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王安石实行变法,既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这无疑让宋神宗分外感动。所以,在新法开始推行后,尽管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一浪接一浪,诋者无数,宋神宗也一度动摇,但最后依然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王安石个人品质的信任。”
“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大繆!治家与治国,本身就极为相似。王荆公却连自己多少俸禄都不清楚,总是一包拿回家后,交给家人随便花销,从来不清点数目,这说明他对数字不敏感,大概就是文人耻于言利。连薪水尚且如此马虎,可见对国库财政,是何等马虎!连这点做不到,还当了丞相,真是奇迹!”
赵朴心中暗自道,这大概就是王安石犯下的最大错误!
王安石,一生犯过诸多错误,有的说他性格倔强,有的说他与民争利,有的说他识人不明。在赵朴看来,这些错误,其实不算是错误,大多数改革都会出现,甚至更严重。论及性格倔强,斯大林、毛太祖更为倔强;论及与民争利,谁能比得上苏联的战时**政策;论及识人不明,毛太祖还将**选上副主席,甚至写入了党章。
王安石,犯下的这些错误,其实不算是错误。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对数字不敏感,对金钱不敏感。
身为丞相,说白了就是管家。管理着整个国家几千万人生计,对于数字应当极为敏感,那里该收多少税,那里该花多少钱,国库预算等等,都是心中有一本帐,清清楚楚。只有心中这笔账清楚了,才能防止**的蔓延,才能防止用人不当。
只可惜,王安石对财政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还处在不求甚解,耻于言利。
结果是,全军崩盘了。(未完待续。。)
第332章三问
古代的丞相,后世的国家总理,最为重要的责任,就是盘活经济,就是然国库有钱,对数字极为敏感。
只可惜,王安石在这一方面极为不成功。
比如,最惹人诟病的就是青苗法。青苗法,利率是20%,这是何等坑人。
其实,宋朝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严重,对于中小农破坏极为严重,政府应当扶植,应当是低利率,甚至是赔本也不为过。只可惜,王安石不会算账,只算了经济账,却是疏忽了政治账。
还有很多法令,都是典型的不会算账,有些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这是王安石致命的弱点。
赵朴问道:“两位相公,朕要考一下你们,何为忠奸?”
汪伯彦道:“内实险詖,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妬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忠臣者,忠君为国,不避生死。好似比干以王叔之尊直谏,不避生死,宁受纣王剜心之刑;苏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诸葛武侯,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魏征直言劝谏,不避生死;包拯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可为忠臣;寇准北击抗辽,可为忠臣!”
赵朴心中道,又是掉书袋,又是卖弄。
秦桧心中一颤,回想着皇上对王安石的评价。开口道:“有助于北伐着,皆为忠臣;不利于北伐者。为奸臣!”
赵朴心中评价道:“至少现在,秦桧是铁杆的抗金派,只是日后就说不准了!”
心中这样想着,不置可否,赵朴道:“那有如何识别忠奸呢?”
汪伯彦道:“指对君主,逢迎献媚,迎合溜须,营党结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从不大公无私的提醒警示,不忠于君主;欺下瞒上,对下百姓为己利益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甚至弑君杀臣,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反之为忠臣!”
赵朴心中道:“似乎忠臣也迎合上级。也结党私营,也排除异己,也搞打击报复!政治本身就是黑暗的!”开口问向秦桧道:“卿家,又是何解?”
秦桧思索着,良久之后,才开口道:“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今天是忠臣,明天是奸臣;今天是奸臣。明天是忠臣,变化莫测。岂能轻易探查。微臣不知!”
“其实,忠奸也好辩!”此时汪伯彦也感到处在劣势,不由开口道:“一切皆在陛下,唯法是从,奸臣起于乱法,忠臣起于守法。在神宗之前,众所公认的奸臣只有真宗一朝的丁谓;而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为何神宗以前,我朝奸臣少;而在神宗之后,奸臣如此之多。皆是因为,神宗皇帝乱法,有法不依,苛责老臣,而纵容新党!”
赵朴点了点头。
在大宋,在封建社会,法律不健全,人治多于法治。皇上至高无上,也是法律最先的破坏者,往往是最先破坏法律,导致律法失效。奸臣,很多时刻诞生在律法混乱,君王纵容的时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这是奸臣诞生的摇篮。
能看到这一点,汪伯彦还是有两下子的。
果然,能混到中央都是精英。
“那第三问?”赵朴道:“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宰相?”
秦桧出沉默了,汪伯彦也沉默了。两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秦桧的心思百转着,思索着皇上问这句话的含义所在;而汪伯彦也是思索着,其中深意。只是两人都是茫然一片,不知皇上到底在说什么。
就这样沉默着,落针可闻,气氛也随着压抑了起来。
“宰执天下,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一个不慎,轻则是害人害己,重则是祸国殃民。有些大臣,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就好比是王安石,本想着富国强兵,结果弄得一团糟糕,大宋江山也受到波及!为丞相不容易呀!”赵朴悠悠道:“而此时又遇到几百年未有的变局,堪比五胡乱华。局势之动荡,前所未有,我等站在历史才潮头,改变着历史,创造着历史。所作所为,要慎之又慎,战战兢兢;施政时,要广纳民意,又有坚持己建,既要及时改正施政错误,又要坚忍不拔!”
“历史在我们手中创造,遗臭万年,后人鞭尸,或是扬名立万,皆在我们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经是百年身!”
说完之后,赵朴发出一声叹息。
历史上,汪伯彦是大奸臣,以不作为、以不抵抗,到处跑路出名,名声烂到了大街上。其实,这有些过了。
汪伯彦只是一个读书人,让他耍阴谋诡计,让他治理政务,还有两下子,可是让他当兵马大元帅,统帅兵马对抗金军,绝对是稀里哗啦的料。让一个书生打仗,让一个书生去对抗金军虎狼之师,本身就很勉强,除了跑路之外,再无他法。
可以称他行政不作为,称他无能,但是说他是奸臣有些过了。
而这个时空,赵朴果断的独自领着军务,亲自带兵打仗,至于汪伯彦主要是处理政务,负责押送粮草等,以文职为主。这几年来,没有大的功劳,也没有太多的过错。自然没有奸臣之名。
而历史上,秦桧是大大的奸臣,遗臭万年。
可是这几个月的接触之后,赵朴不得不承认,秦桧是有才之人,是出类拔萃之才。
在后世,一谈到秦桧,总是以投降议和而出名,可是此时秦桧却是一个坚定的抗金派,属于抗金派中支柱。
汪伯彦为人老成,重用他为相,出不了太大错误,但是也难以有较大改观,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秦桧才略出众,奈何人品不行,投机性最大。此时之所以是抗金派,本质上就是一种投机。
这两人优点很多,缺点也不少,若是不加敲打,不加压制,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陛下,我等如何成为好的宰相?”秦桧转化着话题,问道。
汪伯彦也道:“我等有何不足之处,请陛下指点?”
此时话题已经挑明,少却了掩饰。有些直白,却直指出本质。
赵朴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也导致绝对的灭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我不会给任何人!这对任何人都有好处,王安石、蔡京都没有好下场,我不想两位卿家,也没有好下场!‘
汪伯彦道:“多谢陛下!”
秦桧也道:“多谢陛下垂爱!”
此时两人似乎听了进去。
可赵朴却不觉得两人会听进去,权力好似海水,越喝越渴。文人对权力的贪婪,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就好似后世的东林党一般,宁愿把明朝坑进去,也要揽权。
若是大臣们都听话,都是乖宝宝,皇帝也不会那样难当了。
赵朴道:“范仲淹侧重于吏治,王安石侧重于理财。而如今北伐,则是侧重于战争,未来近十年内,都是战争阶段,或是准备战争阶段。我要一个稳固的后方,为北伐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秦桧道:“那不知我等,该如何?”
赵朴道:“汉武帝未来覆灭匈奴,愿意将国库打空;而我未来北伐宁愿,让江南倒退二十年,宁愿皇位丢了不作。不成功,便成仁,不能九鼎食,也要九鼎蒸!”
秦桧眼神中闪出骇然,这位陛下好坚定的心思。
汪伯彦也是心神震动。
第333章一同跳火坑
赵朴道:“在经济上,实行战时经济政策;政治上,扩大内阁和军部权力;文化上,实行管制!”
汪伯彦:“陛下,能否说详细些?”
赵朴道:“你不觉得江南百姓,很是清闲吗!走路慢悠悠,吃饭慢悠悠,一点也没有战争的紧迫感,好似天下太平了。似乎不久前,金军南下洗劫,是做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醒,不断的鞭策,时刻让整个江南的弦紧紧绷着,似乎距离江南沦陷只有十八天!”
“战时经政策,就是整个经济都是为战争服务,农业、商业、手工业、造船业、冶金业等都是优先于军事,服务于军事……将整个江南,整个大宋打造成一架战争机器,为了战争而存在,为了战争而毁灭…………”
“内阁的权力适当扩大,军部权力也要扩大,此时大宋需要集权,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而不是金军已经渡河,而议未决。”
“还有我大宋言论太自由了,若是在太平年月,即便是说一些过分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可如今是宋金之战,是你死我活之战,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一些读书人,无君无父,卖主求荣,四处散播投降言论,四处蛊惑人心,动摇军心、民心……这些人要不得,我免不了要开杀戒!”
赵朴说着施政主张。
这些内容很多,很是凌乱。重点就实行西斯统治,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对外实行战争。
此时的大宋,太民主了,民主有利于太平岁月的统治,但是不利于进行战争。赵朴的计划是,借助内阁,借助军部,将权力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提升行政效率。更好的对金军作战。
还有此时的大宋言论太自由了,在太平岁月无所谓,顶多是麻烦一些,多一些问题而已,可是在战争时期,则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赵朴可不想。前线拼杀流血,后方却是争吵不断,为议和和抗金,争吵不断。
此刻,应该统一思想,或者是进行思想专制。文化独裁,舆论独裁,使朝堂上下,百姓都是一个声音。
为此他不惜实行“诏狱”,“文字狱”。
明朝的诏狱。不是东西;清朝的文字狱,更不是东西;而此时他将两者同时用上。更加不是东西。只是此刻为了北伐,为了灭金,所谓的节操,早就被他丢弃了,至于后遗症,也懒得顾忌了。
种种负面影响,那只是以后的问题了,还是顾忌眼前吧!
“此时我大宋,太清闲了,必须套上笼头,赶上鞭子,加速前进。”
最后赵朴总结道。
“战时经济政策,就是暴秦之法。”秦桧道,“陛下莫非是要效仿暴秦之法?”
“嗯!”赵朴点点头道,“我愿意做秦孝公,不知二位谁愿意作商鞅!”
“陛下慎之!”汪伯彦道,“我朝之法与秦国大不相同,东施效颦,可能死路一条!”
赵朴点点头,赞同道:“的确是死路一条。此时的金国,好似勃起的秦国,而我朝却好似日落西山的齐国。齐国有稷下学宫,好空谈,下笔千言,空无一物。其实,也不用抗金了,我对抗金本身就信心不足,失败率在九成九,只有不足百分之一的运气。其实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金军议和,苟且偷安,等到几年后,或是几十年后,杀到江南,覆灭我大宋。正所谓,我死后,必然洪水滔天;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秦桧道:“陛下,局势还没有那样坏。只要兵精粮足,修生养息三五年,那时在北伐,金军必败!”
赵朴摇了摇头道:“三五年后,生活一安逸,小富即安,谁还会去拼命,谁还记得北伐。那时的北伐,除了劳民伤财,除了必败必输,似乎再也找不到一丝好处!”
“陛下,秦朝苛政万万不可行。”秦桧劝说道。
“陛下,一旦实行,空有粉身碎骨浑之祸!”汪伯彦也是劝说道。
“这些事情,做不成,大宋反正是要粉身碎的,我不过先走一步!”赵朴满不在意的说着,“况且,我也许会毁灭,但当我毁灭时将会把整个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
说着说着,赵朴觉得越发有小胡子的疯狂劲道了。
历史证明,即便是没有小胡子,二战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德国要发展,打破英法的限制,必然一战。小胡子,可以说是失败了,在群殴之下,一败涂地;但是也可以说成功了,德国失败了,但是英法也残废了,欧洲也变成废土了,再也无力压制德国发展,反而是要联合德国,对抗苏美。
小胡子挂了,可是某种程度上也毁灭了世界。
二战前的世界,可以说是欧洲人的世界,是白人的世界,亚非拉人民说白了就是欧洲人,白人的奴隶。若是没有二战,没有严重削弱欧洲实力,亚非拉人民还要继续当许多年奴隶,中国革命也必然会出现波折。
可是一场二战,欧洲人的世界,毁灭了!
新的纪元开启。
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小胡子毁灭了世界。
来到江南也有半年多了,赵朴感到压抑无比,出台的政策,总是被扭曲,处处不利。
开了几次朝会,也是多次受阻,磨磨唧唧不断,拉后腿不断。开朝会,一点也不爽利,一点也没有痛快之感,远远没有在襄阳那样顺心,好似被架空的傀儡。
半年时间,赵朴的心情越来越差,越来越压抑。
不得不改变了,不然迟早会重复南宋的旧路。
他是皇帝,岂会手朝中那些士大夫压制,岂会成为他们的提线傀儡。
人生在世,就得拼上一把,这一刻,赵朴不在忍让,向汪伯彦、秦桧开诚布公的提出主张,要嘛下水,同流合污;要嘛贬官,流放。
至于粉身碎骨,他一点也不在乎,能改变了世界,粉身碎骨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三思!”汪伯彦继续劝谏道。
秦桧也道:“陛下三思!”
此刻,他们除了这句话之外,再也不会说其他话了。本质上他们被皇上的疯狂,吓得有些傻乎乎,不知所措。
皇上太疯狂了,疯狂的一点也不像皇上。
平民追求冒险,贵人追求保险。
越是身为高贵者,越是追求安稳,越是追求太平;只有一穷二白的泥腿子,才追求冒险,才不计生死。
可是皇上却是例外。
这位皇上,出身高贵,此刻更是九五之尊,只要少折腾一下,必然是安享受富贵,渡过一生。
只是他显然是例外,身为九五之尊,却有着泥腿子的疯狂,一点也不在乎生死,一点也不在乎失败,似乎对于生死漠不关心。
可是细细想一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世人都是畏惧金军,好似畏惧老虎,可是这位皇子却是心甘情愿,去金军当人质;世人都是想着安稳,可这位皇子却想着去河东,血战金军;开封危机,这位皇上却是到前线犒劳金军。每次对战金军,总是身临前线,一点也不畏惧生死。
在襄阳之战中,世人多是跑路流窜;只要这位皇上,坐在城墙上,激励三军。
这位皇子,本质上有股疯狂,有股不怕死的果决,有着不达目的,不死不休之感。
汪伯彦觉得喉咙有些干涩,说道:“陛下,愿意拼命,微臣甘当马前卒!”
秦桧也道:“能为陛下,拼死一战,即便一死又如何!”
两人的眼角余光碰撞着,有丝丝无奈,更多的苦涩。当皇帝将心底的秘密,告诉臣子的时刻,这是对臣子的信任;但是也断掉了臣子的后路,只能是继续跟谁,哪怕明知是不归路,哪怕明知是万劫不复,也得跟随着。
而一旁的苏文秀,则有些目瞪口呆,呼吸有些急促,心中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Ps:做人就当有一股疯狂劲!!!
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蒸。
第334章银行开业
赵朴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根据《宋史?奸臣传》记载,奸臣分别有,蔡确、吴处厚、邢恕、吕惠卿、章敦、曾布、安敦、蔡京、蔡京弟蔡卞、子蔡攸、蔡翛、赵良嗣、张觉、郭药师、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禼、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
明史录的奸臣传,奸臣分别有,胡惟庸(安徽) 陈宁(湖南) 陈瑛(安徽) 马麟(巩人) 严嵩(江西) 赵文华(浙江) 周延儒(江苏) 温体仁(浙江) 马士英(贵州) 阮大铖(安徽) 其中宰相级别的有胡惟庸(安徽) 严嵩(江西) 周延儒(江苏) 温体仁(浙江) 马士英(贵州)。
这两个榜单,很不准确,有些人品差,做的坏事也多,的确是奸臣。有些却是冤枉了,有的只是因为无能,沦为奸臣;有的只政治斗争失败,沦为奸臣;有些只是党争失败,沦为奸臣;有的则是因为触犯了某些人利益,沦为奸臣。
宋史是元人编的,所以王安石没有进奸臣传,但南宋时期的人很恨他,宋高宗就认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元凶;在高宗时期编写的《神宗实录》把王安石贬成一个万世罪人。后世的大儒们也恨王安石,因为老王说的那句“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得罪了一帮子人。
汪伯彦、秦桧,可是宋史奸臣榜上,鼎鼎大名的奸臣。
不过,赵朴对他们,还是放心的,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历史上,奸臣很少变成反贼,恰恰相反的是,奸臣往往都是大忠臣,不折不扣的执行皇帝命令,很少阴奉阳违。因为成为大奸臣,第一条件,就是得到皇帝充分信任。
这个时代,忠君思想浓重,有时臣子。明知道君王错误的,也只能是劝谏而已,至于君王听必听全靠运气。
基于这样的逻辑,这两人可能不赞成赵朴的想法,却也会不折不扣的执行皇帝命令。
恍然间。赵朴明白了君王为爱奸臣。
“两位卿家放心,只要朕活一天。必然保证二位安稳。不会落得没有下场!”赵朴道,这算是保证!
“微臣,多谢陛下垂帘!”两人齐声道。
赵朴笑了:“此时银行,快开幕了!”
说着,看先了窗外。
………………
“银行,是江南十三户商家。合力筹办,受到朝廷监督,皇上亲自发下牌匾,受到户部监督。信誉可靠,主要是从事汇兑业务,力求做到汇通天下。从此之后,只要在银行中存钱,会得到一张汇票,只要是凭借一张汇票,就可以在任意的分行提取现金。从此之后,行商不必携带大量金银,只需要一张汇票就可以了。当然,若是汇票丢失,经过官府确认户籍,也可以提取现金,只是会扣除本金的百分之一作为赎金!”
“银行,还有存款业务,存款会得到一定的收益,有长期存款和短期存款两种,短期存款时间不定,利率为千分之一;长期存款,分为一年,三年、五年,五年以上,一年存款利率为千分之五,三年存款利率为百分之一,五年存款利率为白分之二,五年以上一律是百分之二!这些利率只是占时的,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而调整时会公布于各位!”
“也可以贷款,贷款分为短期,长期之说,短期贷款时间不定,利率为百分之一;长期存款为一年,三年,五年,一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二,三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二,五年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五。若是受灾青黄不接,可以适当优惠,而一些特殊项目,可以低息,甚至是免息!”
“对于一些信誉良好者,资金充足者,会设立贵宾卡,给予相应的优惠!”
“银行讲究,服务至上,只要十贯以上,就可开设一个户头,总行会不定期对各分号进行检查,设立客户建议本,由客户来监督你们,不论是谁如果一个月内被客户投诉超过十次,那么恭喜你了,停职查办。”
此时,汇通银行的第一任行长郑伟涛,正在讲述着银行的规章制度,存款,贷款等业务。
银行,最重要的是信誉,商鞅徒木立信,而此时银行为了立信,也是讲述着规章制度。同时在门口,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银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处罚措施等等,为的就是取信于人。
此时银行第一业务,是异地汇兑,其次才是存款,贷款。
虽然行长嘴上说得,这是十三家商家联合,是属于商人店铺,可是傻子都能看出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而对于银行员工惩罚力度,也是超越了一般刑事案件。一旦出了问题,受到的审查也是严格的。
一旦,银行员工有污点,终身不用。
而一旦出现官员勾结银行员工,或是欺压银行,一旦证据确凿,罪加三等。
似乎为了烘托气氛,似乎为了撑场面,一些朝中官员纷纷出现,前来庆贺。
而一些商人,静静观察着银行,揣测着,各种念头纷纷闪过。
银行的第一天,就在这种情形下开业了。
第一天,营业额很不理想。
看着银行的账本,此时仅仅有十万多贯钱,赵朴再次叹息,果然银行不是那样好创办的。
银行是高利润产业,也必然是高风险,一些精明者自然是看出其中不足,谨慎对待。
虽然是第一个银行,又是国家性质,只是奈何民众信心不足,对银行缺乏信心,致使一天下来仅仅有十万人存款。这十万贯钱,也主要是以一些商人为了拭水,一些官员只是象征意义的存钱。
虽然开局不利,不过赵朴并不在乎。
反正他是皇帝不差钱,也不在乎赔本,这点损失还是承受得住的。坚持下去,冬天会渐渐过去,春天很快会来临。
夜色再度降临了,赵朴回到了皇宫中。
一路之上,舒文绣的神色忧郁着,被皇上那惊人的话语震慑的难以回过神来。
“小秀秀,怎么了?”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为何不让臣妾退去?”舒文绣问道。
那时谈论要事,她本来该是回避的,可是皇上就让他在一边听着,这似乎犯了忌讳了。
“这是宿命,不可逃避的宿命!”赵朴道,“我赵氏遭遇靖康之耻,皇室都是被擒拿而去,此刻我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值得信任的人,一个也找不到,没有兄弟可以依靠,没有亲族可以帮衬,就是所谓的外戚也无法借助。此时,我最为弱小,最为虚弱,只能是依靠你们!”
“有些东西,可以托付于大臣,比如前线的边军,即便是输上一两场,丢失几座城池,也没有什么。朝中政务也托付于大臣,即便是出了差错,也可以及时改正。只是有些东西,,注定是无法托付于外人。比如宫中近卫,还有情报系统,还有国家之财。”
“宫内近卫,关系生死,不能托付于外人,不然就是生死操于他人之手,你说一位君王,会将生死交给外人吗?而军情司和内卫,是情报系统,是帝王的耳朵眼睛,又岂能交予一般人,必须是绝对相信之人!“
舒文绣点点头,有些明白了。
宫内近卫,主要是由王舞月、赵大,这两人合力掌控,因为二人都是最亲近者。王舞月是皇上的女人,自然不会背叛皇上;而赵大则是皇上的家臣,忠心于陛下。他们二人掌管近卫,皇上放心,可即便是如此,还将近卫一分为二,互相牵制。
至于情报系统,则有内卫和军情司,联合掌管,他们的首领赵二、木叶都是皇上的近臣。(未完待续。。)
第335章后宫干政
“三角形,结构最为巩固,如今我大宋必须要集权,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力量,更好的北伐。只是我一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处理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只会是什么都做不好,只能把权力分享给一部分人。我掌控武备学堂和军队,一些臣子掌控朝政,一些臣子掌控财政。权力的下放,必然导致一些权臣的出现权臣,极有可能变为奸臣。我不得不防备!”赵朴悠悠道。
三权分立,这种结构最为稳定。
这也是历朝历代,最为理想的权力模式。
所谓的三权分立,不会出现三者权力相等,或是对等的局面,而是会出现,一方为主,剩余两方为辅的局面。三者权力,会出现碰撞,冲突,但是最后必然是相互妥协,达到权力的最佳平衡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试图、妄想,独揽权力,将所有的事情,归于一身,只会活活累死,也未必能办好事情。
身为帝王,要适当的把权力放出,使一些臣子分享权力,利益共享,不仅分担一部分权力,更是让彼此相互制约。当然了,易放易收,才是上上策;能放不能收,取死之道;能收不能放,也是取死之道。
“官家,那臣妾又能做什么?”舒文绣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汇通银行刚刚成立,此刻无人关注,但是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巨头。会掌控江南的经济命脉。那时是江南,是大宋的钱口袋;那汇通银行。就是江南的钱口袋。可能会有很多人将手伸到汇通银行,从中分割蛋糕,一步步蚕食汇通银行,导致汇通银行奔溃!”
“汇通银行崩溃,对我大宋可谓是毁灭性灾难。我岂能容许他们胡作非为。只是我时间不足,根本没有太多精力,放到银行上面,而你要替我把好关。减少漏洞!”赵朴说出了心中的计划。
银行利润太大了,此时还看不出什么,可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利润会越来越大。
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挺而走险者,不尽其数。
必须要建立防火锁!
于是成立了银监司,专门监察银行。只是仅仅一个银监司是不够的。赵朴深知不久之后,汇丰银行将会真正变为金融托拉斯,变成一个巨大的企业。而管理一家大企业是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事情,绝不是一帮对生意经一窍不通的官僚可以监督好的。
赵朴可不觉得银检司,那般官僚会管理成什么样子!
银监司,更多是起到威慑效果。有紧箍咒在,做事情多几分顾忌。只是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严密的财物审核。只是这些不能交给一些人,最好交给舒文绣。还有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