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你们滚吧!”赵朴骂道。
王彦等人惶恐的走出大帐,有些摸不着头脑,进入大帐前,他们想到过可能会被皇帝陛下大骂一顿,可能降级;却是没有想到就这样轻飘飘的过去了。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王彦有些惶恐。
“摸不着头脑!”
“不如问一下,王姑娘?”
…………
在一个帐篷内,王彦、王守义、李破军等人,恭敬的等待着王舞月。
王舞月,也是八字军编制中将领,只是他的身份有些特殊,是皇帝的女人。此时还没有名分,没有封号,可是却没有人敢轻视她。就凭着经常跟随在陛下身边,时刻相随,就足见是何等的信任。
“王姑娘,不知陛下是何等意思?”王彦率先问道。
王舞月心中微微叹息,仪王殿下还是仪王殿下,性格秉性还是没有变,并没有随着成为皇帝,而有太多的变化;可是王彦等人却是发生了剧烈变化,在之前他们只是禁军中微不足道的小头目,就是七品的县令都未必看得起他们;可是如今却是掌管着禁卫军,品级是五品,可是地位之高,就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也是巴结不已。
陡然的变化,让王彦等人,不可避免的心态失衡了。
一切都如王爷说得那样,事后王彦等人必然会找他询问,而她正好借机敲打一番。有些事情,身为皇帝不能说,也不好说;只有她这个贴身之人,说来最为恰当不过
“你们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吗?”王舞月道。
“这自然知道了,这是陛下亲自为八字军制定的军规,全军必然牢记在心!”王彦点头道道。
王舞月道:“可是,有人却是犯了,而且冒着八字军的名号,在城内的一个酒楼撒泼!”接着,将酒楼中发生的一切,一一说了出来。王彦顿时脸色发红,因为这个孙衙内,是他引进八字军的。当初黄中书亲自上门,送上各种礼物,他点头答应了,只是没有想到,竟然这些这样的大事情。
王守义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当初这个孙衙内进入八字军,他是坚决反对的。
而李破军却心中一个咯噔,想到了更为深层次的东西…………
王舞月道:“你们犯了大错了!你们可知错在何处?”
“我等无能,让八字军军纪涣散,士卒战斗力下降!”王彦道。
王舞月却道:“这只是其一,其二是你们与朝中大臣走得太近了,你们急切的想要找后台!你们想要依附朝中的大臣,却忘了你们真正的后台是谁?陛下,才是你们真正的后台,忠于陛下,你们才能有更好的出路。你们的一切,都是陛下给你们的;陛下也可以轻易的剥夺你们一切。不要妄图,依靠着某个大臣,就可以在朝中,安稳如泰山。朝中的宰相,六部官员,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好似走马灯一样,他们靠不住!”
“陛下说过,如今是大宋的天下,百姓都归心于赵氏,不要太多的心思,正所谓文不干涉军,军不干涉文,文武不相干涉,国家乃安定。若是军政合一,军政大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或者是文武相勾结,大宋必然动荡!”
“童贯,一代豪杰,虽然是太监,可是屡次击败西夏,更是大破方腊,可是最后为何死了,就是因为他不识时务,犯下了文武勾结的大罪!”
这时,王彦心中冰冷,忽然间明白了皇上那冰冷的眼神中,蕴含的意义。治军不严,军纪涣散,战斗力下降,这是一个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他与朝中大臣走得太近了。
文人是靠着取悦皇帝,获得功劳,从而升迁;可是武将则是要靠战功,武将不要学文人的那些套套!”说完这些之后,王舞月起起身离去,临别前道:“金军只留给陛下三个月的准备时间,而陛下只留给三位将军一个月的时间。”
…………
回到了大帐内,王舞月有些紧张的道:“陛下,一个月的时间,是不是有些短?”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可我相信他们能做到!”赵朴道,“人怕逼,马怕骑,一逼一骑,进入绝境,才能爆发出强大潜力。”
“战国时期,魏国最先变法,实力最强。那时魏国与秦国多次交战,秦国屡战屡败,大量割地,大量赔款,兵员损失惨重,财力损耗巨大,几乎是到了灭国的边缘。那时十个谋士,九个认为秦国必亡。那时,秦国真的陷入了绝境,就好似如今的大宋一般。逼到了绝境中的秦国,只能是背水一战,最后击败了秦国,赢得来百年国运,最后一统天下,创下了千秋伟业!“
“沉默呀,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毁灭吧!我没有太多时间呆在军营内,更没有太多时间招募新军,只能是将他们逼入绝境,在绝境中,将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缔造一只强军。他们做不到,就换人!”
第145章不动如山
第二天,雨散天晴,又是一个好天气。
赵朴的心情也是好了许多。
考核在继续,这次考核的是站军姿。站军姿不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中国自古就有站军姿的习惯,站军姿属于《孙子兵法》中,“风林火山”中的山,讲究不动如山。一些名将甚至能从军姿上看出一只部队的战斗力高低。只不过,随着宋朝重文轻武,自废武功开始,军队许多优良的传统就消失了。
军队一代不如一代,战斗力锐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往往是正规部队还不如杂牌部队,杂牌部队还不如土匪部队。
而训练一只强军,起步于站军姿。
站军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站军姿锤炼士兵的意志,磨练士卒的不屈毅力,炼就钢铁般的纪律。简简单单的一个站军姿,就可以培养出士兵的服从性、纪律性,忍耐性。
而在八字军,站军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地站立,不动如山,另一种是端着大枪,不动如山。
两种站军姿各自一个时辰。
没有坐在椅子上,赵朴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冷漠的看着四周,查找那些不规矩的。
而此刻,军法司的士兵们,正在方阵之间来回走动,只要是看到有一个士兵动作不规范,就抽上一鞭子,同时骂骂咧咧不断,
“眼睛瞪大,平视前方,不要左右乱看,眼睛要有神。就算是有个蜂子落你脸上蛰你一口,也不能动一下。”
“肩膀别绷着,放松!”
“两肩齐平,别一个高一个低的,明白吗?”
一个个骂声连续不断,士兵们不得不紧绷着精神,全身心的站立着。
站军姿很累,很难受,而且站的时间长了就浑身别扭,所以坚持下来,对人的意志力、忍耐性,服从性乃至于是身体素质都是有着极大的提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士兵们慢慢的感觉到了不适应,只觉得胳膊也酸,腿也酸,浑身上下都是酸的。只觉得浑身上下都痒,跟几千只小蚂蚁在乱爬一样,问题是还不能挠。
而渐渐的军法司的官兵骂声也越来越少,因为不规范动作越来越少。
赵朴看着,心中暗自点头,不错不错。昨天那一轮淘汰,将不利索的都淘汰来个七七八八,剩下的都是精英,在战斗力、意志力等各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这个时代的士兵,心思比较纯洁杂念较少,只要是吃喝上达标,训练上加强,严格的纪律,他有十足的信心,将手下的军队达到现代军队的高度,甚至是超越。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们,教育程度可能不如后世,但是身体素质却是很强,后世的士兵太依赖先进武器,身体素质反而是下降了。而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科技,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冷兵器交锋,逼迫的士兵们必须有一副超强的体魄,忍饥挨饿,吃苦耐劳上。
“一个时辰到,绕着军营跑上一圈!”时间总算是到了,只不过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项的开始。
跑步,是为了缓解长期站立,对肌肉造成的压迫,缓解肌肉酸疼之感。
跑步是缓慢的跑步,在绕着军营跑了一圈之后,大军又开始站立,只是这一会变成了抬枪站立,膝盖微微一弯,身子微沉,一手握住长矛中段,一手握住了长矛的尾部,摆出来一个架势,这一站定,便是如同一个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同时要在长枪上吊上石头,有两斤重。
这又是一种折磨。
这是为了对抗骑兵而设计的,长枪兵是克制骑兵的重要武器之一,不论是鸳鸯阵,还是散星阵,都应用到了长枪。在阵法中长枪兵只有两个动作,一个是抬枪,一个是前刺,只有两个动作,前后之间,构成密集的长矛之林,毁灭骑兵。
看起来,长枪兵很简单,可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为了对抗骑兵,长枪兵手中的长枪多数都在一丈左右,即便是用木竿制作,长枪的重量也不轻,想要把握平衡,想要对敌人造成杀伤力,没有一定的力气,还真的难以搞定。
为了练力气,练平衡性,就需要握着长枪,保持前刺的状态,站立一个时辰。
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对于老兵而言,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在河东一带激战金军时,那时皇帝陛下,还不是皇帝,也是这样训练的,一开始有些难受,可是训练的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即便是荒废了一段时间,耽误也不是太大。
而真正难受的,则是那些新兵,他们训练时间比较短,再加上训练不严格,多有疏漏之处。
不过看着方阵前面的三个人,所有的新兵心中种种怨念都消失了。
在方阵的最前方,是王彦、王守义。李破军三人。他们三人,是八字军的三位最高领导人,不过他们没有享受到将军的待遇,而是像一般士兵那样,抬着长枪,站立在前方,尽管手臂酸麻,脸上滴下了汗珠,可还是坚持着。
为将者何以服众?同甘共苦!
煎熬在继续,不过熬着熬着,总算是熬到了最后。
赵朴摇了摇头,很是不满意。
到了最后,只有不足千人做到了不动如山,多数的人都是身体打起了摆子,手臂更是摇晃了起来,长枪握得不稳!不过,赵朴也没有太过苛求,而是牢牢记住了,那群不足一千的士兵。
“他们是好苗子,是做火枪手的好苗子!”
…………
接着又是考核“林”,这讲究的是阵法,意思是指交战时,要保持山林一般稳固的阵型,只要阵型不乱,就立于不败之地。若是阵型乱了,很容易被敌人击溃。
往往是初始住阵法稳定,可是随着铁骑的出击,士兵们战斗意志衰弱,阵法也会奔溃。或是开始阵法稳定,好似山林,可是随着胜利击溃敌人,往往是容易阵型大乱,这时若是一股伏兵出击而来,往往是打败而走。
而宋金交战时,金军遇到弱小的敌人时,用铁骑冲击,冲垮敌人的阵型;遇到强大的敌人,则是假装败退,引得敌人追击,阵型大乱时,再杀一个回马枪,一举大败敌人。
两种模式,看起来很简单,却屡试不爽,屡屡击败宋军。
因而“林”很重要。
若说“林”讲究的是防御,好似山林一般,牢不可破;那“火”考核的是进攻能力,破阵能力,以较快的速度破阵,或是引诱敌人露出破绽,从而分割包围敌人,将敌人歼灭。
《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前者讲述的是练兵之道,后两者讲究的是战斗之道。
后两项考核,已经涉及到了实战演习。
实战演习,是为了检查训练成果,一切繁杂的程序都省略了,只是分为四项,十二人一组的小队对决,六十人的中队对决,三百人的大队对决,三千多人营之间对决。为的是决出王彦,王守义,李破军三人所各自营的强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平时间,关系挺好的三人,此时面色紧张的对决在了一起。只求胜利,若是败了,一切都是枉然。若是连续四场都是倒数第一,那这位营指挥使也不必当了,丢不起那个人。
“陛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王舞月提醒道。
赵朴点点头道:“是该培养尚武之风了!“
第146章打球中暑而病死
群众基础很重要!
汉唐时期尚武精神浓厚,军人地位颇高,汉代封狼居胥是男儿毕生向往的目标,而到了唐朝重武轻文达到顶峰,唐朝杨炯诗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很直白,书生地位低,还不如军中的百夫长。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更是将书生无出路怨恨发挥到极致,你们都看看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中封过万户侯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呢?可是刚过了五代十国,到了宋朝尚武风气就空前缺失了。
那个时代,大量的精英阶层进入军队,军队的素质很高,战斗力很强。
正所谓,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到了宋朝,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文臣和武将的待遇差距很大大,直接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地位则高高在上。实行的军事领导体制往往文臣任正职,武将任副职。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军队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十分推崇,认为〃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也就是说潜在的反抗者变为拱卫朝廷的士兵,可谓一举两得。
北宋规定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还可以防止士兵逃逸;因为官府可凭刺字逮人。
在士兵脸上刺字,宋朝虽不是首创,后梁残暴的皇帝朱温让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如果私自逃命,一旦被抓获则斩立决,但宋朝刺字成为制度。
所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伤”。有谁愿意在自己肌肤上刺字,“有不肖子弟从军,父老亲族而不齿之”一般人耻于从军,从军者大都是出身低贱的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士兵的地位和罪犯相差无几。
结果是,“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
宋朝贬武,始于皇帝提倡,后成为社会风气,以武为耻。
若是太平年月,这也没有什么。可是如今是乱世,如今必须要依靠武将打天下,依靠士大夫能抵抗住金军吗?
赵朴摇了摇头,金军打来,士大夫只有两个下场,一个是从贼,一个是自杀。
原本,他只是打算单纯的检查一下八字军的战斗力,可是王舞月那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下子点醒了他,是该以检阅八字军,从而提升全民的尚武精神了,可能会“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发生冲突,引动士大夫的反扑。
不过如今,赵朴已经不在乎了。
尚武之风消失,固然让华夏少去了军阀割据的危险,也使国防能力下降,时刻面临着民族危机。不扭转社会风气,崖山之惨然会发生的,后来明末一幕幕屠杀也会再次浮现。他输不起,一旦输了,输掉的将是百年国运。
…………
很快,八字军实战演习的消息传播开来,只要是有品级的官员,都可以前去观战。
随着这一幕消息传播,一些敏感之人隐约之间,似乎发觉了什么。
此刻中书令府邸,黄潜善有些胆战心惊,因为不久之前,他的侄儿被人打了,下面更是废了。当时他气愤至极,只想要拼命,找那个家伙算账,可是很快得到了消息,那个人竟然是皇帝陛下,顿时间愤怒变为恐惧。
在惶恐不安中,等来了这个消息。
“实战演习!”黄潜善心中思索着,“这是陛下重武的开始,看来又要重视武人了!”
战争的来临,让武人势力必然得到膨胀,想要压制武人势力,已经不可能了,唯有从中获取利益最大化。
黄潜善心中升起了不好的预感,心中思绪杂乱,理不出一丝的头绪,只能是前往右丞相汪伯彦的府邸。到了府邸才发觉,汪伯彦、范宗尹、赵鼎、杜充等人都是汇聚在一起。
朝堂内大臣都是汇聚一堂,有的是议和派,有的是主战派,平时间在朝堂之上,争吵不断,似乎要拼杀个你死我活。只是此刻,却是心平气和的汇聚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都是士大夫内部纠纷,可以调和。而此刻却是士大夫与武人的对抗,没有调和的可能。
此时,汇聚一堂,讨论着八字军实战演习的问题。
“陛下,开始重武了!”
“我们安插在八字军的人数,有一半的人被丢了出来!”
“先是武备学堂,又是实战演习,陛下好大的手笔呀!”
“我们文人,多次想要插手八字军,却被陛下避开了。八字军,名为天子亲军,其实全是一群武夫,一旦对陛下不利,发生兵变,一切晚矣!”
在场的各个文人抱怨不已,这位陛下什么都好,就是太重视武将了,把他们这些文臣丢在一边,弃之不用,如何不让他们揪心!
而汪伯彦坐在那里,脸上也满是忧郁,有些搞不懂这位陛下的性格了,可是如今他是朝中士大夫的首脑,不得不开口:“陛下,这是要当神宗皇帝呀!神宗皇帝当今励精图治,想要当一代圣皇,于是任用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性格执拗偏激,青苗之法多有害民之处;五路讨伐西夏,结果是屡战屡败,丢失了大片领土,十几万将士散血疆场!”
“陛下,这是要重蹈神宗皇帝的覆辙,我等皆为朝廷栋梁,当为皇帝扫清奸臣,还天地一个太平!”
汪伯彦大义凛然道,至于其中有几分真话,那就值得深究了。
…………
在应天府,暗流在涌动。而此时的金国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
随着金宋战争再向南扩展,金军已占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金太宗以元帅府统辖华北军政事务,左、右副元帅分掌两河地区,故时称“东朝廷、西朝廷”,完颜斡不离以右副元帅领燕京枢密院辖河北。完颜斡不离统辖河北军政四年中,得刘彦宗、张通古、赵元等原辽、宋官员的辅佐,府州县官署缺员,皆选汉人中勋贤有人望者任之。择良吏招抚境内避战乱保山砦者,使归田业,使得在战争中受到摧残的河北社会经济有所复苏。
一切都向着好的发展,原本危机四起,到处都是义军横行的河北,有了一丝和平的气息。
不过这时意外出现了。
因为一场打毬,引动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死亡。
毯,是中空充气的皮球,“八片尖皮砌作毬,火中燀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毬是用杖来击的,因此,打毬又称击毬,击毬运动者是骑在马上,挥杖而打,并且分成两朋(队),设立两门、两孟(网),以球子打入对手的孟为胜。
打毬,实质上就是马球。
完颜斡不离是马球爱好者,喜欢打毬,玩得兴致勃勃,结果乐极生悲,中暑了。
在夏季中暑的人很多,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可能伴有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等等。夏季中暑者,很多很多,不过中暑死亡者太少了。
而完颜斡不离玩马球太过瘾了,结果打毬中暑而死。
Ps:感谢iceer74对宋朝财政问题的评论。此刻写书才知道,书到用处方恨少,需要查很多的历史资料。
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
狄青,北宋唯一的名将,却最为悲剧,
狄青受命于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sao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
出兵之后,大败敌军。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早在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也迫于形势紧急才作罢。
到狄青凯旋还朝作了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臣僚百官纷纷进言,不仅始终反对狄青作官者如王举正竟以罢官威胁,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任命狄青。
被后世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此刻却是扮演着秦桧的角色。
他有错吗?没有!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那一边,就是为那一边说话。
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说明他不忘本!
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在依智高败逃之后,有人曾主张报依智商已死,以此邀功,狄青却以为“不敢诬朝廷以贪功”。
就连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欧阳修在嘉祐元年(1056)七月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那么罪名是什么呢?不得不假托虚妄的阴阳五行说,把当年的水灾归罪于狄青,说:“水者阳也,兵亦yin也,武将亦yin也”,今年的大水就是老天爷因为狄青任官而显示的征兆。简直是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为什么如此急于除掉狄青呢?文彦博说得明白,就是因为“朝廷疑耳”。在文彦博请罢狄青时,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立即反驳“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理由太牵强附会了!
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来慢慢康复,如制诰刘敞上书说:“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优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树为朝廷最大的威胁。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人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有人说狄青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狄青避家相国寺,也被认为是要夺取王位的行动。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但因无过,被加宰相衔,民间称“从士兵到元帅、从布衣到宰相”,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
到陈州之后,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遣中使,名曰抚问,实则监视。这时的狄青已被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来他都要“惊疑终日”,惟恐再生祸乱,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这位年仅49岁,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场,马革裹尸,却死在猜忌、排斥的打击迫害之中。
这就是文人的特点,不论是投降派,议和派,不论是新党、旧党,平时间都得不可开交,可是关键时刻总是能做到一直对外,于是后来岳飞也挂掉了。岳飞之死,与其说是投降派陷害,不如说是投降派与主战派联合陷害。
狄青生前,被视为朝廷的眼中钉,必yu拔之而后快,他含冤而死,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当人活着的时刻,不肯给一点宽容,所谓的名臣,贤士,好似恶狗一般网络罪名,实在找不到罪名,就莫须有,就利用天象,总之搞死你不需要理由;可是死了之后,又会大肆吹捧,似乎是救世主。
理由很简单,死人退出了竞争,自然对死人是宽容的;而尊敬死人,往往比尊敬活人,更有价值。
正如那句诗“活人不及死人香!”
…………
狄青之死,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狄青操守,人品无可挑剔,战功显赫,可是没有赢得朝堂上下的尊敬,反而是处处刁难,处处为难,就连一个激女都敢于嘲讽他。
再牛,战功能牛过狄青吗?
人品好,能好过狄青吗?
对皇上忠心,能比得过狄青吗?
都比不上!一个近乎完美的武将,都是这样的下场。作武将还有什么意思。
狄青的经历告诉所有武将,武将是没有尊严的,哪怕是再好,再优秀,即便是在战场上就死一生又如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依旧是卑贱之辈,依旧是一坨臭狗屎。
既然如此,何必要人品好?何必要建立战功?何必要忠于皇上?
于是,渐渐的武将开始自暴自弃,开始变得没有信仰,开始吃喝piao赌,开始贪生拍死,开始吃空饷,开始变得无赖……
狄青之后,再无良将;岳飞之后,再无名将。
身为武将,时刻要在战场上征战厮杀,可能今天还能看到太阳,明天就看不到月亮了。在这种朝不保夕中,他们只是渴望得到尊敬,得到尊严,立下战功后,有人夸奖;取得成绩时,有人欣赏。
而不是刚刚立下战功,就引来一群莫须有的弹劾,一群子虚乌有的责骂。
这是多么的冷人心!
就好似一个孩子考下好成绩,兴冲冲的返回家中,可是父母却是甩了一个耳光骂道,这是何等的伤人心!
…………
回想着这一段历史,赵朴心中就酸痛不已。
在后世,军队那是最吃香的行业,在红色的中国,世人都是以当兵为荣。在一些地区,当兵还有名额限制,没有一定的关系,没有一定的后门,想要当兵似乎还不够格。哪像这个奇葩的时代,士兵的地位竟然低劣到这种地位。
一切都是不堪回首。
“不是名将缺乏,而是制度不好!”赵朴心中暗自道,王彦、王守信、李破军仅仅是良将而已,距离名将还差好几个等级,距离统筹全局的元帅更是差了好几条街。靠着八字军原班人马,想要跟完颜斡不离,完颜粘罕,完颜娄室等这些牛人对决,绝对是撑不了几个回合。
如今之计,招募新军,编练强军已经没有时间了,只有采取非常之法,才能提升战斗力。
而借助这次实战演习,为的就是向那些武人宣告:乱世来了,武人的时代来了,憋屈的时代过去了。
ps: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第148章 勋章
实战演习开始了。
八字军三个大营的比拼,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检验八字军的战斗力,二是为了提升尚武之风,三是为了鼓励加入八字军。
激烈的比拼开始了,正所谓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校场的四周,各个武将,文臣都是汇聚在一起,分列在两旁,文人们眼中是热闹,而武将看中是八字军战斗力高低。
而赵朴这个半桶水,则是一边参观,一边学习。
很快,第一轮实战演习开始了。
第一轮是十二人一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