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战神的黑包群-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对于吕桃来说,简直是太好了。
其实她也怕自己摔倒了,因为筐里的水果不禁摔啊。
万一摔坏了,品相不好看了,进了城,根本就卖不出去。
这年头,水果本就是精贵东西,一般人吃的少。
偶尔有人买,也会挑品相好的。
摔坏了谁要啊。
吕桃心里没个底,跟着东姝小步走着。
因为雨后的山路不好走,四个人倒是用了比平时多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才到了县城。
吕桃不知道时间,手表是奢侈品,村里就几个知青的手上有。
而且还不是新的。
韩昭手上有一块,原本是想直接给东姝的。
结果东姝没要。
韩昭想了想,自己这块是男款,东姝戴着是不太好看,心里合计着,自己回头手里攒了钱,再让家里帮着想想办法,弄个票,自己给东姝买个新的。
只是韩昭不知道,东姝拒绝他的手表,完全是因为……
她有智脑啊。
四个人到达县城的时候,已经快到7点了。
吕桃起的晚了,再加上雨天,东姝也没敢走太早。
这个时间,黑市的早集已经开了。
四个人先去了黑市。
东姝和韩昭手里的,几乎全部是村民需要代卖的粮食蔬菜之类的东西。
韩昭身上一共三个筐,个个都特别压重量,少说也得有一百斤。
东姝行走之间特别轻快,吕桃不好预估东姝身上的重量。
四个人一路走来,其实有些狼狈,虽然并没有再下雨,不过裤子上全是泥点子。
脸上也全是汗水,这下也不需要怎么样伪装了,四个人都没个正经模样了。
早集上,蔬菜是最受欢迎的。
毕竟都是附近村民自己种的拿过来,新鲜还便宜。
东姝对于自己的代购有着严格的审核流程,也不是什么东西都代卖的。
像是豆角、茄子之类的,易存放的蔬菜还可以代卖。
像是绿叶蔬菜,一上午就全蔫了的,直接就是拒绝的。
如今夏收结束,家家户户豆类产品多了起来。
东姝筛选了一番。
手里握着不少粮。
县城里的工人,虽然每个月有供应粮,但是家里人口多,走动多,偶尔的还得贴补一下老人之类的。
所以,粮食也好卖。
东姝和韩昭一共带来各种粮食,大约在200斤。
蔬菜不太多,只有几十斤,其中主力是豆角,茄子和新鲜的辣椒。
价位合适,又是早集,东姝手里的菜很快就卖光了。
吕桃手里的水果就麻烦了一些。
这年头舍得吃水果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吕桃的水果,品相太好了。
来问的人不少,吕桃的定价也不算高。
之前跟东姝也摸过水果的价格了。
只是吕桃这次没打季节差,跟林子里的水果差不多同期上来了,这便没了季节优势。
吕桃不傻,很快就想明白了。
空间易存放,这些水果再晚一些拿出来,甚至在冬天拿出来,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次就当是探底,下次就有经验了。
第47章 七零年吃货现场47
一个多小时之后,天还是阴沉沉的,不太光亮。
东姝手里的粮差不多已经卖光了。
因为是小袋分装,所以问的人多,东姝一批批拿出来,饥饿营销,卖的还是很快的。
剩下个几十斤的时候,因为东姝总在这边逛,所以认识了一个一手倒爷。
剩下的几十斤,因为全是黄豆,全部直接兑给他了。
两个人算是熟悉了,对方也没扒东姝的皮。
按着东姝的要价走了。
倒爷道上名:徐哥,是个四十多岁,长相并不出众的男人。
不过头脑灵活,心眼也多。
东姝也是因为很上道,上了两回烟,这才跟徐哥搭上话。
因为大家都是爽朗的画风,所以很快成为朋友。
吕桃跟着借了不少的光。
“徐哥。”东姝一看徐哥要走,忙叫了一下人。
“在呢,妹子。”徐哥一看东姝叫他,忙转过头看了看。
“能帮着弄两盒海滨或是丰收吗?”东姝避开了韩昭,小声问了一下。
海滨和丰收都是这个年代的烟名,算是烟中的贵族,俗称干部烟。
一般人不舍得抽这个,当然价位也贵。
东姝没烟票,而且这种烟也少,小县城里没有,只能让徐哥帮着试试。
之前东姝试探过韩昭,知道他爸爸抽烟。
韩昭现在帮着家里忙前忙后,东姝也不想亏待了人家的家人。
干活是没办法,韩昭家在沿海呢,从他们这里到沿海,火车得坐好几天。
为了帮干活跑过去?
先不说介绍信之类的,开起来也麻烦,单说这个时间成本,东姝就觉得不合适。
不能帮着干活,那就在物质上稍稍填补一下吧。
“这个不太好弄,最近手里也没货,不过我帮你瞅着点,有的话,下次碰到了给你弄几盒。”徐哥先是想了想自己手里的货,知道没有,便实话跟东姝说了。
“行,那谢谢徐哥了。”东姝跟徐哥表达了感谢之后,这才重新回到韩昭身边。
韩昭心里酸溜溜的,虽然知道,依着东姝的眼光,怎么也不可能看上一个四十多的小老头。
可是还是酸。
说话就说话,干啥靠那么近啊?
“水果还有多少?”看着吕桃姐俩愁眉苦脸的,东姝忙问了一句。
“几乎没怎么卖。”吕桃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也只是如此,很快就打起了精神。
“没关系,不行就背回家咱们吃了。”吕桃拉着吕果站起来。
四个人卖货的中途,东姝已经带着韩昭,把村里需要代买的东西,全部买完。
这一趟来回差价赚了差不多有10块钱。
虽然不及之前卤肉的利润好,但是重在,无成本不压货。
分给韩昭3块钱的分成,东姝还剩下7块多呢。
韩昭虽然不想要,但是想想要给东姝买手表,又老实的把钱收下了。
不过心里却在想着,自己怎么也得想办法,单独挣点钱。
总不能真的吃一辈子软饭吧?
“成吧,咱们去家属楼那边转转,如果再不行,就回家吧,地里估计上工了。”这会儿都8点多了,地里如果不湿,肯定上工了。
东姝跟王月花说了自己进县城的事情,再加上天阴沉沉的,今天不一定能上工。
“行。”吕桃也没更好的办法,四个人又去了一趟家属楼那边。
就是两个工厂附近的几个筒子楼。
不过销量依旧不太好。
吕桃的水果虽然品相不错,但是价格还是走高了。
就算是最后压了价格下来,买的人依旧不多。
最后李子和杏因为压的价格低,总算是都卖了出去,桃子倒是还剩下小半筐。
“就这样吧,回家。”吕桃也不坚持了,虽然有些灰心,但是也知道自己没抓好季节差。
四个人赶在天晴之前回了村里。
因为下了雨,地里太泞,没办法干活。
所以,队里上午没开工。
下午太阳出来了,晒了一中午,地里稍稍干了点,孙大队长这才吹了开工哨。
8月中旬的时候,韩昭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
里面除了家里攒给他的票之外,还有两块布料,一件海魂衫。
信里韩大姐说,现在城里不管是姑娘还是小伙,都喜欢海魂衫这种衣服。
虽然价格是贵了点,但是穿着是真的很精神。
韩大姐之前问过东姝的身形、体重,大约知道穿多大的码。
而且海魂衫就算是肥一点,穿着也没什么影响。
所以,韩大姐挑大一码买了,给邮了过来。
一起的两块布料,全是的确良,一块藏蓝色,一块纯白色。
韩大姐说都是给未来弟媳妇,让她做衣服,换着穿。
一块做上衣,一块做裤子或是裙子,都很舒服的。
城里没其它可寄的,除了票和布,还有一包糖。
大白兔奶糖。
这糖在城里都特别紧俏,韩昭看过了,这边县城里的供销社根本没有。
不过这种糖有钱有票也不太好买,估计是家里二弟想办法弄到的。
他在军营,肯定门道比较多。
韩大姐在信里又问了问韩昭定没定婚期,家里人不一定能过去,毕竟路程太长,需要请假。
耽误工钱倒是不怕,就是怕形势不好,再对韩昭有不好的影响。
毕竟现在各村开始统计工农兵大学的名额,韩昭如果表现好的,可以通过工农兵大学回城的。
韩大姐在信里说了很多。
韩昭看完收了信,然后把两块布料还有海魂衫全部拿到了姜家。
“甜甜。”韩昭像是献宝一样把东西拿给东姝。
一起的还有那包大白兔奶糖和一堆票。
东姝一看到票,眼睛都放光。
这玩意儿倒卖还是很值钱的。
不过韩家给寄来的,大部分是肉票,估计是怕韩昭在乡下吃的不好。
布票没有,因为换了两块布料,还买了海魂衫,布票已经消耗没了。
倒是还有两张粮票,都是10斤的,估计也是怕韩昭吃的不好。
城里供应粮,轻工一个月27、8斤,这是成年人的量,重工大约在45斤左右。
其实也不太容易。
省下20斤的粮,估计家里也得特别紧巴着过。
“再写信让家里别寄票了。”虽然东姝倒卖票时很有瘾头,但是也不想韩昭家里为了贴补他,把一家人都熬坏了。
听到东姝这么说,韩昭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就差直接失礼的上前去抱住东姝了。
第48章 七零年吃货现场48
东姝的海魂衫成了村里头一份。
这可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羡慕坏了。
韩昭更是晋升为村里头号,最佳女婿人选。
当然,人家现在有主。
但是也架不住,有些姑娘热情的向前扑啊。
瞧瞧人家,处个对象,在城里的家人,恨不得把家都贴补上。
所以,知青也没什么不好啊。
上上上,把人抢回来!
小县城里没有海魂衫。
这东西本来货源就紧张,小县城的百货商场里没有,也是再正常不过。
刘小花见不得这样的好,最近她正跟吕树处对象呢。
家里不给买,她就天天缠着吕树给她买。
“不行,我就要那个衣服。”刘小花甚至连那个衣服叫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上,东姝也不知道。
韩昭家人的心意,东姝穿着就行。
不过韩昭给她科普过了,说这个叫海魂衫。
啥衫不重要,重要的比棉料衣服好像是舒服了那么一点。
不过那个的确良的料子摸着更舒服。
滑滑的,手感很舒服。
东姝用智脑分析过材质,在这个年代,这种材质算是比较好的,衣服一旦做成,只要不作,一般都能穿个三、五年不破的。
东姝不急着自己做衣服,主要还是这个技能,对大魔王来说,有点难。
原主也不太会,针线活不好。
这跟王月花有些关系,因为她针线活就特别差。
针脚大的,东姝已经无力吐槽。
9月底的时候,大队里开始抢秋收。
抢秋收可比抢夏收累多了。
夏收毕竟是一小部分。
秋收的东西就多了。
大部分的粮食,还有夏收之后补种的土豆之类的,最近也差不多可以挖了。
当然,秋收主要还是抢收玉米和晚种高梁。
这两个是粮食的主力军,大西北还是玉米为主,因为缺水,水稻不好种。
但是麦子还有一些,但是都不及玉米跟高梁出货,而且收获率更高。
所以,麦子只是少数。
当然,这个少数也只是对比玉米跟高梁。
其实一点也不少。
盘石大队,一年上交的成熟小麦最后都有几千斤,这么一算下来,其实这一年产下来的粮真的不少。
小麦都这么多了,玉米和高梁就更不用说了。
韩昭最近天天弯的腰都要直不起来了。
但是!!!
村里的汉子们,谁也不敢说累。
因为东姝又下地了。
王月花是不舍得她下地的,想着冬天的时候,把东姝的婚事也办了。
儿子娶媳妇,顺便把女儿也嫁了。
韩昭暂时没房子不要紧,先住在家里,之后韩昭有了本事再盖房。
王月花想让东姝养养,但是东姝觉得抢秋收的工分还是很吸引人的。
所以,下地,下地。
她一下地,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的压力还好。
可是村里的壮劳动力们,就被对比成了渣渣。
比不过一个娘们……
村里的壮汉们已经疯狂一样的挥洒汗水。
这其中就包括韩昭。
他现在天天就跟东姝分左右垄。
东姝割哪个垄,他就割附近的。
只是三天下来,小麦抢收完了,韩昭腰都要断了,却发现,他还是没比过东姝。
为了跟上东姝的脚步,韩昭这两天回知青宿舍,都让同宿舍的人帮着按了按药油。
同宿舍的还调侃,跟自己对象一起抢秋收,是不是特别美?
对此,韩昭心里苦哈哈的,不敢说。
大半个月的秋收抢完,韩昭已经累瘫在炕上。
东姝依旧精神抖擞,甚至还问韩昭要不要上山。
如今入秋了,山上很多野核桃,野果子什么都熟了。
山脚下的,村里的孩子就敲了吃了。
但是深山里的就不一定啊。
而且深山里的小动物们,应该也很肥了,可以下手了。
韩昭看着抢完秋收,丝毫没被晒黑,精神面貌还特别好的东姝,心里突然就甜了。
比不过就比不过了。
他也认了。
谁让他对象就是厉害呢。
韩昭很会调节自己。
不放心东姝自己上山,撑着累到瘫的身体,第二天就跟东姝一起上了深山。
抢完秋收,分了粮,地里的秋菜也种上之后,村民们也算是能稍稍缓口气了。
除了给秋菜浇两波水,施两次肥,地里基本上就没活了。
村里也差不多可以闲下来了。
东姝和韩昭上了两天山,深山里有野核桃,还有些其它野果子。
东姝智脑检测之后,发现口感都可以,特别是炒熟之后,口感更佳。
觉得自己冬天的门路一下子就来了。
“一起干,五五分账。”东姝看着这些果子,眼睛里都在冒绿光。
韩昭就喜欢看东姝的这个模样。
也不管什么五五,特别老实的点点头,还悄悄的勾了勾东姝的手指头。
可是东姝手磨的特别粗,居然没感觉到……
韩昭:……
嗯,我摸到的可能是茧子。
茧子:可以的,我的锅!
两个人像两只小仓鼠一样,每天天放黑,就上山去倒腾各种干果。
背回家之后,也不敢正大光明的晒,都是悄悄晒在自家院里。
王月花最近被东姝叮嘱的,天天像是看眼珠子一样看着院里这些干果。
一般人都不让进院。
当然,老王家分完粮,倒是来闹了一次。
王月花表示,想进院?
不存在的。
一把菜刀,你们不害怕?
左手菜刀,右手柴刀,就问你们怕不怕?
王老太没来,来的是两个儿媳妇,被王月花双刀的架势,吓得腿都软了。
也不晓得,从前那个听话的王月花怎么就变成现在这样,两个舅妈估计又有一段时间不敢来折腾了。
王月花当然要看好院里这些干果。
姜国在牧场那边处了一个对象。
姑娘是牧场技术员家的姑娘,上头四个哥哥,下头两个弟弟,家里就这么一个姑娘。
条件还行,也不嫌弃老姜家穷,就看好姜国干活卖力气,人也老实。
王月花上次去送粮,还跟人家姑娘碰着了。
姑娘客客气气的,长得也不错。
但是王月花愁啊。
姜兵的婚事,还是东姝出的36块钱彩礼,自己就拿了一点添头。
轮到姜国,王月花生怕未过门的媳妇知道姜兵媳妇的待遇,再跟她这个婆婆闹。
王月花愁的两天没吃饭。
最后还是东姝说了,把院里的干果看好,36块钱她出了。
一听这话,王月花哪里没动力。
这院子里说是干果,实际上就是她的眼珠子,娶儿媳妇资金!
大儿子能不能顺利结婚,就看她看得牢不牢了。
这个时候,就是王老太来了也没用。
不能进院子!
两把刀架着呢!
而东姝之所以出钱,其实也简单。
未来大嫂的父亲是牧场的技术员,东姝看好他手里的技术了……
第49章 七零年吃货现场49
过了秋收,年根很快就到。
这个时候,干果其实就很畅销了。
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条件再差,多少也得买点。
亲戚来了,还能不摆点上来?
供销社是有,但是要票啊,而且还是限量供应。
所以,黑市里如果能倒腾点出来,那简直是皆大欢喜。
东姝靠智脑分析,留了一批种给吕桃送了去。
也没明说,就说这些种下去可能会长,问吕桃要不要,东姝想试着在家里种点。
吕桃一听这个就懂了,忙乖巧的收下了。
吕桃在经历了水果的打击之后,很快就振作起来。
因为秋收之后不忙了,她和姜兵已经研究着开始盖房子。
吕桃的意思是她再添点钱,家里盖上五间大瓦房,把周小草娘三个也接进来住。
以后两个妹妹嫁出去,老娘没人管的话,她来养。
姜兵就是个纯朴的乡下汉子,对吕桃又上心,所以对这个没意见。
就是他天天都在木匠铺,盖房子这事儿,全是吕桃在张罗,他半点忙也帮不上。
不过倒是可以把家里的家具提前打了。
东姝在山上采了野核桃,野榛子,还有一些瓜子。
根据记忆里看过那些书里的方法,加了各种调料和香料翻炒,每样料都加的特别足。
不仅炒出来的干果特别香,炒的时候,那香味都飘了半里地。
东姝的干果炒得特别香,所以拿到黑市上也好卖。
当然,家属大院,最近东姝也走熟了,再加上徐哥在中间还帮着倒一手。
这一批山上的野干果,倒是让东姝收入了三百多块。
跟韩昭五五分账之后,自己还有一百多。
给韩昭家里准备的礼物也都寄了回去。
除了给韩爸爸的香烟,还有炒好的干果,特制的肉干。
满满一大包全部寄了过去。
赶在下第一场雪之前,姜兵跟吕桃的房子总算是盖起来了。
五间大瓦房,看着就喜庆,而且大气。
吕老太在盖房子的时候就来闹了两回,结果都让吕桃不轻不重的顶了两回。
吕老太占不了便宜,就去折腾吕二根。
吕二根原来还敢窝里横,现在周小草敢对着她怼菜刀,吕桃根本也不怕他。
吕二根想横也没勇气。
赶在天冷之前,姜兵和吕桃就把婚事办了。
这年头结婚也简单,摆了酒,新人打扮一下,一个村的连过程都省了。
大队长开了介绍信,吕桃和姜兵去了一趟县城,拍了一张照片,把证也扯上。
婚就算是结成了。
两个人为了结婚,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
都是时下流行的军绿色,看着就特别精神。
吕桃结婚的时候,刚入冬,天不太冷,韩昭在家里帮着忙前忙后。
晚饭的时候,就剩下家里人,韩昭这才小声问了东姝一句:“咱俩啥时候结婚啊。”
明明差不多时候处的对象,吕桃跟姜兵又是订婚,又是结婚,韩昭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你着急了,那就明天吧。”东姝对这个不在意,所以想了想,如此回了韩昭一句。
韩昭听完,心里又酸又甜。
他其实心里明白,东姝还是没有喜欢他。
不过她也没喜欢别人。
说明天结婚太赶了,不过韩昭还是跟东姝把婚礼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天冷之后,地里没什么活。
韩昭却因为姜兵的木家具开发了一项新技能。
给柜子画面。
村里人结婚的柜子,基本上都是从老木匠那里做的。
但是只是一个柜子啊,表面上贴的那些图画,根本没有。
县城里倒是有卖现成的,但是都不太好看,价高不说,而且画的质量还不咋地。
韩昭是高中生,从前在家里,条件不错,也学过一年多的绘画。
特意让家里给寄了颜料来,韩昭自荐给姜兵家的家具画的花面。
当然,亲兄弟明算账,他还要娶媳妇呢。
因为盖的房子多,再加上姜兵自己就学的木工,所以柜子也没少打。
吕桃和姜兵婚房里的立柜,平柜,炕柜全部都打了一个全。
周小草她们娘三屋里也得打了柜。
堂屋的碗柜,饭桌等等。
韩昭看过家具之后,给了一个预估价格。
8块钱,给全部画好。
考虑到早晚都是自家人,姜兵也没讲价,虽然他现在没啥收入。
但是年底工分换粮的时候,他没全换粮,还换了些钱。
当然,支付完这一笔,姜兵又恢复一穷二白的惨状。
韩昭却因为姜兵,开发了新技能。
跟姜兵的师傅搭上话,韩昭脑子转得快,很快就把这个画柜面的活给揽下来了。
不管是老木匠有活,还是手底下的徒弟有活,都能给韩昭揽过来。
韩昭因为这笔收益,再加上家里帮忙。
很快就给东姝买了一块女式手表。
如今的手表价位大约在120块左右,还得有票。
东姝继海魂衫之后,又成功成为村里第一个戴上新手表的本土姑娘。
一时之间,韩昭身价更高了。
结果,冬天来临之前,东姝跟韩昭结婚了……
结婚了!!!
结婚前一天,村里多少姑娘气得哭了半宿,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两道军绿色的身影,去了县城照相领证。
东姝身上穿着军用大衣,特别保暖。
是韩昭的家里人寄来的。
“我弟弟在部队,他没舍得穿,省来的,给你穿,甜甜,我想把所有都给你。”韩昭最近迷上了说情话。
从前他其实最不屑于这些的。
特别是看不惯张铁军说情话时,那酸不拉叽的样子。
如今他却因为东姝,酸得比张铁军还厉害。
大哥姜国的婚事订在明年开春之前。
两家年前见过面,虽然老姜家穷,对方不太满意,但是看在姜国本身不错,就没揪着这点不放。
而且老姜家两个儿子娶媳妇标准一样,都给36块钱彩礼,虽然其它的啥也没有。
但是能拿出这么多,已经是这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家尽的最大努力。
姑娘家也没要求太多。
韩昭因为没有新房,所以跟东姝住在老姜家。
就住东姝的那个把大山的西里间。
西一间其实也空着,但是没地方。
里面除了东姝的各种筐,迷你磨盘,还有各种木制工具、家具。
堆得满满的,就留下一个走道的地方,连炕上也堆的特别满。
第50章 七零年吃货现场50
村里有人看不惯东姝得了这么好的对象,背地里酸,韩昭条件好怎么样?
不还是跟个上门女婿似的,吃住都在姜家。
对此,王月花表示:随便你们酸,在意一下,算我输。
当一个佛系亲妈不好吗?
两个儿子能娶上媳妇靠谁?
家里能吃上白面馒头靠谁?
女婿不想盖新房,就住家里怎么了?
就让王月花养着,王月花也愿意。
哼,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
韩昭原本是想盖新房的。
年底村里、邻村结婚的不少。
韩昭靠着画柜面,收入不低。
盖房子根本不成问题。
可是东姝没让。
一个是考虑,自己迟早也要离开大队走出去,盖个房子太浪费。
另外一个则是,东姝记得转过年冬天就恢复高考了,韩昭估计得回城。
两个人一年之后,都不留在村里,为什么要浪费钱盖房子呢?
韩昭不知道东姝怎么想的,经济大权一上交,手里没钱的韩昭表示:对象说啥就是啥,不管钱的说了不算。
东姝城乡代购,再加上干果售卖,外加跟着徐哥当了两回大倒爷。
这个闲下来的冬天,东姝差不多赚回来一千多块。
去掉成本,还有八、九百的收益。
当然,这还只是她个人的。
韩昭一点也没闲着,柜面没少画。
毕竟村里人一年四季都忙,就冬天能闲下来,该办的事儿也挑在冬天。
村里结婚一对接着一对,隔壁几个村,东姝有代购业务的,也全部宣传了一下韩昭的手艺。
这个冬天,注定温暖。
过年的时候,吕桃把老姜家几口人全拉到新房里。
大家围在炉子边上,吃着热腾腾的火锅,心里别提多美了。
“我这辈子是做不到甜甜这样,你看这肉片切的,全部一样厚,而且这薄薄的一片,感觉比机器切的还薄呢。”吕桃喝了一点东姝冬天用高粱米酿的黄酒,这会儿已经有些醉了。
挑起一片薄薄的五花肉片,吕桃一脸羡慕的开口。
旁边的姜兵拿手时不时的护着,生怕她一个喝多了再被炉子烫到。
“下不为例啊,还怀着孩子就喝酒,你也不怕孩子长大成个醉鬼。”姜兵就算是说着狠话,语气也特别温柔。
嘴笨了二十多年的姜兵,结婚之后,总算是开朗了些,至少在吕桃的熏陶之下,话多了些,也活跃了些。
王月花忙前忙后,儿媳妇怀孕这可是件大事儿啊。
虽然老二抢在老大前头,但是没办法啊。
谁让老大没努力呢。
努努力是不是今年也一样把媳妇娶回家了呢?
拿眼睛剐了姜国一眼,结果就看到姜国傻呵呵的笑了笑,根本没意会到。
王月花懒得理他,跟周小草把吕桃扶回屋去休息了。
“可不能让姜兵这么惯着她,说啥是啥,这怀着孩子咋还能喝酒呢。”周小草生怕吕桃被婆婆挑理,忙跟王月花说了一句。
王月花不太在意,挥挥手道:“酒倒是没事,甜甜拿粮食酿的,倒也不伤人,就是怕桃醒了难受,我去准备两个蛋,等桃清醒一点煮个糖水蛋。”
王月花说着就去忙活了。
其它人还在堂屋里,围着炉子吃火锅。
因为周小草自己立起来了,吕桃也变得越来越厉害,所以带着吕家另外两个小丫头,现在也没以前那么胆小了。
“会越来越好的。”闷了大半辈子的姜铁生,最后端着搪瓷缸子喝了口水,沉声说道。
东姝没说话,看着外面飘着的雪花。
瑞雪丰年,看来明年收益也不会差了。
转过年春种、夏收。
抢秋收的时候,吕桃生了个女儿。
上辈子她头胎生的也是女儿,这让吕桃心里有些忐忑,生怕老姜家嫌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