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悍皇-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利早就荒废了,但是现在重新维修还不晚,请皇上明鉴。这是微臣准备的全国兴修水利,屯田造地的奏折,请皇上过目。”说完递上了奏折。

史可法马上结果奏折呈到我的面前。

我拿过奏折看了一遍,果真是和郭兴治所说的差不多。放下奏折看着郭兴治问道:

“如果朕要把这个大明的水利和屯田都交给你去治理,你能在多长时间内给朕看到成效。”

郭兴治马上道:

“微臣保证,两年之内必见成效。”

我一听道:

“好。传旨,升郭兴治为工部侍郎,主管大明水利屯田等一切农业事务,直接向朕负责。赐御史钦差,如有地方官员阻挡事务和懈怠着,有直接罢免权。可时候向朕禀报。”

众人一听就是大惊,这是什么权利,也就是说,在地方,五品以下的知府,现在郭兴治有直接的任免权利,不亚于一方大员了。

郭兴治听到后也是大惊马上跪下道:

“谢主隆恩。微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到现在终于放心了,最少在我大明的后方现在是有点稳定了,有了郭兴治的治理水利,有李信的西洋种子,我想这个大明的百姓在两三年内定能安稳下来,农民起义还是消灭在萌芽状态下吧。

现在我最主要的事就是辽东事务了,冬季要来了,战争也要来了。这个就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的,就一一应付吧。

第一百二十章 战事初起

 京城西山皇宫别院。

我站在寒梅下,看着这泰昌元年的第一场雪如其而至,没有一丝的停留,大片的雪花把整个西山都变的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似乎整个世界都变的纯净了。

但是我现在的心里却是没有一点的白,却全都是黑了。

手里现在接到最多的奏折就是辽东的战事了。

三天前,辽东的战事终于爆发了,比历史上的辽东战事整整早了三年,这是我的意料之中的,但是也是出乎意料的。

意料之中是,因为我知道辽东战事是一定会挑起的,意料之外是没有想到会来的这样的快,这样的急。

我知道是我的到来改变的这个历史,也是我的到来使很多的历史事件在提前的爆发了,但是我不知道,我的到来能不能改变这个事件的结局。也就是说我能不能改变这个历史,大明能不能顺着历史走。最少是二十年后被灭的,还是大明在几年内就被后金给灭了,或是,我带着大明的将士把后金给灭了,就没有以后的满清了呢?

我站在寒梅下想着,很多事我无法的控制,感到一阵阵的无力感。

“皇上,外面已经下雪了,天气凉了,还是回房吧。”这时史可法走到我的面前,给我披上一个白貂大氅,跟我说。

我又看了看远出已经一片白茫茫的西山巅峰,转身。走进了房中。

书桌上已经是有很多的奏折了,都是这几天辽东传来的。

启奏皇上,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已经召集了整个女真人的士兵,到达了盛京,截止到目前为止,后金八旗人数已经到达了五万多人众。

这是在盛京做卧底的王顺志和沈慧娘两人在半个月前传来的消息。

三爷,建奴大汗已经召集了在女真境内的所有部落的酋长和部下将领,包括其十六子中的九子,还有扈伦哈达、叶赫、乌拉及辉发四个大部落的全部兵力。及满洲八旗的全部兵力,如果冰碟没有估计错的话,恐怕在入冬后,就会向我大明发起争端了,请三爷提前做好准备,冰碟敬上。

看来这个大龙会还是把朕当三爷来对待了,冰碟呀,如果你是男子朕必用你,可惜上天给你个女儿身。

启奏皇上,后金人的粮草都已经离开盛京了,但是很神秘,没有打探出去向,但是依盛京的舆论推测,正是我们大明的关外辽东,请皇上早做准备。

王顺志和沈慧娘的又一道消息传来时已经是七天前了。

禀皇上,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如褚英、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几个他最亲近的儿子都在深夜时被汗王召见,具体事宜不知。

这是东厂埋伏在盛京的厂卫传过来的消息。

我看了这个消息时就是大楞神了半天,因为我知道这几个人是努尔哈赤的最亲近的人,看来努尔哈赤对大明的恨是太大了。

我也知道朕的大明和这个后金的努尔哈赤的仇是不可化解的。

无论是谁杀了你的外祖父、舅舅、祖父和父亲,这个仇是谁都要报的,而这正是大明和努尔哈赤的纠结之处了。

王杲、阿台、觉昌安、塔克世这四个普普通通的人名,普通的人,但也是这四个人另前世的大明朝在仇恨中灭亡的。

我现在无法改变万历帝杀了这四个人,也无法改变努尔哈赤的恨天怒火,所以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尽量的来化解这段恩怨,来挽救大明,但是看现在的局势,我能保住我的这个大明就不错了。

禀皇上。次日,努尔哈赤就召见了整个后金在盛京的所有将领,在校军场誓师了,近几日恐怕就要出兵了。请皇上定夺。

东厂的厂卫在第二日又传回来一个消息。

启禀皇上,后金大军出发了,正是我大明的关外辽东地,请皇上早准备呀。

三爷,努尔哈赤亲帅大军出征了,沿着渤海湾而来,他带上了整个建奴的所有将领及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小女子的大龙会人也正在向山海关一带集结,请三爷斟酌。

危机,禀皇上,号称二十万金军出发了,俱我们内部探子报,建奴的大军还不及十万。

五天前,王顺志,大龙会和东厂的消息如纸片般的飞到了我的手中。

看来一切都不可避免了,我现在离开京城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都没有上朝,有什么事都是把奏折递到西山别院来的,我现在很想知道朝中的大臣们都是什么反映。

就在我看着这些奏折的时候,就听见外面又传来了一阵的凌乱脚步声响。

“皇上,辽东急奏。”外面的人还没有到门口就喊了起来。

我突然的站了起来说道:

“快传。”

马上房门就大开,一阵的寒风顺着门缝带着雪花就吹了进来,屋里的烛光被吹的来回乱窜,屋里马上就暗了下来,一股不详的感觉油然而生。

进来的人看到我站在桌子后,就马上的跪下道:

“皇上,大事不好。。。。。。。”

我也是惊讶的道:

“怎么回事,辽东到底怎样了。”

跪下的人马上哭着道:

“启禀皇上,辽东急奏,三天前号称有二十万的后金军就到达了我们大明与后金接壤的第一所。右屯所,可是,可是。。。。。。”

我马上大急道:

“快说,什么可是可是的。”我太急了,走下去,就从这个传报官手里抢来奏折,走回到桌子后坐下来看起来。

“呀!”就在我坐下没有一刻钟的时候,就突然的站了起来,把奏折往桌子上一拍,大喊一声,奏折顺着桌子就滑到了史可法的脚下。史可法马上弯下腰捡了起来,就要递到我的面前,却是听到我大声的说道:

“马上,快,摆驾回宫,给朕把所有的大臣都喊来,朕要见他们,快快。”

说完,我就走出了别院屋子,蹬上龙撵就要回宫。整个别院就被我惊动了,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跑了出来,看到我这个皇上要走,也都是跑了跟着,有的穿的很少,冻得都直抖擞,但是我没有时间去理这些了。

而史可法肖逸等人也是很吃惊,肖逸悄悄的走到史可法的身边,小声的说道:

“怎回事,皇上,一看奏折就要回宫,真的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说完,就看着这个传信官,传信官马上把头缩了回去,不敢看史可法和肖逸,也跟着我的龙撵后跑了出去。

肖逸没有办法只能回来在看着史可法手中的奏折。

史可法也是看着肖逸说道:

“快跟上吧,我们在道上看。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肖逸点了点头,跟了上去。

史可法这时轻轻的打开奏折一看也是大吃一惊。

第一百二十一章 暴怒

 微臣启奏皇上,臣尽心尽力在修筑宁远卫城,依照孙督师战略打造锦(州)、宁(远)、山(海关)防线。十日前,臣惊闻后金汗努尔哈赤集结二十万大军,对我大明辽东虎视眈眈。三日前后金汗亲率大军出发了。

但是三日前,臣突然接到辽东经略高第军令。命臣撤出宁远,回守山海关,同时也接闻关外其它卫所也同时接到撤军令。

兵法有进无退,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州)、右(屯)动摇,则宁(远)、前(所)震惊。关门亦失保障,微臣当与宁、前存亡!如撤宁、前兵,微臣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

宁前道袁崇焕涕上。

突闻此奏折谁能不急,何况是敌军大兵压境,整个辽东最高的军事将领,辽东经略高第不但没有组织全军抗争,反倒是放弃城池,撤兵回守。

我看到这能不急吗?能不冒着大雪回宫吗?能不把所有的大臣都从暖和的家中喊到宫中见朕吗?

雪依然在下,天空依然灰蒙蒙的。但是我的心情恐怕比这个天气还要黑暗,整个回宫的车队绵延好几里,但是除了走路的沙沙声就是马匹的打鼻声了,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是在低着头赶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都知道,现在的皇上心情可是非常的不好。

史可法和肖逸两个人都是骑着马跟在龙撵的旁边,一路上史可法把皇上急忙回到宫里的原因都讲给了肖逸听,肖逸听了也是非常的气愤。恨不得自己冲到辽东战场上去厮杀一番。

我坐在龙撵上,想着这个事的来龙去脉,没有我的命令,竟然敢随便动我大军,这个高第虽然是前朝的重臣,但是这样的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的太放肆了。看来我这个皇上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做到位了,最少在军队里就是不行。

我一边生气着,一边在想着,但是这个时候在京城的皇宫朝房中却是热闹非凡。

在我离开西山别院的时候,早就有快马飞奔京城了,到了京城后就传达了我的命令,要召见所有的大臣。

所有的大臣听到在这个大雪天要召见他们,他们马上就意识到恐怕是出大事了,最少皇上在西山别院好好的,怎的就突然的回宫了呢。

几十名文武大臣都是挤在朝房里,七嘴八舌的在讨论着皇上是什么急事要在这个大雪天见他们。

这时朝房门一看,就见到首辅叶大人披着雪就走了进来,到屋后,就把身上的大氅递给了下人,马上大臣们都围了上来,有的给弹身上的雪,有的递上来热茶。'奇+书+网'有的就在旁边站着着急的问着:

“叶大人,您终于来了,您可知道这次皇上这样的着急召见我们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

叶向高看了看围着的大臣,没有说话,走到了坐在太师椅上的左光斗旁边也是坐了下来说道:

“列位大人们,不要惊慌,本公想来,这次皇上着急召见大家,恐怕是为了东北的建奴发兵我大明辽东的事吧。”

说完又看了一眼御史左光斗,回过身来对着坐在自己身后的东厂厂督杨涟问道:

“杨厂督,你的厂卫可有辽东的消息吗?”

“呀,建奴发兵了。怎么会呢”

“辽东呀!有高经略在把守,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我们还有山海关的王将军呢,也是一员猛将呀!”

“可真不好说,在萨尔浒一败后,我军士气真的低到了谷底。”终于有一个有点见识的大臣说了句实话。

杨涟看着议论纷纷的大臣们,“咳咳”轻磕了两声,马上朝房里的所有大臣们都不说话了,把目光注目到了杨涟身上。

杨涟欠一欠身说道:

“三天请,建奴的大军就已经到达了,我大明的最前线,右屯卫所,但是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夺下了右屯,听说好象是经略大人下的撤退令,才会如此的。”说完就不说了,闭上了眼睛,谁呀不看了,双手把玩着手里的茶杯。

其他的大臣听了后有的大惊失色,有的确沉默不语了。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泛出了狐疑的神色,这时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兵部尚书刘一景,因为大惊都知道,全国内的所有军事行动,这个刘尚书是应该都知道的。

刘尚书也是坐在哪里,很尴尬的没有说什么。最后终于抵挡不住大臣们询问的目光,站了起来说道:

“这个,这个。。。。。。”

这个了半天也是没有说出来你们。就在这时们就听到朝房的们外有太监喊道:

“圣驾回宫,所有大臣都到御书房求见。”

群臣们听到这,也就来不急询问刘尚书了,都是马上走出朝房,向御书房走去,而站在一边的刘一景也是舒了口气,刚想抬脚走的时候,就听见身后有人小声的说道:

“刘大人,恐怕皇上着急召见我们,不见的就是为了建奴的发兵,你要小心了,好自为之了。”说完,就见一个人走了过去。

刘一景定睛一看,竟然是御史左光斗,听到左光斗的提醒,头上也是马上就冒出了细汗,是呀,建奴发兵的事恐怕皇上早就知道了,但是为什么过了好几天才召见我们呢,奇。сom书抖抖索索的从袖中拿出一个丝巾,擦了下头上的细汗,最后跟在其他的大臣们走出了朝房。

御书房

屋里的火炉烧的非常的旺,把冬季雪天的寒冷都挡在了外面。

整个御书房里站了有好几十人,但是现在却是一点的声音也没有,檀香在袅袅的烧着,冒出了香烟,有时候还能听到屋外大雪把树枝压塌后,“噗噗”的生声。

而我却是脸沉如水,任何人看了都知道我现在是在暴怒的边缘。

我突然的开口说道:

“杨涟,把辽东最新的发展形势报上来。”

杨涟马上走了出来说道:

“三天前,后金号称二十万人就已经抵达了我大明的最前沿卫所右屯,但是没有任何的军事抵抗,就被后金军占领了,三天内,后金军每天都是很轻松的取的一镇,现在后金军已经占领了右屯、大凌河和锦州三个卫所,要不是大雪的原因恐怕占领的就是更多了。”说完就是一回身,回到了队伍里。

“啪”我拿起桌子上的一个镇纸,就是摔到了地上,裂个粉碎,我说道:

“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难道在辽东就没有人了吗?没有将领了吗?是谁这样的大胆,竟然没有经过朕就擅自撤兵。谁呢给朕说个明白?”

我有点疯狂了,吓的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一个都是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今天恐怕也是我第一次发这样大的火了吧。

我接着有大喊道:

“刘一景,你是兵部尚书,你应该知道怎回事,给朕说个明白。”

刘一景听到我喊他的名字,身子一下就软了下去。要不是有旁边的大臣扶着他,他就倒在地上了,刘一景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来到御书案前面,马上就跪在了我的面前喊道:

“皇上,微臣知罪,微臣是想向皇上报告的,但是还没有报告呢,皇上您就召见我们了。这时辽东经略高第的奏折,请皇上,亲阅。”说完在自己的袖中拿出一个奏折递了上了。

史可法马上接了过来,递到了我的面前。

我一看,就大声的喊道:

“什么?十天前的奏折,你竟然还没有呈到朕的手中,如此的耽误朝廷大事,朕要你何用?”

我看了眼已经瘫在地上的刘一景,对着门外喊道:

“来人呀,脱他朝袍。推出午门斩首。”

“呀!!!!”下面的大臣听到后,都是大吃一惊,这可是一部尚书呀,也是一品大员,怎的说杀就杀了。

在众大臣还都没有反映过来时,就见门外走进两名锦衣卫大汉,架起刘一景就拉出了御书房。

而刘一景这个时候才大声的喊道:

“皇上饶命呀,皇上饶命呀!”

我依然阴沉着脸,看着下面的大臣。

有的大臣想上来给刘一景讲情,但是看到我阴沉的脸,就都不敢说话了。知道这件恐怕还没有完,不知道下个是谁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我的怒气依然没有平息。我看都没有看被拉出门外的兵部尚书刘一景。依然的阴沉着脸拿起刘一景递给我的高第奏折说道:

“十天了,十天了,都谁还知道这个奏折,呀,都谁还知道,难道不知道这个是边防大事吗?难道不知道你们的上头还有个朕吗?难道不知道这时误国大事吗?”

下面的大臣们都吓得冷汗直流,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面,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我看着站在最前面的首辅大人叶向高说道:

“叶首辅,这个奏折你知道吗?”

叶向高身子就是一震道:

“微臣略知一二。”

“啪”我把奏折就往桌子一拍,拍出很大的声响,吓得叶向高一下就跪在了地上,不敢说话了,而他身后的大臣都是纷纷的跪下道:

“皇上息怒。”

我没有理后面的大臣们,依然是看着叶向高冷冷的问道:

“略知一二?略知一二是多少。恩。”

叶向高这时的额头上的汗珠都已经的“啪啪”的流到了地上了,颤颤巍巍的说道:

“微臣知道。”

我轻轻的坐了下来,还是看着叶向高说道:

“为什么不向朕禀告?”

叶向高马上接过话来说道:

“微臣,微臣以为高经略的策略是对的,而且皇上您这时正在西山修养,臣以为这是小事,不适合向皇上禀告。”

“呀!”我突然的大喊一声。

“什么?小事,军事无小事,难道你这个首辅大人不知道吗?还有这个高第的策略是对的,对在哪里?你给朕说来。”

叶向高想了下说道:

“皇上,据报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率二十万大军,入侵我大明辽东,是来势汹汹,但是在我大明的卫所里,每个卫所的守兵不足万人,在萨尔浒我大明几十万大军都未能取胜,何况是这区区不足万人,微臣以为高经略撤回关外的各个卫所守军,集中所有兵力在山海关,屏着城高,河深,完全可以抵御后金的大军,在等到朝廷的大军一到,就可以反击了。”叶向高说完后,轻轻的擦下额头上的汗,微微的看了我一下。

“哈哈哈。。。。。”我一听完,就是大笑,笑的下面的大臣们都不知所措了。我看着叶向高说道:

“什么正确?都是狗屁!”我不由的骂了起来,虽然这个很不符合皇上身份的话语,但是我确实是被气的,气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大臣们听到我的骂话,都是一片哗然。

我又看了下杨涟问道:

“杨涟,后金具体是多少兵力?给朕说来。”

杨涟马上回答道:

“据侍候昨天来报,后金兵力不足十万,应该在八万人左右。”

“呀!什么?才八万人。”

“是谁报的二十万大军呀!”

“但是八万军队,是不是我们大明现在所能抗衡的。”

下面的大臣们又都是小声的说了起来。

“啪”我又是拍了下御书案,马上大臣们都静下来不说了。

我又看着孙承宗说道:

“你在关外经营这辽东防线多少年了。”

孙承宗静静的说道:

“回皇上,有四年了吧。”

我又看着大臣们说道:

“听到了吗?四年呀!这四年我们大明在辽东是投下了多少的精力,人力和物力。就凭你们一个个胆弱的保守的撤军,就把这四年的成绩都给抹杀了,把这七八年的一切都给否定了,都给放弃了。为什么?”

我又是突然的大喊道:

“后金军具体是多少人,你们都知道吗?是六万人,才是区区的六万呀!就把朕的整个辽东的兵马都吓的缩了回来是吗?还策略是对的,对在哪里?给朕说说。一切都是捕风捉影,听风就是雨,朕心痛呀。”

我坐在哪里自由自语的说着。

“报,刘一景已经斩首。”们外传来锦衣卫报告的声音。

我看了一眼没有什么表示,说道:

“传旨,孙督师暂带兵部尚书职。”

孙承宗楞了一下说道:

“微臣遵旨。”

我又大喊道:

“降旨辽东,撤去高第辽东经略一职,押回京城受审,由。。。。。”真还是没有人能带这个职务,我想了下又道:

“还有由孙尚书兼任辽东经略,总管辽东一切事务。还有给朕八百里快马。辽东各个卫所严守卫所,不可撤退,撤退者斩。”

我说完,马上就有太监发下圣旨去了,马上快马传报辽东。

但我知道这个已经是亡羊补牢了,不知道晚不晚。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坚守自己的卫所了。我又看了看跪在下面的群臣道:

“都起来吧。”

大臣门马上喊道:

“谢主隆恩。”喊完后,都起来了。

而叶向高也是站在了最前面。我又是看了看叶向高说道:

“叶首辅,今年高龄了。”

大臣们听到我问这个就都是楞了,都不知道我怎的问这个。但是有几个大臣却是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识,每个人的脸上的都是浮出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这些大臣们就包括叶向高,叶向高听道我问这个马上就明白了我什么意识。长叹了一声道:

“微臣生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今年六十有一了。鉴于微臣今年体弱多病,已经不适合首辅之职,微臣请辞,回江南养老,请皇上、批准。”群臣听到这里才知道我问叶向高年龄的缘由了。

我看了一下叶向高说道:

“叶首辅如此高龄还在为朝廷的事操劳,真是辛苦了,赐叶向高太师之位,朕批准了。”

叶向高马上跪下道:

“谢主隆恩。”

说完,就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御书房。

看着叶向高的背影,我也有点悲伤,但是他是我执掌整个大明的最大的障碍了,有很多事和很多人都是先去向叶向高禀告后,才呈到我的面请。这个是我不能允许的,叶向高也知道这是他最好的归属了。如果我的心在恨一点,恐怕也是和刘一景一起走向了奈何桥了。

雪依然在下,寒风还是不停的吹着,本来应该很温暖的御书房现在确实感觉没有一点的温度。

我依然是面沉如水,冷冷的说道:

“现在不管你们以前是什么职务,对朕的大明有多大的功力。现在朕就看你们现在的表现,好的赏,孬的罚。都给朕精心点,在出现刘一景这种情况,到时候可就不要怪朕心狠了,就是不杀你一个人的问题了。”

大臣们都是一抖擞。心想。伴君如伴虎呀。

如权顷朝野的叶首辅如何,还不是回家养老了。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不敢抬头,都是低着头。

这时就听到一个太监说道:

“各位大人回吧,皇上已经走了。”

大臣们一听的都是一楞,在一看御书案后,我已经没有了,这时他们才都是长出了一口气,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纷纷走出了御书房,也不管雪大不大了,都是非常着急的逃出了紫禁城。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城宁远

 金銮殿

泰昌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后金汗努尔哈赤亲率二十万大军,从盛京出发,入侵大明辽东。

泰昌元年十二月二十日,后金军占领右屯。

泰昌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后金军占领大凌河。

泰昌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后金军占领锦州。

泰昌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后金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努尔哈赤亲率继续南下,一路由其次子代善率军西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后金军占领小凌河。

泰昌二年一月六日,后金军占领松山

泰昌二年一月七日,后金西进军占领广宁。

泰昌二年一月十日,后金占领杏山。

我坐在御书案后面,把手中的奏折按时间一一的摆放御书案上面。大殿里数百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出声,都站在两侧,静静的没哟一点的声音,只有大殿外面的北风吹过窗棂的声音。但是此时这种声音是显的那样的刺耳,寒冷。

随着后金人的入侵,现在整个朝廷都是人心惶惶,大臣门心里也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我抬头扫了眼下面的群臣,最后把目光盯在了跪在大殿中间的高第身上,现在的高第跪倒在哪里,头紧挨着地面,浑身在颤抖着。

“高第,你可知罪?”我看了高第很长时间后才开口说话,其实我是在打量着这个在历史上依靠着魏忠贤等宦党把孙承宗和袁崇焕等大臣逼的都毫无办法,只能辞职的辽东经略。但是我很失望,是不是这个大明的俸禄都养的是大胖子,高第是一身的肥肉裹在朝袍中,就是浑身颤抖也带着肥肉的上下乱动。

高第听了后马上喊道:

“微臣知罪,请皇上饶命。”

我又问道:

“你是如何想到,能把朕的辽东将士都撤回山海关,而放弃孙督师苦心经营好几年的辽东防线的。”

高第听到这微微的抬起头,但是看到我冷冷的目光都吓得马上低下头,颤颤巍巍的说道:

“这个,这个。。。。。。”高第这个了半天,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说道:

“启禀皇上,据微臣得知,这次后金是由他们的大汗努尔哈赤亲率二十万大军而来,据说这个努尔哈赤行军打仗几十年从无败迹,真可谓是长胜将军了,我朝中的武将中恐怕没有一人是此人之敌了。”说到这看了看站在自己右边的满朝武将们。而武将们听到这都是怒目圆睁,恨不得要生吃了高第,但是想到自己却是打不过这个努尔哈赤后又都悄悄的底下了头,没有人敢出生言语。

高第又接着说道:

“而我大明在辽东的整个兵力才不足十万人,而分到各个卫所里更是不足万人。这点兵力是万万不能抵挡住虎狼的建奴的。当时微臣也是焦急万分,苦想良策。这时山海关总兵王化贞递给微臣一策。就是撤回关外守军,集结到山海关,与山海关守兵一起足有十五六万人,在凭借着山海关的城高炮利,完全可以和建奴一战,微臣也认为这是良策,在得到刘尚书和叶首辅的首肯下,微臣才下令撤军的。微臣也是迫不得已呀,请皇上赎罪。”说完慌忙的看了我一眼,又马上的底下了头。

其实满朝的大臣都知道。就是因为这事,我已经把兵部尚书刘一景给杀了,把首辅叶向高扁回家养老了,而这时高第却是把责任都推到他两人身上,这个心机则是不言而喻了。

我没有理这些,还是高高的坐在御书案后面。听着高第把这个说完道:

“赎罪?难道你把你的责任都推到叶向高和刘一景身上,你就没事了吗?你作为辽东最高的军事将领,竟然在敌来之前,就闻警丧胆了,龟缩山海关,还下了撤兵的糊涂令,难道你就无罪吗?”

'奇'高第马上又是磕头又是喊道:

'书'“微臣知罪,微臣知罪。”

'网'我又接着说道:

“你就这样的把朕的千里沃土拱手送给了敌人吗?使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致使朕的百姓远离家园,流离失所,致使朕的大明举国汹汹,人心惶惶,难道你就无罪吗?敌军来犯,主将未战先怯,如此的懦弱无能,留你何用,来人呀,推出午门斩首,高挂旗杆之上,警示所有的守城将领。”

“是。”马上在金銮殿外面就走进来四名锦衣卫彪型大汉,架起高第就要拉出殿去。

高第这时候,已经瘫在地上任凭着锦衣卫上来扒下朝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