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帝受苦,陛下身为人子,岂能不尽孝,请迎回二帝,权孝义!”
一个个文臣,开始上前说着,请求赵朴迎回二帝。
百善孝为先,在宋朝孝道,排在第一位。
以孝为话题,一些臣子们提出了迎回二帝的主张。
赵朴的脸色微微发绿,觉得阴谋气息更浓。
“那迎回二帝,我朝要付出什么,各位臣工可想到?”这时,一个臣子提出了反对意见,此人正是秦桧。秦桧大义凛然道:“当年楚怀王被秦国囚禁,楚国用了五百里土地,前去赎人,尚未赎回,白白丢了五百里土地!”
“而如今,为了迎回两位先帝,我朝又要付出什么代价,是丢掉四川之地,还是丢掉襄樊之地,还是耗费几百万贯钱,还是逼迫我皇退位!”
此刻,秦桧义正言辞的反驳着,一副铁杆保皇派的味道。
虽然没有明确反对迎回二帝,但是指出了迎回二帝,可能遭到金国讹诈,可能损失惨重。
“混账秦桧,身为人子,岂能容父亲,兄长在敌国受辱。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孝!”一个御史对着秦桧大骂。
“土地算什么。金钱算什么,我大宋可是以孝治天下!”
“陛下皇位源于兄长父亲,岂能忘却!”
一些御史纷纷反驳。
“右丞相。钱没有了可以再挣,可若是父亲兄长死了,那时想要尽孝而不可得。莫非,在秦丞相眼中,孝道不如钱财重要吗?”另一个臣子说道,语气凌厉,上纲上线。一下子将迎回二帝,牵扯到了孝道与金钱。
此时,赵鼎反驳道:“迎回二帝。不是不可,但是代价太大了,超过了我朝承受能力。孝道重于泰山,但是国事更重。陛下。岂能为了孝道。而至大宋百姓于不顾!”
李纲也道:“陛下,迎回二帝,不是不可,但是需要慎之又慎,免得上当!”
原本,赵鼎、李纲二人,可谓是秦桧的政敌,只是此刻却站在了秦桧的一方。
顿时间。朝堂上分为两个派别,一个主张迎回二帝。一个反对迎回二帝。而主张迎接回二帝,多是一些郁郁不得志之辈,多是在闲散衙门,朝堂之上,话语权不大,边角料臣子;
这些臣子,在赵朴上台后郁郁不得志,原本身居高位,可是随着皇帝的更替,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人物边缘化。此刻提出迎接回两位皇帝,更多是为了刷存在高,提升人气。
而反对迎接回二帝,多是朝中的实权派,【。52dzs。】或是赵朴的亲信。
名声、人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上风,与皇上保持一致。
话不能乱说,尤其是在朝堂上。乱说话,轻则是丢官流放,重则是小命不保。这些臣子们,朝堂上说得每一句话,都事先打了无数次腹稿,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乱说。而一旦没有相好时,很少说话,沉默是金!
此时说得这些话,更多是代表了各自派系利益,各自立场。
迎接回宋朝这两位皇帝,虽然无法真正撼动赵朴的位置,但是却会生出很多的变故。
没有那个皇上,喜欢有太上皇站在身边。
只要是明智之辈,都不提及迎接回两位皇帝,这是给赵朴添堵。
当然也有例外…………
底下的臣子们,在争吵着,赵朴一边看着,一边思索。
“阴谋呀,阴谋!”赵朴心中已经了然了一切。
无风不起浪,没有人兴风作浪,也不会有今天的波折,看来金人要动手了。
由于赵朴的刚硬态度,很多的投降派们偃旗息鼓,但是他们并未真正停息,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开始渗透,开始改变。而金军高层,也利用朝中臣子的异心,在关键时刻,提出了这个问题。
迎接回二帝!
若是前几年,没有人会提出这个话题,因为那时宋弱金强;此刻提出这个话题,却是意义重大,因为宋强金弱。
随着宋朝军事上的胜利,平时隐藏的矛盾,一些纠葛也是随着再现。
打完了外战,内战也开始了。
有些人,要借此打击政敌;有些人,要借此次上位;还有些人;要借此试探他的底线。
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而这个问题有无法回避,因为迎回二帝,直接关系着孝道。
在这个时代,皇帝犯下任何错误,都不算是错误,都有人去顶雷;百姓们、大臣们也会原谅。可若是挂上不孝的名声,那没有人会顶雷,没有人会去背黑锅,反而是会名声烂大街。
“有意思!”
赵朴心中笑着,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危机,可也是一次机遇。
…………
在争论了许久之后,早朝结束,没有得出明确的定论。
下了朝会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只留下几个臣子商议国事,其中就有秦桧。
在偏殿内,秦桧、李纲、赵鼎、范伯彦等,几个重要臣子汇聚在一起是,算是一场内阁议会!若说早朝,属于党争的舞台;那内阁就是决策机构,决定大致方针。
可能有争斗,但是合作高于一切。
此刻,偏殿内很是安静,静悄悄,气氛有些压抑!
最后,还是赵朴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分。不管父亲还有兄长,有多大的过错,还是亲人。亲人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经。这些年,父亲和兄长都吃了很多苦头。是该将他们接回来了!”
秦桧心中松了一口气,宗磐交给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不怕漫天要价,不怕条件苛刻,就怕这位皇帝根本不搭理。总算是开看口子。
而李纲却是神色复杂,有些不甘。士为知己者死,身为臣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君王的任用,在宋徽宗时代踏步受重用;在宋钦宗时代,时起时落;只有在这位皇帝面前受到重用,跟谁着这样的皇帝,不愁扬名立万。
潜意识中,李纲不希望那两位皇帝回来,这会给宋朝带来波折。
当年河东之战,二十万西军全军覆没,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粮草匮乏。
而那时,宋徽宗手下的臣子,不服宋钦宗,截断来东南粮草来源,致使粮草匮乏,致使河东大败。这样的惨剧,不能再发生了,李纲不希望这两位回来。
这两位皇帝,都是添乱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而其他臣子也是选择了沉默,涉及到皇室,有些事情,不好说!
可赵鼎却顾忌不了这么多。
“陛下,不可!”赵鼎豁然站起,神情愤怒道:“天不可有二日,国不可有二君。若是这两位先皇回来,必会让局势波折,那时天地大变,局势将失控!”
秦桧一见局势不妙,立刻道:“如今,大宋皇上才是天,而两位先帝,先是有败军丧国之辱,岂能再度为皇,所谓的国有三君,不过是无稽之谈。此刻,两位先皇,要兵没有兵,要财无财,百姓反对其可能复位为君。你多虑了!”
“你说的倒是轻巧!”赵鼎不屑道,“皇上登基,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有着盖世功劳,暂时弥补了自身不足。如今,这两位先皇回宋,若是两位先皇不甘心退位,多方动作,那时陛下该如何?是囚还是杀!不论如何,都是陷陛下于不义,有损陛下英明。”(未完待续。。)
第416章孝道,无法迈过的门槛
“陛下,可能顾念父子之情,兄弟之情,但是皇位争斗,本就是不顾亲情。”
“陛下,可能觉得两位先皇,此刻无兵、无权、无财,怎么可能威胁到皇位,又念及亲情,可能迎回两位先皇。陛下却疏忽了,两位先皇可能无心争夺皇位,可是一些野心之辈,却可能借助两位先皇的名声作乱!”
赵鼎沉声道。
这就是内阁会议的好处,大多数都是自己人,可以说平时不敢说的一些话,即便是说得有些过火,也不要紧。
赵朴面无表情,心中却有些赞同。
这些话说得话很难听,可是仔细思考,还是有些道理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你不想当皇帝,麻烦就远离你。很多时刻,皇位不仅是个人利益,更是集体利益。
在皇位面前,有些人会被拉下水,想要脱身而不得。
就好似当年,宋徽宗已经退位了,无心于皇位,可是手下还有臣子们到处活动,害的宋徽宗被牵连。
当年明英宗,被蒙古俘虏,后来复位前,也是被囚禁,那时也是没兵、没权,什么也没有,可是照样复位,当了皇帝。
在权势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在汴梁时,他只是一个闲散的亲王,没有谁会想到他当了皇帝;而如今,二帝回宋,也没有人会指望这两位复位,只是未来又谁说得准!
一时之间,赵朴心中有些茫然。有些恐慌,可最后赵朴摇摇头,颇有些虚伪的道:“卿家。你说的有些过了!”
赵鼎道:“陛下,三思!”
“思考再多也无用!”赵朴深吸了一口气,道:“因为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中。迎回两位先帝,势在必行,不然朕妄为人子!若是不迎回两位陛先帝,必然流言满天飞。朕的名声就毁了!”
在座的臣子们,立时有些无奈。
赵鼎也无言了。
名声很重要,一旦名声烂大街了。对于北伐极为不利。
“不过,仅仅赎回两位先帝,似乎有些少了!”
赵朴嘴角带着笑容,神情中有些冷傲:“当年。在汴梁时很多赵氏宗亲。那些被掳走的宋朝官员,多数王爷不如狗,公主不如鸡。这些都要赎回来了,即便是那些死了的了,也要拿回骨灰,正所谓入土为安!当年,曹操能赎回蔡文姬,朕也能赎回这些被褥的宗室!
“陛下。这似乎要花很多钱!”秦桧说着。
“钱最多,只有一百万贯!”赵朴拍板道:“当年。金国是如何掳走我汴梁百姓,我朝官员,我朝宗室,如今都要一一还回来。若是觉得钱不够,可以拒绝交易,朕不介意提兵去取。金国要有自知之明,还以为是当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吗?如今,金军上下都朽了,战斗力差。而我朝军队却是蒸蒸日上,已经逼近了幽云,逼近了辽东。只要朕不死,五年之内,必然马踏幽云;十年之内,塞外再无女真!”
“人要有自知之明,这是金国向我朝乞和,不愿意,可以不答应,朕巴不得马踏塞外,血洗女真。当年汉朝灭了匈奴,唐朝灭了突厥,朕也能灭了女真!”
“若是识时务,朕日后破了女真,只灭完颜一族;若是不识时务,朕不介意将女真彻底抹除!”
赵朴杀气腾腾的说着。
在场的文臣,都觉得脸上发寒,这位皇上杀气太重了。可也唯有如此大的杀气,才能压制住女真,才能在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
“右丞相,这个任务交给你了!”最后,赵朴看向了秦桧。
秦桧身子有些颤动,心中更是害怕至极,此刻见到赵朴点名,要做议和使者,立时道:“微臣定然不辱使命!”
“希望你做好!”赵朴带着深意道。
“微臣省得!”秦桧说道,心中却冰凉至极,看来这位皇帝是知道了一切。私通金国,罪名可大可小,况且皇上杀人,不需要明确的证据,只需要怀疑就足够了。
这位皇上嘴上说得,希望做好,实际上是希望一直拖下去,最好托黄了!
…………
回到后宫中,赵朴的神情有些疲惫。
“明天,汴梁城内,可能到处都是议论迎回二帝,一步步利用舆论,将我逼到绝境,以惨重代价,赎回这两人;然后借机开启谈判,拖延时间,然后积蓄力量,再次施展其他手段!”
赵朴的脑袋中,明亮至极。
这是金国的算计!
利用一些臣子,在殿内说起迎回二帝,进而挑起舆论,一步步将赵朴逼入议和的境地。
金国的这个计划,很简单,很是粗糙,是**裸的阳谋,只要是有些眼力,都可以看出,只是看出又如何?根本无法避免。
孝道,是赵朴无法迈过的门槛。
“宋朝走得是士大夫路线,走得是士绅治理天下的路线,只有得到士绅支持,符合士绅利益,才能安稳做好皇帝,不然一切都是梦幻空花。”
“可是,我上台之后,先是大力新军,这些军队将领多是穷苦出身,脱离士绅控制;而后来组建内阁和军部,有无形的加强了集权,从士大夫手中夺走了很多权利;而银行的出现,让高利贷受到打击,让士绅土地剥削受到了压制。这些都触及了士绅利益,若是在太平年代,早已是麻烦不断,皇位动荡。而所幸的是,这是战争时期,在战争时期,一切服从于军事。毕竟士绅利益受损,也胜过金军掳掠。只是这些矛盾,好似炸弹一般,平时隐藏起来,关键时刻,却会将我炸得灰飞烟灭。”
“世上,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可是将两位先帝迎回来,我只能是千日防贼,时刻防止着复辟,防止着夺门之变!”
赵朴苦笑着。
“只希望秦桧识事务,将赎回二帝的谈判,变成漫无期限的谈判,能拖多久,拖上多久。若是秦桧不识好歹,我不介意砍杀了他!”赵朴眼睛中闪出一丝狠辣。
之所以重用秦桧,只因为秦桧识时务,很多事情,只需要简单吩咐几句,秦桧就会做得很好。
有秦桧存在,赵朴省事了很多。
因而,即便是秦桧案底有污点,即便是有着诸多缺点,赵朴也是容忍下了他。
砍了秦桧容易,想要找到秦桧的替代品,就有些难度了!
只是一切都是有底线的,秦桧与金国眉来眼去,没有什么,可是一旦越过了底线,赵朴不介意杀死他。
君王杀人,不需要理由!(未完待续。。)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417章舆论战
回到府邸,秦桧只觉得后背发冷,脸色有些苍白。
“夫君,你这是怎么了!”王氏问道。
“伴君如伴虎,这位皇上不好伺候!”秦桧唏嘘道,“我还是低估了皇上。若是处理不好,轻则是罢官,重则是全家遭殃!”
“不会!”王氏道,“皇上对臣子极为宽容,也没有将他杀过什么人,怎么会严惩夫君?”
“你太小看他了,不是不杀,而是懒得杀而已。毕竟杀人容易,想要做好替代品,却有些难度。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用老人,至少知道性格秉性,好算计,好惩治而已。”
“只是,一旦一些老人倚老卖老,不识好歹,过了线,他会毫不可气的下杀手。他可不是宋徽宗,也不是宋钦宗,没有那样好糊弄!”秦桧忧虑道,“而我是此次议和使者,目的不在促进议和成功,而是让议和不成功!”
王氏也是心中一紧,“难道真的有杀生之祸吗?”
“我的那些小算计,还是落空了!”秦桧有些失望,原本想要置身事外,可还是被卷了进去。
…………
第二天,赵朴没有到军营去视察,也没有批阅奏章,而是在大街上闲逛,还有在一些茶馆、酒楼转悠。
呆在皇宫时间久了,容易得心理疾病;需要时常在外面走动走动,晒晒太阳,免得发霉。
行走在大街上,赵朴忘却了烦躁的政务。忘却了钩心斗角,忘却了生活的种种。直到这一刻,赵朴才感觉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
而此刻,在酒楼上,到处都在议论迎回二帝的事情。
“当今官家,要尽孝道,迎回二帝!”
“金军残暴,肯将二帝放回来吗?”
“又不知道金军会敲诈多少钱!”
“金军言而无信,说出的话。可能是假的!”
“我看未必。当今皇上,一定不会迎回二帝,若是迎回二帝。当今皇上皇位必然不保。最好是两位先帝,永远呆在金国,老死在金国,这样才不会威胁到当今皇上的皇位!”
“就是。皇位争夺。历来残酷,国无二日,若欧式两位先帝回来,当今官家皇位也不稳!”
“胡说,百善孝为先,皇上身为人子,岂能不迎回两位先帝。我听宫人说,皇上说了。若是有生之年,救不会两位皇帝。救不会受辱的宗室百姓,皇上终身不进祖坟!”
“不会!皇上竟然发出这样的誓言!”
“皇上说了,灭不了金国,不进祖坟,只愿意将尸体火化,化为骨灰,洒在长江内!”
“救回二帝算什么,皇上还要救回那些被掳走的汴梁百姓!二帝受苦,皇子皇孙受苦,无数官吏,无数百姓也在受苦,都要就回来。当今曹操能赎回蔡文姬,当今官家也能救回那些被掳走的百姓。”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皇上说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当年太宗皇帝犯了错误,容忍契丹占据幽云十六州,结果给后人埋下了隐患,导致失去长城防线,靖康之耻。若是此生灭不了金国,迟早会在发生一次靖康之耻。与其子孙后代与金国拼杀个不休,再次上演靖康之耻,不如一劳永逸的解决了金国。汉朝能灭了匈奴,唐朝能没了突厥,我大宋为何灭不了女真。二十年灭不了金国,皇上愿意逊位!”
“我看是皇上胡说,皇位怎么能随意让与他人。我可没有见过那个皇帝逊过位?”
“久战必亡,当今官家好似汉武帝般好战,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民众疲惫,流民遍起,说不定我朝好似秦国一般二世而亡!”
“二世而亡,又如何?皇上说了,秦朝二世二亡,可是照样却匈奴七百里;隋朝两代二亡,可照样是干到了高丽,让突厥恐惧。后来的汉朝,唐朝,都是我汉人的基业,依旧是汉人当皇帝。若是能灭了金国,保全我汉人国柞,免于五胡乱华的苦难,就是我大宋亡了,也认了。即便是被乱臣贼子,篡夺了皇位,也胜过蛮夷纵横!”
各种言论夹杂着,越说越离谱,甚至涉及了一些敏感词语。
一些侍卫,有些忍不住了,可是赵朴还是稳坐钓鱼台,一点也不在乎。
赵朴极有滋味的听着,时而还发出笑声。
这就是宋朝,不以言论罪,只要不涉及造反,几乎不会有事。没有说会因为所措一句话,而脑袋落地;也不必担心兴起文字狱,祸及族人;更不必担心权臣压迫,随时迫害。
不以言论罪,给了言论自由,形成较好的舆论监督,使宋朝至始至终,没有犯下大错误
“陛下,岂能容这些书生胡说?”王舞月气愤连连道。
“那又如何?”赵朴哈哈笑道,“我是上前将他们砍成几片,还是抓到牢里!”
“那可也不能让他们这样胡说!”
“我朝最为民主,言论自由,不以言论罪?”赵朴笑道,“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说说闹闹,可比看耍猴,有意思多了!”
“陛下……”王舞月还是有些不理解。
“何为民心?何为大义?大义所在,就是民心所在!”赵朴淡淡道,“没有权利不要紧,没有金钱不要紧,没有军队也不要紧,但是不能没有民心,没有大义,只要有大义,只要民心,一切都会有的!”
“只不过,大义民心,不在于那几千万汉人百姓,而在那不足一百万的士大夫,一百万的读书人,这些人才是民心所在,才是利益所在!”
“屁股决定脑袋,要知道屁股坐在哪一方,才能做好事情!”
“我们走!”
赵朴起身离去,有到了另一个酒楼。
就这样不断的走动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一些人眼密集之处,在书生聚集之处,舆论制造之处,传播之处。多数区域,都在议论一个话题,那就是迎回二帝。
有的则说,当今皇上不会迎回二帝,以威胁帝位;
有的说,皇上发下毒誓,二十年灭金,否则不入宗祠,灰撒长江;
有人说,皇上好似汉武帝,穷兵黩武,这是亡国之兆;
有人说,皇上宁可亡国,也要灭金;
有人说,皇上纵然武夫,致使武夫势力扩大,必将导致藩镇割据;
有人说,皇上宁可,藩镇割据,也要灭金,藩镇割据不过是乱天下,可是金人为祸却是灭天下;
有的说,只有议和,才有太平;
有的说,只有战争,才有和平。
一时之间,整个杭州开始了剧烈的舆论争锋。
没有刀剑拼杀,没有刀光剑影,可是依旧杀气逼人,不寒而栗。(未完待续。。)
第418章诏狱开始了!
商战、心理战、宫战、外交战、舆论战……
战场无处不在,战争时刻发生。
而此刻,杭州正在发生舆论战。
舆论战,不见鲜血,可是杀气依旧逼人。
身为帝王,要掌控三大权力,一是兵权,只有兵权在手,安全才有保障,才能随时镇压叛乱;二是掌控财权,只有掌控财权,才能养起军队,才能应付各种意外,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第三,则是舆论权,掌控说话权。
在某种程度上,舆论权,超过了兵权,财权。
很多时刻,除了开国君王之外,皇上很少直接掌控军队,对军队控制力很低;除了开国君王,很多君王也是失去财政权,被臣子们架空,国库空虚。
可是,一旦掌控了舆论权,即便是军队脱离掌控,一些将领也不敢造反;即便是没有钱财,也可以收刮而来。
自从赵朴当了皇帝后,极为重视舆论权,试探掌士绅喉舌,对底层百姓们实行洗脑,对中层士绅们进行欺骗,对大臣们进行改造。就好似搞市场营啸一般,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阶层,说着不同的话,为的就是贯彻抗金方针。
而舆论,主要有两个两个来源,一个是主流的媒体传播,比如邸报、告示;一个来源是非主流媒体,如酒楼、青楼等,人群汇聚处,传播来的谣言。
而有时,谣言比主流媒体。更加容易传播,更加容易取信于人。
在很多时刻,百姓们宁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政府说得话。
为了掌控舆论,统一思想,创立了报纸,控制了主流媒体;但是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这年头没有汉语拼音,又没有简体字,识字率很低。多数群体都是文盲,他们更容易相信街头的谣言。
若是简单的认为,掌控了报纸。就掌控了舆论,那就是大错特错。
而军情司和内卫,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些非主流媒体,及时掌控这些谣言的传播。
而随着这场舆论战的开战。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也是随之揭开,当然其中可能有错误,可能有冤假错案,只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冤假错案。
看着书桌上的情报,赵朴不断的分析着,脸上露出了冷笑,“牛鬼神蛇。都出来了,看来又要打清洗一把了!”
“舆论战。最后的胜利者,不是说能说,而在于谁掌控枪杆子!”
“看来,秦桧还是精明的,没有在此刻出来搀和一把!”
“杭州,要见血了!”
赵朴轻轻吸了一口气,觉得心情有些压抑。
一直以来,赵朴都是对士大夫们保持容忍克制,觉得这是战争时期,最好是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只有团结才能更好抗金。只是在追求团结的时刻,忽视了打击牛鬼神色。
赵朴觉得不断洗脑,不断的统一思想,又是不断的打击金军,不会影响大局的。
可是他还是忽视了,轻视了那些牛鬼神蛇。
这些牛鬼神蛇不断的试探,不断的试探底线,此刻更是玩起了舆论战。
一旦二帝回来,那时又不知道会闹腾成什么样子!
“果然给上二分颜色,就要开染发,不搞清洗,不砍人,你们就不舒服!”赵朴咬牙切齿道,“既然说服不了,那就彻底消灭吗?死去的敌人,才是好敌人;死去的政客,才是好政客!”
赵朴很伤心,他从来不想砍人,尤其是砍杀宋朝臣子,这没有意义。
不管怎么说,这些宋朝大臣,都是他的打工仔,都是他的员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没有疲劳也有汗水。只是有时候,不得不动手,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那一边,就要为那一边说话。
政治斗争,无关乎正邪,无关乎对错,只关系利益。
只要是利益受损,哪怕是邪恶的事情,照样要做;只要是利益受损,谦谦君子也会化为噩梦。
无关乎节操,只关乎利益。
“诏狱开始!”
赵朴说道,说完之后,好似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微臣遵旨!”
内卫首领赵大起身离开,没有皇上的旨意,没有明确的命令,但是他知道他该做什么。
那时,皇上还是十三皇子,是仪王殿下,那时他是侍卫,要负责处理好琐碎事情;如今,皇上是天子,有些事情只能想不能做,而这些不能做得事情,需要他去做。
…………
杭州城,是大宋的政治中心。
自从赵朴暂时定都杭州之后,就一直处在稳定繁荣当中,是人间天堂。
闲着无聊读书人,总喜欢一轮时政,正所谓忧国忧民。此刻围绕着迎回二帝,围绕着北伐,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而一些势力也随着卷入,引导着趋势。
读书人,年轻时多是热血、冲动,自以为是,认死理。
这是他们的最大优点,为了理想而不惜生命,九死而不悔,是最好的洗脑对象,是改革变法的中流砥柱,是清扫旧阶层,打击守旧派的主力;
而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缺点,漠视他人意见,轻视生命好似草芥,为了理想忽视现实,极易受到他人蛊惑,最容易受到野心家利用,经常被当作炮灰。
在这场舆论战中,这些读书人就被当作了炮灰。
随着谣言的传播,一些老油条明显感到局势不妙,开始退后,只有这些傻乎乎的读书人还冲在前面。
直到诏狱开始!
直到近卫军开始进程,封锁杭州,实行军官,全城戒严,禁止百姓在城内走动,开始大肆抓捕读书人,抓捕一些官员,抓捕一些叛党,一些人才警觉,只是这时已经晚了。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所谓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谁若是当真,谁就是傻子。
这一刻,帝王出现狰狞!
“我是冤枉的,你不能抓我!”
“我是读书人,你不能打我!”
一些聚会的读书人,想要反抗,可是很亏引来了棍棒,还有绳索。管你书生叫嚷得再厉害,都是棍棒侍候,都是绳索捆绑。
而一些官员,也被逮捕,关押到了大理寺。
这些进城的近卫军士兵很文明,没有刀刀剑,都是棍棒,还抱着布条,只会伤人,却死不了人。近卫军中,很多是读书人出身,只是加入了武备学堂,成为了武备学堂一员。近卫军多数军官,都是读书人出身,可是此刻逮捕起读书人,一点也不留情。
只因为,皇上说了,杭州城内出现了乱党,勾结金军,想要对大宋不轨。很多书生,遭到了蒙蔽,此刻要逮捕;一些情节严重者,要严惩;一些勾结深刻官员,要流放……
顿时间,风声鹤唳,风雨欲来,整个杭州进入了寒冬腊月!(未完待续。。)
ps: 修改了许久,删了几次,终于写出来了。
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
这一事件,叫做流血的五月。
这一事件,又称为清洗的五月。
公元1133年,宋朝兴武八年,在奸相秦桧的蛊惑下,皇上发动了命令,清洗大量的臣子,逮捕了大量的读书人,牢狱为之满,不得已,军营中设置牢狱,号为集中营。
集中营,集中处理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