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牢狱,号为集中营。
集中营,集中处理者也!
后世的史料,如此记载道。
历史,是相对真实的小说;小说,是相对真实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早已被隐藏,只留下不真实的历史,只露出真实的一鳞半爪。
自从宋朝建国以来,对文人极为宽容,很少出现针对文人的事件。所谓的民主,所谓的宽容,更多是没有触犯底线而已。一旦触犯了底线,镇压起文人,一丝客气也不留。
此时,杭州城,一片人心惶惶,无声的恐惧在扩大,好似金军进城一般!
仅仅是一天的时间,整个杭州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近卫军开始接管城防,全城开始戒严,然后开始在一些闹市,一些舆论密集处,大肆的抓捕文人,或是官员。而进城的近卫军,很是文明,没有带着刀剑,只是带着木棒绳索,不服气的,打上一顿捆人;服气的,直接捆上就走,免得打上一顿。
整个杭州城,顿时间,鸡飞狗跳,好似十万只鸭子在乱飞。
整个杭州,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事实上。进城前,发布的命令中,就规定文明执法。
所谓的文明执法。就是不流血。为了避免流血,一些锋利的武器,杀伤性大的武器,都被禁止使用;只是使用棍棒作为威慑武器,把绳索作为捆人武器。
逮捕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棍棒就足够了。
说是,流血周!
其实。只是碰破头皮,身上有血印,只是受了一些小伤而已。没有死人事件。
但是,对于书生,却是巨大的侮辱。
书生,都是老爷。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士人第一。过去,读书人都是高高在上,藐视一切,藐视兵痞,藐视丘八。
此刻。这些丘八,这些兵痞。却是用暴力反击,管你书读得再好,照样是棒子打,照样是捆上,只要是不死人,一切都好说。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顿时间,被抓的读书人有五千多人,被抓的官员有数百,而被牵连的人更是多达上万。当然了,其中也不乏一些想要二世祖、官二代,一些地痞流氓,一些黑暗势力。
由于抓捕的人数太多了,牢狱变得满了,不得不在军营内,另外设置集中营,关押这些读书人。
似乎担心篡供,似乎对衙役们不放心,干脆架空了衙役,近卫军士兵们,直接接管监狱,禁止一切外人查看,禁止一切活动。
好似陈桥驿兵变;宋太祖篡位当皇帝!
好似金匮之盟,宋太宗当皇帝!
一些读书人刚刚想要汇聚在宫门前请愿,就被近卫军将士以冲击宫禁为名,进行逮捕。
虽然抓捕的狠辣,风声很紧,可多是在街道上,多是在一些闹市区抓捕,从没有闯到民居中抓捕。一些读书人,躲到民居中,才躲过一劫。
不然,牢狱的人数会更多。
第二天,敲着锣声,一些军管开始走在大街,开始喊话,开始说着安民告示。
而安定人心的军官,主要是杭州本地人,主要是一些曾经声望比较好的读书人。
大体的内容是,一些宋朝官员认贼作父,甘当金军走狗;一些读书人礼义廉耻丧失,助纣为虐,充当汉奸走狗的帮凶。因而受到了逮捕,要严格审查,知道查清事情真相为止,无辜之人,会陆续放回去,而有罪之人,将受到严惩。
这样,才渐渐的安定了一丝人心。
这一次,杭州的百姓也又一次直观的认识到了近卫军的强大。
近卫军,是皇上最为亲信的部队,对皇上最为忠心,多有两万多人,多是武备学堂出身,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其中不乏饱学之士。
北伐前,那场大阅兵,展现了近卫军强大的战斗力,各个兵种密切的配合;那这次这是展现出了近卫军的冷酷,无情,执法严密。从入城戒严,到开始逮捕,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好似一个个机器人,没有一丝感情。
很多人,想要贿赂拉拢,结果失败了;想要徇私拉人情,也失败了;也不趁机携油,捞取好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好似流水化作业。
近卫军,展现出了强悍的魅力,不觉让人胆寒、畏惧!
八年练兵,此刻始成!
…………
而此刻,随着逮捕的进行,一些官员开始说情,纷纷向赵朴请求宽恕士人无状。
“读书人无知,妄自议论朝政,请求陛下宽恕!”
“杭州乱糟糟一片,此刻需要止息,请安民以定天下!”
“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为我朝根基,陛下岂能自损根基,乱我朝纲,使金军乘虚而入。那时我朝必然危矣!”
“官家一定是受了小人蒙蔽,一定是受了奸臣蛊惑,不然岂会这样妄为。请陛下,速速醒来,严明朝政,还天地一片清明,还大宋朗朗乾坤!”
“如今金军在外,破金朝夕可待,陛下莫要行错事!”
“官家,怎么可以行桀纣之事,镇压读书人!”
在宫外跪着的官员们,一片接着一片,纷纷要求赵朴停止这场没有意义的清洗,释放读书人,释放被捕的官员,让天下再度太平。
在阁楼上,赵朴居高临下,那些声音清晰入耳,冷眼旁观着,不予理会。
不是想要跪着吗,那就跪着,权当是锻炼身体。
吃错饭不要紧,不过是拉几天肚子而已;可若是说错了话,那不仅是自身人头落地,更是无数人受到牵连。
伴君如伴虎,君王乃是老虎,喜怒无常,吃人不吃人,全靠心情,全靠感觉。想要掌控老虎,想要把老虎当猫咪养,这不是找死吗?
“老虎不发威,还当朕是病猫!”赵朴淡淡道,“各位卿家,不是想要跪着吗?那就跪着,没有了君臣情义,也有一丝君臣道义。在外面放下遮阳伞,送点绿豆汤,送点点心。别饿着,别晒着,别中了暑。重点是那些年老体弱的大臣,那些年力壮的臣子,多晒一下,算是磨练一丝苦难吧!‘
一个个遮阳伞送下,自然不可能一人一把,多是几个人共用一把,而年老的在伞底下,遮阳效果好;而一些年轻的,则是在边缘,遮阳效果差。而这时一个个内侍,送上了绿豆汤,算是解暑吧!
有着遮阳伞,有着绿豆汤,一些官员总算是好了一些,不仅是身体,更多是心情——官家还是体恤朝臣的。
但是,这些官员们依旧没有离开,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许久之后,走出一个太监。
太监开口道:“官家说了,世上有两大罪,罪不容恕,一是造反作乱,乱我大宋;二是投降异族,毁我华夏根基。这些读书人,妄读圣贤书十哉,可惜依旧不明事理,不明乾坤。不为北方沦陷,受苦的百姓说话;不为受辱金国,屈辱的二帝说话;不为颠沛流离,受辱的帝姬亲王说话;不为华夏列祖列宗说话。偏偏为蛮夷,偏偏为女真蛮夷说话,其心可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北方沦陷,入仕金国为官,当贰臣者,多之又多。这些读书人,莫非想要认贼作父,想要去当金国的官吗?”(未完待续。。)
ps:晚上还有一更
第420章 殿前跪求
不管是任何战争,任何的权术斗争,最后都要以大义为终结。
读书人,最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进行进行评判。
而此刻,这个太监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读书人进行批判,为这次大清洗正名。不管这个正名,是多么的牵强,多么的不符合情理,但是只要有话语权就足够了。
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说话权利。
简单、直接、暴力,一如以往!
听着这个太监的话,在场的文臣们立时有些发愣,之后是愤怒。
这些在宫外跪着的官员们,一片接着一片,纷纷要求官家停止这场没有意义的清洗,释放读书人,释放被捕的官员,让天下再度太平;甚至要惩办一些蛊惑君王的臣子。
可是如今,倒是好,被扣上了屎盆子,落下了勾结金国的罪名。
这是抗金士时期,勾结金人的罪名,足以万劫不复。
一些心中有鬼的臣子,更是愤怒道:“阉狗,竟然敢污蔑我等!”说着,不由分说,将手中的碟子、食物等丢在了这个太监的脸上,顿时间这个太监的脸上开了花。
“阉狗胡说!”
“这是污蔑读书人!”
“好,好,你好大的胆子。果然是目无君王,目无君王!”说着,太监气呼呼的返回去了。
而此刻一些臣子,却是感到不妙,觉着做得有些过分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臣子跪皇上,原本就没有什么,况且君王送来了点心、绿豆汤。算是不错了。可是如今倒是好,将将食物、碟子砸向了太监,这不是活活打皇上的脸吗?皇上的脸,又岂是一个小小的臣子可以打的!
而此时,赵朴站在阁楼上,看着这一切,脸色发青。可是瞬息之间,再度变得平静。
“果然需要清洗一番,哪怕是扩大化也在所不惜。”
赵朴心中感叹道。也不得不得不承认,杀人、砍人、剁人,有时往往是最佳的威慑手段。
有人说,法国大革命时。雅各宾派失败。是因为杀人太多;可是列宁却摇摇头说,雅各宾派失败,只因为杀人太少。后来十月革命时,有数百万俄国人受到清洗。残部胜过雅各宾派很多很多,可谓是残暴到了极点,可是十月革命没有走向失败,反倒是稳若泰山。
世人都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战胜邪恶,残暴的统治。没有好下场。
其实,很多残暴的政权,得到延续;可是很多仁慈的政权,遭到了毁灭。
当年,蒙古残暴无比,可照样是横扫欧亚,最后灭亡,不是因为残暴,而是因为无能;欧洲殖民者入侵,致使四亿印第安人死亡,残暴到了极点,可照样没有灭亡。
残暴不会灭亡,没有原则的残暴才会灭亡;残暴不是衰亡的原因,无能才是衰亡的原因。
有时候,残暴是镇压不服的最佳手段。
一味的宽容,一味的从容,不会得到谅解,只会让人觉得软弱,觉得无能,觉得你好欺负,最后得寸进尺,步步逼迫,最后无路可退。
一道计策,在心中酝酿,赵朴笑了笑,回到了椅子上,去批阅奏章了。
…………
风雨已来!
此刻的杭州,已经解除了管制,百姓们可以在街头行走,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与平常无疑。可是近卫军的士兵们还没有离开,把守在一些要害部位,在一些闹市驻扎着,随处可见拿着棍棒,拿着绳索的近卫军战士。
虽然没有杀气腾腾的刀剑,没有枪林弓箭,可是已经足以威慑城内的百姓。
而这时,一些要害位置,一些近卫军的军官们正在演讲,内容已经是规定好的,主要是讲述北方的抗金形式,金军的穷途末路,还有一些士大夫勾结金军,一些读书人乱国,为金人说话。
这些军官,原本就是读书人出身,多是杭州人,此刻演讲多是对着乡里乡亲,说出话来,也极有说服力。
在连续的演讲中,杭州百姓们那一丝恐慌之心,也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则是对那些卖主求荣的士大夫,读书人的憎恨,厌恶。
老百姓们的世界观很简单,非善即恶,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可不会用辩证法分析。
这些近卫军士兵,留给杭州百姓们印象不错,进城戒严,捉拿叛党国贼而来,没有祸害百姓,纪律严明,算是仁义之师。而仁义之师,捉拿的自然是坏人了。
于是,原本对那些捉拿的读书人,还有一丝丝同情,可是渐渐的没有了。
有的只是厌恶、怜悯。
杭州的秩序,渐渐恢复了,到了下午的时刻,再度恢复到了人间天堂的样子;若是没有昨天那一场大闹,世人还以为没有发生一般。
…………
跪在宫前,求情的十几个臣子还是离去了!
赵朴还是高估了他们的体力,高估了他们的决心,不过想想也正常。
这是一个士大夫时代,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很多人读书,不仅读傻了,还把身体读的很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身体素质很差。而这些大臣们,当了官之后,养尊处优,泡妞把妹,喝酒玩乐,早已经把身体糟蹋坏了。
勉强在殿前,跪上一会还可以,可是时间长了,可就坚持不住了。
而这又是大夏天,喝着酸梅汤,吃着西瓜,扇子扇子,尚且热的不可开交。而这些臣子们,跪在殿前许久,岂能不累!
累了,自然要离去了。
只是在大臣们起身离去时,那个太监再度出现了。
“各位相公,请留步?”
这时,一些臣子们,有些欢喜的看着这个太监。
刚刚来时,跪下求情的时刻,皇上就送来了遮阳伞,又是送来绿豆汤,点心。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推让,至少有了一丝缓和的趋势,若不是那些臣子搞坏了事情,早已经办好了一切,那会如现在这般麻烦。
“公公,所为何事?”
“公公,不知陛下,要说什么?”
“公公,这些读书人,年少无知,皇上还是放了他们吧!”
“哈哈!”太监轻轻笑了一声,脸上没有一丝尴尬,似乎被脸上丢盘子,从来没有发生一般;“各位相公,陛下原本就没有打算惩治这些读书人,你们前来求情,找错地方了!”
在场的臣子们,立时有种被耍了的感觉,辛辛苦苦求情,妄图得到谅解,最后却被告知,根本不存在!
“公公,那为何要逮捕近五千读书人?”
“这不是逮捕,这是为了有利于甄别叛党,是叛党,就继续留着;不是叛党,几天之后,就放回去!”太监说道。
一些大臣神色一变,似乎明白了一些。
太监继续说道:“皇上让杂家,告诉各位相公,求情求错了地方。跪在殿前,跪多久也无用。求人不如求己,真正能救这些读书人的,唯有这些读书人自己而已。”
“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读书人是我朝根基。读书人寒窗苦读,不容易呀!我朝向来宽待读书人,不过宽待不等于纵然,不等于为所欲为。天地自有法,万物不自由,皇上尚且是如此,况且是读书人!”
“本朝宽容读书人,但是从来不纵然读书人,尤其是不纵容读书人,卖国以讨好金人。读书读不好,可以原谅,可是读书读偏了。坐在金人屁股那一边,为金人说话,充当金人走狗就不对了!”
“各位相公若是闲暇,可以去军营劝说一番,劝他们回头是岸,不要作金人的走狗,快快向官家,向亿万臣民道歉,不然死定了,天上地下,没有人救得了他!”(未完待续。。)
第421章贤妃
“可恶,我那侄儿,真是不识好歹,竟然敢于议论朝政,诽谤官家,真是找死!”
“交友不慎呀,损友害人害已,我那弟子真是的,竟然敢说金军的好话,真是不识好歹!”
“公公放心,某必然让犬子,知错认错!”
“这个混账东西,一定要打他板子,白读了家训!”
在场的大臣们纷纷说道,义愤填膺,一副恨铁不成钢,儿子不争气的样子。
这些被抓的读书人中,数量太多了,多数与在场的大臣们有着勾连,或是同族之人,或是乡党情义,或是子侄情谊,或是师生情谊。
这次赵朴出手,一网打尽,将这些读书人都抓进了监牢,等于是把在场的大臣们后辈,儿孙一代,七七八八抓进了监牢,一下子点到了这些大臣们的要害。
可以说,一下子,将满朝大臣们,都推到了赵朴的对立面。
此刻,赵朴几乎是与满朝大臣为敌。
若是在平常时刻,施展这一招,等于自掘坟墓,自找死亡。
不过,赵朴控制了近卫军,经过来洗脑后的近卫军,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下子,突然袭击,全部逮捕,打了满朝大臣一个措手不及,而借口则是清洗金军奸细,拯救被蛊惑的读书人。
挂着大义的名分,一下子,点到了在场大臣们的要害。
在场大臣们,不能提出抗议。反而是要相应赵朴的号召,要对这些后辈们,进行思想改造。思想再教育。
“各位相公,既然有此心,杂家就放心了。皇上说过,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年纪小小,谁能不犯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就怕那些死不认错!”
这个太监说着。
在场的大臣们立时点头,纷纷赞同。
一些大臣们。心中更是暗自后悔,果然是不作死,不会死。
说不知道,当今皇上是铁杆的抗金派。谁反对抗金。谁就是敌人。可是那些小家伙们,还是不是好歹,随处胡咧咧,果然祸从口出,被逮住了,关进了军营。
希望吃一堑长一智!
日后做事聪明些,不要随意乱说。即便是不作抗金派,也不要做议和派。皇上岂会议和。
而一些主张的议和的大臣,则是肠子都悔青了。
一直以来。这位皇上都以仁政出名,即便是前线兵败,也多是罢官而已,相比较杀了六贼的宋钦宗而言,温和了许多。于是,也一步步的得寸进尺,如今惹毛了皇上,被抓紧去了,牵连一大片,能不能出来,全靠运气,全靠皇上的宽容。
想当年,皇上也是亲自上过马,冲锋陷阵,砍杀过金军的,也算是马上皇帝,也是太祖太宗一流,这样的人物,尤其是软弱可欺。
不长眼睛,难怪要到大霉。
各自心思交杂,这些大臣们纷纷离去。
…………
而此刻,赵朴正在批阅奏章,许久之后,终于结束了。
松了松了懒腰,又扭了扭脖子,赵朴轻轻呼吸了一口气,觉得脖子有些发痛。
便在此时,一个宫女快步进来,垂首禀报道:“启禀皇上,彩云宫的贤妃娘娘请求觐见。”
“贤妃,娘娘本命叫什么?”赵朴问道。
后宫人数太多了,很多人,赵朴不认识,或者说懒得认识。
“贤妃娘娘,本名为吴彩霞…………”说着,一旁的太监开始详细说出这位贤妃娘娘,这就是太监的好处,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当皇帝的笔记本电脑,有什么不知道,就可以随时查询。
“你叫什么?”
“微臣叫童虎!”
“嗯,朕记住你了!”赵朴说道。
童虎心中微微激动,这个皇上很是健忘,或者说懒得记忆,因为一些小人物,一些小蝼蚁,不值得记忆。只有入了他法眼,才能被记忆。如今,总算是入了皇上的法言。
贤妃吴氏,系出身无锡大户,在江南颇有名望,在江南人脉极为广阔,与朝中大臣多有勾连,这也是她能成为贵妃的资本之一。在大宋,想要在皇上后宫,挣得一席之位,受到皇上宠幸很重要,可娘家本钱深厚,也很重要。
这次来,更多是为了求情。
吹枕边风,有时候最管用!
一会,脚步声小东,只见四个俏丽宫女两前两后,拥着一位大红色宫装的绝代丽姝进得宫来,好似一团火焰在燃烧。
贤妃生得国色天香,眉目如画,肤白婉如凝脂美玉一般,明媚绝世,华贵秀美中隐隐透着一股妩媚,倾城之姿中约约含着一丝妖娆,好似绝代妖姬,透着无边诱惑。
隐隐间,闻到一股香味,赵朴心中微微一跳,不觉身体有些燥热。
贤妃笑吟吟走了进来,莲步轻移,身材妖娆,摇曳生姿,风情万种,未语先笑,媚眼横视,撩人心神。
赵朴面上神情不变,可下体竟生出某种冲动,心中暗赞好一个绝世尤物,天妃仙子,她要是碰上个自制力差的君王,那十成十会成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褒姒、妲己一流物色。
这哪里是贤妃,分明是艳妃!
贤妃带着一阵甜腻香风,来到桌子面前,盈盈下拜为礼,笑道:“臣妾,参见皇上!”
赵朴虚空一拂手,道:“平身。”
“谢皇上。”贤妃便起身,带着一串银铃般的娇笑,走到赵朴面前说道:“陛下,可累了吗?”
“累呀,累得要死,可是国事艰难,尤其是一些读书人,读书没有读好,屁股坐在金人那一边了!”赵朴笑道,“到处都是求情的臣子,朕的脑袋都要炸了!”
“陛下要多歇息一下,莫要累坏了龙体!”说着,贤妃开始安慰道。
“朕知道了!”
说着,贤妃好似贤惠的妻子一般,开始询问着一些琐碎的事情,并开始给赵朴按摩,原本酸麻的脖子,昏昏沉沉的脑袋,渐渐舒服了很多。
赵朴有些明白,贤妃为何为贤!
渐渐的靠在椅子上,赵朴想要昏睡过去。
“陛下,先洗完澡,再睡不迟!”贤妃说道。
赵朴点点头。
在豪华浴室中,放好热水后,赵朴抬眼望去,却只见一旁的贤妃身穿粉红色的薄纱,身形若隐若现,隐约间,似乎将她傲人的身材展露无遗,让人看的血脉偾张。
贤妃的脸上带着一抹羞红,低头说道:“陛下,水温正好,可以洗洗了。陛下,可愿意臣妾为您擦背?”
高峰轻轻点头,伸手拉着贤妃的手,走向浴池。
浴池颇大,赵朴脱去身上的衣服,一步步走进浴池内,进入浴池中,身体被热水包裹,一种温热的舒服感觉侵袭身体,让高峰舒服的长长出了一口气。
“来,陛下躺在这里。”贤妃绕到高峰身后,把赵朴的脑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然后用双手轻轻的按着高峰的头部,“感觉怎么样?”
“嗯。”高峰在喉咙里含糊的发出一声叫声,便心安理得的享受了起来。泡着热水澡,躺在美人饱满的胸前,接受按摩,实在是舒服极了。
虽然到了如今,赵朴想要美女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但是随着身居高位,他对自身**的克制力,也变得非常强大,尤其是男女之事,特别克制。但是克制,不代表没有欲*望,当贤妃主动的时候,高峰的欲*望已经被撩拨起来,决定不再压制自己的欲*望,他要好好的释放一把。
也算是,紧张情绪的释放!
赵朴翻身将贤妃压在身下,亲吻着,细细品尝到了身下女子的莹润肌肤的芬芳,贪婪的探寻起姑娘的酥颈的每一处肌肤,动作也随之越来越快,越来越狂野。就像一株干枯的植物,需要疯狂的汲取养分。
感受着怀中的温软,他体内的火种已被点燃,迅速蔓延全身,大手随着不受控制的理智,覆盖上了女子胸前的丰润耸起。
很软,很绵,似曾相似的感觉,在赵朴的脑海里,重新被勾起,手中那一对高高耸起的馒头,隐藏在湿润的衣物之下,稍作用力,就像会拧出水似的。
“不要,皇上抱我到床上!”
这一刻贤妃被野蛮带着进攻性的动作给吓到了,娇躯不住的颤抖,有些不知所措。
“你逃不掉了!”赵朴笑着,将身下佳人抱起,扔到了床上。
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未完待续。。)
第422章杀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
良久,云霁雨收。
赵朴心满意足,只觉神清气爽,全身上下畅美莫可名状,感觉魂飞物外,心情舒畅至极。
贤妃却是眼角挂着晶莹的泪霰。
赵朴搂住怀中美人,笑问:“爱妃,你哭什么?”
贤妃轻轻偎在赵朴胸口,像只波斯猫似的,说道:“臣妾好开心,臣妾终于是皇上真正的妃子了。”
萧若似笑非笑望着她,道:“真的如此吗?”
贤妃微微一愣,然后螓首微点,含羞道:“皇上明见,臣妾的心思哪里瞒得过皇上。臣妾……所以……”
下面的话大是难以启齿。
有些话,不必明说,双方都知道。
赵朴故意逗她道:“所以什么……有什么难言之隐!”
贤妃黯然轻声道:“臣妾,有一件事要跟皇上说。”
来了,来了,又是求情。
赵朴心中苦笑道,先是百姓们被跪在宫前,想要情愿,结果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声势,就被侍卫们逮捕了;后来更是诸多大臣跪在殿前,求情,结果也被堵了回去;如今,后宫出场了,要吹枕边风说情。
只是,他们错误估计了赵朴,不是他想杀人,而是不得不杀,不是他想折腾,而是不得不折腾。
内部不平,思想不统一,谈何出击金军?
朱元璋北伐灭了元朝,主要是兴起的明朝蒸蒸日上,而元朝却是朽坏不已,走起下铺路,此消彼长。最后取得了北伐胜利;
可是宋朝却是走下铺路,直到他即位之后,才止住下滑的趋势,而金国却是刚刚崛起的政权,正在上升阶段。一消一涨,能保持均势,划江而治就不错了。想要继续北伐,扩大战果,根本不可能。没有统一的思想,根本难以取得最后胜利!
为了扩大胜算。赵朴不得不采取清洗运动,可能会让宋朝得了大病,但是也胜过半死不活。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赵朴苦笑着,怀中抱着娇美佳人,心中却是冰凉无比。果然是孤家寡人。
贤妃含羞道:“臣妾自知不能跟几位娘娘,可是也愿为皇上生儿育女,开枝散叶,只盼皇上不要嫌弃臣妾蒲柳之姿,能经常临幸,臣妾就知足了。”
赵朴心头猛的一荡,听着怀中美人儿含羞说出。为自己生宝宝的话,心中不由的生出阵阵感动,只觉得心中暖洋洋的。
只是生孩子,好似抽奖,运气成分居多。即便是身体健康,也需要一定的概率,一旦运气不好,还真的生不出宝宝。这些年,赵朴当了皇帝之后,睡过不少女人。可是迟迟没有孩子。
御医多次检查,也没有结果。
赵朴亚历山大,后妃们也是亚历山大!
只可惜,不论如何,就是生不出来。
如今。赵朴已经二十五岁了,若是在二十一世纪,可能还是光棍,也没有人说什么。可是在大宋,二十五岁了,还没有孩子,遭人闲话。而身为大宋皇帝,二十五岁了,还是没有孩子,更是遭人闲话。
因为没有宝宝,朝廷内人心动荡不安。
“宝宝会有的!”赵朴安慰着,身边的美人,心中默默道。
“陛下,臣妾就有一个弟弟。弟弟不懂事,犯了国法,请陛下饶恕。臣妾也知道,国法难容,只是就一个弟弟……”贤妃说道,语气有些哽咽楚楚动人,带着无穷魅力。
而赵朴神色平静,看不出一丝情绪波动。
贤妃心中忐忑不安,觉得形式有些不妙。
自从入宫后,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的时间,日渐的解除中,贤妃也渐渐懂得了这位皇上的性格秉性。这位皇上,性格温和,很少责难太监、后妃、宫女等,是难得仁君。
一些宫女后妃,即便是犯了错误,这位皇上也是宽容至极。
可若是认为这位皇上,耳根子软,好说话,那就错了。一旦触怒了这位皇上底线,这位皇上一丝情面也不讲,毫不留情。
“爱妃,求错人了!”赵朴笑道,“此时,爱妃请求朕宽恕你弟弟,求错了人!求朕宽恕,不如求你弟弟不在犯错误!”
“陛下,放我弟弟一条生路吧!”贤妃心情紧张。
“爱妃可愿听一个故事?”赵朴笑道。
“臣妾愿意听!”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虔诚的佛教徒问道:‘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