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夜,王舞月在干什么?”
“今夜,小秀秀在干什么?”
“今夜,秦桧在干什么?”
“今夜,岳飞在干什么?”
胡思乱想了许久,直到脑袋昏昏沉沉,才渐渐入睡。
第373章殿试
“一个国家的衰亡,首先起源于教育的衰败,接着是吏治的衰败,终于国防的衰败。教育是最为廉价的国防,一国强盛唯有教育,一国衰亡唯有教育。教育得当与否,关系国家百年兴败!”
在大殿上,今天正是殿试的日子。
只是没有率先开场考试,而是赵朴激情的演讲了起来。
殿试,在众多大臣眼中,似乎极为重要,可是在赵朴眼中,极为不重要。
这年头考进士,可比后世高考难度更大。
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入殿试的,没有一个废物,废物也进不了大殿。进行考试,选出状元、榜样、探花,除了获得虚名之外,其他意义不大。
此刻,赵朴对殿试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洗脑。
比起考试来说,洗脑更为重要。
马克思说过,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却是忘了说知识精英们引导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决定一个社会发展趋势的,绝对一国强盛的,不是所谓的劳动人民,而是知识精英。
在历史的一次次变革中,劳动人民更多是扮演着炮灰、替罪羊、被剥削者的角色。
而知识精英们,则是引领着时代发展,国家强盛,也可能剥削着劳动人民,更在某种情况下,出卖着国家利益。
对知识精英的洗脑,很是重要。
洗脑,要从早到晚,在一些关键场合更是如此。
历史一次次证明,明君的口才、演讲,超过才略、决断。
一位伟大的明君,不在于文韬武略,而在于用强大的口才,形成强烈的人格魅力,将一大批知识精英汇聚在身边,抛头颅洒热血,九死而心未悔。
沉默是金。大错特错。
“我朝为何败于金国,差些灭国,源于教育的失败。我朝文风鼎盛,文人辈出,奈何武将凋零,堂堂一个汴梁保卫战,连一个合适的武将都找不到。只能文臣能上阵,丢不丢人!”赵朴看向了李纲,脸上有些悲哀。
李纲神情激动,皇上还是记得他的。
“科举为国取士,自然要取于国有用之才了。何为有用之才,国家需要什么人才。士子们就学什么!”
在场的大臣,考生们点点头,表示赞同。
“圣人之学乃是为了出仕,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很重要,但是仅仅是都圣人之学是不够的。孔圣人威名远播万载,圣学远扬于万古,奈何还是救不了自己的祖国鲁国。只能是坐视鲁国被灭!”
“而我朝文风鼎盛,却差些亡国于女真,究其根源,乃是天下士子所学无用于国,其败就源于教育!我朝士子何止百万,女真全族之数不过如此,若士大夫人人苦练武艺,熟读兵法。岂能容契丹、女真等胡虏猖獗?”
“陛下,我等是读书人,岂能从事这等粗鄙之事。这些事情,自然有武将!”这时,一个文臣似乎有些不服气,上前说道。
赵朴摇了摇头:“天下之利,我皇室占据其三。士大夫占据其五,农人商人占据其二。天下之利,大头在于我皇室与士大夫。故而,太祖才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仅是共治,更是共享天下之利!”
“如今乱世,士大夫不保卫,谁来保卫?难道指望农夫吗?谁当皇帝,农夫都是种田纳粮。说一句不中听的话,那一天,我大宋亡了,被女真攻破了。那时农夫还是种地,还是食不果腹,难道能指望他们保卫江山吗?”
那个文臣立时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保江山,靠的的是武将拼命,文臣保证粮草,根农夫一毛钱不沾。
“若士大夫为天下兴而学,则天下兴;士大夫所学无益于天下,则天下亡!教育成败关系国家兴旺。我朝差些亡国,就是士大夫所学无用!”说着,赵朴感叹道,“当年王安石变法,或是青苗法,或是募役法,或是保马法,一连串,变得太多了,贪多嚼不烂,事情干多了,什么事情也干不好。若是王安石等静下心来,只是改革教育,改革太学,让百万士子多学一点耍大刀、射箭、砍人的本事,不做文士改当武士,科举也考射箭、考兵法、考砍人的本事,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早杀光光了!”
在场的大臣、考生,面面相觑,皇上的话已经很明确了。大宋实行的是,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最后大宋差些亡了,归根结底,就是百万士子无用!
一时间,气氛尴尬了起来。
满朝大臣都沉默不语,说都不说话,事实胜于雄辩,宋朝实行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此时差些把天下治亡了,还有什么可说的?总比不能说皇上无用吧!
这时,赵鼎开口道:“陛下,大宋差些亡国,与我等士大夫无关,是六贼贪婪,武将无能。”
赵朴冷冷道:“武将无能,为何士大夫不去打呢?士大夫,包括两种,一种是文士,一种是武士。与其在青楼泡妞把妹的时间,不如多练练射箭,砍人的功夫,只要百万士大夫齐心血武艺,努力学砍人的技术,契丹、西夏、女真早灭了!”
“朕,为何要多次想要关闭青楼,就是觉得士大夫与其在青楼泡妞把妹,不如节省下时间学射箭,学砍人。若是真那样,金国何愁不灭!”
“不要指责武将无能,与其指责他人,不如自己多学习。就好似朕,本身也是一个读书人,连刀都没有摸过,可是自从女真南侵以来,朕开始学习射箭,开始学习砍人的技巧,就这样在河东大败金军,在扬州击溃了金军一部,更是取得襄阳保卫战胜利!学习没有迟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就怕为人懒惰,懒得学习!”
说着说着,就有些跑题了。
不过跑题了,也不要紧;他是皇上,更重要是他是今天殿试的考官。而身为考生们,最为重要的不是写好文章,而是揣摩皇上的心意。
似乎觉说得差不多了,似乎嘴巴有些发干,赵朴停下了话头,说道:“今天的殿试题目为‘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
殿试的考生仔细回想着这四个字,久久难以下笔。
在场的考生,都是精英,对于论云更是倒背如流,对于其中的解释,透彻三分。只是倒背如流也罢,透彻三分也罢,得不到皇上的认可,都是白搭,又联想着皇上刚才说得话,思维不断扩散延展开来。
许久之后,才有一人动手写了起来!
接着,又有人开始写。
渐渐的大殿内,只剩下刷刷刷的写字声。
而此刻,赵朴却开始走神,开始神飘万里之外。
…………
殿试结束了。
而一张张卷子,也是落在了赵朴的案头上。
而此时赵朴则是兴致勃勃的翻看着,心情愉悦到了极点,这些考生中,可能诞生苏东坡之流的文人,可能诞生辛弃疾这样的国士,可能诞生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时代伟人。
只是在伟大又如何才,此刻摆在案头上,尽情的由他蹂躏,一言决生死,一言决成败。
这就是皇上的待遇吧!
这些试卷不过七十份,打开试卷,赵朴仔细的检查着,觉得内容差不多,这些殿试的考生挺上道的。
试卷的内容,多是迎合他的心意,或是贬低青楼,或是提倡士子学武,或是积极抗金等。
当翻阅完毕后,赵朴从中挑出六份最合心意的试卷,算是前六名吧!
只是,第一名该如何确定!
这可是一个极为重视名利的时代!
第一名,不叫第一名,而叫状元;第二名,不叫第二名,叫榜样;第三名不叫第三名,叫探花。
赵朴眼中,第一名与第六名差不多,可是在读书人眼中,第一名与第六名差距好似天地。
“该如何确定!”
一时间,赵朴有些难以取舍。
“内卫何在?”
“去,调查一下,这些人的资料!”
“是!”
随着赵朴的命令,内卫快速出动,去调查六个人的人生经历。
既然水平差不多,那就家境贫寒者居先;既然水平差不多,那就北方人居先;既然水平差不多,那年纪中等的居先…………一个个标准已经在赵朴心中设定。
第374章南北合击
这些日子,岳飞都在煎熬中渡过。
战争很多时刻,是比试耐心,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先撑不住气,谁先出手,谁就输了。
战争很多时刻,没有太多的花哨,没有太多的算计,很多时刻是硬实力的比拼,是将士战斗力、后勤能力、将领指挥能力的比拼。
战争很多时刻,充满了太多的变数,没有到了最后,谁也不知道胜利,轻易的开打容易,保证笑道最后很难。
在淮安,对峙已经有四个月之久了,除了小规模军队的交锋之外,更多是对峙,两军战士,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先出手。
这三个月的时间,完颜宗翰彻底的了解了岳飞:用兵谨慎而大胆,出手往往是出人意料,在以为进攻的时刻,却是选择防御,在以为防御的时刻,却是选择进攻。
将营寨守护的滴水不漏,根本找不到一丝破绽。
唯一的缺点,就是粮道了。
只是粮道,不仅没有成为宋军的软肋,反而是成为了岳飞致命的杀手锏。金军几次想要出击,想要捣毁宋军粮道,只是一次次出击,一次次失败,死伤无数。
而此时,岳飞也是彻底的了解了完颜宗翰:作为金国第一元帅,宗翰的指挥能力不容置疑,在军队应用上巧妙至极,无懈可击。一次次试探,一次次出击,各有胜负。
连续三个月的对峙,完颜宗翰采取了各种手段。试探挑衅,试图找出宋军破绽,然后大破宋军。只是一次次失败。此时有些骑虎难下之感,想要进攻,难以打破宋军营垒;想要分兵袭击,又会被宋军各个击破;想要向后退去,诱敌深入,只是诱敌怕变成真败。
此时可谓是进不得;分不得,退不得。无路可走。
只要是走错一步路,岳飞就会抓住破绽,然后撕咬而来。不断的扩大战果,最后将金军彻底击败。
此时,宗翰苦恼至极,唯一期望的的就是“反间计”生效。
妄想着再上演一场临阵换将。长平之战。
而此时。岳飞也是进攻进退无路,以宋军野战能力,胜算不高;向后退兵必然召来金军追杀,那时士气一散,全军休矣。而此时,想要分兵,袭击金军其他地区,也是找死。
岳飞想过无数个方案。想过无数个打破金军的手段,只是最后一一否决。金军不是废物。而是天下第一的强军,对于这样的敌人,根本不容一丝疏忽,不容犯下一丝错误,
那些轻视金军的,那些犯下错误的,都是成为了金军的刀下鬼。
尤其是身为二十万大军统帅!
若此时岳飞仅仅是统帅不到一万人的大军,他会不顾一起的冲杀去拼杀一阵,运气好灭了敌人,运气差被敌人灭了。绝对不会像如今这样,前后思索,辗转反侧,苦苦思考。因为仅仅是不到一万大军,败了就败了,反正大宋每年要败亡许多大军,也不在乎他这不足一万大军。若是胜利了那就是大功。总之,他不会这样漫长的对峙下去,留下畏敌如虎,畏敌不前的名声。
只是如今不行了,他是二十万大军元帅,统帅着大宋近乎一半的精锐。这一咱若是败了,金军将会饮马长江。
那时,即便是将他砍成十八截,也能以抵销罪过。
岳飞一次次的想要进攻,可最后还是忍了下来。
而这也是他被指责为懦弱、无胆、畏敌等等坏名声。
只是名声再不好,也只能忍受着……
静静的对峙着!
此时就好似两头牛在顶角,都使劲力气拼命,不敢退让一丝,否则就是死;也不敢有一丝懈怠,一丝疏忽,否则也是死;也不敢有一丝冒进,一丝破绽,否则也是死。
…………
而此时一些文臣纷纷上书弹劾,弹劾的奏章,已经有好几箩筐了。
岳飞只能是等待着,煎熬的等待着。
“两位元帅!陛下的信件来了!”
这时,一封信送上,正是当今皇上赵朴的书信,而不是圣旨。
书信是用特定密码写成的,必须由相应的密码,才能破译内容。没有密码本,就算是截获了信件,也是白搭。而信件,多是同一份信,多次发送,为了就是丢失了几路之后,依旧能够安全到达。
而密码本,是临别前,皇上亲自交给的。
而书信的内容,需要两位元帅同时翻阅,然后销毁。
打开书信,一个查找,一个翻译,不久之后,这个大约千字的书信终于翻译出来了。
书信中写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战争更多时候要沉得住气,要急于求胜,而不是急于求战。宗翰是金国有名的大将,领兵能力无人可敌,要慎之又慎。
而金国更加困难,最先坚持不住的,定然是金军。
先与金军对峙,骄慢其心,然后南北夹击,彻底毁灭金军。这一战要求重创金军主力,使金军在山东一带,形成兵力空虚,将战线推到山东一带,甚至做好了跨海击辽东的准备。
而这这份信中,重点讲述了如何南北合计,如何重创金军主力。
“好计划!”岳飞看着,南北合计的计划,不由的赞叹了起来。
“这个计划真是神妙,可以扭转整个战局,我就不信到了那一刻,宗翰还能够淡定!”王守义欣喜道。
战局在变化,进攻计划也在变化,只是更多时刻,计划赶不上变化,上位者能做到的,只是尽量制造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致使战局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而已。
此时在东线呈现着僵局,双方兵马对峙起来,此时好似两只牛在顶角,谁先得到援兵,谁就会占据上风。
此刻,宋金大战,兵力调动达到了极致,前线几乎再也得不到援军。
宋军要将大量兵力戍守在长江、襄阳一带,铸成第二防线,以免前线失利,导致全局崩盘,根本不可能调动出多余兵力,援助前线;而此时金军也没有兵力,调往东线战场。
前一年,那场宋军海军登陆战,一拳打在金国的心窝上,对金国造成了致命的伤害,战火烧到了金军的腹心地带。运气好的是,那时登陆的宋军陆战能力太差了,破坏有限,可即便是如此,也将金国高层吓了一个半死。
金军需要大量兵力,构建沿海防线,防止宋军辽东、幽云登陆。
于是,宋朝要构建第二防线,金军要构建沿海防线,致使前线根本得不到一丝援兵。
而此时,宋军海军一分为二,一部分登陆高丽,以高丽为据点,一步步蚕食辽东,吸引金军注意力;一部分则是登陆山东,潜藏兵力,奇袭青州,断掉金军后路,致使金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一旦南北合击,计划成功,即便是吃不掉这十万金军,也能重创,为将战线推到山东做好准备。
一旦实现了整个计划,那时以湖北襄阳,山东青州,川陕汉中等,为三个支点战略态势上呈现了优势状态。那时宋军不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处在有利地位。
尤其是占据山东以后,依托山东的港口,进攻辽东,路程更近,速度更快,对金军的毁灭性打击更大。
那时,金军只能将更多兵力用来防守老巢,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
那时,只需要不断骚扰,不断疲惫,就会把金国彻底拖垮。
“南北合击计划,切莫泄露,看行之后,立刻烧掉!”
点着火,最后信件烧掉,似乎一切都不存在一般。
岳飞与王守义会心一笑,僵持的局势不久将打破,宋金大决战即将开始。(未完待续。。)
ps: 感谢变形阿米巴投了1张月票
第375章登陆辽东
“南北合击计划!”
此时,在渤海的一个无名小岛上,韩世忠得到了皇上送来的书信,也是密码加密,看完之后,直接烧毁。
在三个月前,北伐就开始了。
只是除了中线取得了洛水大捷之外,其他地区战绩凡凡,在西线和东线呈现了僵持局面,金军似乎处在劣势,似乎兵力单薄,可是骑兵众多,机动力大,反击后劲十足,
一旦急躁进攻,会露出破绽,被金军所趁,导致大败;可是一味的防守,又失去了进攻意义。
一切,正如皇上说得那样,北伐的时机不到。
此刻的宋军根本没有能力击溃金军主力,根本没有能力收复北伐。
能力有限,却是要强行吞下去,只会被活活撑死。
只是战斗打倒了这个份上,钱粮损耗无数,根本停不下,想要退后也根本不可能。一旦退兵,那时士气一衰,说不定就是大溃败。要退也只能是金军先退,宋军再退。
于是,便有了南北合击计划。
南北合击计划,先是对金军实行战术欺骗,接着动用海军,实行登陆作战,在山东登陆奇袭青州,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信件已经烧掉了,可是韩世忠却在来回走动着,久久难以平静。
“奇袭青州,看似容易,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做到隐蔽,隐瞒过金军;如何快速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青州;还有如何强制金军援兵,致使此战,宗翰孤立无援…………”
一个个问题摆在了他面前。
皇上只是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可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却是便宜行事。
而便宜行事的基础,在于策应整个北伐计划。
一旦整个计划出现了一丝疏忽,那皇上即便不砍他的脑袋,也会一楼到底,彻底失去信然。
“皇上,倒是信任我?”韩世忠苦笑着。不知该如何是好。
海军,过去没有这个概念;可是自从李纲奇袭辽东以来,声名大震。那一次李纲奇袭辽东。很是不成功,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一拳打在了金军的心窝上。
金军可以不在乎河北河东,不在乎幽云山东。却不能不在乎辽东地区。那里是女真人起源之处,是老巢所在。丢了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丢了老巢。
而如今,他更是海军最高统帅,统帅十万海军,地位重要关系大宋生死。
进可以登陆山东、辽东、幽云等地;退可以守长江,杭州湾出海口。
“罢了,拼上一把!”韩世忠眼中闪现出一丝狠辣。是该拼上一把了,海军耗费钱粮无数。若是没有显赫战功,他也脸上无光。“登陆辽东,这一次不再是沿海作战,而是要深入内陆,击打金军!”
“此外出使高丽,签订盟约;若是高丽人不识好歹,那就将他抹去!”
…………
公元1230年,在宋军北伐,激战了半年之久,双方都有些撑不住的时刻。宋朝海军出手了,大约一万骑兵,在海军的掩护之下,登陆辽东,开始袭扰女真村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三光策略;而一部则是登陆高丽,商议与高丽合约,共同抗击金军。
尽管金军之前,建设过海防,想要防备宋军登陆,在沿海地带设置了烽火台,防备宋军登陆破坏,只是辽东,乃至整个东北海岸线太过漫长了,没有雷达,没有预警机,一切只是最为原始,最为老套的手段,根本防不住宋军。
此时,夜色中,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好似海中狰狞的鲨鱼一般,浮上了水面,在一个烽火台的下方停泊了下来,然后上面开了一个口子,一个个黑色衣服的宋军战士,从中钻了出来。
若是现代人,就会发觉,这个黑乎乎的东西,分明是一艘潜艇。
只是由于技术原因,这个潜艇很是低级,没有动力系统,没有声呐系统,也没有攻击系统,低级的无法再低级。潜艇也是木头包着铁皮,只能是下潜几米左右,不能袭击轮船,只能是搞偷袭。
在过去,宋军登陆辽东,多是以骚扰为主,有些像海盗入侵,不必讲究登陆地点,可以说只要是靠近海岸线,就可以随意登陆,随便打就可以了;可是这次不同,这次需要军队大规模登陆,横扫辽东。
没有良好的港口登陆,根本不可能。
于是,费劲了心思,袭击这次处附近的烽火台。
不久之后,这座烽火台沦陷了。
紧接着,大量的船只靠近,大批军马上岸,然后开始分兵袭击。
“杀呀!”
“砍呀!”
有些欺负人,一个大队大约一百多人,正在围攻一个女真村庄。这个女真村落,根本来不及反应,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些女真村落,没有准备,武器又差,而男丁多数在前线打仗,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而宋军都是精锐,都是百战之师,战力强悍,武器装备好,一顿围攻之后,这个村庄被化为灰烬。
残留在地上的尸体,显示着战争的残酷。
一个个村落被毁灭,所到之处鸡犬不留。
有些残忍,毕竟这些是老弱妇孺,韩世忠心中也生出一丝不忍,但是片刻之后,消失殆尽。
战争本身就是践踏伦理,践踏道德,将人变成一只只禽兽。
为了最后的胜利,再过分的事情,也要去做。
这一刻,韩世忠化为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海盗头子,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这一刻,韩世忠化为了明朝的倭寇,不断的袭扰,不断的屠杀,不断的制造人间惨案。道德无下线,人品低劣到了极致。
“此刻多杀一个女真人,战场上就会少死一个宋军将士!”
“战场上,没有老弱妇孺,有的只是敌人。昔日金军犯下的罪恶,就让他们的后代偿还!”
“血债血偿!”
“金军屡次南下,杀戮我朝百姓,虐待我朝两位皇帝,强*奸我朝公主,饿死我朝亲王,侮辱我朝宗室,千里北方化为焦土……这些仇恨不能忘记!”
“面对金军,只有六个字,烧光、杀光、抢光。让金国上下感到恐惧,感到战争的恐惧,让他们知道,不要轻启战争,不然就做好灭族的心理准备!”
“让骷髅旗飘扬,成为金军的噩梦!”
皇上临别前的话,一次次闪动在韩世忠心中。
…………
“不好了,皇上,韩世忠那个狗贼,杀了我女真那么多人,焚毁了那么多村落,罪该万死!”
“可恶的骷髅旗,相比起李纲,韩世忠狗贼无耻到了极点!”
“陛下,杀!”
“宋人真是嚣张,一万部队,就敢于深入辽东,这不是找死吗?”
“陛下,定要出兵灭了这股宋军!”
在会宁城,金国的首都,在场的贵族们义愤填膺,恨不得将韩世忠剥皮抽筋,砍成十八截。相比较于李纲而言,韩世忠更为残暴,狠辣。
李纲本身是一个文人,一个经过了儒家教育的文人,信仰的是仁义。去年进攻辽东时,多是与金军交锋,很少杀害平民。可是韩世忠却不同,他是一个大老粗,一个武夫,可不懂得宽恕的哲学,只是懂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而此时,金国皇帝吴乞买恪守了一声,苍老的脸上,闪过一丝丝疲倦。
“出兵,剿灭韩世忠!”
“那谁出兵?”一个女真贵族问道,“我朝兵力奇缺,多数在前线拼杀,只哟不到两万人守在会宁,可调动兵力不多!”
“宋军登陆,来势汹汹,气势远远超过了上一次。而随着宋军入侵,契丹人也是人心浮动,似乎不安了起来!”一个女真贵族说着,眼神看先了在场的契丹官员。(未完待续。。)
ps: 感谢iceer74投了2张评价票。节操掉了一地,不说了。
第376章朝堂争吵
世界上,最值钱就是节操了,有节操才能升官发财;可是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也是节操,关键时刻用来出卖。
世人都是看不起贰臣,可是没有贰臣许多事情还玩不转。
若是金军一直胜利,一直前途似锦,贰臣绝对会是最大的忠臣;只是如今金国在战场上局面不利,宋朝海军更是登陆辽东,进攻到了金国腹心地带,一路上,烧杀抢劫,这些贰臣们更是人心惶惶。
女真贵族从来没有相信过贰臣的忠心,此时随着金国局势的动荡,对于贰臣的不信任也加大了。
这时,作为降金的契丹人领袖高庆裔,一看局势不妙,动荡将至,朗声道:“陛下,我等一心为大金,陛下,莫要听信小人之言!”
“陛下,契丹人不可信。我等女真人骑兵,灭了大辽,那些契丹人迫于形势,降服于陛下。只是一旦局势崩坏,这些人必然局势心思变迁。既然能出卖第一次,也能出卖第二次!”
另一个女真贵族大声喝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辽帝无道,我等顺应天命,追随明主有何不可。自从入朝为官以来,我等尽忠职守,哪里似尔等,一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政务!”
“哼哼,谁不知道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了辽国,发誓要东征,恢复大辽国土。而此时耶律大石更是与赵朴结盟,那时宋辽合力,我朝危矣!那时你这贰臣。必然背叛我大金!”
“可恶,你诬蔑人!”
“陛下,请驱除朝中契丹人、汉人!”
“陛下。我等冤枉!”
立时间,朝堂上分成了两个派别剧烈的争吵起来。越是危险的时刻,党争越是厉害。就好似清军南下,随时要灭亡南明时,南明朝廷党争却前所未有的激烈起来。
精英们有时不仅不聪明,反而很愚蠢。
比如此刻,不是想着如何击退韩世忠。而是想着如何干到对手。
朝堂上,吵闹的不亦乐乎。
而此时大金的皇帝吴乞买却是平静异常,观看着两方争斗。没有一丝调停的**。争吵不能解决问题,却是发泄情绪的最佳方式。
“尔等放肆!”
最后,吴乞买一拍桌子,愤怒道。
“陛下恕罪!”
“臣等无礼!”
立时间。争吵的两派。好似割到的麦子一般,齐刷刷的跪倒在地,诚惶诚恐的样子。
“尔等莫要争吵,如今宋军登陆辽东,这是找死。若是宋军一直待在船上四处袭击,我等倒是奈何不了他,只是韩世忠找死,竟让敢于深入内陆。欺负我大金无人,这不是找死吗?”
吴乞买冷哼道。“不久就是这股金军葬身之地!”
“陛下,圣明!”
“不知谁愿意出征,剿灭韩世忠!”
“陛下,臣愿意出征,剿灭韩世忠,只要一万铁骑,足以将韩世忠灰飞烟灭!”这时,一个女真少年走了出来,神情激动,脸上带着傲然,正是吴乞买的大儿子宗磐。
按照,汉人的习俗,身为大儿子的宗磐应该是太子爷,是储君;只可惜金国实行的是勃极烈制度,完颜阿骨打死后,皇位传给了弟弟吴乞买,而吴乞买死后皇位不能传给儿子宗磐,只能是传给太祖的嫡孙完颜亶。
只是,如今金国正在转型,各种制度正在从过去女真部落制,向着汉人封建制转化,这让宗磐有了一丝可能。
而宗磐也不甘心皇位这样丢弃,他要做“宋真宗”!
“一万大军,太多了,我只需要五千,就可以荡平宋军!”这时,一个女真少年再度走了出来,神情冷漠,眼神中闪烁着残忍,“只需要三个月,这股宋军必灭,我定然将韩世忠的脑袋献给陛下!”
这个女真少年,正是完颜亶。
这位少年,可是真正的二世祖,是朱允炆第二。老爹是金太祖的嫡长子,是皇位继承人,只可惜得病死了,于是他也理所当然成为嫡皇孙,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