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些年来,完颜娄室凭借着各种手段,布下了繁杂的情报网络,小到一些禁军的小头目,大到朝堂的一品重臣。凭借着这些情报网络,完颜娄室清晰的知道了宋朝各处兵力布置,粮草存储要地,各个将领的性格,各个大臣的癖好,还有当今宋国朝堂的黑暗内幕。
每次作战,他都做到了知己知彼,可以轻易的把握敌人的破绽,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歼灭敌人。
世人只是看到他轻易才击败了种师中,全灭援救而来的种家军,却不知为了那一战,他思考了许久,对于种家军各个情况,进行了深刻的调查。
而这一次,运粮队全军覆没,二十万党粮食丢失,三千铁骑和两千步卒阵亡,将他打懵了。
这一次宋军策划了这次袭击,他竟然不知道;宋军何时诞生战斗力如此强大的宋军,他也不知道。
完颜娄室愤怒了,在愤怒之后,他是调动了所有的情报网络,搜寻这股敌人的来历,哪怕是躲在石头缝里,他也要找出来。
首先,他审讯那些被俘的金军将领,试图找出蛛丝马迹。最后他惊奇的发现,在歼灭种师中前夕,出现了一场分兵行动,八千的宋军诡异的消失了,具体是执行什么任务,不知道。只是知道这股宋军,是被种师中挑选而出,是精锐。
在分兵前更是,封闭训练了十天之久。
而他更是发觉,这次援救太原的种家军,统帅是种师中,而监军是仪王赵朴。可是在石坑大战前夕,仪王赵朴跟随着这只宋军消失了。
“一位大宋的王爷,竟然参军,有意思!”完颜娄室看到这里,眼神中闪出惊讶。
在金国,完颜氏身为皇族,大量的皇子参军,或是入朝为官,满朝上下,军中内外,完颜氏子弟占据的比列极大。
可是在宋朝,皇族几乎是远离着政治,他们不参军,也不从政只是如寄生虫一般的活着,而历代的宋朝皇帝也是忌惮皇族,深恐夺位。他们唯一的用处,就是皇帝驾崩,又无子的情况下,充当替补,接替皇位。
一个远离与政治的皇族子弟,陡然间成为皇帝,根本不熟悉政务,结果是朝堂内乱臣不断,搞得乱糟糟一片。
看到仪王赵朴随军出征,完颜娄室在惊讶之后,就是嘲笑:“种师道大概是厌恶他指手画脚,胡乱指挥,干脆借此将他赶走吧!”
这时,完颜娄室忽然看到了一片文章,内容很短,不足五百字,没有引申典故,也没有夸夸奇谈,只是简单的描述,可是看完之后,头上却是冒出了冷汗:“六胜六败论,好精辟的论述,全文上下,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文字。这真的是那位叫仪王赵朴,宋徽宗的儿子写下的文章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定是找下枪手某名顶替写下的!”
在惊叹之后,完颜娄室很快的否定了心中的想法。
大宋的皇族制度,使人才变成了废材,使废材变得更废物,根本难以诞生这样优秀的皇子,铁定是找枪手写下的。
“写下这篇文章的,必然是视野开阔,布局深远,深刻熟悉宋国国情,又极为熟悉我朝情况。这篇文章堪比诸葛武侯的《隆中对》,道出了天下大势,未来发展。只是这个枪手是谁?真是大才呀,可惜不能为宋国所用,更可惜的是不能为我朝所用!”
在惋惜之后,完颜娄室对那个枪手兴趣极大。
………………
经过各个信息的分析,完颜娄室已经锁定了目标,就是消失的八千宋军,诡异的出现在了后方,然后伏击了金军的运粮队,导致了五千的金军尽数覆没。
而那个仪王赵朴,很快的被他忽略了。
完颜娄室可不认为,那个大宋王爷能策划了这次成功的奇袭。很快的他将注意力锁定在了王彦的宋将身上,这位宋将不同于一般的将领,骁勇善战,在保卫汴梁中,立下大功。至于具体的资料,没有记载。
毕竟,王彦只是一个宋军的小头目,统帅兵马不过五百,只是低级军官,这样的小人物他俘虏了也有几百个,太不出奇了。
目标锁定了,就开始找人了。
…………
大量的侦骑被派出去搜寻,毕竟八千人的大军行军,不可能不露出一丝痕迹。
在茫茫的大山中,寻找消失的宋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善于打猎,善于寻找猎物的女真士兵,还是在半个月的艰苦寻找中,终于找到了那只宋军的藏身之地。
“在那里,果然是一处好地方!”
看着地图,完颜娄室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稍后是吃惊;然后是觉得牙很疼
这个地点极为偏僻,在地图上根本没有标识,这里的山岭多长着松树,姑且叫松树岭吧。
一般宋军多是驻扎在地势险要之处,多是易守难攻之处,可是易守难攻之处,也多是绝地,不便于逃跑。
松树林,地势一点也不险要,可是却属于地势崎岖之地,根本没有正规的山路,到处都是石头,还有松树,或者是茂密的有半米高的的野草,在那里隐藏上八千军队根本看不出痕迹。若不是海东青探查,根本找不到这里竟然藏兵。
而这里,铁骑根本施展不开,只能是步卒攻击,还是熟悉山地作战的步兵才行。
这里,一旦遭遇到围攻,打得过便打,打不过就跑路,根本难以做到聚歼。若是作战不顺,分散为几十股突围,即便是几万兵马出手,也未必能够消灭这股宋军。
“真是可恶,不好打呀!”完颜娄室眼中闪现出了一丝为难。
若是在平常时刻,可以将这股宋军弃之不顾;可是眼看总攻太原即将开始,那时有只八千人的军队在侧,寝食难安。
“不行,我要出手灭了他!”完颜娄室眼中闪现出了狰狞,还有少许的狠辣。
计划决定后,完颜娄室很快出兵了。
只是这一次,他没有派遣部将攻击这股宋军,而是亲自出手,率领着一万女真兵,直接扑向了松树岭。
Ps:完颜娄室,是金国初期,最为优秀的将领之一,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过了其他女真将领。
感谢有物混沌成打赏了100起点币
第73章义军首领
在完颜娄室率兵,攻击松树岭的时刻,王彦等人正在加紧训练士兵。
金军强大,在于铁骑强大,铁骑强大的冲击力,快速的运动速度,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是无敌的。面对铁骑,只能是铁骑对抗铁骑。而在未来,要想战胜金军铁骑,必须培养大宋自己的铁骑。
不过,这是一个很漫长的事情。毕竟有马不一定能建立铁骑,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而能达到抗衡金军铁骑的地步,很是遥远,漫长,属于长期目标。
而短期的计划,则是培养一支强大的步兵,做到以步兵破骑兵。
而如今,更为短期的计划则是培养一支山地作战部队。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河北,河南、山东、淮河一段都会陆陆续续沦陷,或是沦为抗战的前线。那时主战场就是在陕西,四川,长江等山地丘陵,水泽密集之处。那时山地作战,将会变得极为重要。
有了一只强大的山地作战王牌部队,才能在未来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金军骑兵为主,走得是运动战,靠着四条腿的畜生,从动跑到西,从南跑到北,我宋军东来,他就西去,我宋军西去,他就南走。我宋军疲于追赶,可是连金军的一根毛也没有抓住,最后被金军肥得拖瘦,瘦得拖死。”
“如何战胜金军,那就要靠快、恨、准!”
“金军四条腿的畜生,一直跑路也就算了,只要是停下脚步,只要是休息片刻。就上前揍他,打他的腚眼,戳他的菊花,要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只要是上前黏住他,就不要想着跑路了,便是这一百多斤丢掉不要,也要干死这群混账。”
“不要怕死,你们死了,孩子我替你们养着,老娘我替你们照顾!你们跑路,老子清算你们全家!”
洗脑很重要,洗脑从吃饭开始。
很快,赵朴也是发觉,他一个人,洗脑似乎有些势单力薄,于是干脆将军中的各队监军集合在一起,简单的说了大致的调子之后,开始成立了宣传司。为的就是更好的宣传抗金的思想,培养士兵们果敢的勇气,还有打歼灭战的思想。
于是在训练场上,写着大大的标语,监军们开始大声的呼喊着。
而在吃饭时,伙夫也是一边打着饭,一边说着抗金之类的话语。
………………
而此刻,赵朴正在处理一些特殊的人群——从金军中解救出来的义军首领。
河东陷落,仅有太原城苦苦坚守,可是也坚持不了多久。金军的军纪很差,到处是烧杀抢掠,大量掠夺人口,所到之处,房屋被烧毁,田地被践踏,家乡成了地狱,河东之地惨不忍睹。
金军的暴行,彻底的激怒了大宋的百姓,于是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大量的义军。而金军也只是占据一些大的城市,重点要害部位,一些小的城镇,州县力量极为薄弱,或是几乎不存在,这给了义军生存的空间。
此外,河东之地,山岭密集,一些山岭易守难攻,金军少量部队根本无可奈何,而大量部队又不划算,使义军更为活跃。
这些义军的成分极为复杂,有的是被金军毁坏了村庄,只能是携带着老弱妇孺汇聚在一起,抱成一个拳头,防御金军攻击,他们是以自保为主,根本不足以威胁金军;一些时宋军大溃败之后,散落的军人,可以说是逃兵,按照大宋律逃兵是要砍头的,无奈之下,只能是后方袭扰金军,攻击金军弱小的城镇;还有些是土匪,也是打着义军的口号,可是他们不抗金,反而是祸害百姓。
这些义军,几乎都是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时彼此之间还相互攻击,相互吞并,内讧不断。
至于真实的战斗力,有多少,很是值得怀疑。
这些义军,每一支都是号称雄兵五万,雄兵十万,有的甚至是吹牛雄兵三十万,似乎说的数字太少了,丢人一般。
实际上,这些义军数量的确是很多,可是多是拖家带口,老弱病残为主。
比如在定襄的一只义军,号称十万大军,真实的军队数量也的确有十万之多,可是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孩童,妇女等,占据了七层,也就是仅仅有不足三万的男子,这些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有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战斗力很差。又要花费较大精力保护妇女老人,孩童,真正能够参战的不足万人。而这万人中,多数都是缺刀少弓,刀剑不足千,多是生锈老坏;弓箭手不足五百,至于射箭水平有多高,值得怀疑。
平时袭扰一些金军还可以,若是遇到金军精锐袭击,片刻间就土崩瓦解。
战力低下也就罢了。
最为主要的是这些义军的首领素质太低下了。能够当上义军首领,当然不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会是书生,更多是一些泼皮无赖,土匪、杀人犯、豪族等。这些人平常时刻就好逞强斗狠,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若是在太平年代,有着大宋律的制约,可能还比较老实。可是随着乱世的来临,大量县官州官,或是逃命,或是被杀死,或是降金,,大宋地方的权利出现了真空,这些人趁机而起,占据一方,打出了抗金的旗号,收揽人马。
因为金军的残暴,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可是随着暂居高位,成为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人马的首领,心思也会浮躁,甚至是质变。如果说刚开始抗金,目的是让穷苦的百姓有饭吃,到了后来,这个目的已经退后了,主要目标,恐怕想到的是自己了,想到自己掌握权力了。
这些义军首领,偶尔颁布一些政令,比如说不准骚扰百姓等等,可是却没有全面系统的抗金政策吗。更有甚者,一旦取得了权力,身居高位,拼命追求享受,对当初的誓言,忘记的干干净净,什么抗击金军保家卫国,都是浮云。
而是沉迷在享受中,不断的享受,不停的享受,不断的提高享受的标准,要弥补过去所受的苦,否则这一辈子就太不划算了。
义军,说难听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为了政群内讧不断。依靠武力来决定谁是首领,凭借着武力说话,弱肉强食的观点,根深蒂固了,致使权力都不稳定。
这些义军很是活跃,他们的战术是典型的粗糙状态的游击战,外加运动战。
此时这些义军极为活跃,给金军造成了很大麻烦,可也仅仅是麻烦而已,一旦金军腾出手来,这些义军的命运是极为悲剧的。
这些义军能够存在,这是因为二十多陕西军强制了金军大部分主力,金军没有闲暇。一旦二十万陕西军被金军扫灭,那时金军腾出手来,这些义军必然将会被各自击破,最后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南下转移的转移。
而他觉得该对这些义军,做点什么,即便是当炮灰,也应该是有价值的炮灰。
…………
而此刻,五个义军将领,有些战战兢兢的看着这位年轻的王爷。
仪王,赵朴!
若是过去,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这位王爷的名讳。毕竟大宋的王爷太多了,谁又记得仪王氏哪一号人物?
可是在抗金以来,这位王爷却是声名鹊起。
在太学生请愿,要惩办投降派,誓死抗金时,仪王赵朴出现了,更是说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激励了悲观中的民众,坚定了官家抗金的决心。
在满朝皇子,王爷,畏惧不前,不敢前往金军为人质时,仪王赵朴领命而出。在金军中,不亢不卑,展现了大国的气度。就连是金国的元帅也是暗自惊讶,说他不是皇子,是假冒的,因为太优秀了,胆色太出众了。
可是这些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美丽无比,可是注定只能是仰望,而远不及触手可及的馒头可爱。
而此刻,这位大名鼎鼎的王爷,就站在他的眼前。
而在不久之前,这位王爷更是击溃了金军的运粮队,取得大捷。
这种大捷,可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在他们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被杀死的金军满地都是,缴获的战马成群结队,粮草堆积如上,这些都让他们在敬仰中,又有丝丝的畏惧。
这股金军运粮队,多次遭受义军攻击,结果是义军死伤惨重,溃败而逃。他们这些义军首领更是沦为了俘虏,可见金军战斗力之强大,可是如此强大的金军,竟然在一个时辰内灰飞烟灭,足见这位王爷用兵之神。
第74章最后一局很重要!
看着这些五个义军首领,赵朴心思极为复杂,开口道:“不知各位如何称呼?”
“不敢当,小人张青,太谷人氏!”
“小人,鲁智深,曾经在五台山当过和尚!”
“小人,杨志,是忻州秀容县人!”
“小人,杜宇,本是汴梁人,只是被打散了!”
“小人,王康,祖先是太原人氏!”
五个义军首领,分别介绍着。
赵朴不由一愣,轻笑了起来,鲁智深这不是《水浒》中的花和尚吗?只不过这位鲁智深可没有穿着袈裟,也没有电视剧中那样威武,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若是混在人群中,极容易被淹没。
杨志,也不是那个青面兽,只是身上有股精悍之感,一看就是杀过人,出手狠辣的角色。
五个义军首领,有些发愣,不知这个王爷为何发笑。
赵朴收敛了笑容,道:“各位,还是回各自的山头吧!这里有些盘缠,不多,希望各位不要嫌弃!”
开始打发五位义军首领离去。
“王爷,我们要加入宋军为国效力!”鲁智深率先开口道,“某家本是一个山野草民,平时过得不好也不差,勉强填报肚子,可是金贼来了,村子全被毁了,村里的妇女全被糟蹋死了,孩子老人也是死了,就剩下我们十几个后生!王爷,我要为国效力,杀死蛮夷!”
杨志也道:“殿下,我的要求不高,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为王爷驾前的马前卒,为王爷斩杀金狗!”
王康干脆至极道:“王爷,我要跟你混,杀蛮夷!“
杜宇则是道:“跟别的宋军只是打败仗,只有跟着王爷才能大胜仗!”
张青道:“将军………”
赵朴一边看着,一边分析着,鲁智深是为了报仇而参军,杨志口中说着不在乎功名利禄,其实功名利禄之心最重;王康思想单纯,参军只是参军,没有太多的念头;杜宇则是为了大胜仗而参军。至于张青的想法,他也看不出。
“参军?”
赵朴笑了,“参军,意味着打仗。打仗不是开玩笑,而是死亡,除了死亡,什么也没有。一旦参加了战斗,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活到最后,就连我也不能保持活到最后!”
“比如这一次,我这一股宋军伏击金军时,出现了坚持,一部出现溃败,若不是王彦将军及时阻止,可能这一战我们就败了。最近刚刚得到消息,还有这次我宋军我宋军三路救援太原,种师中老将军以10万大军来解救太原之围,被娄室、活女父子战败,种师中被斩于杀熊岭。又败姚古6万救援之师于榆次,宋之精锐之师凡遇娄室,皆溃不成军,后来又在在交城击溃张灏部,至于损失了多少,我也不太清楚。却大概知道,至少有二十多万西军覆没在河东。”
“你们只是看到此战,我宋军胜利了,可是却不知我这股宋军已经是孤军!如今我这一股宋军不足六千人,可是却要面对近十万金军,能坚持到多久,很是值得怀疑!”
赵朴一开口,没有言语拉拢,也没有大肆的宣扬宋军强大,却得了多少战绩,而是扔出了一个个震耳欲聋的消息,三路宋军,救援太原,三路惨败,三路死亡惨重。此刻,赵朴这一只宋军已经是孤军,没有援助,也没有后方,如无根之浮萍,风雨中飘零,可能随时会灭亡。
杨志、鲁智深等人互相看着,眼神中满是震惊,这是真的吗?
二十万陕西军,就这样灭亡了?这是真的吗!
“王爷这是真的吗?”
赵朴平静道:“这是真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要你们回去打听立刻知道这是真的?”
杨志深吸了一口气,问道:“王爷,局势如此败坏,你似乎不紧张?”
“这又什么紧张的?”赵朴平静道,“不就是二十万陕西军全局覆没吗?没什么了不起的,旧的不去,新的不了!宋金交战以来,我朝连连战败,被逼迫的签订城下之盟,送钱、送女人、送城池、称臣。丢人的事情,做了很多,再多上一两件丢人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陕西军,三路兵马,合计二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
昨天,他才知道,不过在吃惊之后,就很快的平静了下来。在之前的交战中,他就预感到必败,此时只是验证了他的猜测而已。
“王爷,二十万陕西军,全部覆没!我大宋还真的有救吗?”鲁智深心神沮丧,如此败坏的消息,极度打击自信心。
一旁的杨志也是如丧考妣。
王康却是道:“王爷,似乎不伤心,也不沮丧?如今王爷所率大军,已经是孤军,若是金军大军压境,王爷危险了。王爷还是快快转移吧!”
西军,是宋军的精锐;二十万陕西军全军覆没,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打击,可是在这位王爷身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沮丧,有的只是平静如水,似乎这不是大败,而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损失而已。
这位王爷身上的镇定,也是感染了他,原本焦躁的心也是平静了下来。
“战斗一开始,胜负已经是定局了。二十万陕西军,粮草不足,器械不足,又彼此缺乏配合。金军铁骑强悍,女真人战斗意志坚韧,习惯于反复冲杀,往往是来回冲杀几十遍也是不疲倦。敌强我弱,有没有相应克敌之法,自然是必输的料了!”
“若是我所料不错,皇兄还会派出第二路兵马解救太原,不过依旧是败!接着可能汴梁会陷落,大名府会陷落,关中会陷落,山东会陷落,许多的大宋领土城池都会陷落!”赵朴神色依旧平静,缓缓的说着悲催的预言。
王康、鲁智深、张青、杨志、杜宇等人都是脸色灰败,他们想过最坏的结局,可是却没有想到结局会这样的崩坏。
赵朴开口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各位还要参军吗?参军之后,可能会死,变成白骨,还要参军吗?”
王康语气颤抖着,眼圈有些发红道:“难道我大宋,就没有希望了吗?亿万疆土,将要沦陷于禽兽之手吗?”
“不会!”赵朴平静的语气中,带有奇异的魔力,“大宋不会亡!”
“你们下过棋吗?”赵朴忽然问道。
王康、鲁智深等人立时有些转不过弯,这样的思维跨度也太大了吧,刚刚在说大宋领土沦陷,处于危亡的时刻,这一刻竟然是转到了下棋上,这是怎么回事?
赵朴自问自答道:“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战争也是下棋,可是下棋又不同于战争。下棋,胜负在于,谁赢得次数多,谁就是胜利者。可是战争不一样,战争胜负的关键,并非谁胜的多,而是…………最后一局,由谁取胜!即便连续赢了九十九局,一旦最后一战输了,仍是江山易主。”
“楚汉争霸,刘邦与项羽大战,刘邦可谓是屡战屡败,连续输了九十九次;而项羽则是屡战屡胜,连续赢了九十九次。可是在最后一局,刘邦赢了,一场垓下之战,项羽败了,败得一败涂地,江山易主!”
“战争如棋,不必次次胜利,也不必在乎输了多少次,只要最后一盘棋局赢了,就足够了!”
最后赵朴说道,“可以输掉一百次战斗,但是不能输掉一场战争!”
“金军胜利了,完颜斡不离,完颜粘罕,完颜娄室,真是牛逼,打的我大宋军队丢盔弃甲,输人输到了姥姥家!可是我们不在乎,只要本钱不丢,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哪怕是屡战屡败,可是最要是笑到最后就足够了!”
打败仗不丢人,没有人会一辈子大胜仗,岳飞做不到,毛主席也做不到。
丢人的是被败仗,吓破了胆子,割地赔款,当孙子。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开战前陆军人数大约500万,截止到41年底,基本上苏军开战前在西线的近300多万常备陆军基本打光了,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300万人。几乎是七层以上的部队被消灭了,可是苏联还是硬撑着,决不投降,于是最后干到了德国。
可在大宋,却是缺乏这种骨气;
若是有这种骨气,金国早就灭了。
第75章投名状
只要是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若是精神滑坡,困难比办法多。
曾经有一个国家叫迦太基,曾经有一个国家叫罗马。在罗马与迦太基的交战中,初期时迦太基占据着优势,因为迦太基有着庞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海军,更是诞生了汉尼拔那样的著名统帅。而罗马,只是一个初步崛起的小国,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唯一有的就是国民坚强的意志。
最后迦太基失败了,尽管经济实力强大,尽管有着汉尼拔那样的名将,可是依旧是输了。
因为迦太基的国民意志薄弱,民族中缺乏坚韧性,战斗中往往是承受不住经济损失,被迫停战;其实在交战中,罗马的损失更为惨重,哪怕是打的全国壮丁全部死亡,依旧是坚持到底。
最后罗马胜利了,迦太基覆灭了。
迦太基城毁灭,五十五万人被屠杀,五万人被贩卖为奴隶。
在赵朴看来,宋朝就是迦太基第二。宋朝没落,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国民精神滑坡…………
一个精神滑坡的民族,天上地下没有人能救得了它,除了灭亡之外,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言。
金军铁骑强大,他不畏惧;
汴梁陷落,他也不担忧;
几十万西军覆灭,他也不在乎;
甚至是河北,河东,河南,淮河一线,大量领土沦陷,他也不在乎。
他唯一恐惧,唯一害怕,唯一担忧的,是国民意志依旧脆弱,经不起折腾,经不起风雨。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大宋就是这个将要倒塌的房子,想要当英雄,撑起将要倒塌的大厦是悲剧的,不是成为李鸿章一类的裱糊匠,卖国贼;就是沦为岳飞之流,被砍了头,丢了命。
赵朴从来不想要当独木,也不想撑起腐朽的大厦,因为太累了。
在赵朴看来,当独木是傻子才干的事情,不干则已,要干就推到大厦,再建起新的大厦。
而建造新的大厦基础,必须要重塑国民精神,只要是有着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着锲而不舍,坚决抵抗的精神,哪怕是看着弹丸之地,他也有信心一举扫灭金国,恢复中原,重现汉唐盛世。
而此时,赵朴很有兴趣,他要考验这五位义军首领的意志有多坚定,于是爆料出更为糟糕的消息
“二十万陕西军,全军覆没,种师中阵亡,还不是最坏的消息!”赵朴笑了,道,“各位,还有更糟糕的消息!”
“这里,很快将会遭到袭击,完颜娄室率兵亲自出击,这里很快就是战场。完颜娄室,可是金国最为强悍的将领之一,可不是我灭掉的那个金国小将那样废物;据说种师中老将军,就在杀熊岭被他灭了!”
“哗!”
鲁智深、杨志等人立时惊呆了,这个消息可谓是爆料至极。
“各位还是先走吧!”赵朴笑道:“这里不久将是战场,可能不久之后,我也会阵亡!”
………………
最后,几位义军首领还是离去了,而赵朴淡淡笑道:“投名状?希望你们给我拿来投名状。”
义军的军纪,战斗力,不论是从那个方面都是渣渣的料,在前期金军忙于和宋军作战,他们才有生存的空间;一旦金军腾出手来,全力出击,那时这些义军将会被陆陆续续剿灭。
义军就这样灭亡了,也太可惜了。
在他看来,这些义军天生就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的专家。
而游击战,和运动战,天生是弱者对抗强者
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战斗力属于渣五类,在明军的围剿面前,属于屡战屡败的料,可是最后还是活生生的拖垮了明军,葬送了明朝;而迦太基时代,汉尼拔就是施展就是施展运动战,差些把罗马打垮,只是可惜后勤不给力,迦太基上层太腐败,才失败;而拿破仑,靠着法国一国之力,独斗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拔牙、俄国等欧洲诸多大国联盟,就是靠着运动战,不断的运动,不断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屡战屡胜,差些颠覆了一个时代。而清朝末年,北方的捻军,不断的运动,不断的跑路,是清军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才剿灭。
而游击战不用说了,后世的美国那样牛逼,照样是被阿富汗,伊拉克折腾的疲惫不堪。
有他们在金军后方折腾,宋军前线的军队才能轻松一些。
况且,之前的那一战,歼灭了金军五千人,可是死伤两千多,如今的八千精兵,已经刚刚六千出头。
只是打了一次战,就损失这样损失大,若是再打上三五次战斗,可能全军都会被拼贯,那时就不妙了。而这些义军,就是最好的兵力补充,只有充足的兵源补给,才能不是兵力有枯竭的危险。
不过,他也不会盲目的拉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