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宋朝不是最强大的王朝,却是最持久,命最硬的王朝。
宋朝屡战屡败,似乎就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可是它的敌人想要干到他,更是艰难至极。最后往往是被磨死了。
………………
“强军,有三大条件,一个是严格纪律,二是严密的训练,三是指挥英明。这三条,可以铸造出强军,但是距离铁军、血军。还是有较远的距离。只有不断大战,不断血战,总结经验,胜利了总结经验,失败了也总结经验,不断磨练自己。才能成为铁军!”
“这次反攻,目的是不是收复失地,而是练兵。江南太安逸了,呆的时间长了,强军也变成了废物,只有不断的打仗不断流血,有本事的人活着。没本事的人死了,才能训练出强军。只有训练出强军,有一只堪比魏武卒,秦锐士的强军,那时收复失地,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可若是没有强军,都是一群烂泥,即便是收复了汴梁。甚至是收复了幽云,也没有用处,只会成为包袱,只会拖垮自己!”
“金军想要重点进攻,那我们就要做好全面反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也要避免大胜大败,有些人不胜则已。一胜就挺进千里,就达到黄河岸边,可是一旦打了败仗,就是一溃千里。丢城失地,向后退却百里。为何如此?就是因为他用兵冒险,低估了金军强大。战争之道,要最好最坏的打算,未略胜,先虑败!”
在桌子上,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围绕着沙盘,赵朴开始讲述此次作战的重点、作战目的、作战策略等等。
言语煽情,语句精密,好似一代明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一些大臣们看得心旷神怡,有种迷醉的感觉,不觉心神崇敬。
士大夫们表面里鄙视武将,其实骨子里憧憬至极,只是自身达不到,故而鄙视而已。
实际上,那个男儿不是渴望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个男人不是渴望,建功立业于万里之外。
宋朝的士大夫们更是执迷于统帅万军,破敌于千里之外,只可惜眼高手低,缺乏实践,屡战屡败,丢尽脸面。于是恼羞成怒,处处贬低武将,贬低武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丝心灵的安慰。
而赵朴本身也是文人出身,在汴梁时,乃是一代逍遥王爷,以琴诗书画取悦美人,是一个标准的士大夫。
直到河东之后,这位王爷才从军,只是这位王爷从军后,向后多次打败金军,以骄人的战绩,显示着赫赫武功,隐约间使人联想到汉武帝、唐太宗,乃至是当朝的太祖皇帝。
而当朝的太祖皇帝,本身就是一个武夫,只是这个武夫没有人敢于讽刺,更多的敬畏。
而此时,赵朴也是复制,甚至是超越着太祖皇帝的模板。
而在乱世,谁不愿意跟谁一位文武出众的君王,好似汉武帝,好似唐太宗,建功立业。
跟随这样的君王,才有安全感,才能不被俘虏,才能扬名立万。
君不见,魏征为何名扬千古,难道后人没有人赶得上他吗?
君不见李靖徐茂公,为何万人颂扬,难道后人没有的赶得上吗?
只因为他们有一位出众的君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名臣贤臣不断,而明君圣君却是少见。
隐约间,一道无形的光环被加持在赵朴身上,众多臣子们对赵朴的随意、漫不经心,渐渐散去,而是崇敬信仰。
赵朴也没有想到,无形中身上多了一丝王霸之气。
王霸之气,实质上是一种安全感。
在封建社会,在这个没有人权的社会,朝不保夕,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宰相,可能今天安稳如山,明天沦为囚徒。
在乱世更是如此。
在乱世,到处是血淋淋的暴力,最为缺乏安全感。
这时臣子们渴望着,圣君出现。
这位圣君不一定是道德君子,比如李世民人品就不好,杀兄囚父,霸占弟妹,若是按儒家的伦理观点而言,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可是李世民却是圣君,因为能给臣子们安全感,能给百姓安全感。
而此时,这位皇上,就给他们安全之感,觉得抗金有希望,觉得可能扬名立万,成为一代名臣。
隐约间,臣服之感在众臣心中升起。
…………
而这些赵朴不知道,其实他也不懂得什么是王霸之气。
赵朴只是玩阳谋,将性格展露给众多臣子,明确告诉什么能犯,什么不能犯,该遵守什么规矩该如何行事,事后如何办事等等!制定下规矩,分配好任务,然后让众多臣子们执行,执行得力,奖励;执行不力,惩罚。
至于从中作梗,相互下绊子,相互下黑手,相互欺瞒,赵朴懒得理会。
有些事情,知道了,也权当没有看到。
只要是不影响抗金大局,闹翻了天,也懒得理会,可是为了私利,影响了抗金大局,那对不起了,天上地下,没有人救得了你!
当讲述完毕后,赵朴道:“各位可有补充之处,尽情的说?”
这时,臣子们纷纷提出意见,而赵朴这是一一作答。有些问题,可立刻回答,有些问题则是陷入了沉思。一开始只是简单的问道,后来则是相互问答,你一言我一语,分成一个个派系,相互争吵了起来。
渐渐的,赵朴不再说话,而是仔细听着。
一旁的记录员快速的记录着。
而不论是辩论的如何厉害,都是围绕着这次重锤计划,使整个计划更为合理,更为妥当。
最后会议,总算是结束了。
“各位卿家,今日之事,乃是我大宋机密所在,不容一丝外泄。若有人外泄,被金军得知,朕认得你,朕的刀认不得你!”赵朴慢悠悠的说着,没有一丝杀气,可是在场的大臣却是感到阵阵发寒。
山不动,固有势;剑不出鞘,固有威;圣君不杀,有服人之势。
隐约间秦桧有些后悔;
而刘光世,则是心存恐惧。
而其他臣子则是心思各异。
Ps:求订阅,订阅处在低迷状态。
第354章铸犁为剑
在皇宫内,赵朴正在召见辽国使者。
此时谈判已经结束了,盟约也缔结了,一切都搞定了,辽国使者也要离去了。而今天是饯别会,算是欢送辽国使者离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吃喝差不多时,赵朴忽然感叹道:“世上无百年强军,昔日宋军是何等威武,百年不到就朽了;而辽军也是纵横天下,不到百年也朽了;而此时金军,刚刚立国不足十五年,也开始朽了。使者,你说这是为何?”
辽国使者道:“天下无战事,文恬武嬉,自然朽了;久战之下,国库耗尽,百姓厌战,自然朽了;久战疲惫,无利可图,自然朽了!”
辽国使者,说出了三个理由。
赵朴点点头道:“不知阁下贵姓?”
“卑贱之人,不足挂齿!”辽国使者道。
赵朴忽然问道:“如何才能不朽?”
辽国使者道:“什么都会朽了,天人有五衰时,况且只是凡人王朝。世界上,没有不灭的王朝,正如没有长生不死一般!”
赵朴道:“不错!可我要建立不朽的强军!”
辽国使者摇了摇头,有些不信。
历史上,没有不朽的强军。魏武卒牛逼无比,大战七十多次,六十二次胜利,八次平局,只是几十年后,照样是朽了,丢城失地,破烂无比;秦锐士,覆灭六国,可是几十年后,就被一群乌合之众击败了;而辽军当年何等厉害,可是百年后也朽了,成片成片被击败。
赵朴道:“生命在于运动,要想不朽,唯有不断树敌,不断寻找敌人,只有狼来了,羊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精力。唐军就是一只不朽的强军!”
“唐军?”辽国使者点点头。
世界上。没有不朽的强军。若是一定要找出一个,那必然是唐军。唐军之强,在于一直打仗,不间断打仗。只是唐军太能打了,导致了了藩镇割据,中央权力消弱,最后灭亡。
“唐军虽强。但是终究有藩镇割据之祸!”辽国使者说道。
“藩镇割据?”赵朴冷笑了,“我不怕藩镇,就怕藩镇割据不起来!”
辽国使者一愣,不解道:“这是何意?”
赵朴道:“一个王朝的没落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官吏腐败,有的是后宫干政。有的是太监专权,有的是外戚乱国,还有的是世家为祸…………原因多之又多,但是本质上,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百姓没有土地了,吃不饱饭了!只要是百姓有饭吃。谁会造反?只要百姓不造反,其他问题,只是小问题而已!”
辽国使者点点头,实际也是如此。
百姓的要求很低,只要是吃饱了饭,谁会折腾,谁会造反。
“而土地是有限的,多数被官僚士绅占据。而随着社会安定,土地兼并会越发严重,想要抑制土地兼并,是开历史的倒车,必死无疑!解决之法,唯有铸剑为犁!从海外获取大量土地,将过剩的人口。迁移到那里!”
赵朴说出了主张。
铸剑为犁,是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口号,也是西方苦难的开始。
只是赵朴不需要那样残暴,因为大宋太有钱了。也是天朝上国,可以采取更为灵活,更为柔性的方式,而这样也必然要兴建一些“都护府”,培植一些实力强大的藩镇。
“强大的军队永远不过时,文恬武嬉永远不可能。一个王朝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勇猛刚进,才能活得更好!”
“陛下,似乎要将大宋代入另一个极端!”辽国使者叹息道。
“江山如画,正需要帝王去书写!”赵朴语气平静道,“至于后人评价吗,我懒得理会,人是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后人的评价而活着!”
辽国使者默然无语。
赵朴道:“临别前,我要赠送使者一个礼物,请莫要拒绝!”
“什么礼物?”
“参加近卫军阅兵!刘豫称帝了,朕要北伐灭杀这个乱臣贼子!”赵朴杀气腾腾道。
“阅兵?”辽国使者思索着。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赵朴淡淡道。
阅兵,更多是为了炫耀武力,显示赫赫武功。只是宋朝军队质量太差了,丢人丢到了姥姥家,于是从来没有举办过阅兵仪式。似乎只有这样自欺欺人,才能获得一种麻木的自信。
而赵朴则是要通过阅兵,展现强大武力,威慑金国,威慑那些牛鬼蛇神,给大宋百姓以自信心。
这个时代,君王想要提升威望,变法改革太过缓慢,治理腐败又太纠结,作秀装逼又效果太差。唯有塑造一只强军,才是展现君王威仪的最大手段。
道德不能使人敬畏,强权才能才能使人敬畏。
在行政上,赵朴做得再好,也总会有人非议;在变法上,尽量迂回,尽量柔性化,但是依旧会触动一部分人利益;而在朝堂,赵朴不论是如何治理,如何把握平衡,如何缓解各派斗争,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
治国好似种田,地种得再好,卖不下钱,照样是失败。
而即便是有成绩,也会容易被一些非议,一些社会污点所掩盖。
唯有暴力,唯有血腥,才难展现君王威仪。
就像大宋,文人们总是批评汉武帝,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似乎宋朝就不爱武力,不喜欢打仗。实际的理由是,大宋即便是穷兵黩武,也打不出汉武帝那种成绩!只能是贬低汉武帝,获得虚假的荣誉。
帝王的王座,不是用玉石点缀而成,不是用鲜花装点而成,而是用累累白骨,铸造而成。
赵朴相信,一旦他击败了金军,收复了幽云等地,那时即便是他变法上,出现一些漏洞,出现一些弊政,政策上出现一些不当,道德上有一些污点,也会被一一掩饰而过,没有人会指责他,只会称赞他为圣君;
而一旦北伐失败,那时即便是变法上成绩斐然,经济建设上成绩出色,但是最后也落不下好,一个不慎就是臭名远扬。
军事成败检验着,政治是否合格!
王安石变法失败,标志不是司马光上台,而是五路伐夏失败。
Ps:感谢wjsx投了2张月票,iceer74打赏588起点币。
第355章肥猪变野猪!!
“什么,皇上要阅兵!”
“靖康二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国攻陷了宋朝首都汴梁,这是我大宋最耻辱的一日。皇上将这一日定位国耻日,同时也为阅兵日。规定,三年一小阅,五年一中阅,十年一大阅,以示不忘耻辱,以表示忘战必危,忘战必亡!”
“刘豫称帝,这不是打当年皇上的脸吗?皇上决心北伐,灭了刘豫,把他的脑袋摘下来,当夜壶!”
“皇上说过,我朝强干弱枝之策,执行起来是错误的。强干弱枝,不是指都城附近军队最多,粮饷最好,而是指军队质量最好,战斗力最强。就好比汴梁时,八十万禁军,粮饷最好,军队最多,可是战斗力却最差。当今皇上要改变这一局面,要让杭州的守军少而精,忠而强!”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皇上说过,杭州太繁华了,呆的久了,精锐也会变成废物,唯有不断战斗,前线冲杀,才能铸造出强军!检阅部队,就是让百姓看看大宋军队的的强大!”
“皇上还要营建军魂塔,说是纪念抗金以来,为保家卫国血战而死的将士,只要是有名有姓,哪怕是一个小卒也会进入军魂塔!每年清明时节,皇上要带领众臣去祭拜!”
“这都是小事,皇上要营建海军,从海上击打辽东,打金军的腚眼!那海船好似巨无霸一般,长三十多丈,宽十几丈,这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海船!”
“又是筹建几十万大军,又是筹建海军,又要加税了!”
“皇上这是铁了心,要做汉武帝。汉武帝打匈奴,将汉朝国库打空了,说不好我朝的国库也要被打空!”
“切。国库被打空,总胜过国库被抢空,最后资敌,打我大宋!汴梁陷落时,国库里几百万的金银,都让金国抢走了。太上皇、先皇,也真是吝啬。宁肯看着种老将军在河东苦战,粮饷匮乏,将士们饿肚子打仗,也不愿从国库掏钱!要是大方些,也不至于……”
“皇上说了,有钱没武力。那是一头猪,活活被宰杀的对象。我大宋再有钱,又有何用,在那些蛮夷眼中,还不是一头肥猪,养肥了之后,宰杀的对象。想要当猪。就议和;想要做人,就拿刀!”
“只是这个税,那个税,又要过苦日子了。太上皇是生辰纲,当今皇上是打仗,我们江南就没有消停过!”
“那也胜过,金军打到江南,烧杀抢劫一番。皇上只是要钱,可是金人却是急要钱,又要命!”
皇上阅兵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距离阅兵还有三天的时间,整个杭州,乃至是杭州附近地区都是震动了。
而此时,各种关于阅兵的消息,传言。评论都是四处传播开来。
而此时,这言论不乏负面的,指责朝廷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朝廷只能是顾忌到大局,顾忌到一部分人利益。而无法如好好先生一般,使所有人都满意,产生负面情绪,不满意情绪,再为正常不过。只是此刻,不能压制,越是压制,爆发的越是厉害,唯有转移目标,将仇恨转移到某些人身上。
比如金军。
宋朝建国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按照王朝的兴衰定律,已经处在下坡路上。此时官员腐败、党争厉害、地方士绅压迫贫民严重,高利贷凶猛等,一个个个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很多,很是复杂,赵朴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解决。
只能是将这些社会问题,引发的矛盾、纠葛、仇恨,统统转移到金军身上。
朝廷苛捐杂税严重,这是金军害的。
官吏腐败,这也是金军害的;
天降大灾,水旱灾害,也是金军害的;
生下大孩子早夭,也是金军害的;
总而言之,一切一切都往金军身上推。
在某种程度上,百姓是盲目的,百姓是无知的,人云亦云者太多了。只要是宣传到位,只要是主抓宣传的要点,又有疯狂的洗脑,就能够引导百姓思想潮流,积极支持战争。
经过洗脑后的百姓是疯狂的,是可怕的,甚至是不可战胜的。
此时,距离金军洗劫江南,不过一年之久,此时仇恨还记忆在心,没有忘记。而赵朴借着这个契机,乘热打铁,将仇恨继续深化,牢固在心中,使整个江南复仇情绪,被剧烈的煽动了起来!
当整个民族的复仇情绪被煽动了起来时,和平主义者、反战主义者,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只要有人提出送金议和,只要是提出岁币,都会被遭到百姓狂喷。
而此时,军情司也会找上门。
有些法西斯倾向,典型的对外战争,对内独裁。只是赵朴也不得不承认,战争时期,实行法西斯政策,最有利于凝聚,最有利于提升整体战斗力。
………………
“这还是柔软的江南吗?”
此时,在一个酒楼中,素衣神情呆愣,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从灭辽之战开始,素衣就负责情报工作,几乎是金军打倒那里,他的情报网路,就延伸到哪里。
在金军一次次胜利的背后,有着他细致的操劳。
只是一切从三年前开始,就发生了变化。
三年前,他初次到了江南时,为江南的繁华富饶惊呆了,也为江南的可怜防御而感到悲哀。
那时大宋河北、河东等地,宋军正在与金军拼死战斗,大量将士阵亡,打得如火如荼,可是在江南百姓看来,那是遥远的事情,似乎很远很远。江南的生活节奏依旧,一点也没有被北方的厮杀所侵扰,没有一点唇亡齿寒之感。
直到金军达到了淮河,打倒了扬州,江南百姓才有些慌张。
只是在慌张过后,不是想着聚集起来抵抗,而是仓惶跑路,
那时金兀术攻克江南时,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多数都是混乱不堪,都是弃城而逃,好似虎入狼群一般。
江南不堪一击,好似一只肥猪一般,金军一挥刀子,就到下了,接着割肉。
实际上,连猪都不如,猪被宰杀钱,至少会蹬腿,反抗反抗;可是江南的百姓,连起码的反抗也没有,只有像猪仔一般,慌张跑路。
可是如今,只是一年的时间,江南就发生了剧烈变化,民风在剧烈蜕变着,原本好似一片散沙,如今却是渐渐凝聚起来。虽然没有达到固如金汤,可也变得难打至极。
猪还是肥猪,却长出了獠牙,变成了野猪!
Ps:昨天有事,无更,算是补更。晚上两更。
激烈大战即将开始
第356章种田与打仗
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江南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这位皇帝来到江南,定都杭州之后,首先是整治商人,降低粮食价格,稳定物价,使百姓归心。
接着是筹建银行,一开始银行的行情不好,门可罗雀,可是随着江南的重建,商业活动的繁荣,大量资金流动,尤其是异地取钱,促进了银行的发展。而银行有着国家信誉,可以及时的汇兑,满足交易需求。
很快银行的发展进入快速轨道,大量的钱财滚滚而来!
给国库带来了大量的钱财!
此时一些商人,也想要筹建银行,奈何想了想,还是算了。第一个吃螃蟹利润巨大,第二个吃螃蟹,利润就小了很多。况且,抢皇上的饭碗这不是找死吗?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与盐铁,属于国家专营。
而此时,朝堂在赵朴的治理之下,党争小了很多,即便是争斗,也是不超越底线。
而内阁的建立极大提升了朝廷的办事效率,过去许久未解决的事情,在极短时间内,就尽数被搞定了。
而为了改善民风,在赵鼎的主持下,成立了体育协会,大力提倡棒球、橄榄球、跑步等运动,还将科举与体育集合在一起。这些项目,设立了重要奖励,一旦达标,就会得到丰厚的奖励。这让百姓趋之如骛。
书生要想在朝廷获得功名,还需要一些体育项目达标。而体育项目的考核极为严格,不容一丝作弊,一旦查出有作弊行为永不叙用。
许多读书人,因为体育不合格,最后被刷了下来。
此举引得朝廷士大夫极大不满,纷纷上书劝解,要取消,只是这点上。皇上一点也不退让。理由是,书本打不败金军!
在朝廷的大力提倡之下,棒球运动、橄榄球、跑步等,渐渐流行了起来。
江南柔弱的民风得到缓解。
而最为惊讶的是青楼,过去的青楼都是弹唱靡靡之音。只是这位皇帝上台之后,大力的整顿青楼,禁止青楼弹唱一些曲目。只能是弹唱朝廷规定的曲目。有些折腾人,书生们很是不满意,但是也不能说什么。
而此时青楼弹唱的曲目,主要是《西风烈》、《铁血男儿》、《靖康耻》等等,这些曲目的特点就是仇视金国,讲述金军侵略的罪恶。讴歌那些抗金英雄,贬低那些投降派。
作为舆论主导的青楼,此时弥漫着复仇之气。
致使整个江南,都是弥漫着仇恨…………
而在军队建设上,重新划定无主土地,并分田到户(因为金军南侵,尤其是大屠杀。致使无主土地太多了,有较多的土地分配),主要是分配给那些参军的士兵。朝廷规定,只要是参加近卫军考核合格,并经过三个月训练,合格者可以分配到十亩土地,只需要当兵十年,就可退役。
而在退役后。根据战功,又会得到相应的土地作为赏赐。
这条政策,立时间使原本鄙视参军,变成参军人数多如牛毛,对于那些无主的百姓而言,更是如此。只是近卫军的考核,也真是严格。参加考核者,十不存一。
考核杜绝后门,一些官员舞弊,轻则是革除军职。重则是脑袋搬家。
大刀阔斧的行动之后,使近卫军质量高了很多,最后招募的仅仅是八万人,可是战力之强,就连他也感叹。
接着,又是封闭化大练兵,军营进出,除了有批条之外,外人根本不得进出,素衣曾经派出多股探子,想要探查一些情报,都是失败了。
筹建银行,积累钱财;消除党争,内外一心;倡导体育,改善民风,把持青楼,主导舆论;训练精兵,厚待士卒等,这些政策,相比起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不知疲弱了多少;而士大夫们也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只能是支持。
只要是不触及核心利益,不在根本上变动,士大夫们根本不会违逆皇上的意志。
这些都是小措施,不足为道…………
只是这些小措施,一一施展出来,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可是却润物细无声。只要是聪明之人,就会发觉整个江南,乃至是整个大宋,都在发生剧烈的蜕变。
这种蜕变,似乎不伤筋动骨,却改造着大宋的灵魂。
从那些零散的情报上,素衣感到宋军在变强,隐约间,向着魏武卒、秦锐士发展着。
隐约间,素衣感到一个巨人正在缓缓站起,举起大锤要砸到金国。而金国,在这种攻击之下,虚弱不堪毫无一丝还手之力。
收回杂乱的心思,看着手下,素衣声音有些低沉,道:“阅兵之后,宋军就要北伐了!这是宋军在示威,要杀鸡儆猴,刘豫就是那只鸡,而我大金就是猴子!我等该如何?”
“首领,金军要阅兵,我等为何不破坏一番!”一个手下提议道。
“就是,传言那个皇上也要参加阅兵,我等为何不趁机刺杀!”
“其实也没有用,宋兵一向是中看不中用,想要北伐,这不是找死吗?”
手下的干将,你一言我一语,不断说着自己意见。
而赵朴素衣沉默无语,只是静静的听着,最后摇摇头,神情有些傲然道:“若是宋朝等待上几年,那时在北伐,我朝还真的危险了,只是他太过急躁了。此时就想要北伐,却是找死!北方多是平原,有利于骑兵纵横,而宋朝多是步兵,不善于野战,这不是找死吗?只要我女真铁骑一出,宋军必然崩溃!”
“此时什么都不要做,宋朝皇帝不是那样好刺杀的,刺杀只会白白丢了性命;而宋朝皇帝也巴不得我们去破坏阅兵,好一网打尽。我等只需要观察,然后将宋军战力,做出评估,告知四太子就足够了!”
“我等省得!”
素衣嘴上说着不在乎,说着宋朝骑兵不占上风,就大举北伐,必然失败,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这些道理,宋朝皇帝岂会不知道,可是他依旧这样做了,可见必有底牌。
在北方平原上,骑兵占据很多优势,但是不代表无敌。
…………
“陛下,我军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守城有余,攻击不足,不足以北伐。若是再等上三五年,那时在北伐不迟,此时北伐时机不当,一旦战败,多年努力化为虚无…………陛下,出兵要慎重呀!”
王守义、岳飞,韩世忠等人,都是反对北伐,一些文臣也是站在反对的序列中。
这些武将明白,这位皇上独裁,但是不独断。
只要是道理合理,就会听进去。
赵朴道:“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只是有时候,不是你选择战争,不是你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而是局势逼迫得,不得不打!此时西北危险,川陕危险,金国动用全国之力,进攻西北,仅仅靠着西北抵御,根本抵抗不住。我们只能四路出击,缓解西北压力!”
“有时候,明知道要打败仗,甚至是全军覆没,也要打一场,因为没有选择!”
说着,赵朴深深叹了一口气,有些感叹,局势不由人。
原本想着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在自己的领土上搞科技、经济、军事、政治制度建设。再此期间,基本上不与外部势力发生战争。至种田完毕之后,再凭强大实力力征服天下。只是这也只是丫丫而已,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敌人不会留给充足的时间去种田,而是会不断影响,破坏,最后崩溃。
此时此刻,一味的为了种田而避战,只会陷入万劫不复。
就好像历史上,南宋皇帝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只是田地种的再好,一味觉得实力不如人,一味避战,结果白中了田。而毛太祖,往往是一边种田一边打仗,以打仗赢来种田时间,以种田获取打仗的本钱,最后走到了胜利。
Ps:下一更,有些迟。
第357章宁可被打死,也不愿被吓死
赵朴道:“各位将军,宋弱金强,北伐胜利的机会渺茫,只是这次我们不得不战,因为没有选择。从战略上,金军进攻西北,而我等无动于衷,不能对西北形成有力援助,以邻为壑,坐观西北衰亡,只会导致全局崩盘!”
岳飞道:“只是北伐中原,没有足够的骑兵根本不行,此刻骑兵刚刚两万多,战力远远不如金军,一旦金军从后方出击,切断我军粮道,那时大事去矣!”
赵朴点点头,这的确是宋军的软肋。
野战最需要骑兵掩护,可是宋军的骑兵数量少,质量差,与金军对战,往往是以三敌一,以五敌一,也未必能胜。
“那岳将军觉得该如何?”赵朴问道。
岳飞道:“陛下,金军重点进攻西北,在金军大力进攻西北时,我军再出动,也不迟!”
赵朴心中一亮,有些明白了。
武将们不是反对出兵,而是反对率先出兵。
刘豫的伪齐国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使宋金之间的屏障,两国之间被隔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