要在劝朕了,朕意以决,不在更改,在朕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大皇子替朕治理朝政,孙承宗,左光斗辅佐大皇子,遇到实在棘手的问题,可是快马飞报给朕。”
孙承宗和左光斗马上答道:“微臣遵旨。”
我又说道:“左懋第接旨。”
左懋第马上走了上来喊道:“微臣在。”
我冷冷的说道:“左懋第为一路先锋,仲效,左良玉及卢象升三人为副先锋,率领人马一万,一日后出发山海关。”
左懋第、仲效、左良玉及卢象升四人马上跪下接旨。
我又接着说道:“狄鹏、洪承筹、曹文诏、周大宝,洪念智。你五人为护驾先锋,随朕在两日后出发。”
五个人也是马上跪下接旨。
“杨嗣昌,林锦为后路先锋,在整个大军的后面,率领五千兵马辅佐粮草的押运。”
“是微臣接旨。”两个人也是走了出来接旨。
我看了看他们说道:“好了,都下去吧,准备出发。”
众人也都是马上的各带不同的表情退出了御书房。
朱由校还是站在我的身后没有走,我看了看这个大皇子说道:
“皇儿呀!这个重担你早晚都要担起来的,现在越早接触越好,等父皇老了。不能动的时候,在给你,就晚了,把我们朱家的大明天下好好的看管住,不能要任何的外族侵犯去,好了,你也下去吧,从明日开始就好好的学习怎样治理朝政,如果有不懂的和不明白的就多问,问孙尚书,问左御史,问你下面的大臣们,但是有一条,任何的进言都要听进去,无论是好的还是批评的,都要虚心的听,最后的决定还是在你手中,认为自己对的一定要执行下去,但是认为自己错的,就一定要改正,知道吗?”
朱由校马上点了点头。
我其实现在也是有点累了,摆了下手说道:“你也下去吧,父皇也好好的休息一下。”
朱由校马上跪下喊道:“儿臣告退。”
说完一步一退的走出了御书房。
我闭着眼睛靠在了龙椅上。突然我想道了什么。
“史可法。”
“皇上,微臣在。”
“给大龙会的在辽东的负责人去个信,具体的询问一下这次的山海关兵变具体是什么情况,朕可不相信,就是死了一个士兵就会这样。wωw奇Qìsuu書còm网还有,把在盛京的王顺志和沈慧娘两人也都叫回来吧,叫他们在山海关等朕,朕现在身边真的是很需要人呀。”
史可法马上说道:“微臣知道,马上就去办。”
“肖逸。”
“皇上,卑职在。”
“从锦衣卫里调百人到朕的身边,还有把高明也调回来吧,最后把朕的最后秘密武器,步枪营也调来,虽然现在只有十几杆枪,但是护这左右也是够了。”
肖逸道:“是,卑职明白,这就去办。”
史可法和肖逸都走出了御书房,而我也是靠在了龙椅上轻轻的打起了鼾声。太累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触即发
锦旗飘扬,号炮连天,经过近两天的集结准备,大明皇上泰昌帝亲率五万大军离开了京城,直奔辽东。
当这个消息传到四面八方的时候,引起一片的震惊。
首先就是朝廷上下,全国的各路督抚卫所,听闻这个消息都是惊讶莫名,要知道,在整个大明建立了三百年里,除了开国太祖帝是马上皇上,其余的皇上可都是坐在大殿上治理天下的,在也没有出一位马上皇上,现在我的这个举动无疑就是告诉了天下,我不是一个只会坐在大殿上的皇上,我有能力在马上也能安天下,在这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里,也告诉了世人,武人不一定就比文人差。当然在朝廷上下最高兴的就是武将了,毕竟皇上也能成为武将,以后在朝中武将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的。
在者就是山海关的士兵了,无论是哗变的士兵,还是没有动乱的士兵,听说皇上亲自来辽东了,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这次士兵的哗变的,每个人的都是流露出不同的表情了。
哗变的士兵们,都是聚集在自己的头头前,每个人都是流出惊恐的表情,毕竟在这个时候的哗变,是给整个朝廷造成的影响是太大了,每个人都在想恐怕皇上到了后,自己这些人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了。而没有参见哗变的士兵,每个人都是露出了看好戏的表情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这次来辽东,对他们的哗变是没有怎放在心上,我的目标还是宁远城和后金的努尔哈赤。
而在别我关注的宁远城袁崇焕和后金的努尔哈赤都在打着自己心中的小九九。
夜色渐渐的暗了下来,雪也停了。
宁远城北五里,窟窿山下,后金军中军大帐内。
就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在最中间的高椅上。从其满面的红光,魁梧的身材和健硕的体型来看,没有一点的老态龙钟刚觉,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浑身上下充满了力度。这个人就是后金大汗努尔哈赤。
而在他的下面左右站着数十名武将,一个个趾高气扬,抬头挺胸,傲气凌人,而且还隐隐的透出血腥杀气,一看就是个多次经历战场的杀将。
努尔哈赤看了下面的众将说道:“刚刚接到明朝京城的信息,这个大明的新皇上竟然能亲率大军来到辽东而本王对峙,真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哈哈哈。哪本王就给他来个好点的见面礼。”
突然的停了下来,看着下面的人喊道:“大雪已经停了,而且我们在这个宁远也耽误了好多时日了,没想到这个大明还能有见到本王不逃的将官,哪就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