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炮兵战神-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军兵多将广,动辄以三万五万,十万八万的各部联军形式出现,重大的优势兵力,才能勉强和清军抗衡,但是,每次大战,回军总是以气势磅礴取胜于先,接着,被清官军的炮火压制而败。渭城等地先后失陷,回军只得撤退到了西安。
回军将领听说有不明军队出现在咸阳一带,大吃一惊,因为,早几天前,周至一带,回军的往来官道,就被蓝大顺的太平军部队遮掩堵截,不许通过,回军反击,居然被打得大败,周至一带的太平军,翻脸不认人,比翻鞋底还快,那里,还出现了大量的其他军队。如果咸阳一带再出现敌人堵截,则回军在西安城下,成为瓮中之鳖了。
回军统帅已经更替,主帅任武和白彦龙牺牲于汉中城下,对回军是一个重大打击,年轻的白彦虎已经担当起统帅大军的责任,在所有十几家大集团回军里,他是最年轻,也是学识最普通的一个,但是,他的斗争意志是最坚决的,在汉中城下,他也受了伤,现在,听说古怪的军队再次出现,顿时火冒三丈。
杀兄之仇,伤己之恨,一齐涌上心头,白彦虎立刻调集一部回军,向着西安东面的清军发起了逆袭行动,数千名回军分成多路,游击形式,去攻击清军,作为牵制行动,然后,留下所有的营帐,装出继续围城的架势,却悄悄地以主力来到了咸阳。
十三万回军主力,几乎孤注一掷,白彦虎的策划能够顺利实施,不仅在于其威严的气势,果断的领导型性格,也在于这是回军西撤的唯一途径,背后出现的敌军,引起了全部回军的愤慨和恼怒。
十三万回军,一万余华夏天国军团,在咸阳城下,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大决战。
这一场战斗,尽管双方依旧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依然没有改变战役结果的单调性。回军完败,华夏军完胜。
这一场大血战,多少年以后,还被华夏军的老兵津津乐道,每每说起来,都心有余悸,又庆幸不已。
第一百三十七章 苦苦等待
回军的冲锋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十万回军铺天盖地冲锋,意图以人海战术,精神战术,使敌人彻底崩溃掉,他们得抓住机会,因为,敌人就是在汉中重创他们的敌人,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回军的骑兵大队,也显示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四千余马队,迂回到两侧,对华夏军发动了猛攻,尽管白彦虎知道这一招的效果实在渺茫,也强为之。
罗阳只留下一千余人守卫咸阳城,其余一万两千人,尽出城南,结成大阵,迎接回军的挑战,这样做,在许多将领那里,遭到了反对,因为大家希望,据守城池,可以轻而易举地保证安全,等大量杀伤敌军以后,再反击追逐,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那当然安全,但是,未必能够吸引回军来攻,如果回军以一部兵力监视城池,其余兵力迅速转进西面,虽然有几个县城都在华夏天国军的手里,可是,在回军的重大数量面前,没有了足够火炮的华夏军,守卫有余,进攻不足。
华夏军的主要炮兵,都在罗阳的手里,这是决战的王牌。
一看回军的阵势,罗阳就知道,他们确实没有得力的统帅,最起码,没有足够的军事素质。以罗阳自己的见识,不过是几个月的新手,但是,在勤奋学习以后,已经掌握了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的战术原则。
火力不足的时候,排兵布阵成为发挥规模能量的最佳方式。
回军的冲锋虽然看似很有节奏,其实是乌合战法,没有核心的思想,就是一味地使用蛮力,一冲了之。
华夏军布置成一个圆形的阵势,以避免回军骑兵的包抄突击,导致大阵崩溃,全军遭殃,反正,华夏军只要能稳定局势,就能以炮兵取胜。
想法归想法,踌躇满志的罗阳还是没有想到,真的出现了意外,回军的冲锋虽然紊乱,却力量太大,一接触就将华夏军的前锋冲破了。
并非华夏军太软弱,而是回军太凶狠,兵力的厚薄决定了战斗持续力。
回军前赴后继,将华夏军的前锋防线迅速冲破,将溃退的华夏军士兵肆意砍杀。至少有三百余名华夏军士兵在这一战斗过程中被杀。
回军的骑兵,也在反复地袭击着华夏军的两翼,分散着罗阳等人的注意力。
回军除了正面以外,吸取了汉中城决战的教训,尽量使部队分散开来,以躲避炮火打击。
面对又狡猾又凶悍的回军大部队,华夏军节节失利,被迫向大阵中间收缩。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罗阳军遭受千余士兵被击毙的代价,但是,坚决不使用火炮。
这是一个诱饵,表示华夏军没有携带大炮,要使回军果断冲锋。
回军很狡猾,尽管密集冲锋,到了接触面儿时,却又是尽量分散,死死地和华夏军纠缠在一起。
回军的先头部队,果断地往华夏军的阵势里猛烈穿插,试图将其阵势打散,再彻底地围歼。
“锐王,赶紧下命令吧,让炮兵轰击敌人吧,否则,危险了!”身边的将领急不可待。
罗阳并不知道敌人的主帅是谁,可是看看这阵势,就知道敌人有防备,所以,也坚持原则,只使用步兵和枪兵战斗,将大炮隐蔽得极深,短粗的飞雷炮,随便遮掩,回军就看不见。
咸阳一带尽是平原,为了隐蔽炮火,罗阳军在城外坚守了一个小村庄,在村内外挖掘了许多的沟壑。炮兵战士和火炮等都隐藏在其中,等待着决战的时刻。
白彦虎警惕地眺望着村庄里的敌人,这些旗帜不同的长毛军,到底是不是长毛,他看不出来,但是,从发式上看到是汉族异类的时候,他就决心将之彻底消灭,一个渣都不剩下。
敌人不多。所以,他有把握胜利,关键是担心遭遇敌军的埋伏。汉中城下的古怪的炮击爆炸声,还响彻在他的脑海,而那天夜里长毛军的偷袭,更让他胆战心惊,恼羞成怒。
华夏军节节败退,身边的众将领频繁催促,“大帅,赶紧冲过去不得了?”
“是啊,东面清军马上就要过来了,咱们耽搁不起啊。”
“大帅,你还犹豫啥?”
白彦虎冷冷地看了大家一眼:“我是歇息一会儿,亲自出马冲锋!”
“啊?”
既然看出敌人即将失败,白彦虎再也忍耐不住,亲自带领三百骑兵,向着部队追赶,他的主帅旗帜,猎猎飘逸,神气活现。
受伤的左臂,隐隐作痛,被尖锐的弹片切割了一块肉的右小腿,还包扎着白布,白彦虎一夹马刺,果断怒喝一声,绝尘而去,后面,三百骑兵紧紧跟随。
回军吹响了总攻的军号,还有数百面锣鼓也一起敲打,沉闷的铜皮鼓,将整个大地都震撼共鸣得好象颤抖起来了。
回军勇敢,华夏军也相当勇敢,在村外的阵地上反复冲杀,鲜血浸染了湿润的泥土,茂密的野草,因为战乱缺少了农人的侍弄而茂盛如林,这给了回军潜伏前进的余地。
一波波的回军攻击,终于将华夏军压向了村内,圆环形的阵势已经收缩成为一个点儿。
回军战士奋勇地砍杀着落单的华夏军士兵,尽管后者非常英勇,也往往能够将回军砍倒几个,可是,回军的人潮决定了一切,纷乱的军刀瞬间就将华夏军单个士兵淹没。
单兵的冷兵器战斗素养,华夏军远远低于回军。华夏军士兵一旦落单,就成为必死之局。
反正,这是一场血战,华夏军为了诱惑敌军上钩,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仅仅在战斗的一个小时里,就损失两千三百余人,几近总数的五分之一。
终于,回军发动了全面冲锋,完全是乱冲,没有最初的谨慎章法,不再是部分的人海战术,而是全部的人海,一骨脑儿地蔓延过来。
几股回军,甚至渗透到了村内,才被华夏军战士死死抵抗击毙的。
这天的中午九时,天色阴沉,浓郁的积雨云堆积在东南的天空,好象随时随地都能压过来,暴雨倾盆。
这一现象,是罗阳焦急的,既要回军进入火炮的射程,最大限度杀伤,又不能让大雨降下来,这种以明火药点燃发射的飞雷炮,一旦遭遇大雨,全泡汤了。
罗阳骑马正在村外侦察,差一点儿被一群回军偷袭包围。
岌岌可危的时候,罗阳看到了回军的大队,全部压上来的好现象。
其实白彦虎也讨厌下雨,如果下了雨,回军再勇,冲锋起来被烂泥纠缠,威力会大打折扣。
华夏军的炮火在最关键的时刻爆响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捷之憾
上百门飞雷炮,将近在咫尺的回军人群,打得七零八落,死伤一片。
白彦虎是幸运的,他被炮弹的气lang掀翻,掉到了马下,却因为其他回军士兵的躯体铺垫,没有任何伤害,即使那匹神骏飞驰而过,将许多回军士兵踩成了稀烂。
仅仅是炮火的覆盖和轰击,就让整个回军的大部队,彻底瓦解。持续不断的轰击中,回军队伍大乱,迅速失去了建制和指挥,疯狂地倒退,朝着原阵地逃去。
华夏军的派兵继续射击,能够有机会发出四轮轰击,先是轰击五十米以内的敌人,接着是百十米左右,再是二百米左右,因为回军的迟疑和混乱,给装药布置相当急人的飞雷炮以宝贵的机会。
包围了全村的回军人群,一窝窝被炸死炸伤,一颗炮弹下来,死伤的就是一大片,五六十人,百八十人,每一轮轰击以后,大片的回军地毯阵势就被彻底地切割完毕。
华夏军立刻发动了攻势,除了炮兵以外,全军都朝着敌人猛追。
因为要诱敌,华夏军士兵克制自己,不使用任何新式武器,包括每一个士兵都配备的点燃型手榴弹。完全以冷兵器战斗,这让每一个战士都大为光火,憋了一肚子的气,现在,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发泄一番了。
大量的回军尸体和伤兵,铺盖了阵地,成为华夏军前进的障碍,也使回军的败兵,有了较多的逃窜机会。否则,回军将更惨。
剩余的事情,就是一面倒的追逐了。回军拼命逃跑,华夏军死死追逐,并且以娴熟的政策规定来攻心,使较多绝望的,奔驰无力的回军丧失了斗志勇气,沮丧投降。
不多,顽抗的回军还是多数,虽然一面跑一面回身以刀抵抗,其实说白了就是逃跑而已,但是,投降的,直接扔了武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这一天的咸阳城外十余万人的对攻大决战,以回军的先得势再失势再彻底崩溃为告结束,华夏军的追击战斗,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往东一直追到了西安城外。往南一直追到了户县,往北面沿着泾河的河岸,折向东追逐到了临潼城西十里,追得急,追得紧,一追到底,不给回军任何的喘息之机。
期间,出现过多次的回军集群反攻自卫战斗,可是,华夏军立刻以点燃的手榴弹进行攻击,一听到爆炸声,再看到战友的死伤,回军的缠斗意志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华夏军的飞雷炮威力,已经将所有回军的斗志炸没了。
因为西安城外有清军出城拦截回军败兵,华夏军士兵才理智地返回咸阳,而到了临潼的华夏军,也遭遇了清军团练的拦截,团练拦截的是回军,使回军被迫折返,又使华夏军捕获了更多的战俘。
咸阳战役的后期,其实是西安一带的清军部队和团练一起,东西夹击,共同打击的。
因为清军的拦截,使回军的撤退和溃退,一发而不可收拾,丧失了最有限的一点喘息之机。
大量的回军,不得不返回西面,除了少数坚持抵抗被击毙歪,更多的是投降了。
在战役的尾声阶段,成群成群的回军向华夏军投降。
因为回军东逃的道路被封死了,困守西安城的清军,惊喜地发现回军的军营不对劲儿,马上派遣了少数人试探,一旦发现回军只是空营,就知道机会来了,清军多隆阿军从东面逼来救援的消息,他们已经知道,在渭南一带决战的炮声,早就传到了西安城,这回,咸阳一带的炮声,让清军以为,是多隆阿军迂回战斗,击溃了回军。
士气大振的西安清军,出城战斗,上万名清军和地方团练,意气风发地将回军败兵死死拦截,而且,出于报复目的,这干家伙打得特别特别凶狠,凡是拦截住回军,一概诛杀。
这是变相的种族屠杀,野蛮的清军正规部队和地方团练,还沉浸在十数个月来回军在增外的嚣张和野蛮屠杀的悲痛愤慨里,所以,面对惊慌失措溃退,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回军,毫不迟疑。
在临潼等地,清军也将回军死死堵截,大肆报复。
一边是仇恨屠杀,一边是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精疲力竭,全成惊弓之鸟儿,没有了一点儿斗志的回军,塌方般投降了。
清军和团练反向追逐,直到发现了对面是古怪的类长毛军以后,才惊恐地后撤,返回到西安城中。
咸阳战役,因为清军的意外配合,使华夏军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华夏军总参战兵力一万三千人,共牺牲两千四百余人,伤二百余,近四分之一,损失相当重大。
不过,回军十三万人,被击毙一万三千三百余人,击伤及捕获为战俘者八万五千余人。两项总计为九万八千余人,被歼灭量为七成半。
回军并没有逃脱三万人,因为逃跑得精疲力竭时,遭遇了万余清军的堵截屠杀,几乎没有了抵抗力气的回军,伤亡惨重,最终,能够逃脱生还者,不过万人。
陕西省的回军主力,经过华夏军的三次重创以后,大部被歼。
这一战役,基本上奠定了陕西的新局面,华夏军以强大的战斗力,将回军一扫而空,占领了众多的关键的城市,也将触角直接和清军对接。
令人遗憾的是,回军几个著名统帅,都逃脱了,无论是白彦虎,崔伟,毕大才等,都不见了踪影,只有郝明堂,被炮火击中,顽强地支撑着,坐在撤退的一个村庄里,鲜血流尽而死。
期间,还有一个细节,一直为华夏军遗憾,其实,白彦虎被摔下马以后,摔得不轻,浑身麻痛,僵硬,差一点儿被后续的骑兵踩死,当华夏军的大炮开始新轰击时,溃退的回军反潮流,又差一点儿将他踩倒,在这样密集的人群中,一旦被踩倒,绝无生还之理。
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的白彦虎,没有找到自己的战马,又因为摔得太狠,走路不便,终于被华夏军追上。
可惜,华夏军战士不认识他,否则,直接上前逮捕或者以手榴弹轰炸就是了,只有军刀的白彦虎,难有力量对抗。
华夏军仁慈的招降俘虏政策,使他钻了空子,他果断地一举手,翻滚下来,装作重伤,丢了军刀,投降了。
战场形势混乱,华夏军士兵急于追踪前面的敌人,对于肯投降的人,暂时还管不上,所以,居然使他有了逃跑的机会!
胆大包天地尾随着华夏军的脚步,白彦虎聪明的跟了一段距离,乘着空隙,朝北面逃跑,然后,又朝西北地区跑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将凶残
战马得得,旌旗猎猎,清军骑队引领着数千精锐步卒,自信满满地出渭南城,西进西安省城。
大旗下的多隆阿,今年四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清廷的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身份,使他拥有了在陕西的最高指挥全权,从湖北入陕以后的连续胜利,已经使他变得骄横。
多隆阿几乎是晚清以来,八旗子弟中唯一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不同于其他满洲纨绔子弟,他擅长骑射,精通兵法,勇于战阵,不逆形势,自出道以来,胜多负少,尤其是在两湖地带,从偏师俾将两千人马起家,屡屡击败太平军,完全以军功赢得了上层的青睐,在和太平军名将陈玉成的多次战斗中,节节胜利,将陈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才被迫退守庐州,又以部分兵力西北远征,以图搅乱满清朝廷后方,结果,多隆阿抓住战机,猛扑陈部,速占黄梅,桐城,舒城,舒城者,也即《投名状》中某是一地名。更占庐州,逼得陈玉成引军逃遁至寿州而入练匪苗霈林的圈套被杀。在清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湘军,湘军的第一号能战之师是鲍超部队,可以说,多隆阿军就是八旗和绿营部队里的鲍超军。
入陕以后,先击败了太平军陈得才部,迫使其转进汉中城固,而担心回旋余地太小,陈得才军又不得不北进陕北,在削弱了强敌之后,多隆阿军开始将矛头对准了回军。
先解同州围,残回军数千,再破王阁村和羌白镇两个回军重要据点,再破仓头镇,渭南城,自己兵力,连同西安困守的陕西清军在内总共只有两万人的多隆阿军,靠的是威力无比的洋炮,这种从西洋引进的所谓开花大炮,大展神威,往往使多隆阿以数千之众,屡屡击败数万,十数万的回军。
“官军吗?官军?”西安城东十里,已经有数百清军和数名官员在翘首以待了。
两军会师,多隆阿亮出了身份,顿时,来迎接的清军急忙跪拜。
“西安城不是被回军包围着吗?”多隆阿疑惑不解。
“回军已经大败逃遁,西安城下,没有一个回兵。”
多隆阿大吃一惊,同时百思不得其解:“长毛?又不是长毛军的旗帜?”
谨慎的多隆阿军立刻派遣了大量的兵力,对周围地区进行搜索,因为西安城清军说,昨天这里刚刚发生了奇怪现象,大量回军败兵从西面奔来,被堵截以后,再次返回西面,而且,回军战力衰弱,不堪一击,完全不象往日的时候,当清军堵截时,回军不是逃跑就是自杀,尤其是自杀者,数量之多,异常惨烈,可见其绝望程度。
多隆阿询问战俘,西安清军答没有,因为回军刚烈,不能战的都自杀了。
多隆阿没有吭声,没有责备,这是必然的,自陕西回变以来,回军和满汉军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各种残杀不绝于道路,屠杀与报复充斥,就是多隆阿军,也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政策,凡是回军战俘,一律用毒辣手段加以屠杀。在同州城下解围之时,俘虏的千余回军战士,都被他下令,用最残忍的方法杀害,以震慑回军的胆略。
智勇兼备,心狠手辣的多隆阿决定先展开搜索,看看能否捕获些战果。
多隆阿的预料没有错,清军四千余人对西安城周围进行了分组搜索,又到西安城内调集清军和部分团练出城助战,用了两个时辰,先后在城周围二十里的半径范围内,捕获回军逃人潜伏者三百多人。
不进西安城,就在城外,多隆阿设立了行辕,公开审讯回军战俘。
三百余名战俘其实都是负伤的回军战士,行动不便,或者逃跑时失去了方向,到处乱撞,只得隐藏起来的。
多隆阿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将,自然是杀人不眨眼儿的魔王,又听说陕西回变以来,满汉各族遭到了残酷血洗,所以,执行的政策是以牙还牙。
“来人。先剥了衣服裤子!”
遭到羞辱的回军战士,有的还是孩子或者上年纪者,既然知道结果不妙,就索性扬起头来,怒目而视。
多隆阿又命令将青壮年回军战俘挑选出来,押解到了前面,捆绑在一排树上,然后,吩咐官兵,用皮鞭猛抽。
鞭痕累累,鞭声凌厉,回军战士血肉模糊。
几个战士忍受不过,嘶声号叫。
“死就死了,叫什么?丢不丢人?”几个回军老者大声的咒骂。
回军受刑者,再不吭声,任由血流肉烂。
多隆立刻吩咐,将那几名回军老者也逮捕上前,一同受刑,并且,用凌迟之法,加以残害。
飞溅的血流,纷纷的肉片儿,狰狞的忍耐,空虚惨烈的躯壳,让所有的回军战俘恐慌颤栗不已。
一连残害了二百名回军战俘,多隆阿才开始问话,被提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回军小战士,已经被刚才的气势吓湿了。
“说,你们回军的主力在哪里?”
“大大大人,已经没有了!”
“嗯?”多隆阿勃然大怒,用手一拍椅子的靠背,指着身边不远恐怖的血肉白骨堆:“难道你也想尝尝这滋味吗?”
“大人!”回军小战士几乎昏过去,“这是真的。”
“讲!你们回军数十万,怎么就没了?怎么没?在哪里没了?和谁交战?”多隆阿焦灼地问,这确实是他最想知道的,他已经预感到,在他的面前,突然涌现出一个可怕的敌人。
虽然他不怕回军,往往以少胜多,但是,却知道回军的凶悍勇敢,不是轻易可打败的,他能够打败回军,完全靠的是火力,如果对方也能够速败回军的话,是不是战力也相当可怕?
一个时辰的残酷审讯,多隆阿才渐渐相信了西安城迎接他的清军官员的说法,有一些奇怪的长毛军追逐回军,是他们将回军击败的。
“长发全发,裹头束身,打着华夏军旗?”多隆阿默默念叨着这些古怪的事情。迅速转入了重点:“他们的头目是谁?他们有多少人?骑兵多少?有几门大炮?冲锋的时候猛不猛?”
虽然回军战俘多是小兵,没有全局观念,可是,百十人的经历经验,还是给了多隆阿比较完美的答案。
捻着黑须,多隆阿眼睛珠子一转,右手摆了摆。
数十名清兵立刻上前,挥舞鬼头大刀,将剩余的回军战俘推到了一边树林外……
第一百四十章 侦察之战
咸阳城的华夏军,迅速整顿了兵马,收拢了战俘,将八万余回军战俘集中到城内看守。
这是一个大问题,整天和夜晚,华夏军都严密监视着这些战俘,战俘数量太大,一旦哗变叛乱,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事实真相是,回军战俘已经胆略尽失,没有了抵抗的意志,在华夏军人道主义的对待下,很是感激。
将大量的回军阿訇和领袖召集起来,罗阳亲自讲解华夏天国军的策略,立刻就赢得了回军领袖们的共鸣,大家一改被俘时的沮丧,兴高采烈:“好!”
当然好,别说愿意安居乐业,被迫裹进来的许多人,就是少数激进的分子,也都因为战争的失败开始反思了。这么宽大的条件,谁不喜欢?
依然是凤翔的故事,答允了回军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又限定了他们的地域只在原来的居住区,不得扩张,所有原汉族满族或者其他各族的居住地,不管人员如何损失,空虚,回军都不得占有。禁止民族仇杀,违背者,华夏军将给以严厉惩罚。
将回军中的精锐强壮者,挑选了六千人,编制为三个回军独立团,随从华夏军出征。
双方达成协议,签字后,华夏军立刻释放所有的战俘。当然,还有一条,为了取信于华夏军,回军中的著名阿訇,比较大的领袖们,都将家属甚至本人留在咸阳华夏军中,以备人质。
看着浩浩荡荡的,庆幸不已的回军战俘们返回家乡,留下的回军将领和阿訇们,也热泪盈眶,“终于不用再打仗了!”
连年战乱,让这些回军也十分疲惫,不知何年何月才是尽头,箭在弦上,不得不大,可是,谁都没有了最初的狂热,知道满清不是好推倒的,知道独立建国不是那么好玩的。
咸阳城下,华夏军还有一点儿收获,就是缴获了大量的回军骡马,一些是被击毙击伤的骑兵所有,一些是运输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华夏军的物资运输量,也使骑兵的编制,扩大到了一个旅,同时,在和回军协商的时候,罗阳有一个对赌协议,如果回军能够送上十匹战马,华夏军就释放一个阿訇或者将领,如果回军贡献一匹战马,回军的独立团战士就可以回家一个。
不料,这个协议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实行!
因为,回军感激之下,主动地奉送了战马,西北地区苦寒,正是战马的出产佳处,而那些阿訇们,担心回军战俘回家以后人心不稳,也主动地留在华夏军中,还向各部族发出了号召,要支持华夏军,因为,这个国家和军队,是回族真正的朋友。它可以保证回族的真正利益,永久生存。
软硬兼施的手法,是常规统治驾驭政策,但是,如果前提足够,那么效果是非常重大的。此后,绝大多数的陕西回军,都统一在华夏国的旗帜之下,成为忠实的基础之一。源源不断的战马从陕西,甘肃东部一带向华夏军前线输送,后来,使华夏军的骑兵迅速扩充为一个师又一个旅十二个团,一万四千余人,成为一个可怕的机动打击力量。
华夏军的侦察骑兵,在部分回军向导的带领下,频繁侦察西安城为核心的东部清军阵线,发现清军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同时,清军主帅多隆阿军,率领部分精锐,向渭城附近逃跑的,已经聚集在苏家沟一带的回军部队,展开了新的进攻,因为,这里的回军数量在数万之多,是一条大鱼。
清军的进攻策略,战果,华夏军知道,都是通过捕获回军的逃兵,还有抓获了清军的舌头才获悉的。
在咸阳城东三十,也出现了清军的部队,数量不详,没有对咸阳的进攻意图,估计是截断回军的撤退路线。多隆阿军主力,则从高陵渡过泾河,据回军逃兵说,回军在苏家沟严阵以待,拼命抵御,而多隆阿清军正面强攻,大炮轰击,先是震撼了回军阵势,接着,以马队数千人从两侧突击,将回军大阵分割成数块,清军的八旗骑兵,成为战役的决定性因素,回军阵势一乱,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土崩瓦解,数千人阵亡,数千人被清军报复性斩杀,还有一些自杀的,陕西回军的最后主力,彻底地消逝了。
回军的失败,是预料中的事情,华夏军要了解的,关键是清军的战略战术,因为是间接方式,了解地相当有限。
和清军的决战,是下一个目标,所以,罗阳军没有片刻的休闲,立刻训练部队,研究清军的战略战术,策划新的进攻和防御方案。
第一战斗发生在咸阳城的东南十五里,华夏军的骑兵和回军向导十二人,哨探归来,突然遭到了清军伏兵的狙杀,清军其实也是侦察部队,同样渴望了解西面的新敌人。一番激战,清军伏兵获得胜利,打败了华夏军,击毙四人,捕获两名枪伤的伤员,自己也损失了五人。
也怪清军太贪心,还想再捞一把,转换了地点,继续向咸阳方面窥探,逃难回来的华夏军侦察兵一报告,侦察部队的军官就恼火了,因为它们隶属于罗阳亲兵的特种部队,是全军的精锐,居然被清军耍了,愤慨之下,调集了三百余人,几乎倾巢出动,还狡诈地以三十余人冒充回军在前面逃跑,更在其中装扮了十名回族妇女,招摇撞骗。
清军倒霉,得胜的侦察部队二十余人,一见有回军乱逃,知道有便宜可捞,再见有众多妇女,更是兽血沸腾,马上持洋枪冲过来,将他们包围。
“下来!下来!”清澈军持枪威胁,要不是有妇女们夹杂在其间,他们早就开枪了。
这些回军还是很听话的,立刻下了马,乖乖地在腰间掏着什么,肯定是细软之类了,因为回军没有武器,连匕首军刀都没有,绝对是逃难的百姓,清军也相当放松,部分监视,部分就去捉拿妇女娱乐。
使用面罩的回族妇女,却相当了得,等清军一近身,咔咔咔,就将其扭住,随即,缴获了洋枪,掐住了咽喉。
“你们?”监视的清军刚举枪准备射击,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