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由松散的农耕和闲暇的市民体制,向着战时经济政策转化,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只要减少内耗,减少政策上的失误,靠着庞大的实力,足以轻松的辗压金国,在持久作战之下,足以将金国的国力耗尽,军力耗尽,最后将金军彻底的拖垮。

然而一切的前提是内部稳定,只有稳定的内部才能打持久战,才能拖垮金军,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是能内部稳定吗?

赵朴摇了摇头,文官集团是宋朝最大的阻碍,堪比汉唐时代的门阀世族。

在汉朝时,门阀士族成为固化的阶层,形成庞大的宗族势力,陇西李氏、沛县刘氏、陈郡谢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等,利用姻亲、宗族势力,小则是把持一地,大则是把持一国。控制着政治权力,垄断着经济资源,把有限的社会机会,都留给他们的后人,结果选出了太子还不算,又选出了一堆不食人间烟火的太孙。大族政治,世家政治,大行其道,把社会割裂成两部分,大多数底层民众再也没有机会了,甚至说他们都会倒退成大家族的奴仆。结果是地方势力强盛,让宗族势力,超越了国家利益,引来了五花乱华,更是引动了唐末的军阀割据。

直到宋朝,才彻底将地方宗族势力打压下去,失去了割据一方的条件。

宋朝实行的文官政治,代替了门阀政治,少掉来军阀割据,为底层上升提供了机会,但是弊端也是很明显的。文官集团,多数是保守派,想要依靠文官集团变法,几乎是必败无疑。还有文官集团打压武将集团,也必然造成国防虚弱;文官集团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必然难以持久抗战。

在文官主政的时代,封狼居胥注定是做梦。

一旦前线的战事,取得了好转,文官们一定会消减武将权利,或者是架空武将权利,变着法子的搞内耗。

不改革文官集团,想要北伐,想要收复失地,还是做梦吧?

…………

此时是变法的最好时机,金军的入侵,客观上让那些地主士绅大量死亡,或是逃亡,遗留下大量的无主土地

而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空当,进行土地改革,重新颁布地契,让一部分无地,或者是少第的农民获得土地,从而获得农民的支持,减少流民数量,获得稳定的后方。在适当的抑制土地兼并,足以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

不过,此时也是最为危险的时刻。

随着金军的南侵,大量的百姓迁移先了南方,这必然会造成用地紧张,若是分配不当,或者是官吏耍猫腻,足以引发动乱;而大量南迁的士大夫和勋贵,必然利用各种手段,强取豪夺当地百姓的土地,鸠占鹊巢,那时南北冲突加剧,各种问题会再度滋生。

这些问题若是处理不好,南方之地必然是遍地烽火。

总之,此时此刻,想要无为而治,想要平静当皇帝注定是做梦,只有适时而变,不断进取,才能在灾难中抓住机遇,一举获得成功。

此刻时间有限,留下准备的时间不多了,行动胜过心动,速度胜过思考。

此刻,弱受变法,根本没有人才可用,可谓是一个人变法。

除了他这个皇帝有变法的意图之外,没有人愿意变法。他若是变法,反对派很多,骑墙派很多,而支持者很少。

不过时间有限,赵朴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培养变法人才,只能是有条件要办,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变法人才,只能是从那些投机者中挑选。投机不要紧,只有有用就行,只要是在掌控中就行。

此外,变法人才也只能是从那些守旧派中拉拢。将守旧派转化为变法人才。

唯一感到幸运的是,他是皇帝。

这是宋朝,而不是明朝。在明朝,皇帝的权力早已经被各个地方势力架空,政令出不了京城。而此时还是宋朝,皇帝的权力还是至高无上的,对于中央、地方都有极大的掌控力度,想要玩清君侧,想要玩兵变的,没有几个。

…………

而在不断的试探,不断的拉拢中,张浚总算是成为第一个变法的大臣。

张浚可能不理解变法,可能才能有限,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没有好的小弟,只能是这样凑合了,明知不适合,紧要关头,也只能是凑合使用了。

这时,赵朴有些理解王安石,为何王安石手下的小弟全是奸臣,全是大坏蛋,难道王安石不知道吗?不是王安石不知道,只是没人可选,没人可用,只能是凑合使用。

这大概就是历来奸党,诞生的根本原因吧!

张浚只是第一个,接下来,还会有无数个。

正所谓,名缰利锁,一些士大夫可能不为金钱所诱惑,但是不能不为名声所困。身为士大夫,身为读书人,所谓的气节,所谓的操守,只是引诱帝王关注的面子工程而已。一旦帝王抛出官位为诱饵,士大夫可能为了名声,而舍弃操守、气节。

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往往是臣子适应君王,而不是君王适应臣子,为了高官厚禄,为了名垂千古,那些读书人不得不屈服于帝王的淫*威之下。

张俊是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

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幸运的是他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者兵权,只要是不急躁,不放下致命的错误,成功的机会应该很大吧!

这是一场至上而下的改革,希望成功!

恍然间,赵朴想到了彼得大帝。

历史上,彼得大帝改革时,也没有人才支持。那时,彼得大帝改革,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改革。他改革时,不依靠如何的大臣,大臣只是利用而已,方便则用;不方便,则是丢弃。他改革时,总是身先士卒,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用野蛮,改造了野蛮的俄国。

第212章一个人的改革(三)

变法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有人说是国家富强,有人说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有人说是皇帝权利加强,有人说是中央集权加强,其实这都是表象。变法的第一目的,唯一目的是对外战争胜利。

变法,总会引动社会动荡,各个阶层关系紧张,腐败问题严重、百姓生活下降等等,各种矛盾激化,纠纷不断。正所谓变法就是动手术,动手术会带来剧痛,区别也仅仅是,有的还没有超过社会忍耐的极限,有的则是超过了社会忍耐的极限。

历史上,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彼得大帝改革,乃到后世的清朝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十月革命等等,都是给社会带来了阵阵剧痛。

变法派,或是改革派,不论是人才的数量上,质量上都是远远不如守旧派,这注定了变法中贪污问题很严重,也注定了变法中危害百姓的现象很多,龙蛇混杂的改革派好似毒素一般,扩散向整个社会。

在变法中,首先底层百姓受益很小,没有受益,甚至是利益受损。

商鞅变法,秦国建立了第一强军,也成了六国最强国,但是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甚至一些利益受损;而王安石变法,国库有了钱,但是百姓没有受益,受害反而很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商人从中受益,但是底层的百姓过的更加苦逼;而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中,农奴依旧存在,底层的百姓还是苦逼至极,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这是必然的,变法必然是先强军,后富国,然后才是百姓利益。

为了强军,在某种程度上,要牺牲国家利益,牺牲底层百姓利益;为了强国,也必然要牺牲底层百姓利益。在变法的各个利益阶层,分蛋糕的时刻,底层百姓的利益必然是放在最后一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必走的路。

而那些先是考虑底层百姓利益,必然陷于各种纠葛,各种道德问题,各种舆论争吵中,有限的精力和财力必然耗尽,最后一事无成。这也是许多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之,想要变法,就要做好怨声载道的准备,做好镇压农民起义刽子手的准备。

一些聪明的变法者,能够做到的,也仅仅是不越过利益底线,激化矛盾。

总之,变法如动手术,会带来阵阵剧痛。而验证变法成功与否,不在于财政多了多少钱,不在于建立多少新军,也不在于中央多么集权,也不在于底层百姓生活是否好转,只在于对外战争胜利与否。

变法,只是填写答卷,合格与否在于对外战争胜败。

或者,可以说,变法的第一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就是对外战争胜利。

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击败了宿敌魏国,至于在变法中滋生多少问题,都是选择忽略不计;胡服骑射,也成功了,因为对娄烦、中山等国,战争胜利了,至于赵国百姓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也被忽略了;明治维新也成功了,因为甲午战争胜利了,至于饿死多少人,多少人当了慰安妇,都是选择忽略不计。

很现实,很残酷,也很真实。

对外战争胜利了,可以掩饰一切矛盾,再大的错误,此时也是微不足道;对外战争失败了,会暴露太多问题,哪怕是改革再成功,也是失败的。

一白遮百丑,一战掩百恶。

有些“黑色变法”的味道,但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文盲率极高,封建蔽塞的时代,想要发展“绿色变法”,注定是做梦的。

国家衰亡,必须变法;变法图强,又必须强军;而强军又必须对外一战,胜则是万事好说,败则万事皆休。

不了解其中关系,仅仅是为了中央集权而变法,仅仅是为了打击对手而变法,仅仅是为了稳定而变法,注定是失败的变法。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闭门变法也是变不成功的,一切都要向外。

变法,必然要对外一战,不然变法必败;

变法,对外一战,必然要胜利,不然变法必败。

这些天,赵朴不断的琢磨变法问题,总算是琢磨出了个大概,明白了变法的本质。变法并不美好,问题也必然很多,但是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变法本质,能否抓住变法的根本目的,能否看到变法必然出现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不搞清楚,变法必败。

只是搞清了这些问题之后,赵朴有些惆怅,不论胜败与否,他注定是与明君绝缘,将会冠以暴君、屠夫、刽子手等各种名号。

变法之后,可能当今没有人理解,后世也无人理解,但是必须坚持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想死只能向前走。

为了变法,可能要搞屠杀,灭杀各个反对派,流放,刺配、砍头各种刑法必然不少,株连九族会时有发生。

可能孤独、寂寞,但是只能义无反顾走下去。

商鞅变法,被车裂了;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被饿死了。

想要不被车裂,不被饿死,只能是硬着心走下去,变法必然留血,不是流敌人的血,就是流自己的血,死道友不死贫僧,还是让反对派上了断头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吧!

一路行走,一路思考,赵朴的心越来越硬。

…………

当赵朴到达房州时,还是被房州的惨烈情况所惊讶。

金军南下,由于兵马太少,无法全方位攻击,只能是重点进攻,进攻一些险要的关卡,富饶的州城,或是一些政治意义重要的大城。而一些二流的州,二流的县城,一些边角的村寨,或是不起眼的小城,都是被金军忽略过去了。

因此,这些城镇得到了保全,损失不太大,受灾也不太大,重点是打击囤集居奇,投机的粮食商人。对付这些商人,主要是软一手,硬一手,弱的则是讲道理,劝解降低物价;硬的一手,则是不断的借助暴力机构威胁。

而其中不乏斗智斗勇,也不乏官吏被收买,更不乏一些商人耍小聪明……而暴力机构开始展现暴力的一面。

而在一些陷落的城市,常常出现屠城现象,城内的富户尽数被屠杀,百姓十不存一,重点在于恢复重建。而房州的残破,还是让赵朴触目惊心,而在触目惊心之后,是一阵阵窃喜。在房州这种残破的州,搞变法远远比扬州变法更容易成功。

第213章试探开始

当听完了张麻子的故事之后,赵朴心中道:是该变法了!

军户制度和摊丁入亩该实行了。

“民为兵之源,无民则无军,如今军队离散,仅仅靠着三万八字军,无力抵抗金军,唯有大量募兵,才能抗击金军。只是朝廷财政匮乏,想要招募军队,却无钱财,我欲要实行军户制度,军民一体,以民养军,以军卫民!”

“军户制度,已经在扬州实行了一段时间。如今又要在襄樊一带实行。不久之后将要波及到湖北大部,河南全境!”

一边说着,赵朴将军户制度的手稿,分发了下去,分别传发给各位大臣。

此时参加会议的仅仅是汪伯彦、张浚、吕颐浩、朱胜非等七人。他们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员,都是三省,或是一些要害部门的官员,决定着朝廷未来政策的走向。变法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同。

看着手稿,众多臣子都是面面相觑,神情有些尴尬,还有些为难。

实行军户制度,前提是有着大量的闲置土地,分给百姓。

若是在过去,还真的实现不了,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有主土地,一旦夺人土地,必然引动士绅反击,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乱。而这次金军南下,大量士绅,地主被杀死,或是逃亡,出现了大量的无主土地。

正好将这些土地分给百姓,形成军户,一方面稳定民心,一方面可以组织较多兵力。

只是有些强取豪夺——

一切都是借着国家的名义,进行强取豪夺。

那些无主土地,真的无主了吗?那也未必,逃亡而走的地主士绅,只是暂时离去,还拥有土地所有权;而原来土地的户主死了,可是还有子女,还有族人,还有远方亲戚。在这个土地至上的时代,永远不会出现无主土地,只是主人未确定而已。

总之看似无主土地,并非无主。

只是随着战乱,暂时无主而已。

而赵朴则是借着这个时间差,将暂时无主土地,变为了永久无主土地。

在新法中规定,在新法颁布十天之内,必须手持地契,前往官府认证。只有得到认证,才算是有主。一旦十天之内,没有前去认证,那意味着永久失去土地所有权。而那些无主的土地,将会按照当地人口进行分配。

这个法令有些坑人。

金军入侵,富户、地主、士绅之流,多数早已逃亡,慌张不已,能保全性命就不错了,即便是携带东西,多数也是金银细软,或是干粮之类的,谁会一边跑路,一边带着地契。地契多数战乱中烧毁,或是丢失,即便是一些地主的地契得到保全,也只是少数。

此外十天时间,太短暂了,一些逃亡在外的地主,根本没有时间赶回来,即便是想要作弊,走后门,也会耽误期限。

这个新法,是打着合法的名义,赚取非法利益,大量的侵吞地主的土地。

这个法令,太狠了。

汪伯彦率先开口道:“陛下,此法不可行。金军南下,河南,湖北,山东等地多有土地沦陷。涉及面太广,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社会动荡!”

赵朴心中道:“铁定是会引发动荡,区别也仅仅是可控制,不可控制而已!”

张俊也开口道:“陛下,此法得罪士绅,胜过青苗之法,此法危害极大!”

赵朴心中暗自点头:青苗法害人,是因为有太多的空子可钻;而这个政策,弄不好也会让百姓遭殃!“

“金军南下,我朝势如危卵,此刻练兵为上,万万不能再起波澜!”

“陛下,这些州县曾经遭受金军袭扰,应该修生养息为主,即便是要变法,也不应该操之太急!”

“陛下……”

“陛下……”

顷刻之间,赵朴似乎成了反动派,似乎成了大臣们的敌人,此刻赵朴空前的孤立。

可是赵朴一点担心也没有。

“继续说?”赵朴平静道,“国有诤臣,其乃不亡。我可能不喜欢你说的,但是我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就是因为偏颇。认为新法是好的,就应该实行,却忘了桔生淮北则为桔子,桔生淮南则为枳!”

“但是,各位最好不要反对变法!如今是百年唯有的变局,大宋危在旦夕,社稷顷刻将会颠覆,一个不慎,寡人就是亡国君;而在座的各位不是尸首两分,为国守节,就是沦为贰臣,遗臭万年。无为而治,注定是死路一条。局势已经到了不变不可的地步,不变是等死,变法时找死。而变法看似找死,其实还有一线生机,只要抓住还是会成功的,可是不变法必死无疑,半点活路也没有。此刻必然要变法,变法必然成功,不然大宋亡了,各位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到了金军那边也是奴才,金军未必重用!”

赵朴的话语平静,可是落在各个大臣心中,却好似炸雷。

“军户制度的大致方略已经指定,只是具体细节上的不足,容易被钻的漏洞,很多很多。施政不当的弊端,也是很多很多,这就要靠各位弥补了!”赵朴语气平静,可是话语中,却是有着不容置疑之感。

“当然了,各位可以选择从这里离开,从此门中走出!”

汪伯彦、张俊、吕颐浩、朱胜非等人面面相觑,身上不觉的冒出了冷汗。从这个大门走出去,就这也回不来了。

众人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十年寒窗苦读,经历过科考拼杀,才进入仕途;而进入仕途,又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拼搏,才达到这样的位置,这一切容易吗?此时舍弃,有些难以割舍。只是一提到变法,众臣心中都是没底,这可是得罪人的伙计。

只是圣上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可以随意说,不加罪;但是必须支撑变法,即便是其中有诸多的弊端,也要支撑。他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寻找新法的弊端,然后弥补弊端,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反对而反对。

此刻,殿内静悄悄的。

众人还在犹豫……

赵朴心中怒火中烧,儒家的中庸思想,真是害人不浅,所有人都是想要安稳过日子,而不想要拼命。若是身为一般人,这也没有什么,可是身为朝廷重臣,想要玩明哲保身,这是找死。没了王五,还有赵六,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最不缺当官的人。

制怒!

制怒!

赵朴不断的对自己说着,强制压着心中的怒火,沉默的等待着。

变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尽管他是皇帝,但是也需要手下的大臣支持,才能将变法继续下去。可能这些支持只是虚假的,只是功利的,言不由衷的,他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至少如今,他需要支持,哪怕是表面的支持。

以便让变法的架子,搭起来!

不搭起架子,不开始迈步第一步,变法就无从开始。

第214章拉下水

王安石变法,是将守旧派全数抛弃,然后提拔新人,组成变法派,结果导致很多投机分子进入,这些人人品太差,彻底败坏了新法。

而赵朴不会这样。

赵朴看来,变法就是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引来投机者,没有投机者反而不正常了。投机不怕,就怕投机者太傻。聪明的投机者总是明白,什么钱能拿,什么钱不能拿,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请不能干。

聪明人有很多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侵犯底线。

只要是不侵犯底线,赵朴不介意这些投机者存在。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

在赵朴看来,守旧派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只要策略得当,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孤立一部分,最后还是回成功的。而如王安石那样,一味打压,不仅是扩大了对立面,制造了许多敌人,也容易让变法派变质。

当变法一派,失去守旧派的制约时,也必然走向腐败,乃至是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有敌人而变得强大,因为敌人死去也随之死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此刻,朝中尽数是守旧派,想要培养变法派没有时间。

赵朴只能是分化瓦解,从守旧派中拉人。

这次,赵朴没有一丝犹豫的抛出了军户制度,既是试探,也是威逼,试着要将这些人“逼上梁山”。

正所谓,人都是逼出来的,没有天生的反贼,也没有天生的变法派,一切都是逼出来的,而如今就让他这个皇帝,做着坏事,将这些大臣逼到变法一派。

不怕你是守旧派,就怕不识时务。

也不怕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入了伙,一日为贼,终生为贼。

当贴上奸党,贴上变法派的牌子后,想要再下去就难了…………

逼迫美女,强行推到,要找花魁;逼迫变法,强行拉伙,要找重臣。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谁让他们身居高位,赵朴也就认得他们几个,只能是率先将这几个拉拢入阵营。汪伯彦、张俊、吕颐浩、朱胜非、沈该、陈康伯、权邦彦,就你们几个了……

至于赵鼎、范宗尹,暂时有大用,就不拖你们下水了。

赵朴不仅想到,老爹宋徽宗有六贼,名为蔡京,高俅、童贯等;我也有七贼、分别为汪伯彦、张俊等。

………………

书房内沉默一片,静悄悄的,有种压抑之感。

赵朴一开始还有些急躁,可是心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越是急躁的时刻,越是需要冷静,越是需要淡定,即便是不淡定,也要做出淡定的样子。他已经给出众臣选择题,接下来就该是众臣如何选择了。

而此时,众臣却是如坐针毡,心情惶恐、紧张、不安,各种情绪交加,这是要将他们逼上变法的路。

在大宋,变法派往往就是奸党的代名词。

一旦赞同变法,那一世英名就毁了。

“微臣,选择致仕!”这时一个白花花的脑袋站立起来,正是吕颐浩,他的神情有些颓废。在宋朝辞官,不叫辞官,而叫致仕。一旦遇到政敌打击,或是皇上冷淡时,许多官员选择了致仕,选择了离开是非之地。

一旦致仕,政敌就会放弃打击,算是留一点底线吧!

赵朴心中想:不干了,想要跑路,哪有那样容易,一入官场,就是进入棋局,想要出局除非是死亡。以致仕之名,行跑路之实,做梦吧!

“你太让我失望了!”赵朴冷声,声音有些森然,“若是在太平岁月,想要致仕,朕恭送吕老,只是如今大宋危在旦夕,吕老竟然要撂挑子,舍弃大宋江山而去,你与逃兵没有什么两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朝廷重臣,就不应该得过且过,不应该回避风险,而应是大宋的脊梁,托起危亡的局面。可是你们…………哼哼!”

说道这里,赵朴的眼神中,满是鄙视。

他只是一个十七岁少年,不论是阅历、心机,都是比不过这些老臣。于是,他就不打算在这些人面前,玩阴谋,耍心机,这是自取其辱。要玩就玩阳谋,以阳谋破阴谋,以堂堂皇皇的计划,破解大臣千折百会的心肠,简单而暴力,粗糙而直接。

想要致仕离去,做梦吧!

不支持我变法,就灭了你们。赵朴的心中闪现出杀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是识时务者必死无疑。若是还继续致仕,继续的拆我的台,就做好被灭的准备吧!政治不是琴棋书画,不受游戏打闹,不是玩游戏开PT,是要流血的,是要死人的。

赵朴的神色依旧平静,可还是继续问道:“吕老,还打算致仕吗?”

吕颐浩神色紧张,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心情紧张到了极点,直觉告诉他皇帝动怒了,动怒之后的皇帝很是恐怖。

“微臣,愿意跟谁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吕颐浩咬着牙道。

“吕老放心,即便是五马分尸,也是朕先死!”赵朴平静道。

“臣等愿意为圣上赴死!”

其余的臣子,也是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叫道。

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想要退出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是跟着皇帝一条到跑到黑。

这不是神宗时代,那时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富弼等人至少有退让,流放、致仕的权力,不赞成可以离去。可是如今大宋首都丢了,大半的国土,富饶之地依旧丢失,想要离开是非之地,想要流放也是奢侈。

这一刻,退就是败,退就是死。

赵朴满意点点头道:“男人应该有担当感,有责任心,守护住脚下的土地,守护住怀中的女人,保护后身后的兄弟、父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这些士绅,这些富商,平日间还衣冠楚楚,可是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脚下的土地,丢掉了怀中的女人,更是将身后的兄弟父母丢弃。这样的垃圾,要他们何用!他们还配成男人吗?不如割了身下的东西,当太监算了”

众臣心中凄然,这又何尝不是说的他们。

只是被拉下水了,想要游回岸边,注定是做梦、只能是跟着皇帝,行着变法大计,一条道跑到黑,可能是五马分尸,可能是万劫不复,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

能坐在这里的,不论是贤臣,还是奸臣,都不是傻子,可以说他们人品不行,但是不能说他们智商不行。

只是他们大多数,将智慧放在了争权夺利,放在了钩心斗角,放在了权术使用上,一旦这些人被逼迫的,放下昔日的行当,全身心的用在变法大计上,他们爆发出来的智慧是恐怖的。

军户制,是必然要实行的,不然无法解决粮饷不足、军费巨大,军心不稳,土地荒芜等几个问题,这是不变之处。而在遵守这个不变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改变其中的细节,具体的实施方案、

当这些奸臣,或是贤臣,不断的寻找军户制的弊端,并寻找解决方案时,就连赵朴也是暗自惊叹,姜还是老的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军户制,实行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分田。陛下的方案中,不按照人口,只按照户数分田,不论大户小户,一律是二十亩。此法不可行!田有好坏之别,简略的分为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下等田,一年收获不足一石,有的能收五斗就不错了;而中等田,一年收获在一石到一石五斗之间;而上等田,收成在两石以上;而特等田,至少在三石,甚至是四石。这样搞一刀切,似乎有些不公平,有些二十亩下等田仅仅是能收获不足二十石粮食;而有些户,特等田,能收获六七百石,差别太大了!”

汪伯彦首先提出了军户制度的不足。

赵朴点了点头,这是军户制度的不足,有些搞一刀切。

“不如实行,两亩下等田等于一亩中等田,两亩中等田等于一亩上等田,两亩上等田等于一亩特等天。分田的基础是,以二十亩下等田为基础,换算成相应的田地!”

“汪中书说得有理,只是下等田、中等田、上等田、特等田,如何评论,没有相应的标准。如何划分田地,多数要靠县衙小吏,等级划分全在于他们之口,可以借助权力之便,轻易的贪墨,将好田给予受贿之人,而将坏田给予孤寡之人。”

赵朴点了点头,而搞得太细,容易被钻空子。

“还有分田之事,需要丈量土地。而世间之难,最难在于丈量土地!王安石之法,有条名为方田均税法,主要是丈量土地,合理纳税,此法本为利民之举,结果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