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时,是万恶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也是一个奴才横行的时代。
一个个商人,依附于官员,靠着官员,扩大生意,赚取利益,**裸的玩官商勾结,并不可耻。而给朝廷的一些大官服务,给这些大官当奴才,也不可耻!
而此时,赵朴抛出了一个命题,立时得到了巨大的回应。
看着在场商人,那激动的眼神,那火热的**,赵朴心中再度感叹,大宋还是官本位时代!
创办银行,简单的合作,简单的利益共享,这是不够的,还的恩威并施,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一个商人,有些急躁,不由问道:“赵公子,到底怎么个章程?”
“银行,在总体上独立于朝廷之外,记住这是商铺,而不是衙门!银行的一切规矩都是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自负盈亏,与朝廷财政脱钩。在具体的事务上,银行有巨大的自由。当然了,银行并不是完全独立,至少财政上受到监督。进出项目、收入盈亏等,都要受到银监司的督查,以防止**!”
“银行,重点在信誉,信誉是生存之本;银行。关键在于保证金、在银行早期,要面对百姓的疯狂挤兑,至少要有一半的保证金留存,应对挤兑风波。银行,在初期,要做好赔钱的心理准备,至少要有两年亏本的心理准备!”
“而经过初期的亏本之后,银行的效益会逐渐上升,那时就可以办理贷款业务。针对存钱多少,贷钱多少。可以将客户档案,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给予适当的政策。对于那些信誉良好者,商业人品较好者,可以适当优惠;而对于那些信誉较差。商业人品差者,可以给予惩罚性措施!”
赵朴说着银行的种种理念。同时将银行的资料。交给在场的众多商人,予以修改。
“银行是什么?过去没有,也没有太多可借鉴之处,上面有不足之处,各位请指出?”赵朴道。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才,银行策划书初稿是他写的;后来经过了秦桧、李纲等人的修改。弥补了诸多的不足;接着又有户部的官员,进行过修改,越发的完美;只是赵朴觉得还不高,又让商人们去修改。
毕竟。不论计划制定人如何完美,最后还是要执行的。
而他只是局外人,秦桧、李纲二人,也是局外人,商人才是一线工作者,直接操作者。
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关乎银行的存败。
不久之后,各种意见提了上来,看着这些意见,赵朴再度感叹,商人的嗅觉真是灵敏,轻易的捕捉了银行的一些赚钱点,想法之多,想法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当然也有一些不合时宜之处,比如利息太高,比如贷款不足等。
此刻,大体上已经搞定了!
只是在细节上,还有诸多的不足,需要仔细的探讨。
…………
三天之后,银行的班子成形了。在经过一系列考核之后,一位名叫郑伟涛的商人,成为了银行第一任行长,又任命四名副行长。似乎为了彰显地位,分别封行长为正五品的官职,副行长是从五品。
有了官身之后,将家中生意交给了后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银行的建设当中。
而银监司,第一任司长,就落在了赵鼎手中。
原本赵鼎,是正二品的枢密使,如今落为正五品的银监司司长,算是贬官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朝廷哗然,世人纷纷为赵鼎鸣不平,似乎为他的不公待遇而不满,纷纷上书,为赵鼎求情。
看着这些奏章,赵朴再度苦笑了。
儒家耻于言利,对于金钱之类,总是敬而远之,对于数字迟钝至极。筹办银行,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是朝中大臣只是一扫而过,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直接选择了无视。只将筹办银行,当做是与民争利的手段,好似皇家商铺一般。
虽说,儒家反对与民争利,可是真的发生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有看见。
比起花石纲,生辰纲这些荒唐事情而言,当今皇上创建银行,搞小游戏,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当银行热热闹闹开办时,朝廷却是一片冷清。
银行被彻底无视了!
直到,赵鼎被贬为银监司,银行才被重视。原来,银监司是贬官之处,混的不容易,就要被贬到银检司!
………………
“银检司,就这样不堪吗?”
赵朴心中呜呼一片。
在后世,银行行长,银监会,都是国家重要部门,没有一定的关系,没有优秀的才能,没有资格担任。可是在大宋,却是冷衙门,是贬官之处。可怜呀,能想到银行之利,朝廷内除了极少数人外,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后世,谁不知道,银行是第二国库!
看来又要作思想工作了。
当赵朴再度召见赵鼎时,此时赵鼎的头发白了很多,脸色有些憔悴,神情有些黯然,显然这段时间,过得很是不如意,悲催无比!
“赵卿,你瘦了!“
“微臣…………”这时,赵鼎的语气有些哽咽。这些天,他的日子不好过,兵败的耻辱,还有门厅的冷落,都是折磨着他。
宋朝不杀士大夫,可是却会贬官,却会流放,而一旦流放,很少能再度回来。李纲回来,有些运气的成分,只是他能有如此好的运气吗?赵鼎感到未来茫然一片,一想到远离京城,在贬官之地蹉跎岁月,再也难以返回,心中就苦涩不已。
最后,皇上的旨意总算是下来了,将他贬为银检司司长。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赵鼎即是幸运,又是感到苦涩。幸运的是,虽然被贬官,但是没有远离开京城,依旧在中枢,有复起的可能;不幸的是,竟然被贬到银检司,竟然要与铜臭为伍,斯文扫地。
此刻,见到皇上,赵鼎心思起伏,各种念头急速的闪过。
“卿家,最近可思考了,为何兵败?”赵朴再度问道。
赵鼎立时间跪倒在地,凄然道:“微臣无能,致使兵败,这全是微臣的罪过!”
辩解是掩饰,推脱是掩饰,只会给皇上留下不可靠的印象,唯有老实承认错误,才能得到皇上的谅解。
赵朴道:“这也是朕的错误。卿家本是文人,不通军事,纸上谈兵尚且不如。可朕,却让秀才带兵,守卫扬州,此乃是大败笔。这是朕用兵不当,而不是卿家之错。
赵鼎心中感动,能够主动承认错误,这样的明君太少。
只见,赵朴继续道:“卿家,可知朕为何要让卿家,去银监司,担任司长吗?”
赵鼎道:“微臣损兵折将,屡屡败于金军,不罚岂能服众!”
赵朴摇摇头道:“这不是惩罚,而是重用!”
赵鼎愕然!
赵朴心中暗自摇头,赵鼎可能有些才能,但是在理财上却真的不怎么样,一点金钱观念也没有,一点利润观念也没有。他真的能打理好银检司吗?
不过,除了他之外,还真的找不到适合对象!
银行,必然诞生**,必然滋生暗箱操作。这都需要一个正直之人,不贪钱,不畏权贵,才能担任。
也只有赵鼎这种性格适合!(未完待续。。)
第326章银行是第二国库!
赵朴问道:“不知卿家,对银监司,银行可有什么理解?”
赵鼎道:“银监司,主要作用是制定银行的一些规则,还有就是今后负责监督银行的运作,防止银行的违规行为。至于银行方面,初期主要业务只是银钱兑换,从异地兑换中,获取利润。到了中期,可以适当办理存款,发放贷款。存款方面,为了尽快吸引到更多的存款,应该给存款的客户一到两厘的利息钱,有了这个存款利息后,相信很快就能吸引大批的存款。放贷方面则要注意对方的信用,对于那些信用不好的客户放贷时一定要有丝茧、绸布、房产或田地等物抵押。”
这些都是场面话,赵鼎做过腹稿,对于银行的一些知识,大概的有所了解!
赵朴又问道:“前期,银行需要准备多少银两?银行展开的范围有多大?”
赵鼎立时回答道:“在杭州设立一个总行,然后在各路设置一个分行,一些商业密集,人口密集的地区,适当的增设。总行及分行大概各需要储备基金三十万贯左右,加上前期的人员培训,场地设立等事项,启动资金至少需要二百五十万贯。”
“只是朝廷没有钱,我就连十万贯钱也拿不出来,更不用说五百万贯钱了!”赵朴幽幽道:“没有钱,如何想办法?”
赵鼎道:“国库空虚,但是民间却不缺钱。陛下,可采取融资之法,吸纳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作为本金,同时让商人分享一部分利益!“
又是空手套白狼!
历史上。朝廷没有钱,就抄家,灭杀一些富商,或是官员,充实国库。当然,也有些商人很是精明,直接献出家产,主动割肉,免去被抄家的结局。
此次,筹建银行。刚刚露出一丝融资的苗头,就有大量的商人主动的献上金钱,仔细数了数,大约有一千万贯。赵朴不得不感慨,宋朝就是有钱呀。只要是挤一挤,就有钱出来了。相比较而言。崇祯皇帝则苦逼了很多。求奶奶告姥姥,还是没钱。
其实,这也不能怪崇祯!赋税的重地在江南,又有东林党作为保护伞,首都又在北京,对江南掌控力度差。可谓是圣旨得了北京,却下不了江南。
而如今,大宋可是定都在杭州,在江南的中心位置。对江南的掌控极为强大。军事上,有着八字军和地方军掌控;舆论上,有着《破虏报》舆论独裁。谁若是要钱不要命,绝对是第二天抄家灭族的料;若是有官员提出减税政策,绝对会被大臣们群喷。
实际上,如今的大宋,不论是奸相上台,还是贤相上台,都是激烈加税,深恐国库钱财不够用!
别看赵朴这个皇帝没钱,可是嘴巴一开,大量的钱财立刻来了。当然,赵朴不会轻易开口,正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
虽然可以轻易的融资一千多万贯,但是赵朴会择优录取。有些人资格不够,人品不行,白给都不要!
赵朴暗自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赵鼎都是对答入流。
看样子,是做过功课的!
就这样,君臣不断对答着。一开始,赵鼎还可以按照之前做的功课,从容回答,可是越是问,越是琐碎,越是零散。难度不大,可是其中不乏陷阱。
回答着,赵鼎脸上渐渐冒出了汗水,心中紧张不已。
再度回想,有些问题,似乎回答错误了,只是皇上没有点出而已。
这是一场面试,面试银监司司长,是否合格!
最后,赵朴得出的结论是,勉强合格,不会出现太大的篓子。
赵朴叮嘱道:“银行一但成立后,将实行独立运作,银监司只是作为一种监控手段,但不应该直接插手银行的日常运作及管理,更不能随意地从银行了提款挪作它用。要想从票号里拿钱,唯一的方式,那就是等到年底结算后分红。这样才能确保票号能够正常的运作下去……“
“银行,是第二个国库。国库可以从中直接取钱,因为这些钱是朝廷的;可是银行却不同,银行内的钱是百姓的。若是因为朝廷随意的抽调银钱,导致银行倒闭,百姓无法兑换出金钱,汇票变成一张废纸,等于**裸从普通百姓手中抢钱,比金军还可恶!“
“因而,银行是私人的,更是百姓的,不能直接从票号是提取银钱,只有以朝廷财税作为抵押,以低息借贷到银钱,以解决朝廷面临的困境。”
赵鼎点头道:“微臣明白!“
心中却是不屑至极,觉得当今皇上有些虚伪。皇上抢百姓的钱,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的钱就是皇上的钱,皇上缺钱花了,向百姓要钱,在情理之中。
只要不太过分,惹得百姓揭竿而起,就可以了!
至于朝廷从银行取钱,要以借贷方式,这不过是左手向右手借钱,有些自欺欺人!
“从长远看,银行对朝廷极为重要,好似心脏,可有效地调节市场,促进经济流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等等;而从短期上,朝廷可以迅速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以应对北方的金军入侵,使我朝有足够财力北伐!”
赵朴道,“而北伐重在三点,一是士卒强大,二是财政丰足,三是上下一心。而银行建立,关系着北伐成败,不容一丝疏忽。没有放心的人,我还不愿意让他去银检司!”
赵鼎心中激动,原本以为这是贬官,这是受打压,其实则是这是明贬按升。
离开了原来的岗位,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这个位置,品级可能不高,但是地位却是极为重要,关系着北伐成败。
“官家,微臣愿意效死!”
赵鼎心中的阴霾尽数散去,有的只是喜悦,还有激动。
赵朴微微一笑道:“卿家,带到北伐成功时,功臣阁上,必然少不了卿家的名字!“
………………
在一番劝说下,赵鼎欢欢喜喜去上任了!
而此时银行的筹备工作也是接近了尾声,只需要一声令下,等待上一个好日期,就可以成立了。
而此时,杭州传来了消息,宫殿修好了,可以入住了!
定都杭州,早已经定下了,只是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没有修好,只能是滞留在扬州。
定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政治中心的迁移,必然是大兴土木,一些宫殿要建设,一些官员的房子也要建设,这些都是极为浩大的工程。实际上,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根本没有资格充当首都。在杭州这个都城,没有建设完备之前,赵朴只能是呆在扬州!
尽管,之前赵朴说过,杭州只是临时首都,宫殿也是尽量节俭,一些不必要的建筑,能省去就省去,,能砍掉就砍掉。可即便是如此,工程量还是不少。
毕竟,这是帝都,这是皇家居住之处,是脸面所在,岂能太寒酸了!
而这次大兴土木,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战后经济的复苏。
为了减少官僚主义,较少**问题,赵朴实行招标,整个过程透明化,减少暗箱操作,将这些庞杂的建设,分摊给十个人商人。而分摊后,这些商人的办事效率空前高,工部原打算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花费二百万贯钱;可实际上,只是花费了八十万贯钱,时间仅仅是半年。
终于可以入住了!
在扬州呆了半年之久后,赵朴再次离开了扬州,向着杭州出发。(未完待续。。)
第327章定都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不知从何时说起,却是写出了苏州与杭州的繁华、美丽,堪比人间天堂。
当赵朴踏足杭州的时刻,也是被杭州迷住,背后是低矮的丘陵,田地,眼前是碧绿的海洋,气候宜人,不冷不热,不由想到了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相接,西南与衢州相接,北与湖州、嘉兴毗邻,西南与安徽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宣城市交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在北宋时,杭州实际管辖两浙西路;大观元年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而在经过半年时间的营造之后,杭州总算是可以成为了首都了。
在卫队的护送下,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入了扬州城。看着马车外的景色,赵朴幽幽叹息道:“这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呀!”
若是某一天七老八十了,滚不动了,那时在这里养老等死,早上转上几圈,白天躺在藤椅上缅怀过去,真是美妙无比。真可惜的是。他如今刚刚二十出头,后*宫的美女还没有睡够,金军还没有驱除,还有几十年时间挥霍,过早的来到此地,似乎有些不妥当!
看着杭州的山水,赵朴隐约间明白,为何南宋苟且在杭州,不动弹一下了,只因为杭州太合适养老了。
而此时一路南下的大臣们。也总算是安顿了下来。
从金军南下,朝不保夕,到中途激战数年,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个安家之地,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以暂时休息一番了!
一旁的秦桧兴致极高道:“如今春暖花开。正是江南好时节。官家不如赋诗一首,以助兴!”
赵朴点点头,吟唱道:“山外青山楼外楼!”
在说完这句时,停顿了下来,陷入思考回忆中,脑海中记忆不断翻腾着。记忆角落中一丝微尘渐渐苏醒。
“好!”秦桧眼神中闪出兴奋,“此诗,一开头,就意境深远!”
其他文臣。也是兴致勃勃等待着。
只是,这时赵朴却陷入了深思考,没有在意周围。
而四周的文臣们隐约有些着急,可还是静静等待着。
“有了,全诗,总算是想了出来!”赵朴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好!”一些文臣较好道,可是更多的文臣却是陷入了深思中。
皇上随意说上一句话,臣子们尚且要思考半天,琢磨半天,况且是此时赋诗言志!
赵朴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杭州只是暂时居所,不是汴梁,不要沉迷于杭州的暖风中,金军此刻正在呈兵淮北,随时要南下。可能明天,也可能下一个月,杭州就再度变为了战场,各位臣工莫要忘记国耻!“
“臣等记得!“
在场的文臣们,异口同声道。
…………
定都杭州,就以这一幕开头了。
而皇上的这首诗,也是很快的传播开来,成为一方美谈。
“好诗呀,命诗难求,佳作难求!“
“自唐代以来,已经将诗写道了极致,达到了巅峰,到了我朝,名诗少之又少。而此诗,堪称精品!“
“世间诗作是何其多,可多是抄袭与互相抄袭,或是无病呻吟,或是矫揉造作,风采全无,精髓无一,引人呕吐。而此诗一诞生,一少我朝诗作之颓败!”
“诗不在多,而在精。李牧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唱出了千秋兴衰事;而官家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唱出了世人之可恶!”
“官家真是大才!”
立时间围绕着这首诗,讨论不断,探讨不断,赵朴的名声也是随之传播开来,渐渐的深入扬州百姓,深入到了整个江南地区。
这首诗,只是赵朴有感而发,没有想太多。
可是其中引发的一些列议论狂潮,却是他没有想到的。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才子总是受人尊敬的。就好似李煜,本身是废材一个,本身是亡国君,可是因为做得一手好诗,立时间名声飞扬,好感到飙升。后人只是说他诗歌好,却是很少谈及他的弊政!
而宋徽宗,本身仅仅是皇子之一,只是亲王之一,在宋哲宗死后,又几个皇子,可以即位。
他只是候选人之一,不一定会当上皇帝,可是偏偏当上了。
因为宋徽宗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又写的一手好字,于是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喜欢,被推上来皇位。
一般人当上皇帝,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算计无数,还可能失败,输的精光光,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宋徽宗,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也没有想过算计人,干到一个个对手,当上皇帝。结果是,他毫不在意时,好运降临了的,当了皇帝。
总之,在同等成绩下,才子们总是受到青睐。
当从内卫手中,得到这些消息时,赵朴再次惊呆了,心中暗道,好的枪手果然很重要!
…………
就这样定都杭州了。
在未来,二十年内定都杭州,成为了定局。若是北伐不顺利,赵朴可能真的在杭州养老,接着整个大宋也在扬州养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坐在华美的宫殿内,赵朴总算是有些当皇帝的感觉了。
虽然当了皇帝已经有三年了,可是过的很苦逼,属于风餐露宿,不是与金军厮杀,就是扭头跑路,或者是训练三军,或者是鼓舞百姓士气。在战马上渡过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了双腿走过的路。
就这样风风雨雨三年,悲剧无比,悲催无比。
总算是熬到了头,舒舒服服过上了皇帝生活。
此刻的杭州比原本的汴梁,格局小了很多;而皇宫的宫城,也是小了很多;宫殿设计上,更是差了几个档次。但是赵朴已经很满足了,做人要知足,知足者,才能活得舒服。太沉迷于享乐,这是取死之道。
只是赵朴的屁股还没有坐稳,立刻有臣子上书,要该杭州为临安!
“杭州,改名要叫临安?”看着奏章,赵朴眼睛中闪烁出古怪之色。
首都的命名,有很大涵义。
比如长安,本名为咸阳,只是介于秦国太短命了,于是叫长安,希望长治久安。
比如北京,本名叫幽州,只是后来成为了北方的政治中心,于是叫北京。北京,北方的京城。
比如南京,原本叫建康,建业,只是后来成为了南方的政治中心,于是叫南京。南京,南方的京城。
而杭州,在南宋时代,叫临安。临安,临时安顿,临时休整,不久之后将要北伐。
只是这些注定是放空炮,临安,更多是“永安”!
杭州这个名字就很好,为何要改名临安,真是多此一举。
赵朴提起笔来写了一个“否”!
似乎觉得还不够,赵朴又继续写了一行字:有志者不立志,无志者常立志。
ps:这一章写完了,接下来猪脚会大肆改革。
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328章 培养保皇派很重要
杭州,还是叫杭州,没有改成临安。
此时的临安,只是兴建了一期工程,二期,三期,还要继续,这又要大兴土木,又要老财伤民。当然了,这也算是另一种扩大内需,满足就业!
此时在沙盘上,赵朴可以仔细的观摩杭州了,越是观摩,越是觉得杭州地理位置很好。
杭州,处在钱塘江的出海口位置,面前是一个喇叭形的出海口,向东南是舟山群岛,那里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向着西北是上海,太湖等地。当然此时的上海还没有成型,一些区域还是漫漫大海。
从经济上,杭州处在江南的中心位置,可以对江南实行有效控制,靠着密集的河网,可以快速调兵平叛;而北方是太湖,以太湖为中心的密集河网,可谓是天然的屏障,极大的阻碍了金军骑兵南下。
而最让赵朴欣赏的是,杭州是一个外向型城市,海运发达,可以筹备庞大的舰队,营造强大的海军。
当然了,不利之处就是杭州太繁华,太安逸了,容易抹去人心中的斗志,变得消沉,偏安一方。
扩大海军,扩办武备学堂,开办银行等,一个个具体的计划,从赵朴脑海中闪动而出,化为一个个周密的计划。然后就是将这些计划,渐渐的细密化,有实践的可能性。
写完了之后,赵朴又燃起火焰,一把火把计划书烧掉了。
宋神宗时代,神宗变法时,富弼昔年曾告诫过,身为君王,一定不要让臣下知道自己的喜恶,否则容易有人投其所好。甚至加以利用。赵顼也曾誓言,不想再被人利用。
而古人也常说,君王要垂拱而治。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就没有人可以窥探你的喜好,窥探不到你的喜好,就无法知道你的弱点,你就立于了不败之地。道家所谓的无为、儒家所说的垂拱而治,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你一动,就会被人发现弱点。对你不利。
君王动作太多,会被臣子探查出底细,然后趁机钻空子。
在这一点上,赵朴做得很不好。
当了皇帝后,经常赤膊上阵。经常**裸与臣子们对着干,看似爽利。其实露出了太多的破绽。被一些臣子针对了。初期还看不出什么,可是时间长了,就会发觉渐渐陷入了臣子编制而成的蜘蛛网中,好似被黏住的苍蝇一般,想要挣开蜘蛛网而不可得。
君王,是至高无上的。高高在上,可又是最为孤独的,一旦臣子们硬顶,或是拆台。那时就悲剧无比了。
这是乱世,在乱世君臣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会让整个集团分崩离析,彻底毁灭。
此时的赵朴,看似至高无上,荣耀不断,可实际上却也危机不断。
就好似这次迁都,主战派主张迁都建康,可以更好的抗金;而议和派主张迁都杭州,更为稳妥安全。两个派系为了定都何方,争吵的不亦乐乎,在最后赵朴选择了杭州。
于是在文臣们眼中,这是议和派的胜利,议和派压倒了主战派,皇上开始趋向于保守。
其实错了,赵朴迁都杭州,只是因为杭州安全,可以避开金军锋芒,有利于建设海军。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想法,赵朴没有对任何人说过,那就是压制主战派。
主战派,太激进了,总是认为王师一出,金军摧枯拉朽败北。总是幻想着,金军如土鸡瓦狗,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次抗击金军胜利,更是将这种风潮推上了极点。主战派中,有很多人是狂躁派,是冒进派。
而历史证明,狂躁派,冒进派,不是坚定的抗金派。稍遇挫折,就会由主战派,转化为议和派,甚至是投降派。
这个派系,是赵朴严厉打击的对象。
他可不想被这些疯子,政治绑架,然后仓惶北伐,仓惶败退,最后无奈议和。
还有,这次将李纲召回来,在外人看来,是皇上提拔主战派,压制议和派,搞政治平衡。实际上,却是因为李纲人格魅力所致。
李纲不是一个好的宰相,宰执天下的伙计,他干不了;至于行军打仗,运筹帷幄,他也是烂大街。但是他的人品很是坚挺,值得信赖。
而在过去的岁月中,李纲也是一个冒进派,只是经过了屡次大败,渐渐走向了成熟,少去了那份焦躁,多了几分沉稳。只要是不把李纲排到前线打仗,不掌管一些要害部门,应该不会出现太大漏洞吧!
而先贬后升,也是为了把李纲变为铁杆的保皇派。
说来很是可惜,甚至是可悲!
赵朴是皇帝,但是这个皇位有些来位不正,是父亲、兄长被擒拿之后,趁机当上的。当上皇帝的一段时间内,赵朴皇位极不稳定,而经过连番动作,尤其是击退金军后,皇位算是暂时稳固了。
只是悲哀的发现,在军队中,赵朴还有影响力。毕竟,八字军是他的亲卫,是他的嫡系部队,足以信赖。
可是,在朝堂上的众臣中,却是力量薄弱。朝廷内,有抗金派,有议和派,但是唯独没有保皇派,一些铁杆的保皇派更是无一人。
未来阶段,培养保皇派很重要。
………………
随着定都杭州,杭州在原来的城市规模上,开始大肆扩建。
一些平民的房屋被推到,或是被侵占,沦为了官府的产物。
很是可悲,在这个没有物权法的时代,小民的利益总是容易受损。虽然,朝廷多方的补助,但是损失与收益相比较,还是差了很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