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兰的刁蛮任性在五原一带可是出了名的,那个时代还不时兴野蛮女友,所以草原上的小伙子谈之色变,遇到她都像遇到母老虎一样,敬而远之,以免哪句话不对付,脸上身上莫明其妙的多出几个包来。附近几个部落的大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短命横死,都不敢上门提亲。鲜卑婚配习俗和南中蛮人的有些相似,他们往往在春季在河边举行大会,饮酒作乐,席间男女只要对上了眼,就可以找个地方宽衣解带办正事,父母也不禁止。在中原谈之色变的自由恋爱在他们那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窦兰身分特殊,人长得又十分漂亮,原本是小伙子追求的对象,可是接连十数位追求者被打得面目全非,站也站不起来之后,追求者就越来越少,终于一个也没有了。窦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在他终于把这件浑身带刺,没人敢要的宝贝脱手了,心里像是去了块大石,笑得个嘴歪歪。
为免拓跋力微变卦,窦宾下令一切从简,婚礼很快就举行了。拓跋力微依照当地风俗,到妻家为奴,杨瑛则仍居住在阴山南麓那个仅有数百牧民的小部落里,终日倚门而望,以泪洗面。
这日窦宾将拓跋力微叫到帐中,笑道:“最近这几天过得还好吧?我那宝贝女儿没把你怎么样吧?”
拓跋力微道:“没有,没有。她对我很好。”心中却道:“一个杨瑛就够我受的,再多了这么一头母老虎,我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窦宾笑道:“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不爱说实话。我那女儿什么脾气,我还不清楚?说句心里话,你能娶她,我心里别提有多感激你了,哈哈!”
拓跋力微低垂着头,默然无语,心里打着解下裤带上吊的念头。
窦宾道:“我也知道这婚事你很不乐意,全是杨瑛极力赞成,这样大度的女子现在也不多见了。你们两位的人品本事,都是我生平仅见。这样对待你们,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这样,我答应帮你做一件事,不论你提出什么要求,我都想方设法替你办到,哪怕要我死也成。现在你有什么要求,痛痛快快说出来吧。”
拓跋力微道:“大人对我恩重如山,我已经心满意足,哪还有什么要求。”
窦宾绷起脸,道:“你再这样谦虚,就是不把我当朋友,我可真的生气了。”
拓跋力微道:“既然如此,我心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人成全。”
窦宾道:“是什么?”
拓跋力微道:“请你将长川那片草场给我,让我重建拓跋部。”
窦宾叫道:“什么,长川!那是一块弃地,荒芜不堪,没人想要,你怎么会想去那住?”
拓跋力微道:“大人不是说无论我提出什么要求,你都替我办到了么?”
窦宾笑道:“不是我不答应你。我只是提醒你一下,那可是一片根本没人想要的弃地。你现在要后悔还来得及,等我答应了,你要后悔可就晚了。”
拓跋力微坚定地道:“我不后悔,我就要长川。”
窦宾道:“好,给你!”顿了顿,道:“祖上的规矩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你没必要在我这住上一两年再回去。明天你便领着兰儿回自己家收拾收拾,起程前往长川。你也知道咱这里的规矩,男方的居处财物都是由女方来预备,你就不用操心了。”
拓跋力微千恩万谢,告辞离去。
窦宾捋须笑道:“我果然没看错人,不出二十年他就是这片大草原的霸主。”
拓跋力微回到居处,红光满面,对窦兰道:“收拾收拾,明天随我回部落。”
窦兰道:“哦,照规矩你不是还要再住上一年才能回去的么?”
拓跋力微笑道:“大人将长川那片草场交给我打理,我希望早些过去,便求大人改改规矩,大人同意了。”
窦兰正在收拾衣服,闻言跳了起来,道:“什么,长川!那是一片没人想要的草场,爹爹怎么把那片土地给你,定是几位哥哥妒忌你的本事,从中作梗。气死我了,我去找爹爹评理去。”迈步便要奔出。
拓跋力微伸出拦住,道:“不关他们的事,这地是我自己想要的。”
窦兰上下打量他一番,像在看一个怪物,说道:“你傻了?还是哪里不舒服?”
拓跋力微道:“我没事。”
窦兰道:“咱家有很多肥美草场,你怎么偏偏选中了长川?”
拓跋力微道:“我想杨瑛也一定会问的,等回到部落,我再做解释吧。”
次日一早,拓跋力微和窦兰回到了部落,杨瑛大喜出迎。窦兰虽然刁蛮任性,不过也不想天天和杨瑛打架,让拓跋力微难做。两女见面时她倒也没耍小姐婢气,杨瑛和她不打不相识,对她也十分客气。拓跋力微见两女见面时彬彬有礼,没有拔拳打人,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回到毡帐,拓跋力微将事情简单的对杨瑛说了,杨瑛蹙眉道:“我听人说长川是有一大半是沙漠,草场是有,不过面积不大,还被分成好几块。正因如此,那里一向无人问津,不知相公为什么会选择那里作为自己的立足之地。”
窦兰道:“就是说,你现在住的地方都比那要好百倍,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现在反悔还来得及,我明天就回部落和爹爹说说,给你换块水草丰美的草场。”
拓跋力微道:“你们知道孙叔敖吧?”
窦兰摇摇头道:“不知道。”
杨瑛道:“我知道,他是春秋时楚国贤相,曾辅佐楚庄王开创一代霸业。可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窦兰道:“不会你晚上梦到他,是他要你要长川吧?”
拓跋力微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我看过有关他的一则小故事,大受启发,这才向大人要了长川。”
两女心下好奇,齐道:“哦,是什么故事?”
拓跋力微道:“孙叔敖十分贤明,可他的儿子却是碌碌庸才。他临终时将自己的儿子孙安叫到跟前,对他说自己死后,楚王如果要封他官职,万不可受,他不是当官的料,不能滥厕冠裳,以免家国蒙羞。如果楚王要给他封地,也不能要,要是实在推辞不掉,就要寝邱这个地方。说完这些话后一代贤相孙叔敖就以世长辞,孙安果真照他父亲的临终遗言办理。楚王要封他官职,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要给他封地,他也是再三推辞,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要了寝邱作为自己的封地。这个地方土地贫瘠,没人想要,也就没人争夺,一直为孙氏所守,直到楚国灭亡。你们想想倘若孙安一时贪念作崇,向楚王要了膏腴之地,还能是这个结果么?膏腴之地人人想要,争夺也就十分激烈,我们现在的实力很弱小,可是经不起折腾的。长川土地贫瘠,没人想要,也就没人去争,我们在那不论干什么都没人会去理。我们乘此良机,卧薪尝胆,励经图治,我想不出十年,我们就有和其他几个大部落一拼的实力了,到那时,我们想要肥美的草场,又有何难?你们说我的决定当真不可取么?”
两女互视一眼,齐声叫道:“我们这就收拾,明天一早就去长川。”
拓跋力微望着帐外绵延不绝的草原,心道:“苍鹰终于到了展翅高飞的时候了。我想不出十年,我还会再回来了,到时我将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的身后一定跟着成千上万的部民及牛羊!”
其他族人和拓跋力微相处久了,都佩服他的远见,听说他要去长川,自愿相随。拓跋力微再三劝他们别跟着自己活着罪,可他们都觉得跟着拓跋力微吃糠喝稀,比在这吃涮羊肉还来的得劲,死活要去。拓跋力微拗他们不过,只得依从。三日后数百部众收拾停当,齐奔长川。长川本就是一块没人想要的不毛之地,啥生活设施也没有,众人直忙了近半个月,才将各种各样的设施草草搭建,几块不大的草场上也耸立起一座座营帐。从那天起,消逝了数个月之久的拓跋部,总算是重新挂牌营业了,不过这一次它能生存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
拓跋部在长川重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草原。拓跋诘汾的铁杆粉丝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拓跋部日益壮大,虽然和其他大部落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不过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就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敢嫌矣。拓跋力微见自己的队伍如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打从心眼里笑了出来。
正如拓跋力微所料,附近几个大的部落首领包括轲比能和他的仇人蒲头听说他选了这么一个风水宝地,都是哈哈大笑。这样的地方,打死他们也不会要,自然提不起劲去争。他们都寻思为了争这块地而死人,那当真是大大划不来矣。何况那里大半是沙漠,气候恶劣,拓跋力微在那估计呆不上三个月,就会活活饿死,何必自己动手?有了这个想法,各大部落都没有去找他的麻烦,拓跋部这个现阶段还小得可怜的部落因此得以在各大部族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拓跋力微凭着自己的远见,在这场赌局中漂亮押对了宝,为自己未来发展赢得了一块十分理想的立锥之地。长川这个亳不起眼所在因此成了北魏帝国的发祥地,也因此被载入史册,为世人所共知。
第609章 … 徕民政策
花钱容易赚钱难,创业总是艰辛困苦连在一起的。既然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拓跋部要想重新屹立于鲜卑强部之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追随他的部众都是以吃苦耐劳出名的,可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不免怨声载道。拓跋部初建时,慕名而来的部众约有近万人,牛羊马匹更是不计其数,可不到半个月,牛羊受不了恶劣的环境死了不少,牧民们心痛如绞,骂骂冽冽,如鸟兽散。虽然每天来投奔的人仍是络驿不绝,可忍受不了艰苦环境开小差的也是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走得人比来的人要多得多。本来锦上添花人人都乐意做,可是雪中送炭就没几个愿意做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倒也怪他们不得。
拓跋力微见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队伍一天天在减少,一颗心仿佛像在滴血一般。可他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法子来,只好听之任之,终日长吁短叹。两位夫人见他不到半个月整个人瘦了一圈,自是心痛万分。可她们头发很长,这见识却很短。两女私下里曾多次聚首,唧唧歪歪的商议了半天,狗屁的主意就想了不少,可真正管用的却没有一个,而这种讨论每次都是以相互斗殴而告结束。这段时间来她们的脑子并没有因为天天商量而变得聪明起来,不过这拳脚功夫倒是见长。有道是不打不相识,两人的功夫本就半斤对八两,接连几次切磋下来,两人的感情反倒越来越好,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这日邓芝结束了对没鹿回部及周边十数个小部落的访问,辞别窦宾,北行至长川,拜访拓跋力微。拓跋力微听闻邓芝将至,预使人扫除道路,亲率部众赶到三十里外郊迎,将其让到大帐,摒退左右,长跪请教:“拓跋部僻居长川,百废待兴,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邓芝拜倒还礼,道:“大人太客气了,在下不过是末学后进,有何本事指教大人?大人效法越王勾践,舍弃安逸的环境,毅然决然的率众迁徙至长川。这分远见,这分勇气,不得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我来时也看到了,大人的处境不容乐观。我见大人心事重重,想是和归附的部众受不了艰苦的环境纷纷逃离有关吧?”
拓跋力微缓缓地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一点也没错,为这事我这几天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昨天来了三十人,可却走了六十五人,再这样下去,不出一个月,拓跋部将走得一个不剩,我这个孤家寡人在这里生活下去都困难,遑论兴复拓跋部?我和先生同往长安,素知先生足智多谋,希望先生看在你我相识一场的份上,不吝赐教。”
邓芝道:“人人说长川有一大半土地是沙漠,根本不宜生存。可据我观察,情况并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糟,只不过是荒地多了一些罢了,想是前人过度放牧所致,只要再补上青草,情况又会好起来的。不过就长川这片草场而言,刚开始来的人不宜过多,维持在两三千人也就差不多了。等过上十来年左右的时间,左近这些荒地都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原,那时大人想恢复拓跋部旧观,可就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
拓跋力微道:“先生说的太好了,听该让那些鼠目寸光的家伙都听听。说实话,先生所说的我也想到了,可是十来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想到杀死父亲的大仇人正在草原上逍遥快活,我这心就仿佛在滴血一般。先生素富奇计,不知可有何速成良策?”
邓芝皱起眉头,沉吟片刻,摇摇头,道:“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想必大人也知道。我们汉人有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年越王勾践为报会稽之耻,卧薪尝胆,隐忍了二十年方才成事。燕昭王为报齐国灭燕之仇,也是忍辱负重隐忍了二十八年,方才有成。以拓跋部目前的实力想像复仇,无异于以卵击石。大人要想稳操胜券,差不多也要二十余年左右的时间,好在大人年方壮盛,来日方才,切不可一时之恨,而操之过急。”
拓跋力微那两道深邃的目光向帐外望了良久,长长的叹了口气,道:“看来也只能如……”
突然间邓芝脑子里灵光一闪,笑道:“妙极,妙极,妙之极矣!”
拓跋力微心下大喜,道:“先生定是有法子了,快说快说。”
邓芝道:“大人熟知汉人历史,应该知道秦国吧?”
拓跋力微点了点头道:“春秋战国时秦国僻处西戎,从不和中原交通,中原人都当它是域外蛮夷,可就是这个亳不起眼域外蛮夷,凭自身的地理优势,逐渐蚕食六国,一统天下。”
邓芝道:“秦国在秦穆公之后就一直默默无闻,还一度成为楚国的属国。可就在秦孝公之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突然间变得十分强大,傲视诸侯,大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拓跋力微道:“你是说这全是商鞅变法的功劳。”
邓芝道:“嗯,商鞅之法虽然失于刻薄,不过在有些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秦国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年间内就挤身于强国之林。这按当时秦国的国力是完全不可能办到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那句话是这么说的:‘故关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意思是说关中的土地仅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约占天下十分之三,而以这么少的土地,这么少的人口,创造出来的财富却占了天下十分之六。商鞅之法给秦国带来的是一个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想而知了。”
拓跋力微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秦国以农耕为主,我拓跋部却以游牧为主,可谓风马牛不相及,这商鞅之法如何能运用到我们这里来?”
邓芝笑道:“全部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不过有一条略加改动,倒还可用。”
拓跋力微道:“哦,哪一条。”
邓芝道:“徕民。”
拓跋力微道:“徕民?”
邓芝道:“商鞅变法前秦国土旷民稀,荒地甚多,却没有人耕种,这不是拓跋部现在的情景很相似么。商鞅的远见在战国乃至今日都是无人可及的。他发现秦国地多人少而邻近的三晋却地少人多,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鼓励三晋农民来秦国开垦荒地。经过商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无利不起早,商鞅当然知道空口白牙就让人跋涉千里来到不毛之地上开荒那是根本没可能的事情,于是他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见了就怦然心动,在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下,商鞅都不用苦口婆心的对那些老百姓说什么事成之后会怎样怎样,他们就好似飞蛾扑火一般,源源不绝的涌来。秦国荒地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大量开垦,成了令人羡慕的良田,秦国也从徕民政策中攫取了巨大的财富,关中一地之所以能创造全国十分之六的财富,徕民政策在其间实有大功。”
拓跋力微兴奋搓着双手道:“那徕民政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您能和我说说么?”
邓芝道:“《商君书》我好久没看了,里面的文字大多都记不得了,不过大概意思还没有忘。秦国为了吸引三晋百姓入秦垦荒,曾制定了给来垦荒的三晋百姓免费提供房屋土地,十年内免交一切赋税、三世不负担任何徭役等等优惠政策,这在当时列国之中可是绝无仅有的,列国百姓听闻如此政策,自然趋之若鹜,秦国也得以富强。”
拓跋力微奋大叫:“太棒了,太棒了,商君真神人也!”在中原被全盘否定,人也被五牛分尸而死的商鞅要是泉下有知,听到了一个异邦人士对他大加赞赏,不知是该哭还中该笑了。
邓芝道:“秦人农耕,贵部游牧,不过在徕民上倒没有太大的差别。如今贵部人少地多,局面恶劣,还实行过去那一套方法,族民们肯定是提不起劲干活的。要想让他们玩了命的狠干,诱以重利有时也是必要的手段。不过商鞅为人尖酸刻薄,他行的法只有威而没有德,秦人由此只重法治,推崇法家,最终导致二世亡国。大人切不可操之过急,而将商鞅那套照搬照套,那样短期内可能卓见成效,可是长远来说却是利大于弊的。古语有云:‘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这句说的再明白没有了,威德相辅相承,二者缺一不可,治国以德为本,以威为辅。如果只有德没有威,那国家就会遭人欺负,受人蹂躏。如果只有威没有德,那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大人熟读史籍,不仿将各国之兴衰相互映证,就知道这话说的有没有道理了。”
拓跋力微恭恭敬敬的拜倒行礼,道:“先生之来,实出天赐。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在下敢不奉教!”直起身子,轻击两掌,两名侍女走进大帐,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拓跋力微道:“取黄金百镒,宝刀一柄,良马二匹送给先生。”
侍女应道:“是。”
不多时几名侍女捧着几只大托盘进帐,恭敬呈上。邓芝固辞不受,入内见了杨瑛,道上刘备问候之意,并呈上刘备为她精心准备的礼物,飘然而去。
拓跋力微虽然生于草原,长于草原,却也饱读诗书,肚子里的还算有几两墨水,他只不过是一时糊涂,这才无计可施。一经邓芝点拨,当真如拨云雾而睹青天。当下他在营帐里手舞足蹈,发了好一会疯,这才冷静下来,起草了一份徕民榜文,令人张贴在大草原上的每一个角落。
有道是筑巢才能养凤,没有黄金屋,颜如玉那是肯定不会来的矣。就算是牛,想要从它身上榨取奶水,最起码也得喂它吃草,同样道理,不用花钱就想白使唤人,这样的好事估计连天方夜谭的故事里也不会有。拓跋力微自己想要卧心尝胆,励经图治,当然没人管得了他。可他一时脑袋烧糊涂了,竟以为其他族民念着拓跋部对他们的好,定会心甘情愿和自己一起茹毛饮血,一起吃草根啃树皮,那可就打错如意算盘了。虽然他的口才很好,说出来的话很能振奋人心,可是士气终究不能当饭吃,坚持个一两天还可以,日子久了,族民们老见不到好处,自然不会跟在他屁屁后面混。
邓芝一席话,算是彻底将他这个梦中人给点醒了。他寻思现今鲜卑诸部林立,和当时战国群雄割据也相差无几。而长川虽看上去荒芜不堪,不适合游牧,但和秦国的关中一样,易守难攻,要不然当初自己也不会一眼就相中这里。只是拓跋部覆亡后重建,正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孩一般脆弱,这样一个什么条件都还不完善的新生势力,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和它一起共甘苦共患难的。这一点和秦孝公时的秦国形势倒十分相似。
秦孝公之前,秦国内乱不断,外侮迭至,真可谓是微弱到了极点,要是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为他的后代子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国估计都还算上战国七雄里的一分子,而且秦国一向闭关琐国,从不和诸侯来往,诸侯也都视其为蛮夷,除了从他手里抢地盘之外,几乎不和他打交道。到秦孝公初即立时,这种恶劣的局面仍没有多少改观。秦孝公也是不世出的英雄人物,耻于屈居诸侯之末,于是下令求贤。规定不论宾客群臣,凡有能出奇计强秦者,授以尊官,封以大邑。在如此重利的诱惑下,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卫鞅跑到了秦国,求见秦孝公,献上强秦之策。他就是后来让全天下人震惊的商鞅,他的到来无疑以衰弱已极的秦国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秦孝公和他谈了几天,龙心大悦,当即封他为左庶长,赐第一区,黄金百镒,并晓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商鞅原来就是一个天下奇人,握有如此巨大的权柄,自然要放手大干一番,于是他将自己的才干发挥的淋漓尽致,十年之后秦国道不拾遗,国无盗贼,仓廪充足,勇于公战,而不敢私斗。秦国富强,天下莫比。秦国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如此富强,“废井田、开阡陌”及“徕民令”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拓跋力微熟读史籍,这一切他当然是倒背如流,心想商鞅能以重利徕民强秦,自己为什么不能徕民强盛拓跋部。正好附近几大部落人口众多,而他们控制的草场资源有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各部落中分不到草场牛羊的部众比比皆是,这些人生活十分艰苦,只要给他们一片草地,哪怕那片草场实在荒芜,他们也会感激得眼泪鼻涕齐流。如今徕民的大环境已然形成,自己若不好好的把握,那当真就是大傻瓜了。
徕民令在中原倒不怎么新鲜,可是对刚开化未久的鲜卑诸部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是以这令一下,立时引起轩然大波。草原上众百姓听说只要肯去长川开荒,拓跋部将免费提供营帐工具,对于实在贫穷的人,他们还免费提供牛羊马匹等生活必用之物。他们还规定只要有人能在一片荒地上坚持三年,那这片土地连同其上的牛羊,全部都是那位勇士的私有财产,该勇士除了十年不必交纳贡赋外,还终生不用服兵役及徭役。这样的好事,草原上这些个平头老百姓怕是做梦都不会梦到。正因为这样的好事来的太过突兀,就好像一向吝啬成性的老天突然间下了一场馅饼雨一般,令人难以置信。近来各部落族民只要一闲下来,就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可是他们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真正跑到长川的倒没有几个。有道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草原上不少穷得活不下去的部民,见到徕民就像飞蛾见到了火一般扑了过去。拓跋力微果然言而有信,不管来者身分多么低下,都一律欢迎,并为他们提供开荒所需的一应必须之物。周边几个部落的百姓见他说话不含糊,加之对徕民令心向神往,纷纷赶去投奔。由于拓跋力微规定了期限,这帮家伙要是再半途而废,那是肯定搞不来地的,于是他们硬着头皮扎根长川,艰苦奋斗。当然还是有一帮人吃不了苦,中途开了小差。不过大多数人冲着土地,还是留了下来。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三年之后,他们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草场及成群的牛羊,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按下不表。
邓芝辞别了拓跋力微,回转长安复命。这日一行人行至河阴附近的一片草原上,忽听得东北方传来一声尖锐的呼哨,一支骑兵就好像是从天上掉上来一般,从四面八方裹了上来。
邓芝手下亲随大吃一惊,各挺器械护在邓艾四周。历史上邓芝出使东吴,曾面对沸腾的油鼎面不改色心不跳,照样在孙权面前侃侃而谈,唬得孙权一愣一愣的。不过光凭这一点,就把他和赵子龙相提并论,说他一身都是胆,未免有些太过。那时他知道孙权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有恃无恐,大着胆子在孙权面前瞎掰。可现在这帮鲜卑骑兵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挥舞着手中弯刀,乱喊乱叫。他心里好比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身子不由自主抖了起来。
过了半晌,猛听得鲜卑军阵后鼓角声大作,军马向两旁分开,一名精壮汉子,驰马出阵,向邓芝瞧了一眼,问道:“你就是邓芝?”
邓芝见他衣着华丽,气宇轩昂,顾盼之际极具威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物,答道:“正是。阁下似乎不是士匪强人,不知为何阻住在下的去路?”
那汉子用一口流利的汉话说道:“知道我是谁吗?”
邓芝向他上下打量,心中一凛道:“若是我没有差错的话,您就是轲比能。”心想还好自己把那人留在长川了,不然现在真说不清楚了。
那汉子哈哈大笑,道:“果然明不虚传,没错,我就是轲比能,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拦住去路了吧?”
邓芝故作镇定,道:“你要做什么?”
轲比能冷冷地道:“做什么?你千方百计的唆使我的部下反我,让我心里很不痛快。正巧我们要举行一场祭祀,还欠一样祭品。你虽然瘦了点,神仙不一定会喜欢,不过把来凑凑数,我看倒也使得。哈哈”
邓芝哈哈大笑,想把他唬住,没想到轲比能不是善男信女,他无动于衷的注视着邓芝约半柱香的功夫,冷冷地道:“我常和你们这些狡滑的汉人打交道,你这套对我一点用也没有。”说着右手一挥。鲜卑骑兵发一声喊,围了上来。
邓芝亲兵叫道:“保护大人!”说着向后退了几步,将邓芝紧紧的护在中央。
轲比能道:“如果我是你就不会做无谓的抵抗。”
邓芝道:“两国交锋尚且不斩来使,何况贵我两国尚未敌对。轲比能,我劝你动手前最好考虑清楚,你这样做不会给你带来一丝好处,只会让你和你的部落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轲比能道:“是么?统统给我拿下,敢有反抗者杀无赦。”最后那句话他是用鲜卑话喊得,邓芝虽然听不懂,却也猜到个大概。不知为时已晚,鲜卑骑兵已策马冲入阵中,砍瓜切菜似的大似一阵,茵茵绿草霎时便被鲜血染红。
邓芝亲兵远比鲜卑骑兵要少,又不似鲜卑骑兵那样擅长马上作战。好在邓芝平素待下极有恩礼,众亲兵都愿为他去死。当下一众亲兵拥着他,左冲右突。怎奈敌人将他们密密匝匝的围了几层,不论他们如何冲突也是枉然。
轲比能开始只是面无表情的抱着膀子,在一旁冷眼旁观,就好像是现代人在电影院里欣赏一片紧张刺激的动作片一般。过了半晌,鲜卑骑兵仍是战汉军不下,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拔出弯刀,策马冲上,大喝一声,右手一挥,只一刀便将一名亲兵劈成两半。鲜卑骑兵见主帅如此勇猛,大呼酣斗,邓芝亲兵渐渐支持不住。不过他们都对邓芝十分忠诚,虽然处于劣势,却没一个逃跑,仍就死战到底。又斗了片时,邓芝亲兵个个尸横就地,邓芝叹了口气,拔出佩剑,便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突然间一条长绳甩出,劲道凶猛,啪地一声击在他手背上。邓芝痛哼一声,长剑失手掉地。那条长绳绳头陡转,往邓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