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怨憎会,求不得,生老死,爱别离,果然是至理名言!”赵朴点头道,“那不知如何解惑?”

“人生七苦,源于执着,若是施主能放下,放下心中的执念,入我空门,必然早登极乐,必成佛位道果!”老僧悟能劝说道。

赵朴乐了,他只是想要寻求心理医生,而不是遁入空门,当顺治皇帝,开口道:“放弃容易,舍弃容易,但是活着却很难。佛土虽好,奈何我尘缘未了,六根不净,空门与我无缘。”

“若是施主能够放下执念,老衲愿意接应施主入我佛门,带发修行!”老僧悟能依旧锲而不舍的坚持着。

赵朴笑了,默然不语,只是轻轻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而已。

老僧继续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施主多的是担当,少的是豁达,心思太过沉重!”

赵朴苦笑道:“我也想要放下执着,奈何身上的担子太沉重了,不是想要放下,就能够放下的。我若是成功,无数人受益;我若是败了,无数人家破人亡。太过沉重了,不管愿意不愿意,我都得坚持下去,直到最后!”

“众生皆苦,施主也不容易,老衲多说也是无意!”老僧悟能点点头道,“这个送给施主,若是施主心烦意乱时,心绪不宁时,手中拨弄念头,心情可能会好很多!”

这时,老僧悟能走进了一个小阁子,最后取出一串念头,递给了赵朴。

这个念珠,很是平常,共有二十七颗念珠组成,都是木质的念珠。握在手中,赵朴道:“多谢大师!”

说着,起身离去,而临别前也留下香火钱。

………………

告别了老僧,赵朴离去了。

回到城外的大营时,已经天黑了。

八字军的规矩是过城而不入,军营扎在城外,除了军队采买的官员,或是请假而去的官员,很少有人进入襄阳城。降临了襄阳城,赵朴只是简单见了襄阳城的主官,至于邀请到县衙居住,赵朴拒绝了。

反正呆的时间不长,也没有入城的必要了。

在灯光下,赵朴翻看着书卷,不由的想起了那个老僧,心中略微叹息,道:“也不知道,不久之后这座寺庙还存在吗?”

不久之后战火将要烧到襄阳,那时整个襄阳将会迎来浩劫,在浩劫中那个庙宇可能也随之毁于一旦。

…………

在襄阳呆了几天之后,赵朴率领大军就离去了,向着扬州方向前进。

半个月后,赵朴终于到了扬州,与众多的大臣汇合。此时看着汪伯彦、赵鼎、范宗尹等人,憔悴的样子,赵朴心中就生出一丝愧疚,大家都不容易呀!

有着三位处理政务,大的错误出不了,只是麻烦事依旧很多,这些不需要赵朴操心。

而随着进入扬州,赵朴也开始了变法的序幕。此时变法,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变法,只有一点,提高行政效率。

因为冗官的问题,人浮于事,行政效率极差,若是在太平年月,这还没有什么,不过是麻烦而已。可如今是大战时期,此刻行政效率低下,带来的弊端是致命的,命令下达极为缓慢,商谈争论不休,往往是“政未决,金军已经渡河!”

提高行政效率已经是刻不容缓。

此时,赵朴决定成立内阁。内阁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揽权,将权力集中起来,提升行政效率。

大宋的政治格局是,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三权分立,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一个政令,从传达、讨论、下达、实行,需要经过太多的程序。而内阁则是让,参政知事、枢密使、三司使进入内阁,三者合力决策,三者共同批阅奏折,提交处解决方案,再加上若干人员入内阁,负责牵制。

最后,皇帝看完奏折,解决方案之后,只需要批上“准”,或是“否”。准时,下达各部执行;否时,驳回,内阁需要重新讨论,制定方案;遇到悬而不决的问题,可以直接上交,请求皇上决断。而那些弹劾的奏章,不需要内阁审阅,直接上交。

而按照轻重缓急,奏章划分为一般、紧急、急切、十万火急四个等级。

比如一般奏章,需要三天之内审阅完毕,提交解决方案;紧急奏章,需要在两天之内,提交解决方案;而急切奏章,需要在一天之内提交处解决方案;而十万火急的奏章,需要在半天的时间内,提交解决方案。

总之,集中权力,提升行政效率,这是成立内阁的主要目的。

不过,弊端就是内阁的权力太大了,有着架空皇帝的味道。这让赵朴隐隐有些不安,为了防止内阁不法,又让台谏负责监督内阁。尽管有诸多的不足之处,有诸多弊端,最后赵朴还是将内阁抬上了台。

未来,他需要将大量时间用于军事,根本无力在政事上花费太多时间,只能是用内阁分担一部分权力。

总之,有些营养不良的内阁,就这样提前上台了。

第189章山东陷落

当赵朴提出内阁的设想之后,没有人阻止,说三道四,大臣们都看出了这是集权的开始。这固然进一步让皇帝权力加大,又何尝不是让各位宰相的权力扩大。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纠纷,在商讨之后,最后拍板了。

内阁就这样上台了。

内阁权力是大了些,不过赵朴不在乎,此时仅仅是三人,日后人数还会增加,那时制衡也会增多。

况且,赵朴掌控者八字军,掌握着宫禁之兵,不怕内阁搞政变。

………………

扬州平静中起伏不断,而山东却是风起云雨。

“咚咚咚!“巨大的鼓声敲击而起,攻城战拉开了序幕。弓箭手负责射击,抛石机抛射着石头,战斗正在火热的进行着,在山东青州,一场如火如荼的攻城战正在进行。

杀声不断,攻击不止,进攻的金军,好似猿猴一般,顺着攻城梯不断的向上攀缘,手中的盾牌抵挡着射下的弓箭,而同时冲城车不断的冲击着城门,攻城锤砸着城门,登城楼与城门齐高,也是射击不断。

而守城的宋军,也是拼死抵抗,滚木礌石连连砸下,钩镰枪刺杀着云梯上的敌人,火油倾倒不休。

战斗到了这一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金军仗着屡战屡胜,气势如虹;而宋军则是仗着兵多,城池险要。双方在争斗,在厮杀。

这时叛徒出现了,坚固的堡垒最先从内部裂开,青州兵变郡守曾孝序被杀,青州陷落了。

当李纲得到整个消息时,已经是三天后了。

“什么青州失守了!”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纲再也坐不住了,神情有些呆滞,心身颓废。他又一次败了,在河东时屡战屡败;如今到了山东更是屡战屡败,丢了大半个山东,兵力损耗殆尽。一次次失败压得他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战斗打到了这个份上,一切的解释,一切的理由,都是多余的。

没有人会听,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尽管可以找上一百个理由,可还是输了。

“我没脸见到陛下了!”李纲感到羞耻至极,拔出宝剑想要自杀,可是按动宝剑,还是没有往脖子上划上一剑。手臂有些颤抖,心神有些发颤,最后剑还是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李纲颤抖着,打开了一个箱子,箱子里都是弹劾的奏章,因为数量太多了,最后足足一大箱子。弹劾的奏章,内容极多,极杂,有的是说他丧师辱地,有的说他言过其实,有的说他骄奢不断,不通兵法。

对于这些罪名,过去他总是不屑一顾;如今看来,一切都是真的,他无能至极,言过其实。

而这个箱子,是当今陛下送来的,为的是让他安心,同时还有一封陛下一封信。在信中,没有太多的苛责,只是写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输了就输了,没有什么,若是金军势大,可以舍弃山东之地,前往扬州汇合,更是言之切切的写道:“你可失去一路之地,不愿失一良臣。”

“陛下,我对不起你呀!”

李纲看着书信,大哭了起来。

到了如今,战事已经不可期,败局已定。百年太平的山东,城墙早已经破败不堪,李纲想要修饰一方,只是向朝廷要,朝廷也没钱;只能是士绅要,而士绅多是拖拖拉拉,结果是金军已经南下,城墙还没有修好。

如青州那样血战的,太少了。大多数城池几乎是不战而降,或者是仅仅少量的抵抗,就陷落了。

如今,想战而不能战,想要守而守不住。

第二天,李纲望着城池,咬着牙,转生离去,向着扬州撤离。

而随着李纲的撤离,山东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投降者无数,弃城而逃者无数,偌大的山东,几百万人人口,惶惶好似鸭子一般,彻底沦陷在金人手中。而这时,一队夫妇也是在逃亡的道路上,他们是赵明诚与李清照。

金石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一般文物。

夫妇二人,每得书画鼎彝,即研究整理,指摘疵病。经过二十年努力访求,金石文物较多。

此时战争来了,跑路固然重要,可是这些更是宝贝。多余的物品既不能全部载去,便先把书籍中重而且大的印本去掉,又把藏画中重复的几幅去掉,又把古器中没有款识的去掉。后来又去掉书籍中的国子监刻本、画卷中的平平之作及古器中又重又大的几件。经多次削减,还装了十五车书籍。

而在青州老家,还锁着书册什物,占用了十多间房屋,希望明年春天再备船把它装走。可是随着金兵攻下青州,这十几屋东西,一下子化为灰烬了。

损毁的不仅只是这些金石文物,大量的民居被烧毁,百姓遭殃,人间悲剧不足道哉!

山东陷落!

…………

当赵朴得到山东全境陷落时,已经是二十天后了。

看着跪在眼前请罪的李纲,还有大量的弹劾奏章,赵朴心情却是很平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山东还是丢了,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现在嘴唇没有了牙齿还能保全吗?门都没有了,大堂能保住吗?

山东已经丢了,扬州还能保存吗?

此刻在两淮附近,还有大量的宋兵,分别驻守在要害之处,防备金军袭击扬州,可是真的能防守住吗?金军只需要一个闪电战,只需要绕过那些关卡,就可以轻取扬州。

扬州能守住吗?

赵朴摇了摇头,即便是守住一次,也守不住第二次,守住扬州战略意义不大。他不想跑路,可不得不跑路。区别也仅仅在于,一个是胜利大撤退,掩护百姓撤退离去;一个是仓惶而逃,让百姓遭到了截杀。

山东丢了,唯一的好处,就是更加分散了金军主力。金军此刻占据了山东,却没有站稳脚跟,想要消化掉胜利果实,又需要一段时间;若是浑沦吞枣,会消化不良的。当然金军也可以不顾及占领,巩固,悍然攻击扬州只是后勤跟不上,在这个没有火车,汽车的时代,落后的后勤,将是金军最大的桎梏。

Ps:感谢书友1211292…打赏了100起点币

第190章议和再起

李纲再次贬官了,贬到江西某个地区当团练使,一搂到底。

时间在流逝,而战争还在继续,局势一如意外的败坏。

娄室率西路军南下到达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从上游履冰偷越渡过黄河,率军出龙门山(今山西河津西北),然后沿黄河西岸南下,袭占韩城、同州,攻破长安(今陕西西安)。

在一次次战斗中,完颜娄室展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能,先是率兵乘宋军不备渡河南进,复与范致虚的16万大军遇于朝邑,大破之。据守同华的宋军也闻风而降。娄室军进而破重兵于潼关,攻占了京兆(今陕西西安)的许多地方。

在长乐坡,娄室军伏兵叠起,将数万应援京兆的宋兵全部歼灭,于是很快夺取了京兆府,并将其经制使傅亮活捉,继而降服凤翔、陇州等地。不久,凤翔因宋廷暗中策动而叛金,娄室料定宋廷必派军增援,便事先在通往凤翔的要道设下伏兵,然后率军直逼凤翔城下。娄室军先破援兵1o余万,后将此城攻拔。

宋军不甘心失败,援军纷至,娄室以不足两万之雄师,横扫西北战场。他身先士卒,料事如神,兵锋所指,无坚不摧,竟在一日之内,清晨败敌3万于武功,正午复败3万宋兵于近地,连夜破15万援军于渭南。常胜将军完颜娄室之名,遂威震天下。于是他挥师进?延,并攻伐其所属州郡,旌麾指处,敌兵束手,遂招降宋将折可求,收麟、府、丰三州及诸城堡。不久,又击溃晋宁军,杀其军帅徐徽言。

西京(今山西大同)陕府又叛,娄室率军再次讨平之。破重敌于渭水终南,接着转战西北,无人可敌。

在陕西,宗泽顽强的抵抗着,只是西军内部矛盾重重,他又是一个文人,想要灵活的驾驭他们,很是困难,一次次失败,艰难的支撑着。

所幸的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西军也开始适应金军的战斗模式,败仗的数量越来越少,靠着关陕的险要地形,金军想要速胜已经不可能了,渐渐陷入了焦作状态。

而宗翰则是率领中路军南渡黄河,攻占汜水,后引兵东进,以东京为攻取目标。只是在东京汴梁激战了十几场,拼杀不休,战斗不止。宗翰所部损失较大,而汴梁已经没有攻克,这让金军气馁不已。

此刻,宗翰知道,此时的汴梁已经不同于上一次的汴梁,想要攻克汴梁已经不可能了。

这次的宗翰没有犯二,不在像上次围困太原一年般,围困汴梁。而是绕过汴梁,攻击其他地区。若是汴梁的守军,出兵救援,正好歼灭宋军于郊外;若是宋军不救援,正好方便他掳掠。

分兵已经不可能了,分兵既不能及时救援,也不能守住汴梁。张所无奈之下,只能守住汴梁。

失去制约的宗翰,攻势越发的猛烈,先后攻陷汝州、邓州、均州、房州、唐、蔡州等,战势一片大好,更是攻破了襄阳城,襄阳城被洗劫一空,又席卷其他地区,中原地区,除了汴梁和极少数地区之外,尽数沦陷。

“襄阳还是沦陷了!”赵朴看着战报,默然无语。

传回来的情报,极为简略,只是写道,襄阳已成人间地狱。

“那个僧人悟能还好吗?”赵朴不由的想到了那个僧人,心中有些感伤。那个僧人很好,送了他一串佛珠。若是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只是战争摧毁了一切。那个老僧还活着吗?

宗望号称菩萨太子,他很少屠城,若是他攻陷了襄阳,那个老僧还能保全性命。

可是如今是宗翰?

宗翰是金军中,最暴力,最残忍,先是太原大屠杀,如今十九八九也在襄阳搞起大屠杀。此刻,那个老僧可能已经死了,去了极乐世界吧。

………………

此刻局势崩坏到了极点,议和的声音再度响起。

当赵朴走到朝堂时,一个臣子立刻上前上奏,“陛下,如今我朝一败再败,从汴梁迁都到了应天府,又迁都到了扬州,可谓是一退再退。先是丢了河东,河北等地,如今又是丢了山东全部,河南大部,陕西大部,战线已经由之前的幽云一带,退到黄河防线,又退到了如今的淮河防线。如今不能再打了,再打就得亡国,再打下去,江山社稷将难以保存。为了大宋社稷,为了大宋江山,为了黎明百姓,议和吧!”

“陛下,如今我朝接连惨败,损兵折将,相守而不可得,唯有议和才有出路,唯有议和才能保全社稷!”

“陛下,金军好似虎狼,二帝已经被擒走了,陛下不能再有一丝的闪失了。若是陛下有一丝闪失,我大宋真的亡了。向金军祈和吧!卧薪尝胆,只要修生养息五六年,我朝恢复了一丝元气,那时再北伐不迟!”

“山东丢了,河南就剩下汴梁一座孤城,再战斗下去,只能是划江而治了,沦为了东晋。如今唯有弃卒保车,议和为上,舍弃山东,河南,保全淮河以南的土地!”

“陛下,我们输不起了!”

文臣们的议和声音不断,赵朴大致的扫了一眼,议和的声音占据了七层。这些议和者中,不乏前一段时间铁血抗金派,也不缺乏刚正之臣,更不缺乏有威望的名臣。先前可能观点各异,此刻却是空前的统一,一致的要求议和。

议和派,是走向投降派的前身。

赵朴的心情很是失落,若说议和派中,都是奸臣,都是贪官污吏,都是坏蛋,都是文贼,他也认了。

可是这些议和派中,不缺乏清正廉洁如包拯之类的大臣,也不缺乏如韩琦,文彦博之类的名臣,他们人品、操守、气节,都是被世人所称赞,可是此刻却是选择了议和。

割让山东、河南等地给金国,说出这些话时,一点也不脸红。

山东、河南等地,被金军占据了,但是缺乏法理上的依据,只要四宋朝不承认,金军就是侵略者,就是强盗;而此刻割让,承认河南,山东等地,是金军的,意味着强盗合法化,变为了主人。

这是让我当石敬瑭呀!

赵朴心中愤怒到了极点,心中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文人果然不可靠,哪怕是所谓的名臣,所谓的义士。平民都知道强盗杀上门,要拼死反抗,保护妻子,保护孩子,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挣下一个;可是这群文人,面对强盗杀上门,不反抗也就罢了,反而是献妻求活,美名其曰:卧薪尝胆。”

因为太愤怒了,赵朴懒得反驳,骂这样的垃圾,都觉得丢人。他也懒得杀,不是喜欢那些金人主子吗?

我找个机会成全了你们,让你们当金军的狗!

这一刻,那些议和派,主张割地者,早已尽成为了弃子。

“不可!宁可割肉,不可割地!”一个声音大声道,震动的朝堂嗡嗡作响。

赵朴不由的打了一个激灵,仔细看去,原来是赵鼎。

赵鼎朗声道:“金军攻占了河南,山东、陕西大部,奈何兵力不足,早已经是弓之弩末,继续攻击已经是不可能了。在沦陷区,有着大量义军,不断袭扰着金军后方,金军坐立不安,后方不稳,岂能南下…………”

“赵鼎,你这是陷官家于不义,一旦金军南下,扬州能守得住吗?”

这时,朝堂再度的争吵开了,党同伐异。对手坚持的,坚决反对;对手反对的,坚决支持,至于对错是非并不重要。议和派与主战派的再度论战。而议和派是多数派,主战派少数派。

而赵朴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主战派与议和派之间,势力对比,人数对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战局变化而变化。前线打了胜仗,那些议和派人数减少,主战派人数增多;而前线失利,议和派人数增多,主战派人数增多。

不论是议和,还是主战,都带有投机色彩。

坚定的议和派,或是铁杆主战派,很少。

争吵在继续,辩论在继续,这场论战胜负不在于谁更有道理,而在于哪一方人数更多,嘴巴更多,嗓门更大。人数占据优势者,在论战中处于上风,此时的主战派节节败退,士气低落,可还是顽强的抵抗着。

而赵朴听着、听着,渐渐失去了兴趣,不觉间大脑昏昏沉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第191章苛刻的和约

当赵朴醒了过来时,朝堂上还在争吵。

“议未决,而金军已经渡河。”若是照这个样子,继续吵闹上三五天也搞不定,果然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这时,赵朴怒了,老子睡了半天,你们没完没了的吵闹,欺负老子好说话。可一想想,也的确是轻视他,理论上皇帝十八岁才开始亲政,可是他如今仅仅是十七岁,还差几个月才能亲政。

若是在太平年月,应该有辅政大臣辅佐,或是太后临朝。

只是靖康之耻发生了,在这百年未有的大变面前,皇帝被掳走了,大臣也被掳走了,根本没有所谓的辅政大臣,倒是有宋哲宗的废后孟氏,算是太后临朝。不过也仅仅是干了几天,就退居**,什么事情也不干了。不是每个女人都有武则天、慈禧那样的政治才干的。

总之,赵朴仅仅十七岁,没有到了亲政的岁数,可是已经开始亲政。还是太年轻了,这些四五十岁的大臣,嘴上恭顺的很,可是心中却是存着轻视。

“啪!”赵朴一拍桌子上的镇纸,喝道:“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要吵架到外面吵去。朝堂之上,岂能如泼妇一般,争吵不休!”

“臣等有罪!”

“臣等惶恐!”

“陛下恕罪!”

原本气势汹汹,争吵不休的双方,此刻都是跪倒在地,一副认罪的样子。

看着跪倒一大片,一大片花白的脑袋,赵朴心情舒服了很多。

跪了一会之后,赵朴的心情才好了一下,连声道:“各位卿家请起!”

这时,各个臣子纷纷站起,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至于有几分诚心,只有天知道了。

“陛下,金军使者已经来到扬州,前来商讨议和之事,不知见还是不见!”此刻鸿胪寺卿开口道。

“金军的使者来了!”赵朴心中不由的咯噔了一下,一个不妙的想法快速的诞生,冷汗渐渐的冒上心头,心中不由暗自祈祷,希望这一切都是猜测。不然,这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扬州要倒大霉了,“金军使者来了扬州几天?”

“已经有了三天了!”

“三天了!”赵朴心中一片冰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还是来了。三天时间,对于宋朝大臣而言,未必能决定一个政策;三天时间,却可以让金军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奇袭扬州。

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此刻赵朴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强行压制中心中的浮躁,赵朴道:“宣金军使者,觐见!”

………………

很快,一个草原打扮的男子,进入了大殿,,朗声道:“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免礼吧!”赵朴道。

“金宋之间,战争已经三年之久,百姓流离失所,伤亡不断,我朝皇帝有好生之德,愿意化干戈为玉帛。特意派遣我前来商讨议和之事!”金军使者说着,看着四周,皱眉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从远方而来,皇帝陛下,就是这样代客,连椅子也没有吗?”

语气中嚣张至极,带着桀骜不驯。

赵朴轻轻笑了,神色中淡然道:“赐坐!”

太监搬来椅子,金军使者大咧咧的坐在椅子上,好似在家中一般随意自然。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知使者是宗望元帅派来的,还是宗翰元帅派来的?”赵朴笑眯眯的问道。

“我乃是宗翰元帅所派!”使者不以为意道。

“大胆!宗翰不过是一介臣子,而我则是一代皇帝,敌国臣子,那里有资格给他国君王议和?他经过了金国皇帝允许吗,他有资格吗?还是说,如今主事的不是金国皇帝吴乞买,而是他完颜粘罕,你们金国到底是谁当皇帝?”赵朴喝道。

金军使者心中突突,强制镇定道:“宗翰元帅总理前线一切事务,代表吾皇向陛下派遣使者!”

“他不过是一个区区中路军元帅,哪里有资格与我议和?“赵朴道,“宗翰有些杵逆,他就不怕金国皇帝治他逾越之罪吗?”

金军使者一时语塞。

众多臣子,这才恍然原来礼法不合,哪有一个臣子与敌国君王单独议和!

金军使者有些恼怒,只能是转移话题道:“宗翰元帅一人一军,就横扫宋地百二十城,宋军好似土鸡瓦狗,兵马所到之处,宋人尽数归降。靠着这点土鸡瓦狗,能抵抗住我女真铁骑吗?宋皇你打算如何?

“我打算如何,使者不需要知道,只需要知道,宗翰元帅喜好杀戮,又是狂妄自大。金国的先帝,如今的皇上能容得下他,可是一旦风云突变,那时就是宗翰元帅毙命之处,运气好,不过身死而已;运气差,则是满门抄斩。”

赵朴悠悠道,“回去劝告一下,宗翰元帅,脾气不要那样暴躁,气大伤身身,不要活活被气死!”

“你…………”金军使者怒了,回头看先众臣道,“看来诸位是没有议和的想法了,那再下告辞了!”

说着,起身离去。

只是步子走得很慢,明显是以退为进。

赵朴笑了,这货竟然刚给我充大爷,老子秒了你。心中这样想着,手开始动,摸了摸怀中的燧发枪,借着御桌的抵挡,开始装添弹药,铅丸。对于这个金军使者,心中已经动了杀意。杀人立威,既然这货送上门,就拿他开刀吧!

议和!开什么玩笑。

赵朴从来没有想过议和。汴梁丢了,迁都应天府;应天府丢了,迁都扬州;扬州丢了,迁都建康;建康丢了,迁都临安;临安丢了,就迁都岭南,在崖山抗战。总之,就是把家底丢光了,也绝对不议和,大不了流亡海外,组织流亡政府。当年,戴高乐组织流亡政府,照样是拯救了法国。我也能,我最不缺的就是耐心,最不缺的就是坚强意志。

这时,议和派一些大佬们看不下去了,一位臣子慢向前拦住道:“使者留下,莫要离去!”

“你们皇帝不欢迎我,为何不走?”金军使者道,步子明显的停了下来,语言依旧嚣张,带着威胁道,“议和无望,各位就等着女真铁骑,马踏扬州吧!“

“陛下,为了百姓,为了苍生,还是议和吧!”

“请陛下,暂且忍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陛下议和吧!“

这时,一大群臣子跪倒在地,连连向赵朴请求议和,请求忍耐。

赵朴脸色铁青,有股拔出aK47,突突了这群议和派的冲动。议和就议和吧,投降就投降吧,竟然带上了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要脸的很多,今年特别多。只可惜,这个时代,是无法制造出aK47的。

心若是长偏了,书越是读得多,越是反动,好比是秦桧、范文程、洪承畴。

赵朴深吸了一口气,只能道:“使者,有话且说?”

金军使者得意的笑了,声音嚣张至极,可是满朝的大臣,没有一人刚言语,敢于指责。

“议和条件有五条,第一,以淮河为界,南方为宋朝,北方为金国;第二,我军连番征战,损耗较大,需要赔偿二百万贯钱,以犒劳三军;其三,江南多佳丽,每年上贡三百名江南美女进献于我皇;第四,断绝对河北,河东等地匪军粮饷支持,罢免勾结匪军的官吏;第五,张所抗击我朝雄兵,请求斩杀张所;第六,传言宗翰元帅侄儿,无故在宋境消失,似乎被歹人所害,请求陛下捉拿凶手!”

“若是答应这六条,一切都好说!若是不答应,少了一条,必然马踏扬州,擒拿尔等!“

金军使者一句一言,说出了苛刻的条件。

Ps:这几章写的很好,精彩正在继续,努力吧!求推荐票,求收藏,求点击,求打赏。

第192章明处议和,暗处偷袭

金军使者说完之后,大殿之内立时鸦雀无声,条约太苛刻了

第一,以淮河为界,南方为宋朝,北方为金国,这是割地,半壁江山丢失了;

第二,金军连番征战,损耗较大,需要赔偿二百万贯钱,以犒劳三军,这又是赔钱;

其三,江南多佳丽,每年上贡三百名江南美女进献于我皇,这是人格上的侮辱;

第四,断绝对河北,河东等地匪军粮饷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