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悍皇-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旨吧!”

左光斗站出来,手里拿着圣旨说道:

“福王朱常洵接旨。”

福王在地上仿佛都没有什么反应了。在大堂里的其他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左光斗展开圣旨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今查明河南福王朱常洵携治下官员三十五人,伺机谋反,现以平乱。交司礼监、都察院、大理寺统一会审。并同时由洛阳知府吕言文调查京城沈家灭门案和洛阳苗家灭门案,钦此。”

念完后把圣旨合上喊道:

“来人呀。”就见大堂的外面进来七十多名锦衣卫,把大堂里的官员都给押了起来。

这些官员在被押后都在喊着: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我摇了摇头。摆了下手,叫锦衣卫的人把这些人都给押下去。

马上大堂上就变的冷清了,这时的福王也缓过来,我示意给拿把椅子叫福王坐在哪里。虽然谋反,但毕竟是我三弟。我当然是没什么感觉了。可是在人前还是要装装的吗?

福王轻轻的说道:

“什么时候对我有疑心的?”

我笑着说道:

“就在我吃了你的红丸后,醒来的时候,我就知道。父皇按祖制把皇位传给了我。你就不甘心。”

福王这时候撕心裂肺的大喊道:

“是,是,我是不甘心,我各个方面都不你这个无能的哥哥优秀,父皇也非常的喜欢我,为什么要把皇位给你。我就是不甘心。要是把皇位传给我的话,我会作的比你好多了。”

我点了点头说道:

“有可能吧。但是现在我是皇上,你是王爷,你就要认命吧,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是祖制就是祖制,没有人能改变的。”

我顿了下又说道:

“三弟,其实使我来到河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福王疑惑的问道:

“什么?”

我静静的说道:

“就是因为你富可敌国。”

第六十二章 河南案结

 河南的大小三十五位官员,全部被关押,在整个朝野引起轰动。

我现在已经回到了京城,坐在我的御书房中,整整一个月了。首辅大人叶向高,站在我的对面,给我讲着这一个月来的朝廷事务。

本来叶向高在见到我的时候是想责备我的,但是在听到河南贪墨案传来后,就没有在说什么,他也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我出京也是为了河南的百姓,但是他怎能知道我的想法,是为了我的这个江山呀。

我要不出京城恐怕这个江山就要易主了,被我的三弟给夺去了。我没有把福王造反的事公布出来,这毕竟是我们朱家的家事,最后我也没有为难我的三弟,只是没收了他的家产,流放到贵州了。

在明朝时,这个贵州还是属于南蛮之地,相对于中原来说还是有点苦的,我不能杀福王,因为他是我的三弟,我可不想被世人看到我杀亲兄弟的笑话,这件事只有我身边的几个人知道,我知道他们也不会说出来的。

叶向高看我好象想的出神了,就看了看魏忠贤一眼,魏忠贤很会来事,把一颗卷好的烟递到了我的面前,我才回过神来,看了眼烟,已经点着了,夹在手中,吸了一口,很是舒服的吐了口烟,才看到站在下面的叶首辅。我笑着说道:

“继续说吧。”

叶向高这才说道:

“皇上,马上年关就要到了,现在朝野各地,都非常的平静,今年遭到旱灾的几个州府都做到了很好的赈灾,应该可以平安的过年了。”

我点了点头,叶向高又接着说道:

“现在朝中的官员都非常的紧缺,尤其是河南的官,有的人都是一身兼几个职位。这样的话,朝廷的根基会不稳的。最主要的是现在河南的最高官员布政司都不在位了。”

我又吸了口烟道:

“明年就是大试之年了,过完年关,就开始筹备吧,明年要多选一些好的人才。我也知道,现在朝臣都是很难,但是在挺过半年就会好了。布政司的位置现在就叫左光斗暂带吧,现在在河南也就他能胜任了。”

叶向高也跟着说道:

“皇上,微臣也知道,现在朝廷的难处,是在不行就在外省在调些官员吧。”

我想了想道:

“还是不用了吧,就可一个河南来吧。还有什么要事吗?”我其实是不想在说官员的事了,手下无人是难做呀。

叶向高又说道:

“皇上,现在没有什么大事了,东北的女真人还算是平静,西北的葛尔丹也没怎样捣乱,但是在东南沿海的倭寇就时有的来稍扰我们的海域边境。”

我有点惊讶的道:

“倭寇?日本浪人?”

叶向高反问道:

“皇上,什么是日本浪人。”

我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代还还没有日本浪人一说,只是叫倭寇。我摆了下手说道:

“东南沿海的倭寇还不是太重要,现在我们紧要的是东北的女真金人,我估计在年关过了就会侵犯我们的大明疆土了。”

我又想了下道:

“传旨下去,在年关时节,犒赏边关将士,每人的俸禄加三倍,年关将近加倍送各种物质。”

叶向高听后也是很高兴,说道:

“皇上,我和群臣们也商议了,本来想向皇上请旨呢,既然皇上您都想到前面去了。微臣为天下百姓能有您这样的英明圣上感到高兴。”说完就拜了下去。

是人吗?都是爱听好听的话,我听了也是很高兴。接着说道:

“年关也要到了。大臣们一年也都很辛苦,也都加赏。”

叶向高马上跪下喊道:

“谢皇上赏赐。”

我又说道:

“好了。下去吧,明年的主要就是大试之事,再者就是注意东北的女真金人。”

叶向高叩谢的下去了。

我靠在龙椅上吸了口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着。

在我出京城的时候,就是三个人,我、肖逸和史可法。但是在我回京城的时候,可就是很多人了。

王顺志是说什么也不离开我了,说自己在河南也没有家了,跟着我最少还能有个好的去处,而他的妹妹王纤儿也是跟着哥哥走了。

我看了看肖逸又看了看脸红的王纤儿,好吧你们就跟着我吧,我想恐怕跟着我走是次要的,要和你的肖大哥才是真的。

沈慧娘母女也跟着说道:

“我们家本来就是京城的,现在我给他们报了仇,虽然不是杀了仇家,但是也算出了口气,也要和我回到京城来。要把沈家的老院子买回来。”

我点了点头,这个应该也好办,就带着吧。

柳怀风也带着家人来了,知道我的身份后,就是跪在哪里不敢说话了,我笑着把他拉起来说道:

“这个知县你还要代理着,随叫我这个皇上手下没有人了呢,明天的大试我等你,在金銮殿上你一定要给我个惊喜。”

柳怀风哭着谢恩。

我又看着站在旁边不知所措的洛阳知府吕言文说道:

“现在河南的很多官员都空缺了,左大人现在全权主持河南事务。我知道你的能力,就去给左大人做副手吧,也给朕分担点重担。”

吕言文也是赶紧的谢恩,这可是从五品的知府升到二品的一方大员。这可是连升三级呀。怎能不谢恩呢。

河豫将军姜奇峰也是上来,要告老还乡,先是谢了皇上对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现在一是年龄大了,已经没有能力来治理一个省务的军事了,二是有了瑕疵不好在带军了。我恩准了,毕竟是一辈子都献给了大明朝,并还可以把自己的所有家产都带回老家。

姜奇峰听了后是满泪纵横,千恩万谢。

我来到严旷的面前说道:

“你的老师要告老还乡了,这空下来的位置,就由你来暂带吧,给朕把这个河南看好了,也象你的恩师一样,解了朕的后顾之忧了。”

严旷也是慌忙的谢恩,从一个指挥统领到一个准将军,这也是一步登天,带着自己的侄女苗莹莹,慌忙的跪下。

苗莹莹知道我就是当今的大明皇上时。也是瞪着大眼睛,久久的不能说出话来。我笑着对苗莹莹说道:

“为了你的家人报仇了,有什么想法吗?”

苗莹莹说道:

“谢皇上恩,我也想跟皇上到京城去。”

我马上知道她的想法了,笑着说道:

“这个不行,跟着你舅舅吧,以后你的舅舅到了京城,你也会去的,叫你舅舅给你介绍个好人家吧,朕想一个将军的侄女还不愁嫁吧。”

说完转身就走了。

大龙会总坛。

我和冰碟两个人在屋中,没有什么绮丽的光景,我只是在静静的喝点酒,而冰碟姑娘在旁边给我斟酒。

半天了都没有说话,我先开口说道:

“是不是想叫三爷把高明给撤下去?”

冰碟的回答另我很是吃惊说道:

“三爷,你还是把高明留在这吧,您知道吗?这些天,我睡的特好,因为我知道有个江湖第一杀手在保护我。三爷您说我能睡的不好吗?”

我听了后哈哈的大笑说道:

“不好,你睡的好,三爷就睡的不好了,给三爷拿笔墨来,三爷答应你的话还是要实现的。”

冰碟姑娘这时候知道我要给他留下墨宝了,高兴的到一旁的书桌上磨墨去了。我笑了笑喝了口酒走了过去。

我拿起笔来想了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做生意谁最有名呢?

“红顶大龙、一品商人。”

我写完就放下笔,走出了房门。

就听到冰碟在屋里惊讶的叫道:

“谢皇上恩赐,有此墨宝,我大龙会就会在大明的天下做生意了,红顶大龙,一品商人,谢皇上。”

从此在大明的境内出现了一个带着红色皇冠的龙头标志,走遍天下的商队,都知道这是大龙会的一品商人。

河南贪墨案共稽查官员三十五人,查收银两达到四千于万两,各种财宝不计其数,这些足有抵上大明一年的国库收入了。

但是由此带来的官员震荡,朝野震惊的都是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的,我也知道这些下面的官员也都有点惧怕于我,我现在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但是我知道大明历史上最悬的案件——红丸案也在我手中揭开了。

其实我知道我在出京城的这段写的实在是太烂了,我都不满意。但是没办法,我只能是在下班后才能码字,还没时间校对,故事都编的不顺畅。有时候还加班,就没法写了。

其实我所写的这段历史是根据明三案红丸案接下来的,其实历史上的红丸案,很简单,就是庸医害的泰昌帝死亡,但是我想了,在皇家任何一个人的死亡都不是简单的,尤其是刚登上皇位不到一个月的皇上,所以我就接着写了下来。

把当时和泰昌帝争皇位的三弟朱常洵给拉了进来,这段历史是1620年以后,据李自城起义还有7年,据明朝灭亡还有24年,所以现在大家不用急,现在的大明朝只不过是贪官横行,民不聊生,是大乱的前兆,既然我来了就不会这样了,书要是好继续的写。故事还是要继续的编。

第六十三章 建宁远城

 大明、泰昌元年元月一日(公元1621年)。

我来到这个大明朝的世界里当了泰昌帝朱常洛已经几个月了,今天是大明新年。

举国欢腾,在度过了大旱之年后,在当今皇上泰昌帝和众大臣的决策下,绝大部分百姓都安全的度过了这个冬天,冬天都过了春天还会晚吗?

在年关到之前,皇上大赦天下,死刑可免,活刑减半,轻罪释放。在一片的歌颂贤德声中来到了泰昌元年。

京城、皇宫、金銮殿。

泰昌帝朱常洛今天在金銮殿上是大宴群臣。

群臣以当今首辅大人叶向高为首,都在下面高兴的接受着泰昌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封赏。王天涯也知道要想下面的人好好的给自己办事,就得给他们甜头,虽然现在是封建社会,是遵从儒家的忠君思想,但是只知道叫人办事,不给封赏谁都不会专心办事的。

御史左光斗进内阁,替代方从哲内阁大臣。

九门提督牟彬

锦衣卫指挥使袁斌

东厂厂督,兵部给事杨涟

户部尚书赵南星

吏部尚书张维贤

等,只要是在这两个月为我,办事的人,在这次的群宴上是都得到了提升和封赏。

最后我还把史可法放到了兵部,做为一名兵部给事。

辽东孙承宗也回来了。看到孙承宗在这两个月里。头发就发白了很多,看来辽东的事务是太忙了,群臣都是纷纷站起向孙承宗致礼。

我看到孙承宗后也是非常的高兴。说道:

“孙爱卿,这辽东的事务可是很忙吗?朕今天把你传回来。是不是很意外。”

孙承宗马上说道:

“皇上,您给微臣推荐的袁崇焕实在是个人才,现在把辽东的事务都打理的很好,并且还有个大胆的想法,希望微臣能在这次群宴上提出。”

我笑了笑。我知道这个袁崇焕要想干什么,但是还得问下道:

“那孙爱卿就提出来吧,好叫大家都商议一下。”

群臣们也都喝的很高兴,就都叫孙承宗提出。

孙承宗首先在怀中拿出一个奏折,递给了魏忠贤,呈了上来接着说道:

“在这两个多月里来,袁崇焕多次在出山海关在辽东各地考察。”

说完看了看我和下面的群臣又说道:

“现在的辽东局势可是非常的紧张。金人在占领了开源、铁岭、奉天后,就在奉天建了自己的国都。虽然在萨尔浒一战中,大败我们,但是他们也损失不小,正式趁现在冬季时光在休养生息,我想明年一定会有场大战,可是我们现在还沉痛在兵败萨尔浒中呢,恐怕没有能力在战了。”

我这时皱起眉头,这可是不是什么好的现象,未战先怯实乃兵家大忌。下面的群臣也都是不说话了。都知道现在辽东局势对我们实在是不利。

孙承宗还是接着说道:

“但是也不用非常的担心,如果金人要想开战的话,怎的都得到几年的年底,毕竟他们所在的东北各种物质都还是非常的紧缺的,最少也得用十个月来筹集战争物质。”

群臣们听到这都是松了口气,我想了想道:

“不好,哪十个月后和金人的战争,是不是,我们大明还是没有胜算呢?”

孙承宗这时马上说道:

“皇上,袁崇焕就是为了十个月后,才有的此建议。”

我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孙承宗又说道:

“在我们京城和奉天之间就有一个关口就是山海关,如果金人攻破山海关的话,进到关内就是一马平川了,直接威胁了我们的京师。”

下面的群臣听到这些都是大哗,议论纷纷:

“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

“金人的铁蹄是太强悍了,一但攻破山海关就是动了我大明的根基。”

“是呀,但是孙大人,既然提了出来。就一定有办法。各位大人们还是听听孙大人的意见吧。”

逐渐的下面大臣们也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孙承宗下面的话。

我笑了笑。因为我知道孙承宗要说的是什么了,但还是问道:

“哪孙爱卿就把应对之策告诉朕吧。”

孙承宗说道:

“微臣希望朝廷能拨款,在山海关外在建一座城池来保护山海关,这样我们就多了层保护,还可以有战略纵深,更好的守护辽东。”

我问道:

“在建一座城池,在什么地方建,有什么战略意义吗?”

孙承宗马上说道:

“据袁崇焕多次出山海关考察后,希望在距山海关外二百公里处的宁远地区在建一座城池。”说到这就不说了。反倒是看了看我和在座的群臣们。

我笑着没有发问,下面的叶向高就先发问道:

“孙大人,在这个宁远地区建个城池有什么意义吗?”

孙承宗知道现在要是不能说服我和大臣们。是无法建这个城池的。这才说道:

“皇上,叶大人和各位大人们。这个宁远地区是处在辽西走廊的最中间位置,是个咽喉要道。它的东面是渤海湾,西面是广大的丘陵地区,如果金人想进犯中原,这里是他们毕竟之地。”

叶向高这时惊讶的说道:

“还有这样的要地,以前我们怎么都没有听说过呢。”

孙承宗接着说道:

“我们都知道这个辽西走廊是东起锦州,西至山海关,我们以前都只是注意了两头的防御,把中间的位置给忽略了。如何我们能在宁远地区建个城池,不但能保护到山海关,而且和锦州城。北宁城在辽西地区形成一个犄角之势,就能更好的守护我们大明的东大门了。”

我坐在上面点了点头,看了看下面的群臣问道:

“各位爱卿都有什么建议吗?”

金銮殿上现在非常的寂静,群臣们也都在想这事的可行性。

还是叶向高先开口说道:

“孙大人,哪建这样的一座城池需要多少银两呢?”

孙承宗沉默了下说道:

“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也需要五百万两。”

“呀,这么多?还是保守估计。”群臣们听了都是一惊。

孙承宗又接着说道:

“但是建成后,这座城池带来的影响就不是五百万两银子所能比拟的。”

左光斗接着说道:

“我赞成建城,这是我们大明的东大们,如果没有好的城防,对我们大明的威胁太大了。”

我看了看大臣们。我知道凭他们现在的目光还不能理解这个宁远城的意义。我又拿起了袁崇焕的奏折看了看,上面写的比孙承宗说的还要详细。把城池的规模,军备,城防都写的非常清楚。

我点了点头说道:

“好,好,孙爱卿,这个建议不错,来人呀,传旨。拨款辽东给孙大人。建宁远城,务必在年内建成。”

“是,遵旨。”孙承宗没想道我会这样顺利就定下如此的大事。

我突然的对着下面的大臣们说道:

“今日不议朝政。年关就要有年关的欢乐。”

下面的大臣们也都是恢复了举杯欢庆的场面。歌舞女子也都来到殿内开始表演了。

当皇上想不腐败的都不行。这是环境逼迫的。我坐在上面想道,但是谁不喜欢腐败呢。

第六十四章 三大公子

 皇宫、御书房

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御书案后面看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年关刚过,各地的奏折都是报喜不报忧,到处都是喜事,都是恭维的词句。我摇了摇头把奏折都放在了哪里。

看了看站在后面的魏忠贤道:

“这些天京城内有什么变化吗?”

魏忠贤马上接着道:

“皇上,今天是正月十五,京城内非常的热闹,而且还有庙会。”

我一听就来精神了,道:

“好。在宫里也呆了好多天了,今天就出去透透气,顺便也去看看这个庙会。”

半个时辰后,我就出现在了宫外面。

肖逸、史可法、王顺志和王纤儿、沈慧娘也都跟在了我的后面。

我笑着对他们说道:

“走,今天出来,就是玩来的,还是叫我三爷,和在河南一样。”

众人一听都是答道:

“知道了,三爷。”

我笑了笑想,恐怕是回不道河南时的无拘束的感觉了。知道了我这个身份他们恐怕都不会能一点拘束都没有。但是我也没有理他们,一松缰绳,马就直奔前面跑去,他们几个人也都是跟了上来。

当我们到达庙会的时候,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云集此地,高声叫卖,热闹非凡,,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

真是京城大的庙会呀。

看到这不由的叹了口气。下马来,对着他们说道:

“走,进去看看去。”

到了里面果真是令郎满目,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尤其是各种小吃,把王纤儿和沈慧娘两个小姑娘吃的,都没了淑女的样了,还不时的喊道:

“这个好吃,这个也不错,这个味道真好。”

我和肖逸几个人在前面笑着看两个人的吃相,她两看道我们在在他们都不好意思了。

就在这时,我们就听到有人喊:

“京城第一才女——叶婉蓉,把灯谜出来了,就在翡翠楼,大家看看去呀。”

我抬头一看,果真前面就有个大的楼阁,上面书着翡翠楼三个字,对着他们几个人说道:

“走,看看去,不知道这个京城第一才女,是个什么模样?”

走到楼里一看,里面都是一些书生打扮的公子哥们,大冬天的还都像模像样的拿把折扇,都在看着去往二楼的楼梯口,原来上面挂着很多的卷着的转轴。

我看了看旁边的一个书生问道:

“这位公子,不知道这个灯谜是个怎样的猜法?”

这个公子还是很有礼貌的对我一施礼道:

“这翡翠楼有四层,每层的楼梯口都有各种的灯谜很多,只要公子猜出来一个就可登楼,越到后面越难,最后在四楼楼梯口就留有三个灯谜,是叶姑娘亲自出的,只要猜中就能蹬上四楼见到叶姑娘。”说到这停了下来,想了下又说道:

“这个您恐怕不知道吧,今天是大试之年,而且叶姑娘是首辅叶大人的亲孙女,说不定上得四楼后能透露些,今天大试的题目,嘿嘿。”说完就笑了。

我听到这也跟着笑了,这就是大明的现状,不知道自己进取,就知道取巧。现在的题目还都没出来的,看来也是这些士子们的一相情愿了。但是看看这个叶大人的孙女也是可以的。具体有什么学问,竟然能称为京城第一才女。

就在这时,就见身后一阵混乱。

“大家让下,我们公子来猜灯谜了。”说完就见到门口进来几个年轻人,都是华服穿戴,头抱书生巾,并都在正中还镶块玉。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公子了。

就听到旁边有人在小声的说道:

“是京城的三大公子来了。”

“什么是三大公子?都是谁呀!”

“这个你都不知道?我来告诉你。走在最中间的是御史左大人的四公子,左文兴。在他左边的是大学士陈儒的三公子,陈壁君,在最后一个进来的是户部赵大人的公子。赵东阁。”

“还真都是朝中大臣的公子。”我心里暗想。

这时候又有人问道:

“三大公子,我看这样也就是草包一个吧。”

又有人接着道:

“这三个公子可不是草包,都有真才实学的,我看今年的四楼又是他们三个人得了。”

这时大家都纷纷的走向楼梯口,因为楼梯口下来一个大约是十五六的小姑娘,脆脆的说道:

“我家小姐说了,今年是大试之年,所以今年的灯谜也稍微难了点,大家如果猜不出来的话可以在楼里喝茶,如果能猜出来就请上楼来,最后的三位能见到我家小姐。现在我们就放一楼的题了。”

说完就见到楼梯口卷着的转轴都打开了,一瞬间一层的楼里就乱了,很多的士子书生都是挤上前去,争着看灯谜。

没有一会儿的功夫,就见到有人喊:

“我猜出来了,我猜出来了。”就见一个书生拿着一个转轴走上楼梯去,把转轴交到小姑娘的手中哦说道:

“这个字是‘菲’可对吗?”

就见小姑娘看了看转轴说道:

“这位公子猜对了,请上楼。”说完让开了身子,这个书生在一片的羡慕的声中走上了二楼。

没有一会儿又有几个书生猜出来,也上得二楼了,而最后进来的三大公子,也是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转轴,但是没有急着上前,在一旁看着上楼的书生们。

史可法这时说道:

“三爷,我们也猜几个,上去看看吧。”

我笑着点了点头,对王纤儿、沈慧娘及肖逸、王顺志几个人说道:

“我和可法上去就行了,你们几个就在一楼逛逛吧。”我笑了笑转身去看看灯迷。给这四个人留点空间吧。王纤儿和沈慧娘听后都是脸上一红。

我和史可法来到灯谜的下面,每个灯谜都围了很多书生,但是却没有人去摘转轴。没有猜出来,怎能去摘,这可是丢人的。

我抬手把这个灯谜摘了下来。

周围立刻传来一声声失望的叹息声,都知道自己上楼的希望又少了一点。

我看到史可法也摘了一个转轴,这时楼下的转轴不多了。在每个转轴被摘下后,都会传来阵阵的叹息声。而在一旁观看的三大公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上楼去了。

我和史可法也笑着走向了楼梯。

第六十五章 南无阿弥托佛

 我笑着把转轴递给了站在楼梯口的小姑娘说道:

“看来你们的小姐还是个虔诚的佛教中人呀。”

就见到小姑娘打开转轴,看了我下轻轻的念道:

“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城无市。这个公子可知是何解?”

我笑着摇了摇手说道:

“还是叫我先生吧,这公子二字我现在可是但当不起了,南无阿弥托佛、南无阿弥托佛。”说完我双手合十,又伸手从小姑娘的手中拿回了转轴,走上了楼梯说道:

“这个谜面我还有用。”说完就上了楼去了。

这是下面的就有人喊道:

“这是什么谜底?不对、不对。”

这时就见到一个穿着一身青布的书生袍,还洗的非常的白,二十多岁年纪公子走了上来说道:

“你们这些草包,不懂就回去多读些书在来。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是为南无阿弥陀佛。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人无父?何女无夫?何树无枝?何城无市?原于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后列为语咒。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说完看了看下面的人,下面的人都面面相次,羞愧不已。

这个青衣书生走上前把手中的转轴递了上去说道:

“十分好笑。”说完就走了上去。

这时候站在门口的这个小姑娘把转轴打开念道:

“东西南北路迢迢,八字底下带把刀,女子两人并肩坐,青枝绿叶比天高。”念完后把转轴收起来后,看了看走上去的青衣公子,有点疑惑但是不知道此人是谁。

下面的人听了这位姑娘念的谜面后,就更是羞愧不堪,不知道是谜面的凑巧还是这位公子故意的羞辱在场之人。

就在大家都疑惑的时候,在想这个人到底是谁来的时候,就突然的有个人喊道:

“我想起来了,这个人是我们南城的人,叫白岩飞,是个落地的秀才。”

又有个个接着道:

“老哥,你一说我是想起来了。他就是在两年前被自己的女人给抛弃的那个白废物,听说为了今年的大试是两年没有出院子。没想到今天到这来了。”

又有人说道:

“还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谁不知道今年是叶家大小姐在挑自己的夫婿呀。要是被叶家大小姐给看上了。那可是就一步登天了。”

这时候站在楼梯口的小姑娘看下面的人越来越说的不象话了。就大声的喊道:

“还有没有猜出来的,猜出来的就上楼了,还有半柱香的时间。”

这时下面的人就剩下半柱香了,就都慌乱了,要是这二楼都上不去,别说什么大小姐了,就是这样灰溜溜的出去,可真是够丢人的了。

但是半柱香过去了,就在也没有人猜了出来了。

时间一到,就见到小姑娘喊道:

“封二楼,各位没有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